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赟这个人,具体是哪家的后代,咱们不清楚。他为人沉稳厚重,话不多,但是特别勇敢。年轻的时候当兵,凭借战功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洺州团练使。晋出帝在位的时候,他当上了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开运年间,契丹人入侵,出帝亲率大军北上征讨。奉国军的士兵趁着夜色偷偷放火烧营,想借机造反。程福赟亲自灭火,结果自己还受了伤,火扑灭了,叛乱也没能发生。程福赟觉得契丹大军马上就要杀到,皇上又带兵在外,京城空虚,这时候不应该因为这点小事就扰乱军心,所以他就隐瞒了这件事,没上报。有个叫李殷的军官,官职比程福赟低,眼红程福赟的职位,想把他挤下去,就诬陷程福赟和造反的人是一伙的,不然为啥不报告这件事呢?出帝把程福赟下狱了,大家都觉得他冤枉,可程福赟始终没为自己辩解,最后被杀害了。
李自伦是深州人。天福四年正月,户部尚书上奏说:“深州司功参军李自伦,祖孙六代同住在一个家里,符合朝廷规定的标准。按照规定,要表彰孝义人家,必须先进行调查核实,对孝顺的人家,要保证他们后代的优待,对义门人家,还要额外进行表彰。我们查实了当地乡老程言等人的证词,证实自伦的高祖训,训生粲,粲生则,则生忠,忠生自伦,自伦生光厚,六代人同住一个家里,并非虚报。”皇上就下令把李自伦居住的飞凫乡改名为孝义乡,匡圣里改名为仁和里,按照规定表彰他们家。九月丙子日,户部又上奏说:“以前登州的义门王仲昭,祖孙六代同住一个家里,表彰他的时候,有听事、走廊、屏风,大门上装饰乌头,门高一丈二尺,乌头两根柱子顶端用瓦桶装饰,在乌头南边三丈七尺处筑起两座小阙,高各一丈,阙的两边种着槐树和柳树,相距十五步,请按照这个规格来表彰李自伦家。”皇上说:“这是以前的惯例,现在的规章制度里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就按照地势情况来决定,把大门建高一些,门上安装门闩,左右两边建起两座台子,高一丈二尺,宽窄要方正合适,用白色灰泥砌筑,四个角涂成红色,让那些不孝不义的人看到,能够悔过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