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从进,是振武索葛部的人。他祖上几代都在唐朝当骑兵将领。安从进一开始就跟着庄宗打仗,当过护驾马军都指挥使,还做过贵州刺史。到了明宗时期,他当上了保义、彰武军节度使,但一直没带兵打仗。后来李彝超在夏州自立为王,安从进带兵去了一次,结果也没啥战果。愍帝登基后,安从进被调到顺化,当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后来潞王在凤翔起兵造反,安从进负责巡查京城,还杀了枢密使冯赟,然后把钱送给了从珂。愍帝逃跑了,从珂快要进京了,安从进就率领百官在郊外迎接他。到了清泰年间,安从进被调到山南东道镇守。晋高祖即位后,提升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高祖夺取天下手段不太光明正大,一直为此感到羞愧,所以对那些藩镇都比较宽容,甚至有些纵容。但是藩镇的官员们,有的心里不安稳,有的又很羡慕高祖当初的做法,觉得也能成功,所以高祖在位七年,就发生了六次叛乱,安从进是最后一位叛乱的,但最终都没能成功。从范延光在邺城起兵造反开始,安从进就已经有了反叛之心,他倚仗长江天险,招募亡命之徒,扩充军队。南方进贡的物资,只要经过襄阳的,他都私自扣留,拦截商队,把商人们抓起来充当士兵。他还暗中和安重荣勾结,准备里应外合。高祖对此很担忧,想把安从进调走,派人对他说:“东平王已经来朝拜了,想回乡下,我已经把他调到上党去了。我空出青州的职位给你,如果你愿意去,我就下旨。”安从进回答说:“青州在汉江南边,我这就去上任。”高祖也对他表现得很宽容。

安从进的儿子弘超在京城当宫苑副使,安从进请求告假回家,但高祖没批准。王令谦、潘知麟都是安从进手下的将领,他们长期跟随安从进,知道他一定会失败,就多次劝谏他。安从进把儿子弘超和王令谦叫到南山喝酒,酒喝到兴头上,就让人把王令谦推下悬崖摔死。

公元908年,安重荣杀了契丹使者,事情败露了。 皇帝朱全忠(高祖)就赶紧跑到邺城去了,留下郑王朱友贵守着京城。 宰相和凝就说:“皇上您现在跑到北方去,安重荣要是乘机造反,咱们拿什么办法对付他呢?” 朱全忠问:“你有什么好主意?” 和凝说:“我听说兵法里讲,先下手为强,不如就发一些空头命令给郑王,多发十来道圣旨,万一真出事了,再派大将过去支援。”

安重荣听说朱全忠跑到北方去了,就杀了知麟(一个官员)造反了。郑王就拿着那些空头圣旨,命令李建崇、郭金海等人去讨伐安重荣。安重荣带兵攻打邓州,没攻下来,又打到湖阳,碰上了李建崇他们,吓了一大跳,觉得他们来得太快了,结果又碰上火烧,被打了个大败。安重荣带着几十个骑兵逃回了襄阳。 朱全忠派高行周去围困襄阳,一年多以后,安重荣的粮食吃光了,自己烧死在了城里。 他的儿子安弘受和43个将领被抓到京城,朱全忠在城楼上亲自受降,然后把他们押到菜市口斩了。襄阳降级成了防御使管辖的地区,安重荣被追封为忠州刺史,知麟被追封为顺州刺史。

杨光远,字德明,他爸爸叫阿噔啜,是沙陀族人。杨光远原来叫阿檀,是唐庄宗手下的骑兵将领,曾经跟着周德威在新州打契丹,胳膊被打断了,所以就闲置不用了。过了很久,他被任命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驻守瓦桥关。杨光远这个人,毛病不少,秃头,胳膊还断了一条,也不识字,但是他很聪明,擅长处理政务。到了明宗时期,他当上了妫州、瀛州、冀州、易州四个州的刺史,因为政绩突出而闻名。

一开始,唐朝军队攻破了中山的契丹王都,俘虏了契丹大将耶律剌及其手下十多个人。后来,契丹和中原和解了,派使者来要回耶律剌等人。唐明宗跟大臣们商量,大家都想把他们放回去,只有李光远不同意,他说:“耶律剌这些人都是北方游牧民族里善于作战的猛将,他们要是失去这些人,就像失去了手脚一样;而且他们在这里待了这么久,对中原的情况非常了解,把他们放回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明宗说:“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很看重盟约,咱们已经跟他们交好了,怎么能失信于他们呢?”光远说:“我担心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明宗很欣赏他的意见,最终没有放走耶律剌等人。李光远后来从易州刺史升迁为振武军节度使。清泰二年,他又调任中山镇守使,兼任北面行营都虞候,在云州和应州之间抵御契丹的入侵。

后来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后唐末帝任命李光远协助张敬达担任太原四面招讨副使。结果他们被契丹军队打败了,退守晋安寨。契丹军队包围了晋安寨好几个月,守军人和马的粮食都吃光了,开始杀马吃肉,马都杀光了,最后只能杀掉张敬达投降。耶律德光见到他们,嘲讽地说:“你们真是些恶汉!”李光远和其他的将领一开始没听懂他在讽刺自己,还谦虚地回答他。耶律德光说:“不用盐和酪,吃掉一万匹战马,难道不是恶汉吗!”李光远他们这才明白过来,非常羞愧地低下头。耶律德光问他们:“害怕吗?”他们都说:“非常害怕。”耶律德光又问:“害怕什么?”他们回答说:“害怕皇帝要打进咱们的国土。”耶律德光说:“我们国家没有土地和官爵给你们,你们就好好为晋朝效力吧!”晋高祖后来任命李光远为宣武军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光远去晋高祖面前觐见的时候,装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总是好像有什么怨恨似的。晋高祖怀疑他有什么不满,派人去问他,李光远回答说:“我在富贵方面没有什么不满,只是不如张敬达那样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我一直为此感到羞愧!”晋高祖因此认为他忠诚,对他更加信任。

范延光造反了,被封为魏府都招讨使,但很久都没能攻下。后来太祖皇帝用了个计策,让范延光投降了。范延光因为自己手里握着重兵,在外地驻扎,觉得皇帝怕他,就开始变得嚣张跋扈。皇帝一直对他很宽容,还把女儿长安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范承祚,其他儿子也都升官加爵,恩宠非常之高。枢密使桑维翰看不惯他,多次向皇帝告状。范延光从魏州回朝后,多次指责桑维翰专权跋扈,难以驾驭。皇帝没办法,只好把桑维翰贬到相州,也把范延光调到西京做留守,兼任河阳节度使,但夺了他的兵权。范延光这才开始怨恨,暗中用金银财宝贿赂契丹,说自己被晋朝排挤打压。他养的部下有一千多人,在黄河、洛阳一带违法乱纪,比强盗还厉害。天福五年,他被调到平卢镇,封为东平王。范延光请求带儿子们一起去,于是他的儿子范承祚被任命为单州刺史,范承勋被任命为莱州防御使,父子一起东去,车马绵延数十里。

出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太师,封寿王。那时候,后晋军队缺马,于是下令全国征集战马支援军队。景延广请求取回范延光以前借用的三百匹官马,范延光大怒说:“这些马是先帝赏赐我的,怎么能再要回去?这是怀疑我要造反啊!”于是他开始密谋造反。而他的儿子范承祚从单州逃回,出帝竟然任命范承祚为淄州刺史,还派使者送去玉带和御马安慰他,范延光更加骄横,最终造反了。他勾结契丹入侵,攻陷了贝州。博州刺史周儒也叛变投降了契丹。

当时,出帝和耶律德光在澶州、魏州之间对峙。郓州观察判官窦仪在军中献计说:“现在如果不派重兵和高级将领守住博州渡口,让周儒把契丹军队引渡过黄河与范延光汇合,那么河南就危险了!”出帝于是派李守贞、皇甫遇率领一万兵马沿黄河而下。周儒果然把契丹军队引渡过马家渡,正准备筑垒,李守贞等人立刻发起攻击,契丹军队大败,于是与范延光被隔绝了。耶律德光听说黄河上的军队大败,与后晋军队在戚城决战,也战败了。

契丹人已经撤到北方去了,后唐出帝又派李守贞和符彦卿去东边讨伐。石敬瑭死守城池,从夏天到冬天,城里的人几乎都饿死了,互相吃人肉来维持生命。石敬瑭抬头望着契丹的方向,对着契丹主耶律德光磕头大喊:“皇上这是错怪我了啊!”他的儿子石承勋等人劝他投降,石敬瑭说:“我在代北的时候,曾经用纸钱祭祀天池,扔进去就沉没了,有人说我将来会当皇帝,应该等待时机,不要轻举妄动。”石承勋知道劝不动他,就杀了节度判官丘涛、亲将杜延寿、杨瞻、白延祚等人,劫持了石敬瑭把他关了起来,然后派人送上奏章请罪。石敬瑭的另外两个儿子石承信、石承祚都跑到京城自己投降了,石敬瑭也上书请求处死自己。

出帝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侍卫将军,还给他写了赦免书,答应不杀他。但是朝臣们都觉得不行,于是皇帝就下令让李守贞自行处理。李守贞派客省副使何延祚去石敬瑭家里杀了他。何延祚到了石敬瑭家,石敬瑭正在马厩里检查马匹,何延祚让一个都将进去对他说:“天使在门外,想要回去向皇上复命,但是没有东西可以作为凭证带回去。”石敬瑭问:“这是什么意思?”何延祚说:“想要您的脑袋!”石敬瑭破口大骂:“我有什么罪?当年我带着晋安寨投降契丹,让你们家族世世代代做天子,我也希望能富贵终老,你们怎么如此忘恩负义!”然后就被杀了,对外宣称是病死的。

石承勋后来事奉后晋,当上了郑州防御使。耶律德光灭掉后晋后,派人把石承勋叫到京城,责问他劫持父亲的事情,并且把石敬瑭的尸体肢解了吃掉。之后,耶律德光任命石承信为平卢节度使。汉高祖刘知远追赠石敬瑭为尚书令,封他为齐王,还命令中书舍人张正撰写石敬瑭的碑铭,赐给石承信,让他在青州刻碑立石。碑石刚立起来,天上就打起了很大的雷,把碑石劈断了。

阿噔一开始根本不是姓阿噔,后来改名叫瑊,姓杨。杨光远,他一开始叫檀,到了后唐清泰二年,官府说皇帝的庙号不能和名字里带相同的偏旁部首,所以就给他赐名光远。

光远得了秃头,他老婆还脚跛,大家就开玩笑说:“古来哪有秃顶皇帝,瘸腿皇后的?”这事儿当时被传为笑谈。可是,他招惹外族入侵,成了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最终灭了晋朝,让中原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三十多年,这都是光远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