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黎,是札益忒札剌儿氏的人。他爷爷叫帖列格秃伯颜,他爸爸叫孔温窟洼。成吉思汗征讨主儿乞回来的时候,帖列格秃伯颜派孔温窟洼带着木华黎和他的弟弟去见成吉思汗。从那以后,他们就留在成吉思汗身边做事了。孔温窟洼跟着成吉思汗征讨蔑儿乞、乃蛮等部族,立下了不少战功。
有一次,成吉思汗跟乃蛮打仗打输了,就带着七匹马逃跑了,饿得都没东西吃。孔温窟洼抓到了一只骆驼,杀了它,烤了肉给成吉思汗吃。追兵来了,成吉思汗的马已经跑不动了,孔温窟洼就把自己的马让给成吉思汗骑,自己挡住追兵,最后战死了。后来,成吉思汗追赠他为“推忠效节保大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宣”。
孔温窟洼有五个儿子,木华黎是第三个儿子。木华黎出生的时候,帐篷里冒出了白气,算命的说:“这孩子不一般啊!”木华黎长大后,身高七尺,络腮胡子,黑脸膛,沉稳果敢,足智多谋,胳膊像猿猴一样有力,箭法又好。有一次,成吉思汗征讨塔塔儿,迷路了,不知道大营在哪儿,晚上就睡在沼泽地里。下起了大雨夹着雪,木华黎和博尔术用毡子和皮衣给成吉思汗遮风挡雨,一晚上都站在那里侍候着,脚印都没挪动一下。
还有一次,成吉思汗带着十几个骑兵在山谷里走,回头问木华黎:“要是遇到敌人,怎么办?”木华黎回答说:“我愿意独自一人去对付他们!” 果然,敌人从树林里冲了出来,箭矢像雨点一样射过来,木华黎拉弓搭箭,三箭射死了三个敌人。敌人问:“你是什么人?”木华黎说:“我是木华黎!”然后慢慢地解开马鞍,护送成吉思汗出了山谷,敌人也撤走了。
王罕被乃蛮打败了,赶紧向成吉思汗求救,说:“我听说您有四个厉害的将领,能派他们来帮我一把吗?” 当时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这四个人,因为忠勇出名,被叫做“掇里班屈律”,翻译过来就是“四骏马”。成吉思汗就派木华黎他们去支援王罕,在按台山跟乃蛮军队打了一仗,大获全胜,还把乃蛮抢走的东西都抢回来了,送还给了王罕。
后来,王罕跟成吉思汗闹翻了。成吉思汗先是在合剌合勒打败了王罕,接着又追击王罕,一路快马加鞭赶到彻彻儿温都尔,夜里偷袭了王罕的营地,把他打得大败。王罕逃跑的过程中死了,其他的部落听说这事儿后,都乖乖地投降了。
成吉思汗当上皇帝后,封木华黎为左万户,从东边一直到合剌温山,这片地区的军队都归木华黎管,而且这个职位世袭,子孙后代都能继承。当时,成吉思汗封了九十多个功臣为千户,只有木华黎和博尔术被封为左右万户,地位比其他将领高。成吉思汗曾经很轻松地跟他们说:“有你们两个人,就像车子有了两个车辕,我的身体有了两只胳膊一样重要啊!”
六年的时候,跟着成吉思汗去打金国,渡过沙漠,南下进攻。金国皇帝派独吉思忠带兵修筑乌沙堡,想以此来阻挡成吉思汗的军队,结果被木华黎偷袭打败了,独吉思忠逃跑了。金国的将领郭宝玉投降了。后来又跟着成吉思汗攻克了西京以及昌州、桓州、抚州等地。金兵号称四十万人,在野狐岭北摆开阵势,木华黎上前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不拼死一搏很难打赢。” 于是他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成吉思汗指挥大军随后跟进,大败金兵,一直追到浍河堡,又打败了他们,战场上尸横遍野,绵延百里。这一仗,金国的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此后就再也无力反击了。
第七年,跟着成吉思汗攻打德兴府。第八年,跟着成吉思汗进入紫荆关,在五回岭打败金兵,攻克了涿州、易州等地。当时是三路大军伐金,成吉思汗和拖雷(睿宗)为中路,成吉思汗又派木华黎去攻打益都、滨州、棣州等州县,还攻克了密州,并且屠城。军队回到霸州的时候,史天倪、萧勃迭儿来投降,成吉思汗授权任命史天倪为万户,萧勃迭儿为千户。
话说九年的时候,从围攻中都(今北京)回来后,金国的皇帝完颜珣请求议和。咱们太祖皇帝北返,命令木华黎统领大军攻打辽西。高州的守将卢琮和金朴带着城池投降了。一开始,高州可是个富庶的地方,寨将攸兴哥多次抵抗咱们的军队。木华黎下令说,谁能斩下攸兴哥的头来献上,城里的人就都能免死。结果,攸兴哥自己挺身而出投降了。当时,很多将领都想杀了他,但木华黎说:“这可是个壮士啊!把他留在身边,为我所用吧!”后来,因为立了功,太祖皇帝还赐给他名字,叫攸哈喇拔都。
十年的时候,咱们大军包围了北京。金国的守将奥屯襄率领二十万大军来抵抗,结果被咱们打败了,斩首八万多。北京城里粮草吃光了,奥屯襄手下的裨将完颜习烈、高德玉等人杀了奥屯襄,推举寅达虎当了主帅,然后带着城池投降。木华黎因为他们投降太晚,想把他们全部坑杀。但是他的部将石抹也先说:“北京是辽西的重镇,现在把他们都杀了,以后谁还敢投降呢?”木华黎听从了他的建议,就下令任命寅达虎为北京留守,任命吾也为兵马都元帅,负责安抚那里的百姓。之后,又派高德玉和刘蒲速窝儿去招降兴中府,兴中府的同知兀里卜不听劝,还杀了蒲速窝儿,高德玉逃跑了。后来,兴中府城里的人杀了兀里卜,推举石天应当主帅,带着城池投降。朝廷就授予石天应兴中府尹兼兵马都提控的官职。
锦州的张鲸聚集了十多万兵马,杀了节度使,自称临海郡王,也来投降了。朝廷任命张鲸统领北京十个提控的军队,让他跟着脱栾扯儿必南征,去攻打那些还没归顺的州县。张鲸心里其实想反叛,木华黎察觉到了,就派石抹也先监视他的军队。张鲸假装生病,故意拖延不前进,结果被也先押送到朝廷,被杀了。张鲸的弟弟张致据守锦州叛乱,占领了平州、滦州、瑞州、利州、义州、懿州、广宁府等地方。木华黎率领蒙古将领不花等人去讨伐他。大军到达红罗山的时候,张致的将领杜秀投降了,朝廷任命杜秀为锦州节度使。之后,又派史进道去攻打广宁府,攻克了广宁府。
话说十一年的时候,金朝的兴中府被攻陷了。木华黎派人去劝降,说:“咱们现在猛攻,敌人肯定来救,到时候咱们截断他们的后路,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 他还派蒙古不花去永德县埋伏,准备来个前后夹击。
金朝的完颜致果真就派了他手下的东平,带着八千骑兵和三万步兵去救援溜石山。木华黎带兵到了神水县的东边,和蒙古不花前后夹击,他挑选了几千个箭法好的士兵,下令说:“敌人的步兵没穿盔甲,给我狠狠地射!” 然后又指挥骑兵冲锋陷阵,金军大败,东平被当场斩杀,一万三千多金兵被杀。接着,他们攻下了开义县,然后包围了锦州。
完颜致又派张太平和高益出战,结果还是被击败了,斩首三千多人。锦州被围困了几个月,高益把完颜致绑了献出来投降,完颜致被杀了。广宁的刘炎和懿州的田和尚也投降了,木华黎说:“这些叛贼,不杀他们不足以警示后人!” 于是把他们的军队全部杀光了。
之后,他们又攻下了复州和化城县,杀了完颜家的很多家奴。咸平的守将蒲鲜万奴等人逃到了海岛上,至此,辽东和辽西都平定了。
十二年春天,木华黎去土拉河拜见成吉思汗。到了秋天八月,成吉思汗下令封他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当时木华黎在金国的境内活动,金国人都称他为国王,成吉思汗听说后说:“这是个好兆头啊!”于是正式册封他为国王,还赐给他誓券和黄金印章,说:“你的子孙要世世代代继承这个国家。” 成吉思汗还把汪古特一万人、兀鲁特四千人拨给木华黎作为他的亲军。此外,又拨给他乞剌思人两千人,由孛徒古儿干统领;忙兀特人一千人,由木勒格哈儿札统领;翁吉剌特人三千人,由阿勒赤诺延统领;札剌亦儿人两千人,由木华黎的弟弟带孙统领;还有契丹、女真士兵,由吾也而和蒙古不花统领;所有这些军队都听从木华黎的指挥。成吉思汗还指示说:“太行山以北,朕亲自负责征讨;太行山以南,就靠你努力了!” 成吉思汗还把自己的九斿大旗赐给了木华黎,并对其他将领说:“木华黎用这面旗号令诸将,就如同朕号令诸将一样。” 然后,木华黎在中都设立了行省,准备逐步攻取中原地区。
接下来,木华黎攻克了遂城县和蠡州,蠡州在抵抗无力后才投降。大将石抹也先在攻城时中炮身亡。木华黎想要屠城,这时蔚州人赵瑨,当时在军中担任署百户,他哭着请求说:“我的母亲和哥哥都在城里,请让我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全城百姓的性命。” 木华黎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于是赦免了蠡州。冬天,木华黎攻克了大名府,又收复了益都、淄州、登州、莱州、潍州、密州等州县。
第十三年的时间里,木华黎从西京出发,翻越太和岭进入河东地区,攻打太原、忻州、代州、泽州、潞州、汾州、霍州等府州,这些地方都投降了。之后又攻克了平阳府,木华黎任命拓拔按札儿统领蒙古军队驻守平阳府,还任命义州监军李廷桢的弟弟李守忠担任河东南路元帅府的事务。到了第十四年,成吉思汗命令萧勃迭儿等人攻打岢岚州的火山军,又命令谷里夹打攻打石州、隰州、绛州三州,这些地方都被攻克了。
话说十五年前,木华黎拿下河东地区后,又继续北上攻打燕赵之地,打到了满城县。他派蒙古将领不花率领三千轻骑兵从倒马关出击,结果碰上了金朝将领武仙派出的葛铁枪,在台州交战,不花打败了葛铁枪。武仙后来投降了,朝廷就让他担任河北西路兵马的负责人。有个叫史天倪的官员上奏说:“现在中原地区基本平定了,可是军队还在到处抢掠,这可不是王者安抚百姓、讨伐罪恶的做法啊!”木华黎听了之后说:“说得对!”于是下令禁止军队抢掠,所有抓到的老人孩子都放回老家,军队纪律立刻好转,老百姓也都很高兴。
军队继续前进,到了滏阳,金朝邢州的守将武贵也投降了。木华黎又派不花分兵去攻打怀州、孟州等地。木华黎自己则率领轻骑兵直奔济南府,济南府的官员严实带着相州、魏州、磁州、洺州等地的三十万户百姓投降了。
当时金兵在黄陵冈驻扎,号称有二十万人,派了两万步兵来袭击木华黎的军队。木华黎只用五百人就打退了他们。接着,木华黎率军逼近黄陵冈,金兵在黄河以南列阵,摆出一副拼死一战的架势。木华黎命令骑兵下马,用短兵器进行肉搏战,结果大获全胜,金兵被杀死的和淹死的很多。之后,木华黎又北上攻打卫州,严实率领他的部队率先攻城,成功攻克了卫州。接着又攻下了单州,然后包围了东平府。朝廷任命严实为山东西路行省的负责人,并告诫他说:“东平府的粮食快要吃光了,守城的将领一定会弃城逃跑,你到时候要赶紧进城安抚百姓,千万不要对城里的百姓过于苛刻。” 木华黎还留下梭鲁忽秃率领三千蒙古兵驻守东平府。
到了十六年四月,东平府果然粮尽,金朝的行省官员蒙古纲和监军王廷玉率领军队逃往邳州,梭鲁忽秃率军追击,斩杀了七千金兵。
一开始,带孙攻打洺州没成功,后来派石天应去,才拿下洺州。宋朝将领石珪投降了,朝廷就给他封了个济州、兖州、单州三州的都总管,还赏赐了他绣衣玉带。张林也投降了,朝廷封他为山东东路益都、沧州、景州、滨州、棣州等地的都元帅。金朝将领郑遵也带着枣乡、蓚县投降,他的地盘被升格为元州,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兼任元帅府的事务。木华黎于是就带着军队往北回去了,监国公主派人去迎接他,用郊劳的礼仪接待木华黎。
话说一开始,木华黎接到朝廷的征讨命令,攻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回来报捷,顺便问了一下什么时候可以撤兵。太祖皇帝的意思是,要彻底拿下金人的地盘才能回来。使者回去转达了这个意思,木华黎又问:“皇帝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使者说:“皇上只是竖起了大拇指来鼓励大王您而已。”木华黎又问:“这是真的吗?”使者说:“是的。”木华黎长叹一声说:“皇上这么看重我,我拼死效力也应该的。”
这一年,木华黎从东胜州渡过黄河,带兵往西进发。西夏王听到这个消息很害怕,就派他的大臣答海监府等人到黄河南岸去宴请木华黎,还派塔海、甘卜率领五万兵马归木华黎指挥。木华黎就带兵东进,攻打葭州,金朝将领王公佐投降了。木华黎留下石天应暂时担任行台兵马都元帅守卫葭州,自己则率兵攻打绥德。西夏王又派大臣述仆带兵来支援,述仆问木华黎见面应该行什么礼节,木华黎说:“你见西夏王是什么礼节,见我就用什么礼节。”述仆说:“我没有接到国王的命令,不敢行跪拜之礼。”于是就离开了。等到木华黎兵临延安城下,述仆才下马行跪拜之礼。
木华黎带兵攻打马蹄寨,离延安三十里地。金国的延安守将合达,带着三万大军在城东摆开阵势。蒙古将领不花,轻骑兵去侦察敌情,飞快地回来报告说:“金兵看到咱们人少,轻视我们,咱们就装作打败仗的样子引诱他们,这样就能取得胜利。”木华黎听了他的建议。
半夜,将士们赶紧出发,埋伏在城东十五里,两座山谷之间。第二天,蒙古军的不花故意让金兵看见,然后丢下旗鼓装作逃跑。金兵果然追了上来,埋伏的蒙古兵突然发起攻击,箭如雨下,金兵大败,被杀的七千多人,缴获战马八百匹。合达逃回延安城,紧闭城门不出战。
木华黎知道延安城不好攻打,于是就转向南方,攻占了洛川,又攻克了鄜州,俘虏了金国的将领完颜六斤、纥石烈鹤寿、蒲察娄室等人。军队推进到坊州,听说金兵又夺回了隰州,木华黎就从丹州渡过黄河,去攻打隰州,很快攻破了隰州,抓住了守将轩成,还任命田雄代理元帅府的事务。接着又攻克了代州,杀了代州的守将奥敦丑和尚。
话说十七年的时候,成吉思汗派蒙古将领不花带兵去秦陇地区,故意制造声势,他自己则率领大军从云中出发,攻克了孟州的四蹄寨、晋阳县的义和寨,接着又拿下三清岩和霍州的山堡。金国的将领胡天作在青龙堡抵抗,金国皇帝又命令将领张开、郭文振等人前去支援,结果他们走到青龙堡东边三十里就停下了,不敢再往前进。后来,胡天作的手下定住、提控王和把他给绑了,献给了蒙古军,胡天作被迁到平阳。之后,定住又诬告胡天作,让郡王带孙把他给杀了。
八月的时候,白天出现了星星,算命先生乔静真说:“看天象,现在还不是进攻的好时机。”木华黎说:“皇上命令我平定中原,现在关中、河南都没拿下,如果因为天象不好就不进攻,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呢!”到了十月,蒙古军接连攻下了荣州的胡平堡、吉州的牛心寨,然后就进攻河中府。金国的将领侯小叔坚守城池,结果侯小叔出来迎接枢密院的官员,蒙古大军趁机攻入城内,侯小叔逃到了中条山。木华黎把石天应叫来,说:“河中是我们的战略要地,除了你,没有人能守住。”于是任命石天应为河东南北路关西陕右行台,平阳守将李守忠、太原守将攸哈喇拔都、隰州守将田雄都听从石天应的指挥。
老天爷好像故意搭了座浮桥方便军队过河似的,木华黎顺利渡过黄河,拿下同州和蒲城,直奔长安。金国的将军合达带着二十万大军死守长安,就是打不下来。木华黎就让兀胡乃和太不花去跟合达对峙,又派按赤带兵去堵住潼关,他自己则率领大军去围攻凤翔府。围攻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拿下。木华黎跟手下将领们说:“我奉命征讨,这些年拿下辽东、辽西、山东、河北,都没费多大劲儿。之前攻打延安,现在攻打凤翔,都失败了,难道是我的命要到头了吗?”于是他解了围,沿着渭河往南走,派蒙古将领不花去攻打凤州。
这时候,金国的侯小叔见蒙古军西进,就率领轻骑兵偷袭河中府,守将石天应战死了。侯小叔攻进城后,立刻烧毁了浮桥,想切断蒙古军的援兵。恰好先锋元帅按察儿从平阳赶来救援,猛攻河中府,又夺回了河中府。木华黎就让天应的儿子斡可守卫河中府,还督促重建浮桥。过了十八年,军队要回去了,浮桥还没修好。木华黎看着手下将领们说:“桥还没修好,难道就能干等着吗?”他又带兵攻下了河西十多个堡垒。三月里,他们渡过黄河,到达闻喜县,木华黎病重了。他叫来弟弟带孙,说:“我为国家建立大功,东征西讨将近四十年,只可惜南京城没攻下来,你一定要努力啊!”说完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后来成吉思汗亲自攻打凤翔,对将领们说:“要是有木华黎在,我也不会这么辛苦了。”至治元年,追赠木华黎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武。他的儿子是孛鲁。
史书上说:木华黎在中原地区运筹帷幄,招降金国的将领并加以任用,善于识人用人,很有成吉思汗的风范。他是开国功臣里最厉害的,当之无愧。他的子孙后代个个贤良,世代都有杰出人物,自古以来功臣的后代能一直保持富贵的有,但像札剌儿氏家族这样,将相名臣辈出的,可真是少见啊!
孛鲁这哥们儿,可厉害了,好多国家的语言都会说,骑马射箭更是顶呱呱!二十七岁那年,他去见太祖皇帝,结果正赶上他爹去世了,就赶紧回老家继承王位去了。这时候,西夏国王李德旺跟金国勾结在一起,偷偷地让孛鲁去打西夏。太祖十九年九月,孛鲁攻下了银州,杀了好多西夏兵,俘虏了无数人畜,还抓到了西夏的监府官员塔海。第二年春天,太祖皇帝从西域打仗回来,孛鲁就进京朝见,地点在和林。 真定府的官员武仙杀了都元帅史天倪,孛鲁就临时掌权,让史天倪的弟弟史天泽接替他哥哥当元帅。
二十一年,宋朝将领李全占领了益都,还把元帅张林抓了,送到了楚州。九月,郡王带孙率领军队包围了李全在益都。十二月,孛鲁带大军增援,先派李喜孙去劝降李全。李全本来想投降,结果他手下的将领田世荣等人不同意,把李喜孙给杀了。第二十二年三月,李全突围逃跑,孛鲁追上去打败了他,李全又躲回城里。四月,城里没吃的了,李全这才投降。 很多将领都说:“李全这是被逼无奈才投降的,心里不服气,不杀了他以后肯定还会出事!”孛鲁说:“杀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山东还有很多城池没攻下来,李全平时在老百姓里口碑挺好,杀了他反而立不了威,还会失去民心。”于是,孛鲁就上奏朝廷,把李全任命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还让李全的部将郑衍德、田世荣当副手。果然,很多州县听说后都主动投降了。
那时候,滕州还在金国手里,很多将领因为天气太热,想缓一缓再进攻。孛鲁说:“皇上在西域打仗好几年了,也没听说过夏天就不打仗的,咱们怎么能偷懒呢!” 于是他催促大家赶紧打仗。金兵几次交战都被打败了,最后开门投降了。滕州就归石天禄管了。孛鲁又分别命令先锋元帅萧乃台驻扎在济南、兖州,阔阔不花驻扎在潍州、沂州、莒州,以防备宋军;按札儿驻扎在河北,以防备金军。九月,军队回师,到了燕京,在昌平打猎,老百姓拿着牛酒来献给孛鲁,孛鲁都拒绝了。等军队离开的时候,孛鲁重重赏赐了招待他们的工作人员。
听说成吉思汗去世了,他立马就跑到漠北去奔丧。第二年三月,他在雁山死了,才三十二岁。到了至治二年,朝廷追封他为“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谥号“忠定”,其他的官爵都跟他父亲一样。他留下了六个儿子:老大叫塔思,老二叫速浑察,老三叫伯亦难,老四叫野蔑干,老五叫野不干,老六叫阿里乞失。
塔思,还有一个名字叫查剌温。木华黎从小就看重他,十八岁的时候,就继承了他父亲孛鲁的爵位,镇守西京。后来,金将武仙围攻潞州,成吉思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太宗,派塔思去救援。武仙一听塔思来了,吓得赶紧后撤了十多里。当时援军还没到,塔思就带着十几个骑兵去侦察敌情。武仙以为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塔思说:“天快黑了,咱们明天再打。”结果,当晚金将布哈带兵偷袭,咱们的军队吃了亏,只能退守沁水南岸。敌人攻破了潞州,守将任志战死了。后来,太宗派万户额勒知吉歹和塔思一起收复潞州,武仙半夜偷偷逃跑,结果被他们追上,狠狠地打了一仗,斩首七千多颗。太宗二年,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准备从西面进攻凤翔,太宗命令塔思镇守潼关。三年十二月,成吉思汗的儿子攻下了河中府,金国的签枢草火讹可逃跑的时候被塔思追上,给杀了。
话说公元1228年春天,皇弟拖雷在邓州跟金兵死磕呢,咱们皇帝太宗就派塔思跟亲王阿勒赤歹、口温不花一起过河去支援拖雷。到了三峰山,跟拖雷的部队汇合,狠狠地打败了金兵,具体情况拖雷的传记里都写着呢。
四月,皇帝的车驾往北边回去了,留下塔思和忽都虎继续在河南收复失地。金国的陈州防御使兀林答阿鲁兀剌这老小子守着邳州,大军攻打了好久都没拿下。塔思到了邳州城下,用金国的语言跟阿鲁兀剌喊话:“河南河北都是咱们的地盘,你邳州就那么丁点儿地方,城破了那天,老小妇孺一个都别想活,白白送死图啥?”阿鲁兀剌一听,吓得赶紧投降了。那时候太宗皇帝把攻打汴京的事儿交给速不台了,塔思就请求说:“我祖上几代都为朝廷立下大功,可我继承爵位以来,还没做出什么贡献。前几年潞州打败仗的事儿,我罪该万死!我想分担攻打汴京的任务,为陛下报效国家!”皇帝让人占卜了一下,结果不吉利,这事儿就作罢了。公元1229年九月,塔思跟着皇子贵由去征讨辽东,活捉了蒲鲜万奴。
到了第二年秋天七月,塔思回朝到和林,当时诸王百官都在八里里答兰答八思的地方开大会。太宗皇帝说:“先帝打天下用了将近四十年,现在河西、女真、高丽、回鹘这些国家都臣服了,就剩宋国这帮人还倔强得很,不服管教,我想亲自出征,讨伐宋国,你们怎么看?”塔思回答说:“我的本事比不上祖上那些厉害的将领,但是只要依靠国家强大的力量,去讨伐宋国,扫平江淮地区,把他们纳入我大金的版图,我愿意拼死效力,不用劳烦陛下您亲自去那种又脏又湿的地方。”皇帝听了很高兴,赏了他金甲、玻璃带和二十张好弓,还让他和皇子阔出一起统领大军南征。
话说七年的冬天,塔思攻下了枣阳。接着,他挥兵出击,分别攻占了襄阳和邓州,目标直指郢州。郢州地处汉江边,城防坚固,而且拥有大量的战舰。塔思就让人扎起木筏,命令刘拔都儿率领五百名精锐死士乘着木筏进攻,自己则率领骑兵沿着江岸掩护,用弓箭射击宋军。结果宋军有一半以上的人被淹死,剩下的逃进城里死守,就是不肯投降。塔思最后俘获了数万名俘虏和大量的战马牛羊才班师回朝。到了八年的十月,他又攻下了蕲州、黄州等地。蕲州的守将还特意出来犒劳他的军队,结果塔思直接把蕲州给拿下了。之后,他又攻克了符离、六安和焦家寨。
这一年,塔思获得了东平府赏赐的五户丝绸,总共三万九千一百九十户。到了九年,他到达了汴京。汴京的守将刘甫在大庆殿设宴款待他,塔思却说:“这里可是金主以前住的地方,我只不过是臣子,怎么能住在这里呢?”于是,他就把刘甫的家给霸占了。同年十月,塔思又和口温不花一起攻打光州,光州守将黄舜卿投降了。口温不花顺便还攻占了黄州,而塔思则攻打大苏山,斩获颇丰。十年正月,塔思到达了安庆,到了北峡关的时候,宋朝的汪统制率领的三千士兵投降了,塔思就把他们迁到了尉氏。三月,塔思入朝和林。
九月,元太宗在万安宫设宴款待群臣,塔思喝得酩酊大醉。太宗对群臣说:“塔思的神气已经消失了,他还能长久吗?”十二月,塔思回到了西京。第二年三月,塔思去世了,年仅二十八岁。他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硕笃儿和霸都鲁,他的弟弟速浑察继承了他的王位。硕笃儿长大后,朝廷又另外赐给他三千户人家作为食邑,允许他建立国王的旗帜,还赐给他五品官印一枚,七品官印两枚,并为他设置官属,规格如同王府一样。硕笃儿的儿子忽都华,孙子忽都帖木儿,曾孙宝哥,玄孙道童,依次继承了王位。
霸都鲁也参与了世祖攻打宋朝的战争,他率军渡过长江,包围了鄂州。后来,他奉命率领水军进攻岳州,途中遭遇了宋朝将领吕文德率军从重庆前来救援,结果打败了吕文德。正巧这时宪宗去世了,世祖让霸都鲁统领军队留守,自己轻骑先回去了。世祖即位后,决定把燕京定为首都,他说:“我住在这里来统治天下,这是采纳了霸都鲁的建议啊!”
话说当年,忽必烈还在当皇子的时候,曾经和鲁国公(霸都鲁)一起很随意地聊国家大事。忽必烈说:“现在中原地区基本平定了,皇上还住在和林(今蒙古国境内的哈拉和林),在回鹘的旧地休养生息,怎么样?”鲁国公回答说:“帝王必须住在中原地区才能更好地治理四方,方便朝拜、会见和统一。中都(今北京)依山傍海,南面可以俯瞰江淮,北面连接朔漠,东面靠近韩赵,西面控制齐鲁。大王您要是想辅佐天子完成统一大业,那必须定都燕京(今北京)才行。”后来忽必烈就定都燕京了,这就是当时的缘故。中统二年,忽必烈在军中去世了。
大德八年,忽必烈被追赠为“推诚宣力翊卫功臣”,追封为东平王,谥号武靖王,其他官职和他的祖上、父亲一样。他的妻子帖木伦是宏吉剌氏,是忽必烈皇后察必的同母姐妹的儿子。他们有四个儿子:长子长安童,次子定童,三子霸虎带,四子和童,都继承了王位。
长安童,中统初年的时候,忽必烈把他召进宫里当侍卫,当时他才十三岁,地位却在百官之上。他的母亲宏吉剌氏,也住在宫里。有一天,忽必烈见到宏吉剌氏,问起长安童的情况,宏吉剌氏说:“长安童虽然年纪小,但他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忽必烈问:“你怎么知道的?”宏吉剌氏回答说:“他每天早朝回来后,总是和那些年长有经验的人谈论政事,从不和年轻人玩耍,所以我这么认为。”忽必烈听了很高兴。中统四年,阿里不哥投降了,忽必烈抓住了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准备处决他们。长安童当时在旁边侍奉,就劝谏说:“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主子效力,陛下刚刚平定了大乱,就因为私人恩怨杀人,怎么才能让那些动摇的人安心呢?”忽必烈很惊讶:“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有这么老成持重的想法?你的意见和朕的想法完全一致啊!”从此以后,忽必烈更加看重长安童了。
公元1265年秋天,八月,我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到四千户。我推辞说:“现在虽然北方三方平定,但江南还没归顺,我年纪轻轻就承担这么重要的责任,恐怕会让各地轻视朝廷。”皇帝沉默了一会儿,说:“朕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没有人比你更合适。”同年冬天,十月,皇帝召见许衡,让他进朝参与政事,许衡以生病为由推辞了。安童亲自去探望他,和许衡聊了很久,回来后好几天都念念不忘。
三年后,皇帝对许衡说:“安童还年轻,没经历过什么大事,你要好好辅佐他。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应该先告诉安童,再由他转达给我。”许衡回答说:“安童聪明而且有主见,只要告诉他古人的道理,他都能理解,我一定尽心尽力。但是我担心朝中有人从中作梗,那就很难实行;或者有人利用权力拉拢人,那也难以推行。我进朝时间不长,看到的都是这些情况。”皇帝召见安童,把许衡的话告诉了他,并加以鼓励。四年三月,安童上奏说:“应该让儒臣姚枢等人进朝参与政事。”皇帝同意了。
五年后,朝臣秘密商议设立尚书省,由阿合马担任尚书令,于是有人先奏请让安童担任三公之位。这件事交由儒臣们讨论,商挺说:“安童是国家的栋梁,如果让他做三公,只是给他虚名,实际上却夺了他的权力,不可行。”大家都说:“对。”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七年四月,安童上奏说:“我以前建议:‘尚书省和枢密院各自奏事,按照常规程序办理,重大的政事要由我和大臣们商议决定,然后再上报。’皇帝已经同意了,可是现在尚书省所有的事情都直接上奏,违背了之前的旨意。”皇帝说:“难道是因为阿合马比较得朕的信任,所以才专权吗?不和你商量,确实是我的不对。”于是皇帝下令恢复之前的旨意。八年,陕西行省官员也速迭儿上奏说:“最近因为饥荒,盗贼猖獗,如果不公开处决一两个,不足以震慑宵小。”皇帝下令中书省详细商议,安童上奏说:“强盗和窃贼都处死,恐怕不合适,该处死的,应该按照旧例处理。”
十年前的春天三月,皇上用玉册、玉宝册封弘吉剌氏为皇后,又用玉册、金宝册立燕王为皇太子,同时兼任中书令,主管枢密院的事务。到了冬天十月,皇上跟安童、伯颜他们说:“最近史天泽、姚枢他们整理编纂的新法令,我已经亲自看过了,都挺好,可以实行。你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增减的意见?也要认真考虑参考一下。”当时全国各地等着判决死刑的有五十个人,安童上奏说其中十三个人是因为打架斗殴杀人,其余的没有问题。于是皇上就下令免除这十三人的死刑,让他们去当兵。
第二年,安童上奏弹劾阿合马贪污腐败,危害国家和百姓,还说各部门和大都路上的官员很多都不是合适的人选,请求皇上罢免他们。皇上都同意了。
十二年七月,皇上命令安童和枢密院的人一起,跟随北平王那木罕去北方边境驻守,这是因为阿合马的谗言。一开始,北平王奉命驻守北方边境,抵御叛王海都,河平王昔里吉、诸王药木忽儿、撒里蛮、脱黑帖木儿都各自带领军队跟随他。到了这个时候,皇上又派安童去协助北平王。皇上还派昔班去跟海都谈判,劝他罢兵回朝。正好这时候安童打败了叛王禾忽的军队,缴获了他们的辎重,海都害怕了,就逃跑了,他对昔班说:“你回去告诉安童,不是我不愿意投降。”海都这个人很狡猾,他这是故意把责任推到朝廷身上。
十三年十一月,安童跟诸王喝酒,没顾上给脱黑帖木儿敬酒,脱黑帖木儿觉得安童轻慢了他,很生气,就和药木忽儿他们一起劫持了北平王叛乱,还把安童抓了起来,具体情况那木罕的传记里有记载。过了二十一年,三月,安童才被释放回来,在宫门口请罪。皇上召见了他,安慰他,安童叩头谢恩说:“臣奉命办事没有做好,辜负了您的恩德。”皇上把他留在了寝宫,一直聊到四更天才让他离开。到了冬天十一月,和礼霍孙被罢免了,安童又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还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
公元1244年,右丞卢世荣因为犯了罪被处死了。皇帝下令让所有儒臣列出卢世荣用过的人以及他做过的事,然后把这些人全部罢免。
第二年夏天,中书省上报了漕运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政事、右丞这些重要的职位,我得亲自挑选,其他的官员你们看着办吧。” 安童上奏说:“我听说陛下想依靠近侍来当耳目,我虽然被委以重任,但如果我的行为有什么不法之处,请随时举报,罪行的轻重由陛下裁决。现在有些近臣抓住机会拉帮结派,推荐一些不合适的人,说某人应该担任什么官职,然后把名单交给中书省执行。我认为选拔官员自有章法,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我总是驳回不执行。我担心他们的同党里可能有坏人,希望陛下仔细查察。” 皇帝说:“你说的对。以后要是再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执行,那些乱奏的人就让他们直接来跟我说。”
公元1246年,宗王乃颜叛乱,世祖皇帝亲自出征平定了叛乱。对于那些犯错的宗室成员,皇帝命令安童进行调查审问,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有一次安童下朝,从左掖门出来,那些被赦免死罪的人争着来感谢他,有的甚至抓住他的马缰绳,扶他上马,安童却毅然不顾。有人趁机向皇帝告状说:“诸王虽然有罪,但都是皇室的近亲。丞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他也是臣子,怎么能如此傲慢无礼呢!” 皇帝沉默很久后说:“你们这些小人们,哪里知道安童的心思,他只是故意羞辱他们,让他们改过自新罢了。”
同年,朝廷恢复了尚书省。安童极力劝谏说:“我力不能回天,恳求您不要启用桑哥,另选贤能之士,这样才不至于祸害百姓,误了国家大事。” 但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公元1247年,安童看到天下大权都落到了尚书省手里,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都不准许。公元1248年,安童被罢免相位,仍然负责宿卫事务。在此之前,北安王曾派使者祭祀泰山和河神,当时桑哥担任功德使,负责提供驿站和车辆。后来桑哥担任尚书省平章政事,忌恨安童,就诬告北安王以皇子的身份僭越祭祀泰山和河神。安童知道这件事,却没有上报,他指参知政事吕哈剌为证人。世祖皇帝召见安童询问此事,安童回答说:“当时桑哥负责祭祀,北安王派来的使者确实与我往来过,但我并不知道这件事。”桑哥无法反驳。
安童这个人天资很高,深不可测,别人根本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他一卸了职务,就立刻找来一群儒生讲论经史子集,特别认真刻苦,坚持了二十多年,一天都没间断过。他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人建议给他修建东西厢房,但他却说:“房子能遮风挡雨就够了,我不会为了子孙后代置办田地房产。”听到这话的人都对他非常敬佩。他在三十岁那年正月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下着雨,树木都结了冰,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元世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和悲痛,说:“有人说丞相生病了,我根本不信,没想到他竟然去世了,我失去了一个好帮手啊!”然后下令大臣们负责安童的丧事。
大德七年,朝廷追赠他“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的称号,谥号为“忠宪”,碑文上写着“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后来又加赠他“推忠守正同德翊运功臣”的称号,并晋封为鲁王。到了至元二年,再次追赠他“推忠佐运开国元勋”的称号,并在他的封地修建祠堂,并派官员定期祭祀。
当初,安童路过云州的时候,听说有个道士祁志诚很有名,就放下随从单独去拜访他。祁志诚跟安童谈论了修身治国的大道理。后来,安童再次被任命为右丞相,他极力推辞,皇帝不同意,他就去向祁志诚请教。祁志诚问他:“你以前当丞相的时候,跟谁一起辅佐皇帝?现在和你一起当官的又是哪些人?” 安童一下子就明白了,于是再次去见皇帝,说:“我以前当丞相的时候年纪还轻,能不辜负您的期望,是因为当时和我一起辅佐您的都是我的老师和朋友。现在和我一起当官的人,都是后来提拔起来的,我的能力比以前强了吗?” 皇帝问:“是谁跟你说这些的?” 安童说是祁志诚,皇帝听了之后,称赞了好久。所以安童第二次当丞相,多次请求退休,他的名声也比以前差了一些。他的儿子叫兀都带。
史官评论说:元世祖的文治武功,自比唐太宗,安童辅佐他,就像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和魏征一样。看他尊崇儒学,提拔老臣,君臣一心,确实不辜负“贞观之治”的美誉。只是后来因为奸臣的陷害,他的功业没能完全展开,真是可惜啊!
兀都带这个人啊,气度非常恢宏,在世祖时期就担任了长期的侍卫。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朝廷赏赐的丧葬物品,他一样都没要,就用简朴的车辆和马匹,把父亲葬回了祇兰秃家族的墓地。他特别孝顺他母亲,这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成宗皇帝登基后,就封他为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还让他主管太常寺的事务。他经常在宫里侍奉,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皇帝和皇后都把他当成家人一样看待。大德六年正月,他去世了,那年才三十一岁。到了至大二年,朝廷追赠他“输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的称号,谥号为“忠简”,又加赠“宣力迪庆保德翊运功臣”,还追封他为兖王,其他的爵位待遇都保持不变。他的儿子叫拜住。
拜住五岁就成了孤儿,他母亲怯烈氏把他抚养成人。至大二年,拜住继承了怯薛官的职位。延祐二年,他被任命为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当时才二十岁。有一天,有官员到他府上办事,正赶上拜住看杂耍戏,出来晚了点儿,他母亲就严厉地责备了他。后来拜住当了宰相,一次侍奉英宗皇帝参加宫廷宴会,英宗皇帝知道他不喝酒,硬要给他敬酒。等拜住回家后,他母亲就告诫他:“天子这是在试探你的酒量,你一定要谨慎,不要沉迷于酒,辜负了皇上的恩情。”拜住的优秀品质,都是他母亲教导的结果。太常寺的事务比较轻松,拜住处理完公务后,总是邀请儒生学者来家里,一起探讨古今大事,整天都非常勤奋好学,从不懈怠。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官场上的事情,可以慢慢学习掌握,但是学问才是宰相应该具备的素质,如果不向儒生学习,是学不会的。”
四年的时候,他升官了,当上了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又升了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再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其他的官职都保持不变。英宗皇帝还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就听说拜住很贤能,派使者去请他。拜住对使者说:“这可是个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时候啊,君子应该谨慎小心。我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私下和太子来往,我自己肯定要犯错误,对太子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他最终没去。
英宗皇帝登基后,就拜拜住为中书平章政事。有一次,在皇宫的大明殿召见诸侯王,宣读太祖皇帝留下的《金匮宝训》,拜住念得声音清晰流畅,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夏天的五月,宣徽使失列门和中书平章政事黑驴等人密谋造反,英宗皇帝在穆清阁,命令拜住带领侍卫把他们抓起来斩了,他们的同伙也都被处死了,拜住因此升任中书左丞相。从世祖皇帝建立太庙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一直没举行过正式的祭祀大典。“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祭享,此其时矣。”拜住上奏说:“古人说,礼乐制度要经过百年才能兴盛起来,现在祭祀郊庙,正是时候啊!”英宗皇帝说:“朕能够做到!”就命令有关部门拟定亲自祭祀太庙的礼仪。
七年冬天十月,在太庙举行了祭祀活动。到了至治元年正月,举行孟享(春季的祭祀),这才第一次正式排场,用上了黄色的旗帜和仪仗队。英宗皇帝穿着兖冕(祭祀时穿的礼服),从崇天门出来,拜住代理太尉陪同前往。祭祀结束后,拜住率领百官在大明殿向皇帝祝贺,皇帝赏赐了金帛,数额各有不同。拜住又上奏,建议修建太庙的前殿,并且商议禘祫(两种祭祀)以及配享的礼仪。
话说国丧还没结束呢,元宵节那天,英宗皇帝想在宫里办个宴会,还弄个张灯结彩的鳌山灯景。结果张养浩上奏章劝谏皇帝。拜住把奏章偷偷递给皇帝,英宗皇帝立刻就阻止了宴会,还赏赐了张养浩一些布帛,表彰他的正直。
三月,皇帝去上都巡幸,路过察罕淖尔。英宗觉得行宫太小,想扩建。拜住就说:“这地方太冷了,夏天才能种点小米高粱,现在搞土木工程,会耽误农时的。再说,陛下刚登基,应该多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现在搞建设不是时候啊!”英宗皇帝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英宗皇帝曾经对拜住说:“我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你了,你应该记住祖上的功劳,一心为国效力啊!”拜住就叩头说:“我害怕三件事:害怕对不起祖宗,害怕自己见识短浅,难以处理天下大事,害怕自己年轻力壮,却无法承担重任,辜负皇上的期望。只有皇上经常指点我,我才能够胜任。”
延祐年间,北方大雪,骆驼马匹都冻死了,很多流民都把孩子卖了。拜住就建议设立宗仁侍卫司来收养这些流民的孩子。英宗皇帝就让拜住负责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司的事务,还赏赐了他三珠虎符,这可是相当高的荣誉啊!
有人说佛教可以治理天下,英宗皇帝就问拜住的意见,拜住回答说:“佛教可以用来修身养性,但用来治理天下,不讲仁义道德,国家就会乱套。” 英宗皇帝又问拜住:“现在还有像唐朝魏徵那样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吗?”拜住回答说:“‘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 有像唐太宗那样虚心纳谏的皇帝,自然就会有像魏徵那样敢于直言的臣子。”英宗皇帝非常赞赏他的回答。
英宗皇帝为人刚强明智,非常信任拜住,大事小情都和他商量。有一天,拜住陪皇帝在便殿,随手拿起笔,画了个古钱的形状,然后用朱笔把它分成几块。英宗皇帝一看,非常高兴,就在旁边写了皮日休的诗句:“我爱房与杜,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以此来期望拜住能像房玄龄、杜如晦一样辅佐自己。
话说拜住和铁木迭儿当时是同事,这铁木迭儿是个贪婪又狡猾的人,他的党羽遍布朝野,拜住虽然看不惯他,但也没办法把他怎么样。等到铁木迭儿死了,他的罪行才暴露出来,英宗皇帝下令严惩,那些奸党害怕被杀,就密谋造反。可拜住身为宰相,又是皇帝身边的重臣,竟然一点都没察觉。结果英宗皇帝被杀害了,拜住也跟着遭了殃,真是让人惋惜啊!
早些时候,铁木迭儿一直看不顺眼平章政事王毅和右丞高昉,因为大都的粮仓亏空,他就想把他们俩治罪。拜住暗地里帮他们求情,结果王毅和高昉都保住了性命。后来,铁木迭儿又提拔参知政事张思明当了左丞,这张思明和铁木迭儿狼狈为奸,一起打压拜住。过了两年,英宗皇帝赐给拜住一块碑,让他去良乡立碑。铁木迭儿那时候一直装病,听说拜住出去了,就赶紧起来上朝,到了宫门口。英宗皇帝赶紧派人给他送酒,还让他明年再来上朝,铁木迭儿很不高兴地回去了。没过多久,拜住又跟着皇帝去上都,把张思明叫来,数落他的罪行,狠狠地打了张思明一顿,然后把他罢官了。没过多久,铁木迭儿就病死了,拜住就接替他当了右丞相。
首先,有个叫刘夔的司徒,他买下失业老百姓的地,然后贿赂宣政使八剌吉思,伪造圣旨,从国库里弄走650万贯钱,说是用来给寺庙僧人买田地,实际上就是把空头支票给了那些僧人。铁木迭儿和铁失等人也都收了贿赂。 有个叫蔡道泰的真人杀了人,又贿赂铁木迭儿,让有关部门把他的案子给翻了。 拜住上奏了这两件事,皇上就下令御史调查,结果把事情的真相都查清楚了。八剌吉思、刘夔、蔡道泰都被判了死刑,只有铁失被特赦了。三年夏天五月,皇上又撤销了铁木迭儿的官衔和谥号,砸了他的碑,铁失他们这才害怕起来。
英宗皇帝在上都,晚上睡不着觉,就下令举行佛事活动。拜住觉得国库没钱了,就劝皇上别搞这些了。 铁失他们又去哄骗那些和尚,说国家有灾难,不举行佛事活动,不进行大赦,就没办法消除灾难。拜住大骂道:“你们不过是想捞钱,还想庇护那些罪犯!” 这些奸党知道自己肯定跑不掉了,就更加起了反叛之心。
八月,晋王在图喇地方打猎,铁失派斡罗思去告诉晋王说:“我和赤斤铁木儿、也先帖木儿、失秃儿已经商量好了,事情成功后就拥立大王。” 铁失还让斡罗思把这事告诉晋王的内史倒剌沙。晋王把斡罗思抓了起来,派人去上都告密。 还没到上都,皇帝的车驾就南下了,到了南坡,铁失、也先帖木儿、失秃儿,还有前中书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铁木迭儿的儿子前治书侍御史锁南、铁失的弟弟宣徽使锁南、典瑞院使托火赤、枢密院副使阿散、签书枢密院事章台、卫士秃满,以及诸王按梯不花、博罗、伊鲁帖木儿、曲吕不花、兀鲁思不花等人,用铁失指挥的阿速兵作为外应,杀了拜住,然后在行营里杀害了英宗皇帝。
晋王继位后,铁失等人被处死了。皇上命令有关部门准备仪仗,百官引导,把拜住的画像供奉在法云寺,并大办佛事活动。来看的人有好几万,很多人哭着叹息。
拜住这老兄,家学渊源,一开始当上左丞相的时候,皇上身边的那些人传达圣旨,把六七百个人的名字都报上去了,让他们去选官。拜住把奏章拿给皇上看,然后按照选拔的规矩,一个一个地给这些人安排官职,那些贪官污吏都没辙了。他尤其痛恨贪污受贿,查办起来绝不手软。英宗皇帝曾经跟身边的人说:“你们都给我小心点,要是触犯了国法,即使朕想赦免你们,拜住也不会放过你们的!”后来拜住升任右丞相,英宗皇帝干脆就不设左丞相了,让拜住一个人处理朝政大权。拜住首先推荐张珪当平章政事,又推荐侍讲学士赵居信和直学士吴澄,还请求破格提拔他们。英宗皇帝就让居信当了翰林学士承旨,吴澄当了翰林学士。从延祐年间后期开始,水灾旱灾接连不断,老百姓日子难过得很。拜住整顿吏治,修缮那些荒废的事务,减轻赋税徭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全国一片安定祥和,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丞相。
泰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中书省上奏说:“拜住忠心耿耿,为国效力,最后死在了那些坏人的手里,请求皇上给他追封表彰,光宗耀祖。”于是皇上就下诏追赠他为“清忠一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东平王,谥号忠献。到了至正年间,又改封为“至仁孚道一德佐运功臣”,进封为郓王,谥号也改成了文忠。他的儿子答剌麻硕理,当了宗仁蒙古卫亲军都指挥使;另一个儿子牙纳失理,又叫笃麟帖木儿,当了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宣徽使、知枢密院事。
史官评论说:《春秋》里记载“宋督杀了自己的国君和夷及其大夫孔父”。《谷梁传》解释说:“宋督想杀国君,但怕自己不能顺利上位,所以先杀了孔父,孔父是个闲散大臣”。所以铁失想杀英宗皇帝,但怕自己不能顺利上位,就先杀了拜住,拜住也是个闲散大臣。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像拜住这样冒着危险辅佐皇上,确实不比孔父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