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厚,是河南省颍州斤沟人。年轻的时候,他在河阳跟着李罕之干活。李罕之投降了后唐,挑选了他手下最精锐的一百个士兵献给晋王,杨师厚当时没被选中。
他在后唐混得默默无闻,后来因为犯了错,就逃到后梁去了。后梁太祖朱温觉得他不错,就让他当了宣武军押衙,后来又当了曹州刺史。后梁攻打王师范的时候,杨师厚在临朐打仗,活捉了敌人的偏将八十多个,还拿下了棣州,因为战功被封为齐州刺史。
后来,后梁太祖攻打赵匡凝在襄阳,派杨师厚当先锋。杨师厚很聪明,他用谷城西童山上的木材造了一座浮桥,渡过汉水,去打赵匡凝,把赵匡凝打败了,赵匡凝丢下城池跑了。杨师厚接着进攻荆南,又把赵匡凝的弟弟赵匡明给赶跑了。因为立下很多功劳,他被封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还当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可是非常高的官职了。
刘知俊造反,攻破了长安城。刘掞、牛存节等人去攻打,打了很久都没拿下。杨师厚用奇兵,从南山绕过去,从长安城的西门攻进去,降服了守城的士兵,顺利地攻下了长安。同时,后唐的周德威也去攻打晋州来支援刘知俊,杨师厚在蒙坑打败了他,因为功劳被升为保义军节度使,后来又调到宣义镇守。那时候,后梁军队攻打赵国很久都没什么进展,后梁太祖朱温生病卧床在洛阳,过了一段时间,他亲自带兵北上攻打赵国。杨师厚跟着太祖到了洹水,半夜赶路迷路了,第二天早上到了魏县,听说敌人要来了,梁军一下就乱了,控制不住了。过了很久也没见到敌人,才算稳定下来。
没过多久,太祖又病了,就回去了。第二年过了一段时间,后唐军队攻打燕国,燕王刘守光向后梁求救,太祖就借机攻打赵国来牵制后唐,驻扎在龙花,派杨师厚去攻打枣强,打了三个月都没拿下。太祖朱温很生气,亲自带兵去督战,结果攻破了枣强,还屠城了,接着又包围了蓚县。结果,后唐将领史建瑭带少量兵力夜袭梁军,梁军大乱,太祖和杨师厚都丢下辎重往南跑。太祖回到东都,杨师厚留在了魏州驻守。第二年,太祖被杀,朱友珪自立为帝,杨师厚抓住机会,杀了魏州的牙将潘晏、臧延范等人,赶走了节度使罗周翰,朱友珪就让杨师厚当了天雄军节度使。
朱温跟晋军在河北打仗的时候,朱友师经常担任招讨使,带着梁国的精兵强将。朱温死了以后,朱友师就排挤掉了原来的将领,变得越来越骄傲自大,很难管束了。那时候魏州仗着牙兵厉害,将领们都挺嚣张跋扈的。等到罗绍威当政的时候,牙兵都战死了,魏州势力孤立无援,这才被梁国控制住。朱友师得意起来,又重新组建了装备精良的军队,效仿范阳军。朱友珪暗地里想算计他,就把他召进宫里商量事情。
朱友师的手下田温等人劝他别去,朱友师说:“我二十年没辜负朱家,现在要是不去,就会被怀疑,然后惹出麻烦。不过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就算去了,他也没办法把我怎么样。”于是他就带着两万精兵前往京城,把大部分兵力留在城外,只带了十几个随从进宫见朱友珪。朱友珪更加害怕了,赏赐了他很多钱财才让他回去。
后来朱友贞想讨伐朱友珪,就问赵岩怎么办。赵岩说:“这件事能不能成功,全看招讨使杨师厚了。只要他能说句话,命令禁军行动,事情马上就能办成。”朱友贞就派马慎交暗中去见朱友师,跟他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朱友师犹豫不决,跟手下说:“当初郢王造反的时候,我都没能及时讨伐他。现在君臣关系已经确定了,没理由再改变主意,别人会怎么看我?”手下有人说:“友珪弑父杀兄,是天下的大恶,大王以大义诛杀叛贼,这件事很容易成功。如果他一朝除掉了叛贼,您又该如何自处呢?”朱友师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派将领王舜贤去洛阳跟袁象先商量对策,又让朱汉宾带兵驻扎在滑州接应。朱友贞最终和袁象先一起杀了朱友珪。
朱友贞即位后,封朱友师为邺王,诏书上都不署名,事情大小都得问他,心里却越来越忌惮他。后来朱友师得了皮肤病死了,朱友贞竟然在宫里为此大摆庆功宴。从这件事开始,梁朝开始把相州和魏州分成了两个镇。魏州军队发生叛乱,魏博降于晋国,梁国从此失去了河北地区。
王景仁,安徽合肥人,一开始叫王茂章。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杨行密打仗,在淮南地区混。这王景仁啊,打仗可勇猛了,是个狠角色,就是不太讲究仪表,上战场总是冲在最前面,杨行密对他挺欣赏的。
后来梁太祖派他儿子友宁去青州打王师范,王师范向杨行密求救兵,杨行密就派王景仁带七千步骑去救他。王师范把兵力分成两部分,依托城墙设了两道防线。友宁半夜偷袭其中一道防线,那防线告急,赶紧催王景仁出战,结果王景仁稳如泰山,一动不动。友宁攻破一道防线后,还继续猛攻。等到天快亮了,王景仁估计友宁的兵已经疲惫了,这才出击,大获全胜,直接把友宁给杀了,还把友宁的头砍下来送给杨行密报功。
这时候,梁太祖正在攻打郓州,听说儿子友宁死了,立马带二十万大军火速赶来。王景仁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紧闭营门,等梁军放松警惕,才毁坏营寨杀出去,快速追击,猛烈作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他竟然退下来喝酒,跟将领们一起喝酒,喝完酒又接着打。梁太祖站在高处看见了这一幕,抓了个青州的降兵问:“那个喝酒的是谁?”降兵回答:“是王茂章!”梁太祖感叹道:“要是我能得到这个人当我的将领,天下还有什么打不下来的!”结果梁军又一次被打败了。王景仁撤军的时候,梁军紧追不舍,王景仁估计跑不掉了,就派副将李虔裕带一支部队在山下设伏,自己却让军队原地休息,卸下马鞍睡觉。李虔裕大喊:“追兵来了,快跑啊!我拼死拦住他们!”王景仁说:“我也要在这里作战!”李虔裕请求了三次,王景仁才同意撤退,结果李虔裕战死了,梁军因此没能追上,王景仁全军安全撤回。
王景仁跟着杨行密干,当上了润州团练使。杨行密死了以后,他儿子杨渥从宣州回来继位,让王景仁去守宣州。杨渥继位后,又想把宣州的一些东西要回去,王景仁舍不得给,杨渥生气了,就带兵攻打他。王景仁逃到了钱镠那里,钱镠推荐王景仁当宣州节度使。梁太祖本来就认识王景仁,就派人把他召回,又让他当了宁国军节度使,还加封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过了很久,也没给他什么实权,只是让他参加宰相会议,实际上就是个摆设,领着俸禄而已。
开平四年,皇上任命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带着韩勍、李思安他们去打赵国。走到魏州的时候,天文台的人说:“月亮亏损了,出兵不利啊!” 皇上赶紧把景仁他们叫回来。过了一会,又派他们去了。景仁已经出发了,皇上又听信了那些算命先生的话,赶紧派人去魏州拦住景仁,让他等等。
景仁已经过了邢州、洺州,皇上的使者才追上他。可是景仁根本不听命令,直接在柏乡扎营了。乾化元年正月庚寅那天,日食出现了,主管天文历法的崇政使敬翔赶紧告诉皇上:“军队那边情况不妙啊!”皇上为此焦虑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就在那天,景仁和晋军交战,在柏乡惨败。景仁回来向皇上汇报情况,皇上说:“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韩勍、李思安把你当外人看,不听你的指挥。” 于是,皇上罢免了景仁的职务,让他回家休息。几个月后,又把景仁的官职都恢复了。
后来梁末帝继位,又任命景仁为淮南招讨使,去攻打庐州、寿州。军队路过独山的时候,那山上有个杨行密祠,景仁在那里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哭着离开了。 在霍山和梁军作战,梁军溃败逃跑,景仁殿后奋勇作战,所以梁军损失不算太大。景仁回到京城后,得了痈疽病死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贺瑰,字光远,是濮州人。他跟着郓州的朱宣当都指挥使。
后来梁太祖攻打朱瑾在兖州,朱宣就派贺瑰带着何怀宝、柳存他们,一共一万人马去救援兖州。贺瑰呢,带兵直奔兖州的宾馆,想切断梁军的后勤补给线,断了他们的粮草。
梁太祖打着打着,部队到了中都,抓到了一些投降的士兵。这些士兵说,贺瑰他们那支军队正往宾馆赶呢!梁太祖就用六壬占卜,结果卜出来是“斩关”这个卦象,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就赶紧挑选精锐部队,连夜急行军一百里,打算抢在贺瑰前面到达宾馆,来个瓮中捉鳖。结果天太黑了,部队迷路了,第二天早上才到钜野的东边,正好碰上了贺瑰的军队,双方打了起来,贺瑰他们被打了个大败。
贺瑰逃跑,梁兵紧追不舍。贺瑰一看,退路被堵死了,就爬上一个土堆大声喊:“我是贺瑰,别杀我!”梁太祖亲自骑马过去把他抓了,还抓了何怀宝他们几十个人,三千多士兵投降了。
那天,刮起了大风,黄沙漫天,梁太祖说:“难道上天怪我不杀的人太少吗?” 于是,就把那三千个投降的士兵全部杀掉了。然后,梁太祖把贺瑰和何怀宝他们押到兖州城下,想劝朱瑾投降,朱瑾不肯投降,梁太祖就杀了何怀宝他们十多个人,唯独留下了贺瑰。
贺瑰很感激梁太祖没杀他,就发誓要为梁太祖效力。后来跟着梁太祖平定了青州,被封为曹州刺史。梁太祖当了皇帝以后,贺瑰官职一路升迁,做到相州刺史。到了末帝的时候,他又升任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
公元915年,魏国军队造反了,贺德伦投降了后晋。后晋王攻占了魏州。刘掞在故元城打败仗,逃到了黎阳,贝州、卫州、洺州、磁州都落入了后晋的手里。
后晋军队攻打杨刘,梁末帝就派朱温的儿子朱瑰当招讨使,让他和谢彦章等人驻扎在行台(军事指挥中心)。后晋军队在朱瑰十里外扎营,双方僵持了一百多天。朱瑰和谢彦章之间有矛盾,朱瑰设下埋伏杀了谢彦章。后梁的庄宗朱友贞一听,高兴地说:“将领们不和睦,梁朝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下令把老弱病残的士兵都送到邺城,然后用轻装部队偷袭濮州。
朱瑰从行台追击,双方在胡柳陂交战。后晋军队的辎重都在阵地西边,朱瑰的军队快要攻到那里了,后晋军队大乱,朱瑰斩杀了他们的将领周德威,夺取了全部辎重。战斗已经取得了胜利,可是阵地上没有可以依托的石头山,傍晚的时候,后晋军队从山上向下攻击,朱瑰的军队下山反击,结果朱瑰大败,后晋军队攻下了濮州,在城德修建了防御工事,在夹河设下营寨。
朱瑰用船队攻击南边的营寨,没能成功,就撤军回行台,不久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死后被追赠为侍中。他有个儿子叫朱光图。
王檀,字众美,是西安人。年轻的时候,他在梁太祖手下当个小兵,后来尚让攻打梁朝,在尉氏城下打仗,王檀特别勇猛,比其他将领都厉害,梁太祖很欣赏他,就把他升官了,当了踏白副指挥使。
跟着朱珍去东方招兵买马,几次打仗都立了功。有一次,梁军和蔡州军队在板桥打仗,李重裔的马被射倒了,被蔡州军抓住了,王檀飞快地冲过去把他救了回来,还抓了一个蔡州军将领。后来又跟着梁太祖打败了魏国的内黄军队,官儿又升了,当了冲山都虞候。 接着又跟着朱珍攻打徐州,王檀又抓了一个敌军将领。梁军攻打王师范的时候,王檀带一支军队攻破了王师范的密州,被封为密州刺史。
梁太祖当皇帝后,王檀升任保义军节度使,还兼任潞州东北面的招讨使。后来王景仁在柏乡打败仗,晋军包围了邢州,梁太祖特别害怕,想亲自带兵去救,王檀拦住了梁太祖,请求自己去抵挡敌人,他拼死作战,最终保住了邢州,因为这次立的大功,被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被封为琅琊郡王。
后来友珪当了皇帝,王檀被调到宣化当镇守使。贞明元年,他又被调到匡国。那时候,庄宗正在攻打魏博,王檀认为晋军的兵力都在河北,就带精兵从阴地奇袭太原,结果没成功,就回来了。 他又被调到天平镇守。王檀曾经招收一些亡命之徒当兵,结果帐下兵变,把他杀了,那年他五十八岁,死后被追封为太师,谥号忠毅。
马嗣勋,是安徽钟离人,年轻的时候在濠州当了个小兵头子,这个人呢,又勇猛又会说话。后来梁太祖攻打濠州,濠州刺史张遂就派马嗣勋拿着官印投降梁朝。结果呢,杨行密又来打张遂,张遂又让马嗣勋去梁太祖那儿求救兵。可还没等梁兵到,濠州就丢了,马嗣勋没地方去了,索性就留在梁朝了,梁太祖还让他当了宣武军的一个小领导。
后来梁太祖西征凤翔,走到华州的时候,派马嗣勋去劝降韩建,韩建一听就投降了。天祐二年,罗绍威要杀牙军,就向梁朝求救兵。这梁朝公主嫁给了魏国,结果公主死了,梁太祖就派马嗣勋带着一千精兵,弄了个豪华的送葬队伍,说是去帮忙送葬,但实际上兵器都藏在送葬的队伍里。马嗣勋他们住进了铜台,晚上就和魏国的当地兵一起攻打石柱门,把罗绍威的家属给救了出来,保护了起来。然后,马嗣勋又带着魏国的兵马去攻打牙军,牙军根本不知道梁兵是从哪儿来的,措手不及,被杀死了八千多人,天亮的时候,战斗就结束了。马嗣勋在战斗中受了重伤,最后死了。梁太祖登基以后,追封他为太保。
王虔裕,是琅琊临沂人。他这个人啊,又壮又勇,骑马射箭一把好手,平时就靠打猎为生。年轻的时候,跟着诸葛爽在青州、棣州一带混。后来诸葛爽当了汝州防御使,带兵北上打沙陀,接着又进长安攻打黄巢。结果诸葛爽兵败投降了黄巢,黄巢还封他做了河阳节度使。中和三年,孙儒攻陷了河阳,王虔裕就跟着诸葛爽一起逃到了梁朝。
那时候,朱温刚到梁朝任职,黄巢、秦宗权那些人的兵马正强盛,朱温经常被他们逼得够呛,梁朝又没啥厉害的将领,于是就让王虔裕带骑兵,经常冲在最前面,在黄巢的陈州、蔡州附近打仗,一口气端了好几个敌人的营寨。黄巢逃跑了,梁军追上去,在万胜戍打了一仗,把黄巢的军队打败了,黄巢往东逃窜。王虔裕在这场战斗里立了大功,朱温就把他提拔成义州刺史。
黄巢跑了,秦宗权又来攻打许州、郑州,跟梁朝成了敌对状态,双方打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仗,王虔裕场场都有功劳。后来,秦贤攻打汴州南边的地区,朱温派王虔裕去尉氏抵挡秦贤,结果打败了,还损失了一个副将。朱温一怒之下,把王虔裕关了起来。
邢州的孟迁投降了梁朝,结果被晋军围困住了。朱温派王虔裕带一百精兵,日夜兼程,晚上偷偷摸摸地冲破了晋军的包围圈,进了邢州城。天亮的时候,他们把梁朝的旗帜插在了城头上,晋军以为是援军到了,就撤兵了。可是没过多久,晋军又杀回来了,孟迁竟然把王虔裕抓起来投降了晋军,结果王虔裕被晋军给杀了。
谢彦章,是许州人。从小跟着葛从周,葛从周觉得他聪明又机灵,就把他当儿子养,还教他兵法。葛从周还用一千钱摆成大盘子,模拟战场上的阵型和兵力部署,教他如何进退、如何排兵布阵,谢彦章全都学会了。
长大后,谢彦章就跟着梁太祖当骑兵将领。那时候,贺瑰擅长指挥步兵,而谢彦章、孟审澄、侯温裕都擅长指挥骑兵。孟审澄和侯温裕手下不过三千兵马,谢彦章带的兵马却更多,而且装备更好。谢彦章后来侍奉梁末帝,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匡国军节度使。
贞明四年,后晋攻打河北,贺瑰担任北面招讨使,谢彦章担任排阵使,驻扎在行台。谢彦章为人,喜欢礼贤下士,即使在军营里,也经常穿着儒服。但一旦临阵指挥,又立刻展现出威严的将帅之气,手下士兵来回奔走,速度快得像风雨一样。后晋军队远远看到谢彦章的军队阵型整齐,就互相说:“谢彦章一定在这里!”谢彦章的名声在敌军中如此之盛。贺瑰心里很忌妒他。
有一天,谢彦章和贺瑰一起到郊外视察地形,贺瑰指着一片地方对谢彦章说:“这地方地势高低起伏,中间却很平坦,是个扎营的好地方。”后来,后晋军队果然在那里扎营了,贺瑰怀疑谢彦章暗中把消息告诉了后晋,更加厌恶他。谢彦章本来和马步都虞候朱珪有矛盾,贺瑰想要速战速决,而谢彦章主张稳扎稳打,消耗敌军。于是朱珪就诬告谢彦章要造反。贺瑰在早上设宴款待将士,让朱珪埋伏兵士,杀了谢彦章,孟审澄、侯温裕也都被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