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涉,他爷爷叫收,是唐懿宗时候的宰相;他爸爸叫严,做到兵部侍郎这么高的官位。杨涉自己呢,考中了进士,到了昭宗当皇帝的时候,当上了吏部尚书。等哀帝登基后,他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涉是唐朝有名的人物,家里世代遵循礼法,为人特别谨慎厚道。可惜啊,赶上了唐朝的乱世,他当上宰相的那天,跟家人抱头痛哭,还对儿子杨凝式说:“我摆脱不了这个乱局了,大祸要临头了,肯定要连累你们!”
唐朝灭亡后,杨涉又跑去给后梁当官,做了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三年宰相,整天愁眉苦脸的,什么也干不成,最后被免职,改任左仆射,负责贡举考试。几年后就去世了。
他的儿子杨凝式,很有文采,字写得也特别好,先后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做过官。他经常以身体不好为理由告老还乡,住在洛阳,最高的官职做到太子太保。
张策,字少逸,是河西敦煌人。他爸爸张同,当过唐朝的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好学,对经书典籍很精通。他爸爸张同住在洛阳敦化里,一次挖井的时候挖出来个古鼎,上面刻着:“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张同觉得很奇怪,当时张策才十三岁,就在他爸爸旁边,就说:“汉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了,改元延康。同年十月,魏文帝受禅,又改元黄初,所以黄初元年根本没有二月啊,这铭文错了吧?”张同听了非常惊讶。
张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佛教,于是就剃度出家当了和尚,住在长安的慈恩寺。后来黄巢造反攻打长安,张策就脱下僧袍,换回原来的衣服,带着父母躲避战乱,在乡下住了十多年。后来朝廷召他当广文馆博士。邠州刺史王行瑜又请他去做观察支使。晋王李克用攻打王行瑜,张策就和丫鬟一起用扁担抬着他母亲往东逃难,走雪地里,路上好多人都同情他们。
后来梁太祖兼并了四个镇,又请张策去郑州、滑州当支使,但他母亲去世了,他就辞官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回到朝廷,当上了唐朝的膳部员外郎。华州刺史韩建又请他去做判官,后来韩建调到许州,就让张策当掌书记。韩建还派张策去拜见梁太祖,太祖见到张策后非常高兴,说:“张夫子来了!”于是就把张策留在身边当掌书记,还向朝廷推荐他。张策后来官职越做越高,当上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梁太祖登基后,张策又升迁为工部侍郎。开平二年,他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又升任中书侍郎。因为生病,他就辞去刑部尚书的职务退休了,最后死在洛阳。
赵光逢,字延吉,他爸爸赵隐是唐朝的左仆射,官位很高啊。赵光逢在唐朝的时候,就因为人品好、文章写得好而出名,大家觉得他为人正直,性格温和,就像一块温润的玉一样,所以叫他“玉界尺”。 昭宗当皇帝的时候,他当上了翰林学士承旨和御史中丞,这两个官职都很厉害。后来天下大乱,他就辞官了,回洛阳老家住着,闭门谢客,足足有五六年呢。
后来柳璨当了宰相,他和赵光逢以前有交情,就把他重新请出来做官,先做了吏部侍郎,后来又当了太常卿。唐朝灭亡后,他投靠了后梁,做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越做越大,最后做到左仆射,然后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了。 梁朝末帝继位后,又把他请出来做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又以司徒的身份退休。唐朝天成年间,皇帝还亲自到他家拜访他,封他为太保,齐国公,最后去世后,又追赠他为太傅,这辈子也算是风光无限了。
薛贻矩,字熙用,是山西闻喜人。他在唐朝的时候做到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昭宗皇帝从岐州回到长安后,大规模地清洗宦官,薛贻矩当时给中尉韩全诲等人画画像并写赞词,结果因为这事儿被贬官了。 后来薛贻矩自己投靠了后梁太祖朱温,朱温跟朝廷说了,就让他做了吏部尚书,后来又升了御史大夫。天祐三年,朱温从长芦打仗回来,哀帝派薛贻矩去慰劳他。薛贻矩按照臣子的礼节去见朱温,朱温却主动让他上台阶,薛贻矩说:“殿下您的功德泽被天下,上天都改变了预兆,皇帝您正做着尧舜禹那样的事业,我哪敢违抗您的意思呢?” 然后他就向朱温行臣子之礼,跳舞表示祝贺,朱温还特意侧身避让了一下。薛贻矩回去后,就劝哀帝让位。朱温当了皇帝后,就封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又升到司空。薛贻矩做了五年宰相,去世后被追赠为侍中。
苏循这个人,到底是谁,没人知道。他这个人啊,特别会拍马屁,没廉耻,一心只想往上爬。后来当上了唐朝的礼部尚书。那时候,梁太祖已经杀了唐昭宗,立了哀帝,唐朝的旧臣们个个都又气又恨,有的低头忍气吞声,有的干脆不当官了,就只有苏循这小子,巴结梁太祖想升官发财。梁军攻打杨行密,在珝河打了个大败仗,梁太祖急得火烧眉毛,一心想篡位称帝,想让唐朝皇帝给他九锡(古代帝王赐给诸侯的九种礼器,象征着最高的权力)。大臣们谁也不敢提这事儿,就只有苏循跳出来说:“梁王功德无量,是上天注定要当皇帝的,赶紧接受禅让吧!”第二年,梁太祖就当上了皇帝,苏循还当上了册封礼仪的副使。
苏循有个儿子叫苏楷,乾宁年间考中了进士,结果唐昭宗派学士陆扆把他的考试结果给否了,苏楷一直耿耿于怀。后来昭宗被杀了,唐朝的政权落到了梁朝手里,苏楷当上了起居郎。他和柳璨、张廷范这些人混在一起,有一天对张廷范说:“给皇帝上谥号,是为了美化他的名声,让后世记住他的功德。以前那些官员给先帝上谥号叫‘昭’,这名字根本配不上他的实际情况,你是太常卿,我是史官,这事儿咱们不能不管。”于是苏楷就上书反对。张廷范本来是梁朝的将领,以前想当太常卿都没当上,心里也怨恨唐朝,所以就顺着苏楷的意思,把苏楷的奏疏递了上去。张廷范的意见是:“我听说,坚持正道叫做恭,即使混乱也不受损叫做灵,有武功但没完全成功叫做庄,在国家危难之际在位叫做闵,因为事情而有功劳叫做襄。所以,建议把昭宗皇帝的谥号改为恭灵庄闵皇帝,庙号为襄宗。”
梁太祖当上皇帝后,在玄德殿摆酒宴,跟大臣们说自己德行薄弱,当不上皇帝,都是大家拥戴的结果。 唐朝的老臣子,像杨涉、张文蔚这些,都羞愧得脸埋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只有崔循和张祎、薛贻矩这些人,大夸梁王功德,说他顺应天意,得到民心。
崔循父子都觉得自己是靠巴结梁朝才混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每天提心吊胆,就盼着能得到重用。 敬翔特别看不惯他们父子俩,就对梁太祖说:“梁朝刚建立,应该选拔正直的人来树立好风气,崔循父子德行不行,不能让他们在新朝里立足。” 于是,崔循父子就被勒令回老家种地去了,后来他们就投奔了在河中的朱友谦。 后来朱友谦叛梁投降晋朝,晋王马上就要当皇帝了,想找一些以前的唐朝老臣来填补官员的空缺,朱友谦就把崔循送到了魏州。
那时候梁朝还没灭亡,晋朝的很多将领大臣都不想让晋王当皇帝。晋王虽然很想当皇帝,但是大臣们都没人赞同。崔循刚到魏州,看到州衙的听事厅就下拜,说那是“拜殿”。 进宫拜见晋王的时候,他又是跳舞又是喊万岁,还称臣,把晋王高兴坏了。第二天,他又献上了三十支“画日笔”,晋王更高兴了,马上就封他做节度副使。没多久,崔循就病死了。 等到庄宗即位后,追赠他左仆射的官职。
他儿子崔楷,在同光年间当了尚书员外郎。等到明宗当皇帝后,大臣们想追究他父亲谥号有错的问题,结果崔楷忧虑过度而死。
唐朝灭亡的时候,有个人叫杜晓,字明远。他爷爷杜审权,他爸爸杜让能,都是唐朝宰相。唐昭宗在位的时候,王行瑜、李茂贞带兵攻打京城,昭宗为了自保,把杜让能杀了,地点在临皋。杜晓觉得他爸爸死得冤枉,非常悲伤,守孝期间特别伤心难过。守孝期满后,他穿粗布衣服,戴着布巾,把自己关起来十多年,不问世事。
后来,崔胤当了盐铁使,邀请他当巡官,又让他当畿县尉,还让他去昭文馆工作,他都没答应。之后,崔远当了户部尚书,也邀请他当巡官。有人跟杜晓说:“你看嵇康死了,他儿子嵇绍就隐居不出仕,山涛还批评他呢,最后嵇绍还是当官了。你难道忍心让杜家每年祭祀祖先的时候,只有你们家冷冷清清,连个同僚都没有吗?”杜晓这才出来做官。他后来升迁,当上了膳部郎中、翰林学士。梁太祖朱温登基后,杜晓被提升为工部侍郎,奉旨办事。开平二年,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友珪篡位后,他又升迁为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后来袁象先等人讨伐朱友珪,战乱中,杜晓被乱兵杀害了,死后被追赠为右仆射。
哎,最早鼓吹朋党之说的都是些什么人啊?真是罪魁祸首,简直是没有人性啊!我曾经去过繁阳,读过《魏受禅碑》,看到汉朝的那些大臣歌功颂德魏国的功劳,还把自己的名字刻得又大又深,想借此炫耀于世。我又读过《梁书》,看到文蔚他们也干过这种事,每次读到这儿我都忍不住流泪。把国家拱手让人,还沾沾自喜,炫耀一番,这种事,如果不是小人,谁能干得出来?汉朝和唐朝末年,整个朝廷都是小人,君子到哪儿去了?!汉朝灭亡的时候,先是利用朋党之说排挤打压天下所有的贤人君子,朝廷上站着的都是小人,然后汉朝就灭亡了。唐朝灭亡的时候,也是先利用朋党之说杀光了朝廷上的忠臣义士,剩下的都是些庸碌无能、趋炎附势的小人,然后唐朝就灭亡了。
想要掏空一个国家,清除掉所有的君子,就必须鼓吹朋党之说;想要孤立君主,蒙蔽他的耳目,就必须鼓吹朋党之说;想要夺取国家,送给别人,就必须鼓吹朋党之说。君子嘛,本来就很少犯错,小人要给他们安罪名,总能找到一些可以诬陷的点,但总也诬陷不完。如果想把天下所有的好人都清除掉,那就只用“朋党”这两个字就行了。亲戚朋友,说是朋党;交往密切的朋友,说是朋党;职业和学业相同,说是朋党;学生和旧部下,说是朋党。这些,都是同类,都是好人。所以说,想要掏空一个国家,清除掉所有的君子,只要用“朋党”的罪名去治罪,那就没有一个能逃脱的了。
好人之间互相欣赏,因为他们志同道合,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听到好人的事迹,大家就互相赞扬,一赞扬就被说成是朋党;好人们互相推荐,一推荐就被说成是朋党。这样一来,人们听到好人的事迹就不敢赞扬了,君主的耳朵就听不到下边有什么好人了;看到好人就不敢推荐了,君主的眼睛就看不到好人了。好人越来越远,小人越来越近,那么当君主的,就只能茫然不知所措,谁还能帮他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呢?所以说,想要孤立君主,蒙蔽他的耳目,就必须使用朋党之说。只要有一个君子存在,即使小人再多,也多少会有些忌惮,不敢胡作非为。只有国家空虚,没有君子了,小人才能为所欲为,汉魏、唐梁之际就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说,能够夺取国家,送给别人,是因为那个国家没有君子,国家空虚,没有君子,是因为用朋党之说把他们清除掉了。
哎,朋党这玩意儿,当皇帝的可不应该忽视啊!《尚书》上说“一句话就能亡国”,说的就是这个吧!你们都得引以为戒啊! 一定要小心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