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圭,是河北常山石邑人。这人聪明伶俐,特别爱学习。
他当过宁晋县令和乐寿县令,政绩很好,老百姓还给他立碑歌颂呢。后来,郭崇韬镇守成德,把他招过去当幕僚。等到明宗当皇帝的时候,史圭当上了尚书郎。安重诲当了枢密使,就推荐史圭当直学士。说起来,直学士这个官职虽然清闲,但实际上要负责处理文书,参与各种事务,跟判官差不多。安重诲自己不怎么识字,就靠史圭给他当顾问,这才破例允许史圭上殿侍立。枢密直学士能上殿侍立,史圭是第一个。后来他又升任尚书右丞,负责吏部选拔官员的事务。
安重诲死了以后,史圭被外放到贝州当刺史。卸任后,他就回到常山老家,闭门谢客,跟外界断了联系,出门也坐舒服的辎軿车。后来,晋高祖李克用当了皇帝,又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他为刑部侍郎、盐铁副使,接着又升任吏部侍郎,继续负责选拔官员的工作,当时他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后来因为生病,他就辞官回乡了,最后死在常山。
龙敏,字欲讷,是河北永清人。年轻的时候在州里做官,担任过参军。后来刘守光造反,龙敏就躲到沧州去了,然后在后梁当起了闲散官员,很久都没被任用。龙敏跟冯道关系很好,冯道当时是唐庄宗的幕僚,龙敏就偷偷地去找他。当时监军张承业对冯道说:“听说你有个朋友,让他也一起来吧。”冯道就带龙敏去见张承业,张承业就让龙敏当监军巡官,负责记录奏章。庄宗登基后,召龙敏为司门员外郎。
龙敏的父亲咸式,七十多岁了,他的祖父九十多岁了,都在邺城,龙敏就请求担任兴唐尹,好尽孝道侍奉祖父母,他的孝行名扬一时。后来母亲去世,龙敏就辞官回家守孝。赵在礼造反,逼着龙敏复职。明宗即位后,赵在礼被困在沧州,龙敏这才得以继续守孝。守孝期满后,龙敏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兵部侍郎。冯赟担任北京留守,就请龙敏当副留守。冯赟后来进京担任枢密使,龙敏就升任吏部侍郎。
那时候,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向契丹借兵。唐朝的废帝在怀州,赵德钧父子有不轨之心,张敬达屯兵晋安,局势非常危急。废帝向大臣们询问对策,龙敏说:“晋国之所以能倚仗的,就是契丹。东丹王是失去国家的人,现在在京城,如果我们用兵送东丹王从幽州进入西楼,契丹就会顾及后方,哪还有心思帮助晋国?晋国失去了契丹的帮助,大事就完了!”他又对李懿说:“我龙敏是燕国人,很了解赵德钧。赵德钧当将军,只会守城筑垒,激励士兵而已。让他去打硬仗,奋不顾身,不是他的本事。更何况他还心怀异志呢?现在听说皇上面前还有五千匹战马,我希望能够挑选一千匹壮马,一千名精兵,再给一位勇猛的将军十万贯钱,从平遥沿着山路,穿过契丹人的包围圈,直奔官砦,边打边走,只要能到达一半的路程,事情就能成功!”李懿把龙敏的建议告诉了废帝,但是废帝没有采纳。然而,大家都赞叹龙敏的胆识和远见。
龙敏后来在后晋担任太常卿,出使吴越。当时出使吴越的官员,见到吴越王都要下拜,龙敏却只是拱手行礼。回朝后,龙敏升任工部侍郎。乾祐元年,龙敏头部生疮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右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