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里讲,要改变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必须从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开始。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中原,心里想着要恢复先王时期的礼教,可是对于蒙古人丈夫死了妻子改嫁,或者嫁给丈夫的兄弟这种习俗,他却保留了下来,没有改变。但是,表彰贞节烈女的做法一直持续,官方也一直执行,史书上也都有记载。这大概是因为认为,礼义道德可以用来治理汉人,却不能用来约束少数民族吧!现在要编撰《列女传》,蒙古族和色目族中,当然也有因为节义而名扬后世的女子。比如祥哥不剌公主,她身为皇姑,年纪轻轻就守寡了,却没有按照习俗嫁给丈夫的兄弟,反而得到了元文宗的敬重。唉,老百姓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怎么会因为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而有所不同呢!只是可惜没有用《春秋》的标准来表彰她们啊!
接下来,我列举一些被表彰的贞节烈女的名字:邓氏(陈存信的妻子程氏等人)、只鲁花真(宋仲荣的妻子梁氏等人)、王德政的妻子郭氏、郎氏(东平郑氏、大宁杜氏、安西杨氏)、秦氏的两个女儿(孙氏女、许氏女、张氏女)、张兴祖的妻子周氏、赵孝妇、霍荣的妻子段氏(吴氏等人)、朱虎的妻子茅氏、俞新之的妻子闻氏(李五的妻子刘氏)、马英(赵氏女)、冯氏、李君进的妻子王氏(移剌氏等人)、朱淑信、葛妙真(畏吾氏三个女儿)、王氏(王义的妻子卢氏等人)、张义妇、郑伯文的妻子丁氏、葛孝女、赵美的妻子王氏(李冬儿、李氏)、脱脱尼(李世安的妻子王氏)、赵彬的妻子朱氏(安哥)、贵哥、台叔龄的妻子刘氏、李智贞、蔡三玉、黄伯英的妻子雍氏、唐斗辅的妻子文氏(王氏、金孝女)、陈道安的妻子徐氏(韩良可的妻子寇氏等人)、马氏(焦三的妻子易氏)、张氏(季富的妻子黄氏、昆山孝节妇)。
周朮忽的老婆崔氏,具体是哪里人已经不知道了。公元1196年(金太祖二十一年),跟着周朮忽到平阳做官。结果金国的军队攻打平阳,城池失守,金军下令,所有官员的家眷,要是敢藏起来,就杀头!当时周朮忽因为公务去了上党,崔氏急坏了,抱着年幼的儿子祯,想了个办法骗过金军的将领。将领信了她的鬼话,让军吏在她胳膊上写字放她出去。崔氏说:“让男人抓着女人的胳膊写字,这太不合适了!”然后就用钱贿赂军吏,让军吏在纸上写字。军吏说:“我知道你是个好女人,但是军令我不敢违抗。”于是让崔氏自己挽起袖子,军吏悬起笔在纸上写字。出来以后,有人告发她耍了花招,将领大怒,下令追捕她。崔氏抱着儿子祯躲在一个土窖里藏了三天,才逃过一劫。后来和周朮忽汇合了,没多久,周朮忽就病死了。崔氏当时才二十九岁,悲痛欲绝,发誓再也不嫁人。她打发走了家里的仆人,自己纺纱织布,把所有的家产都分给了亲戚朋友。有些权贵想娶她,崔氏干脆毁了自己的容貌,不想活了,四十年来都没怎么说过话笑过。人们把她比作古代那些贞烈的好女人。
李伯通的老婆周氏,是滦平石城人。他们生了个儿子,叫李易。金朝灭亡的时候,李伯通在丰润县做官,金军大举进攻,城破了,李伯通生死不明。周氏带着儿子李易被俘虏了,她对一起被俘的人说:“人要是太贪恋自己的性命,万一受了侮辱,还不如死了算了!”说完她就跳进了护城河的壕沟里。看守的人很生气,拔出佩刀在她身上砍了三刀,把她扔下了。没想到她没死,就带着儿子李易逃跑了,历尽艰辛到了汴京,靠纺纱织布生活,还教儿子读书,最后儿子李易成了有名的学者。
郭三的老婆杨氏,是东平须城人。郭三去襄阳当兵了,杨氏留在家里侍奉公婆,以孝顺闻名。公元1270年(至元六年),郭三在戍所死了,郭三的母亲想把杨氏嫁出去,杨氏哭着痛骂,发誓不嫁。过了很久,郭三的遗骨运回来了。郭三的母亲说:“新媳妇还年轻,迟早会改嫁的,难道要让我的儿子孤零零地埋在地下吗?”于是想找个村里死了女儿的人家,把杨氏和郭三合葬。杨氏听说后,更加悲痛,五天没吃东西,最后上吊自杀了,最终和丈夫合葬在一起。
刘平的老婆胡氏是渤海人。元至元七年,刘平要到枣阳当兵,带着全家老小坐车去,晚上在沙河边上过夜。突然来了一只老虎,叼走了刘平。胡氏赶紧追上去,抓住老虎尾巴,喊车里的孩子拿刀来杀虎。孩子才七岁,一点也不害怕,把刀给了妈妈。老虎被杀了,刘平也因为伤势太重死了。县官了解情况后,命令抚恤胡氏母子,并且还表彰了她。
至大年间,建德王家一个姑娘的父亲下地干活,在自家房子旁边遇到了豹子,被豹子咬了,他大声喊叫。姑娘认出了父亲的声音,赶紧跑过去救他,用父亲扔下的锄头打豹子,把父亲救了回来。
参知政事杨居宽的继室马氏是杭州钱塘人。元至元十四年,桑哥诬陷杨居宽,把他家人都抄了家,把马氏赏给了卫兵。马氏装疯卖傻,又哭又闹,还弄得一身脏污,让人无法靠近,就这样躲过了侮辱。后来杨氏偷偷把她赎了回来,然后削发为尼,守在杨居宽的坟墓旁,以死明志。后来桑哥失败了,事情真相大白了。马氏没有孩子,每天纺织织布,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这样过了十多年。大德七年,她得了乳腺癌,有人劝她去看医生,她说:“我一个寡妇,怎么能让男人看我的身体呢?”最后,她就这样去世了。
程鹏飞的老婆,名字不详。南宋末年,程鹏飞被俘虏了,在兴元张万户家做奴隶,张万户把他和一个从官宦人家抢来的女子结了婚。结婚三天后,程鹏飞的老婆偷偷对他说:“我看您的才貌,不是一般人,为什么不找个办法离开这里呢?”程鹏飞以为她在试探自己,就告诉了张万户,张万户狠狠地打了她一顿。过了三天,她又对程鹏飞说:“如果您能离开这里,将来一定能成名,否则您一辈子就得做奴隶了。”程鹏飞又告诉了张万户,张万户就让她离开了。临走的时候,她用自己绣的一双鞋换了程鹏飞的一双鞋,哭着说:“希望我们能拿着这双鞋再见面。”程鹏飞很受感动,就逃走了。元至元初年,他官至陕西参政,他和老婆分别已经三十多年了,就派人带着那双鞋去兴元找她,结果发现她已经出家做了尼姑。使者到了庵里,故意把鞋放在地上,尼姑看见了,问是从哪里来的,使者说:“我家老爷是陕西参政程大人,派我来找他的妻子。”尼姑拿出自己的鞋给使者看,两双鞋正好合在一起。尼姑赶紧跪下说:“我就是程大人的妻子。”使者告诉她,程大人这些年一直没有娶妻,但是尼姑最终还是没有离开庵堂。程鹏飞就给兴元路官府下令,派人用车马把妻子接到了陕西,他们又重新成为了夫妻。
沈氏是吴兴人,她丈夫被士兵害死了。沈氏趁机投水自尽。正好张掾的船经过,看到一个女人的衣服漂浮在水上,就把她救了上来,给她换了衣服,放在船舱后面。张掾暗示她说:“我是张大人,你要是能侍奉他,就能得到宠爱。”沈氏谢绝道:“多亏各位好心救了我,但是我当时看到我丈夫伤得很重,我已经答应他同生共死了,后悔没能在生前让他见我一面。何况大人怎么会需要一个失节的妇人呢!”当晚,她用竹筷子刺喉自尽了。
戴复古的妻子是江西富家女子。戴复古在武宁漂泊,富家看重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过了两年,戴复古想回家,妻子问他原因,他就告诉妻子自己曾经结过婚。戴复古把实情告诉了岳父,岳父很生气。妻子却反复解释,把陪嫁的全部家当都给了戴复古,并且送给他一首词:“惜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坟土。”戴复古离开后,妻子投水自尽了。
贾琼的妻子韩氏,字希孟,是韩琦的五世孙女。岳州城破后,韩氏被溃兵掳掠,献给了主将。韩氏当时才十八岁,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于是写了一首五言诗:
“皇宋缔造初,坚正臣礼秉。开国百战功,师旅惟雄整。
及侍周幼主,臣心常炯炯。帝曰卿北伐,山戎今有警。
死狗莫击尾,此行当系颈。即日辞陛下,尽敌心欲逞。
陈桥忽兵变,不得守箕颖。禅让法尧舜,民物普安静。
有国三百年,仁义过驰骋。未改祖宗法,天何肆大眚。
细思天地理,中有幸不幸。失人焉得人,垂戒常耿耿。
江南无谢安,塞北有王猛。所以戎马来,飞渡以临境。
大江限南北,今此一舴艋。本期固封疆,谁谓如画饼。”
烈火燎昆冈,不辨金玉矿。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 这大火烧得昆仑山一片焦土,什么金子玉石都分不清了。我原本是良家女子,性子孤僻,一直过着孤单清苦的生活。
嫁与尚书儿,衔署紫兰省。直以德才合,不弃宿瘤瘿。 我嫁给了尚书家的公子,他任职于紫兰省。他看重我的德才,并没有嫌弃我以前生活困苦留下的痕迹。
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炳。鸳鸯会双飞,比目愿常并。 我们刚结婚时,恩爱非常,发誓要像日月一样长久。就像鸳鸯一样双宿双飞,像比目鱼一样形影不离。
岂期金石坚,化作桑榆景。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 没想到,坚如金石的爱情,转眼就变成了夕阳西下。虽然当时国势强盛,蚩尤的邪气也被压制住了,
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一方遭劫难,六族死俄顷。 却没想到战乱竟然波及到了这里。一方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几族人顷刻间就死光了。
退鹢落迅风,孤鸾吊空影。簪摧折白玉,瓶沉断素绠。 我像落入狂风的鹢鸟,孤零零的像失去伴侣的鸾鸟,哀伤地望着空荡荡的影子。我的发簪折断了,白玉也碎了,我的瓶子也沉入了水中,断了丝线。
意坚志不移,改邑不改井。我本瑚琏器,安肯作溺皿。 我的意志坚定,不会改变,即使改换了居住的地方,我的志向也不会改变。我本是珍贵的玉器,怎么会甘心变成破烂的器皿呢?
志节匪转石,气懥如吞鲠。不作爝火光,愿为死灰冷。 我的节操像坚硬的石头一样不会动摇,我的心中像卡着鱼刺一样难受。我宁愿像死灰一样默默无闻,也不愿做短暂的闪耀的火光。
贪生念曲蛾,乞怜羞虎阱。借此清江水,葬我全首领。 贪生怕死,像弯曲的蛾子一样,向人乞怜,这让我感到羞愧,如同掉进了虎口。我借着清江的水,来埋葬我全身。
皇天如有知,定作血面请。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遂乘间投水死。越三日,其尸上浮,得诗于练裙中。 如果上天有知,一定会为我伸冤。我希望我的灵魂能变成精卫鸟,填海造山。于是她趁机投水自尽。三天后,她的尸体浮出水面,人们在她裙子上发现了这首诗。
徐君宝妻某氏,岳州人,被掠至杭州,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终以计脱。一日主者怒甚,将强焉。氏告曰:“候妾祭先夫,然后为君妇。”主者诺,即严妆焚香再拜南向,饮泣,题《满庭芳》词于壁,曰:“汉上繁华,江南人物,犹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镜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即投池中死。 徐君宝的妻子,岳州人,被掳掠到杭州,跟随他们走了几千里路。她的主人多次想侵犯她,但她总是想方设法逃脱。有一天,主人非常生气,要强迫她。这位女子说:“请允许我先祭奠我的亡夫,然后再做你的妻子。”主人答应了。她便精心打扮,焚香祭拜,然后面向南方痛哭,并在墙上题写了一首《满庭芳》词: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犹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镜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写完后,她就投池自尽了。
话说临海有个叫王氏的妇女,长得可漂亮了。后来王师攻打台州,她被抓走了。一个千夫长杀了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还想霸占她。王氏假装答应说:“如果你能让我为公公婆婆和丈夫守孝一个月,我就可以跟你。”等军队撤了,千夫长带着她走到嵊县,经过清风岭。王氏仰天长叹一声:“我知道自己该怎么死了。”然后她咬破手指,在崖石上写了首诗,就跳崖自杀了。 奇怪的是,崖石上她留下的血迹,竟然一直没被风雨冲刷掉。 浙江东路的元帅泰不华,后来还为她建了一座贞妇庙。
接下来是武用的妻子苏氏的故事,她是真定人,后来搬到京城。武用生病了,苏氏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熬粥给他喝,武用病就好了。他们生了个儿子叫德政,孩子四岁的时候,武用就去世了。武用的哥哥看中了苏氏家的财产,逼她改嫁,但她坚决不同意。没过多久,武用的哥哥全家都死了,只留下三个年幼的孙子,苏氏把他们抚养成人。德政长大后,非常孝顺苏氏。苏氏去世的时候,天大旱。德政正在挖地找水,突然有两条蛇窜出来,一条往东,一条往北,他顺着蛇爬行的方向挖,果然找到了水源。官府知道了这件事,还表彰了苏氏一家。
江文铸的妻子范氏,名叫妙元,是奉化人。她二十一岁嫁给江文铸,刚进门,还没喝合卺酒,江文铸就因为羊痫疯去世了。范氏就一直住在江家,把江文铸的侄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长大。她活到九十五岁才去世。
最后再讲个柳氏的故事,她是蓟州人,是户部主事赵野的妻子。还没结婚,赵野就去世了,柳氏哭得死去活来,发誓不再改嫁。后来她生病了,不肯吃药,说:“我二十岁就守寡了,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能死也算幸运了。”说完就去世了。
谭节妇赵氏,是吉安永新人,嫁给了同乡的谭先生,那时候她二十七岁。到了元朝至元十三年,江南地区归顺了元朝。第二年,宋朝丞相文天祥一心想恢复宋朝,就写信联系赵氏的妹夫,永新县人彭震龙,让他起兵响应,约定七月十九日内外夹击。结果彭震龙提前一天就行动了,和元军打了一仗,被打败了。元军攻入城内,赵氏抱着还在吃奶的孩子,慌慌张张地逃到了县学礼殿。元兵搜查到他们,想要对赵氏图谋不轨,赵氏破口大骂,最后母子俩都死在了礼殿的南边。当时有和她一起逃难的人躲在殿梁上,亲眼目睹了赵氏的死,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所以这事儿就传开了。赵氏和她孩子的血迹模糊不清,留在殿阶上怎么也擦不掉,擦掉了又重新出现。后来永新县的知县乌斯道为赵氏在县学建了一座祠堂。
刘仝祖的妻子林氏,是福清人。她父亲林公遇是个有名的读书人。刘仝祖是福建的招抚使,宋朝灭亡后,他和妻兄林空斋一起举兵反抗,结果失败了。刘仝祖逃亡后自杀了。官府抓住了林氏,要她写下反叛的罪状,林氏怒斥道:“我们家世代都是宋朝的臣子,只想用忠义报效国家,哪里是什么反贼!你们知道用指尖血在墙上写字而死的人是谁吗?那就是我的兄长!我和我兄长,忠义之心完全一样,怎么可能为了你们而受辱!”最后,林氏也因此被害。
霍氏家族的两个媳妇尹氏和杨氏,都是许州人。元朝时期,尹氏的丈夫死了,婆婆想让她改嫁。尹氏说:“改嫁就是失节,我做不到。”杨氏的丈夫也死了,她担心婆婆逼她改嫁,就主动告诉了公婆,和尹氏一起守节,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后世称她们为“双节霍家”。
袁天裕的妻子焦氏,是泾阳人。袁天裕的祖母杨氏和母亲焦氏,都早年守寡,一直没有改嫁。袁天裕从军,死在了甘州,焦氏发誓永不改嫁。她们祖孙三代都以节义著称。
此外,元朝时期,邠州的任氏和乾州的田氏,都是一家三代妇女,年纪轻轻就守寡了,却都没有改嫁,这件事被朝廷知道了,都受到了表彰。
梁家媳妇,是临川人,嫁到了王家。当年兵荒马乱的,她被一千户的兵给抓走了,被他们骂,最后还被杀害了。等战事平息后,她丈夫想再娶,结果晚上做梦,梦见妻子告诉他,自己死在什么地方,还说将来还会做他的妻子。第二天,他就派人去那里寻找,果然找到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她死的那天,跟梦里妻子说的日子完全一样。
王妙璘,是海康人,王谷荣的女儿。元朝的时候,蛮兵攻打雷州,抓走了王妙璘,想侮辱她。王妙璘宁死不屈,投水自尽了。官府后来还给她立了贞节牌坊。
雷州人朱先彬的妻子周氏,朱先彬死了以后,周氏殉情了。朝廷下令,为她家树立贞节牌坊。
谢天和妻子邓氏是武进人。大军打到武进的时候,邓氏抱着婆婆躲在牛栏里,最后投水自尽了。
陈存信的妻子程氏,是丹阳人。大军攻打常州的时候,陈存信战死了,程氏守节不嫁。他们的儿子陈寿当上了百户,也死在了贼兵手里。朝廷下令,为他们家树立贞节牌坊。
徐顺的妻子彭氏,是东平人;郑腊儿的妻子康氏,是曹州人。她们的丈夫都死了以后,她们都殉情了,官府也为她们立了贞节牌坊。
陈若英,高安人,十三岁的时候,嫁给了同县的舒琏。舒琏死了以后,陈若英就上吊自杀了。官府为她家立了贞节牌坊。
上犹人徐仁的妻子谢氏,她丈夫死了以后,发誓不嫁人。可是她夫家偷偷把她卖给一个有钱人家做妾,谢氏到县里告状,可是没人管,最后她上吊自杀了。元朝大德年间,廉访司为她墓立碑,上书“贞节”二字。
只鲁花真,是蒙古人。她二十六岁的时候,丈夫忽都病死了,她发誓不再改嫁,孝顺公婆十五年多。公婆去世后,她穿着粗布衣裳,脸上脏兮兮的,在坟墓旁守了一辈子。元朝的时候,官府为她立了贞节牌坊。
后来,还有翼城人宋仲荣的妻子梁氏,她公公死了以后,亲自背土堆坟。怀孟的何氏,大名的赵氏,她们的丈夫都死了以后,都守节不嫁,孝顺公婆直到他们去世,还亲自背土堆坟。
王德政的老婆郭氏,是个特别有名气的女人,从小就没了爹,但她特别孝顺她妈张氏,为人处世也特别得体,在当地出了名。到了结婚的年纪,好多有钱有势的人家都来提亲,想娶她,但她妈张氏一个都没答应。那时候王德政在村里教书,年纪都四十多岁了,长得也不好看。张氏因为家里穷,没钱供两个儿子读书,就想着把郭氏嫁给王德政,好让他教儿子读书。村里人都觉得这门亲事不合适,但郭氏听她妈的,最后嫁给了王德政。结婚后,她跟王德政相敬如宾,还把王德政的两个弟弟也教导成人。没过多久,王德政就去世了,郭氏当时才二十岁,但她一直守节,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了元朝大德年间,朝廷还专门表彰了她家。
郎氏是湖州安吉人,是宋朝进士朱甲的老婆。朱甲曾经在浙江东部做官,郎氏就跟着他。到了元朝的时候,朱甲去世了,郎氏护送着丈夫的灵柩回家,走到玉山的时候,为了躲避土匪,就暂时住下了。当地一个有钱有势的柳家想强娶她,郎氏坚决不同意,晚上偷偷带着丈夫的灵柩逃跑了。柳家的人在半路上追上了她,郎氏还是拼死抵抗,最后才得以脱险。回到家后,郎氏非常孝顺婆婆,婆婆生病的时候,郎氏还向上天祈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婆婆吃,婆婆吃了之后病就好了。大德十一年,朝廷也表彰了她。
还有东平的郑氏、大宁的杜氏、安西的杨氏,她们也都年轻守寡,还都像郎氏一样,割肉治好了婆婆的病。
秦氏有两个女儿,是河南宜阳人,名字没记载下来。她们的爸爸曾经得了重病,医生都说治不好了。姐姐就关起门来默默祈祷,还把药磨成粉末,灌到爸爸脑子里,爸爸喝了之后病就好了。后来爸爸又病了,都快不行了,妹妹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放在粥里,爸爸喝了一点就活过来了。
还有个孙氏的女儿,是河间人。她爸爸得了癞疮病,十年都没好,她就向上天祈祷,说愿意用自己的身体代替爸爸受苦,还经常帮爸爸吸脓血,十个月后,她爸爸的病就好了。
许氏的女儿,是安丰人。她爸爸生病了,她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他吃,爸爸的病就好了。
张氏的女儿,是庐州人,嫁给了高垕。她妈妈眼睛瞎了,张氏回家看望妈妈的时候,抱着妈妈哭,还用舌头舔妈妈的眼睛,妈妈的眼睛竟然又能看见了。州县都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表彰了她。
张兴祖的妻子周氏,是泽州人。她二十四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公婆想让她改嫁,但她坚决不同意,说:“我奶奶和母亲,都以贞洁闻名。如果我中途改嫁,那就是忘记故夫,羞辱祖先啊!忘记故夫是不义,羞辱祖先是不孝,我不义也不孝,我不会那样做的!”于是她守寡三十年,侍奉公婆,生前尽心尽力,死后料理后事,都做得合乎礼仪。她父亲和外祖父都没有留下后代,她都亲自操办他们的葬礼和祭祀。官府知道了这件事,还给她颁发了旌表,以示表彰。
赵氏是位孝顺的媳妇,家住德安府应城。她很早就守寡了,对婆婆非常孝顺。家里很穷,她给人做佣工织布,如果得到好吃的食物,一定会先拿回家给婆婆吃,自己则吃粗茶淡饭。她总是想着婆婆年纪大了,万一哪天去世了,家里没钱买棺材怎么办。于是她忍痛把自己的小儿子卖给富人家,得到一百缗钱,买了杉木为婆婆制作棺材。棺材做好后,放在家里。有一天,南边的邻居家失火了,风很大,火势蔓延到赵氏家。赵氏赶紧扶着婆婆出来避难,可是棺材很重,搬不动。她捶胸顿足,哭着说:“为了给婆婆买棺材,我把儿子卖了,现在却没有人能救我们!”她话刚说完,风就转了方向,吹向北方,赵氏的家因此没有被烧着。人们都认为这是她孝顺感动了上天。
霍荣的妻子段氏,是隆兴人。霍荣没有儿子,曾经求人收养了一个孩子。霍荣去世后,段氏二十六岁,她孝顺公婆,名声很好。公婆去世后,霍荣的叔叔仲汶贪图段氏的财产,对她说:“你的儿子是养子,可以让他回他亲生父母家。你没有亲生儿子,应该改嫁。霍家的产业,你没有份儿。”段氏回答说:“家里的财产我都不在乎,但是改嫁是不义之举,请容我考虑一下。”说完,她就回到内室,用针刺破脸,再用墨汁涂抹,以此发誓,永不改嫁。大德二年,府衙上报朝廷,朝廷赐予她羊酒、布帛,并且下令在她的家门口树立旌表,恢复她的徭役免除资格。
此外,还有兴和的吴氏,她也在脸上自刺;成纪的谢思明妻子赵氏,自剃头发;冀宁的田济川妻子武氏、溧水的曹子英妻子尤氏,她们都咬破手指,滴血为誓,表示永不改嫁。官府都分别对她们进行了表彰。
朱虎的老婆茅氏,是崇明人。元成宗大德年间,朱虎当了都水监,后来因为犯了罪被抄家,官吏把茅氏和她的两个儿子押解到京城。当时有个太医提点叫师甲,想娶茅氏为妻,但是茅氏坚决不同意,誓死不从。母子三人用裙子互相绑在一起,白天黑夜互相抱着哭泣,样子憔悴不堪。师甲见实在强迫不了她,就放了他们。茅氏后来寄住在永明尼寺,因为忧愁愤怒不吃东西,最后去世了。
闻氏是绍兴人俞新之的妻子。大德四年,俞新之去世了,闻氏年纪轻轻,她父母担心她守不住寡,想把她再嫁出去。闻氏哭着说:“一个女人嫁两个丈夫,这是烈妇所耻辱的,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不耻的事情呢!况且婆婆年纪大了,孩子还小,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呢?”说完,她就剪断头发发誓不再嫁人。她父亲见她如此坚决,也不忍心强迫她。后来婆婆得了中风,还失明了,闻氏就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一点也不马虎。每次漱口后,她都走到婆婆跟前,用嘴舔婆婆的眼睛,婆婆的眼睛竟然因此复明了。婆婆去世后,家里穷,请不起人帮忙,闻氏就和儿子一起抬土埋葬婆婆,每天早晚都哭得很伤心,听到的人都很难过。乡里人都称赞她的孝顺,还流传着一句话:“想要学习孝顺的媳妇,就应该问问俞家的媳妇。”
还有刘氏,是渤海人李五的妻子。她年纪轻轻就守寡了,父母想让她改嫁,但她不同意。她公公得了疽疮,刘氏就向上天祈祷。过了几天,疮就溃烂了,刘氏就吸吮公公的脓血,公公的病竟然好了。
马英是河内人,为人孝顺友爱。她父亲去世后,她非常悲痛,后来她的两个哥哥也相继去世了,马英独自一人非常细心地侍奉母亲。她和两个嫂子住在一起,也一直保持着贞节。母亲去世后,她选了地方,把父母和两个哥哥都埋葬了,她自己动手抬土,为他们建了四个坟墓,还亲手种上了松柏,并在坟墓旁边住下,终身守墓。 还有个叫赵玉儿的姑娘,是冠州人。她曾经答应嫁给李家,但未婚夫去世后,她就发誓不嫁人,一直侍奉父母。父母去世后,她自己动手抬土为父母修建坟墓,乡里人都称赞她。
冯氏,名叫叔安,字静君,出身大官人家,是山阴县尹山东李如忠的继室。李如忠之前娶的是蒙古氏,生了个儿子叫任,可惜几岁就夭折了。大德五年,李如忠病得很重,他拿起刀子剪断头发,发誓不再娶妻。李如忠死后两个月,他的遗腹子出生了,取名伏。李如忠的婆家蒙古氏一族都在北方,听说李如忠在任上死了,家里还留有很多钱财,就都跑到山阴来,把家里的钱财和李如忠的儿子任都带走了。冯氏没有跟他们争执,家里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李如忠和蒙古氏的棺材。她每天早晚哭泣,邻居们都听不下去。过了很久,她卖掉衣服,把两口棺材安葬在蕺山下,带着自己的儿子住在墓地旁边。那时候她才二十二岁,身体瘦弱,生活非常艰苦,靠教书来维持生计。她的父母来看她,可怜她孤苦无依,想让她改嫁。冯氏抓破了脸,流血也不肯答应。就这样过了二十年,她才把李如忠的棺木护送回汶上老家安葬。齐鲁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件事没有不叹息的。
李君进的妻子王氏,是辽阳人。大德八年,李君进去世了,要下葬了,亲朋好友都来了。王氏对大家说:“夫妻死后合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我能跟着我的丈夫一起走,还有什么遗憾呢!”说着,她抚摸着棺材放声大哭,哭到吐血不止,然后就倒在地上死了。大家把她一起装殓入棺,连同李君进的棺材一起出殡,送葬的人有几百个,没有一个人不哭泣的。
移剌氏是湖州路同知耶律忽都不花的妻子。丈夫去世后,她割破自己的耳朵发誓守节。丈夫下葬后,她就住在墓地旁边,悲痛欲绝,不吃不喝,最后饿死了。
赵氏,名叫哇儿,是大宁人。她二十岁的时候,丈夫萧某病得很重,对哇儿说:“我死了,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办呢?”哇儿说:“您就安心吧,如果真有什么不测,我不会独自活下去,一定会跟着您到地下。”于是她让工匠做了一口大棺材。丈夫死后,她就立刻上吊自杀了,家人把她和丈夫一起合葬了。
话说,大都的费岩他媳妇王氏啊,买哥他媳妇耶律氏啊,陕州的陈某他媳妇别氏啊,还有大同的宋坚童他媳妇班氏、李安童他媳妇胡氏、晋州的刘恕他媳妇赵氏、冀宁王思忠他媳妇张氏、饶州的刘楫他媳妇赵氏、大宁赵膗儿他媳妇安氏、陈恭他媳妇张氏、武寿他媳妇刘氏、宋敬先他媳妇谢氏、撒里他媳妇萧氏、古城魏贵他媳妇周氏、任城郭灰儿他媳妇赵氏、枣阳朱某他媳妇丁氏、叶县王保子他媳妇赵氏、兴州某氏他媳妇魏氏、滦州裴某他媳妇董贵哥、成都张保董他媳妇郝氏、利州高塔必也他媳妇白氏、河南杨某他媳妇卢氏、蒙古氏太术他媳妇阿不察相、兀孙他媳妇脱脱真,这些个女子啊,都跟着自己男人一起死了。这事儿皇上知道了,都下令表彰她们,有的还赏钱,有的还追封谥号。
接下来说个朱淑信,山阴人,年轻就守寡了,发誓这辈子不改嫁。她有个闺女叫妙净,小的时候哭她爹哭瞎了双眼。长大后,想娶她的人一个也没有。家里穷,又是灾年,母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特别苦,但朱淑信一直很坚强。后来有个叫王士贵的读书人,很敬佩她的孝心,就娶了她。
再来说个葛妙真,宣城人家的姑娘。九岁的时候,听算命的说她娘五十岁的时候要死,葛妙真一听就急坏了,哭着求老天爷保佑,发誓这辈子不嫁人,还一直吃素,就为了她娘能长命百岁。她娘后来活到八十一岁才去世。
还有钱塘有个畏吾氏,她三个闺女,她们哥哥们都去外地做官了,好久没回来。她娘想念儿子们,病倒了。三个闺女为了安慰她娘,就一起剪掉头发,对着天发誓,这辈子都不嫁人,好好伺候她娘。四十年后,她娘才寿终正寝。皇上知道这事后,也把她们表彰了一番。
王氏,是北京人,是张买奴的妻子。她十六岁的时候,张买奴被官府派到杭州,结果在那里病死了,葬在杭州城西十里外。王氏每天一大早,就披头散发地步行去张买奴的坟前祭奠,伏在坟墓上痛哭,悲伤欲绝,时间久了,就病倒了。她的公公婆婆极力劝阻她,她才停止了这种行为。守孝期满后,公公婆婆对她说:“你丈夫已经去世了,你年纪还轻,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王氏哭着说:“我的父母让我嫁给张家,侍奉公婆,现在丈夫不幸早逝,这是天意啊!我怎么可能再嫁给别人呢?”她坚决不同意再嫁。就这样独自一人生活了三十年后去世了。
还有冯翊的王义的妻子卢氏、睢阳的刘泽的妻子解氏、东平的杨三的妻子张氏,她们都守节有贞操,官府都分别在她们家门口树立旌表以表彰她们。
张义妇,是济南邹平人。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同乡李伍。李伍和他的堂弟李零一起被派往福宁戍守,没多久就死在了戍守的地方。张氏独自一人在家,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婆和父母。父母和公婆生病的时候,她四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来救治他们,等到他们去世后,她又按照礼仪办理了丧事,没有丝毫马虎。之后她感叹道:“我丈夫死在几千里之外,我不能把他的遗骨带回来安葬,是因为公婆和父母还在,我没有依靠啊。现在不幸的是,父母和公婆都去世了,而我丈夫的遗骨却一直暴尸荒野。如果我没有活着,也就罢了,我活着,怎么敢怕死呢?”于是她躺在冰上,发誓说:“如果上天允许我收殓我丈夫的遗骨,即使寒冷刺骨,我也应该不会死。”一个月过去了,她竟然没有死。乡亲们觉得很奇怪,就一起给她钱,并在她的衣服上写下这件事让她上路。她走了四十天,到了福宁。她找到了李零,询问丈夫的埋葬地点,结果发现那里杂草丛生,根本无法辨认。张氏悲痛欲绝,这时她丈夫的灵魂突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言行举止和生前一模一样,他告诉张氏自己死时的经过,非常悲伤,并且指出了骨骸所在的地方。张氏按照他说的去寻找,找到了遗骨,拿着遗骨祈祷说:“你真的是我的丈夫吗?入口应该像冰雪一样冰冷,像胶水一样粘稠。”之后果然如此。官府认为她很义气,把她上报到大府,让李零护送灵柩回家,并给予她资金安葬。官府还在她家门口树立旌表,恢复了她原来的身份。
丁氏是新建人郑伯文的妻子。元朝大德年间,伯文得了重病,快要死了,丁氏和他告别时说:“夫君如果不幸去世,我一定会追随你而去。但是,您的父母年纪大了,没有其他的儿媳妇侍奉他们。如果我也死了,让您的父母吃不好睡不好,您在九泉之下也无法瞑目啊!我暂且忍着不去死,好好侍奉他们余生,绝对不会改嫁他人来辜负你!”伯文去世后,丁氏只有二十七岁,她守丧期间非常悲痛哀伤。守丧期满后,她的父母多次想把她嫁出去,丁氏每次听到这事儿就痛哭流涕,说:“我之所以没死,不是因为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而是和我的丈夫约定好,要侍奉公婆的。现在公婆还健在,好好的,我能抛弃他们,不遵守对丈夫的承诺吗?”后来公婆生病了,丁氏日夜守护,衣不解带。公婆去世后,她操办丧事,尽到了为人媳的全部责任,她的孝顺事迹传遍了整个村庄,被人们称颂。
葛孝女是金溪人。元朝末年,江南的一些官吏为了完成朝廷征收黄金的任务,大肆开山采矿,淘金河道,不够数就到别的地方去买,一定要凑够数才罢休。老百姓很多都卖掉了家产来交纳赋税。葛孝女因为官府强迫她父亲去开采金矿,她不忍心看到父亲受苦受累,就投进了矿井自杀了。这件事惊动了朝廷,官府最终下令停止了这种残酷的征税方式。直到今天,金溪人还祭祀她,以纪念她的义举。危素和苏天爵都写过这件事,以此来警示那些贪图钱财的人。
赵美的老婆王氏是内黄人。至治元年,赵美不幸溺水身亡,王氏发誓要守节。她的公婆考虑到她年纪轻轻,又没有孩子,想把她再嫁出去。王氏说:“女人应该守节不改嫁,况且公婆还在,我能抛弃他们吗?”公婆又想让她和族侄结婚,王氏坚决不同意。公婆逼得很紧,王氏知道自己无法摆脱,就用绳子自尽了。
再说李冬儿,甄城人,是丁从信的妻子。她二十三岁的时候,丁从信去世了。守丧期满后,她的父母问她:“你年纪轻轻就守寡,又没有孩子,怎么自立?我们为你再找个丈夫怎么样?”冬儿不同意。她跑到丁从信的坟前哭泣,想在坟墓边的树上上吊,家人及时阻止了她,没有成功。傍晚她回到丁从信家,夜里二更天,她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自尽了。
李氏,是滨州惠高儿的妻子。她才二十六岁,丈夫就去世了。她公公想要把她强行改嫁,但她坚决不同意,最后自缢身亡。
脱脱尼,是雍古剌氏的女子,长得漂亮,而且擅长女工。她二十岁的时候,丈夫哈剌不花去世了。哈剌不花的前妻留下了两个儿子,都没娶妻,他们想按照当地的习俗让脱脱尼续弦。脱脱尼坚决反对,以死相逼。那两个儿子又想尽办法要强迫她,脱脱尼又生气又骂道:“你们简直禽兽不如,想娶自己的后妈吗?!如果我死了,你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你们的父亲?!”两个儿子羞愧害怕,向她道歉。于是,脱脱尼和他们分家另过,独自生活了三十年,以她坚贞的操守而闻名。
王氏是成都人李世安的妻子。她十九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了,丈夫的弟弟李世显想要她改嫁。王氏坚决不同意,她拿起刀来剪断自己的头发,又割破了自己的耳朵,伤得很重。亲戚们都很震惊,赶紧给她治伤,一百天才好。这件事后来被上报朝廷,并被表彰。
赵彬的妻子朱氏,名叫锦哥,是洛阳人。天历年间初期,西边的军队洗劫了河南,朱氏遇到了五个士兵。她被抓了,士兵们逼迫她跟他们乱来。朱氏坚决拒绝,说:“我是良家妇女,怎么会跟你们这些强盗同流合污!”士兵们很生气,用棍棒殴打她。朱氏知道自己逃脱不了,就骗他们说:“你们要是放了我,我家后院井边埋藏着金子,我会挖出来给你们。”士兵们相信了,就跟着她走。朱氏靠近井边后,就抱着自己三岁的女儿跳井自尽了。
同一年,偃师有个王氏女子,名叫安哥,她跟着父亲躲避战乱,来到了邙山丁家洞。士兵们搜查到这里,发现了安哥,见她长得漂亮,就强行把她带走,想玷污她。安哥坚决不从,跳涧自尽了。有关部门上报了这件事,并为她立了碑。
贵哥,是蒙古族女子,是宣政院同知罗五十三的妻子。天历年间初期,罗五十三犯了罪,被贬到海南,家产也被抄没。朝廷把贵哥赏赐给了近侍卯罕。卯罕亲自带人来到罗家迎接贵哥。贵哥知道自己无法逃脱,就让仆人拿酒菜款待卯罕,自己则在马厩里上吊自尽了。
台叔龄的妻子刘氏,是顺宁人。有一天发生地震,房子倒塌了,把叔龄压在底下动弹不得。家里又着火了,叔龄的母亲眼看就要被烧死,叔龄看见了,大声喊:“我已经出不去了,赶紧救救我母亲!”刘氏对丈夫的妹妹说:“你去救你母亲,你哥哥肯定活不了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说完就跳进火里自杀了。火灭了之后,家人找到了两具尸体,她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怎么也掰不开。官府赞扬她们的义烈行为,上报朝廷,命令史官记录下来。
李智贞是建宁浦城人。她家世代单传,只有父子俩。智贞七岁就能读书,九岁的时候母亲生病了,她精心照料,非常细心。母亲去世后,她悲痛欲绝,不吃肉三年,还学习女工来供奉祭祀。侍奉父亲的时候,也总是让父亲吃好喝好,乡里人都称赞她孝顺。她父亲曾经答应把她许配给郑全。还没出嫁,她跟着父亲去邵武做客,邵武有个富豪陈良,看中了智贞的聪明才智,强行提亲,想要纳她为妾。智贞坚决拒绝,剪断头发表示抗议,几次想要自杀,陈良没办法才作罢。最后,她嫁给了郑全,侍奉公婆和父母都非常孝顺。泰定年间,郑全去世了,李智贞悲痛欲绝不吃不喝,几天后也去世了。
蔡三玉是龙溪人陈端才的妻子。漳州发生叛乱,陈端才逃跑了,三玉和丈夫的妹妹躲在附近的祠堂里。叛军搜查到她们,把她们抓到船上。三玉跳江自尽了,三天后,尸体漂流到她父亲广瑞的船边。广瑞认出了女儿的尸体,哭着说:“这是我的女儿啊!”这件事上报后,官府旌表了她的家门,还拨款安葬了她。
黄伯英的妻子雍氏是长泰人。她早年守寡,靠织布来赡养公婆。有一次,她背着豆子去河边用磨盘磨豆子,遇到乡里人抢走了她的磨盘。雍氏对着天哭喊:“我磨豆子是为了养活公婆,这磨盘怎么就不能转了呢?”乡里人被她吓坏了,把磨盘还给了她。
唐斗辅的妻子文氏是静江人。大德年间,唐斗辅在宾州做幕僚,去世了。文氏当时二十多岁,她立下誓言,孝顺公婆。她的儿子唐明文早逝,儿媳蒋氏敬佩婆婆的节操,也没有改嫁。至治年间,朝廷下诏旌表她们的家门,称赞她们的贞节。
话说有个叫马英的妻子,姓王,是夏津人。马英死了以后,王氏才二十多岁,但她发誓不再嫁人,最后因为又冷又饿死了。朝廷下令表彰她家门。
然后呢,还有个金姓的孝顺女儿,名字叫汝安,是鄞县人。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她没嫁人,一辈子吃素,晚上还对着天祈祷父母长寿。她父母都活到八十岁才去世。这个孝顺的女儿始终没有嫁人,最后死在家中。
陈道安的妻子徐氏,是文昌人。元朝至正年间,地方闹起了兵荒马乱,陈道安抵抗盗贼,结果被杀害了。徐氏把丈夫埋葬好后,痛哭流涕,最后绝食,把土塞进嘴里而死。
同一个县的韩良可妻子,在盗贼来犯的时候,她和姐妹们一起投水自尽了。
琼山人唐伯寿的女儿丑儿,在元朝至正年间,盗贼攻打乾宁县,丑儿被抓住了。她当时十八岁,就骗盗贼说要放了她,她愿意跟着他们。盗贼信了,把她放了,结果她立刻投水自尽了。
嘉兴有个柳姓女子,被盗贼抓获后,投水自尽。
钱子顺的两个女儿,也是嘉兴人,在元朝至正年间末期,盗贼来犯。这两个女儿互相挽着衣袖,一起投水自尽了。
钱子顺的妻子俞氏,也守节不嫁,朝廷下令表彰她家门。
韩轨的妻子邢氏,是安阳人。韩轨在黄华寨守城,盗贼猛攻,眼看就要失守了。邢氏对女儿说:“如果守不住了,我和你一定会受辱。”于是母女俩一起跳崖自尽了。
还有一个萧氏,也是安阳人,是杜原的妻子。兵荒马乱的时候,杜原带着家人去真定府做官,路上遇到了盗贼。萧氏对杜原说:“你快逃吧,我自己想办法。”然后她就投河自尽了。
最后说一个汤阴人马氏,名字叫瑞香。她从小就读《孝经》和《列女传》,通晓大义,父母非常疼爱她。给她选了个女婿薛釭,让她嫁了过去,生了个女儿。薛釭不善于料理家务,马氏的父亲很生气,责骂了他,薛釭就离开了。三年后,马氏的父母想让她再嫁,马氏说:“礼法上没有再嫁的道理。”她这样告诉父母,父母不听,她就投井自尽了,并在女儿身上留下一封信,写着与父母诀别的言语。御史王构还为她写了传记呢。
焦三的老婆易氏,是安阳人。焦三死了,易氏哭得特别伤心,饭都吃不下。等到做棺材的时候,易氏骗做棺材的匠人说:“我丈夫留下的衣服好多啊,都想放进去,棺材得做大点儿。”那个做棺材的匠人就信了她的。等到下葬的时候,易氏就回到屋里上吊自杀了,最后跟丈夫合葬在一起了。
张氏,是昆山太仓人。十七岁的时候嫁给了周姓人家。她公公是个百夫长,曾经和他的同伙密谋刺杀上司,事情败露了,罪责牵连到他儿子和儿媳。要杀头的时候,上司的儿子觉得张氏长得漂亮,就说:“跟我走,就能活命。”张氏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上司的儿子拔出刀来,磨着她的脖子说:“你不从,我就杀了你!”张氏还是大声骂,最后被杀了。
季富的老婆黄氏,是崇明人。当初海盗入侵,抢走了二十多个妇女上船。黄氏宁死不屈,投海自尽了,当时她二十七岁。昆山还有一个非常孝顺节烈的妇女,史书上没记载她丈夫的名字。她二十岁的时候,丈夫死了,她发誓不改嫁。后来,她同乡的人因为犯事被抓进监狱,她也因为牵连要一起坐牢。有人劝她改嫁就能免罪,她说:“我不能在危难的时候抛弃礼义廉耻。”官府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下旨表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