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延广,字航川,是陕西人。他爸爸建善,箭术特别好,经常教导他:“射箭射不穿铁靶子,还不如不射呢!”所以景延广从小就以拉强弓著称。后来他跟着梁王邵友诲做事,结果友诲谋反被抓起来了,景延广就赶紧逃跑了。之后他又跟着王彦章打仗,在中都战役中,王彦章战败,景延广身上受了好几处伤,才勉强捡回一条命。

到了后唐明宗时期,朱守殷在汴州造反,晋高祖李存勖担任六军副使,负责讨伐跟随朱守殷叛乱的人。景延广当时是汴州的军校,按理说该被处死,但是晋高祖很欣赏他的才能,就暗中放他走了,后来还把他招募为客将。晋高祖登基后,任命他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果州团练使,又让他兼任宁江军节度使。天福四年,他被派去镇守义成,后来又调到保义,之后又被召回朝廷,担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接着又调去镇守河阳三城,最后升迁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兼领天平军节度使。

晋高祖去世后,出帝李从厚继位。景延广因为战功赫赫,有点居功自傲。当初出帝继位的时候,晋朝的大臣们都打算向契丹称臣,上表表示臣服,只有景延广坚决不同意,他坚持只写信自称是契丹的孙子。其他大臣虽然知道他的做法比较强硬,但也没办法改变他的主意。果然,契丹人非常生气,多次以此来责备后晋。景延广对契丹使者乔莹说:“先帝是契丹立的,现在我们自己拥立新皇帝,可以称孙子,但不能称臣!况且,后晋有十万把锋利的宝剑,你们要打仗尽管来!以后别再拿孙子这点事来取笑天下了!”乔莹知道景延广这话一定会引发两国战争,担心以后无法向契丹交代,所以请求景延广把这些话写下来,以免忘记。景延广就命令手下把这些话记录下来交给乔莹,乔莹把写着景延广话的纸藏在衣领里带回了契丹,并将景延广的原话转告了契丹皇帝,契丹皇帝更加愤怒了。

天福八年秋天,皇帝到庄园去玩,摆酒宴请景延广。景延广送来的东西,什么衣服、马鞍、茶具、椅子,全都是金银包裹,还装饰着龙凤图案。他还送了五千匹布,一千四百两棉花,二十二匹马,还有玉鞍、衣服、犀牛角玉器、金腰带等等,请求赏赐给他的下属,从皇弟重睿,到给他做饭的刺史,再到重睿的随从,赏赐的等级都不一样。皇帝也赏赐了景延广,还有他的母亲、妻子、下属等等,赏赐都很丰厚。那时候天下大旱,蝗灾严重,老百姓饿死的人每年都有好几万,可朝廷上下却穷奢极欲,互相攀比,真是没眼看。

第二年春天,契丹来入侵,景延广跟着皇帝北上打仗,担任御营使,在澶州和魏州之间抵抗契丹。先锋石公霸在戚城遇到契丹军队,高行周、符彦卿兵力不足,无法救援,就赶紧派人催促景延广增兵,可是景延广却一动不动。三个将领被契丹军队重重包围,皇帝亲自带兵去救援,才把他们救出来,三个将领哭着诉说景延广的无能。可景延广却握着他的亲兵,仗着功劳,骄横跋扈,其他将领都听他的,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契丹人还嘲笑晋朝说:“景延广叫我们来,怎么还不赶紧打仗?”当时,其他将领都奋勇作战,可景延广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契丹军队撤了,景延广却紧闭城门不敢出来。就因为景延广一句话,契丹和晋朝的关系就恶化了,所有征战的命令都得经过景延广,其他大臣根本插不上手,所以契丹的文书上,总是提到景延广。契丹撤兵后,皇帝回到京城,就派景延广去当河南尹,留守西京。第二年,皇帝到澶渊,又带上了景延广,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景延广在洛阳,郁郁不得志。他看到晋朝一天天衰弱,觉得肯定抵挡不住契丹,就开始夜夜笙歌,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园子里养着妓女和乐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后来皇帝也后悔了,派供奉官张晖去送国书称臣求和,契丹主德光却说:“让桑维翰、景延广来,并且把镇州、定州割让给我们,才能谈和。”晋朝知道这事没戏,就作罢了。契丹军队打到黄河渡口,景延广驻扎在河阳,听说杜重威投降了,就赶紧撤兵回去了。

石敬瑭带兵攻打京城,到了相州,就派几千骑兵和晋军一起渡过黄河,直奔洛阳,准备抓捕李延广,还特意交代说:“李延广要是往南逃到吴国,往西逃到蜀国,一定要追上把他抓回来!”李延广却担心自己的家人,下不了决心逃跑,结果敌人的骑兵很快就到了。于是,李延广和他的幕僚阎丕一起骑马去封丘见石敬瑭,结果阎丕被抓了起来。李延广说:“阎丕是我的幕僚,跟着我办事,他犯了什么罪要被抓?”阎丕这才被放了。石敬瑭责备李延广说:“南北双方闹翻,都是因为你!”然后叫来乔莹,当面对质李延广之前说过的话。李延广一开始不承认,乔莹从衣服领子里拿出藏着的书,李延广这才认罪。石敬瑭列举了十条罪状来责问李延广,每承认一条,就给他一根牙签,给了八根后,李延广趴在地上,连头都抬不起来,石敬瑭一怒之下把他抓了起来。

准备押送李延广北上,到了陈桥,在一个老百姓家里住下。半夜,李延广趁看守的人不注意,掐死了自己,当时他五十六岁。汉高祖时期,追赠他侍中。

唉!自古以来,祸福成败的道理,没有比晋朝更明显的例子了!晋朝开始是靠契丹起家的,最终却被契丹灭亡。可是,当初晋朝以反叛对抗朝廷,大事还没成功,孤城被围,外面没有救援,而李延广仅仅凭借一介文臣的身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让契丹空国兴兵,行动如同事先约定好的一样,化解了危难,成就了后晋,这时候,主要功劳在于高行周。等到少主刚刚即位,矛盾激化,战争不断,违背盟约,引发争端,这一切都是从李延广开始的。那么,晋朝的事,高行周成就了它,李延广毁了它,这两个人用心不同,但最终都遭受了相同的祸患,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根本和枝叶不协调,又和外族勾结的人,往往只看到祸患,看不到福报啊! 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吴峦,字宝川,是山东郓州卢县人。年轻时参加明经考试没考中,后来在清泰年间当上了大同沙彦珣节度使的判官。后来晋高祖在太原起兵,邀请契丹人帮忙,契丹军队路过云州,沙彦珣出城迎接,结果被契丹人抓走了。城里的人就推举吴峦负责州里的事情,吴峦立刻关闭城门抵抗,契丹军队包围了云州。晋高祖建立政权后,把云州割让给了契丹,但吴峦仍然坚守城池,不肯投降,契丹人围困了整整七个月。晋高祖很敬佩吴峦的行为,就派人给契丹送信,让他们撤兵。之后,晋高祖召见吴峦,任命他为武宁军节度副使、谏议大夫、复州防御使。

晋出帝继位后,跟契丹人断绝了盟约,河北各州都提高了警惕。大家都觉得贝州地处水陆要冲,是运输军需物资的关键地方,于是就在那里囤积了数十万石的粮食草料,并任命王令温为永清军节度使。王令温手下有个牙将叫邵珂,这个人非常骄傲,很难管教,王令温就把他免职了。邵珂闲赋在家,心里很不服气,就偷偷派人去投奔契丹,说贝州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却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很容易攻打下来。王令温因为事情要去京城,心里对邵珂一直有所怀疑,就让邵珂的儿子崇范跟着自己一起去。晋朝的大臣们听说吴峦以前在云州坚守了七个月,契丹人都没能攻下来,于是就派吴峦快马加鞭地赶到贝州,代替王令温防守。

吴峦很擅长安抚士兵,赶上那年冬天特别冷,他就把自己的帐篷拆了,把布料分给士兵们御寒,士兵们都很感激他。邵珂趁机去见吴峦,表示愿意效力,吴峦很信任他,完全接纳了他。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军队南下入侵,包围了贝州,吴峦让邵珂守卫南门。契丹军队围攻了三天,四面猛攻,吴峦就在城墙上扔下柴草,烧毁了契丹军队的云梯和冲城车。没想到,邵珂却在南门打开城门,引契丹军队入城。吴峦正在东门抵抗,突然有人报告邵珂叛变了,吴峦一看城里已经乱了,就投井自杀了。而王令温的家属都被契丹人俘虏了,晋出帝很同情他,就重新任命他为武胜军节度使,后来王令温又多次担任地方长官,直到周显德年间去世。王令温是河北瀛州河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