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世道真是越来越糟了!人伦都败坏了,亲疏远近的关系全乱套了,骨肉之间都打仗,甚至不相干的人都能成为父子。从开平到显德五十年间,天下换了五代皇帝,实际上是八个姓氏的天下,其中三个皇帝的出身竟然是从乞丐和养子中出来的!那些能夺取天下的,或者建立功勋当上将相的,不就是利用当时的时机,互相利用,互相扶持起来的嘛!

唐朝自称沙陀族,发迹于代北地区,跟着他们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当时顶尖的猛将,唐朝皇帝经常把他们收为义子,组成了所谓的“义儿军”。等到他们夺取天下后,这些义子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后来唐朝的灭亡,也跟这些义子们脱不了关系。咱们太祖皇帝收养的儿子可不少,能记下来的就有九个,其中一个当上了明宗皇帝,剩下的分别是嗣昭、嗣本、嗣恩、存信、存孝、存进、存璋、存贤。我还专门写了一本《义儿传》呢!

李嗣昭,本来姓韩,是汾州太谷县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有一天,太祖皇帝去打猎,路过他家,看到他家院子里树木长得特别茂盛,觉得很奇怪,就叫来他父亲问怎么回事。他父亲说家里刚生了个儿子,太祖皇帝一听,就送了金银财宝,把孩子抱走了,让他的弟弟李克柔把他养大。李嗣昭刚开始叫李进通,后来改名叫李嗣昭。李嗣昭个子不高,但是胆子特别大,特别勇敢。他年轻的时候特别爱喝酒,太祖皇帝曾经委婉地劝过他,后来他真的就戒酒了。太祖皇帝很欣赏他谨慎厚道的性格,经常带他一起打仗,还让他当了衙内指挥使。

陕州的王珙和他的哥哥王珂在河中地区争夺王位,派李嗣昭去帮助王珂,李嗣昭在猗氏打败了王珙,还抓了王珙三个将领。梁军来救王珙,李嗣昭又在胡壁堡打败了他们,又抓了一个将领。光化元年,泽州的李罕之攻打潞州,投降了梁朝,梁朝派丁会去支援李罕之,李嗣昭跟丁会在含山打了一仗,抓了一个将领,斩杀了三千梁军士兵,然后就攻下了泽州。光化二年,晋朝派李君庆攻打梁朝的潞州,结果李君庆被梁军打败了,太祖皇帝就把李君庆毒死了,李嗣昭随后攻克了潞州。光化三年,李嗣昭被派去山东,攻下了梁朝的洺州,梁太祖亲自带兵来攻打,还派葛从周在青山口设伏。李嗣昭听说梁太祖亲自来了,就丢下城池逃跑,结果正好撞上了埋伏,被打了个大败仗。

公元901年,梁军攻破河中府,抓住了王珂,还占领了晋州、绛州、慈州和隰州。接着梁军大举进攻晋州,包围了太原。李嗣昭就带着精锐骑兵去攻击梁军,结果碰上大雨,梁军撤兵了。汾州刺史李瑭叛变投降了梁军,梁军撤了之后,李嗣昭又收复了汾州,把李瑭杀了。然后,他出兵攻打阴地,拿下慈州,慈州刺史唐礼投降了。他又攻下了隰州,隰州刺史张瑰也投降了。

这一年,梁军西进攻打京师,包围了凤翔府。李嗣昭趁机攻击梁军控制的晋州、绛州,在平阳打了一仗,俘虏了梁军一名将领,接着又攻打蒲县。梁军主将朱友宁和氏叔琮率领十万大军来迎战,李嗣昭他们打败了,朱友宁追击,晋军派李存信带兵去接应李嗣昭,结果李存信也打败了。梁军于是包围了太原,慈州、隰州、汾州又落入梁军手中。晋王李克用吓坏了,想逃到云州去,李存信等人劝他逃到契丹,李嗣昭极力反对,说这不行。还好刘太妃也这么说,这才作罢。李嗣昭白天黑夜地用奇兵攻击梁军,梁军最终撤兵了,李嗣昭又收复了汾州、慈州、隰州。

这一年,镇州和定州都背叛了晋朝,投降了梁朝。晋朝失去了大国的援助,国内又丢失了很多州郡,一年之内,孤城被围了两次。在这个危急关头,李嗣昭奋力作战,立下了很多战功。

公元910年,我跟周德威一起攻打梁国的潞州,降服了丁会,然后让李嗣昭当上了昭义军节度使。梁国派李思安带十万大军来攻打潞州,还修建了夹城包围我们。梁太祖派人来劝降李嗣昭,结果李嗣昭把使者给杀了,然后紧闭城门抵抗,硬是坚持了一年多,直到庄宗才攻破了梁军的夹城。李嗣昭整顿军队,安抚百姓,对大家特别好。

后来,梁晋两军在胡柳发生大战,晋军打败了,周德威还战死了。庄宗害怕了,想收兵回临濮,李嗣昭说:“梁军已经打赢了,估计很快就要回去了。咱们要现在收兵,让他们休整一下,等他们重新出来进攻,我们拿什么抵挡?应该派精锐骑兵去骚扰他们,趁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就能打败他们!”庄宗听了他的话。当时,梁军已经攻上了无石山,庄宗派李嗣昭去攻击山北,自己则率领银枪军进攻,还喊话:“今天的战斗,谁拿下山头谁就赢!”晋军都争着往山上爬,梁军一看情况不妙,赶紧从山上下来,在山西列阵,结果被晋军从山上冲下来猛攻,打了个大败仗。就这样,晋军在潞州取得了胜利。

周德威死后,李嗣昭暂时代理幽州节度使,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李绍宏替换了。李嗣昭要离开的时候,幽州的老百姓都哭着喊着,关门拦着他,不让他走。李嗣昭只好趁着夜里偷偷溜走了。

公元919年,我跟着庄宗去望都打契丹,庄宗被契丹围困了好几层,李嗣昭只带了三百骑兵就杀出重围,把庄宗救了出来。那时候,晋军派阎宝去攻打张文礼的镇州,结果阎宝被镇州守军打败了,于是就派李嗣昭去代替他。镇州的军队出来抢劫九门,李嗣昭用奇兵攻击他们,几乎全歼了镇州军,只有三个人躲在破墙里没被抓住。李嗣昭骑马追上去射杀他们,结果反被贼人射中脑袋。李嗣昭一看箭袋里的箭用完了,就从脑袋上拔出箭,又射死了一个敌人,然后才回到营地,不久就死了。

李嗣昭的几个儿子里,老大继俦是个窝囊废,他弟弟继韬把他关起来自己当家做主。当时庄宗正在黄河边上跟梁军打仗,没工夫管这事儿,就干脆让继韬当了昭义军的留后。继韬把权力交给魏琢、申蒙这些人,结果这俩人老撺掇继韬造反,继韬拿不定主意。

庄宗在魏州,因为事情需要,把监军张居翰和节度判官任圜叫了过去。魏琢他们觉得庄宗是叫张居翰他们来调查继韬的,估计继韬要被杀头了,就赶紧把这事儿告诉了继韬。继韬一听,急了,就派他弟弟继远跑去投奔后梁,后梁的末代皇帝马上封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过了几个月,庄宗灭了后梁,继韬想跑路去投奔契丹,结果正好赶上大赦天下,这事儿就算了。后来他跟着他妈进京朝见皇帝。继远劝他:“哥,你本来是臣子,却以造反的名义投靠敌人,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子?再说潞州城池坚固,粮仓也充足,不如闭城不出,吃着老本,慢慢拖时间,比跑去送死强多了!” 继韬没听他的。

继韬他妈杨氏,特别会攒钱,一辈子经商买卖,积攒了上百万的家产。当年李嗣昭被梁军围困在夹城里好几年,军需物资严重不足,全靠杨氏积攒的钱财接济。这次进京,她带了数十万两银子,重金贿赂宦官和伶人,那些宦官和伶人就说:“继韬一开始没坏心,是被坏人给骗了。”杨夫人还花钱打点刘皇后,刘皇后也帮忙说好话:“李嗣昭是功臣,应该得到宽恕。” 就这样,庄宗就饶了继韬。 后来庄宗还带他一起打猎,对他特别宠信。

李存渥特别恨继韬,经常骂他,继韬心里不安稳,又花钱贿赂宦官和伶人,想求庄宗让他回潞州当官,庄宗不同意。继韬偷偷派人告诉继远,让他在军中造反,想让天子派他去平乱,结果事情败露了,继远在天津桥被砍了脑袋。继韬的两个儿子以前被当作人质送到了后梁,庄宗灭了后梁把他们救了回来,摸着他们的背说:“你们还小,就能帮着你们爹造反,长大了还得了?” 于是就把他们也杀了。庄宗派人杀了继远,让继俦去管潞州的事。

过了一阵子,庄宗又把继俦叫回京城。继俦把继韬的姬妾和珍宝都拿走了,一点儿也不着急赶路。他弟弟继达气坏了:“我哥哥一家都被杀死了,大哥却这么不仁义,贪图他的钱财,霸占他的妻妾,我实在忍不了!” 继达穿上了孝服,带着几百骑兵堵在宫门口,派人进去杀了继俦。节度副使李继珂招募了一千多市民去攻击继达,继达逃出城外,自杀了。

李嗣昭有七个儿子,到了明宗时期,他的儿子李继能因为打死了他母亲的婢女,被婢女的家人告发谋反,他和弟弟李继袭都被杀了,只有儿子李继忠侥幸活了下来。李继忠家在晋阳,他母亲杨氏留下的家产非常多,足足有上百万。晋高祖起兵太原时,向契丹借兵,契丹索要贿赂,高祖就向李继忠借钱来满足契丹的要求。高祖当上皇帝后,非常感激李继忠,任命他为沂州、棣州、单州三州刺史,后来在开运年间去世了。李嗣昭父子三人的生活都依靠杨氏生前积累的财富。

李嗣本,本姓张,是雁门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铜冶镇的将领。李嗣本年轻时就侍奉太祖,太祖很喜爱他,赐给他姓名,收他为养子。他跟随太祖攻打居庸关,因为战功被提升为义儿军使。之后又跟随太祖打败王行瑜,升任威远军使。再后来,他又跟随太祖攻打罗弘信,作为先锋部队攻破汤阴。他还跟随庄宗攻破潞州的夹城。因为屡立战功,他被先后提升为代州刺史、云州防御使、振武节度使,还被封为威信可汗。天祐十三年,他跟随庄宗攻打刘鄩于故元城,攻下了洺州、磁州等地。六月,军队返回振武。契丹入侵代北,攻打蔚州,李嗣本在战斗中战死了。

李嗣恩,本姓骆,是吐谷浑人。他年轻时就侍奉太祖,擅长骑射,担任铁林军将领,凭借战功逐渐升迁为突阵指挥使,太祖赐给他姓名,收他为养子。他跟随军队在河西打败康怀英,被提升为左厢马军都指挥使。他还跟随李嗣昭援救朱友谦于河中,与梁兵激战,被梁兵的枪刺中嘴巴,但他仍然继续战斗。之后,他被任命为辽州刺史。跟随庄宗攻入魏州后,被提升为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刘鄩攻打太原,军队逼近乐平,李嗣恩从后方追击,从佗道先进入太原防守。刘鄩的军队撤走后,李嗣恩也率军与庄宗在魏州会合,并一起在莘地作战。之后,他被提升为代州刺史、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振武节度使。天祐十五年,他在太原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张存信,本来姓张,他爸爸张君政是回鹘人李思忠手下的兵。存信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还会说好几种少数民族的语言,能看懂好几种外族文字。他跟着太祖皇帝从北边打仗,一直打到关内,参与平定了黄巢的叛乱,因为立下不少功劳,被封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还被赐了姓和名,认作了太祖皇帝的儿子。

存信和养兄弟李存孝都是太祖皇帝的养子,不过比起李存孝,存信的才能和勇猛差一些,但是他做事却一点也不比李存孝逊色,所以两人关系很不好。李存孝每次做事,存信总是处处掣肘,最后导致李存孝犯了错被处死了。后来,存信多次跟随太祖皇帝出征打仗,因为战功被任命为郴州刺史。有一次,太祖皇帝派兵去救朱宣,存信驻扎在莘县,结果被罗弘信打败了,还丢了太祖皇帝的一个儿子。之后,他又跟着太祖皇帝去讨伐刘仁恭,结果在安塞大败。太祖皇帝非常生气,指着存信说:“昨天我还喝醉了酒,你居然不能为我打胜仗?古人打仗三次失败就完蛋了,你已经失败两次了!” 说着就要杀了他,存信赶紧磕头认错才免于一死。 从那以后,存信就非常害怕,经常装病,到了天复二年就死了,那年他才四十一岁。

李存孝,是代州飞狐人。他本来姓安,名敬思。太祖皇帝在代北打仗的时候抓到了他,让他在身边做事,还赐给他姓和名,认作了儿子,经常带他一起打仗当骑兵将领。文德元年,河南的张言攻破了河阳,李罕之投降了晋军,晋王把李罕之安置在泽州,派存孝带着薛阿檀、安休休等人,一共七千兵马去帮助李罕之反攻河阳。梁军也派丁会、牛存节等人去支援张言。两军在温县交战,梁军先占据了太行山有利地形,结果存孝大败,安休休还被俘虏了。那时候,晋军已经占领了泽州和潞州,每年都出兵山东,跟孟方立争夺邢州、洺州、磁州,存孝几乎每次都在战场上。后来孟方立死了,晋军拿下了这三个州,存孝在这其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明年,潞州闹起了兵变,杀了李克恭然后投降了唐朝。梁军就派李谠去攻打泽州的李罕之,李存孝带着五千骑兵去救援。梁军喊话给李罕之:“你一向倚仗太原城才活到现在,现在上党都投降唐朝了,唐军大部队已经集结,正包围着太原,你们沙陀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躲藏呢?你还有什么可以依靠而不投降的呢?” 李存孝带着五百精锐骑兵绕着梁军的营寨喊话:“我们沙陀人要找的‘地洞’,就是用你们的肉来喂饱军队,来吧,让肥的先出来决斗!”

梁军的骁将邓季筠带兵出来应战,李存孝舞动长槊活捉了他,李谠吓跑了,李存孝追击到马牢关才回来。接着又去攻打潞州,唐朝任命孙揆为潞州节度使。孙揆是个读书人,只带了三千梁军士兵当卫队,穿着华丽的衣服,打着大伞,威风凛凛地走在前面。李存孝带着三百骑兵埋伏在长子西崖谷里,等孙揆的军队经过的时候,突然袭击,打断了他们的队伍,活捉了孙揆。

一开始,梁朝派葛从周、朱崇节去潞州驻守,等孙揆到任。听说孙揆被抓了,他们俩都跑了,晋军顺利收复了潞州。这时候,张浚、韩建攻打晋军,进攻阴地关,晋军派李存信、薛阿檀等人去抵挡张浚,另外又派李存孝去赵城。唐军在阴地关战败,张浚退回晋州,韩建逃到绛州。李存孝攻打晋州,张浚的军队出来作战,结果又被打败了,于是干脆闭门不出。李存孝离开晋州后,又去攻打绛州,张浚和韩建都逃跑了。

话说这李存孝,臂力惊人,箭术高超,身穿重甲,弓箭插在箭筒里,手里拿着长枪,骑着马在战场上飞来飞去,两匹马轮换着骑,简直像飞一样。一开始,李存孝在攻打潞州立下了大功,可朝廷却让康君立当了潞州的留守,而李存孝只被封了个汾州刺史,他心里不服气,好几天都没吃饭。后来,他去追捕张浚,才升了邠州刺史。到了大顺二年,他又被调到邢州当留守。那时候,晋军年年攻打赵国的常山,李存孝总是冲在最前面,先后攻下了赵国的临城和元氏。赵王向幽州的李匡威求救,李匡威的军队一来,晋军就撤兵了。李存孝和李存信本来就有矛盾,李存信就诬陷他说:“李存孝有二心,总是躲着赵军不打。”李存孝心里不安,就偷偷地和梁军联系,投降了唐朝,还请求唐朝派兵来接应他,对抗晋军。唐朝就命令赵王王镕去支援他。

第二年,赵国和幽州闹翻了,赵国害怕了,就和晋军讲和,还派三万大军去帮晋军打李存孝。李存孝只好坚守城池。唐太祖亲自带兵来围攻他,挖壕沟把城围起来,李存孝带兵冲出来攻击,结果壕沟没挖成。有个副将叫袁奉韬,派人去劝李存孝说:“将军您害怕的是晋王,等壕沟挖好了,晋王带着军队走了,剩下的将领都不是您的对手,就算有壕沟又怎么样呢?”李存孝觉得有道理,就让士兵们停止挖壕沟。壕沟挖好了,又深又高,根本就攻不进去,李存孝这下可惨了。城里的粮食吃光了,他爬上城楼喊:“我李存孝蒙受皇恩,官至将相,怎么会抛弃父母投靠仇敌呢?这都是李存信陷害我的!我只想见皇上最后一面再死!”唐太祖很同情他,就派刘夫人进城去安慰他。刘夫人把他带出来,李存孝跪下认罪说:“我在晋军那里立了功,没有犯错,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李存信干的!”唐太祖大怒:“你写信骂我,罗列我的罪状,也是李存信让你干的吧?”于是,就把李存孝绑在囚车上,押解到太原,车裂示众。

虽然唐太祖很惋惜李存孝的才能,心里很遗憾手下将领容不下他,为此还十多天没上朝处理政务。

康君立和李存信关系本来很好,等两人闹翻了,康君立就总是想方设法地离间李存信和其他人,让李存信不得好。李存孝死了以后,太祖(李克用)跟手下将领们下棋,说到李存孝,就忍不住哭起来,康君立觉得他这样不对,太祖就生气了,下令毒死了康君立。康君立一开始是云州的牙将,唐僖宗的时候,他跟着李克用一起起兵,对抗叛军段文楚,可以说是李克用最早的追随者之一。后来他屡立战功,被封为昭义节度使,最后却因为李存孝的事被杀。

李存进,是振武人,本姓孙,名叫孙重进。太祖攻破朔州后把他俘虏了,赐给他新的姓名,收他当义子。他跟着太祖入关平定黄巢的叛乱,被任命为义儿军使。后来又跟着庄宗(李存勖)在柏乡作战,升任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之后又做了慈州和沁州刺史。庄宗刚得到魏博地区时,任命他为天雄军都部署,负责整顿当地的军队,他执法严明,谁要是犯了法,就立刻在城里砍头示众,魏地的人都很害怕他,不敢造次。

后来在河上作战,因为战功被提升为振武军节度使。当时晋军取得胜利,在南北两边都设立了营寨,军队需要经常用船来往运输,非常麻烦,而且河北地区没有竹子和石头,李存进就用芦苇和木头扎成大筏子,作为浮桥。庄宗非常高兴,脱下衣服赏赐给他。

晋军攻打张文礼在镇州,打了很久都没拿下,史建瑭、阎宝、李嗣昭等将领都先后战死了,于是就让李存进代替李嗣昭担任招讨使,驻军在东垣渡。东垣的土质很差,修建营垒很难成功,李存进就砍伐树木做成栅栏。晋军早上出去割草放牧,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带着一千多士兵袭击李存进的栅栏,李存进在桥上迎战,杀死了几乎所有敌军,他自己也战死沙场。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他的儿子李汉韶,在明宗(李嗣源)时期恢复了本来的孙姓,做了洋州节度使。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造反,李汉韶和张虔钊一起率领唐军讨伐他,但是大部分唐军都投降了李从珂,只有李汉韶和张虔钊的军队没有投降,一起逃到了蜀地。他们在蜀地效力,先后担任了永平、兴元、武信三地的节度使。七十多岁的时候,在蜀地去世了。

李存璋,字德璜,一开始就跟康群立、恭志勤他们一起跟着太祖李克用打进关中,平定了黄巢的叛乱,然后一步步升官,最后当上了义儿军使。后来太祖李克用病重快不行了,李存璋和张承业等人被托付重任,拥立庄宗李存勖为晋王。晋王李存勖任命李存璋为河东马步军使。从他老爸李克用在的时候,就经常优待士兵,导致很多士兵犯法违纪。庄宗刚上位,对此很头疼,李存璋就严格执法,把河东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跟着打夹城、柏乡的仗,因为战功升任汾州刺史。

庄宗跟刘鄩打仗的时候,梁朝派王檀趁机偷袭太原,李存璋带兵从汾州赶到太原,死守城池,立了大功,升任大同军防御使,后来又当上了节度使。天祐十九年,李存璋因为生病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李存贤,是许州人,本来姓王,叫王贤。年轻的时候是个小兵,很擅长骑马射箭。太祖李克用在陈州打黄巢的时候,收养了他,还赐给他李姓,当作儿子养。后来他当上了义儿军副兵马使,又升任沁州刺史。以前沁州地处要冲,经常被敌人袭击,所以把城往南迁了几百里,依山傍险建了营寨居住。李存贤当上刺史后,说:“迁城避敌,哪是勇士应该做的事?”于是下令把城迁回原址。梁兵多次来攻打,李存贤拼死抵抗,梁兵始终攻不下来。后来他又升任武州刺史、山北团练使,最后又调到慈州。天祐十八年,梁兵攻打朱友谦的河中府,庄宗派李存贤去支援朱友谦。当时朱友谦刚背叛梁朝投降晋朝,河中府粮食短缺,人心涣散,有探子告诉李存贤说:“河中人想杀掉你投降梁朝,你最好赶紧走。”李存贤说:“为国家而死,是我的愿望,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最后,他打败了梁兵。

李存勖当上皇帝后,被封为右武卫上将军。他特别喜欢斗鸡,经常和别人比赛,而且总是赢,就有点沾沾自喜了。有一次,他看着手下大将符存贤说:“你要是能赢我,我就给你一个镇守一方的职位。”结果符存贤技高一筹,赢了他。

公元924年春天,幽州节度使符存审生病了。李存勖在宫里摆酒,唉声叹气地说:“我创业时一起打江山的那些老兄弟,现在死的死,散的散,几乎都走光了,就只剩下符存审了。现在他又病得这么重,北方的事情,谁能接替他呢?” 他又看向符存贤说:“没有谁能比得上你。之前斗鸡的事,我说话算数。” 于是当天就派符存贤去担任卢龙军节度使。

同年,符存审在幽州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太傅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