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韬,是陕西华原人。年轻的时候是个贼,后来跟着李茂贞混,当上了华原镇的将军,还冒用李姓,改名叫李彦韬。李茂贞把华原县改名叫耀州,任命温韬当刺史。后来梁太祖围攻李茂贞在凤翔,温韬就投降了梁朝,没多久又反叛回去投奔李茂贞。李茂贞又把美原县改名叫鼎州,建立义胜军,让温韬当节度使。唐末帝的时候,温韬再次背叛李茂贞投降梁朝,梁朝把耀州改名为崇州,鼎州改名为裕州,义胜军改名为静胜军,并且让温韬继续当节度使,恢复了他的温姓,还给他改名为温昭图。

温昭图在当地镇守了七年,唐朝皇陵在他管辖的区域内,他把这些皇陵都给挖了,把里面的金银财宝都拿走了。其中昭陵最为坚固,温韬从墓道下去,发现里面的宫殿建筑宏伟华丽,跟人间没什么两样,正中间是主殿,东西两侧排列着石床,石床上放着石匣,石匣里面是铁匣,铁匣里装满了历代的书籍,还有钟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纸墨都跟新的一样。温韬把这些东西都拿走了,流传到了民间。只有乾陵,因为风雨原因,他没法打开。

后来朱友谦叛乱,攻占了同州,晋王带兵支援朱友谦,顺便还打到了华原。温韬害怕了,请求调到其他地方镇守,于是被调到了忠武军。庄宗灭了梁朝后,温韬主动要求来朝拜,通过一个叫景进的伶人贿赂了刘皇后,皇后在庄宗面前说了好话,庄宗对温韬非常优待,还赐给他名字叫李绍冲。郭崇韬说:“这家伙是个盗墓贼,罪该万死!”庄宗说:“我已经饶了他了,不能失信。”于是马上派他回镇守原来的地方。等到明宗进入洛阳,温韬和段凝一起被抓进监狱,后来又被赦免了,被勒令回乡务农。第二年,温韬被流放到德州,最后被赐死。

哎,这厚葬的坏毛病啊,从秦汉时期就有了,多少聪明英明的皇帝,就算有那些能说会道的臣子极力劝谏,说明厚葬的祸福,也劝不动他们!这是为啥呢?还不是因为他们贪图富贵,被自己的私欲蒙蔽了双眼,而那些还没发生的祸患,又看不见摸不着,自然打动不了他们的心了!不过,要是知道温韬干的事,说不定能少犯点错误!五代十国的那些皇帝,大多都死得不明不白,哪还有心思管身后事啊!

只有周太祖能吸取温韬事件的教训,临终前,他写了遗嘱给后代子孙,要求用瓦棺、纸衣下葬。下葬的时候,他还特意打开棺材给众人看,下葬后,又刻石铭文告诫后世,不准修建豪华地宫,不准安排守陵的妃妾。“**周太祖能鉴韬之祸,其将终也,为书以遗世宗,使以瓦棺、纸衣而敛。将葬,开棺示人,既葬,刻石以告后世,毋作下宫,毋置守陵妾。**”他这番话,说得多么恳切啊!可是,史书上却没记载他葬礼的简朴程度。他还让人把生前穿的衮冕、通天冠、绛纱袍各两套,一套葬在京城,一套葬在澶州;他的剑、铠甲也各两套,一套葬在河中府,一套葬在大名府。这其中的用意,就没人能解释清楚了。“**其意丁宁切至,然实录不书其葬之薄厚也。又使葬其平生所服衮冕、通天冠、绛纱袍各二,其一于京师,其一于澶州;又葬其剑、甲各二,其一于河中,其一于大名者,莫能原其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