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王全昱,是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封的。以前,太祖和他的二哥朱存一起当过土匪,只有全昱和他母亲寄住在刘崇家。太祖当上皇帝后,就接他母亲和全昱一起去了开封,还让他做了岭南西道节度使,后来又让他以太师的身份退休。

话说太祖要当皇帝了,官员们在皇宫前殿准备仪式。全昱去看了一眼,转头对太祖说:“朱三,你行不行啊?” 后来,太祖在宫里设宴喝酒赌博,全昱喝醉了,拿起骰子往盆子上一砸,骰子都碎了,然后冲着太祖喊:“朱三,砀山的老百姓,碰上你当了皇帝,让你做了四镇节度使,对你有什么亏欠?你却灭了人家唐朝三百年的江山,我看着你就要灭你全家了,还赌博个啥!”太祖很不高兴,散了酒席。全昱也不喜欢待在京城,经常回砀山老家住。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了王:友谅是衡王,友能是惠王,友诲是邵王。

乾化元年,把宋州升格为宣武军,让友谅当节度使。友谅献上了一根长着三个麦穗的麦子,太祖生气地说:“今年宋州发大水,拿这个来干嘛!”就把友谅撤职了,让他回京城住着。后来,太祖生病了,全昱去看望,两个人抱头痛哭;太祖就赦免了友谅,让他回老家去了。贞明二年,全昱病死了。后来,把衡王友谅改封为广王。

友能当了宋州、滑州的留后和陈州刺史,到哪儿都胡作非为,坏人都依附着他。当时陈州人喜欢迷信邪教,信佛的人自创了一种叫“上乘”的法门,白天黑夜聚在一起,男女混杂。两个妖人,叫母乙和董乙,聚集人马自称天子,还设立官职。友能开始纵容他们,后来母乙和董乙攻打州县,最后被皇帝派兵剿灭了。自从康王友孜谋反被杀后,皇帝开始疏远宗室,宗室成员都人心惶惶。贞明四年,友能用陈州的兵造反,打到京城附近陈留,兵败后逃回陈州,几个月后投降,皇帝赦免了他,降为房陵侯。

韩友诲当上陕州节度使后,想用州里的兵造反,结果被后梁末帝召回京城,关了起来,他和韩友谅、韩友能兄弟都被囚禁了。后来梁朝灭亡了,后唐庄宗进军汴州,他们都被杀了。

韩朗王,也就是韩存,以前跟咱们太祖一起跟着黄巢打过广州,后来战死了。他留下两个儿子,叫韩友宁和韩友伦。

韩友宁,字安仁,从小就聪明,而且喜怒不形于色,很难看出他的情绪。太祖把他招进军队当军官,他特别擅长用弓箭和刀剑。后来升官了,当上了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刺史。有一次,太祖围攻凤翔,就派韩友宁去东边防备宣武军。后来王师范造反,围攻齐州,韩友宁带兵去打,打赢了,缴获了上千匹战马,斩杀了数千敌军。太祖护送昭宗皇帝回京城后,封韩友宁为建武军节度使,还给他赐了个“迎銮毅勇功臣”的称号,听着就厉害吧! 之后,太祖又派韩友宁去攻打王师范,围攻博昌,把王师范给杀了,据说清河的水都因为这场战争停止流淌了。后来在石楼打仗,结果兵败了,韩友宁从马上掉下来,战死了。

李存孝从小就聪明伶俐,熟读《论语》和小学教材,还懂音律。他哥哥李存死了以后,太祖李克用任命李存孝为元从马军指挥使,还给他封了右威武将军的官职。有一次,燕军攻打魏国的内黄,李存孝带头部队夜间渡河,活捉了上千匹战马。后来,李罕之投降了后梁,晋军攻打潞州,李存孝率兵进入潞州,把李罕之抓了回来。他一路升迁,做到检校司空,还担任了藤州刺史。

再后来,太祖李克用围攻凤翔,晋军突然袭击后梁,李存孝率领三万大军赶到樊石山,晋军这才退兵。李存孝随后赶到凤翔与太祖会合。唐昭宗回到长安后,任命李存孝为宁远军节度使。太祖李克用东归时,留下李存孝在长安保护昭宗,暗中观察昭宗的一举一动。结果李存孝在打马球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死了,太祖李克用非常生气,带了七万大军赶到河中。昭宗吓得哭了起来,不知所措,想逃到太原,但没成功。宰相崔胤派人去阻止太祖,太祖怀疑李存孝是被崔胤等人杀害的,就上奏请求处死崔胤等人,但昭宗没有同意。于是太祖派李存孝的弟弟李存谅带兵包围了开化坊,杀了崔胤以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张浚。

太祖李克用称帝后,开始封赏宗室成员。中书省上奏说,既然李存孝的哥哥李存已经去世,那么他的侄子建武军节度使李存宁和宁远军节度使李存孝都应该追封。于是,太祖追封李存为朗王,李存宁为安王,李存孝为密王。

郴王友裕,字端夫,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他跟着太祖打仗,为人宽厚,很得士兵们的拥戴。

有一次,太祖和晋王一起围攻黄邺,黄邺的士兵扛着长矛登上城墙痛骂敌人,晋王派出的骑兵轮番射击,却一个都没射中。太祖转头看看友裕,友裕只射了一箭,就射中了目标!全军都欢呼起来,晋王也很高兴,送给了友裕一把好弓和一百支箭。“**一发中之,军中皆大欢呼**”,这可是真本事!

后来,太祖镇守宣武,任命友裕为衙内都指挥使。景福元年,太祖攻打郓州,友裕作为先锋部队在斗门遭遇了郓州军队的夜袭,结果打了败仗,仓皇逃跑了。太祖后来才赶到,根本不知道友裕已经败了,结果前锋部队遇到敌人,死伤惨重。太祖到了村庄附近,才跟友裕碰上面。 那会儿朱宣在濮州,太祖就派友裕带着两百骑兵先去,自己随后赶到,结果跟友裕走散了。 太祖最终还是跟敌人遭遇了,打败仗后逃跑,敌人追得紧,跑到一条大沟边上,差点就完蛋了,幸好沟里堆着柴火,马才能过去。梁将李璠等人,死了十多个。

冬天,友裕攻下了濮州,接着又包围了在徐州的时溥。朱瑾带了两万兵马来救时溥,友裕在石佛山打败了朱瑾,朱瑾逃跑了。可倒霉的是,都虞候朱友恭在太祖面前说友裕坏话,说朱瑾可以继续追击,友裕却没追。太祖一听就火了,把友裕的兵权给了庞师古,把友裕降职了。 更倒霉的是,使者把信送错了,送到了友裕手里,友裕吓得不知道怎么办,多亏张皇后指点,才免于一死。后来,友裕被任命为许州知州。许州靠近蔡州,经常受到大寇的骚扰,百姓流离失所,友裕招抚流民,增加了三万多户人家。

后来,友裕升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参与平定了兖州和郓州的战乱,之后又回到许州任职。崔洪逃到淮南,友裕带兵平定了蔡州,市场秩序也恢复了正常。“**市不易肆**”,这说明友裕不仅能打仗,还能治理地方。太祖兼任护国军节度使,任命友裕为留后,之后又升任忠武军节度使。 太祖攻打凤翔,没攻下来,又去攻打邠州。友裕攻破了灵台和良原,拿下陇州,杨崇本也因此投降了邠州。 可后来杨崇本又反叛了,太祖派友裕去攻打,友裕在永寿驻扎军队。 可惜,友裕在那里病死了。

博王,原名叫康勤,字德明,小时候就长得好看,又爱学习,很会说话,还会写诗,太祖皇帝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养着。 太祖皇帝掌管着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个地方的军队,就让康勤负责管理财政和盐铁的生产。 太祖皇帝四处打仗,康勤就负责征收赋税,筹集军费。 太祖皇帝当上皇帝后,把这四个地方征收的赋税,集中到新建的建昌宫管理,让康勤负责,还封他为博王。 后来太祖皇帝去西京,就让康勤留守东京。

友珪这个人,是太祖皇帝刚开始驻守宣武的时候,在宋州、亳州一带,跟一个旅馆里的女人生的私生子。 这小子长大后,特别能说会道,鬼点子多得很。 博王康勤多才多艺,太祖皇帝很喜爱他,而且康勤年纪也比较大,太祖皇帝登基后,还没立太子,心里其实一直想把皇位传给康勤。 太祖皇帝张皇后去世后,没再立皇后,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外地镇守,都把自己的老婆叫来伺候皇帝。 康勤的老婆王氏长得漂亮,特别受宠。 太祖皇帝病了很久,王氏和友珪的老婆张氏,一直都在皇帝身边侍疾。 太祖皇帝病稍微好点的时候,对王氏说:“我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你回东都,把友文叫来,我有话跟他说。” 他心里是想把身后事托付给康勤。 然后又对敬翔说:“友珪可以给他个郡当当刺史,赶紧让他去上任吧。” 于是就让友珪当了莱州刺史。

朱温,也就是后来的唐昭宗,本来就脾气暴躁,生病后更是喜怒无常。当时被他贬官的人,往往事后还会遭到他的报复,朱友珪心里非常害怕。他老婆张氏说:“皇上把传国玉玺给了王氏,还派他去东都召朱友文回来,你这次要倒大霉了!”夫妻俩抱头痛哭。身边的人劝朱友珪:“情况紧急,得赶紧想办法自救啊!” 朱友珪于是换了身衣服,偷偷摸摸地去了左龙虎军,找统军韩勍商量对策。韩勍带着五百牙兵,混在禁军中,跟着朱友珪一起进了宫。

夜里三更,他们破门而入,直奔朱温的寝宫,伺候朱温的人全都吓跑了。朱温惊恐地坐起来大喊:“我早就怀疑这小子了,可惜没早点把他杀了,这逆贼竟然敢弑父!”朱友珪的亲信冯廷谔举剑刺向朱温,朱温躲闪着撞到柱子上,剑三次都砍在了柱子上。朱温体力不支,倒在了床上,冯廷谔一剑刺中了他的肚子,肠子都流出来了。朱友珪用被褥把朱温裹起来,藏在寝宫里,秘密掩埋了四天。

然后,朱友珪打开府库,给群臣和军队发放赏赐。他派受他指使的丁昭浦拿着伪造的诏书飞奔东都,杀了朱友文。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我辛辛苦苦打天下,三十多年了。托付给别人执政才六年,内外同心协力,国家正朝着小康的方向发展。没想到友文暗中图谋不轨,要犯下大逆不道的事情。前天晚上,士兵闯入皇宫,多亏友珪忠孝,带兵平乱,保全了我。但是,我现在病重,情况非常危险。友珪平定了叛乱,功劳巨大,应该让他掌握军国大权。” 说完这些,他才宣布朱温的死讯。乾化二年六月十六,朱友珪在朱温灵柩前登基称帝,任命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把朱友文弟弟朱友贞封为汴州留后,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为中书令。朱友谦不肯接受这个任命。而怀州的龙骧军三千人,劫持了他们的将领刘重霸,占据了怀州,自称讨伐叛贼。三年正月,朱友珪在洛阳南郊祭天,改元为凤历。

话说梁太祖的外孙袁象先,还有驸马都尉赵岩他们,合计着要跟梁末帝一起讨伐叛贼。二月的时候,袁象先带着禁军进了皇宫。这时候,梁王朱友珪和他老婆张氏正往北城墙楼下跑,想翻墙逃走,结果没跑成。朱友珪就让冯廷谔杀了自己老婆和自己。冯廷谔之后也自杀了。梁末帝朱友贞登基后,又恢复了朱友文官爵,把朱友珪降为了平民。

梁王朱友孜,眼睛是重瞳,从小就挺骄傲的,觉得自己将来肯定能当皇帝。贞明元年,末帝的德妃死了,要下葬,朱友孜就派刺客半夜潜入皇宫。末帝当时正在睡觉,做了个梦,梦见有人要害他。醒了以后,听到床上的宝剑发出响声,赶紧跳起来,拔出剑说:“要出事了!”然后就在寝宫里搜查,找到了刺客,亲手把刺客杀了,接着就杀了朱友孜。第二天,末帝对赵岩、张汉杰说:“我差点就见不到你们了。”从这件事以后,末帝就开始疏远宗室,反而重用赵岩、张汉杰,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唉,《春秋》的记事方法,在是非功过、取舍之间,真是太难了!有人问:“梁太祖是臣子杀君主,朱友珪是儿子杀父亲,这两种情况都一样啊。他们都篡位称帝,一年后还改了年号,《春秋》里都用君主的称号来记载,为什么朱友珪却不能列入本纪呢?而且父子俩的罪恶都一样大,却只惩罚儿子,这不就等于放过他父亲了吗?这难道符合《春秋》的旨意吗?”我回答说:“梁太祖的事已经很清楚了!他父亲的罪恶,不需要再惩罚儿子才能显现出来,但是末帝的决心,我们不能不肯定。按照《春秋》的记事方法,君主被杀而叛贼没有被讨伐,国家的臣子要为此负责。我之所以这样记载朱友珪的事,是为了表达对讨伐叛贼之举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