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罕之,是河南项城人。这人啊,特别勇猛,力气比好几个人还大。他年轻的时候学过书,但就是学不成,后来干脆去当和尚了,结果因为太不靠谱,走到哪儿都待不下去。 于是他就去酸枣市场要饭吃,可市场上的人都不给他,李罕之一下火了,把碗摔在地上,还撕烂了衣服,然后就跑去当强盗了。

正赶上黄巢在曹州、濮州起义,他就投奔了黄巢。黄巢北渡长江后,李罕之跟着黄巢的军队跑到淮南,后来又投降了高骈。高骈把他推荐做了光州刺史。一年多以后,秦宗权猛攻光州,李罕之守不住,就逃回了项城,召集剩下的兵马,投奔了在河阳的诸葛爽。诸葛爽任命他为怀州刺史。这时黄巢已经被打败了,诸葛爽也投降了唐朝。唐僖宗封诸葛爽为东南面招讨使,让他去攻打秦宗权,诸葛爽又推荐李罕之做副使,让他带兵驻扎在宋州,后来又把他升为河南尹、东都留守。秦宗权派孙儒攻打河南,李罕之兵力不足,就往西逃到渑池,孙儒一把火烧了宫殿,抢掠一番就走了。李罕之就驻扎在渑池。

一年多后,诸葛爽死了,他的部将刘经拥立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方。诸葛仲方年纪小,事情都交给刘经处理。刘经觉得李罕之太凶猛,不好控制,就带兵去攻打他。李罕之反击,打败了刘经。李罕之追到巩县,在汜水边摆开阵势准备渡河,刘经派张言去河边阻拦,结果张言反叛了刘经,和李罕之一起攻打河阳,但被刘经打败,退回怀州。不久,孙儒攻陷了河阳,诸葛仲方逃到了梁国。梁国的军队打败了孙儒,李罕之趁机夺取了河阳,张言也夺取了河南,他们都归顺了梁国。

老李罕之和朱温一开始关系挺好,事情办成后,两人还互相勾肩搭背结拜兄弟,发誓同甘共苦,永不忘记彼此。不过这老李罕之带兵不行,脾气又臭,挺暴躁的,手下士兵对他意见很大。反倒是朱温,带兵打仗有一套,还教老百姓种地,积攒粮食,管理得井井有条。李罕之打仗缺东西的时候,都是朱温帮忙供应。可李罕之胃口越来越大,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朱温实在供应不上,李罕之就叫人把朱温的军官狠狠地抽了一顿,朱温心里更不爽了。

后来,李罕之带兵攻打晋州和绛州,朱温趁夜偷袭河阳。结果李罕之在晋州那边战败,逃回了太原。李克用把他请到帐篷里。李罕之把儿子李颀留在晋州那边做事,自己去了泽州,整天带着兵在怀州、孟州一带抢劫,甚至吃人肉。当地老百姓都逃到摩云山上躲避,李罕之把山上的老百姓都杀光了,还在山上设卡防守,人们都叫他“李摩云”。那时候,晋军正在山东扩张地盘,挺依赖李罕之来抵挡敌人。后来李茂贞等人攻打京城,李克用带兵到了渭水北边,唐僖宗任命李克用为邠州四面行营都统,还把李罕之提拔为副手。他们一起打败了王行瑜,李罕之被加封为检校太尉,食邑一千户。

李罕之觉得自己为晋国立下大功,私下跟李克用的幕僚盖寓说:“我从河阳逃出来,多亏晋国收留了我,我一直没机会报答。现在我年纪大了,也做不了什么了。如果大王可怜我,给我一个小镇让我休养生息,然后安享晚年,我就知足了!”盖寓把这话告诉了李克用,但李克用没理他。过几天,李克用要给各镇选择守将,却完全没考虑李罕之,李罕之心里越来越不高兴。盖寓又去提醒李克用,担心李罕之会生二心,李克用说:“我哪里会吝啬给他一个小镇呢?可他就像鹰一样,吃饱了就会飞走!” “鹰鸟之性,饱则扬矣!”

公元898年,潞州节度使薛志勤死了,李罕之立马跑到潞州,派人告诉晋王李克用说:“薛志勤快死了,新的节度使还没来,之所以这样,是为了防备贼寇啊!”李克用一听就火大了,派李嗣昭去攻打李罕之。李罕之抓住了晋王的守将马溉、伊镡等人,还把儿子李颢送去梁朝求援。梁太祖朱温派丁会去守潞州,任命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结果李罕之走到怀州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

李罕之刚开始背叛梁朝投奔晋朝,晋王李克用让他守泽州。李罕之还把儿子李颀留在晋王身边,跟晋王李克用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庄宗李存勖一起玩,关系特别好。后来李罕之又背叛晋朝投奔梁朝,晋王李克用很生气,想杀了李颀。但李存勖却送给他一匹好马,让他逃到梁朝去了。朱温见到李颀父子非常高兴,让他和朱友伦一起带兵保护昭宗。所以李颀在朱温当政的时候,一直掌管禁军。后来朱友贞杀了朱友珪,李颀参与了这次政变,被封为右羽林统军、澶州刺史。他后来在唐朝又担任过卫州、衍州刺史,一路升迁到右领军卫上将军。天福年间去世,享年七十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孟方立是邢州平乡人。年轻时当兵,因为勇敢有力被选为队将。唐朝广明年间,潞州节度使高浔攻打诸葛爽于河阳,派孟方立带兵从天井关当先锋。结果高浔被他的部将刘广打败,刘广又被乱军杀了。孟方立听说发生兵变,就带兵从天井关进入潞州,占据了潞州。唐朝就让他当了昭义军节度使。昭义军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孟方立觉得潞州地势险要,百姓彪悍,自刘积以来就经常赶走他们的上司;而且他自己是邢州人,所以就把军队迁到了邢州。潞州百姓怨恨孟方立把军队迁走,于是把泽州和潞州献给了晋朝。晋朝派李克修为泽潞节度使,孟方立就只管邢、洺、磁三州,自己当昭义军节度使了。

晋朝好几次派李存孝他们带兵去山东探探虚实,结果把三个州的人全都抓走了,抢光了东西,几千里地都变成荒地,好几年都没人耕种了。方立就孤零零地守着邢州城,向梁朝求救,可梁朝正忙着打兖州、郓州,没空搭理他。

到了文德元年,方立又向王镕借兵攻打晋朝,王镕答应了。方立就派他的将领奚忠信去攻打晋朝的辽州,结果王镕找了个借口没出兵。兵没借到,奚忠信打败了,晋军乘胜追击。

方立有个将领叫石元佐,特别擅长打仗,也很聪明,方立一直很信任他。奚忠信战败后,石元佐被晋将安金俊抓住了。安金俊对石元佐很好,问他怎么攻打邢州。石元佐说:“方立善于防守,邢州城也很坚固,要是直接攻打,肯定没戏。应该先攻打磁州,方立一定会来救,到那时就能打败他。”安金俊觉得有道理。

于是晋军就在滏水西边扎营,方立果然带兵来救,结果被安金俊打败了,逃回邢州,紧闭城门再也不出来了。外面没有援兵,城里粮食也快吃光了,方立晚上巡城,喊话让守城的士兵们坚持,可士兵们都没反应。方立知道不行了,就回家喝毒酒自杀了。

军中就让方立的弟弟,洺州刺史方迁当了留后,向梁朝求救。梁太祖派王虔裕带三百骑兵去帮忙守城,结果方迁把王虔裕抓了,投降了晋朝。晋朝把方迁全家迁到太原,让他当了汾州刺史,后来又让他当了泽潞节度使。

到了天复元年,梁朝派氏叔琮攻打晋朝,从天井关杀出来,方迁又开门投降了,还带路帮梁兵攻打太原,结果没攻下来。氏叔琮军队撤回时路过潞州,把方迁带回了梁朝。梁太祖很生气他反复无常,就把他杀了。

王珂是河中人。他叔父王重荣,因为在河中打败了黄巢,立了大功,被朝廷封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没有儿子,就把他哥哥王重简的儿子王珂过继给他当儿子。王重荣死后,他的弟弟王重盈继任。王重盈死后,军队里的人都认为王珂是王重荣的继承人,就拥立他当节度使。

但是,王重盈的儿子,一个叫王珙的陕州节度使和一个叫王瑶的绛州刺史,跟王珂争夺节度使的位置。王珙和王瑶写信给梁太祖,说王珂以前是王家一个普通的仆人,小名叫忠儿,不应该当节度使。王珂呢,也向晋国求救,晋国把这事儿报告给了唐昭宗,昭宗因为考虑到跟晋国的关系,就答应了王珂的请求。而王珙和王瑶也向西边联系了王行瑜、韩建、李茂贞等地方势力寻求帮助。王行瑜他们一起上奏章弹劾王珂,唐昭宗回复说王重荣跟晋国都对唐朝有大功,已经答应了王珂,不能改变主意。王行瑜他们很生气,就带兵攻打京城,杀了宰相李磎等人后就撤兵了。

王珙和王瑶联合起来攻打王珂所在的河中,王珂再次向晋国求救。晋国派兵西征讨伐王行瑜等三镇势力,军队一路打到绛州,杀了王瑶,然后继续往北打,到了渭水北岸,打败了王行瑜。最后,唐昭宗还是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晋国把公主嫁给了王珂,还派李嗣昭带兵帮助王珂攻打王珙所在的陕州。王珙这个人非常残暴,曾经砍了人的头,然后把头扔到自己面前,还面不改色地谈笑风生,手下的人都对他非常害怕。后来,王珙手下的偏将李璠,趁着王珙战败的机会,杀了王珙,自己当上了留后。

话说那会儿,梁朝已经平定了镇州和定州,正准备把军队调往西边呢,结果呢,唐昭宗却被刘季述给废了,长安城里乱成一锅粥。崔胤偷偷地派人去叫梁军西进。梁太祖呢,听说河中节度使李珂还在河中府,担心他成为后患,就转头对张存敬和侯言说:“你们俩给我把李珂绑来!” 张存敬他们带兵从含山出发,攻破了晋州和绛州,还派何絪带兵驻守,切断了晋王的援军。张存敬包围了河中府,李珂向晋王求救,可因为何絪堵在那里,晋王根本就过不去。

李珂没办法了,就派他老婆给晋王写信说:“梁军的攻势这么猛,我们明天就要向梁朝要饭吃了!您怎么能忍心见死不救呢?”晋王回信说:“梁军挡着路,我们兵力又比他们少,要是去救他,晋州和河中府都得完蛋,不如让他自己投降朝廷算了。”李珂又给李茂贞写信说:“天子刚恢复政权,下令藩镇之间不能互相攻打,要安定朝廷。现在朱温(梁太祖)违背约定来打我,这仗可不是只打到我这儿就完的;要是我河中府明天就没了,西北那些藩镇也不是你们能守得住的!我希望您能从华州派兵去潼关支援我。” 李茂贞压根儿没理他。李珂这下彻底没招了,就在河边造船,准备逃回长安。

晚上,李珂登上城楼,想跟守城的士兵们说说话,结果那些士兵一个都没理他。 他的牙将刘训半夜跑到李珂的卧室来汇报情况,李珂大吼一声:“你想造反吗?!” 刘训赶紧脱了衣服,自己把自己捆起来,说:“将军您要是不相信我,就先砍掉我的胳膊!” 李珂说:“情况紧急啊!怎么办啊?” 刘训说:“将军您要是带着家人半夜渡河,大家肯定都会抢着上船,万一有人闹事,大事就完了。不如等到天亮了,跟军中将士说明情况,愿意跟着您的至少也能有一半。不行的话,就先跟梁军谈条件拖延时间,再慢慢想办法。” 李珂觉得刘训说得有道理。

梁太祖朱温从同州归顺唐朝后,马上就重用张重荣,因为朱温的母亲王氏是张重荣的妹妹,所以张重荣就成了朱温的舅舅。后来张珂登上城楼,喊话给存敬说:“我和梁王(朱温)家世有旧,军队应该撤退,等梁王来了,我再听他的命令。”存敬于是就撤兵了,并派人快马加鞭地去洛阳报告朱温。朱温到达河中府后,先去了城东,在张重荣的墓前痛哭了一场,然后才进城。张珂想带着绳子捆绑自己,牵着羊去见朱温,朱温说:“太师(张重荣)的恩情我什么时候能忘?你要是用亡国之礼来见我,太师在天之灵会怎么看我呢?”于是张珂在路上迎接朱温,两人握着手,悲伤地互相叹息,后来朱温把张珂迁到了汴州。

因为张珂是朱温的女婿,朱温又怀疑他对自己不忠心,就让他西进洛阳朝见自己。张珂走到华州的时候,朱温派人把他杀在了驿馆里。张重盈的儿子张瓒,在朱温已经抓到张珂,自己当上河中节度使后,被任命为官吏。张瓒后来事奉后梁,官至诸卫大将军、泰宁、镇国军节度使。后梁末帝时期,他当上了开封尹。贞明五年,他接替贺瑰担任北面行营招讨使。那时晋军已经攻占了德胜,张瓒从黎阳渡过黄河攻打澶州,没攻下来,就退兵驻扎在杨村,扼守黄河上游,和晋军对峙了一年多,大小打了上百次仗,但张瓒始终没有取得什么战功。后梁末帝就派戴思远代替了他,张瓒又当上了开封尹。

庄宗李存勖从郓州攻入京城,后梁末帝听说唐兵快到了,整天哭哭啼啼,不知道怎么办,拿着国家的宝物,指着宫殿对张瓒说:“保住这些东西,全靠你的计策了!”唐兵已经过了宛朐,张瓒带领城里的百姓登上城楼抵抗。唐兵攻打封丘门,张瓒打开城门投降,伏在地上请求处死,庄宗把他扶起来说:“我和你家世代通婚,但是臣子各事其主,你有什么罪呢!”于是又让他当开封尹,后来又升迁为宣武军节度使。不久后,原来的后梁臣子赵岩、张汉杰等人相继被杀,张瓒忧虑过度而死,追赠太子太师。

赵犨,他祖上是青州人。祖辈几代都在陈州当牙将。赵犨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在路上玩,他总是指挥大家,像个小将军一样,就连比他大的孩子都听他的。他父亲叔文看到这一幕,很惊讶地说:“咱们家要出个大人物了,这孩子将来不得了!”赵犨长大后,擅长弓箭和剑术,为人勇敢果断,讲义气。刺史听说他很有本事,就把他招到自己手下做事。后来,赵犨一步步升迁,做到忠武军马步军都虞候。

王仙芝造反,攻占了汝州,眼看就要打到东都来了,赵犨带兵打败了他,王仙芝只好往南逃跑了。没过多久,黄巢又起兵造反,很多州县都落入黄巢手里。陈州有好几百个豪杰,一起到忠武军请求让赵犨当刺史,保护陈州。忠武军就推荐赵犨担任陈州刺史。后来黄巢攻陷了长安,赵犨跟手下将领说:“依我看,如果黄巢不被长安百姓干掉,他一定会带着军队往东跑,咱们陈州正好在他必经之路上!”于是,他赶紧加固城防,把城里六十里范围内的百姓都迁进城里,挑选精壮的年轻人,给他们配上武器装备,还让他弟弟赵昶和赵珝当将军。

黄巢战败后果然往东逃窜,先派孟楷去占领项城,赵昶带兵打败了孟楷,把他抓了回来。黄巢随后赶到,听说孟楷被抓了,气得暴跳如雷。

后来,秦宗权带着蔡州投降了黄巢,黄巢势力变得非常强大,就集中兵力包围了陈州,还架起石磨,把人的肉磨成肉泥吃。陈州百姓都害怕了,赵犨对大家说:“我们家祖上三代都是陈州的将领,我一定能保住陈州!你们这些男儿,应该在生死关头寻求生存,建立功业,说不定就能因此名垂青史!”陈州百姓听了都非常振奋。黄巢在陈州城北三里扎营,起名叫“八仙营”,还建起了宫殿,设立百官,囤积粮草,想长期围困陈州。他的军队号称有二十万人。陈州以前有几百架巨型弩,都坏了,后来的人也不会修理了。赵珝想办法修理好了这些巨弩,弩箭射程能达到五百步,人马都能射穿,所以黄巢不敢靠近。

黄巢围困陈州三百天,赵犨的粮食快吃完了,就向梁朝求救。梁太祖和李克用亲自带兵来支援陈州,在西华打败了黄巢的将领黄邺。西华有很多粮食,黄巢一直依靠这些粮食供应军队,黄邺战败后,黄巢只好解围撤退了。

朱温攻打陈州的时候,陈州刺史陈犨兄弟俩毕恭毕敬地去迎接他,态度特别恭敬。不过陈犨心里清楚,朱温将来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所以就主动示好,委曲求全,为自己打算。他利用朱温帮助过自己的恩情,为朱温修建了生祠,每天早晚都去祭拜。他还把自己的儿子陈岩嫁给了朱温的女儿,也就是长乐公主。黄巢起义失败后,秦宗权又出来作乱,占据了淮西二十多个州,而陈州离蔡州最近,陈犨兄弟拼死抵抗,秦宗权最终也没能攻下来。后来黄巢和秦宗权都死了,唐昭宗就封陈州为忠武军,任命陈犨为节度使。陈犨后来生病了,就把官位让给了弟弟陈昶,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陈昶趁着刚刚平定了大乱,就停止了战争,鼓励大家务农,对朱温更是忠心耿耿。朱温的军队四处征战,陈昶总是及时提供粮草军需,从没懈怠过。陈昶死后,他的弟弟陈珝继任。陈珝比较有文化,他学习邓艾的治水经验,疏通了翟王陂,用来灌溉农田。陈犨兄弟在陈州待了二十多年,陈州的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们。后来朱温打败了韩建,占领了同州和华州,就把陈珝调到同州做留后。陈珝后来回到唐朝,被任命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一年多后,因为生病辞官回家,最后在家去世了,陈州的老百姓都为此罢市表示哀悼。

陈犨的次子陈岩,在梁末帝朱友贞时期当上了户部尚书、租庸使,和张汉杰、张汉伦兄弟俩一起参与朝政。朱温父子靠着残暴杀戮起家,而朱友贞为人却特别温和恭谨,但性格比较懦弱无能。因为张汉杰的妻子是陈岩的亲戚,所以朱友贞特别信任他们,朝中的大臣和老将都非常生气,但朱友贞却不明白,最终导致了梁朝的灭亡。

一开始,朱友珪杀死了朱温自立为帝,把朱友贞安置在东都洛阳做留守。陈岩到了东都后,朱友贞和他一起喝酒,坦诚地向他倾诉了自己的困境。陈岩就为朱友贞出谋划策,派人去召集杨师厚的军队起兵。陈岩回到西都后,最终和袁象先一起用禁军诛杀了朱友珪,夺回了传国玉玺交给朱友贞。

末帝当了皇帝,朱温觉得自己对梁朝有功,又娶了公主,听说唐朝驸马杜悰官至将相,生活非常奢侈,心里就觉得很不如意。于是他就霸占了天下最好的田地和豪宅,狠狠地盘剥商人,他家门口跟市场一样热闹,收上来的赋税,有一半都进了他的私库,他每天吃喝都要花掉上万钱。

那时候,魏州的牙兵很骄横,经常闹事,罗绍威把他们都杀掉了。梁太祖死了以后,杨师厚赶走了罗氏家族,占据了魏州,又重新设立了两千人的牙兵,末帝为此很担心。杨师厚死了以后,朱温跟租庸判官邵赞商量说:“魏州是唐朝的心腹大患,一百多年了,从先帝的时候起,就对罗绍威恨得牙痒痒的,因为他一开始很恭敬,后来却变得傲慢无礼。现在先帝刚刚去世,杨师厚又让陛下担忧,这是因为魏州地广人多,兵力雄厚啊。陛下现在不趁机控制住魏州,怎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像杨师厚这样的人呢?不如把相州、魏州分成两镇,这样就不用担心北方的威胁了。”末帝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把相州、澶州、卫州分出来,设立了昭德军。结果牙兵造反,魏博投降了晋朝,梁朝因此彻底失去了河北地区。

那时候,梁朝将领刘鄩等人跟庄宗在澶州、魏州之间交战,屡战屡败。朱温说:“古代的帝王都要到郊外祭祀天地,陛下即位到现在还没祭祀天地,有人说朝廷没有威慑住藩镇,这样怎么能震慑天下呢?现在虽然河北丢了,但天下其他地方还算太平,我希望陛下能下决心举行郊祀大典。”敬翔觉得不行,说:“现在国库空虚,百姓被压榨得厉害,勉强供给军队,如果还要举行郊祀大典,那肯定要大肆赏赐;这是为了虚名而承担实际的损失啊!”末帝不听,就准备了仪仗,要去西京举行郊祀,结果庄宗攻下了杨州和刘州,有人说:“晋军已经打进东都了!”有人说:“晋军已经控制了汜水!”还有人说:“晋军已经攻下了郓州和濮州!”京城刮起了大风,树木都被刮倒了,末帝非常害怕,大臣们互相看着,都哭了起来,末帝只好返回东都,最终没有举行郊祀。

张文礼那小子杀了王镕后,派人去告诉梁朝说:“我已经把契丹人请来帮忙了,您要是能派一万人马从德州、棣州出兵,晋军肯定就疲惫不堪了!”敬翔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是朱温的儿子朱友岩和朱友汉却都觉得不行,这事儿就搁置了。后来,朱温罢免了王彦章,启用段凝,这些都是朱友岩的主意。

朱温的军队快要打到汴州了,梁末帝慌得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跑到建国楼上问大臣们怎么办。有人说:“晋军是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就算他们打进汴州,也守不住。咱们应该赶紧逃到洛阳去,先保住性命,再号召全国的军队,慢慢图谋,胜负还很难说呢!”末帝还在犹豫,朱友岩说:“现在这情况,你要是下了这楼,还有谁能保证你的安全呢!”结果末帝就死在了楼上。

朱友岩当权的时候,许州的温韬特别巴结他,朱友岩就悄悄跟身边的人说:“我一直对温韬挺好的,现在情况紧急,我投奔他,他肯定不会因为我对他有利而害我。”结果他跑去投奔温韬,温韬直接把他杀了,把脑袋献给了晋军。庄宗灭了梁朝后,朱友岩以前的朋友段凝就上奏要诛杀朱友岩全家,结果朱友岩全家都被灭了。

唉,这祸福的道理,哪有那么简单啊!君子和小人的祸福可不一样啊!老子说:“祸是福的依附,福是祸的伏藏。”后世讨论祸福的人,都把老子的这句话当成至理名言。 做好事就一定会得到福报,怎么会招来祸患呢?做坏事就一定会受到惩罚,怎么会得到福报呢?只有君子遭遇的看起来像是祸事的事,说不定反而是福;小人追求的看起来像是福的事,说不定反而会招来祸患,这是自然规律啊!

一开始,朱友犨觉得自己很有先见之明,跟梁太祖关系处得特别好,他的子孙后代也一直享受着梁朝的俸禄和好处,他自以为找到了靠山,谁能想到他全家最终和梁朝一起灭亡了呢?朱友犨在梁朝寻求福报,这大概就是老子说的那种“福”,可不是君子追求的福啊!这真是个教训啊!

冯行袭,字正臣,是湖北均州人。唐朝末年,山南的土匪孙喜带着上千人马袭击均州刺史吕烨,吕烨打不过他。冯行袭当时是州里的军官,就偷偷挑选了精兵强将埋伏在江南岸,自己只乘着小船逆流而上,去见孙喜,跟他说:“州里百姓听说您来了,都想归顺您了。但是知道您兵多势众,百姓害怕被抢掠,担心会受到惊扰,所以请您把军队留在江北,只带几个心腹随从跟我走,我愿意给您带路,安抚一下州里的百姓,这样事情就能顺利解决了。”孙喜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把军队留在江北,只和冯行袭一起渡江。等军官们上前拜见的时候,冯行袭突然袭击,把孙喜砍倒在地,埋伏的士兵立刻冲出来,把孙喜的随从全部杀光。江北的余兵听到孙喜死了,都溃散逃跑了。山南节度使刘巨容就上表推荐冯行袭担任均州刺史。

那时候,唐僖宗在四川,各地的军队和官员向僖宗所在的蜀地进贡,都要经过山南,很多盗贼就占据了州西边的长山,拦路抢劫。冯行袭把这些盗贼都打败了。洋州刺史葛佐任命冯行袭为行军司马,让他带兵镇守谷口,保障秦蜀之间的道路畅通,冯行袭因此名声大噪。后来李茂贞兼任山南节度使,派他儿子李继臻去守金州,冯行袭把李继臻赶走,自己占领了金州。唐昭宗就封金州为戎昭军,任命冯行袭为节度使。唐昭宗在岐州的时候,梁太祖朱温带兵西进,唐朝中尉韩全诲派中官郄文晏等人二十多人到江淮地区征兵,想抵抗朱温,冯行袭已经投靠了梁朝,就把郄文晏等人全部杀掉了。后来梁太祖攻打赵匡凝在襄阳,冯行袭派儿子冯勖带水军去支援均州和房州,因为立下战功,冯行袭被提升为匡国军节度使。冯行袭为人严厉刻薄,不太讲情面,但是他到哪里,老天爷好像都特别眷顾他,地方上要是干旱有蝗灾,就会有鸟来吃蝗虫,要是年景不好,田里还会自己长出一些谷子来。唐朝衰败的时候,他看出梁朝一定会兴盛,就特别尽心尽力地投靠了梁朝,官做到司空,封长乐郡王,死后追赠太傅,谥号忠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