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载,字仲熙,是北燕人。从小就喜欢学习,擅长写文章。广顺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考中了进士,而且是最高等,被任命为校书郎,在史馆工作。后来又升迁为监察御史。他写文章,自己非常得意,总觉得写得好。他还曾经把历朝历代国家的兴衰治乱都写成一篇《运源赋》,内容非常详细。有一次,他去相国寺游玩,看到寺里竹子长得很好看,就写了一篇《碧鲜赋》,还把它刻在了寺庙的墙壁上。皇帝世宗听说后,派一个小黄门去寺庙把赋文抄录下来,看完后觉得写得很好,于是就提升扈载为水部员外郎,主管制诰。后来他又升迁为翰林学士,还被赐予了红色的官服。但是,这时候扈载已经生病了,没法去朝廷谢恩。在家养病一百多天后,他强忍病痛去翰林学士院上班。世宗皇帝很同情他,就准他回家休养,还派太医给他治病。

一开始,扈载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出名,当时枢密使王朴特别欣赏他的才能,把他推荐给了宰相李谷。可是过了很久,李谷也没任用他。王朴就问李谷:“扈载为什么没当上舍人呢?”李谷说:“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是觉得他命不好,恐怕担当不起这个职位。”王朴说:“你身为宰相,应该提拔贤才,淘汰不称职的人,怎么能说命运呢?”后来,李谷才召见扈载,任命他为知制诰。扈载当上翰林学士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人们都说李谷能识人,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皇帝英明神武,喜欢招揽天下奇才,尤其尊重文人,扈载和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人一起被重用。这几个人当中,李谷的文采最差,而且人品也不好。张昭、窦俨经常和皇帝议论政事,他们的文章写得非常出色,而李谷只会揣摩皇帝的心思,用谄媚的言辞讨好皇帝。无论大事小事,他都极力赞美歌颂,甚至连京城里木偶耕地、紫芝白兔之类的奇闻异事,他都要写成颂词献给皇帝,他的文章大多像小丑的表演一样。而扈载不幸早逝,虽然他的议论文章不如张昭、窦俨,但他至少没有像李谷那样阿谀奉承。

唉!做器物的人,没有好材料却有好的工匠;治理国家的人,没有贤能的大臣却有贤能的君主。因为材料依靠工匠才能成器,大臣依靠君主才能被任用。所以说,治理国家就像下棋一样,知道怎么用棋子并且放在正确位置的人就能赢,不知道怎么用棋子并且放在错误位置的人就会输。输棋的人盯着棋盘,整天劳心费神,让善于下棋的人来看,很容易就能把棋子放在正确的位置而获胜。赢家用的棋子,正是输家手里的棋子;兴国的君主用的臣子,正是亡国的君主手里的臣子。王朴的才能,确实可以说是很厉害的。如果不是遇到世宗皇帝,他的才能又怎么能施展出来呢?世宗时期,对外征战,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对内修订制度,制定刑法,确定历法,研究礼乐的遗文,所用的人都是五代的士人,难道他们个个都比不上晋朝和汉朝的人,而才能和智慧都比得上周朝的人吗?关键在于知道怎么用人而已。

那些搞垮国家的君主,总是把愚蠢、不肖的人放在高位,强迫他们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暴露他们的缺点和恶行;把贤明有才能的人放在低位,埋没他们的才能,使得君子和小人都没有在正确的位置上,最终自己走向灭亡。那些治理好国家的君主,能够把贤明有才能的人放在身边,把愚蠢、不肖的人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让君子和小人都各得其所,最终自己享受到安宁和荣耀。治国和乱国之间的差距虽然很大,但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却不多,关键就在于他们任用的人不同而已。唉,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少而昏庸的君主多,更何况在五代时期,士人的命运真是令人感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