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绍威,字端己,他祖上是长沙人。他爷爷罗让,后来搬到北方,成了魏州贵乡人。他爸爸罗弘信,原本只是个牧监的小兵。唐朝文德元年,魏博牙军哗变,杀了他们的主帅乐彦贞,又立了赵文建当留后,结果没多久又把赵文建也杀了。牙兵们不知道该立谁当老大,就大声喊:“谁来当咱们的帅?”罗弘信从人群里走出来说:“我能当你们的帅!”罗弘信长得奇奇怪怪的,脸色青黑,军中的人都觉得他很特别,就一起拥立他当了留后。唐昭宗当皇帝后,封罗弘信为节度使。

梁太祖朱温要攻打晋国,向罗弘信借粮,罗弘信没给,所以两人就结了仇。梁军攻打魏州,占领了黎阳、淇门、卫县。双方在内黄交战,魏军打了五仗,五仗都输了,罗弘信害怕了,请求和梁军结盟,这才罢战。那时候,梁军一方面东攻兖州、郓州,一方面北攻晋国,晋国派李存信去救朱宣,需要路过魏州。朱温听说后,派使者去跟罗弘信说:“晋国一心想夺回河朔地区,等他们军队回来,魏州就危险了!”罗弘信信以为真,就派兵在莘县打李存信,朱温又派葛从周去支援李存信。梁军俘虏了晋王李克用之子李落落,送给了罗弘信,罗弘信把李落落杀了,彻底和晋国决裂了。

朱温还怀疑罗弘信心里另有打算,于是就以兄长的身份对待罗弘信,经常用很谦卑的语气,送去很多贵重的礼物去魏州。魏国的使者到了梁国,朱温就北面朝拜,恭敬地接受礼物,对使者说:“六哥比我年长许多,我哪敢怠慢他啊!”罗弘信听了非常高兴,觉得朱温很尊重他。所以朱温在燕赵之间来回征战的时候,只要魏州还在,他就不用担心后方。罗弘信死后,他的儿子罗绍威继承了他的位置。

绍威这个人特别好学,喜欢练书法,也挺会写文章的,家里藏书多达几万卷,还专门开馆招揽天下人才。他爹弘信在唐朝的时候,因为祖籍是长沙,被封为长沙郡王,绍威就继承了他爹的爵位,做了长沙郡王。绍威刚上任没多久,幽州的刘仁恭就带了十万大军来打魏国,还把贝州给屠城了。绍威赶紧向梁国求救,结果在内黄大败了燕军。

第二年,梁太祖派葛从周将军跟魏国的军队一起攻打沧州,还把德州给拿下了,又在老鸦堤打败了燕军。所以绍威对梁国一直心存感激,觉得梁国是自己的恩人。魏博这地方,从田承嗣开始就有了牙兵(类似于地方武装),这牙兵时间长了越来越嚣张跋扈,到了绍威这会儿,已经存在两百年了,跟魏博的统治者家族世代通婚,关系盘根错节。之前的几个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何全皞、韩君雄、乐彦贞等等,都是被这帮牙兵拥立起来的,要是惹恼了他们,说杀就杀。绍威这个人呢,精明强干,很懂行政管理,当官很有威信,但是他家的地位也是靠这帮牙兵才稳固的。

天祐二年,魏州城里突然地陷,绍威害怕出事。果然,没多久牙校李公牷就造反了,绍威把他给杀了。然后偷偷地派人去梁国求援,想趁机把这帮牙兵都给灭了。梁太祖答应了,派李思安他们去攻打沧州,同时还调兵去魏国。绍威也把魏国的军队都派过去了,就剩下那些牙兵还留在魏州。

绍威娶了个梁国姑娘,结果这姑娘没多久就去世了。朱温偷偷派了个叫马嗣勋的将军,挑了精兵强将,混在送葬队伍里,带着一千多正规军假装帮忙送葬,实际上是偷偷摸摸地进军魏州,朱温自己带着大军紧随其后。

绍威呢,半夜里带着几百个家奴,跟马嗣勋的部队一起袭击了魏州的军队,把他们的家属都杀光了。朱温从内黄火速赶到魏州,这时候魏州的军队正攻打沧州,听到这个消息,都哗啦啦地反叛了,跑去了澶州、博州那些地方,魏州境内一片大乱。好几个月,朱温才把这些乱事平定下来。魏州军队全叛变了,绍威更加孤立无援了,朱温这才想夺取魏州,绍威这才后悔莫及。

那一年,朱温又去攻打沧州,把军队驻扎在长芦。绍威给梁国的军队提供物资,从沧州到魏州,五百里路程,他都修建了驿站,准备了帐篷和各种物资,几十万梁军都得到了充分的供应,绍威因此更加疲惫不堪。唐昭宗跑到洛阳去了,下令各地的节度使修缮京城,绍威把太庙修建好了,被封为守侍中,还被晋封为邺王。

沧州还没攻下来呢,刘守光就联合晋军打败了梁军在潞州的部队。朱温从长芦回来,路过魏州,突然生病了,躺在府里,谁也见不着。绍威害怕朱温最终会来对付自己,就趁机去见他,说:“现在天下到处打仗,大家跟梁国作对,都是因为唐朝还在啊!唐朝的气数已尽,不如您早点自己取而代之!”朱温一听这话,高兴坏了,赶紧回去了。

朱温当皇帝后,想把都城迁到洛阳,绍威就从魏州弄来上好的材料,修建了五凤楼和朝元前殿,然后用船运到京城,建了起来。朱温感叹道:“我听说萧何守着关中,为汉朝建起了未央宫,哪能比得上绍威千里迢迢地为我做这些事?简直是神一样的功劳!他的功劳比萧何还大!”然后赏赐了他宝带和名马。

燕王刘守光把自己的亲爹仁恭给关起来了,还跟哥哥刘守文关系很不好。这时候,张绍威就派人快马加鞭地给刘守光送信,劝他投降梁朝。朱温(太祖)听说后哈哈大笑,说:“我以前攻打燕国,怎么也打不下来,现在张绍威自己送上门来,这比我带十万大军去打胜仗还厉害!”朱温每次遇到大事,都派人去问张绍威的意见,张绍威也经常快马加鞭地写信汇报情况。有时候朱温派出的使者在路上相遇,他们汇报的情况都完全一致。

张绍威觉得魏国(指后梁)好久没打仗了,就建议在安阳淇门伐木造船,从黄河进入洛水,每年运送一百万石粮食到京城。朱温觉得张绍威真是忠心耿耿,就派程厚和卢凝两位将军去监督造船工程。船还没造好,张绍威就病了,上表请求说:“魏国以前是重要的边防重镇,驻扎着很多外地军队,我希望梁朝能派一位有功劳的大臣来接管这里,我愿意带着我的遗体回家养老。”朱温很着急,立刻派自己的儿子朱友翰去管理张绍威的府邸,并对使者说:“快去,告诉张绍威,让他好好吃饭,如果有什么不测,我会永远封赏他的子孙。现在我派友翰去管理他的府邸,还是希望他能好起来。”张绍威投降梁朝后,官位一路升迁,做到太师兼中书令,三十四岁就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尚书令,谥号贞壮。

他留下了三个儿子:张廷规、张友翰、张友敬。张廷规做到司农卿后去世。张友翰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乾化二年八月被杨师厚赶走,改任宣义军节度使,十四岁死于任上。张友敬接替他哥哥成为宣义军节度使,当时他才十岁,后来被调到忠武镇。第二年,他被任命为秘书监、驸马都尉、光禄卿。唐庄宗时期,他当上了金吾大将军;明宗时期,他被任命为匡国军节度使,后来被免职,降为上将军。晋天福二年去世,享年三十二岁。张廷规娶了梁太祖的两个女儿,一个是安阳公主,一个是金华公主;张友翰娶了后梁末帝的女儿寿春公主;张友敬也娶了后梁末帝的女儿晋安公主。

王处直,字允明,是长安万年人。他爸爸王宗,特别会赚钱,富得像个王爷似的,在唐朝神策军当兵,做到金吾大将军,还当过兴元节度使,生了两个儿子,王处存和王处直。王处存靠着他爸的关系,当上了骁卫将军,还管着定州的宫苑马厩等事务。乾符六年,他直接被任命为义武军节度使。后来黄巢攻破长安,王处存特别生气,哭着带兵进关去打黄巢。虽然李克用在平叛中战功第一,但王处存勤王抗敌,也是第一功臣。乾宁二年,王处存死在任上,按照河朔地区的惯例,大家推举他儿子王郜当接班人,也就是节度使,还加封他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处直当时是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

光化三年,梁兵攻打定州,王郜派王处直带兵抵抗,在沙河打了一仗,结果输了。士兵们回城后把王郜赶跑了,王郜逃到了晋国,乱军推举王处直当接班人。梁兵围城,王处直派人去跟梁朝说,想跟晋国断绝关系,投降梁朝,还送了十万匹绢给梁军当犒劳,这才跟梁朝结盟。梁太祖封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后来又封他为太原王。梁太祖当皇帝后,又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后来梁兵攻打王镕,王镕向晋国求救,王处直也派人去晋国,表示想跟梁朝断绝关系,归顺晋国。晋国军队去救王镕,王处直带了五千兵马一起出战,在柏乡打败了梁军。此后,晋国北边打败了燕国,南边拿下魏博,跟梁国在黄河边上打了十几年仗,王处直一直都带兵跟着晋国作战。

话说有个叫王处直的人,特别迷信巫术,结果认识了个叫李应之的家伙,这李应之是个搞邪门的。处直生了病,李应之用一些旁门左道给他治好了,处直就觉得这李应之神乎其神,给他穿上了道士的衣服,还任命他当行营司马,军队的各种大小事情,都听李应之的。

一开始,李应之在陉邑阑这个地方弄到个小男孩,叫刘云郎,把他当儿子养着。处直自己没儿子,李应之就把他儿子送给了处直,还骗他说:“这孩子生下来就不一般!”处直特别喜欢这个孩子,给他改名叫都,当成亲儿子一样疼爱。李应之因为这事儿更加嚣张跋扈,他竟然私自征集壮丁,组建了一支新军队,自己当将军,还在博陵坊盖了一座大宅子,宅子四处都开着门,里面全都是搞那些邪门歪道的东西。处直手下的将领们都知道李应之迟早会惹出大祸,但谁也不敢劝他。

那时候,幽州的李匡俦要路过中山去京城,处直就在城外埋伏了兵马,以防万一。李匡俦走后,埋伏的士兵冲进城里,包围了李应之的宅子,把他抓起来杀了。然后,他们去找处直,请求处直也把李应之的养子“都”杀了,但处直没答应。第二天,处直要论功行赏了,他偷偷地把参与围剿李应之的士兵名单,从队长往上,都藏到另一份册子里了。后来,他找了个借口,把这些人全部杀了,前后二十年,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最后,处直竟然被他的养子“都”给杀了。

话说这处直,为人奸诈狡猾,手段多得很,官做到节度副使。后来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就带兵去讨伐张文礼。处直跟手下商量说:“‘镇’是‘定’州的屏障啊,虽然张文礼有罪,但要是镇州丢了,定州也独木难支。”于是就派人去劝庄宗别出兵。庄宗把从张文礼那里缴获的跟梁王勾结的书信给处直看,说:“张文礼背叛了我,大军不能停!”

处直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郁,定州被晋国打下来的时候,他也逃到晋国去了。晋王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还让他当了新州的防御使。处直一看庄宗铁了心要打张文礼,心里更慌了,就偷偷跟儿子郁勾结,让郁去北方招来契丹人入侵,好牵制晋国的军队,并且还答应让郁继承他的位置。这事儿被大家都知道了,大家都觉得很不靠谱。定州的人都说不能招契丹人,怕给自己惹来大祸,但处直根本不听。他儿子郁逃到晋国后,一直担心处直不会放过他,所以听说这事儿特别高兴,觉得这是个除掉处直的好机会,就用很多钱财贿赂了契丹首领阿保机。阿保机就率领全国的兵力入侵了。定州的人都不想让契丹人进来,有个小官叫和昭训就劝都指挥使都起兵,都指挥使就抓住处直,把他关在西宅,自己当了留后,把王氏家族的人和处直的手下都杀得差不多了。

第二年正月初一,都指挥使去西宅拜见处直,处直突然站起来,狠狠地刺了都指挥使一刀,大喊:“你这逆贼!我哪里对不起你了?!”但是他身边没有兵,想要咬都指挥使的鼻子,都指挥使赶紧脱下袖子跑了,处直最后还是被杀了。

早些时候,碑楼上出现过一条黄蛇,处直觉得那是龙,还把它藏起来供奉起来。还有几百只野鹊在麦田里筑巢,处直觉得这是他德行好的征兆。但是定州的人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说:“蛇应该住在山泽里,却跑到人家屋子里来了;鹊应该住在树林里,却跑到田里来了。小人窃取了高位,而上面的人失去了自己应该居住的地方,这都是不祥的预兆啊!”后来处直果然被废除官职,最后还被杀死了。 “蛇穴山泽,而处人室,鹊巢乌,降而田居,小人窃位,而在上者失其所居之象也。”

李存勖(庄宗)在沙河打败了契丹,一路追击,追到了定州。他和当时的定州节度使王处直关系特别好,还把自己的儿子李继岌娶了王处直的女儿。后来,李存勖把王处直升为了义武军节度使。到了同光二年,李存勖到邺城去,王处直就进宫朝见他,李存勖赏赐了他很多很多东西。因为李继岌和王处直的亲家关系,李存勖对王处直特别好,只要王处直提的要求,他都答应。

但是,等到李嗣源(明宗)当皇帝以后,就挺讨厌王处直这个人,而且安重诲总是用法律来约束他,王处直就开始有了反叛之心。那时候,唐朝军队和契丹打仗,经常在定州来回拉锯,王处直负责后勤保障,经常供应不上,心里越来越不安稳。他的谋士和昭训就给他出主意说:“现在皇帝刚登基,天下还没完全安定,人心很容易动摇,这是一个好机会,你可以趁机自保。” 正巧这时候朱守殷在汴州造反,王处直也跟着反了,他派人用蜡烛写信,联系青州、徐州、岐州、潞州、梓州五个州的节度使,约定一起起兵,但是这五个州的节度使都没响应。

李嗣源就派王晏球去讨伐王处直。王处直又和王郁一起,去求契丹帮忙,契丹派秃馁率领一万骑兵来救王处直。王处直派指挥使郑季璘和龙泉镇将杜弘寿带着两千人去迎接契丹军队,结果被王晏球打败了。郑季璘和杜弘寿都被抓住了,王晏球责问他们:“我之前派人招降你们,你们为什么不投降?”杜弘寿回答说:“我们家两代都受了中山王的恩惠,不敢有二心。” 说完就被杀了。杜弘寿临死的时候,神色平静自若。王晏球把军队驻扎在望都,和王处直以及契丹军队作战,在曲阳大败了王处直,王处直和秃馁只带着几个人逃跑了,躲进城里再也没出来。

一开始啊,后唐庄宗在军队里捡到一个男孩子,特别喜欢他,就让他冒用李姓,取名李继陶,养在宫里当儿子。后来明宗当皇帝了,安重诲把李继陶弄出去想送给段思庄,结果段思庄也不喜欢,把他赶走了。后来都指挥使又把他找了回来。这时候,都指挥使就骗大家说:“这是庄宗的太子!”给他穿上皇帝的衣服,让他在城墙上巡视,给晏球的军队看看。结果军队里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李继陶啊!”大家一起骂他。

都指挥使当时在城里,兵力很少,就靠两千契丹兵守城,还把契丹首领叫作“馁王”,对他卑躬屈膝。手下的将领里,要是有人想投降,都指挥使就暗中严密监视,每天都杀掉一些人,所以才坚持守了这么多年。天成四年二月,城破了,都指挥使和他的家人一起自焚而死,王氏家族在中山也就断绝了。

不过,都指挥使的儿子王处存还活着,他儿子叫王邺,王邺的儿子叫王廷胤,和庄宗还有点儿亲戚关系,这个人特别勇猛,从军校做起,能和士兵们一起吃苦。明宗当皇帝的时候,王廷胤当过贝州、忻州、密州、澶州、隰州刺史。后来范延光在邺州造反,晋高祖就让王廷胤当杨光远行营的中军使。王廷胤打败了范延光,立了大功,被封为彰德军节度使。

一开始,王处直被都指挥使关起来,他小儿子王威逃到了契丹。契丹人对晋高祖说:“我们想让王威继承他祖先的爵位和官职,你看怎么样?”晋高祖回答说:“我们中国的规矩是,从军校做起,当刺史,然后升到团练使、防御使,最后才能当节度使。请把王威送回中国,让他慢慢升迁吧。”契丹人一听就生气了:“你自己从诸侯当上了皇帝,怎么还有个‘慢慢升迁’?”晋高祖听说后,赶紧把王廷胤调到义武镇守,说:“这也是王氏的后代啊!”后来又调他去镇海,最后在那里去世了。

刘守光他老家是深州乐寿。他爹叫刘仁恭,以前跟着幽州的李可举干活儿。他爹这挖地道攻城的本事一流,军营里都叫他“刘窟头”。后来因为立功,慢慢升了官。他爹刘仁恭啊,是个胆子大、爱吹牛的人。李可举死了以后,他儿子李匡威看不上他爹,不想让他在军队里待着,就把他调到瀛州景城县当县令去了。结果瀛州军队造反,杀了刺史,他爹刘仁恭就在县里招募了一千人,把叛军给平定了。李匡威挺高兴,又让他当将军,派他去蔚州驻守。

驻守的兵士时间到了,却没换防,个个都想回家,开始抱怨。这时候,李匡威被自己弟弟李匡俦给赶跑了。刘仁恭听说幽州乱了,就带着蔚州的兵马攻打幽州。结果打到居庸关的时候,战败了,就逃到晋朝去了。晋王把他封为寿阳镇将。他爹刘仁恭啊,特别狡猾,又会做人,对晋王的爱将盖寓特别好,每次见面都哭哭啼啼的,说自己待在燕地没犯错,是被小人陷害才被赶走的。他还跟盖寓详细分析燕地的形势,献上不少攻打燕地的计策。晋王越发相信他,还很喜欢他。

乾宁元年,晋王打败了李匡俦,就封刘仁恭为幽州留后,还派了他几个亲信,像燕留得等等十来个人,去监督他的军队,并帮他向唐朝朝廷请封。唐朝皇帝封他为检校司空、卢龙军节度使。后来晋王要攻打罗弘信,向刘仁恭要兵,刘仁恭不肯给。晋王就写信稍微责备了他一下。刘仁恭大怒,抓了晋王的使者,还杀了燕留得他们,正式反了。晋王亲自带兵去讨伐他,在安塞打了一仗,结果晋王大败。光化元年,刘仁恭派他儿子刘守文去攻打沧州,赶走了节度使卢彦威,一口气拿下了沧州、景州、德州三州。

然后刘仁恭又向唐朝朝廷为儿子刘守文请封。唐昭宗皇帝磨磨蹭蹭的,迟迟不答应。刘仁恭火了,跟唐朝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天子,我的旌节我自己有,我只要长安的官印,为什么屡次请求都得不到呢!”唐昭宗最后还是把刘守文封为了横海军节度使。

仁恭父子带着两镇十万兵马,对外宣称有三十万,去攻打魏州,结果把贝州给屠城了。罗绍威赶紧向梁国求救,梁国派李思安去救援魏州,在内黄大败了守军,斩首五万人。仁恭吓得赶紧逃跑,梁军一路追击,从魏州追到长河,沿途尸体横亘数百里。 梁国军队从此连续几年攻打他,攻破了他的瀛州和漠州,仁恭害怕了,又重新归顺了晋国。

天祐三年,梁国攻打沧州,仁恭把境内所有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都抓来,在他们脸上刺字,“定霸都”三个字,一共弄来了二十万人,这些人自己带粮草,驻扎在瓦桥。梁军在长芦筑起营垒,挖深沟高筑墙,仁恭根本靠近不了。沧州被围困了一百多天,城里粮食吃光了,人开始互相残杀,甚至用人骨煮饭,有些人就用泥土做成丸子吃,死了大概十六七分之一的人。仁恭向晋国求救,晋王为了解救他,派兵攻打潞州来牵制梁军,晋军攻破了潞州,梁军这才撤兵。

不过呢,仁恭这辈子运气好,经历了很多事,却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他在大安山修建豪华宫殿,挥霍无度,还选了很多燕地的美女充实后宫。他还跟道士炼丹,想求得长生不老。他命令燕地百姓用泥土做假钱,把所有的铜钱都收缴起来,藏在銮山,然后杀了所有参与造假钱的工匠灭口,后来人们都不知道那些铜钱藏在哪里了。

卢龙节度使卢仁恭有个特别宠爱的妾室,叫罗氏。他儿子卢守光竟然跟罗氏乱搞,这事儿被卢仁恭知道了,气得他狠狠地打了卢守光一顿,还把他赶出了家门。

梁朝开平元年,梁朝派李思安去攻打卢仁恭。卢仁恭当时正在大安,没想到卢守光从外面带兵杀回来,把李思安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卢守光自己就称卢龙节度使了,还派李小喜、元行钦带兵去攻打大安山,把卢仁恭抓起来关了起来。

卢守光的哥哥卢守文听说他爹被关起来了,立刻带兵去讨伐卢守光。他们打到卢台,被卢守光打败了;接着又去玉田打仗,还是输了。没办法,卢守文只能向契丹求援。

第二年,卢守文联合契丹和吐浑的四万大军在鸡苏跟卢守光决战。卢守光兵败如山倒,卢守文假装不忍心,冲出阵营大喊:“别杀我弟弟!” 卢守光的将领元行钦认出了卢守文,立刻策马冲过去把他抓了,关到一个单独的房间里,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卢守文的部将孙鹤、吕兖等人,赶紧拥立卢守文的儿子卢延祚抵抗卢守光。卢守光围困了他们一百多天,城里粮食吃光了,一斛米要三万钱才能买到,人们互相残杀吃人肉,甚至有人吃泥土充饥,马都啃食同伴的尾巴。吕兖他们想了个办法,用麦麸做成糊糊给城里饿肚子的人吃,他们管这东西叫“宰务”,每天都杀一部分人来喂养士兵。

时间久了,卢延祚实在坚持不住了,最后投降了。

守光这个人啊,本来就又傻又笨,还因此越来越骄傲自大。他弄了个铁笼子,还有铁刷子,谁要是犯了错,就把他关进笼子里,外面用火烧,或者用铁刷子把人皮肤都刷烂,直到弄死为止。燕国的很多人都逃到别的地方躲避祸害去了。

守光自己穿着黄褐色的衣服,跟手下将领说:“我穿着这身衣服,坐在南边,能统治天下吗?”孙鹤赶紧劝他,说这不可能。后来梁国攻打赵国,赵王王镕向守光求救。孙鹤说:“现在赵国没犯错,梁国却来打它,各个诸侯去救赵国的军队,谁先到谁就能称霸,我担心燕国的军队还没出发,晋国就已经先打败梁国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守光却说:“赵王以前跟我盟誓,后来又反悔了,现在急了才来投靠我;再说,现在是两虎相争,咱们可以等等看,我打算当个卞庄子。” 所以他最终没出兵。

结果晋王真的去救赵国了,在柏乡大败梁军,接着又攻占了邢州、洺州,一直打到黎阳。守光听说晋国深入梁国腹地,国中空虚,赶紧整顿军队,加强戒备,还派人去通知镇州、定州说:“燕国有三十万精兵,率领你们两镇一起跟随晋国去打仗,但是谁来当这个盟主呢?” 晋国的人很担心,商量说:“以前夫差争夺黄池之会,结果越国趁机攻打吴国;项羽贪图攻打齐国的利益,结果汉朝打败了楚国。现在我们千里迢迢去打别人,强大的燕国却在我们背后,这是个致命的弱点啊!” 于是晋国就撤兵回去了。

朱守光觉得各地的节度使都怕他厉害,就暗中唆使他们一起拥戴自己。于是晋王派人带着天德军节度使宋瑶、振武军节度使周德威、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成德军节度使王镕等人,用墨写的册子尊朱守光为尚书令、尚父。

守光又派人去告诉梁朝,请求梁朝授予他河北兵马都统的职位,好让他去讨伐镇州、定州和河东地区。梁朝就派阁门使王瞳去封朱守光为河北采访使。有人跟守光说,既然当了尚父,受册封应该用唐朝太尉的礼仪。守光就问:“这仪式怎么不搞个祭天改元什么的?” 手下说:“这是天子的礼仪啊,尚父虽然尊贵,但终究还是臣子。” 守光一听就火了,说:“我当了尚父,那谁还能当皇帝?再说现在天下都乱成一锅粥了,大的称帝,小的称王,我凭着燕地这二千里地,就不能称帝一方吗?” 于是,他把梁朝和晋朝来的使者都抓起来关进监狱,还在院子里摆上斧头,下令说:“谁敢劝谏,就杀头!”

孙鹤站出来说:“沧州战败的时候,蒙受大王不杀之恩,今天这事,我实在不敢不劝谏。” 守光一听更生气了,一把推倒孙鹤,让他趴在斧头上,命令士兵把他剁碎了喂狗。孙鹤临死前还喊:“不出三个月,大军就要来了!” 守光让人堵住他的嘴,把他剁成肉酱了。 守光就这样在梁朝乾化元年八月,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还任命王瞳、齐涉为左右丞相。

晋朝派太原少尹李承勋去祝贺他当尚父,到了燕地,却发现守光已经称帝了。守光的手下逼着李承勋称臣,李承勋不肯屈服,坚持用列国之间互派使臣的礼仪去拜见守光。守光更加恼怒,把他杀了。

明年,晋朝派周德威将军带着三万人马,加上镇州、定州的军队,一起攻打燕国。他们从祈沟关进军,沿途的澶州、涿州、武州、顺州都纷纷投降。 守光被围困了一整年,打了好多仗都输了,没办法,就派手下将领王遵化给周德威写信说:“我得罪了晋朝,迷失了方向,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了,您就帮我向晋王求求情吧!”

周德威对王遵化说:“燕国的皇帝还没来得及祭天呢,怎么就到了这种地步?我奉命讨伐叛乱,其他事情我不管!” 守光更加窘迫,就送去一千匹绢、一千两银子、一百段锦缎,又派他的将领周遵业对周德威说:“我们大王诚恳地告诉您,富贵和成败,都是人生常事;宽恕功臣的过错,这是霸主应该做的事情。守光去年自不量力,本来就不是朱温的对手,没想到大国大军攻打了一年,希望您能稍微宽容一下。” 周德威还是不同意。

守光爬上城楼,大声喊周德威:“您是晋朝的贤士,难道就不急着救人于危难之中吗?” 然后派人用自己的坐骑换走了周德威的马,并告诉他:“等晋王来了我就投降。” 晋王亲自来到军营,守光登上城楼见到了晋王,晋王问他打算怎么办。守光说:“我现在就像砧板上的鱼肉,全凭大王您处置了!” 守光有个宠妾叫李小喜,劝他不要投降,守光就说那就再等等看。 当天晚上,李小喜就叛变了,投降了晋军。第二天早上,晋军攻破了城池,抓住了刘仁恭和他家族的三百多口人。

话说,守光带着老婆李氏和祝氏,还有儿子继珣、继方、继祚,一起往南逃到沧州,结果迷路了。他们跑到燕乐地区,好几天都没吃东西,饿得不行。没办法,只好让祝氏去田里人家讨饭吃。农民觉得奇怪,就问她怎么回事。祝氏就把他们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结果,农民把她抓起来,送到了幽州。

这时候,晋王正在大摆宴席犒劳军队。有个将领把守光带到晋王面前。晋王开玩笑地问他:“你家主子怎么跑得这么快啊?”守光吓得赶紧磕头求死。晋王下令把守光和他爹仁恭都抓起来,押着一起随军行动。军队回到赵州的时候,赵王王镕正好来会见晋王,两人一起喝酒。酒喝到兴头上,王镕说:“我想见见仁恭父子。”晋王就让人把他们身上的镣铐打开,让他们坐下喝酒。守光父子俩吃吃喝喝,一点都不慌张,脸上也没什么害怕的表情。

到了太原,晋王把仁恭父子用绳子绑着,送到太庙祭祀。守光临死前哭着说:“我死也没什么怨言,但是教唆我不投降的人是李小喜,他要是不死,我死后也要到地下告他的状!”晋王让人把李小喜叫来。李小喜瞪着眼睛骂道:“你爹杀了你哥哥,还把他的骨头煮了吃,也是我教你的吗?”晋王一听就火了,下令先杀了李小喜。守光知道自己死定了,就喊:“大王您要恢复唐朝的江山,成就霸业,为什么不饶了我,让我为您效力呢?”他那两个老婆在一旁骂道:“都到这地步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们情愿先死!”说完,两个女人就一起死了。晋王命令李存霸押着仁恭到雁门关,挖了他的心,用他的血祭祀先王墓,然后才把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