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事造成的吗?看看庄宗得到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能明白了。

据说晋王临终的时候,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约定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晋朝投奔了梁国。这三件事,是我一生的遗憾。我把这三支箭给你,你要记住你父亲的遗志!”庄宗接过箭,藏在了太庙里。此后每次出兵,就派官员带着一只小牲口祭祀太庙,请求使用这三支箭,然后把箭用锦囊盛好,扛在前面开路,凯旋归来后再把箭放回太庙。

当初他用绳子捆绑燕国父子,装殓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成功的消息告诉先王,还把三支箭放回原处,当时的气势,真是雄壮啊!可是等到仇敌都灭了,天下都平定了,仅仅因为一个士兵夜里喊叫,就乱作一团,仓皇逃往东方,还没见到敌人,士兵就溃散了,君臣互相看着,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竟然要对着天发誓,剪断头发,哭得泪流满襟,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得到天下容易,失去天下难吗?还是说,从他兴衰的迹象来看,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呢?《尚书》上说:“骄傲招致损害,谦虚获得益处。”忧虑劳作可以兴国,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这是自然规律啊!所以,在他强盛的时候,天下英雄豪杰都不能和他抗衡;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就能把他困住,结果身死国灭,成为天下人的笑柄。祸患常常积聚于细微之处,而聪明勇敢的人往往也困于自己沉溺的事物,难道仅仅是伶人造成的吗?为此,我写了这篇《伶官传》。

庄宗不仅喜欢戏子,还懂音乐,会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的人,还常常能唱他的曲子,称之为“御制”的都是他的作品。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的人也叫他亚次。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戏子的名字,叫李天下。从他当王,到当皇帝,他总是和戏子们一起在庭院里演戏,伶人因此得以专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皇后刘氏出身很普通,她爹刘叟是个卖药又会算命的,大家都叫他刘山人。刘皇后脾气很火爆,当时正跟其他妃子争宠呢,一直很介意自己家世不好,特别忌讳别人提起这事儿。庄宗皇帝就给刘叟弄了身好衣服,还亲自给他背上算卦用的蓍草袋和药箱,让刘叟的儿子刘继岌提着破帽子跟在后面,一起进宫到皇后寝宫,说:“刘山人来看女儿来了!”刘皇后一听就火大了,狠狠地打了刘继岌一顿,还把他赶了出去。宫里的人都觉得这事儿挺好笑。

话说庄宗打胡柳那场仗,他身边那些个宠爱的伶人全都被梁军抓了。后来灭了梁国进了汴州,这些伶人就在马前给庄宗磕头请安。庄宗见到他们特别高兴,赏了他们好多金银财宝,还夸他们不容易。其中一个叫周匝的伶人说:“我落到仇人手里,还能活着回来,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和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啊!我想求陛下赏他们俩个州做刺史,报答他们的恩情。”庄宗当时就答应了。结果郭崇韬出来反对说:“皇上,咱们一起打天下的人,都是些英勇忠义的英雄好汉。现在大功刚成,还没来得及封赏那些功臣呢,您却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啊!不行!” 直接把庄宗的命令给驳回了。

过了一年多,那些伶人又多次向庄宗提起这事儿。庄宗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要是反悔,岂不是让我在陈俊、储德源面前丢脸?你的话虽然是对的,但你得帮我把这事儿办了。”最后,庄宗还是把陈俊封为景州刺史,储德源封为宪州刺史。

话说后唐庄宗特别喜欢打猎,有一次在中牟打猎,结果他的马跑到了老百姓的田里。中牟县令赶紧跑到庄宗马前,大胆地劝谏他,替老百姓求情。庄宗一听就火了,呵斥县令滚开,还差点要杀了他。这时,一个叫敬新磨的伶人,看出情况不妙,赶紧带着其他伶人追上县令,把他带到庄宗马前,然后指着县令鼻子骂道:“你当县令的,难道不知道咱们天子喜欢打猎吗?怎么还让老百姓种地收税呢?你干嘛不饿着你县里的老百姓,把地空出来,好让咱们天子痛快地打猎?你罪该万死!” 敬新磨说完,还让其他伶人一起跟着起哄,要求立刻处死县令。庄宗哈哈大笑,县令这才逃过一劫。

后来,庄宗在宫里跟一群戏子玩耍,四处张望喊着:“李天下!李天下在哪儿?”敬新磨立刻跑过去,啪的一下打了庄宗一耳光。庄宗吓了一跳,周围的人都吓坏了,那些戏子们也吓得够呛,一起质问敬新磨:“你竟然敢打天子耳光?”敬新磨理直气壮地说:“李天下就一个人,您还喊谁呢?” 这下大家都笑了,庄宗也高兴得不得了,赏赐了敬新磨很多东西。

还有一次,敬新磨在宫里办事,宫里有很多恶犬,一只狗突然冲出来追他。敬新磨赶紧躲到柱子后面,大声喊:“陛下!别让这些小畜生咬人!” 庄宗祖上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忌讳说“狗”,敬新磨这话是故意讽刺他呢。庄宗一听就火冒三丈,弯弓搭箭就要射死他。敬新磨赶紧喊:“陛下,别杀我!我和您是一体的,杀了我不吉利!”庄宗吓了一跳,问他怎么回事。敬新磨说:“陛下您开国称帝,改元同光,天下人都叫您同光帝。‘同’字,就是铜的意思,您要是杀了敬新磨,那‘同’就没了光彩了!”庄宗一听这话,哈哈大笑,就把敬新磨放了。

虽然当时的戏子很多,但只有敬新磨最擅长说笑话,他的话特别有名,而且也没听说他做过什么坏事。要说那些败坏朝政、扰乱国家的人,景进、史彦琼、郭门高这三个人才是罪魁祸首。

那时候,很多戏子出入皇宫,对达官贵人们颐指气使,大臣们心里很生气,但又不敢吭声,甚至有些人反而巴结他们,想讨好皇帝获得好处。各地藩镇,贿赂之风盛行,而景进最受重用,在中间起着关键作用。庄宗派景进等人去民间调查情况,大事小情都要汇报给他。每次景进在宫里向皇帝汇报工作,其他人都得回避,国家大事和军事机密他都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很敬重他,还称呼他为“八哥”。

庄宗刚进洛阳的时候,住在唐朝旧皇宫里,后宫妃嫔还没安排齐全。宫里的太监为了讨好皇帝,就到处说宫里晚上闹鬼,大家都很害怕。庄宗问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说:“以前唐朝的时候,后宫有上万人,现在宫里空荡荡的,所以才闹鬼,应该多安排些人进去才能平息。”庄宗觉得有道理。后来庄宗去邺城,就派景进等人去挑选一千个邺城美女充实后宫。景进等人借机作恶,导致几千名军人的妻女逃跑了。庄宗回到洛阳,景进带着那千名邺城女子跟随,路上队伍浩浩荡荡,男女混杂,毫无秩序。

魏王朱友继岌已经攻破蜀地,刘皇后听信了宦官的谗言,派朱友继岌暗杀了郭崇韬。郭崇韬一向看不惯戏子,经常打压他们,所以戏子们都很高兴他死了。皇弟朱存乂是郭崇韬的女婿,景进就向庄宗进谗言说:“朱存乂要造反,是为了替他岳父报仇。”于是朱存乂被囚禁并杀害了。朱友谦,是梁朝河中节度使,投降了后晋。庄宗进洛阳后,戏子们都向朱友谦索要贿赂,朱友谦给不起就拒绝了。景进就诬陷朱友谦说:“郭崇韬要被杀,朱友谦心里不安,一定会造反,应该把他一起杀了。”于是朱友谦及其部将五六人全部被灭族,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景进最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史彦琼是武德使,住在邺都,魏博六州的政务都由他说了算,就连留守王正言以下的官员,都对他毕恭毕敬。那时候,郭崇韬在蜀地被杀,但天下人还不知道他死了,只知道京城杀了他的几个儿子,于是大家就开始传:“郭崇韬杀了魏王继岌,自己做了蜀王,所以才灭了他全家。”邺城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很疑惑。

后来,朱友谦也被杀了。朱友谦的儿子廷徽是澶州刺史,朝廷下令让史彦琼去杀了他,史彦琼却偷偷地把这事儿给瞒了下来,半夜里骑马飞快地跑出了城。邺城的人看到史彦琼半夜里无缘无故地跑出去,就吓得四处传播:“刘皇后因为郭崇韬杀了继岌,已经杀了皇帝自己当了皇帝,急着召史彦琼商量事儿呢!”邺都一下子就乱了套,人心惶惶。

贝州有人来邺城,把这个消息带回去了。驻守的士兵皇甫晖听到这个消息,就以此为借口,拉拢赵在礼造反。赵在礼已经到了馆陶,邺都巡检使孙铎向史彦琼求兵来抵御叛军,史彦琼却不愿意给,说:“贼兵还没到,等他们到了再给兵也不晚吧?”结果贼兵到了,史彦琼带兵上了北门,听到叛军的喊杀声,吓得魂飞魄散,丢下兵就跑了,一个人骑着马逃回了京城。赵在礼因此顺利进入邺城,成功叛乱,这一切都是史彦琼开了个坏头,放纵了他们。

郭家门第高,郭从谦这个人,名字里就带着谦虚,这门第高,名字也高贵。虽然他出身高贵,但也有军功在身,所以被任命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那是皇帝的亲军啊。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崇韬做叔父,而皇弟李存乂又认郭从谦做养子。崇韬死了,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悲愤地哭着,为这两个人鸣不平。

那时候,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值夜班,暗中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被杀了。庄宗就开玩笑地问郭从谦:“你的党羽李存乂、崇韬都对不起我,还教唆王温造反,你接下来还想干什么?”郭从谦害怕了,就回去煽动他的士兵说:“把你们的钱都花光,吃肉喝酒,别为以后的事情操心了!”士兵们问他为什么,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事,等攻下邺城后,就要把你们都坑杀!”士兵们信以为真,都想要造反。

李嗣源的军队造反,攻向京城,庄宗就往东逃到汴州,而李嗣源先进了洛阳。庄宗到了万胜,进不去,只好退回,士兵们四散逃亡,还剩下两万多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往东逃到汜水,想扼守关隘抵抗。四月初一,在中兴殿召见群臣,宰相在三刻钟后才散朝。皇上身边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凤门列阵等候。庄宗回内殿吃饭,郭从谦从营中拔出刀剑,搭上箭,冲着兴教门进攻,和黄甲军互相射箭。

庄宗听到乱声,带着诸王和侍卫去击杀乱兵,冲出宫门。乱兵放火烧门,顺着城墙攻入宫内,庄宗杀死了几百人。乱兵从楼上向皇帝射箭,皇帝受了重伤,倒在绛霄殿廊下,皇后、诸王和侍卫们都四处逃窜。到中午的时候,皇帝死了,五坊的人善友把乐器聚集起来烧掉了。李嗣源进入洛阳,找到了庄宗的遗体,把他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把郭从谦任命为景州刺史,后来又杀了他。

《史记》上说:“一个人做事以什么方式开始,最后就一定会以什么方式结束。”庄宗喜欢看戏,却死在高大的宫门下,还被乐器焚烧了尸体。这难道不可信吗?难道不可警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