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福,是蔚州人,祖上几代都是当兵的军官。康福因为骑射技术好,在晋王手下当偏将。晋王(后来的庄宗)曾经说过:“我家以前靠养羊养马为生,康福长得像胡人,又长得壮实,很适合管羊马。”于是就让康福去相州管理马匹,当了个小马坊使,一年多时间,马匹就繁殖得很多了。后来明宗从魏州起兵反叛,军队路过相州,康福带着小马坊的两千匹马投奔了他,明宗的军队因此更加强大了。明宗当上皇帝后,就封康福为飞龙使,让他担任磁州刺史、襄州兵马都监。后来跟着刘训去讨伐荆南,没啥功劳就回来了。
康福当将军没什么特别的才能,但他精通各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明宗经常把他召进便殿,问一些边境上的事情,康福就用少数民族的语言回答。枢密使安重诲讨厌他,经常警告康福说:“别乱奏事,否则杀了你!”康福害怕了,就请求外放。灵武节度使韩洙死了,他的部下第六澄继任,结果偏将李从宾造反了。第六澄上表请求朝廷派大将前来平乱,但安重诲说灵武地处边境深处,去当主帅的很多都死了,于是就派康福去当凉州刺史,兼任朔方、河西军节度使。康福去拜见明宗,哭着说自己是被安重诲排挤的。明宗就召见安重诲,想让安重诲给康福换个地方,安重诲说:“康福当个刺史都没什么功劳,却让他领兵,他还敢挑三拣四吗?”明宗生气了,对康福说:“重诲让你去凉州,不是我的意思。我会派兵保护你,不用担心。”于是就派将军牛知柔带兵护送康福。
走到方渠的时候,果然遇到羌夷来袭击康福,康福带兵把他们打跑了。到了青冈峡,下雪了,康福爬上山,看见山谷里炊烟袅袅,有几千顶吐蕃人的帐篷,康福毫不犹豫地率兵出击。康福把军队分成三路,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吐蕃人。吐蕃人吓坏了,丢下车辆帐篷就跑,几乎全被杀光了,康福还缴获了大量的玉石、丝绸、牛羊马匹,从此威名大振。
李福在灵武住了三年,年年丰收,养着上千匹马,周边少数民族都对他又敬又怕。有些人怀疑李福另有野心,甚至说他一定会背叛朝廷。明宗皇帝派人去问李福:“我哪里亏待你了,你想要背叛我?”李福说:“我深受朝廷恩惠,就算死也不会背叛。”然后他请求回朝,但皇帝没答应。李福又上书请求,随后就自己回去了,明宗皇帝没怪罪他,只是把他调到彰义镇守。后来他又先后镇守静难、雄武,最后担任西面都部署。到了晋高祖时期,调任河中镇守,之后回到京城,死在京城,追赠太师,谥号武安。
李福祖上是沙陀族人,沙陀族地位很高,所以李福总是说自己是沙陀人。有一次李福生病卧床,手下官员去看望他,看到他盖着锦被,就私下开玩笑说:“这锦被真漂亮啊!”李福听到后很生气,说:“我是沙陀人,怎么能说我是奚人呢?”听到这话的人都笑了。
郭延鲁是沁州绵上人。他父亲郭饶,因为骁勇善战在晋朝屡立战功,做了九年沁州刺史,为政清廉爱民,州里百姓都很怀念他。郭延鲁擅长使用长矛,当了将军,一路升迁到神武都知兵马使。朱守殷叛乱,郭延鲁参与攻打汴州,因为率先登城立功,被任命为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来又升迁为复州刺史。郭延鲁感叹道:“我父亲在沁州做了九年刺史,百姓到现在还怀念他。我现在有幸当上刺史,怎么敢忘记父亲的遗志呢!”于是他更加廉洁公正,百姓都非常依赖他。任期满了,百姓请求他留下,但朝廷没批准,百姓都堵住道路哭着挽留他。天福年间,他被任命为单州刺史,最终死在任上。
当时,刺史都是因为军功被任命的,有人就议论说,天下正值多事之秋,百姓疲惫不堪的时候,不应该把刺史的职位交给武将,他们仗着功劳骄横跋扈,危害很大。但是郭延鲁父子却因为善政而闻名。
哎,五代的百姓日子到底有多苦啊!上面催着交兵役、纳税,下面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人喘不过气。从庄宗开始,地方官员进献财物的风气就稍微有点苗头,到了后晋时期,那简直是数都数不清了!什么“添都”、“助国”的贡品,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的。 就连来朝拜、出使、买宴席、赎罪,也都得靠进献东西来打点。那些功臣大将,要是不幸死了,他们的子孙就得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去买官,给钱多就能得到肥缺好地方。哎,从皇帝到下面的人,都靠贿赂过日子,老百姓还能活吗?在这个时候,像延鲁那样清廉的官员,真是太难得了,太珍贵了!
唉,想想五代时期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让人心酸啊!上面压榨得厉害,各种赋税兵役,下面又层层盘剥,简直是民不聊生。从后唐庄宗开始,地方官员进献财物就成了风气,到了后晋,更是变本加厉,简直到了无法计数的地步了!那些所谓的“添都”、“助国”的贡品,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数额巨大。 而且,不管是来朝见皇帝,还是出使其他国家,甚至就连吃顿饭、赎个罪,都得靠进献财物来打点关系。更可悲的是,那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一旦不幸去世,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得到一个刺史的职位,就得拿出全部家当去贿赂。给的钱越多,就能得到更好的州府和土地。总之,从皇帝到官员,都把贿赂当成家常便饭了,老百姓在这种环境下,还能指望过上好日子吗?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像延鲁那样清正廉洁的官员,简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