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延光,字子瑰,是相州临漳人。唐明宗当节度使的时候,范延光在他手下做事,明宗当时还没特别重视他。
后来,明宗攻破了郓州,梁兵正死死卡住杨刘(地名),梁军的先锋将领康延孝偷偷地想向明宗投降。明宗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把康延孝的投降书递给庄宗(后唐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于是揣着康延孝的蜡丸书,跑到庄宗那里,把书交给了他,并且说:“现在康延孝虽然想投降,但是梁兵在杨刘那边兵力很强,现在还不能轻举妄动,不如在马家口筑垒,打通到汶阳的路。”庄宗觉得他的主意不错。垒筑好了以后,梁军派王彦章带兵猛攻新垒。明宗派范延光偷偷地去求援兵,他夜里赶到河边,结果被梁兵抓住了,押送到京城,关进监狱,一顿好打,上百鞭子抽下来,还拿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招供晋军的情况,但范延光始终不肯说。
关了他几个月,狱卒才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后来庄宗攻入汴州,狱卒给他解开了镣铐,把他放了出来,还给他官做。庄宗见到范延光,非常高兴,任命他做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当政的时候,范延光当上了宣徽南院使。明宗去汴州,路过荥阳,朱守殷造反了。范延光说:“朱守殷的反叛迹象刚露出来,如果我们慢慢来,给他时间准备,那城池坚固,很难攻破。所以,趁他还没准备好,不如赶紧进攻,我请求带五百骑兵,快速奔袭到城下,用闪电般的速度吓唬住他。”于是,他带了五百骑兵,从傍晚一直急驰到半夜,跑了二百里,在城下和叛军交战。天快亮的时候,明宗也赶到了,汴州守军看见了皇帝的仪仗,就打开了城门。范延光第一个冲进城里,还在巷子里跟叛军激战,杀死了很多叛军,朱守殷也被杀死了,汴州平定了。
明年,他升迁为枢密使,后来又外放到成德军担任节度使。安重诲死了以后,皇帝又召回我,我和赵延寿一起担任枢密使。皇帝问我手底下有多少匹马,我回答说:“骑兵有三万五千匹。”皇帝拍着大腿感叹道:“我打仗打了四十年,从太祖在太原的时候,马匹最多也就七千匹,庄宗攻打河北,跟梁军在黄河边上打仗,马匹也才一万匹。现在有三万五千匹马,却不能统一全国,我老了,这么多马有什么用呢!”
我接着说:“我算过,一匹马的费用,可以养活五个步兵,三万五千匹马,够十五万步兵吃喝的了。”皇帝说:“养肥了战马却饿坏了百姓,这是我最感到惭愧的地方!”
夏州的李仁福死了,他儿子李彝超自立为王,还抢了军旗。皇帝派安从进去代替他,李彝超不肯接受。于是就派兵攻打他,打了很久也没拿下。隰州刺史刘遂凝骑快马进京献计,说绥州和银州的人,心里都想归顺朝廷,建议罢免那两个刺史来招降他们。我说:“我们出兵讨伐,本来就是为了惩罚李彝超,夏州还没拿下,绥州和银州又算得了什么!如果夏州没攻下来,就算得到了绥州和银州,也守不住啊!”刘遂凝又请求亲自去劝说李彝超投降,我说:“就刘遂凝一个人,万一失败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可惜的是朝廷的颜面啊!”
那时候,王淑妃得宠,刘遂凝兄弟和淑妃以前就认识,正想借此得到恩宠,淑妃说什么他们都听,很多大臣因为淑妃不敢反驳,只有我从容不迫地阻止了他。皇帝生病了,不能上朝,京城里的人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有的躲到山里,有的藏在军营里,官府管不住。有人劝我用严厉的法令来制止,我说:“处理动乱应该保持平静,应该等等看。”后来皇帝的病好了一些,京城才安定下来。
那时候,秦王手握重兵,非常嚣张跋扈,宋王势力弱小而且不在京城,很多人看好潞王(李存勖)。延光害怕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就请求辞官回家。延寿暗中观察到延光有躲避祸患的意思,也赶紧请求辞官。明宗皇帝再三挽留他们,两个人都坚决请求,还哭着恳求。明宗没办法,只好都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让延光回到成德镇守,并任命朱弘昭、冯赟为枢密使。后来,秦王起兵造反被杀,明宗皇帝驾崩,潞王李存勖造反,杀了愍帝,唐朝大乱,朱弘昭、冯赟都因此而死。
后来,末帝又召延光回朝担任枢密使,并封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天雄军发生兵变,赶走了节度使刘延皓,朝廷派延光去平叛,平叛后,就让他担任天雄军节度使。延光经常梦见一条大蛇从肚脐眼钻进他的肚子,蛇身一半进入后又被拉了出来。他把这事儿告诉门下术士张生,张生夸赞说:“蛇,是龙的同类,钻进肚子,这是将要成为王者之兆啊!”张生从延光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就说他将来一定能当大官,延光一向很敬重他,一直把他留在身边。张生说的话大多都很准,所以延光就相信了张生的说法,从此心里就有点儿不臣之心了。
等到晋高祖李克用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末帝派延光率领两万兵马驻扎在辽州,与赵延寿互相策应。后来赵延寿先投降了,只有延光没有投降。晋高祖李克用即位后,延光上表祝贺的时间比其他诸侯都晚,而且他的女儿还是末帝儿子李重美的妃子,因此他心里就更加动摇,有了反叛的念头。晋高祖为了安抚延光的心,封他为临清王。
话说有个叫平山的人,名字叫秘琼,曾经在成德军节度使董温手下当衙内指挥使。后来董温被契丹俘虏了,秘琼竟然把董温全家人都杀光了,埋在一个坑里,然后把董温家里的巨额财产全部据为己有,那可是数不清的钱财啊!后来,晋高祖李存勖当了皇帝,就封秘琼为齐州防御使,让他带着那些抢来的钱财上任,结果这秘琼路过魏州。
魏州的刺史叫延光,派人给秘琼送去信,想让他把钱财交出来,秘琼根本不理他。延光这下可生气了,就偷偷调兵埋伏在路上,等着秘琼经过,结果在夏津把秘琼给杀了,并且把秘琼的钱财全部收缴了。不过呢,这事儿是戍逻的士兵误杀的,不是延光亲自动的手。 可是,晋高祖李存勖一听这事儿,就觉得秘琼肯定要造反,于是赶紧跑到汴州去了。
天福二年六月,延光终于造反了!他派手下的牙将孙锐和澶州刺史冯晖,带着两万兵马在黎阳摆开阵势,还抢掠了滑州和卫州。晋高祖李存勖就派杨光远去当招讨使,带兵从滑州渡过黄河去打延光。这孙锐啊,真是轻敌冒进,没啥谋略,带着兵打仗居然还带着十几个妓女,张着伞,摇着扇子,吃吃喝喝,唱歌跳舞,跟过家家似的。 大热天,士兵们累得要死,都没心思打仗。
杨光远这边探听到孙锐的军营纪律松懈,就设下埋伏,诱骗孙锐他们过河,等到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好多士兵都淹死在河里。孙锐和冯晖没办法,只好逃回魏州,躲起来再也不敢出来了。
一开始,延光其实还没下定决心造反,结果他突然生了重病,起不来了。孙锐就偷偷把冯晖叫进城,逼着延光造反。延光当时也吓坏了,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答应了。晋高祖李存勖听说延光用孙锐他们造反,哈哈大笑说:“虽然我武功不怎么样,但我跟着明宗皇帝打天下的时候,攻破过很多坚城,打败过很多强敌。像延光这种人,已经不是我的对手了,更别说孙锐他们那帮只会玩乐的家伙了!简直就是一群小孩子过家家!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他们!” 于是,李存勖就下定决心讨伐延光。
一开始,延光压根儿没打算反叛,结果锐等战败了,延光就派牙将王知新送上投降书。可高祖皇帝压根儿没见他,直接把王知新扔给了武德司(负责处理军事案件的部门)。延光又通过杨光远递交了投降书,还是没回应。这下延光彻底死心,决定坚守城池。
晋军就用箭射进城里两百支写着赦免魏国人的箭书,还悬赏斩杀延光。 但是魏国的城池太坚固了,攻了一年多都没拿下,军队疲惫,粮草也快耗尽了。这时,宗正丞石帛上书强烈劝谏,请求赦免延光,还主动请缨,说自己愿意只带一辆车去劝说延光投降。高祖皇帝这才后悔了。
三年九月,高祖皇帝派使者进入魏国赦免了延光。延光这才投降,被封为东平郡王、天平军节度使,还被赐予了铁券(象征着免死金牌)。过了几个月,延光入朝觐见,因为觉得很惭愧,就请求退休,最后被授予太子太师的荣誉职位,光荣退休了。
一开始,皇上赦免了延光,对使者说:“我答应他不会死,如果把他杀了,我怎么能享有天下呢?”延光跟副使李式商量,李式说:“皇上讲信用,光明磊落,既然答应他不死,那就肯定不会死。”于是延光就投降了。后来他退休住在京城,逢年过节皇上都会召见他,皇上待他跟其他大臣一样,没有区别对待,但心里其实不想让他留在京城。
一年多以后,皇上派宣徽使刘处让带着酒夜里去看延光,刘处让说:“皇上让我来的时候,正好契丹使者到了,北方的皇帝问起晋国魏博叛臣的下落,担心晋国控制不住他,想把他抓起来,免得成为中原的祸患。”延光一听,哭了起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刘处让说:“你干脆去洛阳躲躲,避开契丹使者。”延光说:“杨光远在河南做留守,是我的仇人啊。我在河阳有田产房屋,可以去那里吗?”刘处让说:“可以。”于是延光带着他的全部家当回河阳去了。
他的队伍浩浩荡荡,财物装满了道路,杨光远看中了延光的财富,果然起了歹心。他上奏皇上说:“延光反复无常,是个奸臣,如果不除掉他,他要么逃到北方,要么逃到吴越,请求皇上把他抓到洛阳。”皇上犹豫不决。杨光远兼任河阳的镇守,他的儿子承勋担任知州,于是杨光远就派承勋带兵威胁延光,逼他自杀。延光说:“皇上赐给我铁券,答应我不死,怎么能这样对我?”然后,壮士们把他架上马,走到浮桥的时候,把他推到水里淹死了。对外宣称是延光自己投水自杀,然后就霸占了他的全部家产。皇上刚好也同意了这个说法,没有追究,还为此停朝一天,追赠延光为太傅。后来,水运军使曹千在缪家滩发现了延光的尸体,皇上准许把他运回相州安葬。
延光下葬后,坟墓竟然塌了,棺材也碎了,头颅都碎了。当初,秘琼杀了董温,夺了他的财产;延光又杀了秘琼,夺了他的财产;最终,延光因为财产被杨光远杀害,而杨光远也逃脱不了报应。
话说在延光年间,有个叫李彦珣的家伙,当时在河阳当个行军司马。后来张从宾造反占据了河阳,李彦珣就跟着他一起反了。结果张从宾失败了,李彦珣就逃到魏国去了。魏国的延光皇帝后来任命他当步军都监,让他守城。
后来,招讨使杨光远知道李彦珣是邢州人,他妈还活着呢,就派人去邢州把李彦珣他妈接来,带到城下,想以此劝降李彦珣。李彦珣一看他妈来了,竟然自己动手,一箭射死了他亲娘! 后来延光皇帝投降了晋朝,晋高祖封李彦珣为房州刺史。不少大臣觉得李彦珣杀母大逆不道,该杀头,但晋高祖说,赦免令都下去了,不能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结果李彦珣后来因为贪污受贿被处死了。
唉,真是太可怕了!人的本性啊,太容易被习惯左右了!所以圣人对仁义特别重视,教化百姓的时候,要勤勉而不懈怠,温和而不强迫,希望百姓慢慢养成习惯,自觉地去做好事,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可是,老百姓不懂事啊,习惯了做好事就安于做好事,习惯了做坏事就安于做坏事。五代十国的乱世,祸根埋得很深啊!从唐朝衰败开始,战乱、饥荒不断,父亲养不起孩子,孩子也赡养不了父母。一开始,亲兄弟都保不住性命,这都是因为不幸造成的。 结果礼义廉耻一天天败坏,亲情一天天淡薄,时间长了,坏习惯就根深蒂固了,甚至父子之间都会互相残杀。五代十国时期,各种惨剧数不胜数。
人人都知道要爱自己的父母,人人都知道不孝顺是可耻的,可是李彦珣居然能弯弓射杀自己的母亲,晋高祖还轻易地赦免了他,这说明不只是李彦珣自己不知道那是大恶,就连晋高祖也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难道不是长期积习的结果吗?《论语》里说:“性相近,习相远。” 到了极点,人心还不如禽兽,这能不让人悲哀吗?像李彦珣这种恶行,都能视若无睹,那么晋出帝杀害自己的父亲,也就难怪举世皆不知其为非也了。
娄继英,这人是谁,咱也不知道。反正他做过梁朝和唐朝的官,当过绛州、冀州刺史,还做过北面水陆转运使、耀州团练使。到了后晋高祖的时候,又当上了左监门卫上将军。他家媳妇儿,是温延沼的女儿。温延沼他爹,在明宗时期被杀头了,温家兄弟几个就一直窝在许州,心里憋着一肚子火。
后来范延光造反了,娄继英有个弟弟在魏州当官,范延光就派人用蜡丸书信招揽娄继英。娄继英就派他媳妇儿的弟弟温延沼去魏州见范延光。范延光那个高兴啊,给了温延沼信物,让他暗中图谋许州。温延沼和他兄弟几个,拉了一千多号亡命之徒,准备攻打许州。可许州节度使苌从简,因为范延光造反的事儿,早就怀疑有人要响应,防备得特别严。温延沼还没动手呢,范延光那蜡丸书信的事儿就露馅了,传到京城去了。娄继英吓得要死,赶紧逃到许州。后晋高祖下诏安抚他,让他回去继续当官,可娄继英害怕,不敢露面。
温家兄弟几个合计着要杀了娄继英,好自己投靠范延光。可温延沼因为自己姐姐的关系,下不去手。后来张从宾在洛阳造反了,温家兄弟就和娄继英一起投奔张从宾,到了汜水。娄继英知道温家兄弟一开始想杀自己,就反过来在张从宾面前告温家兄弟的状,张从宾就把温家兄弟给杀了。张从宾后来兵败了,娄继英也被杜重威给杀了。
安重荣,小名铁胡,是朔州人。他爷爷安从义,做过利州刺史;他爹安全,做过胜州刺史和振武马步军都指挥使。安重荣这人,力气大,箭法好,在振武军当巡边指挥使。后晋高祖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派张颖暗中招揽安重荣。他妈和他哥都觉得不行,可安重荣已经答应张颖了。他妈和他哥合计着要杀了张颖,阻止这事儿。安重荣说:“别急,我先给咱妈卜一卦。”他在地上立了一支箭,一百步开外射中了,说:“石敬瑭当皇帝,就能射中。”一箭就射中了!他又立了一支箭,说:“我当节度使,就能射中。”一箭又射中了!他妈和他哥这才同意了,安重荣就带着一千骑兵叛逃到太原投奔了后晋高祖。后晋高祖当了皇帝以后,就封安重荣为成德军节度使。
重荣虽然是个粗鲁的武将,但却精通官场事务,下属没人敢欺骗他。有一次,一对夫妻告状说他们的儿子不孝顺。重荣拔出剑来交给孩子的父亲,让他杀了儿子。父亲哭着说:“我下不去手!”这时,孩子的继母在一旁破口大骂,抢过剑把父亲赶走。重荣问明情况后,发现是继母,立刻把她赶出去,后来干脆射杀了她。
重荣是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升起来的,突然暴富暴贵。他看到唐朝的废帝和晋朝的高祖都是从藩镇割据做大的,曾经对人说:“天子难道天生就该是某个人吗?兵强马壮的人就能当皇帝!”虽然他心里有异心,但还没找到机会下手。当时,晋高祖和契丹订立了父子关系,契丹人非常嚣张跋扈,高祖对他们却更加恭敬。重荣对此非常愤怒,他说:“为了讨好蛮夷而屈辱我们国家,压榨已经贫困的百姓,去满足契丹无止境的欲望,这将是晋朝永远的耻辱!”他多次以此来批评高祖。契丹使者来往经过镇州,重荣总是叉开腿坐着,粗鲁地辱骂他们,根本不给他们任何礼数,甚至还抓起来杀了他们。
那时候,吐浑白氏被契丹奴役,受尽了欺压,重荣就诱骗他们进入关内。契丹多次派使者责问高祖,并要求交出那些杀害使者的凶手。高祖对契丹使者毕恭毕敬,点头哈腰,更加小心谨慎地接受责备,并用很多好听的话来解释,却对重荣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追究。后来,高祖派供奉官张澄带了两千兵马,在并州、镇州、忻州、代州的山谷中搜捕吐浑人,把他们全部赶出塞外。可是吐浑人又回来了,重荣最终收留了他们,并且招募亡命之徒,强迫百姓种植谷物,养着上万匹战马,他的行为越来越嚣张跋扈。
后来,重荣怒杀指挥使贾章,并诬陷他谋反。贾章的女儿还很小,重荣想放了她,但贾章的女儿说:“我家三十口人都在战乱中死了,只有我和父亲活了下来,现在父亲死了,我还有什么脸面独活?我愿意和父亲一起死!”于是重荣把她杀了。镇州的百姓都敬佩贾章女儿的忠烈,也意识到重荣一定会失败。重荣越来越奢侈,他认为金鱼袋已经不足以显示他的尊贵,于是就刻玉做成鱼的形状佩戴。他还娶了两个妻子,高祖就借此机会给他加官进爵。
天福六年夏天,契丹使者拽剌来到镇州,重荣羞辱了他。拽剌说话很没礼貌,重荣一怒之下,抓住了拽剌,还派轻骑兵去抢掠幽州南境的百姓,把他们关押在博野。重荣上表给皇帝说:“我最近收到吐浑白承福、赫连功德等人的报告,他们带着本族三万多户人家从应州来投奔我们。还有生吐浑、浑、契苾、两突厥三部,以及沙陀、安庆、九府等各个部落,也带着他们的族人、牛羊、车辆、帐篷和兵马,分七八路来投奔朝廷。他们都说契丹人残害他们,抢掠他们的百姓和牲畜。从今年二月开始,契丹就下令各部族点检壮丁,准备军装,计划秋季南下进攻。这些部落非常害怕上天不保佑他们,导致家族灭亡,所以提前来投降。他们各个部落的精兵强将加起来,足有十万人。我还收到沿河党项、山前后逸越利等部落首领送来的消息,他们都派人送来了契丹授予他们的官职证明、敕令、旗帜来归顺,个个哭着诉说他们的苦衷,希望能拿起武器报仇雪恨。此外,朔州副节度使赵崇还杀了节度使刘山,带着全城投降。我认为这些部落没经过招降就自己来投奔,朔州也没经过攻打就自己投降,虽然是人情使然,但也都是天意啊!再说那些被契丹俘虏的将领们,本来都是朝廷的功臣,长期享受富贵荣华,如今却困在敌营,遭受残酷的虐待,他们盼望着回到朝廷,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他们一定会立刻反戈一击。” 这封奏折好几千字长。他还给朝廷大臣和各地的藩镇写信,都说契丹可以攻打。
高祖皇帝很担心这件事,特地跑到邺城去,给重荣回信说:“以前我们跟北方游牧民族和亲,都是为了天下大计考虑的。现在我们用天下的百姓来委任你,你却用一个镇的兵力去对抗他们,这大小悬殊,你这样会自取其辱的!”重荣觉得自己实力强大,晋朝拿他没办法,于是更加决意造反。虽然重荣表面上说契丹可以攻打,但暗地里却派人跟幽州节度使刘晞勾结。契丹也乐见晋朝内乱,希望重荣造反,让晋朝内外交困,想趁机窥探中原,所以并没有因为重荣的举动而生气。
重荣打算造反,他妈觉得不行,重荣说:“我给您算一卦吧。”他指着堂下幡竿上的龙口,往上射箭说:“我要是能打天下,就能射中。”嗖的一箭,正中靶心!他妈这才同意了。饶阳县令刘岩送来五颜六色的水鸟,重荣说:“这是凤凰!”然后把鸟养在后潭里。他还让人打造了一条大铁鞭送给他,骗老百姓说:“这鞭子有神,指到谁,谁就得死!”于是重荣就有了个外号叫“铁鞭郎君”,每次出门都让它走在前面开道。镇州城门守卫的铁胡人,莫名其妙脑袋就掉了,这铁胡,正是重荣的小名,虽然他很讨厌这个名字,但这事儿他也没搞明白怎么回事。
那年冬天,安从进攻打襄阳造反,重荣一听,也赶紧起兵了。这一年镇州大旱蝗灾,重荣把几万饥民聚集起来,带着他们往邺城走,对外宣称是去朝见皇帝。走到宗城的时候,他们冲破了堤坝。高祖派杜重威去讨伐,两军交战,重荣的将领赵彦之跟重荣有仇,关键时刻竟然卷起军旗投奔晋军去了!他的盔甲马鞍全都是银的,晋军不知道他是来投降的,一拥而上抢他的战利品。重荣听说赵彦之投降了晋军,吓坏了,赶紧躲进辎重里,两万士兵全部溃散逃跑了。那年冬天特别冷,溃散的士兵又饿又冻,不是被冻死就是被杀光了,一个都没剩下。重荣只带着十几个骑兵逃跑了,他们用牛马皮做盔甲,驱赶州里的百姓守城,等着敌人来攻。
杜重威的军队攻到城下,重荣的一个副将从城西的水碾门里把官军引了进来,杀了守城的两万多人。重荣带着几百个吐浑骑兵守着牙城,杜重威派人把他抓住了,砍了头献给高祖。高祖在楼上接受了首级,还下令把重荣的头涂上漆,送去契丹。后来,高祖把成德军改名为顺德军,镇州改名为恒州,常山改名为恒山。
安从进,是振武索葛部人。他爷爷和爸爸都在唐朝当骑兵将领。安从进一开始就跟着庄宗打仗,当过护驾马军都指挥使,还做过贵州刺史。到了明宗时期,他当上了保义、彰武军节度使,但一直没带兵打仗。后来李彝超在夏州自立为王,安从进带兵去了一次,结果也没啥战功。愍帝登基后,安从进被调到顺化,当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潞王在凤翔造反,安从进负责巡查京城,还杀了枢密使冯赟,然后把钱送给了从珂。愍帝逃跑了,从珂快要到京城了,安从进就带领百官到郊外迎接他。清泰年间,安从进被调到山南东道镇守。晋高祖即位后,又提升他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高祖打天下的时候不太顺利,一直为此感到羞愧,所以对那些藩镇都比较宽容,甚至有点放任自流。而那些藩镇的官员,有的心里不安分,有的又很羡慕高祖当初的做法,觉得也能成功,所以高祖在位七年,就发生了六次叛乱,安从进是最后一次叛乱,但最终他们都没能成功。从范延光在邺城叛乱开始,安从进就已经起了反叛之心,他仗着长江天险,招兵买马,聚集亡命之徒,扩充军队。南方进贡的物资,只要是从襄阳运过去的,他都私自扣留,拦路抢劫商队,把人抓起来当兵。他还暗中和安重荣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晋高祖很担心,想把安从进调走,就派人对他说:“东平王已经来朝拜了,想回家乡,我已经把他调到上党了。我空出青州等你,如果你愿意去,我就下诏书。”安从进回答说:“青州在汉江南边,我这就去上任。”晋高祖也表现得很宽容。
安从进的儿子安弘超在京城当宫苑副使,安从进请求告假回家,但高祖没批准。王令谦和潘知麟是安从进手下的将领,他们跟着安从进时间最长,知道他一定会失败,就多次劝谏他。安从进让儿子安弘超和王令谦去南山游玩,酒喝多了,就让人把王令谦推下悬崖摔死。
公元906年,安重荣杀了契丹使者,事情败露了。皇帝李存勖高兴地跑到邺城去了,留下郑王李重贵镇守京城。宰相和凝说:“皇上您现在往北走,安重荣肯定会反,您拿什么办法对付他呢?” 李存勖问:“你有什么主意?” 和凝说:“我听说兵法里讲,先下手为强,不如就发一些空头敕令给郑王,十来道这样,万一有紧急情况,就可以派兵过去。” 安重荣听说李存勖去了北方,就杀了知麟反叛了。郑王就拿着这些空头敕令,派李建崇、郭金海等人去讨伐他。安重荣带兵攻打邓州,没攻下来,又打到湖阳,碰上了李建崇他们,吓了一大跳,觉得他们速度太快了,结果又碰上火灾,军队大败。安重荣带着几十个骑兵逃回了襄阳。
李存勖派高行周去围困襄阳,一年多后,安重荣的粮食耗尽了,自焚而死。他的儿子安弘受和四十三个将领被俘虏押送到京城,李存勖在楼上亲自受俘,然后把他们押到菜市场斩首示众。襄阳降为防御州,追赠安重荣为忠州刺史,知麟为顺州刺史。
杨光远,字德明,他父亲叫阿噔啜,是沙陀族人。杨光远最初的名字叫阿檀,是唐庄宗手下的骑兵将领,曾经跟随周德威在新州与契丹作战,胳膊被打断了,之后就闲置不用了。过了很久,他被任命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驻守瓦桥关。杨光远这个人,毛病不少,秃头,断臂,不识字,但他很有判断力,擅长处理政务。明宗时期,他担任妫州、瀛州、冀州、易州四州刺史,以治理有方而闻名。
一开始,唐朝军队攻破了中山的契丹王都,俘虏了契丹大将耶律荝剌等十多人。后来,契丹和中原和解了,派使者来要回耶律荝剌等人。唐明宗和大臣们商量,大家都想把他们放回去,只有李光远不同意。他说:“耶律荝剌这些人都是北方游牧民族里善于作战的将领,他们要是失去了这些人,就像失去了手脚一样;而且他们在这里待了很久,对中原的情况非常了解,把他们放回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明宗说:“少数民族很看重盟约,我们已经和他们交好了,怎么能背信弃义呢?”光远说:“我担心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明宗很欣赏他的话,最终没有放回耶律荝剌等人。李光远后来从易州刺史升任振武军节度使。清泰二年,他又调任中山镇守,兼任北面行营都虞候,在云州、应州一带抵御契丹。
后来,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后唐末帝任命李光远协助张敬达担任太原四面招讨副使。结果他们被契丹打败了,退守晋安寨。契丹围困了他们几个月,人和马的粮食都吃光了,他们开始杀马吃肉,马吃完了,就杀了张敬达投降。耶律德光见到他们,嘲讽地说:“你们真是些恶汉!”李光远和其他的将领一开始没明白他是在讽刺自己,还谦虚地回答。耶律德光说:“不吃盐和酪,却吃了一万匹战马的肉,难道不是恶汉吗!”李光远等人非常羞愧,低下头。耶律德光问他们:“你们害怕吗?”他们都说:“非常害怕。”耶律德光又问:“害怕什么?”他们回答说:“害怕皇帝要打进契丹来。”耶律德光说:“我们国家没有土地和爵位给你们,你们就好好为晋朝效力吧!”晋高祖后来任命李光远为宣武军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光远去晋高祖面前觐见的时候,装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总是好像有什么怨恨似的。晋高祖怀疑他有什么不满,就派人去问他,李光远回答说:“我在富贵方面没有什么不满,只是不如张敬达那样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我一直为此感到羞愧!”因此,晋高祖认为他是忠臣,对他更加信任。
范延光造反了,被封为魏府都招讨使,但很久都没能拿下。后来太祖皇帝用了个计策,才让范延光投降。范延光因为自己手里握着重兵,在外地驻扎,觉得太祖皇帝怕他,所以开始嚣张跋扈起来。太祖皇帝一直对他很优容,还把他的儿子范承祚嫁给了长安公主,其他儿子也都升官加爵,恩宠无比。 枢密使桑维翰看不惯他,多次向皇帝告状。范延光从魏州回朝后,多次指责桑维翰专权难治。太祖皇帝没办法,只好把桑维翰调到相州,也把范延光调到西京做留守,兼任河阳节度使,并夺了他的兵权。
范延光这才开始怨恨,暗地里用金银财宝贿赂契丹,说自己被后晋朝廷排挤。他养的部下有一千多人,在黄河、洛阳一带违法乱纪,比强盗还厉害。天福五年,他被调到平卢镇,封为东平王。范延光请求带着儿子们一起走,于是他的儿子范承祚被任命为单州刺史,范承勋被任命为莱州防御使,父子一起往东走,车马绵延数十里。出帝即位后,封他为太师,寿王。
那时候,后晋马匹稀少,朝廷在全国征收马匹补充军队,景延广请求收缴范延光以前借用的三百匹官马。范延光大怒说:“这些马是先帝赏赐我的,怎么能再要回去?这是怀疑我要造反啊!”于是他就策划造反。而他的儿子范承祚从单州逃回了家,出帝竟然任命范承祚为淄州刺史,还派使者送去玉带和御马安慰他,范延光更加骄横,于是就造反了。他勾结契丹入侵,攻陷了贝州。博州刺史周儒也叛变投降了契丹。
当时,出帝和耶律德光在澶州、魏州之间对峙。郓州观察判官窦仪在军中献计说:“现在如果不派重兵和高级将领守住博州渡口,让周儒把契丹引渡过黄河与范延光汇合,那么河南就危险了!”出帝于是派李守贞、皇甫遇率领一万兵马沿黄河向下游进发。周儒果然引领契丹军队从马家渡渡过黄河,正在修筑营垒的时候,李守贞等人迅速攻击,契丹军队大败,于是与范延光隔绝了。耶律德光听说黄河上的军队大败,与后晋军队在戚城决战,也战败了。
契丹人已经撤到北方去了,后唐出帝又派李守贞和符彦卿去东边讨伐。石敬瑭死守城池,从夏天守到冬天,城里的人几乎都饿死了,开始吃人了。石敬瑭抬头望着契丹的方向,对着契丹主耶律德光磕头大喊:“皇上这是错怪我了啊!”他的儿子石承勋等人劝他投降,石敬瑭说:“我在代北的时候,曾经用纸钱祭祀天池,扔进去就沉没了,有人说我将来会当皇帝,应该等待时机,不要轻易议论这件事。”石承勋知道劝不动他,就杀了节度判官丘涛、亲将杜延寿、杨瞻、白延祚等人,劫持了石敬瑭,把他关了起来,然后派人上表请罪。石敬瑭的另外两个儿子石承信、石承祚都跑到京城自己投降了,石敬瑭也上书请求处死自己。
出帝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侍卫将军,还给他写了赦免书,答应不杀他。但是朝中大臣都觉得不行,于是下令让李守贞自行处置。李守贞就派客省副使何延祚去石敬瑭家里把他杀了。何延祚到了石敬瑭府上,石敬瑭正在马厩里看马,何延祚派一个都将进去对他说:“天使在门外,想回去向皇上复命,但是没有东西可以带回去。”石敬瑭问:“这是什么意思?”何延祚说:“想要您的脑袋!”石敬瑭骂道:“我有什么罪?当年我用晋安寨投降契丹,让你们家族世世代代做天子,我也希望能富贵终老,你们怎么如此忘恩负义!”说完就被杀了,对外宣称是病死的。
石承勋后来事奉后晋,当上了郑州防御使。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后,派人把石承勋叫到京城,责问他劫持父亲的事,并且把石敬瑭的肉切成块给他吃。后来,耶律德光任命石承信为平卢节度使。汉高祖刘知远追赠石敬瑭为尚书令,封齐王,还让中书舍人张正撰写了石敬瑭的碑铭,赐给石承信,让他在青州刻碑立石。碑石刚立起来,天上就打了个大雷,把碑石劈断了。
阿噔一开始可不是姓阿噔,后来改名叫瑊,姓杨。杨光远,他一开始叫檀,到了后唐清泰二年,官府说皇帝的名字不能跟庙里的神明名字有相似的字,所以就赐名光远。 光远得了秃头,他老婆还瘸腿,大家就开玩笑说:“古来哪有秃顶皇帝,瘸腿皇后的?” 这事儿当时传得挺广,大家都拿来当笑话讲。
可是,就是这位光远,他招惹外族入侵,成了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最终导致晋朝灭亡,让中原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足足三十多年,这都是光远的责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