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懿皇后符氏,她家祖上是秦王王存审,父亲是魏王王彦卿。王家世代都是将相之家,家世显赫,符皇后本人聪明果断,很有抱负。她一开始嫁给了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李守贞在后汉当河中节度使,早就心怀异志。当时有个算命先生很擅长听声音判断吉凶,李守贞让他家人去听符氏的声音,算命先生一听符氏的声音,就吓了一跳,说:“这是未来的天下母亲啊!”李守贞更加自负,说:“我的妻子将来都能成为天下母亲,我还怕什么,拿下天下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于是就决定造反。
后汉派周太祖去讨伐他,一年多后攻破了李守贞的城池。李崇训知道自己逃不了了,就亲手杀了家人,然后准备自杀。符皇后当时躲藏起来,用帷幔遮蔽自己。李崇训慌乱地到处找她,没找到,就自杀了。汉兵进到李家,符皇后却端坐在堂上,看着那些士兵说:“郭公(指周太祖)和我父亲有旧交情,你们不要伤害我!”士兵们看到她这样,都不敢靠近。周太祖听说后,觉得一个女子竟然能让乱兵不敢侵犯,非常惊讶,就安慰她,把她送回了她父亲王彦卿那里。后来符皇后把周太祖当作父亲看待。她母亲因为夫家灭亡,而她却在刀兵之中幸免于难,觉得这是上天的保佑,想让她出家当尼姑,但符皇后不肯,说:“死生都由命,是天意,何必故意毁坏容貌头发呢!”
周太祖对符皇后很照顾,而周世宗性格英明果敢,听说符皇后的事迹后,更加对她另眼相看。等到周世宗的原配刘夫人去世后,就迎娶符氏为继室。周世宗登基后,册封她为皇后。周世宗办事雷厉风行,经常暴怒,但事后又会后悔。每次他发怒斥责左右的时候,符皇后总是平静地观察他的脸色,慢慢地劝解他,周世宗的气也渐渐消了,因此更加敬重她。后来周世宗要征讨淮南,符皇后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出征,极力劝谏,但周世宗不听。结果军队久攻不下,又遇上大雨,符皇后忧虑成疾而死。当时正值用兵期间,有人建议简化丧礼,于是百官在西宫朝拜了三天后就脱去丧服,皇帝也七天后脱去丧服,把她葬在新郑,陵墓名为懿陵。
后立皇后符氏。后妹也。国初,迁西宫,号周太后。 (后立符氏为皇后,她是符皇后的妹妹。建国初期,她被迁到西宫居住,尊称为周太后。)
世宗皇帝有七个儿子:老大叫宜哥,老二老三没名字,第四个是后来的恭宗皇帝,第五个叫熙让,第六个叫熙谨,第七个叫熙诲。他们妈是谁,谁也不知道。宜哥和他下面的两个兄弟,都被汉人杀害了。太祖皇帝登基后,下令给这三个皇孙赐名,还追封他们官职:谊,左骁卫大将军;诚,左武卫大将军;諴,左屯卫大将军。
显德三年,大臣们建议给皇室宗亲们封爵位,世宗皇帝觉得国家刚建立不久,恩德还没惠及所有人,得等到国家功业显著,恩泽流传于世之后再考虑这事儿。第二年夏天四月癸未日,世宗皇帝先给太祖皇帝的几个儿子封了爵位。他又下诏说:“父子之情,圣贤都念念不忘,一想到夭折的儿子,就更加悲伤。所以,我的儿子们——左骁卫大将军谊、左武卫大将军诚、左屯卫大将军諴,他们的往事令人伤心,应该给他们加封,再追赠更高的官职。谊追赠太尉,追封越王;诚追赠太傅,追封吴王;諴追赠太保,追封韩王。”但是,他还在世的儿子们,一个都没封。
六年后,北边收复了三关,世宗皇帝却病了,回京。六月癸未日,儿子宗训被提升为左卫上将军,封为梁王;另一个儿子宗让也被任命为左骁卫上将军,封为燕国公。十天后,世宗皇帝驾崩了,梁王继位,就是后来的恭宗皇帝。当年八月,宗让改名为熙让,封为曹王。熙谨和熙诲之前没封爵,于是熙谨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封为纪王;熙诲被任命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封为蕲王。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去世了。熙让和熙诲,后来怎么样了,就不知道了。
哎!公平啊,是天下人都认可的。在是非曲直的关键时刻,即使是父亲偏袒自己的儿子,有时候也做不到徇私枉法。
当初周太祖起兵反魏的时候,汉朝派刘铢去京城诛杀了太祖的家族,手段极其残忍。后来太祖当了皇帝,派人责问刘铢,刘铢据理力争,毫不屈服。虽然太祖心里非常恨他,但因为刘铢说得有理,最终也没牵连到他家里人。等到追封那些被杀害的妻妾时,刘铢的奏疏里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却不敢说汉朝的不是,因为他知道错在自己。所以,我稍微保留一下他的奏疏,来表明周朝心里也感到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