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肇,字化元,是河南荥泽人。这人啊,特别勇猛,跑起来比马还快!梁朝末年,政府规定七户人家出一个人当兵,史弘肇就当了兵,先是在开道指挥使手下,后来被选进了禁军。汉高祖刘知远当禁军指挥的时候,史弘肇是他的下属军官。后来,汉高祖镇守太原,就让史弘肇当武节左右指挥使,还让他当了雷州刺史。

汉高祖在太原称帝后,代州刺史王晖不肯听命,史弘肇带兵攻破了王晖,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为忠武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那时候契丹人往北撤了,但留下耿崇美攻打王守恩,地点在潞州。汉高祖派史弘肇去打耿崇美,结果耿崇美被打败逃跑了,王守恩也把城池献给了汉朝。河阳的武行德、泽州的翟令奇这些人,也都主动投降了史弘肇。史弘肇进驻河阳后,汉高祖随后也到了,最后一起进了京城。

史弘肇当将军,为人严厉,不怎么说话。他手下要是稍微有点不顺他的意思,立马就把他杀了,所以军中的人都很害怕他。因此,汉高祖起义的时候,史弘肇带兵打仗,走到哪儿,哪儿就太平无事,秋毫未犯,两京都安安静静的。后来,他又升官了,当上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还兼任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汉高祖病重将死的时候,还把史弘肇、杨邠、苏逢吉等人一起指定为顾命大臣。

唐朝隐帝的时候,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永兴节度使赵思绾都造反了,关中地区打仗,老百姓人心惶惶,首都长安更是谣言四起,大家吓得要死。 弘肇带兵去维持治安,结果杀人不眨眼,不管什么罪,都得死。 大白天都能看到杀头,有人敢抬头看,直接就在菜市场给砍了。 甚至还有个喝醉了酒的人,不小心得罪了个士兵,就被诬告说造谣,结果也被砍头了。 老百姓犯了罪,官吏只要跟弘肇汇报一下,弘肇只要指三下,那犯人立马就得被砍头。 他还发明了很多酷刑,比如割舌头、砍嘴巴、砍脚筋、打断腿。 有个叫李崧的,因为家里的奴仆告密,全家都被杀光了,弘肇还把李崧的小女儿抓去当丫鬟。 所以那些以前当过官的,或者家里以前是武将的,都得小心伺候家里的奴仆,那些下人反而能控制主人。 侍卫孔目官解晖这个人特别狠毒,仗着职务之便,干尽坏事,老百姓受了委屈,根本不敢告他。 有个燕地人叫何福进,他有一只玉枕,值十四万钱,他让家里的奴仆去淮南卖了换茶叶。 结果奴仆私吞了钱,何福进就狠狠地打了奴仆一顿,奴仆就诬告何福进收了赵延寿的玉枕,送给了吴地人。 弘肇一听,立刻抓了何福进,把他砍了头,还把他的家产分给了手下的士兵,抄了他的家。 弘肇这个人不喜欢跟文人交往,曾经说过:“文人太难伺候了,还是叫我士兵舒服。”

弘肇当了归德军节度使,他的副使之类的每个月都偷偷给他送上千缗钱。 颍州的麹场官麹温跟一个叫何拯的军官因为工作上的事起了冲突,就告到三司去了,三司判麹温赢了。 何拯不服,就去找弘肇告状,弘肇觉得颍州是归德军管辖的,麹温没先跟他汇报就告状,就把麹温杀了,还株连了几十个人。

周太祖平定了李守贞的叛乱,论功行赏,弘肇被封为中书令。 隐帝从关中平叛回来后,开始亲近小人,跟后赞、李业这些人整天玩乐,不务正业,而皇太后娘家人也仗着权势胡作非为,弘肇和杨邠就稍微压制了一下他们。 有一次,皇太后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想谋个军职,弘肇直接把他杀了。 隐帝开始听音乐,赏赐教坊使等人玉带、锦袍,这些人就去感谢弘肇,弘肇大怒道:“那些为国家征战的士兵都没得到赏赐,你们有什么功劳,敢接受这些赏赐!” 然后就把收到的赏赐都送还了官府。

周太祖去魏州上任,弘肇跟着当枢密使,苏逢吉和杨邠觉得这事儿不妥,弘肇心里记恨上了他们。第二天,大家在窦贞固家里喝酒,弘肇大声举起酒杯敬周太祖说:“昨天朝堂上讨论的事,咱们看法有什么不同?今天咱们一起喝一杯!”苏逢吉和杨邠也举起大酒杯说:“这都是国家大事,何必放在心上呢!”然后大家一起喝了酒。弘肇说:“安定朝廷,平定叛乱,需要的是长枪大剑,要是光靠‘毛锥子’,能行吗?”三司使王章说:“要是没有‘毛锥子’,军费从哪里来呢?”这“毛锥子”指的就是笔。弘肇没说话。

过了几天,在王章家里喝酒,酒喝多了,大家玩起猜手势的游戏,弘肇不会玩,客省使阎晋卿坐在弘肇旁边,一遍遍教他。苏逢吉开玩笑说:“这儿坐着个姓阎的,还怕罚酒吗?”弘肇的老婆姓阎,是个酒家女,苏逢吉这话是讽刺弘肇,弘肇一听就火了,骂了苏逢吉一通很难听的话,苏逢吉没理他。弘肇想打他,苏逢吉先走了。弘肇起身要拔剑追,杨邠哭着说:“苏公是汉朝宰相的后代啊,您要是杀了他,皇上颜面往哪搁?”弘肇骑马走了,杨邠把他送回家才回去。从那以后,这几个将相的关系就水火不容了。隐帝派王峻在公子亭设宴,想让他们和解。

那时候,李业、郭允明、后赞、聂文进这些人当权,不喜欢那些执政大臣。而隐帝年纪渐长,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经常发牢骚,李业他们就乘机在隐帝面前说弘肇的坏话,说弘肇威风盖过皇上,不除掉他以后一定会造反。隐帝有点想除掉弘肇。有一天晚上,隐帝听到作坊里锻造盔甲的声音,以为是军队来了,吓得一夜没睡。于是,他和李业他们密谋在宫里下手。乾祐三年冬十月十三日,弘肇、杨邠、王章他们上朝,坐在广政殿东边走廊,突然几十个士兵从宫里冲出来,把弘肇、杨邠、王章抓起来杀了,还株连了他们的三族。

弘肇死了,皇帝坐在崇元殿召集百官,宣布弘肇等人谋反的事儿。大家都没啥话可说,一个个都愣住了。 接着,皇帝又把各路军官叫到万岁殿,说:“弘肇他们专权跋扈,害得你们整天提心吊胆,怕哪天小命不保,今天我终于给你们做主了!”军官们一听,赶紧跪下谢恩。后来周太祖登基了,追封弘肇为郑王,还按照礼仪把他厚葬了。

杨邠,是魏州冠氏人。年轻的时候在州里当个小小的掌管文书的吏员。后来,租庸使孔谦管着度支(财政),提拔杨邠当勾押官(押运官),之后又陆续在孟州、华州、郓州的粮料院当差。 他跟着汉高祖李承祐当右都押衙,李承祐当了皇帝后,就提拔他当枢密使。杨邠出身卑微,是从一个小吏做起来的,他不太喜欢那些读书人,跟苏逢吉等朝廷大臣关系很不好,互相排挤。苏逢吉就唆使李涛上奏章,要罢免杨邠和周太祖的枢密使职位。杨邠急得哭着跑到李太后那儿告状,太后一听火了,直接罢免了李涛的宰相职务,还把杨邠升为中书侍郎,兼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官儿越做越大。

那时候,苏逢吉和禹珪靠着收受贿赂安插官员,好多事情都办得不靠谱。杨邠当了宰相后,不管大小事情,都要先给他过目,他觉得可以了才上报皇帝。他大力整顿苏逢吉搞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凡是靠关系走后门进来的官员,还有各部门安插的人,统统都给撤了。杨邠虽然在处理具体事务上很有一套,但他目光短浅,只知道国家要钱粮充足,兵器精良就够了,其他的礼乐文化那些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没啥用。所以他执掌大权后,就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以前在外面做官的人,不准再出去了;全国各地的人出行,都要先领个通行证才能走。没几天,老百姓就怨声载道了,杨邠一看这不行,只好作罢。

杨邠经常跟王章在皇帝面前争论事情,皇帝说:“事情办完了,别让人再议论。”杨邠立刻说:“陛下只要禁止别人说话,臣下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在场的人都吓得直哆嗦。李太后的弟弟想当宣徽使,皇帝私下里问杨邠的意见,杨邠坚决反对。皇帝想立他宠爱的耿夫人为皇后,杨邠也反对;耿夫人死了,皇帝想给她用皇后的礼仪下葬,杨邠又反对。 这下子,隐帝彻底火了,周围的人又趁机挑拨离间,结果杨邠跟史弘肇他们一样,同一天被杀掉了。

邠这个人啊,生活挺节俭的,虽然收受了不少各地送来的礼物,但他经常把这些东西都献给皇帝。平时在家,他很少接待客人,晚年才稍微跟一些达官贵人来往,开始在家里请客。他觉得史书和典籍很有用,就让手下的人抄写。没过多久,他就倒霉了。周太祖登基后,追封他为弘农王。

王章,是魏州南乐人。他在州里做孔目官,当时张令昭攻打节度使刘延皓,王章就跟着张令昭。后来张令昭战败了,王章的岳父白文珂和副招讨使李周关系很好,就托李周帮忙。李周把王章藏在驮物的骆驼包袱里,用骆驼驮到洛阳,藏在自己家里。等唐朝灭亡后,王章才出来做河阳的粮料使。汉高祖当兵的时候,又让王章当孔目官,跟着他去太原。高祖登基后,任命他为三司使、检校太尉。高祖去世,隐帝即位,又升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时候,汉朝刚建立,接替的是契丹,京城很穷,而关西又爆发了三次叛乱,周太祖带兵打仗,王章负责供应军队,从没断过。但是,他为了筹集军费,对百姓压榨得很厉害,老百姓苦不堪言。以前,百姓每交一石粮食要扣除二升作为“雀鼠耗”,王章却把这个增加到每石扣除二斗,叫“省耗”;钱币的出入,每八十文算一陌,王章把钱币的支出每陌减少三文;州县百姓告状说田地被侵占,必须全州县一起调查,把隐瞒的田地都查出来。天下百姓因此更加艰难。他还特别不喜欢文人,曾经跟人说:“这些人拿着个算盘,都不知道怎么用,对国家有什么好处!”百官的俸禄,都是从军需物资剩下的那些不堪入目的东西里发的,他让有关部门故意抬高价格,定好价之后又再增加,叫做“抬估”,王章还觉得不够,经常再往上加。百姓要是犯了盐、矾、酒曲的罪,不管犯多大罪,都处死,官吏从中作梗,百姓根本活不下去。后来,他和史弘肇等人同一天被杀。

刘铢,是陕州人。年轻时是梁邵王的牙将,跟汉高祖认识,高祖镇守太原的时候,他做了左都押衙。刘铢这个人很残暴,喜欢杀人,高祖觉得他勇猛果断,像自己,所以特别信任他。高祖登基后,任命他为永兴军节度使,后来调到平卢镇守,又升为检校太师、同平章事,还加封侍中。

那时候,长江淮河水路不通,吴越王钱镠的使者经常乘船走海路到中原。沿海各州都设立了贸易机构,和百姓做买卖。百姓要是违约了,贸易机构的官员就擅自处理,设立刑狱,根本不管州县政府。而之前的官员,只要收受了贿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这些事。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朱温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但是朱温的执法手段也很残酷。百姓犯了错,他就问对方多大年纪,对方回答多少岁,他就打多少杖,这叫做“随年杖”。而且每次打一个人,都要用两根棍子一起打,叫做“合欢杖”。他还增加百姓的赋税,每亩地要交三十文钱作为公用,百姓实在受不了了。后唐隐帝听说朱温暴虐,就召见他,朱温害怕不去。这时,沂州的郭淮攻打南唐回来,驻兵青州,隐帝就派符彦卿去代替朱温。朱温看到禁军都在,没人敢说什么,就接受了调令,回到京城。

朱温一直对史弘肇、杨邠等人恨得牙痒痒,后来史弘肇等人死了,朱温对李业等人说:“你们这些家伙,真是软弱无能啊!”朱温担任开封府尹,周太祖起兵攻打京城,朱温把太祖和王峻等人的家属全部杀光了。周太祖攻入京城,朱温的妻子赤身裸体,只用席子遮挡着身体,和朱温一起被抓获。朱温对妻子说:“我肯定要死了,你以后就要给别人当奴婢了。”周太祖派人责问朱温:“你跟先帝一起共事,难道就没有一点旧情吗?我家被你灭门,虽然有皇帝的命令,但你下手如此狠毒,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你现在也有妻子儿女,难道就不想想他们吗?”朱温说:“我只是为了汉朝诛杀叛贼而已,哪里知道其他事情呢?”

那时候,周太祖正想收买人心,于是和大臣们商量说:“刘侍中坠马受了重伤,而且被士兵侮辱,现在只剩下了一口气了,我想向太后奏请,饶恕他的家属,怎么样?”大臣们都认为很好。于是周太祖停止了杀害朱温,把朱温和李业等人斩首示众,赦免了他们的家属。周太祖即位后,赐给朱温在陕州的庄园和宅子各一处。

李业是高祖皇帝皇后的弟弟。皇后弟弟七个,李业最小,所以皇后特别疼爱他。高祖皇帝在位时,就让他当了武德使。隐帝继位后,因为皇太后的缘故,李业更是权倾朝野,肆无忌惮。那时候天下大旱,蝗灾严重,黄河决堤泛滥,京城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城门被毁坏,宫里还经常出现怪异现象,比如扔瓦片石头,撞击门扉。隐帝就召来司天监赵延乂,问他怎么才能消除这些灾异。赵延乂回答说:“我的职责是观测天象,推算吉凶祸福,至于消除灾异的法子,我可不懂。不过,依我看,这多半是山魈作祟。”皇太后就请尼姑诵读佛经来祈福。有个尼姑上厕所去了,回来后就哭个不停,好多天都不认识人了,等她醒过来问她怎么回事,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而这时候,皇帝正和李业、聂文进、后赞、郭允明他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互相开玩笑,还放风筝在宫里。皇太后多次因为这些灾异警告皇帝,可皇帝根本不听。

当时宣徽使的职位空缺,李业想得到这个职位,皇太后也暗示大臣们举荐他。但是大臣杨邠、史弘肇等人认为不行。李业因此怀恨在心,就密谋杀害杨邠等人。杨邠等人果然死了。他又派供奉官孟业拿着皇帝的诏书去杀魏州的郭威。郭威起兵造反,隐帝派左神武统军袁泬、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阎晋卿等人率兵去澶渊抵抗郭威。军队还没出发,郭威就已经打到滑州了,皇帝非常害怕,对大臣们说:“刚才我们太轻率了!”李业请求打开府库,拿出钱财犒赏军队,宰相苏禹珪认为不行,李业就在皇帝面前给苏禹珪下跪说:“相公就为皇上别心疼府库里的钱财吧!”于是皇帝下令赏赐京师的军队和从魏州跟着郭威南下的军队每人一万钱,还督促他们的子弟写信,告诉北边来的军队。等到汉军在北郊战败后,李业拿了内库的金银财宝,想逃到他哥哥,保义军节度使洪信那里,洪信却拒绝了他。李业逃到绛州,被人杀死了。

聂文进,是山西人。年轻时当兵,擅长写字和算数,在汉高祖刘邦帐下做事。刘邦镇守太原的时候,就让他当了押司官(类似于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刘邦当皇帝后,聂文进一路升迁,当上了领军屯卫将军、枢密院承旨(掌管机要事务)。后来周太祖郭威当了枢密使,挺信任他,聂文进就开始有点嚣张跋扈了。

他又升任右领军大将军,去谢恩的时候,居然在朝堂上摆宴席款待各位将军,仪鸾司、翰林院、御厨都得给他提供酒菜,他自个儿在那儿吃吃喝喝,那些管事的官员都不敢弹劾他。周太祖郭威镇守邺城的时候,聂文进他们这些当权派就掌握着朝中大权,后来他们合谋杀害了杨邠等人。那天晚上,聂文进还自己拟写诏书,指挥调动全国兵力。杨邠他们死了以后,聂文进就自己点阅兵籍,指挥杀戮,把这当成自己的事儿了。周太祖郭威在邺城听到杨邠他们被杀的消息,一开始以为聂文进没参与,可等他看到那些诏书,都是聂文进亲笔写的,就大骂他一顿。

周朝军队打到京城,后周隐帝在北郊被击败,太后很害怕,就派人跟聂文进说,让他好好保护皇帝。聂文进却说:“我在呢,一百个郭威又能怎么样!”慕容彦超逃跑后,隐帝在七里外过夜,聂文进晚上却和他的手下喝酒唱歌,非常悠闲自在。第二天早上,隐帝被杀害了,聂文进也自杀了。

后赞,是山东瑕丘人。他母亲是歌女。后赞从小就擅长唱歌,给张延朗当过侍从。张延朗死后,后赞又给汉高祖刘邦做事,刘邦很喜欢他,让他当了牙将(类似于卫队军官)。刘邦当皇帝后,后赞被封为飞龙使,后周隐帝也很宠爱他。杨邠他们当政的时候,后赞很久都没升官,于是他们一起合谋杀了杨邠等人。杨邠他们死后,隐帝后悔了,后赞和允明他们轮流侍奉皇帝,生怕别人说他们坏话。后周隐帝在北郊兵败后,后赞逃到山东,被慕容彦超抓住,押回京城,最后被砍了头。

郭允明啊,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汉高祖刘邦混,刘邦特喜欢他,就让他当了翰林院管茶酒的差事。后来隐帝也特别宠他,郭允明就越来越嚣张跋扈,谁也管不住他。

有一次,郭允明奉命去荆南找高保融,出行排场跟节度使似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高保融对他特别好,好吃好喝地招待着。结果郭允明偷偷派人丈量荆南城池的高低,还摆出一副要攻打的样子,把高保融吓坏了。荆南的人都害怕了,高保融赶紧送给他一大笔钱打发他走。后来,郭允明又升官了,当上了飞龙使。

过了一段时间,郭允明跟李业合伙,一起谋划杀了杨邠等人。那天,天上明明没云,却突然天昏地暗,雾蒙蒙的,下着雨,就像有人在哭一样。中午的时候,杨邠等十几个人的尸体被扔到大街上示众。郭允明还在朝堂西边走廊亲手杀死了杨邠的几个儿子,其中王章的女婿张贻肃,血都喷到他脸上了。

后来隐帝在北郊打仗失败了,回到封丘门的时候,进不去城了。皇帝只好逃到赵村,郭允明紧追不舍,在老百姓的房子里把皇帝杀了,然后自己也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