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字克恭,是太原人。一开始他跟着唐庄宗当兵,后来当上了长剑指挥使。在唐朝和后晋时期,他做到六军都虞候这么高的职位。汉高祖当上河东节度使的时候,任命常思为牢城指挥使。高祖当皇帝后,常思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后来调到昭义镇守。常思从当兵开始,其实没什么战功,只是赶上了汉朝兴起,才得以掌握兵权。他在潞州待了五年,主要心思放在敛财上,不过他为人倒是挺节俭的。

早年常思没啥名气的时候,周太祖还是个孤苦无依的小孩,常思一家接济了他,周太祖把常思当成叔叔一样看待。后来常思和周太祖都因为汉朝的崛起而飞黄腾达。周太祖当上皇帝后,总是叫常思“常叔”,对常思的妻子也像对待家人一样尊重。广顺三年,常思被调到归德镇守,三年后回朝,又被调到平卢。常思上奏说:“我在宋州的时候,宋州百姓欠我的利息有十万两银子,我想把欠条交上来。”太祖同意了,当场把欠条烧了,还下令宋州全部免除这些欠款。常思在青州待了一年多,得了病,回到洛阳后去世,死后被追赠为中书令。

孙方谏,是郑州清苑人。当初,定州西北有个狼山堡,定州百姓常年躲在那里避开契丹人的侵扰。有个尼姑在那里潜心修行,用佛法感化百姓,很多人就归顺了她。后来尼姑死了,堡里的人说她的尸体不腐烂,就供奉她。这个尼姑姓孙,孙方谏自称是尼姑的族人,就继承了尼姑的事业,堡里的人推举他当了领袖。后晋出帝时期,义武军节度使担心孙方谏在山上聚集很多人,会成为边患,就上奏朝廷,让他当个游奕使(类似于闲职)。孙方谏因为有些请求没得到满足,就偷偷和契丹人勾结上了。

契丹灭了后晋后,任命孙方谏为义武军节度使。后来又把孙方谏调到云中,孙方谏不肯去,带着手下又回到了狼山。汉高祖起兵后,契丹人放火烧了定州,把百姓掳掠到北方去了。孙方谏听说后,就从狼山出来,夺回了定州,归顺了汉朝。高祖很高兴,马上任命孙方谏为义武军节度使。周太祖时期,孙方谏被调到镇国镇守,他的弟弟孙行友被任命为定州留后。周世宗攻打太原的时候,孙方谏到行在朝见皇帝,然后跟着皇帝回京。到洛阳后,他得了病,被调到匡国镇守,最后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