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字大用,是蔑儿吉台氏的人。他曾祖父叫称海,跟着宪宗皇帝去征讨蜀地,死在了战场上,后来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淮王,谥号忠襄。他祖父谨只儿总,在隆福太后宫里当侍卫,后来也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郑王,谥号忠懿。他父亲马札尔台,曾经侍奉武宗皇帝,后来又侍奉仁宗皇帝在藩邸(皇子府邸),因为他为人恭谨,深得仁宗皇帝的信任。仁宗皇帝登基后,就让他当了虎贲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四年,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后来文宗皇帝在大都自立为帝,陕西行台就归顺了上都,还起兵烧毁了诏书,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事情平息后,要追究责任,但是因为他的哥哥伯颜立了功,所以皇上特地赦免了他,让他当了上都留守,后来又升迁为枢密院知院事。伯颜被罢官后,脱脱的父亲接替他当了右丞相。没过多久,他父亲就因为生病辞官了,皇上封他为太师,让他在家享福,封他为忠王,后来又改封为德王。至正七年,他父亲去世了。脱脱是他父亲的长子,弟弟叫也先帖木儿。
脱脱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读书,他问老师吴直方说:“整天正襟危坐地读书,还不如记住古人的好话和好行为,并身体力行地去学习呢?”于是,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道济书院”,邀请学者们来一起讨论道理。脱脱长大后,力气很大,能拉开一百斤的弓,于是被选入东宫当侍卫。至顺二年,他被任命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元统二年,他升迁为同知枢密院事。元至元初年,唐其势被杀,他的叔叔答里举兵叛乱,脱脱带兵去平叛,把他抓住了。后来,脱脱历任太禧宗禋院使,御史中丞,提调左阿速卫。至元四年,他升迁为御史大夫,跟随皇帝去上都。回大都的路上,到了鸡鸣山浑河附近,皇帝打算去保安州打猎,结果马受惊了。脱脱劝谏说:“古代的帝王都住在深宫里,每天和大臣、学者一起讨论治国之道。打猎这种事,不是帝王该做的啊!”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话说当时,伯颜当上了中书右丞相,把唐其势给弄死了之后,更加贪婪跋扈,皇帝心里憋着一肚子火,一直忍着。脱脱从小在伯颜身边长大,多次劝谏伯颜,可伯颜根本不听,脱脱为此非常担心。他私下里跟自己父亲马札儿台说:“伯父现在太嚣张了,万一哪天皇帝发怒,咱们全家都得完蛋!不如趁现在还没出事,先下手为强,为国家除害!”马札儿台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脱脱又去问他的老师吴直方,吴直方引用《春秋》里的说法,告诉他“大义灭亲”的道理。脱脱这下彻底下定决心了,他抓住机会跟皇帝说了自己的想法,表示愿意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皇帝一开始还不相信他。当时皇帝身边的人大多都是伯颜的党羽,只有世杰班、阿鲁、杨瑀这三个人是皇帝的心腹,皇帝就让这三个人跟脱脱反复讨论,了解到脱脱的忠心耿耿之后,才相信了他。
五年秋天,皇帝在北方上都,伯颜去应昌办事,脱脱就和世杰班、阿鲁一起商量着趁机把伯颜给拿下,但担心打不过,这事儿就先放下了。正好这时,河南的范孟端杀了省里的官员,牵连到了前任廉访使段辅,伯颜就上奏章说汉人不能当廉访使。当时别怯儿不花是御史大夫,怕别人说自己,就装病不上朝,所以伯颜的奏章没递上去。伯颜催促他,脱脱估计这事儿拦不住了,就先去告诉皇帝:“汉人当廉访使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废除!”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就按照脱脱说的办了。伯颜一听,气得火冒三丈,跑去跟皇帝说:“脱脱虽然是我的臣子,但他心里偏袒汉人,应该治他的罪!”皇帝说:“这是朕的意思。”后来伯颜又擅自杀了郯王,还把宣让王和威顺王贬官,皇帝更加生气了。有一天,皇帝跟脱脱说话,两个人都哭了起来。脱脱回家后,又去找吴直方商量。吴直方说:“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一定要保密,商量这事儿的时候,身边都有谁?”脱脱说:“阿鲁和脱脱木耳。”吴直方说:“你伯父现在仗着皇帝的权势,你们这些人要是只想着荣华富贵,要是走漏了风声,皇帝会死,你们也会被杀头!”
脱脱于是把阿鲁和脱脱木耳请到家里,整天喝酒唱歌,不让他们出去,准备等伯颜上朝的时候把他抓住。脱脱还吩咐守卫加强宫门的出入管理,宫殿内外都安排了兵力。伯颜看到这种情况,吃惊地问怎么回事,脱脱说:“天子住的地方,加强防卫是应该的。”伯颜回去后,也增加了人手保护自己。六年二月,伯颜想让皇帝去打猎,脱脱劝皇帝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去。伯颜就带着太子燕帖古思去柳林打猎。脱脱他们就趁机用自己手下的忠翊军和卫兵把宫门守住,派亲信在城门口布防,把皇帝接到玉德殿,召集大臣们来听旨。又叫来杨瑀起草诏书,列举伯颜的罪状。诏书写好,已经是半夜了,就派翰林学士承旨只瓦儿台拿着诏书去柳林,把伯颜贬到河南当行省左丞相。伯颜派骑兵到城下问怎么回事,脱脱坐在城墙上回答说:“有旨意贬黜一位丞相,其他的事不用问了,其他的官员都回各自的营地去吧!”伯颜的养子,掌管枢密院的詹因不花和尚书洛失蛮对伯颜说:“现在带兵进宫,问问哪个是奸臣,还来得及!”伯颜说:“都是因为你们跟脱脱关系不好,才导致今天这个局面,你们还想害我吗?皇帝并没有要杀我的意思,都是脱脱那个小子干的!”于是伯颜想进宫辞行,使者说:“皇帝命令丞相立刻走,不用辞行了。”于是伯颜就去了河南。皇帝任命马札儿台为右丞相,脱脱掌管枢密院。马札儿台这个人本来就贪婪吝啬,他在通州开了很多酒坊,每天能卖出上万石酒,还大量贩卖盐来赚钱。脱脱看不惯他,就对参知政事佛家闾说:“我父亲和你关系很好,你去劝劝我父亲,让他辞去丞相的职位,不然的话,人们会说我父亲要篡夺他哥哥的位子。”佛家闾抓住机会跟马札儿台说了这件事,马札儿台果然辞职了。皇帝封马札儿台为太师,忠王。
1365年,脱脱当上了右丞相。他立刻把伯颜以前那些烂摊子都给收拾了,恢复了科举考试和太庙的祭祀活动,还为郯王平反昭雪,把被赶走的宣让王和威顺王请回来,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封地。他还取消了禁马令,减少了盐税,免除了欠税,还开设了经筵,挑选儒臣来给皇帝讲课,朝野上下都夸他是位好丞相。
三年后,皇帝下令修订辽、金、宋三朝的史书,任命脱脱为总负责人,还让他负责修订《至正条格》并在全国颁布。脱脱想让皇帝多亲近儒臣,多学习些文化知识,可是身边很多人反对。有一天,皇帝在宣文阁,脱脱拿出了当年世祖皇帝给裕宗皇帝的书信呈给皇帝,说:“如果经史典籍不值得看,那世祖皇帝怎么会拿这个教导裕宗皇帝呢?”皇帝听了很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小时候在脱脱家里长大,每次生病吃药,脱脱都先尝尝再给太子吃。有一次,皇帝在云州遇到暴风雨,山洪暴发,所有车辆都被冲走了。脱脱抱着皇太子,一个人骑马爬上山,才躲过一劫。皇太子六岁才回到宫里,脱脱还用自己的钱在寿元忠国寺修建了庙宇,为皇太子祈福。
1368年,脱脱掌管了宣政院。当时很多山上的寺庙住持请求恢复僧司,还说:“各州各县受的苦,就像在地狱里一样。”脱脱不同意,他说:“如果恢复僧司,那不就像在地狱里又建了个地狱吗?” 同年,《辽史》修完了,脱脱把它呈给了皇帝,并且建议说:“给事中记载的陛下即位以来的圣政,也应该整理一下,刻在石头上,放在金匮里保存起来。”皇帝说:“这事等我的儿子长大以后再做吧。”所以,元统年间以后的事情,史书上大多都没有记载。
脱脱生病了,身体越来越虚弱。算命的说他这年运势不好,于是他就上奏章请求辞职,皇帝不同意。他一共上了十七道奏章,皇帝才答应。皇帝封他为郑王,给他安丰的食邑,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但他都不要,最后皇帝才赐给他松江的田地,并为他设立了稻田管理机构。
过了七年,别怯儿不花当了右丞相,因为以前和马札儿台有矛盾,就诬陷马札儿台。皇帝下令把马札儿台流放到甘肃,脱脱请求跟着一起去。后来又把马札儿台父子流放到西域撒思嘉,走到黄河边上时,皇帝又把他们召回,让他们在甘州养老。马札儿台不久就死了,皇帝念及脱脱的功劳,又任命他为太傅,负责管理东宫的事务。
之前,脱脱在甘州的时候,皇太子和脱脱的儿子合剌章年纪相仿,两人关系很好,所以合剌章留在京城侍奉皇太子。有一天,他和皇太子在宫殿外面玩耍,皇太子想背他,合剌章说:“我是奴仆,您是太子,奴仆不敢让太子您背。”皇太子生气地打了合剌章,合剌章哭的声音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问明情况后,叹了口气说:“真是个贤惠的孩子啊!”奇皇后趁机说:“脱脱是忠臣,不应该长期在外地。”皇帝也同意了。
这会儿,佛郎国进贡了一匹天马,这马放在马群里,高大得像骆驼一样。皇帝说:“人中有脱脱,马中有天马,都是一时杰出的!”哈麻当时也在旁边听见了,心想脱脱很快就要复相了,就趁机向皇帝推荐脱脱。皇帝说:“他以前还曾惩罚过你,打了你一百七下,你怎么还推荐他?”哈麻回答说:“他打我,是我的罪过,我有什么怨恨呢?”奇皇后在殿屏后面听到了这些,暗中派人去甘州把脱脱召回。脱脱到了京城,还没见到皇帝。皇后等皇帝心情好的时候,就问合剌章:“你想你父亲脱脱吗?”合剌章跪下说:“想。”皇帝问皇后:“脱脱现在在哪里,你为什么让他想念呢?”皇后站起来解释说:“脱脱离开京城很久了,想见皇上,现在听说他已经到京城了。”皇帝就派人把脱脱召来,脱脱来了之后,皇帝严肃地问他:“我让你侍奉你父亲在甘州,是谁把你召来的?”皇后吓得脸色都变了。脱脱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陛下让我侍奉父亲,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了,丧事办完了,所以我才来。”皇帝立刻站起来拥抱他,两人抱头痛哭。第二天,脱脱就重新被任命为太傅了。
九年过去了,丞相朵尔只和太平都退休了,皇上又任命脱脱为右丞相,还让他兼管端本堂的事务。 脱脱这就启用乌古孙良桢、龚伯璲、汝中柏、伯帖木儿这些人当他的下属,把他们当成心腹,大事小情都跟他们商量。其他的那些省里的官员,就只负责处理公文而已。皇上觉得吴直方之前也出了不少力,就破格提拔他,从长史直接升到集贤大学士。御史王士点弹劾吴直方升得太快了,吴直方自己也极力推辞,最后这事儿就算了。
脱脱采纳了吏部尚书偰哲笃的建议,决定重新发行至正交钞。皇上就下令让大臣们一起讨论这事儿。祭酒吕思诚强烈反对,但脱脱没听他的,这事儿都记载在《思诚传》里了。 参议孛罗帖木儿和都水监的副手,提议在都城外面开条河,修个闸门,把浑河的水引过来,让船一直开到丽正门外,这样就能运送西山的煤炭,省下不少运送柴火的费用。脱脱同意了这个方案,动用了好几万民夫,结果最后还是没成功。孛罗帖木儿和那个副手都被判了死刑。不过脱脱为人做事很果敢,从来不为这事后悔。
那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和金堤都决堤了,五年都没能修好。脱脱用了贾鲁的办法堵上了缺口,还主动承担责任,奏请皇上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负责治理黄河。他调动了十七万河南河北的百姓,终于把决堤的地方修好了,让黄河恢复了原来的河道。一共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才完工,这些都记载在《河渠志》里。皇上很高兴,赏赐脱脱世袭答剌罕的称号,还让儒臣欧阳元写了篇《河平碑》来记念这件事,并且把淮安路赐给他当食邑,淮安路的官吏都得听他的。
那个时候,汝颖地区发生了盗匪起义,他们用红巾作为标志,势力蔓延到襄樊、唐邓一带。
过了十一年,脱脱奏请他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担任枢密院事,带兵讨伐叛军,驻扎在沙河。结果,也先帖木儿这个人平时就胆小怕事,军队里半夜突然惊慌起来,身边的人拉住他的马缰绳,劝他留下。也先帖木儿拔出刀来砍向劝他的人,大声说:“难道我连命都没有了吗?”说完就先跑了,大军立刻就溃败了。
也先帖木儿丢下辎重,带着逃散的万余士兵,跑到开封城外。文济王蛮子在城墙上远远地对他说:“你身为大将,还没见到敌人就逃跑,我要弹劾你,不能让你进城!”于是,也先帖木儿只能在朱仙镇驻扎下来。朝廷因为念及脱脱的面子,没有追究他的罪责,还下令让别的将领代替他。也先帖木儿直接回去了,继续当他的御史大夫。
陕西行台的十二个监察御史弹劾他丧失军队,使国家蒙受耻辱。脱脱听了他弟弟的话,把西台御史大夫朵儿只班调到湖广做平章政事,把那十二个御史都免职了,还在各个府里增设判官,堵住那些敢于说话的人的嘴。 那些监察御史,还有河南分御史台行院廉访司巩昌,总帅府陕西都府义兵、万户府,都上书为也先帖木儿说情,说他也有功劳。朝廷就赏赐给他金带、金挺各一件,银挺一千,钞五千贯,布帛一百匹。
脱脱又利用龚伯璲等人兴起大狱,罪名是谋害大臣,杀了高昌王亦都护和御史大夫韩嘉纳。 因此,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大家都对他很不满。
十二年前,一个叫芝麻李的家伙,带着好几万红巾军,占领了徐州,还自称皇帝,真是胆大包天!脱脱大人主动请缨,带兵去讨伐他。军队到了徐州城下,就攻打西门。芝麻李的军队出来迎战,还用铁翎箭射中了脱脱大人的马头,可脱脱大人一点儿都不慌,指挥军队打败了敌人,直接冲进了徐州城里。
第二天,芝麻李见大势已去,就带着人逃跑了,徐州城就这样收复了。老百姓可高兴坏了,纷纷请求朝廷为脱脱大人修建生祠,皇上也同意了。皇上不仅为脱脱大人立了块刻着功劳的碑,还派人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太师,让他凯旋回朝,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比如上好的酒、珍贵的珠衣、还有镶金的马鞍。太子殿下还送给他一套豪华的私宅,真是风光无限啊!
过了没多久,也就是元顺帝至正十三年二月,脱脱大人和右丞乌古孙良桢、右丞悟良哈台商量了一下,决定在京畿地区屯田,让良桢他们兼任大司农卿,自己则亲自负责大司农的事务。屯田的范围很大,西到山区,东到迁民镇,南到保定、河间,北到檀州、顺州等地,凡是官府的地,都招募江南的农民来耕种。这一招真管用,那一年粮食大丰收,虽然海运没法通,但京城的粮食却完全够用了。
张士诚当时占据着高邮,号召江淮地区的人反元,严重阻碍了南北的交通运输。他连年用兵,但始终没能打败。十四年的时候,朝廷任命脱脱统领各路军队去讨伐他,一切事情都由脱脱自行决定。朝廷各部门都选派官员随军出征,就连西域的土番都派兵来帮忙,旌旗绵延千里,这出兵的规模之盛大,是前所未有的。
军队到了济宁,脱脱还派人去孔子的故乡曲阜祭祀孔子,路过邹县,又祭祀了孟子。十一月,军队到达高邮,连续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脱脱还采用了董搏霄的计策,分兵攻克了天长和六合,张士诚的军队疲惫不堪,损失惨重。脱脱的军队攻破了高邮的外城,张士诚吓得够呛,觉得自己完蛋就在眼前了。
没想到,这时朝廷突然下了一道圣旨,罪名是脱脱用兵劳民伤财,然后就派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枢密院知院事雪雪代去接替脱脱的兵权,还把脱脱的官职全部撸掉,把他发配到淮安。在此之前,脱脱很器重哈麻,把他提拔为中书右丞。当时,汝中柏担任左司郎中,参与中书省的政务。中书省的平章以下官员都巴结哈麻,议事的时候谁也不敢有不同意见,只有哈麻不怎么鸟他。汝中柏就趁机在脱脱面前诬陷哈麻,让哈麻被贬为宣政院使,所以哈麻一直记恨着他。
等到脱脱要出征的时候,他提拔汝中柏当了治书侍御史,让他辅佐也先帖木儿。汝中柏担心哈麻会报复自己,就请求把哈麻调走,脱脱拿不定主意,就让也先帖木儿拿个主意,但也先帖木儿不同意。哈麻知道了这件事,就向皇太子和奇皇后告状,说脱脱不想把皇太子的册宝给他,想等正宫皇后生了儿子再立他为太子,皇后和皇太子一听都火冒三丈。
正巧这时候,也先帖木儿因为生病回家了,监察御史袁赛因不花等人奉承哈麻的意思,弹劾脱脱出兵三个月毫无寸功,还把国家的钱财都中饱私囊,还一起弹劾了也先帖木儿。他们三次上奏章,最后皇帝才同意了。皇帝夺了也先帖木儿的官印,让他在都城门外候罪,还任命汪家奴为御史大夫,脱脱也被下令发配到淮安。
圣旨一下达,军中参议龚伯璲说:“《春秋》里讲,大夫出征在外,如果能安定国家,造福百姓,就可以自行决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江淮的盗贼,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丞相出征,本来就接受了密诏,可以自行决断。现在一心一意地讨伐敌人,如果能打败敌人,那些谗言自然就消停了。这圣旨先别打开,打开了,大事就完了!”脱脱说:“皇上的命令,我怎么能违抗呢!”于是脱脱叩头领旨,说:“臣愚钝,承蒙皇恩,委以重任,日夜奋战,担心不能取得胜利。现在能卸下重担,皇上对我的恩情已经够多了。”
然后脱脱把自己的兵器和三千匹好马分赏给将士们,让他们各自率领部队听从新帅的指挥。军中一片哭声。客省副使哈剌答说:“丞相走了,我们这些人肯定会被别人杀掉。我现在宁愿死在丞相面前!”说着就拔刀自刎而死了。
之前,很多大臣的子弟都率领部队随军出征,哈麻暗中派人告诉他们:“圣旨快到了,你们不赶紧散了,就要被灭族!”所以,军队一下子就溃散了。那些无处可去的人,都投降了张士诚。脱脱的精锐部队——铁甲军,也投降了徐寿辉。那个号称“铁甲吴”的贼将,就是脱脱以前的部下。没过多久,朝廷又把脱脱的流放地点改到了亦集乃路。
三月十五那年,哈麻这老小子担心朝廷又要重用脱脱,就赶紧煽动那些御史大臣,上奏弹劾脱脱兄弟的罪行,说之前的处罚根本不够。结果,皇帝下令把脱脱流放到云南镇西路,也先帖木儿发配到四川碉门,脱脱的大儿子合剌被安置在肃州,二儿子三宝奴被安置在兰州,家产全部充公。
脱脱走到大理腾冲府的时候,那里的知府高惠竟然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打算在城外给他建一栋房子,还跟脱脱说:“万一有人要害你,你临时可以靠这个自保。”脱脱一听,立马就拒绝了,说:“我可是个罪臣啊,哪敢想这些事!” 态度非常坚决地谢绝了高惠的好意。九月,朝廷又把脱脱迁到阿轻乞那个地方。高惠因为脱脱没接受他的女儿,又羞又恼,竟然带兵去围困脱脱。
到了十二月己未那天,哈麻竟然伪造圣旨,派人下毒毒死了脱脱,那年他才四十二岁。消息传到中书省,朝廷就派尚书卿七十六去处理后事,换了棺材和寿衣,把脱脱安葬了。
脱脱这个人啊,长得高大威猛,气度非凡,为人谦虚低调,不炫耀财富,很乐于提携人才,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始终保持着臣子的操守,真是古代忠臣的典范!只可惜他过于信任汝中柏这些人,结果被人抓住把柄,说坏话,真是可惜啊,那些正直的人都很惋惜他。
过了二十三年,监察御史张冲等人上奏章为他申冤,皇上这才下令恢复了他的官爵,还给他家产,并且把合剌章和三宝奴召回朝廷。皇上任命合剌章为中书平章政事,封他为申国公,让他去大同那边管理地方;三宝奴则被任命为枢密院事。这时候,也先帖木儿已经去世了。
同年,朝廷大臣们又上奏说:“脱脱以前在中书省工作的时候,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但他总是担心自己权力太大,所以主动请求退休。皇上要封他为郑王,他还坚决推辞。后来,他又被重新启用,克服了重重困难,带兵打仗,平定了徐州,收复了六合,眼看就要取得大胜了。结果却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被诬陷,奉旨辞去兵权,被贬官。皇上后来已经重新启用他的儿子,并且还给了他被没收的田宅。我们请求皇上体谅他的功劳,把之前授予他的东西都还给他。”皇上听了奏章后就同意了。
二十六年,监察御史圣鲁、也先、撒都失里等人又上奏说:“以前那些奸邪小人陷害大臣,临阵换将,导致我朝将士士气低落,盗贼猖獗,百姓流离失所。如果当初没有罢免脱脱,军令没有改变,那些叛贼早就被平定了,哪里会有今天的乱局!我们请求皇上追封他为王,给他谥号,并追赠功臣称号。”朝廷也同意了这个请求,但还没来得及下旨,国家就灭亡了。
合剌章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分管大同地区。但他还没出发,明朝军队就已经逼近了。至正二十八年,皇上在清宁殿召见群臣,说要巡幸上都。合剌章极力劝谏说不行,他说:“皇上要是出了城,京城就保不住了。金宣宗南逃的教训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我们应该坚守京城,等待援兵。”皇上没听他的。
合剌章跟着皇上北巡,被任命为枢密院事。他请求皇上赶紧召扩廓帖木儿前来支援,皇上同意了。他曾经叹息地说:“亡国的臣子,不能和他谈论恢复大业。我只能和西北的诸藩一起谋划这件事了。”第二年,他被封为徐国公。没过多久,他又被加封为太保,之后他的结局就不知道了。
史书上这么说:元朝末年,盗贼横行,那些将军大臣们一出去带兵打仗,就吓得四处逃窜。就只有脱脱一个人,对国家忠心耿耿,而且有平定叛乱的才能。可惜啊,他却被坏人陷害,无辜被害死了,国家也因此衰败了。难道元朝的灭亡是因为盗贼横行,上天注定,人力根本无法挽救吗?
其实啊,从元统年间开始,元朝的宰相们就互相倾轧,搞得乌烟瘴气,成了风气。即使像脱脱这样贤能的人,也免不了因为个人恩怨而被牵连,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岂元之亡于盗贼,天实为之,非人力所能匡救者欤!” 这句话,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