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是徐州丰县人。年轻的时候,他和庞师古他们一起跟着梁太祖当过土匪。朱珍当将军,很擅长管理军队和挑选士兵。梁太祖刚开始镇守宣武的时候,朱珍就帮他建立了军事制度,选拔将领、训练士兵,方法非常有效。梁太祖得到各个将领招募的士兵和投降的士兵,都交给朱珍。朱珍挑选了五十多个将领,个个都能用。梁军打败黄巢、攻破秦宗权、向东占领了兖州和郓州,每一次战斗朱珍都在其中,而且总是比其他将领更勇敢。
梁太祖和晋王一起东追黄巢,回来经过汴州,住在上源驿馆。梁太祖让朱珍带兵夜袭,晋王逃跑了,朱珍把晋王的全部士兵都杀了。义成军发生叛乱,赶走了安师儒,安师儒逃到了梁朝。梁太祖派朱珍带兵去攻打滑州,路上遇到大雪,朱珍命令士兵快速前进,一夜之间就到达了城下,然后攻占了城池。义成军以为下着雪,没想到梁军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投降了。
秦宗权派卢瑭、张晊等人攻打梁朝,当时梁军兵力还很少,几次都被秦宗权打得够呛。梁太祖就封朱珍为淄州刺史,让他在淄青地区招募士兵。朱珍的一个偏将张仁遇对朱珍说:“军中有违反军令的人,请允许我先斩后奏。”朱珍说:“偏将想擅自杀人吗?”当场把张仁遇斩了,以儆效尤,全军将士都很感动。朱珍招募了一万多士兵回来,梁太祖非常高兴地说:“敌人就在咱们郊外,要是践踏了我们的麦田怎么办!现在朱珍来了,我的事情就成了!而且敌人正休整军队养精蓄锐,估计咱们兵力少,还不知道朱珍来了,以为我们只是死守而已,应该出其不意地攻击他们。”于是梁太祖出兵,打败了张晊等人,秦宗权因此失败,梁军的威风大振,这都是因为得到了朱珍的兵力。
话说当年太祖皇帝攻打朱宣的时候,石敬瑭跟着一起去攻下了曹州,抓住了曹州刺史丘弘礼。接着又攻下了濮州,濮州刺史朱裕逃到了郓州。太祖皇帝就回汴州了,留下石敬瑭继续攻打郓州。
石敬瑭距离郓州还有二十里地的时候,就派精兵去试探一下,结果郓州人死活不出城。朱裕就假装写了投降书,暗地里派人把石敬瑭骗来,说好开门里应外合。石敬瑭信以为真,晚上就率领军队去攻打郓州城门。朱裕在城墙上等着,打开城门放石敬瑭的军队进去。结果石敬瑭的军队刚进瓮城,城门就关上了!郓州人从城墙上往下扔石头,石敬瑭的军队全死在瓮城里了,就只有石敬瑭自己逃了出来。 太祖皇帝也没怪罪他。
后来魏博军发生兵变,把乐彦贞给抓起来了。太祖皇帝派石敬瑭去救乐彦贞,石敬瑭就攻破了黎阳、临河、李固三地,还派聂金、范居实等人去攻打澶州,在临黄打死了魏豹的军队两千人。石敬瑭的威名震慑了整个河朔地区。 可惜后来魏博军还是杀了乐彦贞,石敬瑭这才回师。
再后来,梁军攻打徐州,派石敬瑭先去攻下了丰县,又打败了时溥的军队于吴康,然后和李唐宾等人驻扎在萧县。
这个李唐宾是陕西人。他一开始是尚让手下的偏将,曾经在尉氏门跟太祖皇帝打仗,结果被太祖皇帝打败了,于是他就投降了梁军。梁军到处烧杀抢掠,李唐宾经常和石敬瑭一起行动,他和石敬瑭的威名差不多,但作战更勇猛。石敬瑭打仗的时候,常常稍微有点退缩,但李唐宾一帮忙,就能取得大胜。 石敬瑭曾经私下把自己的家人接到军营里,太祖皇帝怀疑石敬瑭有异心,就派李唐宾去暗中观察他。结果石敬瑭和李唐宾关系不好,李唐宾受不了了,晚上就逃回了宣武军。石敬瑭就骑着马追上去,然后把这事儿都告诉了太祖皇帝。太祖皇帝很珍惜他们俩的人才,就给他们俩调解了一下。
话说朱珍在萧县驻扎军队,听说太祖朱温要来视察,赶紧命令士兵打扫营房和马厩,准备迎接。结果,唐宾手下的将领严郊负责整理马厩,却没按时完成任务。军官催促他,严郊跑去跟唐宾告状。唐宾又把责任推给了朱珍。朱珍一听火冒三丈,拔出剑来就要砍人。唐宾见状,赶紧跑过去想解释,结果还是被朱珍一剑杀了。朱珍随后派人去梁朝报告说唐宾造反了。
使者一大早就到了梁朝,敬翔担心太祖朱温会勃然大怒,后果难以预料,于是先把使者藏了起来,等到晚上才偷偷接见。敬翔告诉使者,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但必须等到明天再禀报太祖,希望能争取一点时间想办法应对。等到晚上,敬翔才把使者带去见太祖。太祖朱温非常吃惊,但天色已晚,也无法立即处置。敬翔就趁机慢慢地向太祖解释情况,并为太祖画像消遣。第二天,敬翔假装把唐宾的家人抓起来关进监狱。然后,他带兵来到朱珍驻扎的萧县附近,朱珍赶紧出来迎接。太祖朱温下令武士把朱珍抓了起来。霍存等十多个将领跪地求情,但太祖大怒,把胡床都扔了过去,吼道:“朱珍杀唐宾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救他?”霍存等人只好退下,朱珍最终被勒死了。
庞师古,是曹州南华县人,原名庞从。梁太祖朱温镇守宣武时,刚得到五百匹战马组建骑兵,就让庞师古统领。庞师古跟随太祖朱温打败了黄巢、秦宗权,屡立战功。后来,太祖攻打时溥,久攻不下,就留下兵马让庞师古守卫。庞师古趁机攻下了宿迁,然后驻扎在吕梁。时溥带了两万兵马出来决战,结果被庞师古打败,斩杀了两千人。孙儒赶走了杨行密,占领了扬州,淮南地区大乱。太祖朱温派庞师古渡过淮河去攻打孙儒,结果却被孙儒打败了。这时,朱珍和李唐宾已经死了,庞师古和霍存分管了他们的军队。郴王朱友裕攻打徐州,朱瑾带兵去支援时溥,结果朱友裕在石佛山打败了时溥,朱瑾收拢残兵逃走了。太祖朱温认为可以追击朱友裕却没追,于是把朱友裕的军队交给庞师古。庞师古攻破徐州,斩杀了时溥,太祖朱温任命庞师古为徐州留后。后来梁军攻打郓州,到达临济水边,庞师古迅速砍伐树木搭建桥梁,率领中军部队趁夜过河。朱宣逃往中都,最终被杀。
朱温(太祖)已经拿下兖州和郓州,就派师古和葛从周去攻打淮南的杨行密。师古从清口出发,葛从周从安丰出发。师古从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朱温,为人非常谨慎小心,从来不离开朱温身边。等到当了将军带兵打仗,一定先要请示朱温的作战计划再执行,军队里如果没有朱温的命令,他绝对不会擅自行动。师古在清口扎营,那地方地势低洼,有人建议他找个高地建营垒,但是师古因为没有朱温的命令,所以没听。结果淮南人决堤放水淹他们,有人来报告说:“淮南人决堤放水了,河水涨上来了!”师古认为这是在动摇军心,当场把报信的人杀了。后来水真的涨上来了,士兵们没法打仗,师古最后战死了。
唉,战争的胜败,哪能轻易说清楚呢!梁军的实力在天下最强,而吴国号称弱小,但是师古两次出兵攻打吴国,都两次战败而死。后来朱温亲自带兵去光山攻打寿春,结果也失败了。自从高骈死后,唐朝让梁国兼管淮南,于是梁国就和孙儒、杨行密争夺地盘,前后三十年,打了三次,三次都失败了。实力强的一方遇到实力弱的一方竟然是这样结果,这真是无法用道理来解释啊!兵法里固然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道理,但是吴国能懂得这些吗?难道不是恰好碰上了他们有利的机会吗?所以说:“兵是凶器,打仗是危险的事啊!”我们怎么能不谨慎呢!
葛从周,字通美,是濮州甄城人。年轻时追随黄巢起义,黄巢失败后投降了梁国。跟着朱温攻打蔡州的时候,朱温从马上摔下来了,葛从周扶起朱温让他重新上马,还和敌人肉搏,脸上受伤,身上中了好多箭,偏将张延寿从旁边掩护他,葛从周这才和朱温一起逃脱。后来朱温把其他将领都免职了,只重用葛从周和张延寿当大将。
秦宗权那小子抢占了颍州和亳州的地盘,后来梁军和他在焦夷打仗,咱们从周这边抓了个叫王涓的敌将。 从朱珍那儿收复了淄青的兵,路上遇到东边的军队就打,等朱珍带兵回来,我从周立的功最大。
张全义偷袭了李罕之在河阳,李罕之逃到晋国,还叫晋国派兵来打张全义,张全义没办法了,就向咱们梁国求救。太祖派我和丁会去救他,结果在沇河把晋国的军队打败了。潞州的冯霸杀了晋国的守将李克恭投降了梁国,太祖派我进驻潞州,结果晋国军队又来攻打,我守不住,只好逃到河阳去了。
太祖攻打魏国,我和丁会先拿下黎阳和临河,然后在内黄跟太祖会合,在永定桥打败了魏国的军队。我和丁会又攻打宿州,用水淹了他们的城,就把宿州拿下了。太祖攻打朱瑾在兖州,久攻不下,就留我在那儿继续围困。朱瑾龟缩不出,我假装说援军到了,故意往高吴方向跑,半夜又偷偷摸摸地回到城下。朱瑾以为我撤兵了,就派兵出来清理外围的壕沟,我突然袭击,杀了一千多人。
晋国攻打魏国,魏国人向咱们求救,太祖派侯言去救魏国,侯言就在洹水边上修筑工事。太祖生气侯言不出战,就派我去跟侯言说。我到了军营,侯言还是闭门不出,还挖了三个暗道等着。晋军攻过来,我带精兵从暗道杀出去,打败了晋王的军队。晋王气坏了,亲自带兵来打我,虽然我最后大败,但梁军抓了他的儿子落落,送给了魏国,魏国把他杀了。
接着我攻打郓州,在中都抓住了朱宣,又攻打兖州,把朱瑾赶跑了。太祖封我为兖州留后,让我带着兖州和郓州的兵攻打淮南,从安丰出发,在清口跟庞师古会合。我走到濠州,听说庞师古死了,赶紧往回赶,到渒河准备过河的时候,淮军的追兵来了,我也被打败了。
那时候,晋国的军队从山东攻打相州和卫州,太祖派我到山东去抢地盘。我拿下洺州,杀了他们的刺史邢善益;又拿下邢州,把他们的刺史马师素赶跑了;接着又拿下磁州,杀了他们的刺史袁奉滔。五天之内拿下三个州!太祖就封我为兼任邢州留后。
刘仁恭带兵打魏州,已经把贝州给屠城了。罗绍威赶紧向梁朝求救,周太祖就带着兵去救魏州。到了魏州城下,燕军猛攻馆陶门,周太祖只带了五百骑兵就冲出城去迎战,他大喊:“敌人就在眼前,哪能后退!” 下令关上城门,然后才开始战斗。结果,他们打垮了燕军的八道营垒,燕军溃逃,周太祖一路追杀到临清,把他们逼到河边,淹死的人非常多。后来,周太祖被封为宣义行军司马。
接下来,周太祖派他去攻打沧州的刘守文,还派了蒋晖去监督他的军队。刘守文向他爹刘仁恭求救,刘仁恭就带兵来救他。蒋晖跟手下将领说:“咱们大王让我来监督军队,现在燕兵来了,不能迎战,应该让他们进城,让他们吃光我们的粮食,等他们两面受困,咱们再收拾他们。”很多将领都觉得蒋晖说的有道理。但是周太祖一听就火了,他说:“打仗是将军的事,哪轮得到监军来指手画脚!再说,蒋晖说的那些都是老生常谈,胜败的关键在我心里,他蒋晖能知道什么?” 于是,周太祖就带兵去拦截刘仁恭,在老鸦堤跟他们打了一仗,把刘仁恭打得大败,斩首三万多,还抓了马慎交等一百多名将领,缴获战马三千匹。 这时候,刘守文又向晋朝求救,晋朝为了牵制他,就攻打邢州和洺州。周太祖立刻回军,在青山打败了晋军。之后,他又跟着周太祖攻打镇州,攻下了临城,镇州刺史王熔请求投降,周太祖就上表奏请,封周太祖为泰宁军节度使。
周太祖的叔父从叔琮攻打晋朝的太原,没攻下来。梁朝的军队西攻凤翔,青州节度使王师范派他的将领刘掞去袭击兖州,结果周太祖的家属被刘掞抓住了。刘掞待他们很好,没杀他们。周太祖从凤翔回来后,就派周太祖去攻打刘掞,结果周太祖直接把刘掞给招降了。后来周太祖当了皇帝,封周太祖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周太祖因为生病就退休了,后来又封他为右卫上将军,住在偃师。等到末帝即位,又封他为昭义军节度使、陈留郡王,让他在家享用俸禄。周太祖去世后,追赠太尉。
霍存,是洺州曲周人。年轻的时候追随黄巢起义,黄巢失败后,霍存就投降了梁朝。
霍存是个很厉害的将军,骑马射箭都很厉害。后来秦宗权攻打汴州,霍存只带了三千人,就在晚上偷袭成功,打败了张晊的军队。他又用骑兵打败了秦贤,杀了三千人,在赤冈彻底击败了张晊。他还跟着朱珍去抢掠淄青,又跟着庞师古去攻打时溥,都立了大功。后来朱珍和李唐宾都战死了,梁朝就让庞师古代替朱珍,让霍存代替李唐宾,继续攻打时溥。他们攻破了砀山,霍存还抓到了敌将石君和以及其他五十个人。
梁朝攻打宿州的时候,葛从周用灌水的方法淹了宿州,丁会和霍存一起在城下跟敌人作战,最后攻下了宿州。后来又参与攻打潞州,跟晋军遭遇,双方在马牢川激战,霍存冲锋陷阵,又断后保护军队撤退,晋军被打退了。之后,他们又向东攻打魏州,攻下了淇门,杀了三千人。
梁朝占领了曹州后,太祖皇帝任命霍存为刺史,还兼任诸军都指挥使。后来梁朝攻打郓州,朱瑾前来救援。梁朝的一些将领劝太祖皇帝让朱瑾进入郓州,消耗他的粮食,然后坚守城池别跟他打,这样双方都会疲惫不堪。但是太祖皇帝说:“朱瑾来救援,肯定和时溥一起行动,不如派霍存去埋伏截击他们。”霍存就在萧县设下埋伏,果然朱瑾和时溥一起出来,中了埋伏,结果在石佛山被霍存打败了。可惜的是,霍存在这场战斗中中箭身亡了。
等到太祖皇帝登基以后,他在繁台检阅骑兵,对众将说:“要是有霍存活着,哪还需要我亲自来检阅骑兵啊!你们难道不为此感到惋惜吗?” 他说了不止一次这样的话。
张存敬,是安徽亳州人。这人啊,特别正直,胆子也大,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梁太祖打仗,而且特别擅长在危急情况下想出奇招妙计。
有一次,李罕之跟晋军一起攻打张全义,地点在河阳。梁太祖就派张存敬和丁会他们去救援,结果李罕之撤兵了。 后来梁太祖就提拔张存敬当了诸军都虞候,相当于各个军队的副指挥长吧。 后来梁太祖攻打徐州和兖州,又让张存敬当了行营都指挥使,就是前方指挥部的主要负责人。 跟着葛从周攻打沧州的时候,在老鸦堤打败了刘仁恭。 打完沧州又去攻打镇州的王熔,直接打进城里,缴获的马牛啊,数都数不清,少说也有上万头。 之后升官了,当上了宋州刺史。
接着又跟着其他将领去攻打幽州,张存敬一个人就拿下了瀛州、莫州、祁州、景州这四个州。 梁军攻打定州的时候,跟王处直在怀德驿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打得对方尸横遍野,尸体都堆了十多里地! 镇州、定州都拿下后,梁太祖又派张存敬去攻打河中的王珂。张存敬从含山出发,一路打下来晋州、绛州,王珂最后投降了梁朝。 梁太祖上奏朝廷,封张存敬为护国军留后,又把他调回宋州当刺史,结果还没到任,就在河中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傅。
张存敬有两个儿子,叫仁颖和仁愿。 他儿子仁愿特别孝顺,张存敬死后,他事事都听他哥哥仁颖的,出门要禀报,回来要当面汇报,就跟侍奉父亲一样。 仁愿还懂法律,在梁、唐、晋三个朝代都做过官,当过大理卿,死后被追赠为秘书监。
符道昭,是蔡州人。他一开始是秦宗权手下的骑兵将领,秦宗权战败后,符道昭就流落街头,四处漂泊,没个着落。后来他投奔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李茂贞很喜欢他,把他当成亲儿子养,还给他改名叫李继远。后来梁朝攻打李茂贞,符道昭跟着李茂贞的军队和梁朝军队打仗,结果接连打败仗,没办法,他就投降了梁朝。梁太祖朱温把他封为秦州节度使,但是因为当时局势混乱,这个任命最终也没执行。
朱温当上元帅后,刚开始设立自己的府邸,李周彝就率领鄜州投降了,朱温任命他为左司马。然后呢,朱温想找个合适的人当右司马,寻寻觅觅了好久才找到符道昭,于是就让他做了右司马。后来,罗绍威想杀掉他的牙兵,但是担心魏兵太强,不敢轻举妄动,就请求梁朝帮忙。朱温就调集所有魏兵去攻打燕州,同时派马嗣勋去协助罗绍威消灭牙兵。牙兵被消灭后,在外作战的魏兵听说这事儿,都造反了,魏将左行迁占据了历亭,史仁遇占据了高唐,都叛变了。符道昭他们跟着朱温一起把这些叛军都给平定了。
符道昭这个人当将军,很勇猛,敢于冲锋陷阵,但是不太会算计,每次打仗都抢先冲上去,结果经常打败仗,不过好在每次都有李周彝他们随后跟上,最终还是能取得胜利。开平元年,他和康怀英等人一起攻打潞州,他们修建了夹城,还挖了像蚰蜒一样的壕沟来包围潞州,结果围了一年多都没拿下。后来晋军攻破了他们的夹城,符道昭在战斗中战死了。
刘捍,是开封人。这人挺精明,很有威仪,而且很擅长处理外交事务。朱温刚开始驻守宣武军的时候,就把他当作重要的将领看待,派他跟着朱珍去淄青招兵买马。后来朱温北上攻打镇州,想跟王镕搞好关系,就派刘捍去见王镕。当时王镕的军队还不知道朱温的真实意图,正严阵以待呢,刘捍一个人骑着马就冲进了城里,把朱温的意思跟王镕说清楚了,王镕这才听话。
之后,梁军攻打定州,王处直投降了,刘捍又只身一人骑马进城去安抚城里的百姓。朱温围攻凤翔的时候,又派刘捍去见李茂贞,商量事情。唐昭宗还召见了他,问他梁军的情况,刘捍回答得让皇帝很满意,唐昭宗赏了他一件锦袍,还任命他为登州刺史,并且赐给他“迎銮毅勇功臣”的称号。后来梁军攻打淮南,朱温派刘捍先到淮口,在马头下面修建浮桥,方便大军渡河。朱温从光山出兵攻打寿州,又让刘捍在淮北修建浮桥,方便军队回来。之后,刘捍被任命为宋州刺史。朱温称帝后,刘捍升任左天武指挥使、元从亲军都虞候、左龙虎统军,后来又外放到佑国军担任留后。可惜的是,同州的刘知俊造反,用钱财收买了刘捍的将士,把刘捍抓了起来,刘知俊把刘捍捆绑起来,送给了李茂贞,结果刘捍被李茂贞杀害了。朱温很悲伤,追赠刘捍为太傅。
寇彦卿,字俊臣,也是开封人。他家世代在宣武军当军官。朱温刚到宣武军驻守的时候,就让他当通引官,后来一路升迁,做到右长直都指挥使,还担任洺州刺史。当时罗绍威要诛杀牙军,朱温派寇彦卿去魏地办事,寇彦卿暗中帮罗绍威出谋划策,结果把牙军全部杀掉了。
寇彦卿身高八尺,鼻梁高挺,相貌堂堂,声音洪亮,擅长骑射,喜欢读史书,而且很会揣摩朱温的心思,他的行动总是符合朱温的意图。朱温曾经说过:“敬翔、刘捍、寇彦卿都是上天为我而生的。”可见他有多么器重他们。他还把自己的爱马“一丈乌”赏赐给了寇彦卿。朱温围攻凤翔的时候,任命寇彦卿为都排阵使,寇彦卿骑着“一丈乌”冲锋陷阵,朱温看到后说:“真是神将啊!”
一开始啊,朱温(太祖)跟崔胤合计着,想把首都迁到洛阳去,但是唐昭宗不同意。后来昭宗逃到了凤翔,朱温就带兵把他围住了。昭宗没办法,只好出来了。第二年,朱温带兵到了河中,派李彦卿拿着奏章,逼着昭宗迁都。李彦卿这狠人,直接把长安城里的人全赶到东边去了,大家伙儿都拆了房子做成木筏,顺着渭河往下漂,路上哭声震天,好多人还指着天大骂:“国贼崔胤、朱温害得我们变成这样!”昭宗也看着皇陵庙宇,来回走动,舍不得离开,还跟身边的人说了一句土话:“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说完大家伙儿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到了华州,昭宗又派人告诉朱温,说何皇后怀孕了,想在华州待到冬天再走。朱温一听就火了,转头对李彦卿说:“你赶紧把皇上给我弄来,一天都不能耽误!”李彦卿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华州,当天就把昭宗逼上了路。
朱温当了皇帝以后,就封李彦卿为感化军节度使。一年多后,又把他召到朝廷,当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兼管金吾卫的仪仗。有一天早上,李彦卿上朝经过天津桥,有个叫梁现的百姓没给他让路,李彦卿手下的兵直接把梁现抓住,扔到桥上的石栏杆上摔死了。李彦卿赶紧去向朱温自首,朱温挺惋惜他的,就下令让李彦卿赔钱给梁现家属,算是赎罪。结果御史台的官员崔沂弹劾李彦卿,要求按律法处罚他。朱温没办法,只好把李彦卿降职为左卫中郎将。后来又让他当了相州防御使,最后升迁为河阳节度使。
朱温被杀后,李彦卿把朱温的画像供起来,每天像对待活人一样侍奉,经常跟客人谈起朱温在位时的往事,都会哭得稀里哗啦的。等到朱温的儿子朱友珪(末帝)当了皇帝,李彦卿就被调到镇州威胜军当节度使。李彦卿这个人挺聪明,也善于跟人打交道,但是仗着皇帝的宠信,作威作福,喜欢杀人,而且疑心很重。最后,他死在了镇州,享年五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