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俊,字希贤,是徐州沛县人。年轻的时候,他跟着石敬瑭,后来石敬瑭跟后梁打仗,刘知俊就带着他手下的两千人投降了后梁。太祖(后唐庄宗李存勖)任命他当左开道指挥使。刘知俊长得高大威猛,很会穿戴盔甲骑马作战,挥舞着宝剑冲进敌阵,他的勇猛超过了其他将领,当时刘开道(刘知俊的另一个称呼)在军中名声很大。他先后担任海州、怀州、郑州刺史,参与了攻打青州的战役,因为战功被封为匡国军节度使。
邠州的杨崇本率领六万大军攻打雍州,在美原驻扎下来。这时,太祖正和众将领一起攻打沧州,刘知俊不等太祖下令,就和康怀英等人一起打败了杨崇本,斩杀了两万人,缴获了三千匹战马,俘虏了上百名将领。李思安攻打潞州的夹城,很久都没攻下来,太祖撤了李思安的职,任命刘知俊为行营招讨使。刘知俊还没到潞州,夹城就被攻破了,于是他又被调任西路行营招讨使,在幕谷打败了邠州和岐州的军队。那时候,延州的高万兴叛乱,投降了后梁,太祖派刘知俊去和高万兴会合,一起攻下了丹州、延州、鄜州、坊州四州,刘知俊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大彭郡王。
刘知俊的功劳越来越大,但是太祖李存勖这个人特别多疑,经常杀害将领,王重师无缘无故就被杀了,刘知俊越来越害怕,心里很不踏实。太祖攻下了鄜州和坊州后,又派刘知俊去攻打邠州,但是刘知俊因为军粮供应不上,就没去。太祖到河中去,派宣徽使王殷去召见刘知俊。刘知俊的弟弟刘知浣是亲军指挥使,暗中派人告诉刘知俊,最好别去。于是刘知俊就叛变了,投降了李茂贞,带兵攻打雍州和华州,还抓了刘捍,把他送到了凤翔。太祖派人对刘知俊说:“朕对你恩遇深厚啊,你为什么要背叛我呢?”刘知俊回答说:“王重师没有背叛陛下却被灭族,我不是背信弃义,只是害怕被杀而已!”太祖又派人说:“朕当然知道你这么想,诛杀王重师是刘捍误导了我,才导致你走到这一步,朕难道不后悔吗?现在刘捍已经死了,但我还来不及弥补过失。”刘知俊没有回复,带兵占据了潼关。
朱温派刘鄩和牛存节去打李茂贞手下的李知俊,结果李知俊直接逃到李茂贞那儿去了。李茂贞的地盘太小,没地方安置他,就让他带兵去打灵武。韩逊那边告急,朱温又派康怀英、寇彦卿他们去攻打邠州和宁州,想以此牵制李茂贞。没想到李知俊在升平大败康怀英,还杀了梁朝将领许从实。李茂贞一听,高兴坏了,立马把李知俊提拔成泾州节度使,让他去攻打兴元,结果兴元和凤翔都给拿下了,还把西县围了个水泄不通。
后来,李茂贞身边的人眼红李知俊的功劳,就各种挑拨离间,李茂贞一气之下就把李知俊的兵权给夺了。李知俊没办法,只好逃到蜀地投奔王建。王建这人还挺大方,直接封李知俊为武信军节度使,还让他带兵去打李茂贞,结果李知俊还真厉害,一口气拿下了秦州、凤州、阶州和成州四个州。虽然王建表面上对李知俊很好,但心里也暗地里忌惮他的才能,曾经跟身边的人说:“我年纪大了,快要死了,李知俊可不是你们这些人能控制住的,不如早点想办法除掉他!” 蜀地的人也都很讨厌李知俊。
李知俊这个人皮肤很黑,而且生于丑年。王建的儿子们都用“宗”、“承”之类的字取名,于是蜀地就开始流传谣言:“黑牛出圈棕绳断。”王建更讨厌李知俊了,最后把他给杀了。
丁会,字道隐,是安徽寿县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擅长唱挽歌,尤其擅长唱出那种悲凉凄怆的调子,还以此为乐呢。后来他做了盗贼,跟后来的梁太祖一起跟着黄巢造反。梁太祖镇守宣武军时,把他提拔为宣武军都押衙,也就是相当于军队的副指挥官。
光启四年,在东都的张全义攻破了河阳,把李罕之赶跑了。李罕之就叫来晋军来围困河阳,张全义向梁军求救。当时梁军在魏州,就派丁会和葛从周他们带一万人去救援。丁会他们走到河阴,就商量说:“李罕之肯定认为我们不敢渡过九鼎河,因为我们的兵力少,路途又远,而且他也没料到我们会这么快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兵家取胜的关键啊!”于是他们就渡过了九鼎河,直奔河阳,在沇水和李罕之军队交战,大败李罕之,解除了河阳之围。
大顺元年,梁军攻打魏州,丁会和葛从周攻破了黎阳和临河,接着又在内黄打败了罗弘信。梁军攻打徐州的时溥时,派丁会去攻打宿州。宿州刺史张筠闭城抵抗,丁会就筑起水坝,用汴水淹了宿州的东城,城墙被冲垮了,张筠投降了。兖州的朱瑾带了一万多兵攻打单父,丁会和朱瑾在金乡交战,大败朱瑾。
光化二年,李罕之叛晋投降梁。丁会从河阳攻打晋国的泽州,攻下了泽州。于是梁太祖任命丁会为昭义军留后。丁会害怕梁太祖猜忌多疑,就经常装病,一装就是好几年。天复元年,梁太祖又起用丁会,任命他为昭义军节度使。唐昭宗被杀后,丁会和全军将士都穿着丧服,表达哀思。“衣冠简素,发哀致诚”。梁军攻打燕、沧州,燕王刘守光向晋军求救,晋军正准备攻打潞州,丁会就投降了晋军。晋王把丁会带回太原,赏赐给他府邸,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
庄宗即位后,任命丁会为都招讨使。天祐七年,丁会在太原病逝。唐朝灭亡后,追赠他为太师。
贺德伦,是河西人。年轻的时候在滑州当个小军官。梁太祖兼任宣武军节度使的时候,贺德伦跟着他东征西讨,立了不少功劳,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平卢军节度使。
贞明元年,魏州节度使杨师厚死了。皇帝觉得魏州的兵一向骄横跋扈,不好管,就干脆把相州、澶州、卫州三州划出来,成立昭德军,让张筠当节度使;魏州、博州、贝州三州还是天雄军,让贺德伦当节度使。皇帝还派刘鄩带着六万大军过黄河,声称要去攻打镇定,王彦章带着五百骑兵进了魏州,在金波亭扎营,防备意外情况;同时把魏州一半的牙兵调到昭德军去。朝廷派来的租庸使,还派了孔目吏来查点魏州的兵籍,检查府库。
贺德伦催促牙兵出发,那些士兵跟亲戚朋友告别,哭声震天动地,一路哭着走了。 天雄军将领张彦跟他的手下们说:“朝廷看我们军队太强大了,想方设法削弱我们。再说我们这六州以前都是藩镇,从来没出过黄河,现在突然离开亲人,远离家乡,还不如死了算了!” 于是大家一起趁夜袭击了王彦章的金波亭营地,王彦章逃跑了。天亮后,魏州的士兵攻打牙城,杀了五百多人,抓住了贺德伦,把他押到楼上,然后放兵大肆抢掠。
最后那个皇帝派了个叫扈异的官员火速跑到魏州去劝说魏州节度使罗彦,许诺给他刺史的官职。罗彦对扈异说:“你回去告诉皇帝,咱们三军将士可没辜负朝廷,是朝廷辜负了三军!咱们割地投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才会天下大乱。只要把六州还给魏国,并且下令让刘鄩撤兵,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扈异回去后,说罗彦疯疯癫癫,不足为惧,应该赶紧派刘鄩的军队去攻打他。
然后皇帝又派人去通知罗彦,说事情已经决定了,不能再改了。派去的使者去了三次,罗彦勃然大怒,骂道:“这些狗腿子敢这样跟我说话?!”于是他召来罗绍威旧部司空颋,说:“帮我起草奏章,如果他们还敢犹豫不决,我就渡过黄河去打他们!”皇帝又发来一封语气温和的诏书回复他,说:“王镕死了,镇州的人都请求投降,派刘鄩带兵去平定镇州,并不是针对你魏州啊,如果魏州觉得不方便,就让刘鄩撤兵回来。”并警告罗彦不要给朝廷找麻烦。
罗彦于是想起杨师厚以前镇守魏州时还兼任招讨使,就逼着李德伦去弹劾杨师厚。皇帝不同意,还给他发了诏书。罗彦把诏书撕碎扔在地上,骂道:“昏庸的皇帝听信小人的谗言,真没办法和他共事了!”于是他逼迫李德伦投降晋王。李德伦吓得赶紧说:“一切听将军吩咐!”然后派他的牙将曹廷隐带着书信去投奔晋王李存勖。
李存勖进入魏州后,李德伦向李存勖告状说罗彦逼迫自己投降。李存勖就在临清杀了罗彦,然后进城。李德伦被调任为大同军节度使。走到太原的时候,监军张承业把他扣留了下来。这时王檀攻打太原,李德伦的部下很多都投奔了王檀,张承业害怕李德伦会叛变,就把李德伦杀了。
阎宝,字琼美,是山东郓州人。年轻的时候给朱瑾当过军官,后来朱瑾跑到淮南去了,阎宝就投降了后梁。
后梁太祖当政的时候,阎宝当上了诸军都虞候,经常跟着将领们出征打仗,但一直没打出什么独立的战功。等到后梁末帝当政的时候,阎宝被任命为保义军节度使。
贞明三年,贺德伦带着魏博军投降了后晋,后晋军队攻下了洺州、磁州、相州、卫州,接着又去围攻邢州。后梁末帝派捉生都指挥使张温带五百骑兵去救阎宝,张温到了内黄,碰上了后晋军队,结果也投降了后晋。
后晋派张温率领投降的梁军到邢州城下劝降阎宝,阎宝就投降了后晋。后晋王任命阎宝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官职比其他将领都高。
后梁和后晋在胡柳打了一仗,后晋军队打败了。石敬瑭想撤兵回临濮,阎宝说:“打胜仗要看形势,打硬仗要看人心,形势和人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就应该果断行动,不要犹豫。现在梁兵已经很窘迫了,形势对我们有利;他们赢了仗就骄傲轻敌,这是他们的弱点。现在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石敬瑭感谢地说:“要不是您,我的大事就要失败了!”于是重新整顿军队,再次开战,结果大败梁兵。
十八年,后晋军队讨伐张文礼于镇州,阎宝被任命为招讨使。
第二年三月,阎宝打败了,退守赵州。因为羞愧和愤怒,得了痈疽病死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师。
后晋天福年间,又被追封为太原王。
康延孝,是代北人。原本是太原的士兵,犯了罪就逃跑了,跑到梁国去了。后来梁末帝派段凝带兵在黄河边上驻扎,就让康延孝当先锋指挥使。康延孝一看梁末帝重用那些小人,就知道梁国肯定要完蛋,于是就带着一百骑兵投奔了唐朝。
他在朝城见到了唐庄宗,庄宗立马脱下自己的衣服和金腰带赏赐给他。然后任命康延孝为博州刺史、捧日军使,还兼任南面招讨指挥使。庄宗特意避开其他人,问康延孝梁国的情况,康延孝就把情况详细地说了:“梁末帝是个懦弱无能的人,赵岩是他的亲家,张汉杰是他的亲戚,这俩人都很得宠。段凝这个人奸诈邪恶,就因为送了很多金银财宝给梁末帝,所以官位很高,那些他父亲时代的老将都被排挤到一边去了。王彦章是梁国有名的猛将,但末帝却派张汉杰去监视他,处处限制他。那些小人得势,忠臣良将都被排挤,梁国灭亡是迟早的事。”
庄宗又问梁国有什么作战计划,康延孝说:“我在梁国的时候,偷偷听到他们计划:打算在仲冬的时候大举进攻,派董璋率领陕州、虢州、泽州、潞州的军队从石会攻打太原;派霍彦威率领关西、汝州、洛州的军队抢掠邢州、洺州,然后直逼镇州;派王彦章率领京师的禁卫军攻打郓州;派段凝率领黄河边的军队来对付您。”庄宗一开始听说梁国要完蛋,很高兴;但听到梁国要大举进攻的消息后,又害怕了,问:“那我们该怎么抵挡?”康延孝说:“梁兵虽然多,但分兵之后力量就分散了。我建议我们等他们分兵之后,派五千精兵从郓州直奔汴州,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攻打他们空虚的城池,不出十天,天下就能平定!”庄宗非常赞赏他的计策。
后来虽然董璋他们没有出兵,但梁国的军队都集中到了段凝黄河边上,京师空虚,庄宗最终采纳了康延孝的计策,从郓州攻打汴州,只用了八天就灭掉了梁国。因为立了大功,庄宗封他为郑州防御使,还赐给他新的名字叫李绍琛。两年后,他又升迁为保义军节度使。
话说,三年时间里,咱们去打蜀地,派延孝当先锋,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他先攻破了凤州,拿下固镇,兴州也投降了。后来跟王衍在三泉打仗,把王衍打得落荒而逃。王衍还把吉柏江的浮桥给拆了,延孝就让人造船渡江,继续攻打绵州。结果王衍又把绵江的浮桥给拆了。延孝就跟招抚使李严说:“咱们大军千里迢迢跑到人家地盘上,关键在于打快战。现在王衍士气低落,只要咱们派一百骑兵就能冲过鹿头关,他肯定来不及抵抗就投降了。要是咱们慢慢修桥,至少要耽误好几天,让王衍有时间关门闭户准备,那胜负可就难说了。” 于是,延孝就和李严骑马直接趟水过江,一千多士兵跟着过了河,顺利进入鹿头关,拿下汉州。只住了三天,后军才到。王衍的弟弟王宗弼果然带着蜀地投降了。延孝就驻扎在汉州,等魏王继岌过来。
蜀地平定后,延孝的功劳最大。当时有个叫董璋的,官职比延孝低,是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但他却特别受郭崇韬的重视。郭崇韬每次有军事行动,都只跟董璋商量,根本不问延孝,延孝气坏了,指着董璋的鼻子骂道:“我平定了蜀地,立下大功,你却巴结郭崇韬,我身为都将,难道连杀你的权力都没有吗?”董璋跑去跟郭崇韬告状,郭崇韬就把董璋的军职给免了,还提拔他当东川节度使。延孝更生气了,说:“我冒着枪林弹雨,克服重重险阻,才平定了川蜀两地,董璋有什么功劳能得到节度使的职位!” 然后,延孝去找郭崇韬理论,说董璋这事儿办得不对。郭崇韬说:“你这是要造反吗?敢违抗我的命令!”延孝害怕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第二年,郭崇韬死了,延孝又找到董璋,说:“你又去巴结谁了?”董璋吓得赶紧求饶,才免于一死。
李继岌回师的时候,命令延孝带着一万二千人殿后。走到武连,听说朱友谦被冤枉杀死了。朱友谦有个儿子叫令德在遂州,庄宗就派使者命令李继岌赶紧把他也杀了。李继岌没派延孝去,而是派了董璋。延孝本来就对自己处境感到怀疑,董璋经过延孝的军队时,也不去拜访他,延孝非常生气,跟手下说:“平定南边的梁国,西边攻取蜀国,这些计策都是郭崇韬想出来的,可是那些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苦劳都是我做的!现在郭崇韬已经死了,我还能活多久?我和朱友谦一起背叛梁朝投奔唐朝,朱友谦都遭了殃,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延孝的手下都是朱友谦以前的部将,他们知道朱友谦被满门抄斩,都哭着在军营里喊冤:“朱公是无辜的,他全家两百口人被杀,以前跟着他的将领都跟着他一起死了,我们也活不了多久了!”延孝于是就带着他的军队从剑州撤回蜀地,自称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等。他迅速向蜀地百姓发布檄文,几天之内,军队就发展到五万人。李继岌派任圜率领七千骑兵追赶他,追到汉州,正好碰上孟知祥夹击,延孝战败被俘,被关在囚车里。任圜在军中设宴,把囚车拉到座位旁边,孟知祥端起大酒杯,让延孝从车里出来喝酒,然后说:“你从梁朝脱身出来投奔我们,然后就掌握了兵权。现在平定蜀地的功劳已经有了,还怕得不到富贵吗?为什么却要坐上这囚车呢?”延孝说:“郭崇韬是辅佐皇上建立功业的大臣,他的功劳最大,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两川,可是他却无缘无故被杀,全家都被灭了。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所以,我不敢回朝廷啊!”任圜回师东去,延孝被押着囚车到了凤翔,庄宗派宦官把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