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全是代北人,是个特别勇猛果敢的人,骑马射箭都很厉害,据说抓俘虏、打伏击都是一把好手。他后来在后晋当骑兵将领,多次跟随后晋庄宗打仗,立下不少功劳,官做到刺史,后来因为生病就待在太原。当时庄宗已经攻打下魏博,跟后梁在黄河边对峙。结果后梁大将王檀突然袭击太原,晋军主力都跟着庄宗在黄河那边,太原城里一点防备都没有。监军张承业吓得要死,赶紧带着城里的官员和工匠上城墙防守,可是外面攻城太猛了。

这时安金全强撑着病体,对张承业说:“太原是后晋的根本,要是丢了太原,大事就完了!我虽然老了,身体也差了,但是还能帮您打败敌人!”张承业一听可高兴了,马上给他配上盔甲兵器。安金全穿上盔甲,跨上战马,召集自己的子弟和以前的部下,一共一百多人,夜里从北门杀出去,在羊马城里痛击王檀的军队。王檀的军队被打得大败,这时后晋的援军也陆续赶到了。可是,庄宗始终没认可安金全的功劳,他一辈子都没得到应有的赏识。后来,安金全跟后晋明宗是老熟人,明宗当皇帝后,就封安金全为振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在镇上干了两年,被召回京城,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

袁建丰,不知道他是什么家庭出身。后晋王攻打黄巢的时候,在华阴遇到了他,当时袁建丰才九岁,晋王觉得他长得俊俏,就把他收养了。袁建丰长大后,练就了一身好骑射本领,当上了铁林都虞候,后来跟随军队攻打王行瑜、李匡威,因为立功被提升为突阵指挥使。他还跟着庄宗攻破夹城,在柏乡打仗,后来又升任左厢马军指挥使。明宗当衙内指挥使的时候,袁建丰是他的副手,一起跟着庄宗攻打魏博,拿下卫州、磁州、洺州三州,袁建丰被封为洺州刺史。他还跟后梁大将王千作战,斩杀敌军一千多人,俘虏敌军将校七十多人。后来他又升任相州刺史。在胡柳作战时,指挥使孟谦占据相州叛乱,袁建丰回去平定了叛乱。之后,他又被调到隰州当刺史,后来得了风疾,身体垮了。明宗当皇帝后,因为以前的情分,把他召回京城,还亲自去他家看望,安慰他,并且加封他为检校太尉,遥领镇南军节度使,让他拿着节度使的俸禄安享晚年,死后追赠太尉。

西方邺,是定州满城人。他爹叫再遇,在汴州当个军校,邺就跟着住在军营里,因为他特别勇猛,所以很有名。二十岁那年,他南下渡过黄河,想去梁朝闯荡一番,结果没啥机会,又回到庄宗身边,在黄河边上。庄宗觉得这小子孝顺又讲义气,就让他当了孝义指挥使,跟着庄宗东征西讨,立了不少功劳。等到同光年间,他当上了曹州刺史,还带着州里的兵驻扎在汴州。

后来明宗从魏州起兵造反,军队南下渡过黄河。而庄宗呢,也东边跑到汴州来了。汴州节度使孔循是个两面派,竟然想同时迎接明宗和庄宗,所以准备的迎接物资堆积如山,还说:“谁先到,就让谁进来。”邺当时就责备孔循说:“皇上打败梁朝后饶了你一条命,你居然想投靠总管,背叛国家!”孔循没说话。邺一看这孔循没法跟他讲道理,而石敬瑭的老婆,是明宗的女儿,当时正在汴州,邺就想杀了她,来稳定军心。孔循知道了他的计划,赶紧把石敬瑭老婆藏了起来,邺也没办法。结果明宗已经到了汴州城下,就带着五百骑兵到汜水西边迎接庄宗,哭得稀里哗啦的,庄宗也跟着叹气,然后就让明宗带兵打头阵。

庆宗到了汴州西边,没进城,又回洛阳去了,结果被杀了。明宗进了洛阳,邺就请求死在明宗的马前,明宗感慨了好久。第二年,荆南的高季兴造反了,明宗派襄州节度使刘训他们去招讨,又让东川的董璋当西南面招讨使,然后就让邺当夔州刺史,协助董璋带兵出三峡。后来刘训他们没啥战功,都被免职了,其他将领也都撤了,董璋也打过仗,就只有邺一个人拿下三个州,于是把夔州改名叫宁江军,还让邺当节度使。他又接着打下归州,好几次打败高季兴的军队。

邺这个人,是武将出身,做事很多都不按规矩来,他的判官谭善达经常劝谏他。邺生气了,就派人告发谭善达受贿,把他关进监狱。谭善达为人正直,说话更是不客气,最后死在了监狱里。邺后来生病了,觉得是谭善达的鬼魂来害他,最后死在了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