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废帝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重吉,一个叫重美,还有一个女儿出家当了尼姑,法号幼澄。这三个孩子的生母是谁,谁也不知道。

废帝当时被安置在凤翔,重吉当上了控鹤指挥使,他和当尼姑的妹妹幼澄都留在京城。这“控鹤”啊,是皇帝的亲兵部队。后来愍帝登基了,不想让重吉掌握这支亲兵队伍,就把他外放到亳州当团练使,把幼澄也安排在宫里看管着,还把废帝迁到了北京(今洛阳)。废帝自己心里也慌慌的,觉得自己有危险,于是就造反了。愍帝派人把重吉在宋州给杀了,幼澄也跟着死了。

重美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跟个大人似的。废帝当上皇帝后,重美一路升迁,先是从左卫上将军做到了成德军节度使、兼任河南尹、还负责六军诸卫的事务,后来又改任天雄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还被封为雍王。后来石敬瑭造反了,废帝想北上讨伐,重美劝他稳住,别轻举妄动,千万别去。废帝其实心里也怕石敬瑭,本来不想去的,听了重美的话,觉得有道理。可是刘延皓、刘延朗这些人一直逼着他,最后废帝还是去了河阳,留下重美守卫京城。

京城当时人心惶惶,老百姓都跑出城躲藏起来,城门守卫还拦着不让走。重美说:“国家都这样乱了,我做不到保护百姓,反而要阻止他们躲避灾难,这合适吗?”于是就放百姓出城了。等晋军快要打到京城的时候,刘皇后让人在地上堆起一堆柴火,准备烧掉皇宫。重美说:“新皇帝来了,肯定不会露宿街头,现在烧了宫殿,只是徒增百姓的劳苦,留下骂名罢了!”刘皇后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后来废帝自焚而死,刘皇后和重美也一起死了。

唉!家里的规矩,可不能不正啊!礼仪啊,就是用来区分亲疏远近、明辨等级的。哎,五代十国那会儿,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都乱套了,祖庙、朝廷,人鬼都失去了秩序,这简直就是乱世啊!从古到今都没见过这么乱的!唐朝一个国号,却换了三个姓氏的皇帝;周朝一个国号,也换了两个姓氏的皇帝。唐朝的太祖、庄宗是一家,明宗、愍帝是一家,废帝又是一家;周朝的太祖是一家,世宗又是一家。为什么国号一样,却分属不同的家族呢?唐朝沿用国号,是因为他们篡位夺权,为了掩盖事实;周朝沿用国号,是因为他们默认了这种状况。但是要区分他们的家族,是因为昭穆尊卑、亲疏远近的顺序不能乱啊!国号可以相同,但家族不能不区分,这就是用来区分亲疏远近、明辨等级的啊!梁朝的博王和友文的关系搞不清楚,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祸乱的根源啊!梁太祖的祸乱,就是从友文开始的,写下这段话就是为了警戒后人啊!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君臣父子关系的混乱,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动荡。作者认为,礼仪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区分亲疏远近,维护社会秩序。梁朝的例子则说明了不遵守礼仪制度的后果。 作者以唐、周两朝为例,说明了国号可以相同,但家族传承却不能混淆,强调了宗法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