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咬住这个人啊,祖上是信都人。他爷爷有本事,被太祖皇帝选中进了宫里当侍卫,还管着御膳呢!他爹兀迩笃也继承了这个差事,还管着宫里不少奴婢。元宪宗二年夏天,皇帝在驴驹河边开大会,宴请诸位王爷。结果河水突然暴涨,弄得宴席乱成一团。兀迩笃亲自上阵,保护宴席,愣是没让礼仪出岔子,皇帝可高兴坏了! 但是,兀迩笃因为这事儿累病了,皇帝赏赐了医药费,让他回家养病,还让他的奴仆来兴顶替了他的差事。第二年,他爹就去世了。后来,世祖皇帝打完宋朝回来,路过顺德,想起兀迩笃当年的辛苦,就召见咬住,让他进宫当侍卫。
元至元四年,皇帝下令把来兴还给他。咬住说:“来兴在皇上身边伺候这么久了,怎么能再让他当我的奴仆呢?” 他一个劲儿地磕头谢恩,死活不肯要。皇帝很高兴,赏了他钱,把来兴赎了回去。皇帝还跟身边的人说:“咬住这小子忠诚谨慎,是天生的好品质,应该让他多跟贤士交往,好好提升一下自己。” 于是,皇帝就让咬住和董文忠一起当侍卫。到了至元九年,皇帝派咬住去侍奉皇太子。有一天,皇帝又把他叫进宫,身边的人劝说:“给了他好处又收回去,这不好吧!” 皇帝哈哈一笑说:“朕只是开个玩笑罢了!” 然后赏赐了他衣服、佩刀,把他打发走了。元三十一年,咬住升任中顺大夫、家令司丞。元成宗即位后,他升任吏部尚书、内宰司丞,后来又升任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元大德八年,他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延祐二年,朝廷追赠他“推诚宣力保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称号,追封他为信都王,谥号忠懿。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普兰奚,小儿子叫小和尚;小儿子后来也当上了内宰司丞。普兰奚八岁的时候,就被裕宗皇帝养在宫里。他母亲生病了,普兰奚偷偷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熬药给母亲治病,这事儿谁也没告诉。裕宗皇帝知道后,夸他孝顺。他父亲去世后,普兰奚悲痛过度,哀伤超过了礼制的要求。后来,他被起用为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武宗皇帝即位后,普兰奚进宫侍奉,被提升为徽政院使,但他推辞了,最后还是做了同知徽政院事。皇庆元年,他被提升为光禄大夫,封为赵国公,还赏赐了他衣服、黄金和白隼。延祐二年,他又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徽政院使。后来,他也去世了。
子普从小就聪明伶俐,成宗皇帝很喜欢他,把他召进宫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集贤学士,还管着典瑞院。到了延祐年间,又升任荣禄大夫,兼任司徒,但他没接受这个官职,后来就去世了。
奥屯世英,字伯豪,小名大哥。他祖上住在上京胡里改路,后来搬到蒲城,就成了蒲城人。他远祖黑风,曾经帮助金太祖打仗立下大功,被封为王。他父亲闰生,是新平县令。世英因为祖上的功劳而得到官职,一步步升迁,做到郃水酒税监,还当过征行都统领军。他率领军队投降了元朝,因为才能和武艺被太祖皇帝看重,被赐予虎符,归属于朵火鲁虎彻立部下。
大军攻打陕西的时候,世英和礼古带一起到了富平,主帅命令将领们分别攻打各个州县,世英想要攻打蒲城,主帅同意了。到了城下,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城里的人纷纷投降。之后,世英又跟着大军攻打凤翔,从陇州攻下凤州,攻克武休关到达兴元,又攻打巩州,多次深入宋朝境内作战。
他和皇弟拖雷从兴元一路攻打金州、洋州等地,所到之处,城寨都纷纷投降,最后在三峰山打败了金兵。金朝灭亡后,他奉命镇守河中,招降了天和堡、人和堡。当初,太宗皇帝在凤翔的时候,答应给他河中府尹的官职,但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没实现。世英入朝觐见,太宗皇帝高兴地说:“我以前答应你的事,现在可以实现了。”世英却说:“我的名字在四大王府的册子上,现在却要改属其他部门,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唐妃和她的孩子呢?”皇帝一开始生气,后来又高兴地说:“你说得对!”唐妃听说他的话后,非常高兴,对他更加礼遇。十三年后,河中船桥官因为一些事情诬陷世英,夺了他的虎符,唐妃向太宗皇帝求情,又把虎符还给了他。他被授予军民万户的权力,可以便宜行事,还被重新赐予金虎符。最后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被追赠为嘉议大夫,追封为奉元郡候。
世英这个人特别孝顺。当年金兵围困庆阳,战争失利,世英的家人被金人抓走了。世英自己狼狈地逃回了北方,每天晚上都烧香祈祷上天,希望能够活着见到父母。每到睡觉的时候,眼泪都浸湿了床铺。 太宗皇帝很同情他,等到大军南下攻打河南的时候,就下令全军说:“谁要是找到了世英大哥的父母,就活捉他们回来,千万别吓着他们。” 后来攻下许州,有人喊:“奥屯将军的家人在这儿!”世英赶紧跑过去看,结果发现全家一百多口人都安然无恙,跟以前一样。大家都说这是世英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世英有两个儿子,叫贞和亮。
世英的儿子贞,字正卿。世英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贞去见宪宗皇帝,宪宗皇帝下诏说:“世英早年就归顺了太祖皇帝,带兵南征,虽然我军打败仗了,叛变的人像蚂蚁一样多,但是世英却抛弃了父母妻儿,自己一个人回来投降,先帝非常赞赏他。 鉴于他的功劳,朕现在命令他的儿子贞继承万户的爵位,佩带金虎符。贞啊,你要是不遵守法令,就要处死,抄没家产!”贞跟着军队攻打重庆、嘉定等地,都立下了功劳。元世祖登基后,贞去朝见皇帝,皇帝赏赐了他黄金白银、锦缎衣服。至元十三年,贞被任命为南阳府尹,官阶是明威将军。后来又升迁,做了广南西道宣慰使,之后又改任蓬州路总管,再次升迁为顺庆嘉定两路总管。他到哪里都能施行惠政,深受百姓爱戴。最后去世的时候,六十七岁。
他的儿子金刚奴,官至金齿大理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另一个儿子银刚奴,是锦州判官。 也里迭儿是西域人,在元世祖还是藩王的时候就侍奉他。宪宗九年,世祖攻打宋朝回来,到也里迭儿的府邸做客,也里迭儿用金枿(一种珍贵的树木)做成的垫子铺在地上,让马蹄子踩。皇帝对此非常赞赏。世祖登基后,就让他主管茶迭儿局(茶迭儿,译为帐篷)。没过多久,就赏赐给他虎符。至元三年,授予他嘉议大夫的官职,继续主管茶迭儿局,还兼任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元朝的一种官职),同时监督宫殿的修建。 后来又命令他和大兴府尹张柔、工部尚书段天祐一起负责工部的事务,监督修建宫城。最后也去世了。
一开始,有个叫也里迭儿的人,他负责雕刻石头像。雕刻完后他去世了,家人觉得这事不吉利,想把石头像扔掉。结果,皇帝晚上梦见也里迭儿好像在告状,于是皇帝下令调查他的家人,家人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皇帝一听,赶紧下令停止丢弃石头像,还赏赐了金银财宝,用来祭祀也里迭儿。
后来,他的儿子马合谋沙,通过一些手段接替了父亲的职位,被遥授为工部尚书,后来也去世了。他的儿子们,密儿沙、木八剌沙(领茶迭儿局、工部尚书)、忽都鲁沙(户部尚书)和阿鲁浑沙,都各有官职。也里迭儿死后被追赠为“推诚宣力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赵国公,谥号忠敏。马合谋沙也追赠为“推诚赞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赵国公,谥号忠靖。
石抹明里是契丹人。他爷爷合鲁,曾经在太祖皇帝手下当厨师。后来睿宗皇帝想找他,太祖皇帝就同意了,还派了合鲁的十个同事一起过去。太祖皇帝还下令说:“皇子现在正在带兵,我把合鲁借给你了,他能为我做事,就能为你做事。将来我要用黄金把你全身都包起来!” 睿宗皇帝跟太宗皇帝一起西征的时候,路上缺水,合鲁一大早起来,收集草上的霜,熬成汤给睿宗皇帝喝。睿宗皇帝很高兴。西征回来后,赏赐给他很多金银财物。合鲁八十岁的时候去世了。
中统年间初期,石抹明里去拜见世祖皇帝。世祖皇帝让近侍把石抹明里送到裕宗皇帝那里,还说:“石抹明里是我亲近臣子的儿子,现在让他去侍奉你。”过了一会儿,世祖皇帝又让裕宗皇帝带十个人来,说要赏赐他们。十个人到了世祖皇帝面前,皇帝问:“第五个人是不是石抹明里?” 回答说是。皇帝说:“让他往前站。”石抹明里往前站了一位。皇帝又说:“再往前站。” 石抹明里又往前站了一位。皇帝说:“好了。”然后赏赐给他一件金线织成的衣服。石抹明里出来后,侍臣们私下议论纷纷。皇帝听到了,说:“石抹明里的祖上合鲁侍奉过太祖、睿宗以及我和我的兄弟,那时候你们都在哪儿呢?现在却怀疑他的后代吗?” 后来皇帝亲自征讨乃颜,石抹明里请求跟随。战争结束后,因为他的功劳,赏赐给他一百两白银。到了至元二十八年,他当上了尚食令。
成宗皇帝登基后,提升明里为朝中高级官员,赏赐了他金腰带,还送了一身御用衣服和一万五千贯钱。皇帝下旨说:“明里是老臣了,让他儿子们到宫里当侍卫吧。 让他暂时担任礼部尚书的职务,再晋升为嘉议大夫。” 明里就拿着礼部尚书的俸禄安享晚年了。
武宗皇帝继位后,下旨说:“明里夫妇,侍奉过先帝后,还一直照顾朕,朕非常感激他们。特地封明里为荣禄大夫、司徒;他的妻子梅仙,封为顺国夫人,赏赐黄金二百五十两,白金一千五百两,以及一身衣服。”
仁宗皇帝还在太子东宫的时候,就对宫女们说:“以前我病得很重,差点死了,徽仁裕圣皇后非常担心,梅仙更是日夜守护在我身边,七十天都没解过腰带。 我现在不敢忘记他们的恩情,要赏赐明里宝带、锦缎衣服和车马。” 明里在至大三年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刘哈喇八都鲁,是河东人,祖祖辈辈都是医生。元世祖至元八年的时候,在白海驻扎,因为有近臣推荐,皇上就召见了他。皇上觉得他眼睛里闪着光芒,觉得很特别,就让他留在身边伺候。一开始皇上赐给他名字叫哈喇斡脱克赤,还提拔他做了太医院的管勾(主管)。
后来昔里吉造反了,宗王别里帖木儿奉命去征讨。皇上对刘哈喇八都鲁说:“一般人打仗都躲着走,你医术高明,而且也懂骑射,能跟着一起去吗?”刘哈喇八都鲁回答说:“为皇上办事,再难我也义不容辞,要是不去,我还能干什么呢?”他马上请求皇上给他盔甲。皇上说:“你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盔甲不能给你。”只给了他一把环刀、弓箭、皮袍和马匹。
有一天,跟着王爷去野外打猎,一只狐狸窜进了草丛里,刘哈喇八都鲁一箭就射中了,王爷非常高兴。后来他又治好了王妃的病,王爷就上奏朝廷,把他升为长史。快要打仗了,刘哈喇八都鲁跟着王爷,又请求给他盔甲,王爷说:“皇上都没给你盔甲,我哪敢给你啊!”所以就让他留在营地里负责后勤辎重。
刘哈喇八都鲁不肯,他说:“大丈夫应该冲锋陷阵,效力沙场,怎么能像妇人一样躲在营帐里呢!”他看到有人有盔甲,就用酒款待人家,然后高价买了一副。第二天穿上盔甲上战场,王爷看见了他,派人问他,他摘下头盔说:“是我!”王爷感慨地说:“一个人做好事,就能激励万人,你就是激励万人的那个人啊!”
在行军途中,三次遇到贼人射箭,都射不中刘哈喇八都鲁,王爷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披上,说:“这就是你值得敬佩的地方啊!”
大军到了金山,有个使者说他是脱忽大王派来的,意思大概是:“我奉太祖的命令,守卫这块地方,不敢有丝毫懈怠。凡是皇上派来的使者,还有从昔里吉那儿路过的人,我都好吃好喝地招待着,绝对没有二心。而且,我一直希望能见到天子,可路途遥远,又没有向导。现在听说您来了,我太高兴了!能不能让我见您一面呢?”
我们的王爷起初还相信了,但身边的人却说:“这是骗人的!脱忽和昔里吉互相勾结,您千万别信他!”于是王爷就派人暗中去探查,结果抓到了三十个敌人的骑兵。审问之后,弄清了真相:脱忽正醉醺醺地大吃大喝呢!王爷抓住这个机会,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打了个大胜仗,还抓到了昔里吉派来的使者,证明他们根本没做好防备。王爷乘胜追击,又攻打了一次。
后来,王爷命令哈喇八都鲁把俘虏送到皇帝那里。皇帝一看这士兵瘦得厉害,就赏赐了他御膳里的羊腿。这士兵接了赏赐后,先把羊腿里最好吃的那部分藏了起来。皇帝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出发的时候,母亲正好生病了,我不敢因为远征而告诉她。现在我回去了,母亲还活着,我想把您赏赐的羊腿留给她。”皇帝很高兴,就下令说:以后凡是赏赐食物,都要先给他母亲送去一份。因为他的功劳,他被授予和林等处的宣慰副使,还得到了很多赏赐。过了三年,他升任同知宣慰司事;又过了一年,他又升任宣慰使。
话说二十五年的时候,海都入侵了,朝廷让怯伯负责和林屯粮的钱粮支出,皇上说:“钱粮的事儿,可不是怯伯你懂的,哈喇斡脱克赤更合适。”于是就提拔了哈喇斡脱克赤当嘉议大夫,让他跟怯伯一起去。
第二年,海都又打到和林来了,北安王派人来通知怯伯,让他带着老百姓赶紧撤。怯伯和哈喇八都鲁往南跑了六天,到了巴尔布拉克,离海都的军队也就五六十里地,怯伯吓得不轻,说:“情况危急啊,不如干脆投降算了!”哈喇八都鲁就悄悄地告诉他弟弟钦祖、荣祖:“怯伯这人心怀鬼胎啊!”然后就偷偷地溜走了。路上碰到了一个叫忽鲁速的千户,带着一百多骑兵,哈喇八都鲁问他怎么回事,忽鲁速说:“我在海都军里听说怯伯要反叛,想脱身回去向皇上报信,我正想去找他呢!”哈喇八都鲁看这小子挺靠谱的,就跟他商量了一下,找了个地势高的位置摆好阵势,吩咐大家说:“我要去责问怯伯,你们都别动。看到我举起弓箭的时候,你们再一起行动。”
见到怯伯后,哈喇八都鲁装模作样地解释了一番,趁机赶紧跑了。忽鲁速这时候也带兵冲了出来,怯伯派骑兵追赶,被他们打退了。路上还碰到了送军需物资的人,护送着他们到了盐海,见了皇上,皇上高兴地说:“大家都说你投敌了,没想到你还能回来!”皇上还赏了他酒菜,然后对身边的臣子说:“这就像养狗一样,吃好喝好就忘了主人,怯伯就是这样;而这个人呢,虽然没得到好处,却没忘记主人。”皇上还给哈喇八都鲁改名叫察罕斡脱克赤,赏了他五千贯钱。
话说这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七年),这位官员升职了,当上了正奉大夫、河东山西道宣慰使。他上奏皇帝说:“我打了好多仗才回来,衣服都破烂不堪了。河东是我的家乡,我想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啊!” 皇帝高兴,赏了他一件金线织成的漂亮衣服。
过了两年,皇帝又把他召回。皇帝对他说:“从这里往北,是乃颜以前的地盘,叫阿八剌忽者,那地方盛产鱼,我打算在那里建一座城,叫肇州,你去当宣慰使吧。我还想给你赐个新名字,就叫小龙儿或者哈喇八都鲁,你自己挑一个吧。” 这位官员谦虚地说:“小龙儿这个名字,臣下不敢承受,请皇上赐我‘哈喇八都鲁’这个名字吧。” 皇帝又赏了他一件绣衣、玉带,还有五千贯钱。他到了肇州后,有一天竟然捕到了九条鱼,每条都重达千斤!他赶紧派人把这喜讯送进宫里。没多久,他又被召回了京城。
公元1295年(至元三十一年)春天,世祖皇帝驾崩了。太傅伯颜奉皇太后的旨意,任命哈喇八都鲁为咸平道宣慰使。到了元贞元年(1295年),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御史中丞。可惜的是,他在前往懿州的途中去世了。
再说说许国祯这个人,字进之,是绛州曲沃人。他家祖上很厉害,他爷爷许济是金朝绛州的节度使;他父亲许日严是荣州节度判官。他们家世代行医。许国祯本人学问渊博,通晓经史,尤其精通医术。
世祖皇帝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因为许国祯医术高明而把他请到了府上。他治好了庄圣太后的病,而且疗程很短就痊愈了。庄圣太后当时五十三岁,为了感谢许国祯,赏了他五十三个白银锭子,一个锭子代表一岁。宗王昔班多次想把许国祯弄到自己手下做事,但世祖皇帝都拒绝了。后来世祖皇帝想把许国祯调走,许国祯就说:“皇上您提拔了我,我发誓要尽心报答您,我不敢轻易改变工作。” 所以世祖皇帝最后也没把他调走。
话说元世祖忽必烈有一次喝多了马奶酒,结果脚崴了,难受得很。御医国祯给他开了药,药可苦了,世祖尝了一口就皱起了眉头,说什么也不肯喝。国祯赶紧劝道:“古人说得好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世祖没听,结果脚伤又犯了,只好又把国祯叫来。这回世祖不得不承认:“我不听你的话,这下可真遭罪了!” 国祯赶紧说:“良药苦口,大王您现在知道了,忠言逆耳,也请您以后多留心啊!” 世祖听了很高兴,赏了他七匹宝马的鞍子。
三年后,跟着世祖去云南打仗,国祯参与了军事机密,天天在世祖身边伺候着。有时候国祯进言,世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爱听。九年的时候,又跟着世祖去围攻鄂州,打完仗回来,招降了几十万百姓。国祯当时负责蔡州的军粮,他把这些粮食都拿出来赈济百姓,救活了不少人。
世祖当了皇帝后,记着国祯以前的功劳,就封他为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还赏赐了他金符。元至元三年,又给他换了金虎符。十二年,升任礼部尚书。国祯还上书给皇帝提出了八条建议:谨慎理财,禁止奢靡的服饰,明确法律条文,加强军事防备,设立谏官,平均兵力部署,兴办学校,制定朝仪。很多建议都被采纳了。他推荐的人才,个个都是有名的能人,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天,世祖跟身边的近臣说起那些有功劳的老臣,就说:“跟我一起吃苦受累的,也就只有你们几个人了。” 说完就拜国祯为集贤大学士,还升了他的官职,成了光禄大夫。每次进宫觐见,皇帝都直接叫他“许光禄”,连名字都不叫了,宫里宫外,大家都这么称呼他。后来,他又被封为翰林集贤大学士。国祯七十六岁去世。那时候,大臣们除非立了大功,得到皇帝的赏识,否则很难得到追封谥号。但皇帝破例追赠国祯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忠宪,大家都觉得很荣耀。后来,又追赠他为推诚广德协恭翊亮功臣、翰林学士承旨、上柱国,追封蓟国公。
话说国祯的母亲韩氏,因为医术高明,曾侍奉过庄圣太后,太后赏赐了她真定的一处宅子,所以国祯家就住在真定了。他有个儿子叫许扆。
忽鲁火孙,字君黼,从小就跟着他父亲侍奉世祖皇帝,在世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世祖皇帝赐给他名字叫忽鲁火孙,并且让他跟着许衡学习。后来他进入宫中当侍卫,做事忠诚谨慎,小心细致。有一次,他因为事情触怒了皇帝,皇帝想要惩罚他。后来皇帝后悔了,就对身边的近侍帖哥说:“我刚开始要惩罚忽鲁火孙,你为什么不劝劝我呢?你们俩从今天起结为兄弟,以后如果我有什么过错,你们要互相劝谏。”然后,皇帝把酒倒进金杯里,让两个人喝酒结拜。当时裕宗皇帝还在东宫,皇帝又对忽鲁火孙说:“如果太子要惩罚你,你让谁来劝谏呢?”于是,皇帝又命令宫臣庆山奴也一起喝酒结拜。没过多久,忽鲁火孙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任提点太医院的事务,皇帝还赏赐给他两件绣着日月龙凤图案的精美丝绸衣服。每当有外国使臣来朝,皇帝总是让忽鲁火孙去接待,他应对得体,言辞清晰明了,让所有使臣都心服口服。
后来,忽鲁火孙被改任为尚医太监。皇帝还让人画了他的画像赏赐给他。之后,他又升任正议大夫,仍然兼任提点太医院的事务。有一天,有人偷了大安阁祭祀用的钱财,要被判处死刑。忽鲁火孙就劝谏皇帝说:“因为敬神而把人处死,恐怕神明也不会接受祭祀。”皇帝听了他的话,就下令释放了那个人。忽鲁火孙和丞相安童关系很好,但是桑哥嫉妒他们,多次在皇帝面前说他们的坏话,但是皇帝不相信。后来桑哥败落,被关押在左掖门,皇帝命令忽鲁火孙去吐他一脸唾沫,忽鲁火孙坚决拒绝。皇帝称赞他仁厚,赏赐给他一条白玉带,并且对他说:“你为人纯洁无瑕,就像这块玉一样,所以赏赐给你。”
成宗皇帝即位后,提升忽鲁火孙为中书右丞,兼任太常卿。忽鲁火孙推辞不接受,于是皇帝就让他以中书右丞的身份署理太常卿的事务。不久,他又被改任为陕西行中书省右丞。当时关中地区发生饥荒,有人建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是同僚们认为没有经过朝廷批准不能擅自行动。忽鲁火孙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现在他们都饿成这样了,如果等到朝廷下令,就来不及了。擅自开仓放粮的罪责,我一个人承担。”于是,他擅自开仓放粮,没过几天,朝廷的命令也下来了。第二年,关中地区遭遇旱灾,忽鲁火孙在终南山祈祷,结果就下雨了,那一年五谷丰登,百姓都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忽鲁火孙这个人啊,啥正经营生都不干,地和房子都是皇上赏赐的。他脚有毛病,走不动路。仁宗皇帝觉得他是先朝的老臣,就特别下令让他坐小车进宫,去问问以前的事儿。后来他的病越来越重,每次国家有大事,皇上就派近侍到他家去问问他的意见。皇上还特别给他封了荣禄大夫、大司徒的官职,让他终身享有俸禄。后来他就去世了。死后,皇上又追赠他“推忠守正佐理功臣、光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这些头衔,还追封他为赵国公,谥号僖简。
说起来,给国家推荐过好医生的,还有个叫韩麟的。
韩麟,字国瑞,是真定人。元世祖皇帝曾经在便殿召见他,还给他看了一些西域来的药材,韩麟的回答让皇帝很满意,于是就授予他尚医的职位。皇帝年纪大了,身体常常不舒服,韩麟负责给他开药方,皇帝还多次赏赐他貂皮大衣和玉带,后来又提拔他做了御药局副使。
成宗皇帝登基后,韩麟升任太医院副使,后来又升任太医院使。太医院升格为二品衙门,韩麟也升任嘉议大夫,兼任太医院佥书。皇帝还召见韩麟,让他读《资治通鉴》和《大学衍义》,韩麟讲解其中的道理,皇帝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有一次,御史中丞崔彧上奏的内容触怒了皇帝,韩麟趁机进言说:“御史台谏官是天下的耳目,如果让他们不敢说话,那就是自己堵住了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啊!”皇帝听了这话,恍然大悟,崔彧也就没受罚。后来皇帝问韩麟,现在哪个儒臣能和你相比,韩麟回答说:“集贤学士焦养直,学问是通儒的水平,我比不上他。”于是皇帝又召见了焦养直,让他在身边侍奉。皇帝晚年卧病在床,韩麟劝谏说:“治理国家最好的办法是爱护百姓,保养身体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欲望。”皇帝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到了至大中统年间,韩麟被任命为淮安路总管,但他没去赴任。皇庆元年,他被任命为秘书卿。第二年,又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延祐六年,韩麟去世,享年六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