安藏,畏兀族人,老家在别失八里。从小就学习佛教,还懂儒家经典,读书那叫一个快,一目十行,一天能读上万字。元宪宗听说过他的名声,就把他召进宫里,安藏跟皇帝谈话,皇帝很满意,还让他坐下说话。元世祖继位后,安藏献上了他写的《宝藏论元演集》十卷,还劝世祖多读经史子集,了解历史治乱兴衰的道理,以此端正自己的品行,给天下人做个表率。他还翻译了《尚书·无逸》、《贞观政要》、《申鉴》各一本献给皇帝。
后来,阿里不哥密谋造反,因为是骨肉亲情,皇帝派安藏去劝说他。但阿里不哥的反叛迹象越来越明显,皇帝就赶紧派近侍孟速思和帖木不花去把安藏召回来,还说:“别让他出事。”安藏回来后,皇帝安慰了他很久。安藏趁机劝谏道:“任用贤才不要犹豫,去除奸邪不要怀疑,如果有人说的话违背您的心意,那就要从道理上寻找原因;如果有人说的话迎合您的心意,那就要从是非角度去衡量。”
至元八年,安藏和许衡一起向皇帝进言说:“如果能知人善任,重视德才,天下自然就会归附。”皇帝很欣赏他们的建议,就特地任命安藏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还让他参与修国史,后来又让他参与中书省的政事。奉命翻译了《尚书》、《资治通鉴》、《难经》、《本草纲目》等书籍,之后升官加爵,还让他负责集贤院、会同馆和道教事务。至元三十年,安藏去世了。延祐二年,追赠他太师的职位,追封秦国公,谥号文靖。他的儿子斡儿妥迪钦,后来担任徽州路总管府同知。安藏最有名的学生是国师天藏沙津密护赤,集贤大学士陈颢也曾跟安藏学习。
迦鲁纳答思,也是畏兀族人,精通天竺佛教和各国语言。翰林学士承旨安藏紥牙答思向元世祖推荐了他,世祖召他入朝,让他和国师一起讲经说法。这位国师是西番人,语言不通,皇帝就让迦鲁纳答思跟着国师学习他的教义和语言文字,一年后,迦鲁纳答思就都学会了。他用畏兀文翻译了佛经,完成后献给皇帝,皇帝下令刻印成书,分发给诸王大臣。后来,西南地区的星哈剌的威等二十多个国家来朝贡,迦鲁纳答思在皇帝面前朗读他们的表章,这些夷酋都非常惊讶和佩服。
朝廷决定出兵讨伐暹罗、罗斛、马八儿、俱蓝、苏木都剌等国。迦鲁纳答思上奏说:“这些都是小国,占领了也没什么好处,兴兵只会残害百姓。不如派使者去晓之以理,让他们知道利害,如果不服从再攻打也不迟。”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元世祖二十四年,丞相桑哥推荐迦鲁纳答思担任翰林学士,皇帝说:“迦鲁纳答思的官职,不是你该推荐的。”后来,皇帝提升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让他在潜邸侍奉成宗,并嘱咐他劝诫成宗要节俭。成宗即位后,迦鲁纳答思被提升为荣禄大夫、大司徒,皇帝考虑到他年纪大了,特许他乘车进入宫殿。仁宗即位后,朝廷商议裁减冗员,唯独迦鲁纳答思仍然担任司徒,并且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还赏赐给他玉鞍。同年八月,迦鲁纳答思去世。
大乘都,是别失八里人,世代都是畏兀族的贵族。中统年间初期,大乘都从畏兀地区来朝见皇帝。皇帝了解他家世显赫,而且谈吐应对合乎心意,对他非常器重,马上让他在宫中侍奉,赏赐给他貂皮大衣、金腰带、银器、白玉佛像,并且对皇孙阿难答说:“我给你找了个好老师,你愿意学习吗?”阿难答回答说:“有良师,正是我所希望的!”于是,就让大乘都做阿难答的老师。
没过多久,忙哥剌太子去世,阿难答继承王位,成为安西王,前往平凉镇守。顺圣皇后向皇帝请求,让大乘都跟随阿难答前往平凉,皇帝说:“大乘都是我需要的人,其他人也可以。”皇后一再请求,皇帝才答应了,并命令大乘都的儿子大理都侍奉裕宗,大慈都担任宿卫,让大乘都以文学才能辅佐阿难答。大乘都到达平凉后,皇孙按滩不花、阿都直也都拜他为师。
很久以后,皇上要出征土番,对八哈室说:“你年纪大了,就在平凉好好休息一阵吧。”八哈室,翻译过来就是博士的意思。大乘都也说:“我年纪大了,想见见皇上。”于是就从平凉回到京城。这时元世祖已经去世了,元成宗继位,任命他为嘉议大夫、翰林学士,并在京城赐给他府邸。元大德三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二岁。元皇庆初年,追赠他太傅、秦国公的爵位,谥号文敏。他的儿子们,大理都担任枢密院参议;大慈都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别怯木担任陕西怯怜都总管;僧奴担任乌程县达鲁花赤。
唐仁祖,字寿卿,原本是畏兀人。他爷爷叫唐古直,后来就成了唐姓。唐古直十七岁的时候,在太祖身边做事。太祖曾经对睿宗说:“唐古直这个人可以用。”睿宗还没来得及用他,庄圣皇后就提拔他做了达鲁花赤,没多久他就去世了。
唐仁祖从小就聪明过人,他母亲教导他,让他通晓各国语言。元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亲自查看贵族子弟和质子,看到唐仁祖就说:“这是唐古直的孙子,聪明是肯定的。”于是就让他学习国书。没过多久,中书省就选他做了蒙古掾。元至元十六年,他在平阳处理囚犯案件,平反冤假错案,免除了十七个人的死刑。十八年,被任命为翰林直学士。当时阿合马在中书省,奏报真定、保定两路钱谷欠款,多年都没解决,就派唐仁祖去查办。唐仁祖查看了相关文件,发现都是中统年间积欠下来的,于是马上奏请朝廷免除这些欠款。之后他升任工部侍郎,又升任中书右司郎中。二十五年,被任命为参议尚书省事。
仁宗为人正直,多次顶撞丞相桑哥,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但他自己却一点也不慌。桑哥想用繁重的工作来整他,把他调到工部尚书,又派他去云州出差。桑哥检查工部织造进度缓慢,勃然大怒,说:“耽误了国家的财政支出,罪不可赦!” 立刻派人追回仁宗,让他到自己私宅来见他。桑哥下令把仁宗抓起来,让他立刻督促工部赶工,还限定了时间,威胁说:“要是超过期限,一定治你的罪!”
仁宗回来后,把工部各部门负责人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丞相生气冲的是我,不是你们,你们一定要努力完成任务!” 大家都很感动,日夜加班加点,比规定的时间还早完成了任务。后来,桑哥自己反而被关进了监狱,桑哥被下令抄家,仁宗被派去执行抄家任务。第二天,桑哥凭借一些人的帮助被释放了,大家都吓坏了,看着仁宗说:“这小老虎的威风,还能再招惹吗?” 许多人都翻墙逃跑了。 但仁宗却丝毫不受影响,最终桑哥还是失败了。
二十八年,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辽阳发生饥荒,朝廷派他和近侍速哥、左丞忻都去赈灾。忻都想要按照户籍上登记的人口多少来发放救济粮,仁宗说:“不行。户籍上登记的人口少,现在已经都长大了,应该都按多人口的标准发放。”忻都生气地说:“你是想给自己留个好名声,却让我背上坏名声吗?” 仁宗回答说:“我们两个人的好坏名声,大家早就清楚了,还用等到今天吗!我只是想好好救济百姓而已。” 最后还是按照多人口的标准发放了救济粮。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将作院使。
大德五年,他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升任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后来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朝廷追赠他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号文贞。他的儿子恕,官至亚中大夫、侍仪使。
洁实弥尔,是回鹘人。他十八岁的时候,和哥哥兀玉笃实一起到了京城。元世祖召见他们,让兀玉笃实在他身边当差,而洁实弥尔则在东宫侍奉裕宗太子。后来中书省上奏设立延庆司,洁实弥尔被任命为延庆司同知。
洁实弥尔为人廉洁谨慎,裕宗太子非常喜欢他,曾经对他说:“高昌和回鹘人都很贪婪,只有你独善其身,不受他们影响。如果你日常开销不够,可以随时来向我拿。”洁实弥尔连忙叩头谢恩。 朝廷里有什么事情需要传达旨意,就派洁实弥尔去。他曾经推辞过,裕宗太子说:“我之所以派你,是因为你为人可靠,说话不会泄露出去。”
裕宗太子去世后,洁实弥尔就侍奉徽仁太后。成宗皇帝即位后,太后派洁实弥尔护送显宗皇帝回封地。任务完成后,成宗皇帝称赞他说:“你处理我和弟弟之间的关系做得很好。”于是提升洁实弥尔为嘉议大夫,赏赐给他玉鞶带和香串带各一条。没过多久,他又被晋升为资善大夫,兼任宣政院同知和延庆使。宣政院负责管理僧侣事务,那些僧侣常常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洁实弥尔对他们进行严格约束,管理得像御史台一样严厉,大家都说:“宣政院现在是御史台在管事了!”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
后来皇帝生病了,洁实弥尔和御医一起侍奉皇帝,照顾皇帝一年多,期间他几乎没有脱下衣服休息过。他本人也经常生病,有人劝他回家养病,但他却说:“圣上身体还没好,我哪敢顾及自己呢!”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赏赐给他平江的五十顷田地。之后,他又被提升为荣禄大夫,担任宣政使,同时兼任延庆使。
元至大年间,兴圣太后因为洁实弥尔是先帝的旧臣,再次让他担任延庆使,但他推辞了,太后也不准他辞去。元延祐年间,朝廷议论要封洁实弥尔为国公,他又坚决推辞,于是朝廷把延庆司的品级提升为正二品来表彰他。延祐二年,洁实弥尔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推诚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齐国公,谥号文忠。他的儿子答儿麻失里,后来担任了宣政院同知;散散,担任了翰林侍读学士;速速,担任了湖广行省右丞。
兀玉笃实一开始当了个功德使司经历,没多久就升了同知司事,又改任同知总制院事,后来升了宣政副使,还兼着原来的功德使司同知。之后又升了资德大夫、同知宣政院事,最后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存诚秉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齐国公,谥号忠穆。
脱烈海牙,他家祖上是畏吾氏,世代居住在别失八里。他曾祖父阔华八撒术,在太祖西征的时候,引导亦都护投降,皇帝很欣赏他的见识,想给他官做,但他推辞说自己能力不够。他祖父八剌术,开始搬到真定居住,做到帅府镇抚的官职,很有钱,而且乐于助人,别人借钱还不上,他就把借据烧掉,人们都称他为长者。他父亲叫阇里赤。
脱烈海牙为人性格沉稳,即使事情紧急,也从不见他慌张,他喜欢和文人交往,对那些犬马声色之类的享乐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先是从中书宣使做起,后来外放当了宁晋主簿,又改任隆平县达鲁花赤,政绩很好。他离任的时候,老百姓还刻石歌颂他呢。后来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江西参知政事胡颐孙杀了他的弟弟,官司打了很久都没结果,脱烈海牙只审讯了一次,凶手就招供了。
他被外派到燕南道肃政廉访司做佥事,他注重大局,不搞苛刻的调查,在任六年,罢免了140多个贪污腐败的官员。之后被召回朝廷,做了户部郎中,然后升任右司员外郎,最后又升任右司郎中。
仁宗在东宫的时候,知道他好学,就拿出宫中珍藏的书籍和圣贤画像赏赐给他,当时的人都非常羡慕他。他母亲霍氏去世的时候,他悲痛欲绝,瘦得不成样子,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赏赐了他五万贯钱用于母亲的丧葬。后来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又改任礼部尚书,兼领会通馆事,升任中奉大夫、荆湖北道宣慰使。那年闹大饥荒,脱烈海牙先拿出官仓里的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向朝廷汇报,朝廷对此表示赞许。至治三年,他升任淮东宣慰使。七月,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被追赠为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恒山郡公。他的弟弟观音奴,很有才能,也做到了很高的官位。
燕只不花,字延真,是回鹘人,住在哈剌和卓,他们家在北庭地区可是个大族。他曾祖父叫布克布呼托克托,祖父叫达尔布呼托克托,父亲叫阿布纳托克托,祖孙三代都当过锡勒沁城的酋长。元太祖时期,锡勒沁城也纳贡朝拜了,燕只不花的父亲阿布纳托克托也跟着去了,太祖皇帝任命他为锡勒沁城的达鲁花赤,让他管理当地百姓。后来,他们一家搬到了京城,在宫里当差,燕只不花和他的哥哥曲出都能自由出入皇宫。
曲出后来官职越做越高,做到中书省断事官,特别受皇帝恩宠。世祖皇帝登基后,曲出对皇帝说:“我弟弟身体强壮,愿意为朝廷奔走效力,像狗一样忠诚。”皇帝本来就知道燕只不花有才干,想找个机会试试他。正好赶上要修建新都城,皇帝让也速不花负责这项工程,让燕只不花当他的副手。元至元七年,皇帝下令让燕只不花带领十个校尉和五百个士兵,巡视都城北边的顺州,以及拜郊台、羔糜店、咸宁庄等苜蓿种植区,还兼管皇家的马厩。八年,皇帝去五台山,也速不花跟皇帝说:“燕只不花为朝廷辛苦工作很久了,但他生活却很简朴。”于是皇帝赏了他两千两银子,还赐给他一枚御制印章。十五年,江南平定后,朝廷举行盛大的宴会,皇帝赏赐燕只不花白金五十两和一件衣服。十六年,朝廷要修建太庙、司天台和皇城内外桥梁,中书省再次推荐燕只不花负责这项工程。
十八年,燕只不花被任命为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佥事。十九年,他在巡视途中到了临漳,正好碰上建宁贼寇黄华造反,接连攻陷了政和、松溪,打到了古田县。燕只不花说:“情况紧急,不能按常规办事!”于是他自作主张调动驿站的快马,派信给陈、李二万户,让他们在建安尤溪口拦截黄华的军队,最终贼寇被打败逃跑了。二十一年,燕只不花调任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司佥事。辰州和沅州之间的驿道,从北寺到白牛堡,七十里路,要翻越五现岭,山路非常险峻,走这条路的人常常会害怕得摔倒。燕只不花说:“这哪里是驿道啊!”于是他下令凿山开路,修建了四十多里的道路,一直通到沅州,从此行人就方便多了。
公元1294年,燕只不花升职了,调到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当副使。那时候,武冈的獠人占据了绥宁县城,还组成了十五个团伙自保,湖南行省就派万户孙定远带着武冈的义军去讨伐他们。燕只不花觉得不行,他说:“老百姓不懂事,应该用恩惠和诚信去劝降他们,杀那么多人干嘛!”于是他就派人带着招降的文书去劝说那些獠人,獠人一听可高兴了,都投降了。
1296年,燕只不花又升职了,当上了广南西道宣慰副使。到了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他又被任命为葛蛮军民安抚使,可惜因为家里有丧事,他就辞官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任命为沅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后来,朝廷大军去讨伐乌蒙地区的蛮族,就让燕只不花负责开路和供应军需,军队因此后勤没断过。
过了十年,燕只不花升任南安路总管府达鲁花赤,然后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广东道宣慰使副元帅,官儿做到很大了。他儿子衮布巴勒觉得他父亲年纪大了,应该退休享享清福,就趁机和几个弟弟一起劝他。燕只不花叹了口气说:“我已经老了,可不是贪图荣华富贵的人,但是朝廷对我这么好,作为臣子,我只能听从命令,就算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也是我的愿望啊!”他儿子们见他这么坚决,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燕只不花去世了,享年七十二岁。广东人还在观音寺为他塑像,每年都祭祀他。他的儿子衮布巴勒后来当上了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另一个儿子多尔济巴勒,则当上了江阴州同知。
忙兀的斤是畏兀氏族人。他父亲朵罗术曾经率领部落归顺元朝,还用畏兀语教族人。世祖忽必烈还在当藩王的时候,就跟着朵罗术学过畏兀语。忽必烈登基后,朵罗术已经去世了,他就把忙兀的斤召进宫,对昭睿顺圣皇后说:“这个孩子长得又高又壮,很适合侍奉在我身边,我不会忘记朵罗术的功劳的。” 然后,就把宫女忽都花嫁给了忙兀的斤。
公元1273年,他被任命为提点资成库的官员,负责管理皇宫的仓库和殿宇。1278年,资用库改名为尚用监,他被任命为尚用监太监,官阶是中顺大夫。1282年,他又升迁为太府太监。1288年,尚用监再次改名,这次叫中尚监,他依然担任太监。没过多久,他又升任中尚卿,接着兼任太府监事,官阶升为通议大夫。成宗皇帝即位后,因为之前的功劳,特地授予他正奉大夫的官职。
武宗皇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中尚院使。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大司徒,官阶升为荣禄大夫。他极力推辞,但皇帝不准。话说当年,仁宗皇帝奉昭宪元圣皇后平定内乱的时候,曾召见他商议事情,他多次引用祖训来回答,仁宗皇帝非常欣赏他。公元1312年,他又被任命为中尚监,朝廷还下令给他赏赐一万贯钱,但他又一次推辞不受。同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公元1328年,朝廷追赠他银青光禄大夫、太保、上柱国的官衔,追封他为蓟国公,谥号忠简。他留下了十个儿子:老大叫明理,是泸州的达鲁花赤;老二叫八札不花,是安丰路的达鲁花赤;老三叫秃忽赤,是裕州的达鲁花赤;老四叫德奴,是光州的达鲁花赤;老五叫塔纳,是监察御史。
普颜,字君卿,是畏兀氏族人。他的祖父普颜脱忽怜,跟随太祖皇帝西征,战死沙场,后来被追赠为中书左丞,追封为恒山郡公,谥号靖忠。他的父亲爱全,得到宪宗皇帝的器重,尤其受到庄圣太后的敬重,被允许迁居汤沐邑,死后被追赠为司徒,追封为赵国公,谥号文靖。
普颜一开始在北平王手下做事,后来被任命为石城县的达鲁花赤,因为政绩出色而闻名。之后,他侍奉仁宗皇帝在潜邸期间,皇帝一见到他就非常器重他,把他提拔为东宫的必阇赤。仁宗皇帝登基后,普颜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秉公执法,敢于弹劾权贵,一点也不畏惧。
有一次,狃儿坚元帅和亦剌思收受贿赂,普颜奉旨审理此案,查明了他们的罪行。大年初一,普颜在朝廷上纠正仪仗队伍的错误,发现有位二品官员站在一品官员队伍的最前面,他立即命令此人退下,那人却不听,普颜直接弹劾罢免了他。有一次皇帝出巡,到了大口,问宰相:“御史是七品官,普颜的散官却是正八品,这是怎么回事?”宰相回答说:“他刚开始做官的时候就是这个品级。”皇帝于是特别授予他承事郎的官职,并提拔他为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普颜告辞的时候,皇帝还赏赐给他一个鱼篮观音像。
灵壁县的百姓李甲杀了刘乙,被关进了监狱。狱卒们唆使李甲的弟弟诬陷他参与了谋杀,普颜仔细审理此案,查明了真相,释放了李甲。他还罢免了四百多名贪污腐败的官员,之后被调任到浙西道。当时白云宗的僧人严重侵害百姓利益,普颜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下令收回他们的印信,罢免了他们的官职。运使李英仗势欺人,贪赃枉法,普颜揭发了李英的罪行。部使者要求普颜到行台(相当于最高法院)汇报,行台又命令普颜向中台(相当于中央政府)汇报。这时皇帝已经到上都去了,普颜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上都。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非常赞赏他,亲自为他斟酒,还命令御膳房给他送去御膳,并下令让省、台(中央政府部门)挑选能干的官员与普颜一起调查此事,李英最终被罢免。
普颜后来被调任到燕南道。英宗皇帝出巡定兴和五台山的时候,普颜都前往进见,皇帝都赏赐给他很多东西。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奉元路总管,因为生病而辞官。后来,他被调到吉安任职,那一年闹大旱,百姓都快没饭吃了,普颜祈雨,竟然灵验了,庄稼很快恢复生长,百姓们都为他立碑纪念他的功德。朝廷召他回朝,提升他为奉政大夫、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使。不久之后,他退休回家,至元三年八月去世。朝廷追赠他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骑都尉的官职,追封他为恒山郡公,谥号为“正肃”。
老大黄头,当时在诸暨州当同知(相当于副职)。他弟弟忽都鲁笃尔弥实,那可是厉害角色,做到奎章阁大学士、赵国公,死后还被追谥为文穆。皇帝惠宗曾经觉得黄头普颜的官职不如他弟弟,想提拔他个好职位,结果普颜坚决拒绝了,这更让他在大家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史书上这么说:“唐朝中期的时候,回纥改名叫回鹘。唐朝后期回鹘衰落了,他们往西边占领了高昌,住在那儿,又改名叫畏兀儿。所以畏兀儿的地盘就是高昌,畏兀儿人就是回纥人。也有人说:高昌剩下的那些人,就叫高昌人;回纥原来的部众,就叫畏兀儿氏、回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