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成宗大德六年,举行祭祀天地和五方上帝的大型祭祀活动,演奏了好多乐曲。
首先,祭祀开始,演奏的是《乾宁之曲》,一共演奏了六遍,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和音调:圜钟宫演奏了三遍,黄钟角、太簇徵、姑洗羽各演奏一遍。歌词都一样,意思是:伟大的上帝啊,您的德行光明昭著!我们遵循祖先的教诲,国家才能安定太平。我们怀着孝心和诚意祭祀您,希望您能降临人间,保佑我们万福齐来!
接下来,初献环节进行盥洗,演奏的是《肃宁之曲》,用的是黄钟宫的音调。歌词是:清澈的水在下面流淌,钟鼓已经演奏完毕。我们怀着诚挚之心,恭敬地侍奉您,左右护卫着您。官员们在位,士卒们列队而立。我们用美好的祭品祭祀您,希望您能享用。
然后是初献的升降仪式,同样演奏《肃宁之曲》,这次用的是大吕宫的音调。歌词是:这次祭祀非常庄重肃穆,祭品已经摆好。我们恭敬地整理好衣冠,用美好的祭品祭祀您。庄严肃穆的官员和士卒们,都来迎接您的降临。希望您能降下福祉,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您的恩泽。
接着,奠上玉币,演奏的是《亿宁之曲》,用的是大吕宫的音调。歌词是:我们举行这次祭祀,是为了纪念祖先,表达我们虔诚的祭祀之心。珍贵的玉器已经摆好,祭品也已经陈列完毕。您的德行感动了上天,您的诚意感动了神灵。希望您保佑我们国家,国运昌隆,世代绵延。
迎上祭品,演奏的是《丰宁之曲》,用的是黄钟宫的音调。歌词是:丰盛的祭品摆放在这里,洁净的牲畜已经准备妥当。鸾刀多次挥舞,血和肉不断升腾。祭祀的礼仪隆重而周到,香气弥漫,直达天庭。希望上帝能降临,接受我们诚挚的祭祀。
接下来是酌献,演奏的是《嘉宁之曲》,用的是大吕宫的音调。歌词是:高大的祭坛,广阔的天空。您的神灵已经降临,我们的诚意也已经传达。尊贵的祭器整齐地排列着,黄色的酒水盛放在其中。酒已经调好,万福都将降临。
亚献仪式,演奏的是《咸宁之曲》,用的是黄钟宫的音调。歌词是:六遍乐曲已经演奏完毕,三献仪式也已经结束。神灵已经享用完毕,场面庄严肃穆。和煦的微风,祥瑞的云彩,都围绕着我们的祭坛。我们接受您的恩泽,希望这份福祉能够绵延无尽的岁月。终献仪式也演奏了同样的乐曲。
最后,撤下祭品,演奏的是《丰宁之曲》,用的是大吕宫的音调。
祭祀准备完毕,神位上摆满了祭品。祭器摆放整齐,撤祭品的时间也刚刚好。许多官员们都来了,场面隆重而有秩序。皇上赐予了丰厚的赏赐,以巩固社稷基业。
送神的时候,演奏了《亿宁之曲》:
圜钟宫(曲调)
祭祀结束了,神灵的车驾就要回去了。祭祀仪式庄重和谐,上天降下了福泽。万物都欣欣向荣,阴阳运行也正常。明智的皇帝,万寿无疆!
望燎(祭祀结束,观察祭祀的烟火)的时候,演奏了《丰宁之曲》:
黄钟宫(曲调)
使用了各种祭祀礼仪,庆贺百灵神祇。玉器摆放在高高的祭坛上,在广阔的庭院里焚烧柴草。祥瑞的光芒直达黎明,灿烂如同星辰。神灵的福泽降临,天下万国都将太平。
大德九年以后,确定了亲祭的乐章:
皇帝进入祭坛的内围:(进出小门)
黄钟宫(曲调)
皇上威严地来到这里,神采奕奕地站在祭坛之上。能够祭祀皇祖,真是无比的荣耀。举行这次盛大的祭祀,天地清明,一片祥和。身穿衮服在圜丘上,景象庄严而宏伟。
皇帝盥洗:
黄钟宫(曲调)
皇上恭敬地怀着孝心,以明德来完成祭祀的礼仪。功德感动了上天,光荣了帝业的开端。表达了我的真诚,洁净地完成了祭祀的洗涤。玉器作为祭品摆放,永远保佑我们吉祥如意。
皇帝登上祭坛:(下坛也一样)
大吕宫(曲调)
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盛大的德行感动了上天。日月星辰的光辉,如同宫殿的装饰。祭祀的礼器光亮整洁,祭祀的玉璧圆润光洁。神灵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香火升腾,烟雾缭绕。
降神的时候,演奏了《天成之曲》:
圜钟宫(曲调)三遍
伟大的皇元,继承了上天的恩泽。报答先祖要以诚心为贵,在郊外隆重地祭祀。祭祀的礼器摆放整齐,乐曲演奏了六遍。神灵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前来赴宴。
黄钟角(曲调)一遍
太簇徵(曲调)一遍
姑洗羽(曲调)一遍(歌词与前面相同)。
初献(第一次献祭)盥洗时,演奏了《隆成之曲》:
黄钟宫(曲调)
在南郊举行盛大的祭祀,百神都接受了祭祀。洁净为先,不是为了祭祀的丰盛。然后洗涤双手,登上祭坛。上帝在监视着,仪式不能有丝毫差错。
初献(第一次献祭)升坛时,(下坛也一样)演奏了《隆成之曲》:
大吕宫(曲调)
好家伙,这祭祀仪式可真隆重!首先,祭祀仪式在圜坛(就是圆形的祭坛)举行,地点选在郊外阳光充足的地方。一切准备妥当,祭品也准备好了,都是上好的祭品。仪式按照规程,一步步进行,非常庄重。希望上天保佑,一切顺利。
接下来,献上玉币,同时演奏《钦成之曲》,曲调是黄钟宫。歌词大意是:天啊,您高高在上,只要我们诚心祭祀,您就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我们认真地进行祭祀,百官都来参加。祭品摆放整齐,用青玉璧装饰。希望上天保佑我们,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兴盛。
然后司徒(主管教育和礼仪的官员)捧着祭品,演奏《宁成之曲》,也是黄钟宫的曲调。歌词意思是:祭品洁净,祭器也摆放妥当。音乐和谐,祭品丰盛。希望神灵享用祭品,感受我们的美德。永远赐予我们幸福,像这样长久下去。
接着,向昊天上帝敬酒,演奏《明成之曲》,还是黄钟宫。歌词大意是:伟大的昊天上帝,您威严地俯瞰着人间。我们用陶器盛放祭品,表达我们的诚意,这诚意一定会传达到您那里。我们敬献美酒,希望您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赐予我们无尽的福泽。
之后,向皇地祇(大地之神)敬酒,曲调换成了大吕宫。歌词意思是:伟大的大地之神,您与天同德,孕育万物,功劳巨大。我们在这里祭祀您,这是古老的传统。希望您永远保佑我们国家,使国家安定繁荣。
再然后,向太祖(开国皇帝)敬酒,曲调回到黄钟宫。歌词意思是:祭祀是表达对祖先的感恩,郊祭是为了确定天子的地位。伟大的太祖,您与天帝同等尊贵。您的功德难以言表,您的功绩泽被后世。我们遵循祖先的典范,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
皇帝饮福,曲调是大吕宫。歌词意思是:我们用最好的祭品,诚心祭祀,遵循古礼。希望上天保佑,百神各司其职。愿我们的国家武功显赫,祭祀庄严隆重。愿万福齐聚,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离开一会儿又回来,曲调是黄钟宫。歌词意思是:天是伟大的,仁爱的上帝接受了我们的祭祀。我们祭祀祖先,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我们巩固国家地位,永远光宗耀祖。我们效法天帝,万物都已准备妥当。
文舞(崇德之舞)表演完毕,武舞(定功之舞)开始,演奏《和成之曲》,曲调是黄钟宫。歌词意思是:舞蹈结束,乐器奏响。动静结合,不急不缓。音乐和谐,舞蹈精彩。希望上天保佑,赐予我们福泽。
最后献祭,演奏《和成之曲》,曲调还是黄钟宫。
话说这祭祀典礼隆重得很,先是由官员恭敬地献上祭品玉帛,“有严郊禋,恭陈币玉”。祭品丰盛,摆放整齐,“大饎是承,载祇载肃”。祈祷上天保佑,香气缭绕,“上帝居歆,馨香既饫。惠我无疆,介以景福”。
然后奏起《宁成之曲》,乐声悠扬,“徼笾豆,奏《宁成之曲》:大吕宫”。三献之礼完毕,六种乐器也演奏完毕,“三献攸终,六乐斯遍。既右飨之,彻其有践”。上天似乎感受到了我们的虔诚,“洋洋在上,默默灵眷”。祭祀大功告成,上天也赐予了恩泽,“明禋告成,于皇锡羡”。
送神的时候,又奏起了《天成之曲》,“送神,奏《天成之曲》:圜钟宫”。神灵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神之来歆,如在左右”。神灵保佑我们平安回归,“神保聿归,灵斿先后”。天地广阔,神灵无形无迹,“恢恢上圜,无声无臭”。上天都在看着,保佑我们国家昌盛,“日监孔昭,思皇多祐”。
最后是望燎,奏响了《隆成之曲》,“望燎,奏《隆成之曲》:黄钟宫”。祭祀活动圆满结束,礼仪庄严隆重,“熙事备成,礼文郁郁。柴烟聿升,(旧志误柴为紫。)灵光下烛”。人神和谐,天下太平,“神人乐康,永膺戬谷。祚我丕平,景命有仆”。
皇帝从祭坛中央走出来,“皇帝出中壝:黄钟宫”。祭坛沐浴在阳光下,庄严肃穆,“泰坛承光,寥廓元暧”。这次祭祀盛况空前,“畅我扬明,飨仪惟大”。天下臣民都敬仰天恩,“九服敬宣,望教无外”。皇帝祈求上天保佑,庇护国家,“皇拜天祐,照临斯届”。
接下来是中统四年到至元三年七室乐章的记载,据《太常集礼藁》记载,这些内容来自卷牍。“中统四年至至元三年,七室乐章:(《太常集礼藁》云,此系卷牍所载。)”
首先是太祖第一室的乐章,歌颂太祖的功绩:“太祖第一室:天垂灵顾,地献中方。帝力所拓,神武莫当。阳溪昧谷,咸服要荒。昭孝明禋,神祖皇皇。”
然后是太宗第二室的乐章,赞扬太宗的治世之功:“太宗第二室:和林胜域,天邑地宫。四方宾贡,南北来同。百司分置,胄教肇崇。润色祖业,德仰神宗。”
接着是睿宗第三室的乐章,歌颂睿宗的圣明和开创基业:“睿宗第三室:珍符默授,畴昔自天。爰生圣武,宝祚开先。霓旌回狩,龙驾游仙。追远如生,皇慕颙然。”
再是皇伯考朮赤第四室的乐章,歌颂朮赤的武功:“皇伯考朮赤第四室:威武鹰扬,冢位克当。从龙远拓,千万里疆。诞总虎旅,驻压西方。航海梯山,东西来王。”
最后是皇伯考察合带第五室的乐章……
话说这雄武的军队,威风凛凛,这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啊!皇上英明神武,深谋远虑,辅佐皇上的人也个个都是人才,办事妥妥的。西域流沙之地,到东方日出之处,都臣服于我大元朝的威名,百国敬畏,大元朝的英名远播!
接下来是关于定宗皇帝第六次祭祀的记载:三朝承继皇位,皇上谦逊低调,生活简朴,继承祖宗的遗志,不断修德。上天保佑皇上健康长寿,恩泽普施于天下百姓。皇上亲自祭祀,祈求祖先保佑。
宪宗皇帝第七次祭祀的记载:皇上就像潜伏的龙,一旦腾飞,便风云际会,掌控全局。皇上体恤百姓疾苦,心里一直记挂着老百姓的难处。皇上亲临夔门,继续完成祖先未竟的事业,祭祀仪式隆重而庄严。
从至元三年到十七年,一共举行了八次祭祀活动,乐章的演奏是这样的:《太常集礼》里记载,周朝的典籍《仪注》中记载的舞蹈节拍是一样的。
迎神的时候,演奏《来成之曲》,一共演奏九遍(至大年间的迎神曲词相同,只是把“来成”改成了“思成”)。黄钟宫调,三遍;大吕角调,两遍(词和黄钟宫调一样);太簇徵调,两遍(词和黄钟宫调一样);应钟羽调,两遍(词和黄钟宫调一样)。
齐明盛服,恭敬地迎接神灵的保佑。祭祀的礼仪十分周全,乐曲演奏九遍,表达了皇上至诚至孝的心意,仿佛祖先就在眼前聆听。
初献时盥洗完毕,演奏《肃成之曲》(再次盥洗时也演奏这支曲子。至大年间以后改名为《顺成之曲》,词曲风格相同)。无射宫调。
天帝的德行是多么高尚啊,如同水一样清澈透明。水光闪耀,映照着天明的景象。用清水洗涤祭品,让祭品洁净光亮。效法天帝的德行,以此表达我们诚挚的祭祀之心。
初献时,皇上登上殿堂,奏乐歌唱《肃成之曲》(皇上退下时也演奏这支曲子)。夹钟宫调。
祭祀仪式庄严肃穆,太官部门准备充分。皇上登殿和退下都遵循礼仪,祭祀的礼仪十分周全。祭品摆放整齐,钟磬齐鸣。祈求上天保佑,保佑祭祀顺利成功。
司徒捧着祭品,演奏《嘉成之曲》(其他版本记载的亲祀乐章词曲相同)。无射宫调。
祭品色泽纯正,种类齐全,包括三牲五牲。祭祀时,用鸾刀多次切割祭品,烹制成美味佳肴。神灵享用祭品,饱餐一顿,让我们聆听这美妙的磬声。祈求祖先保佑,保佑国泰民安。
首先,要给烈祖加个“室”,这是祭祀的乐章,相当于给祖先们排位,以前只排到太祖,一共七个,现在加上烈祖,就变成八个了。所以,咱们得重新编排祭祀的音乐。
接下来是祭祀的音乐,第一首是给烈祖的,叫《开成之曲》,“无射宫”是宫调,不用管它。歌词的意思是:伟大的烈祖啊,您积德行善,恩泽绵延。虽然您的大功业尚未完全显现,但您英勇征战,奠定了基业。您生下了圣明的子孙,恩泽遍及四方。赐予我们幸福,让这福泽绵延万代!
第二首是给太祖的,叫《武成之曲》,也是“无射宫”。歌词的意思是:上天保佑,大清王朝兴盛,统一了全国。咱们的太祖皇帝,英勇无比,在龙沙(指东北地区)奋起抗争。他开疆拓土,疆域广阔,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他创立了祭祀制度,让这祭祀永世流传下去!
第三首是给太宗的,叫《文成之曲》,“无射宫”。歌词意思是:太宗皇帝继承了先祖的功业,巩固了国家大业。他推行简朴的礼仪,宽松的法律,使社会风气淳朴,天下太平,如同远古的盛世一样。上天保佑,天下太平无事。
第四首是给皇伯考朮赤的,叫《弼成之曲》,“无射宫”。歌词意思是:朮赤王爷,英明神武,被封为王爷。创业的艰难,只有祖先们才真正体会。他与祖先们亲密无间,功劳也极大。春秋两季都要祭祀他,世代传承。
第五首是给皇伯考察合带的,叫《协成之曲》,“无射宫”。歌词意思是:皇室族谱上记载着他的功绩,他是皇室的杰出人物。因为他的功劳,被追封为王。他辅佐祖先,经历了风风雨雨。过去一起劳苦,现在一起享受福泽。
第六首是给睿宗的,叫《明成之曲》,“无射宫”。歌词意思是:神圣的祖先们开创了基业,曾经披甲上阵。圣明的父亲统帅军队,代行天威。河南平定,江南归顺。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基业,使皇室的荣耀世代相传。
第七首是给定宗的,叫《熙成之曲》,“无射宫”。歌词意思是:他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国家安定,他可以安享太平盛世。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我们祭祀他,祈求万世太平。
最后是给宪宗的,叫《威成之曲》,“无射宫”。歌词意思是:在黎明之前,就展现出光芒。大清王朝光辉灿烂,驱散了黑暗。百官各司其职,天下太平。这美妙的乐章,将他的功德永远铭记。
文舞表演结束,武舞开始,演奏的是《和成之曲》。乐曲歌词是:
无射宫
天生各种材料,谁能避免战争呢?开创宏伟的事业,这是我们祖先的旨意。刀戈入库,呈现出祥瑞之气。七种美德光辉灿烂,展现出盛世太平。
接下来进行亚献礼,演奏的是《顺成之曲》,乐曲的结尾与亚献的祭词是一样的。
无射宫
沟通天地神明,最重要的是诚心祭祀。宫殿肃穆庄严,各种祭祀礼仪都已准备完毕。九韶乐和谐悦耳,八佾舞整齐划一。神灵的光辉显现,上天降下福泽。
撤下祭器,开始唱歌跳舞,演奏的是《丰成之曲》。
夹钟宫
祭器散发着芬芳,金石乐器奏响。三次祭祀礼仪结束,乐曲演奏到第九遍。执事人员井然有序,进退之间悄无声息。神灵保佑我们平安归来,万事吉祥。
送神时,演奏的是《来成之曲》,也有人说是《保成》。
黄钟宫
神主牌位在室内,神灵在天上。祭祀礼仪结束,乐曲演奏完毕,神灵返回天庭。冥冥之中降下福祉,一切顺利没有过失。这是至诚孝心的体现,将流传万世。
至元十八年冬十月,世祖皇后祔庙,所用的祭祀乐章如下:(《太常集礼》记载,卷宗里记录着这些内容。)
黄钟宫
(原先的史书上没有记载,根据《续通考》补充。)
皇后仁慈贤惠,温婉恭谨。她治理后宫,堪比古代贤后任姒。上天赐予她美好的谥号,她对国家大有功劳。贤德的皇后祔庙,国家将永远昌盛。
亲祀禘祫的乐章:(具体年份不详,《太常集礼》记载,是其他版本记录的。根据时间推测,可能是至元三年以前拟定的,详情见《制乐始末》。)
皇帝入场,宫廷乐队演奏《顺成之曲》:
无射宫
一片祥和景象,天下太平。皇上圣明,各种典礼都非常完善。金石乐器奏响,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上天感念皇上的虔诚,祥瑞之气汇聚而来。
皇帝登上大殿,演奏《顺成之曲》:
夹钟宫
(按,至大年间皇帝登殿的乐曲也是同样的曲调。)
皇上亲自主持祭祀,按照当时的礼制进行。宗庙的威严,仿佛神灵就在眼前。大家恭敬地拿着祭品,神情庄重。这仪式既有艺术性,也有文化内涵,体现了祭祀的庄重和喜庆。
皇帝走到盛酒的器皿旁,宫廷乐队演奏《顺成之曲》。(《太常集礼》记载,至元四年演奏的是这支曲子,名为《肃成》。至大年间以后沿用此曲,词曲相同。)
在无射宫,大家取来清澈的河水,盛放在洁净的器皿中。用这些干净的水来祭祀,祭祀仪式庄严肃穆。肃穆的官员们,洗净双手后才开始祭祀。神灵降下,是因为我们诚心祭祀。
皇帝走到敬酒的地方,宫廷乐队演奏《顺成之曲》:
在无射宫,祭祀的场所庄严肃穆,是神灵栖息的地方。祭祀的仪式规范而隆重,我们只是恭敬地敬酒,并非祈求什么。皇帝庄重而威严,玉佩发出轻微的响声。列侯百官,井然有序,威仪赫赫。
迎神的时候,宫廷乐队演奏《思成之曲》。(至元四年,名为《来成之曲》,词曲相同。)
司徒捧着祭品,宫廷乐队演奏《嘉成之曲》。(至元四年,词曲相同。)
敬献给始祖的祭品时,宫廷乐队演奏《庆成之曲》:
在无射宫,国家开创盛世,疆域辽阔。我们恭敬地完成祭祀仪式,香气四溢。用舞蹈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用歌声来赞颂祖先的功绩。大家一起歌舞,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祭祀其他庙宇时,演奏《熙成》、《昌成》、《鸿成》、《乐成》、《康成》、《明成》等曲。(曲调略有不同)
文舞结束后,武舞开始,宫廷乐队演奏《肃成之曲》。(至元四年,名为《和成之曲》,词曲相同。)
进行最后一次献祭时,宫廷乐队演奏《肃成之曲》。(至元四年,名为《顺成之曲》,词曲相同。)
皇帝饮福酒,然后登歌,演奏《釐成之曲》:
在夹钟宫,因为诚心祭祀,神灵保佑,恩泽普降。皇上圣明,治理天下,六合之内一片太平。饮用香醇的美酒,如同滔滔江河般源源不断。愿皇上万寿无疆!
撤去祭品后,登歌,演奏《丰成之曲》:
在夹钟宫,三次献祭,九次完成仪式,礼毕乐终。祭品撤下,仪式结束。文武百官井然有序,乐声悠扬。祭祀活动圆满结束,一切顺利祥和。
送神时,演奏《保成之曲》:
在黄钟宫
云车来了,速度既不慢也不快,风好像在驾驭着车,感觉飘飘忽忽的。皇上心里高兴,这是孝顺子孙的福气啊!燕子翅膀无限广阔,美好的气运也有它的归宿。
武宗至大年间以后,皇上亲自祭祀时演奏的乐章,记载在《太常集礼》里,孔思逮先生的版本里也有记录。
皇上进门的时候,演奏的是《顺成之曲》。也有别的版本记载,说这是祭祀时演奏的乐章,曲调是一样的。
皇上洗手的时候,也演奏《顺成之曲》。至元四年的时候,这曲子改名叫《肃宁之曲》了,但曲调还是一样的。
皇上登上大殿的时候,登歌和乐队一起演奏《顺成之曲》。也有别的版本记载,说这是祭祀时演奏的乐章,曲调是一样的。
皇上进出偏殿的时候,演奏的是《昌宁之曲》。《太常集礼》里说,这是金朝的乐曲,孔思逮先生从金朝的典籍里找到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制乐始末》这本书。对了,《金史》的礼仪志里也记载了这支曲子,歌词里“肃肃来止”是“有来肃肃”,“成仪孔彰”是“礼仪卒度”,“神之休之”是“孔时孔惠”。
无射宫的祭祀乐章:
于皇神宫,象天清明。肃肃来止,相维公卿。威仪孔彰,君子攸宁。神之休之,绥我思成。
迎接神灵的时候,演奏的是《思成之曲》。至元四年的时候,这曲子改名叫《来成之曲》了,曲调还是一样的。
黄钟宫三成、大吕角二成、大簇徵二成、应钟羽二成,这些乐章的歌词都和前面的一样。
第一次献祭,皇上洗手的时候,演奏的是《肃成之曲》。也有别的版本记载,祭祀时演奏的乐章叫《顺成之曲》,曲调是一样的。
第一次献祭,皇上登上大殿的时候(下殿也一样),登歌和乐队一起演奏《肃宁之曲》。至元四年的时候,这曲子改名叫《肃成之曲》了,曲调是一样的。注意,凡是用“宁”字的曲名,都是沿用了金朝的旧名,还没改过来呢。这支曲子在至元年间已经改名叫《清成》了,这里却叫《肃宁》,后来献祭撤豆的时候演奏的曲子,在至元年间叫《丰成》,这里又叫《丰宁》,这些都是因为沿用孔思逮先生版本里的旧名造成的错误。
祭祀太祖的第一室的时候,演奏的是《开成之曲》。至元四年的时候,这曲子改名叫《武成之曲》了,歌词是一样的。
话说,睿宗的第二间宫室里,演奏的是《武成之曲》。 (至元四年的时候,这曲子改名叫《明成之曲》,但曲子内容是一样的。)
接下来,世祖的第三间宫室里,演奏的是《混成之曲》:
无射宫
于昭皇祖,体健乘乾。龙飞应运,盛德光前。神功耆定,泽被垓埏。诒厥孙谋,亿千万年。
然后是裕宗的第四间宫室,演奏的是《昭成之曲》:
无射宫
天启深仁,须世而昌。追惟显考,敢后光扬。徽仪肇举,礼备音锵。皇灵鉴止,降釐无疆。
接着是显宗的第五间宫室,演奏的是《德成之曲》。 (话说,文宗把显宗的庙室给毁了,所以以前的记录里没记载第五间宫室的情况。现在根据后面的记载“泰定十室乐舞”来补充。)
无射宫
乐章阙
顺宗的第六间宫室,演奏的是《庆成之曲》:
无射宫
龙潜于渊,德昭于天。承休基命,光被纮埏。洋洋如临,笾豆牲牷。惟明惟馨,皇祚绵延。
成宗的第七间宫室,演奏的是《守成之曲》:
无射宫
天开神圣,继世清宁。泽深仁溥,乐协韶英。宗枝嘉会,气和惟馨。繁禧来格,永被皇灵。
武宗的第八间宫室,演奏的是《威成之曲》:
无射宫
绍天鸿业,继世隆平。惠孚中国,威靖边庭。厥功惟茂,清庙妥灵。歆兹明祀,福禄来成。
仁宗的第九间宫室,演奏的是《歆成之曲》:
无射宫
绍隆前绪,运启文明。深仁及物,至孝躬行。惟皇建极,盛德难名。居歆万祀,福禄崇成。
英宗的第十间宫室,演奏的是《献成之曲》:
无射宫
神圣继作,式是宪章。诞兴礼乐,躬事烝尝。翼翼清庙,烨有耿光。于千万年,世仰明良。
最后,皇帝自己也来喝喝酒,高兴了,就又演奏了《釐成之曲》:
夹钟宫
天子隆重地祭祀祖先,仪式庄严,乐器齐全,表达了无比的诚意,神灵也因此非常高兴,赐予了天子美酒。希望天子万世享福,福禄绵延不绝。
《穆穆天子,禋祀太宫。礼成乐备,敬彻诚通。神胥乐止,锡之醇醢。天子万世,福禄无穷。》
文舞表演结束后,武舞开始,演奏的是《肃成》曲(孔本作《肃宁》)。亚献礼结束后,演奏的也是《肃成》曲。 撤下祭品后,开始歌舞,演奏的是《丰宁》曲。送走神灵后,演奏的是《保成》曲。皇帝离开庙宇时,演奏的是《昌宁》曲。
《文舞退,武舞进,奏《肃成》(孔本作《肃宁》)之曲。(至元四年,名《和成之曲》,词律同。)亚终献行礼,宫县奏《肃成之曲》。(至元四年,名《顺成之曲》,词律同。)彻笾豆,登歌乐奏《丰宁之曲》。(至元四年,名《丰成之曲》,词律同。)送神,奏《保成之曲》。(至元四年,名《来成之曲》,词律同。)皇帝出庙廷,奏《昌宁之曲》:(按此亦沿孔本之误。)》
无射宫的祭祀仪式,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满了诚意,祭祀仪式圆满完成,人神沟通,祖先保佑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无射宫缉熙维清,吉蠲至诚。上仪具举,明德荐馨。已事而竣,欢通三灵。先祖是皇,来燕来宁。》
文宗天历三年,明宗祔庙酌献时,演奏的是《永成》曲。
《文宗天历三年,明宗祔庙酌献,奏《永成之曲》:无射宫猗那皇明,世赞神武。敬天弗违,时潜时旅。龙旂在途,言受率土。不遐有临,永锡多嘏。》
社稷祭祀的乐章,降神时演奏的是《镇宁》曲。 祭祀社稷,是国家重要的典礼,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农业丰收,江山永固。 这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祖先的敬仰。 祭祀仪式庄严而隆重,乐声悠扬,祈福国家长治久安。
《社稷乐章降神,奏《镇宁之曲》:林钟宫二成以社以方,国有彝典。大哉元德,基祚绵远。农功万世,于焉报本。显相默佑,降监坛墠。太簇角二成锡民地利,厥功甚溥。昭代典礼,清声律吕。谷旦于差,洋洋来下。相此有年,根本日固。姑洗徵二成平厥水土,百谷用成。长扶景运,宜歆德馨。五祀为大,千古举行。感通肸蚃,登歌镇宁。南宫羽二成币齐虔修,粢盛告备。仓庾坻京,繄维之赐。崇坛致恭,幽光孔迩。享于精诚,休祥毕至。》
初献盥洗时,演奏的是《肃宁》曲(应为《肃成》曲)。
《初献盥洗,奏《肃宁之曲》:(当作《肃成之曲》,此沿孔思逮本之误。)太簇宫》
准备好祭祀用品,选了个好日子,吉时良辰。摆上酒器和祭品,米酒和黍稷的香味真好啊!洗净双手,戴好祭祀用的巾和幂。隆重的万年祭祀开始了,大家井然有序地履行各自的职责。
首先,在祭坛上进行初献,演奏《肃宁之曲》:应钟宫。春天祈求丰收,秋天回报上苍,这是古往今来的传统。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神灵保佑国泰民安,祭祀隆重庄严,百姓安居乐业,国运昌盛。祭祀仪式隆重而有序,祭品散发着芬芳的香味。
接下来,在正配位上摆放玉币,献祭,演奏《亿宁之曲》:太簇宫。感谢土地神灵的恩德,追溯历史,赞美神灵的恩泽。祭品整齐地摆放着,玉圭和璧如同丝绸般光滑。祭祀品焚烧,献上祭品,祈求风调雨顺,江山永固。
司徒捧着祭品,演奏《丰宁之曲》:太簇宫。五谷丰登,百姓共享太平盛世。我们祭祀如此虔诚,祭品也十分丰盛。祭祀仪式庄严有序,祭品摆放整齐。祈求神灵保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祀仪式一丝不苟。
然后,在正位进行酌献,演奏《保宁之曲》:太簇宫。历代帝王都秉承着相同的德行,皇上圣明昭著。上天降下祥瑞,保佑我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如同屋顶一样庇护着我们。这次祭祀,是按照礼仪规范进行的。
接着,在配位进行酌献,演奏《保宁之曲》:太簇宫。祭祀土地神和祖先,这是皇家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我们这些百姓,也应该追溯历史的源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谁来承担这项重任呢?美酒醇厚,盛大的祭祀仪式也应该配得上这样的美酒。
亚终献,演奏《咸宁之曲》:太簇宫。引导和辅助祭祀活动,让祭祀仪式井然有序。豆、笾、牲畜等祭品,都按照规制摆放。以此来感谢神灵的庇佑,神灵也会赐予我们福泽。我们依靠土地和五谷,完成这次祭祀。
撤下豆,演奏《丰宁之曲》:应钟宫。文治使得国家兴盛,农业丰收带来了国家的繁荣。这次祭祀的意义非凡,仪式也十分隆重。希望这次祭祀能够像开始一样圆满,只要真诚,就能打动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送神,演奏《镇宁之曲》:林钟宫。祭祀土地神,这是国家非常重视的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神灵保佑,请您认真聆听我们的祈祷。国家的命运与神灵息息相关,愿我们国家与神灵同在,万古长存。
最后,在望瘗位,演奏《肃宁之曲》:太簇宫。
仪式庄严肃穆,祥瑞降临。祭品珍贵,诚意满满。祭祀仪式开始了,神灵仿佛就在眼前。愿这万年延续的祭祀,继承上天恩德。
然后,奏响了《镇宁之曲》:
首先是林钟宫调,唱的是民生在世,以吃为天。我们敬仰伟大的圣明君主,他为农业操碎了心。仲春时节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馨香的祭品,希望能感动上天,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接着是太簇角调,歌颂了耕种务农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因为有了辛勤耕耘,才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功德将永远流传。祈求上天保佑国家太平,我们依靠神灵,奉上洁净的祭品。
然后是姑洗徵调,描绘了春天田野里忙碌的景象,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耕耘播种。土地神灵保佑,人们尽心尽力,祈求丰收,国泰民安。
最后是南宫羽调,歌颂了百姓们在春天辛勤耕作的场景。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丰收的希望。愿上天保佑,赐予我们丰收的喜悦,感谢神灵的庇佑。
接下来,在初献盥洗时,奏响了《肃宁之曲》:
太簇宫调,歌声清冽,如同洗净的流水,是献给神灵最好的祭品。我们奉上洁净的清水,神灵就在我们面前。愿这甘霖普降,滋润田野。我们从一开始就怀着诚意,恭敬地进行祭祀。
初献升坛时,又奏响了《肃宁之曲》:
应钟宫调,歌声中充满了椒的芬芳,象征着祭品的丰盛和美好。我们谨慎地进行着祭祀仪式,神灵降下恩泽。愿五谷丰登,百姓不再饥饿。神灵喜欢这些祭品,愿我们永远拥有幸福安康。
正配位奠玉币时,奏响了《亿宁之曲》:
太簇宫调,我们恭敬地奉上玉币,展现出庄严隆重的仪式。南方的田野里,人们辛勤耕作,种植着各种农作物。我们祈求三季丰收,获得更多的福祉。
司徒捧着祭品,奏响了《丰宁之曲》:
太簇宫调,祭品丰盛,摆放在祭台上。地官们快速地来到这里,展现出他们的热情与敬意。丰收的景象,表达了我们虔诚的心意。愿今年丰收,神灵的恩赐普降于民。
最后,正位酌献时,奏响了《保宁之曲》:
太簇宫调,(此处内容未给出,无法翻译)
祭祀开始了,场面庄严肃穆,神圣无比。“宝坛巍煌,神应如响。备腯咸有,牲体苾芳。洋洋如在,降格来享。秉诚罔怠,群生瞻仰。” 一切准备就绪,祭品丰盛,香气四溢,我们诚心祭祀,祈求神灵保佑,百姓仰望。
接下来是正式的祭祀仪式。先敬献祭品,并演奏《保宁之曲》。 “配位酌献,奏《保宁之曲》:太簇宫 酒清斯香,牲硕斯大。且列觞俎,精意先会。民命维食,稗莠毋害。我仓万亿,神明攸介。” 好酒好肉,祭品丰盛,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仓廪充实。
然后是亚终献,演奏《咸宁之曲》。“亚终献,奏《咸宁之曲》:太簇宫(旧志阙,据《续通考》补)。至诚攸感,肸蚃潜通。百谷嘉种,爰降时丰。祈年孔夙,稼穑为重。俯歆醴齐,载扬歌颂。” 我们的诚心感动了上天,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收,年年有余。我们从早到晚都在辛勤劳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接着是彻豆,演奏《丰宁之曲》。“彻豆,奏《丰宁之曲》:应钟宫 有来雍雍,存诚敢匮。废彻不迟,灵神攸嗜。孔惠孔时,三农是宜。眉寿万岁,谷成丕乂。” 我们恭敬地完成祭祀仪式,神灵会喜欢我们的诚意。我们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万寿无疆。
送神仪式开始了,演奏《镇宁之曲》。“送神,奏《镇宁之曲》:林钟宫 焄蒿凄怆,万灵来唉。灵神具醉,聿吉旋归。岁丰时和,风雨应期。皇图万年,永膺洪禧。” 送别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运昌隆,国泰民安。
然后是望瘗位,演奏《肃宁之曲》。“望瘗位,奏《肃宁之曲》:无射宫(旧志阙,据《续通考》补)。礼成文备,歆受清祀。加牲兼币,陈玉如仪。灵驭言旋,面阴昭瘗。集兹嘉祥,常致丰岁。” 祭祀仪式圆满完成,我们祈求神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最后是迎神,演奏《凝安之曲》。“迎神,奏《凝安之曲》:黄钟宫三成 大哉宣圣,道尊德崇。(宋志作德尊)。维持王化,斯文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盛容。大吕角二成 生而知之,有教无私。成均之祀,威仪孔时。惟兹初丁,洁我盛粢。永言其道,万世之师。太簇徵二成 巍巍堂堂,其道如天。清明之象,应物而然。时维上丁,备物荐诚。维新礼典,乐谐中声。应钟羽二成” 我们崇敬先圣先贤,他们的教诲泽被后世,我们遵循古礼,虔诚祭祀,祈求神灵保佑,国运昌隆。
整个祭祀过程庄重而隆重,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
咱们先来祭祀,这可是按照儒家的规矩来的,诗书礼乐,影响深远啊!今天是好日子,一切顺利。(宋志本写“不爽”,也是这个意思,这里可能是个错字。)咱们虔诚祭祀,希望神灵保佑。
第一次献祭,先洗手净面,然后演奏《同安之曲》,用的是姑洗宫的调子。这祭祀仪式,遵循古礼,参考经典,选在吉日举行,祭品丰盛,乐声悠扬,我们恭敬地完成祭祀,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
接着,第一次献祭,把祭品端上殿,继续演奏《同安之曲》,这次用的是南吕宫的调子。 这圣王开创的文化,影响深远,惠泽万民,功德无量啊!乐声和谐,祭品丰盛,我们恭敬地把祭品献上,希望神灵能够接受。
接下来是奠酒,演奏《明安之曲》,也是南吕宫的调子。从人类诞生以来,哪位帝王能比得上圣王呢?圣王神明,超越前代圣贤。祭品已经准备好了,仪式也符合礼仪规范,香气扑鼻,希望神灵能够听到我们的祈祷。(宋志本写“非馨”,这里可能是个错字。)
然后是捧着祭品,演奏《丰安之曲》,用的是姑洗宫的调子。圣王的道如同天理,是人伦的极致,祭祀的恩泽无穷无尽,将会流传万世。祭品洁净,酒香醇厚,我们怀着诚挚之心祭祀,希望神灵能够降临。
接下来,为大至成圣文宣王敬酒,演奏《成安之曲》,用的是南吕宫的调子。圣王啊,您真是天生圣德,您创作的乐曲用来祭祀,世代相传,从未间断。美酒芬芳,祭品丰盛,我们虔诚地祭祀,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
然后,为兖国复圣公敬酒,演奏《成安之曲》,也是南吕宫的调子。您功德深厚,源远流长,亚圣的教诲,值得后世世代祭祀。今天是吉日良辰,我们恭敬地摆上祭品,美酒醇香,希望神灵能够降临。
再然后,为郕国宗圣公敬酒,演奏《成安之曲》,还是南吕宫的调子。您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用《大学》教诲后世,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明白了道理,传承圣人的教诲,进行祭祀是理所应当的。
最后,为沂国述圣公敬酒,演奏《成安之曲》,也是南吕宫的调子。(注:宗圣、述圣这两段乐曲,宋代的乐章里没有记载,都是后来补充的。)
公传自曾子,孟子传自子思,有嫡系继承人,确实符合他们的宗族血脉。 《中庸》一书的纲领和精髓由此展开,献给至圣先师,万世景仰。
邹国亚圣的献酒仪式上,演奏了《成安之曲》:
南吕宫
道义兴盛,源于至圣先师。 您(指孔子)的传承,使人们知道向善。 在享宴大堂上,情意和文辞都恰如其分。 愿您万年承享太平,这真是上天的旨意啊!
亚献仪式上,演奏了《文安之曲》(终献也演奏此曲):
姑洗宫
百代帝王的宗师,教化民众,建立社会秩序。 仰望您,气度恢宏,神采安详。 斟上美酒,清冽甘醇。 三次献酒完毕,仪式大成。
饮福受胙。(盥洗仪式也如此,只有国子监释奠亲祀时才使用,摄事时不用,州县等地都使用。)
撤下祭品,演奏《娱安之曲》:
南吕宫
祭祀的牲畜摆在前面,盛放祭品的器皿整齐排列。 用以祭祀,用以献祭,既芳香又洁净。 礼仪完成,音乐齐备,人和神都欢悦。 祭祀之后,便能得到福佑,尊卑有序,没有逾越。
送神,演奏《凝安之曲》:
黄钟宫
庄严的学宫,四方人士前来崇敬。 恭敬地进行祭祀,仪容庄重。 神灵歆享这美好的祭品,神灵保佑,风调雨顺。 祭祀完毕,大家都得到福祉。
望瘗。(与盥洗仪式相同。)
以上是释奠的乐章,都是宋代的旧曲。只是增加了郕国和沂国的亚献之曲。 根据记载,延祐三年(元朝年号)开始增加子思、孟子配享,如今乐章中有郕、沂二公的献酒词,所以这十六首乐章是延祐三年制定的。元朝还有撰写的易乐曲,但没有来得及使用,现在一并附在后面。
迎神,演奏《文明之曲》:
天纵之才的圣人,集大成于一身。 留下言论,传授教诲,成为万世遵循的准则。 庙宇宏伟,祭品丰盛。 神灵降福,祥瑞降临。
盥洗,演奏《昭明之曲》:
神灵已经安息,诚信如同高山仰止。 盛水的器皿摆放在庭院中,洗涤净手。 这不仅仅是洁净的仪式,也是更新自身品德的表现。 面对神灵,恭敬谨慎地遵循礼仪。
升殿,演奏《景明之曲》(降殿也演奏此曲)。
哇,这圣人的功德,真是遍及天下内外啊!祭祀典礼隆重盛大,圣人的光辉将永远流传!你看,那些官员们,个个都规规矩矩,恭敬的样子,就像圣人就在眼前一样,场面真是庄严肃穆!
接下来,开始献祭了,奏响了《德明之曲》。你看,祭品摆放得多么整齐,乐器演奏得多么和谐!这祭祀的场面,真是盛大而隆重,这都是上天保佑的结果啊!
文宣王上前献酒,奏响了《诚明之曲》。这献祭,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圣人的敬仰,表达我们对圣人的诚意。你看,祭品多么丰盛,这都是为了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希望国泰民安,永远太平!
兖国公也上前献酒,同样奏响了《诚明之曲》。他一生潜心学习,为人谦逊,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圣人的标准。后世的人们,都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他的功德将永远流传!郕国公也献了酒。(此处缺失)沂国公也献了酒。(此处缺失)
邹国公献酒,也奏响了《诚明之曲》。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一生致力于传播儒家思想,反对那些歪理邪说。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敬佩!
接下来是亚献,奏响了《灵明之曲》。庙宇庄严肃穆,祭祀仪式井然有序,三杯酒一饮而尽,这祭祀仪式是多么的庄重而合适!通过祭祀,我们学习圣人的教诲,传承中华文明,歌颂圣人的功德,他的功德如同日月一般!
送神了,奏响了《庆明之曲》。祭祀仪式圆满结束,乐声也随之停止。参与祭祀的官员们,个个都虔诚而恭敬,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降神,奏响了《咸成之曲》。黄钟宫三成。伟大的三位圣人,他们的德行和影响力遍及四方,他们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他们的功德将永远被后世铭记!我们隆重地举行祭祀,遵循着古老的礼仪,希望圣人的英灵能够降临!
降神,奏响了《宾成之曲》。大吕宫二成。圣人的德行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圣人在天,我们无法揣测他的想法,但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一个好日子,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祭祀,用最真诚的心意来表达我们的敬意!
降神,奏响了《顾成之曲》。太簇徵二成。
话说这祭祀活动,从古时候就开始了,影响深远,延续了千千万万年。大家对神明都非常恭敬虔诚地侍奉着,场面庄严肃穆,就好像寒风凛冽一样,让人感觉神圣而肃然。
然后,就开始奏乐了,演奏的是《临成之曲》。这曲子用钟和羽调演奏,非常雅致,奏完之后,神明就降临了。神位安置妥当,庙宇里一片光明祥和,气氛神秘而热烈,我们后世子孙,也要继承这份祭祀的传统,代代相传,永不停歇。
接下来是初献的盥洗仪式,演奏的是《蠲成之曲》,乐曲的宫调是姑洗宫。仪式庄重而肃穆,表达了我们对神明的敬意,希望神明能够保佑我们平安宁静。我们虔诚地洗手净面,然后才能去祭祀神明,希望神明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保佑我们风调雨顺。
然后是初献的升殿仪式,演奏的是《恭成之曲》,乐曲的宫调是南吕宫。大家穿着盛装,恭敬地进行祭祀,神明就在我们头顶上,并不遥远。我们按照规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祭祀活动,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赐给我们更多的福泽。
接下来是奠币的仪式,演奏的是《祇成之曲》,乐曲的宫调也是南吕宫。祭祀用的物品都准备好了,摆放得整整齐齐,我们怀着诚挚的心意,将祭品献给神明,希望神明能够保佑我们平安顺遂,一切顺利。
初献的降殿仪式跟升殿仪式一样。
然后是捧俎的仪式,演奏的是《(阙)成之曲》,乐曲的宫调是姑洗宫。我们准备的祭品都清洗干净了,摆放在精美的祭器上,一切仪式都按照规矩进行,希望神明能够品尝我们的祭品,保佑我们。
之后是初献的盥洗和升殿仪式,跟之前一样。
接下来是大皞伏羲氏的酌献仪式,演奏的是《(阙)成之曲》,乐曲的宫调是南吕宫。伏羲氏是五德之首,伟大的圣人,他创造了八卦,开创了人类文明。我们用最好的酒敬献给他,希望他能够保佑我们,因为他的德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然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酌献仪式,演奏的是《(阙)成之曲》,乐曲的宫调是南吕宫。神农氏发明了农具,让人类得以生存繁衍,我们感谢他的恩德,虽然我们的祭品微不足道,但我们献上的是一颗真诚的心。
最后是黄帝有熊氏的酌献仪式,演奏的是《(阙)成之曲》,乐曲的宫调是南吕宫。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场祭祀仪式,从准备到结束,仪式感满满。首先,祭祀的准备工作很充分,“为衣为裳,法乾效坤。三辰顺序,万国来宾。典祀有常,多仪具陈。纯精鬯达,匪藉弥文。” 意思是说,祭祀的服装、礼仪都按照规制来,祭祀的程序井然有序,宾客云集,祭品也准备得非常精良,整个仪式庄重而隆重,不用过多的繁文缛节。
接下来是正式的祭祀环节。开始献祭,演奏着《(阙)成之曲》,乐声悠扬。 “配位酌献,奏《(阙)成之曲》:南吕宫 三圣俨临,孰侑其食。惟尔有神,同功合德。丕拥灵休,留娱嘉席。历世昭配,永永无极。” 这段意思是说,按照祭祀的礼仪,进行献酒和献祭,演奏南吕宫的《(阙)成之曲》,祈求三位圣灵保佑,希望他们能够享用祭品,保佑国家安定,世代昌盛。初献、亚献、终献都按照同样的流程进行。
然后是第二轮献祭,乐曲换成了姑洗宫的《(阙)成之曲》。 “姑洗宫 绥节安歌,载升贰觞。礼成三终,申荐令芳。凡百有职,罔敢怠遑。神具醉止,欣欣乐康。” 这段描述的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第二轮的献酒,大家都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职责,祈祷神灵保佑,国泰民安。 献祭完毕后,撤下祭品,继续演奏《(阙)成之曲》。
“彻豆,奏《(阙)成之曲》:南吕宫 笾豆有践,殷荐亶时。礼文疏洽,废彻不迟。慎终如始,进退无违。神其祚我,绥以繁釐。” 意思是说,祭品撤下,仪式进行得很顺利,大家从始至终都认真谨慎地完成了祭祀的每一个步骤,希望神灵保佑国家繁荣昌盛,子孙兴旺。
送神环节也仪式感十足,乐曲换成了黄钟宫的《(阙)成之曲》。 “送神,奏《(阙)成之曲》:黄钟宫 夜如何其,明星煌煌。灵逝弗留,飙举云翔。瞻望靡及,德音不忘。庶回景贶,发为祯祥。” 这段描写了送神时的情景,夜深了,星星闪耀,神灵已经离去,人们虽然看不到神灵,但依然铭记着神灵的恩德,希望神灵能够继续保佑。
最后是祭祀仪式的结束,“望瘗,奏《(阙)成之曲》:姑洗宫 工贶致告,礼备乐终。加牲兼币,讫{艹貍}愈恭。精神斯罄,惠泽无穷。储休锡美,万福来崇。” 意思是说,祭祀仪式全部结束,所有的祭品都已献上,大家尽心尽力地完成了祭祀,希望神灵能够继续保佑,赐福于国家和人民。整个祭祀过程庄严而隆重,充满了敬畏和虔诚。
郊祀祭祀祖庙的时候,要用到三十六套编钟,登歌用的编钟是两套。祭祀的前一天晚上,这些编钟就要挂在院子中间。东边和西边,各摆放十二个镈钟,每个镈钟都按照时间顺序摆放,编钟在左边,编磬在右边。黄钟这个音调的钟放在子位,也就是通街的西边;蕤宾这个音调的钟放在午位,也就是通街的东边。每两个小时用三套编钟,这叫一肆,十二个时辰一共就是三十六套编钟。 四个角落都立起木架,支撑着柷和敔,放在编钟的北边。乐工们排在后面,三十二个人面对面坐着,乐工们坐的高高的木凳子,地上铺着毡子。然后是巢笙,再后面是箫、竽、籥、篪、埙,最后是长笛。通街的左右两边,瑟分别在柷和敔的东边和西边,排在前面。路鼓、路鼗在瑟的后面。如果是郊祀,就要用雷鼓和雷鼗。闰余匏放在箫的东边,七星匏放在西边,九曜匏在七星匏的后面。一弦琴有三张,分别放在路鼓的东边和西边,东边一张,西边两张。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六张,依次排列。晋鼓一张,放在编钟的东南角,用来调节乐器的节奏。
在殿前的门柱上,还另外设置了登歌用的乐器。(殿前的台阶旁边,摆放着两张乐床,乐工们坐在上面。)两个搏拊,六个歌工,一个柷,一个敔,都在门里,面对面坐着。一套编钟,放在前楹的东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五张,依次排列。两张瑟在琴的东边。笛子、籥、篪各一支,在琴的南边。两张巢笙,两张和笙,依次排列。一个埙,在笛子的南边。闰余匏、排箫各一支,依次排列,都朝西摆放。一套编钟,放在前楹的西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五张,依次排列。两张瑟在琴的西边。笛子、籥、篪各一支,在瑟的南边。两张巢笙,两张和笙,依次排列。一个埙,在笛子的南边。七星匏、九曜匏、排箫各一支,依次排列,都朝东摆放。(旧志记载在前楹西边五张琴下面的二十三个字丢失了,这里根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补充。)
好家伙,这场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先说乐队摆放,宫廷里摆了个大阵仗,东边西边,磬和虡(qǐng huái,古代乐器)先从北边开始摆,钟和虡跟着摆。南边北边呢,磬和虡就从西边开始,钟和虡再接着摆。十二个镈(bó,古代乐器)钟,就摆在编县(编排好的区域)之间,每个都按照规定的位置摆好。四个角上都立着大鼓,柷(zhù)和敔(yǔ,古代乐器)放在北边的区域里。一个柷在路的东边,一个敔在路的西边。路鼓一个在柷的东南边,晋鼓(一种鼓)紧挨着它后面。还有一个路鼓,在柷的西南边,乐工们都站在他们乐器后面。东西两边,北边算上,南北两边,西边算上。文舞在北边,武舞在南边,舞队的旗帜立在酂(yīn)缀(zhuì)之间。
殿前走廊上还设了唱歌的乐队。西边摆着一组玉磬,东边摆着一组金钟,柷在金钟北边稍微偏西一点的地方,敔在玉磬北边稍微偏东一点的地方。两个搏拊(bó fǔ,古代乐器)一个在敔北边,一个在柷北边,东西相对。唱歌的乐工跟着乐器排好,其他的乐工都站在县(区域)的后面。吹匏(páo,葫芦)竹(笛子)的乐工站在台阶中间,面向北,成两排相对而立,领头的站在最前面。
首先,有个木头做的牌子,上面刻着方方正正的字,用来记录跳舞的人数。
祭祀的时候,要用到三十六个架子来放乐器,登歌用的架子是两个。祭祀的前一天晚上,这些架子都要挂在院子里。东西两边各摆放十二个编钟和编磬,按照方位摆放,编钟在左边,编磬在右边。黄钟这个钟放在子位,也就是通街的西边;蕤宾这个钟放在午位,也就是通街的东边。每个时辰用三个架子,叫做一肆,十二个时辰一共三十六个架子。 然后在四个角落摆放打击乐器,左边是柷,右边是敔,放在架子的北边。唱歌的人排在后面,三十二个人面对面坐着,乐工们坐着的地方,底下垫着毡子,上面是高脚凳子。 接着是巢笙、箫、竽、籥、篪、埙、长笛,这些乐器依次排列。通街两边,瑟在柷敔的东边和西边,走在队伍前面。路鼓和路鼗跟在后面。如果是郊祀,就用雷鼓和雷鼗。闰余匏放在箫的东边,七星匏在西边,九曜匏排在后面。一弦琴有三把,放在路鼓的东边和西边,东边一把,西边两把。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每种都有六把,依次排列。晋鼓有一面,放在架子的东南方,用来打节拍。
在殿前的柱子前面,也摆放着登歌用的乐器。(殿前的台阶旁边,摆着两个乐器架子,乐工们坐在上面。) 这里有两面搏拊,六个唱歌的人,一面柷,一面敔,都在门里,面对面坐着。一个架子上的钟,放在前楹的东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把,依次排列。两把瑟放在琴的东边。笛子、籥、篪放在琴的南边。巢笙、和笙各两把,依次排列。埙放在笛子的南边。闰余匏和排箫各一把,依次排列,都朝西摆放。一个架子上的磬,放在前楹的西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把,依次排列。两把瑟放在琴的西边。笛子、籥、篪放在瑟的南边。巢笙、和笙各两把,依次排列。埙放在笛子的南边。七星匏、九曜匏、排箫各一把,依次排列,都朝东摆放。(旧志中前楹西边五把琴下面少了二十三个字,根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补上。)
好家伙,这场景够壮观的!先说祭祀的乐队布置,宫殿庭院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东边西边,磬和编钟先从北边开始摆放,磬在前,编钟在后;南边北边,磬和编钟则从西边开始,也是磬在前,编钟在后。 十二个大编钟,摆在编磬之间,每个都按着方位摆好。四个角上都立着大鼓, 北边院子里摆着柷和敔,柷在路东,敔在路西。 路鼓一个在柷的东南,晋鼓紧跟在它后面;还有一个路鼓,在柷的西南,乐工们都站在他们各自乐器后面。 东边西边,北边为尊;南边北边,西边为尊。文舞在北边,武舞在南边,舞者们在编磬和编钟之间站好队形。
殿前檐廊之间,还设有登歌的乐队。西边摆着一组玉磬,东边摆着一组金钟,柷在金钟的北边略偏西一点,敔在玉磬的北边略偏东一点。两个打击乐器搏拊,一个在敔的北边,一个在柷的北边,东西相对。歌队跟在后面,其他的乐工都站在乐器后面的位置。那些吹笙竽的乐工,站在台阶中间,面向北,两两相对,排成一列。
话说这古代的舞乐队,装备可讲究了!首先,有两面大旗,样式像军队的帅旗,旗杆顶上还装饰着凤凰,威风凛凛,领着大家跳舞呢。
然后是舞杆,一共64根,用木头做的,还涂上了漂亮的颜色,舞者们手里拿着它跳舞。还有64个戚,形状像剑,也是舞者们用的。(《礼记》注:“戚,斧也”。现在的样式和古代不一样了。)
再看乐器,有两件铜制的錞,中间是空的,鼻子上雕刻着狻猊(一种类似狮子的神兽),下面是方形的木座。两个人一起抬着錞,敲打在木座上。
还有两面铜制的钲,形状像铜盘,挂起来敲击,用来调节乐队的节奏。还有两面铜制的铙,形状像古代的火盆,带个柄,铜制的框架上装饰着像铃铛一样的东西,里面还有个小球。舞者握着柄摇动它,声音“铙铙”作响,用来停止鼓声。
单铎和双铎各有两面,形状像小钟,上面有柄,用金子做成的钟舌,用来配合舞蹈的节奏。两个铎共用一个柄的,就叫双铎。
雅鼓有两面,像漆制的筒,用羊皮蒙面,旁边有两个环。乐工拿着它,敲击地面,来调节舞蹈的节奏。
相鼓也有两面,形状像拍板,外面用皮革包裹,里面塞满了谷糠。敲打两端,来配合舞蹈的节奏。
此外还有两面鼗鼓。
最后,还有四根木杆,上面刻着方形的记号,用来标识舞者们的位置和队形。
郊祀祭祀祖庙的时候,要用到三十六套编钟,登歌用的编钟是两套。祭祀的前一天晚上,这些编钟就要挂在院子中央。东西两边各摆放十二个镈钟,按照十二个时辰的位置摆放,编钟在左边,编磬在右边。黄钟这个音的钟放在子位,也就是通街的西边;蕤宾这个音的钟放在午位,也就是通街的东边。每个时辰用三套编钟,这叫做一肆,十二个时辰一共就是三十六套。指挥用的柷和敔,摆在院子北边,四个角上各一个。
歌唱的人排在后面,三十二个人面对面坐着,乐工们坐的高凳子,地上铺着毡子。接下来是巢笙,然后是箫、竽、籥、篪、埙,最后是长笛。通街两边,瑟分别在柷敔的东边和西边,在最前面。路鼓、路鼗排在后面。如果是郊祀,就要用雷鼓和雷鼗。闰余匏放在箫的东边,七星匏放在西边,九曜匏排在后面。一弦琴有三把,分别放在路鼓的东边和西边,东边一把,西边两把。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六把,依次排开。晋鼓有一面,放在院子东南角,用来打节拍。
在殿前的门柱上,还摆放着登歌用的乐器。(殿前的台阶旁边,摆着两个乐床,乐工们坐在上面。)有两个搏拊,六个歌唱的人,一个柷,一个敔,都在门里,面对面坐着。一套编钟,放在门柱的东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把,依次排开。两把瑟放在编钟的东边。笛子、籥、篪各一把,放在琴的南边。巢笙、和笙各两套,依次排开。埙放在笛子的南边。闰余匏和排箫各一把,依次排开,都朝西摆放。一套编磬,放在门柱的西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把,依次排开。两把瑟放在编磬的西边。笛子、籥、篪各一把,放在瑟的南边。巢笙、和笙各两套,依次排开。埙放在笛子的南边。七星匏、九曜匏、排箫各一把,依次排开,都朝东摆放。(旧志记载在前楹西边五把琴下面的部分缺失了二十三个字,这里根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补充。)
好家伙,这场景可真是热闹!先说乐器摆放,祭祀仪式在院子里举行,乐器摆得可讲究了。东边西边,磬和编钟先从北边开始摆,钟在磬的后面。南边北边呢,磬和编钟就从西边开始摆,钟还是在磬后面。然后,在编钟架之间,摆了十二个镈钟,每个都按着方位摆放。四个角上都立着大鼓,北边编钟架里面放着柷和敔。柷在路的东边,敔在路的西边;路鼓一个在柷的东南边,晋鼓紧跟在后面;还有一个路鼓在柷的西南边,乐工们都站在他们乐器后面。东边西边,北边算上首;南边北边,西边算上首。文舞在北边,武舞在南边,舞者们在编钟架之间站好。
殿前的台阶上也设了歌舞乐队。西边摆着一架玉磬,东边摆着一架金钟,柷在金钟的北边稍偏西一点,敔在玉磬的北边稍偏东一点。还有两个搏拊,一个在敔的北边,一个在柷的北边,东西相对。唱歌的站在后面,其他的乐工都站在编钟架后面。那些吹笙、吹笛的乐工站在台阶中间,面向北边,两两相对,排成一列。
话说这古代的舞蹈表演,道具可讲究了!首先,有两面大旗,叫“纛”,看着就像旌旗一样,高七尺,旗杆顶端刻着牛头,下面用红色的绸子做成三重盖子,用来引导文舞的表演。
然后是六十四个“籥”,是用木头做的,形状像古代的乐器“龠”,舞者手里拿着它跳舞。还有六十四个“翟”,也是木头做的,一头刻着龙首,装饰着野鸡的羽毛,还缀着流苏,舞者也拿着它跳舞。 两面“旌”,样式跟“纛”差不多,不过旗杆顶端是凤凰,用来引导武舞。 另外还有六十四个“干”,木头做的,还涂上了颜色,舞者手里拿着。 还有六十四个“戚”,形状像剑,舞者拿着跳舞。(注:古书上说“戚”是斧头,不过现在做的跟古代不一样了。)
两面铜制的“錞”,是铸造的,中间是空的,鼻子的形状像狻猊(一种猛兽),下面是方形的木座。两个人一起举着“錞”,在木座上敲击。 还有两面铜制的“钲”,形状像铜盘,悬挂起来敲击,用来调节乐队的节奏。 两面铜制的“铙”,形状像火盆,有个柄,用铜做成框架,上面像铃铛一样,里面有个小球。拿着柄摇动它,声音“铙铙”的,用来停止鼓声。
单铎、双铎各两面,形状像小钟,上面有柄,用铜做成钟舌,用来配合武舞的节奏。两个铎共用一个柄的,叫做双铎。 还有两面“雅鼓”,形状像漆筒,用羊皮蒙面,旁边有两个纽扣。乐工拿着它,敲击地面来调节舞蹈的节奏。 还有两面“相鼓”,形状像拍板,外面用皮革包裹,里面装满糠。敲击两端,用来配合乐舞的节奏。 此外还有两面“鼗鼓”。 最后,还有四根“表”,木头做的杆子,上面刻着方形的记号,用来标识舞者的位置。
郊祀祭祀祖先的时候,要用到三十六套编钟,还有两套用来登歌助兴。祭祀的前一天晚上,这些乐器就要挂在院子中间。东西两边各摆放十二个编钟和编磬,按照十二个时辰的位置摆放,编钟在左边,编磬在右边。黄钟这个音调的钟放在子位,也就是通街的西边;蕤宾这个音调的钟放在午位,也就是通街的东边。每个时辰用三套编钟,叫做一肆,十二个时辰一共就是三十六套。 指挥乐器的柷和敔,摆在乐器架子的北边。
唱歌的人站在后面,三十二人面对面坐着,乐工们坐的高高的木凳上,地上铺着毡子。 然后是巢笙、箫、竽、籥、篪、埙,最后是长笛。 在街道两旁,瑟分别放在柷和敔的东边和西边,排在最前面。路鼓和路鼗在后面。如果是郊祀,就要用雷鼓和雷鼗。闰余匏放在箫的东边,七星匏放在西边,九曜匏排在后面。一弦琴有三把,放在路鼓的东边和西边(东边一把,西边两把)。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六把,依次排列。晋鼓一把,放在乐器架子的东南角,用来控制乐曲节奏。
在殿前的门柱上,还另外设置了登歌用的乐器。(殿前的台阶旁边,摆放着两个乐器架子,乐工们坐在上面。) 有两个搏拊,六个唱歌的人,一个柷,一个敔,都在门里,面对面坐着。 一套编钟,放在前楹的东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把,依次排列。两把瑟放在编钟的东边。笛子、籥和篪放在琴的南边。巢笙和和笙各两把,依次排列。埙放在笛子的南边。闰余匏和排箫各一把,依次排列,都朝西摆放。一套编磬,放在前楹的西边。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各一把,依次排列。两把瑟放在编磬的西边。笛子、籥和篪放在瑟的南边。巢笙和和笙各两把,依次排列。埙放在笛子的南边。七星匏、九曜匏和排箫各一把,依次排列,都朝东摆放。(旧志上关于前楹西边五把琴下面的描述少了二十三个字,这里根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补充。)
好家伙,这场景,那叫一个隆重!先说乐器摆放,宫殿庭院里摆满了祭祀用的乐器。东西两边,磬和编钟先从北边开始摆,然后是南边,也是磬和编钟从西边开始摆。十二个大编钟,摆在编县之间,每个都按着方位摆好。四个角上都立着大鼓,柷和敔放在北边编县里面,一个柷在路东,一个敔在路西。路鼓一个在柷的东南面,晋鼓紧挨着它后面;还有一个路鼓在柷的西南面,其他乐工都站在它们后面。东西两边,都以北边为尊;南北两边,都以西边为尊。文舞在北边,武舞在南边,舞队的旗帜立在酂缀之间。
殿前檐廊间,还设了另一个乐队,专门唱歌的。西边摆着一组玉磬,东边摆着一组金钟,柷在金钟北边稍偏西一点,敔在玉磬北边稍偏东一点。两个搏拊,一个在敔北边,一个在柷北边,东西相对。唱歌的乐工紧挨着它们,其他乐工都站在编县后面。那些吹笙、吹竽的乐工,站在台阶中间,面向北,排成两排相对而立,领头的站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