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字光图,是河南舞阳人。长得浓眉阔额,身材高大威猛。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干过杀牛、偷驴、贩卖私盐的勾当,乡里人都叫他“贼王八”。后来他当了忠武军的士兵,慢慢升到了队长的职位。

黄巢攻陷长安,僖宗皇帝逃到了四川。忠武军将领鹿晏弘带着八千兵马,跟着杨复光去讨伐黄巢。黄巢被打败逃跑了,杨复光把军队分成八个营,每个营有一千人,王建和鹿晏弘都是一个营的营长。杨复光死了以后,鹿晏弘率领这八个营往西去迎接僖宗回长安,沿途还抢掠了不少东西。到了兴元府,他们赶走了节度使牛丛,鹿晏弘自己当上了留后。僖宗就封鹿晏弘为节度使,鹿晏弘又把王建他们八个营长都提拔成了各州的刺史。没过多久,鹿晏弘带着军队东归,攻占了陈州和许州,王建和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他们各自率领一个营,一起逃往四川投奔僖宗。僖宗见到他们非常高兴,把他们称为“随驾五都”,把他们交给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管辖。田令孜把王建他们认作义子。僖宗回到长安后,让王建和晋晖他们统领神策军负责宫廷的守卫工作。

光启元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田令孜为了争夺盐池发生冲突,王重荣调集晋州的军队进攻长安,僖宗皇帝逃到了凤翔。第二年三月,僖宗又逃到了兴元府,任命王建为清道使,让他带着玉玺一起同行。走到当涂驿的时候,李昌符放火烧毁了栈道,栈道差点被烧断。王建赶紧扶住僖宗的马,冒着浓烟火海冲了过去。到了坂下住宿,僖宗靠在王建的膝盖上睡觉。醒来后,僖宗哭着,脱下自己的衣服赏赐给王建。

僖宗到了兴元府后,田令孜觉得皇帝四处流亡都是因为他造成的,害怕因此获罪。田令孜的同母兄弟是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令孜就请求去西川当监军,杨复恭代替他当观军容使。杨复恭把王建外放到壁州当刺史。王建于是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和少数民族,聚集了八千人马,攻打阆州,抓住了阆州刺史杨行迁。他又攻打利州,利州刺史王珙丢下城池逃跑了。陈敬瑄很担心,就问田令孜怎么办,田令孜说:“王八是我的儿子,只要派人去叫他一声,他就会来投奔我的。”于是派人去招降王建。

顾彦朗和王建关系很好,王建听说朝廷要召见他,高兴坏了,立马就跑到梓州,对顾彦朗说:“十军节度使(相当于军事长官)老爹召见我,我想去成都见见陈敬瑄(当时的西川节度使),争取弄个镇守一方的职位。” 说完,就把家眷托付给了顾彦朗,挑选了两千精兵,火速赶往成都。

走到鹿头关的时候,陈敬瑄后悔召王建了,派人拦住他。王建勃然大怒,直接打下鹿头关,占领了汉州。顾彦朗听说后,立刻带兵去支援王建,军队驻扎在学射(地名)。陈敬瑄派将领句惟立去阻击王建,结果被王建打败了,王建乘胜攻打彭州。陈敬瑄又派眉州刺史山行章率领五万大军驻扎在新繁,又被王建打败,俘虏了一万多人,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四十里长。陈敬瑄又调集七万兵马加强山行章的兵力,和王建在濛阳、新都对峙了一百多天。

后来唐昭宗派左谏议大夫李洵去两川宣读诏书,调解双方冲突,命令顾彦朗他们停止战斗。顾彦朗建议朝廷派一位重臣镇守蜀地,并为王建请求授予官职和兵权。 文德元年六月,朝廷任命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把邛州、蜀州、黎州、雅州划为永平军,任命王建为节度使。

陈敬瑄不肯交出权力,昭宗就命令韦昭度带着顾彦朗等人的军队去讨伐他。昭宗还任命王建为招讨牙内都指挥使。过了很久,还是没攻下来。王建对韦昭度说:“您率领几万大军,却困在两川,打了这么久还没打下来,这怎么办呢?再说唐朝现在内忧外患,东方各镇的军队都逼近京城,您应该回朝辅佐皇帝,安定中原,巩固根本,这蛮夷之地,不值得您久留。”韦昭度犹豫不决,王建就派士兵在军营门口抓住了韦昭度的亲信,把他们剁碎了吃掉,然后王建向韦昭度禀报说:“士兵们饿坏了,只好拿他们充饥了!”韦昭度吓得够呛,立刻把兵符交给王建,自己就回去了。韦昭度一走,王建立刻派兵占据剑门关,两川从此和朝廷隔绝了。

话说王建在广都打败了章屯,章屯逃到眉州,眉州就投降了王建。接着,王建带兵攻打成都,资州、简州、戎州、茂州、嘉州、邛州这些地方的刺史都杀了唐朝官员,然后投降了王建。王建攻城攻得紧,田令孜爬上城墙喊着:“老夫和你关系不错,你干嘛非要攻城?”王建说:“军队讲究父子之情,我心里怎么会忘记呢!但是,这兵讨伐的事儿,可不是谁都能代替的,这是天子的命令啊!” 当天晚上,田令孜偷偷摸摸地跑到王建的军营里,把节度观察的牌印都给了王建。第二天,崔敬瑄打开城门迎接王建。

王建进城后,任命张勍为都虞候,并警告他的士兵:“我已经任命张勍为虞候了,你们谁也不准违抗他的命令。如果张勍抓住了你们来见我,我还能饶了你们;要是他杀了你们再来禀报,我也没办法追究了。” 王建进城后,士兵们开始抢掠,张勍杀了百人才制止了这场混乱。后来,王建把崔敬瑄迁到雅州,派人杀了他;又把田令孜留在身边当监军,没多久也杀了他。大顺二年十月,唐朝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官职那是相当的高。

东川节度使顾彦朗死了,他弟弟顾彦晖继位。唐朝派宦官宗道弼给顾彦晖送去东川的旌节,结果绵州刺史常厚抓了宗道弼去攻打梓州。王建派李简、王宗涤等人去讨伐常厚。自从顾彦朗死后,王建就想吞并东川,但一直没找到机会。等到李简他们去讨伐常厚的时候,王建就交代说:“等军队打败常厚后,顾彦晖一定会出来犒劳军队,到时候一起拿下他,不用我再费力了。” 李简他们打败了常厚,常厚逃回绵州,把唐朝的旌节还给了宗道弼,放了他。顾彦晖已经得到了节度使的印信,却借口生病不出面犒劳军队。乾宁二年,王建派王宗涤去攻打他。十二月,王宗涤在楸林打败了顾彦晖,斩杀了他的将领罗璋,然后包围了梓州。三年五月,昭宗派宦官袁易简下诏令王建退兵,王建这才收兵回成都。黔南节度使王肇也带着他的地盘投降了王建。

公元894年(四年),王建又攻打东川,同时还派王宗涤、宗阮等人绕过峡谷,攻取渝州和泸州。到了五月,王建亲自带兵攻打东川,唐昭宗派谏议大夫李洵和判官韦庄去蜀地宣读诏书,命令王建停止军事行动。但是王建根本不听,唐昭宗就只能给他个南州刺史的虚职,同时任命郯王为凤翔节度使,让李茂贞代替王建担任西川节度使。李茂贞也不接受这个任命,所以王建的官职就还是原来的那些。到了当年十月,王建攻破了梓州,梓州刺史顾彦晖自杀身亡。梓州城快破的时候,顾彦晖的部将顾彦瑶对将士们说:“为国家效力,就应该视死如归!”他指着自己佩带的宝剑说:“如果战事紧急有人叛变,就用这把剑杀了他!”城破之时,顾彦瑶和顾彦晖召集将士们一起喝酒,然后一起自杀了。王建留下王宗涤担任东川留后,唐朝随后任命王宗涤为节度使,这样一来,王建就控制了东川和西川两地。

这时候,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控制着梁州、洋州、秦州、陇州等地,经常用兵侵扰王建。公元895年(天复元年),梁太祖朱温攻打长安,诛杀了宦官,宦官韩全诲等人挟持唐昭宗逃到了凤翔。梁兵包围了凤翔,李茂贞闭城坚守了一年多,兵力渐渐吃紧,想要和梁朝讲和。王建暗中派人去联系李茂贞,答应出兵支援他,劝他坚守城池不要投降。王建还派王宗涤率领五万大军,对外宣称是去迎接唐昭宗,实际上是去攻打兴元,抓住了兴元节度使李继业,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也因此投降了王建,于是王建又控制了山南西道。与此同时,荆南节度使成汭死了,襄州节度使赵匡凝派他弟弟赵匡明夺取了荆南。王建趁机攻下了夔州、施州、忠州、万州四州。公元898年(三年)八月,唐朝封王建为蜀王。公元899年(四年),唐朝迁都洛阳,改元天祐,但是王建和唐朝失去了联系,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仍然沿用天复年号。公元901年(六年),王建又攻取了归州,这样一来,三峡地区也落入了他的手中。

公元902年(七年),梁朝灭亡了唐朝,派使者来劝降王建,王建拒绝了。王建于是向各地发檄文,号召大家一起讨伐梁朝,但是各地知道他并非真心实意,都没有响应。

公元某年正月,孟知祥在青城山露面了。六月,凤凰出现在万岁县,黄龙现身嘉阳江,各州郡都报告说看到了甘露、白鹿、白雀、龟、龙这些祥瑞之兆。九月己亥日,孟知祥正式称帝。他封自己的儿子们为王,任命王宗佶为中书令,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兼中书门下事,唐袭为枢密使,郑骞为御史中丞,张格、王锴都做了翰林学士,周博雅当上了成都尹。

蜀地依山傍水,地势险要,而且富庶,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很多读书人都想投靠孟知祥来躲避战乱。孟知祥虽然是起家于盗贼,但他为人精明狡诈,又善待士人,所以他称帝后,用的都是唐朝的名臣和世家子弟。比如韦庄是韦见素的孙子,张格是张浚的儿子。孟知祥曾经跟身边的人说:“我当神策军将领的时候,住在宫里值班,亲眼看到天子晚上召见翰林学士,进进出出随意得很,恩宠厚爱就像朋友一样,比那些将相都亲近。”所以孟知祥对张格他们特别优待,另外还有宋玭等等一百多人,也都得到了他的信任。

武成元年正月,孟知祥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改元,并且任命王宗佶为太师。王宗佶本来姓甘,孟知祥当忠武军士兵的时候抓到他,把他养大当儿子,后来因为军功不断升迁,最后做了武信军节度使。后来孟知祥自己的儿子元懿他们渐渐长大,王宗佶作为养子心里有点不安稳,就和郑骞等人密谋,请求担任大司马,统领六军,设立元帅府,凡是军事上的事情,先做了再说,然后再向皇帝汇报。孟知祥因为王宗佶创业时立下大功,所以对他很宽容。唐袭本来是跳舞的侍从,得到孟知祥的宠幸,王宗佶对唐袭更是轻慢,后来唐袭做了枢密使,王宗佶还直呼其名。唐袭虽然心里恨他,但表面上对王宗佶却更加恭敬。孟知祥听说后,大怒说:“王宗佶直呼我枢密使的名号,这是要造反啊!”王宗佶三次上奏请求担任大司马,孟知祥就问唐袭,唐袭趁机激怒孟知祥说:“王宗佶是功臣,他的威望足以服众,陛下应该马上给他这个职位。”孟知祥心里更加怀疑。王宗佶进宫奏事,仍然不停地请求,孟知祥就下令卫兵把他打死,并且赐死了郑骞。六月,孟知祥立遂王宗懿为皇太子。孟知祥又加尊号为英武睿圣皇帝。七月,驺虞出现在武定。

话说公元892年,咱们蜀国颁布了新的历法,叫《永昌历》。那一年,广都还出了个好兆头,嘉禾长得穗子都连在一起了。

公元893年八月,洵阳河里竟然出现了五十条龙!十月,壁州又出现了麒麟!年底,皇帝下令大赦天下,还把下一年改名叫永平元年。话说这岐王李茂贞被梁军围困,地盘小,形势又孤立,没办法,只好跟咱们蜀国和解,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蜀王。然后,李茂贞就想着要回他以前在山南的地盘。蜀王一听,火了,没答应!立马任命王宗侃当北路都统,又派王宗佑、王宗贺、唐袭三人分别担任三路招讨使,去攻打岐王。结果在青泥打了一仗,王宗侃输了,退守西县,还被岐王围住了。蜀王亲自带兵去救,打败了岐王,解了西县之围,然后才回兴元府。 之后,蜀王还加了个尊号,叫“英武睿圣光孝皇帝”。

公元894年,蜀王又给自己加了个尊号,叫“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话说当年田令孜当监军的时候,把唐朝的传国玉玺偷到蜀国来了,还给埋起来了。这年二月,尚食使欧阳柔去搜查田令孜的旧宅,挖地的时候还真找到了玉玺,赶紧献给了蜀王。五月,梁朝派光禄卿卢玭来蜀国联姻,还把蜀王当成哥哥看待,带来的国书印章上刻着“大梁入蜀之印”。宰相张格一看就不乐意了,说:“按照唐朝的规矩,给其他国家送使者,印章上都刻着‘大唐入某国之印’,现在梁朝把咱们当哥哥,怎么还用这种把咱们当蛮夷的印章呢?”蜀王一听也生气了,想杀了梁朝的使者。张格赶紧劝说:“这只是梁朝官员的失误,别因为这事儿坏了咱们两国和气。” 后来梁太祖死了,蜀王派将作监李纮去吊唁,顺便也刻了个印章,上面刻着“大蜀入梁之印”。 对了,这年剑州还出了个双干树呢!六月,文州又出现了麒麟。十二月,富义江里出现了黄龙。

公元917年正月,永泰县出现了麒麟。五月,壁山出现了驺虞,还有两只鹿跟着它。秋天七月,皇太子李元膺杀死了太子少保唐袭。

李元膺是前蜀皇帝王建的次子,最初名叫宗懿,后来改名叫宗坦。王建在什坊得到一块铜牌子,上面刻着二十多个字,王建认为这是祥瑞的预兆,就用这些字给儿子们取名,所以又改名为元膺。元膺这个人啊,长得有点……怎么说呢,嘴巴尖尖的,牙齿也不太好,但多才多艺,箭术超群,据说能射中铜钱的孔,还曾经抱着画好的球在马上飞驰,边跑边射,百发百中!十七岁就当上了皇太子,统领六军,还创建了天武神机营和永和府,并设置了相应的官员。

王建觉得元膺年纪轻轻就担负重任,就告诫他,要他学习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保住江山。他还请道士广成先生杜光庭当元膺的老师。唐袭是王建的宠臣,元膺看不惯他,经常在朝堂上戏弄他。王建担心他们俩闹翻,就罢免了唐袭的枢密使职务,让他去当兴元节度使。后来唐袭被罢官回朝,元膺上书弹劾他的罪过,王建更不高兴了。

这年七月七,元膺请诸王大臣喝酒,结果集王王宗翰、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毛文锡都没来,元膺大怒,说:“集王不来,肯定是潘峭和毛文锡教唆的!”第二天,元膺向王建告状,说潘峭和毛文锡离间他们父子。王建一听就火了,要治他们的罪。这时,唐袭突然闯了进来,对王建说:“太子要造反!他想召集将领和诸王,用兵把他控制起来,然后起事!”王建半信半疑,唐袭就请求调动营兵进宫保护。

元膺开始没防备,听说唐袭调兵,以为要杀自己,就和伶人安悉香、军将喻全殊一起率领天武军自卫,还派人抓了潘峭和毛文锡,狠狠地打了他们一顿,把他们关在家里;又召集大将徐瑶、常谦率兵出去抵抗唐袭。结果,双方在神武门交战,唐袭被流矢射中,从马上掉下来死了。王建派王宗贺带兵讨伐元膺,元膺的军队溃败了,他躲进了跃龙池的栏杆里。

第二天,他出来讨饭吃,被蜀地的人认了出来,就报告了王建。王建派王宗翰去招降他,可王宗翰还没到,就被卫兵杀了。于是,王建立他的幼子郑王宗衍为太子。 同年,邛州江上出现了白龙。

四年的时候,荆南的高季昌入侵蜀地巫山,结果被派去的嘉王宗寿在瞿唐打败了他。八月份,蜀主杀了黔南节度使王宗训。冬天,南蛮来边境抢掠,蜀主派夔王宗范在大渡河打败了他们。这一年,麟(麒麟)还出现在了昌州呢!

五年,蜀主在龙兴宫修建了寿昌殿,还在殿墙上画了画像;又修建了扶天阁,画上了众多功臣的画像。十一月份,宫里突然发生大火,把宫殿都烧了。蜀主派王宗俦等人攻打岐州,拿下了秦州、凤州、阶州、成州这四个州,一直打到了大散关。当时梁朝叛将刘知俊就在岐州,蜀主就趁机收买了他的家族成员。

通正元年,蜀主派王宗绾等人率领十二万大军从大散关出发攻打岐州,并且拿下了陇州。八月份,他又建了文思殿,花大价钱买了很多书放进去,还任命内枢密使毛文锡当文思殿大学士。这一年,黄龙还出现在了大昌池。十月份,蜀主下令大赦天下。他还把下一年的年号改成了天汉,并且把国号也改成了汉。

天汉元年,蜀主杀了刘知俊。十二月份,他又下令大赦天下,并且把下一年的年号改成了光天,国号又改回了蜀。

光天元年六月,蜀主孟知祥死了,享年七十二岁。蜀主晚年宠幸了很多妃嫔,贤妃徐氏和她的妹妹淑妃,都是因为长得漂亮而被宠幸,她们专权乱政,还和宦官唐文扆等人勾结,干预朝政。蜀主年纪大了,糊涂了,唐文扆掌握了禁军的兵权,所有事情,大小都由他说了算。等到蜀主生病的时候,唐文扆带兵进入皇宫禁卫军,想把蜀主原来的将领都清除掉。蜀主原来的老将们听说蜀主生病了,都见不到他。过了很久,宗弼等人闯进宫里,说唐文扆要造反,于是就把唐文扆杀了。蜀主孟知祥因为年老昏庸,很多老将大臣都是他以前在许昌认识的朋友,他觉得这些人将来不会为太子效力,所以一直想选个人来辅佐太子,但是还没来得及选好就病死了,于是临死前,他让宦官宋光嗣担任枢密使,掌管禁军,然后就死了。太子继位后,取消了“宗”字,改了名字。

话说这衍字辈的皇帝,老皇帝建文帝一共生了十一个儿子。分别是卫王宗仁、简王元膺、赵王宗纪、豳王宗辂、韩王宗智、莒王宗特、信王宗杰、鲁王宗鼎、兴王宗泽、薛王宗平。而最小的儿子郑王宗衍,他妈是徐贤妃,因为老妈得宠,所以被立为太子。还特地给他建了个崇贤府,配了一堆官员,后来改名叫天策府。这宗衍啊,长得人高马大,手长过膝盖,眼睛大得能看到耳朵,还算有点文化,会写些华丽的辞藻。

简王元膺死了以后,建文帝觉得豳王宗辂长得像自己,而信王宗杰又是兄弟里最优秀的一个,想在这两人中间选一个继承人。可徐贤妃专宠,建文帝又老糊涂了,徐贤妃就和宦官唐文扆、算命先生一起跟建文帝说宗衍的相貌最尊贵,还让宰相张格也帮忙说好话,就这样,宗衍当上了太子。

建文帝死了,宗衍继承了皇位,给建文帝上了个谥号叫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陵墓叫永陵。建文帝的正室周氏被尊为昭圣皇后,结果没几天周皇后也死了。宗衍就把他妈徐氏尊为皇太后,他妹妹淑妃尊为皇太妃。这太后和太妃啊,就开始卖官鬻爵,从刺史以下的官职,只要有空缺,就一堆人抢着买,谁给钱多谁就当官;那些大城市里,到处都盖起了他们的邸店,抢夺百姓的利益。

这宗衍年纪轻轻就荒淫无度,把政事全交给宦官宋光嗣、光葆、景润澄、王承休、欧阳晃、田鲁俦他们;还跟韩昭、潘在迎、顾在珣、严旭这些狐朋狗友鬼混;修建了豪华的宣华苑,里面有重光殿、太清殿、延昌殿、会真殿,还有清和宫、迎仙宫,以及降真亭、蓬莱亭、丹霞亭,飞鸾阁,瑞兽门;还建了个怡神亭,天天和这些狐朋狗友、女人们在里面喝酒作乐。

有一次重阳节,他在宣华苑设宴,嘉王宗寿就忍不住为国家大事哭诉,说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结果韩昭他们说:“嘉王喝醉了,在哭鼻子呢!”其他那些狐朋狗友也跟着起哄嘲笑他,宴会现场一片混乱。宗衍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话说蜀地的人有钱了就喜欢到处玩,到了王衍晚年的时候,大家流行戴一种特别小的帽子,就那么丁点儿大,只盖住头顶,一低头帽子就掉下来,叫“危脑帽”。王衍觉得这帽子不吉利,就下令禁止戴这种帽子。 他自己呢,却喜欢戴大帽子,每次微服私访,老百姓一看他戴的大帽子就知道是他,于是,他干脆就下令全国人民都戴大帽子。他还喜欢戴一种尖尖的帽子,像个锥子似的。后宫的妃嫔们都戴着金光闪闪的莲花形状的头冠,穿着道士服,喝酒喝高兴了就摘掉帽子,露出高高的发髻,再抹上胭脂,这打扮被叫做“醉妆”,全国的女人们都跟着学。有一次,王衍和太后、太妃一起游览青城山,宫女们的衣服上都画着云彩和霞光,远远望去,就像一群仙女似的。王衍自己还作了一首《甘州曲》,来描写这仙气飘飘的景象,他们在山里上上下下地走,王衍自己唱,宫女们跟着和。王衍当政的第二年,改元为乾德。

乾德元年正月,王衍在南郊祭天,然后大赦天下,还给自己加了个尊号,叫圣德明孝皇帝。

第二年冬天,他北巡,到了西县,队伍浩浩荡荡,旌旗、兵器,绵延一百多里。回来的时候,他从阆州乘船顺江而上,龙舟画舫,在江面上闪闪发光,沿途各地都得供奉大量的物资,老百姓苦不堪言啊。

第三年正月,他回到成都。

第五年,他修建了上清宫,塑了王子晋的像,尊称他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还塑了自己的像和建的像,侍立在王子晋像的两边;又在正殿塑了玄元皇帝和唐朝历代皇帝的像,摆上祭祀用的器具,好像他们都在朝拜王子晋似的。

六年的时候,唐朝皇帝任命王承休当了天雄节度使。天雄军,就是现在的秦州。王承休这个人呢,是靠着当宦官得到皇帝宠幸才当上宣徽使的。他老婆严氏,长得特别漂亮,被当时的孟知祥给看上了,两人就……咳咳,你们懂的。

那时候,唐庄宗刚刚灭了梁国,蜀国的人都很害怕。唐庄宗派李严去蜀国招安,孟知祥也跟着一起去长安朝见皇帝。路上,蜀国的百姓,个个穿着华丽,珠光宝气,夹道欢迎,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李严看到了蜀国的富庶强盛,反观孟知祥却骄奢淫逸,回来后就建议唐庄宗攻打蜀国。

第二年,唐朝的魏王继岌和郭崇韬就带兵攻打蜀国了。这一年,孟知祥改元为“咸康”。孟知祥自己当了皇帝,每年都去子来山打猎。这一年,他还去彭州的阳平化和汉州的三学山游玩。因为王承休的老婆严氏的关系,十月,孟知祥又跑到秦州去,大臣们都极力劝谏,但他根本不听。走到梓潼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把房子都给掀了,树木也都被连根拔起。算命的说:“这是贪狼风啊,肯定会有军队战败,将领被杀的!”孟知祥根本不在乎。

孟知祥到了绵谷,唐军已经打过来了,他这才害怕了,赶紧往回跑。唐军所到之处,州县都纷纷投降。孟知祥留下王宗弼守绵谷,派王宗勋、宗俨、宗昱带兵抵抗唐军。王宗勋他们到了三泉,还没打仗就先吓跑了。孟知祥下令让王宗弼杀了王宗勋他们,结果王宗弼反倒和王宗勋他们一起商量好了,直接向唐军投降了。孟知祥从绵谷逃回成都,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都在七里亭迎接他,孟知祥还让宫女们打扮成回鹘人的样子,浩浩荡荡地进城。

第二天,孟知祥在文明殿上,跟大臣们哭成一团。而王宗弼也从绵谷赶回成都,他跑到太玄门,把成都尹韩昭、宦官宋光嗣、景润澄、欧阳晃等人给杀了,把他们的脑袋送到魏王继岌那里。孟知祥赶紧上表投降,王宗弼把孟知祥关在天启宫。魏王继岌到达成都,孟知祥和他的大臣们都戴着镣铐,抬着棺材,在七里亭向唐军投降了。

老李啊,你听说了吗?那个王衍啊,被后唐庄宗叫到洛阳去了,还下诏书给他呢!诏书上写着:“你当然应该被封地称王,我绝对不会把你安置到危险的地方,上天在上,我说话算数!” 王衍拿着诏书,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就动身了,带着他的家人,还有那些个伪宰相王锴、张格、庾传素、许寂,翰林学士李旻,以及一大堆将领家眷,好几千人浩浩荡荡往东边走。

到了同光四年四月,他们走到秦川驿的时候,庄宗听信了伶人景进的计策,派宦官向延嗣把王衍全家给灭了!王衍他妈徐氏临死前大喊:“我儿子带着一整个国家来投降,结果却落得个被杀的下场,信义全都被抛弃了,我知道这祸事马上就要报应到自己头上了!” 王衍的小妾刘氏,头发乌黑亮丽,负责行刑的人想放她一马,结果刘氏说:“国家都亡了,我不能受辱!” 然后就自杀了。

再说说那个宗弼,他本来姓魏,叫魏弘夫,被李建收为养子。 李建攻打顾彦晖的时候,宗弼老是把李建的作战计划告诉顾彦晖,结果顾彦晖被打败了,李建居然一点都没怪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对他。后来李建病重快死了,宗弼接替了他的位置,当上了太师兼中书令,掌管六军,辅佐新君。王衍投降后,宗弼把蜀地的珍宝献给魏王和郭崇韬,想求个西川节度使当当。魏王说:“这是我们家的东西,干嘛要送出去?” 结果没几天,宗弼就被郭崇韬给杀了。

宗寿,是许州老百姓家的孩子。因为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姓,李存勖就把他收为义子。宗寿这个人爱学习,擅长弹琴下棋,为人性格比较温和,喜欢道家的那些东西,在李存勖当镇江军节度使的时候,就跟着他做事。李存勖当了皇帝以后,宗寿被任命为太子太保,负责一些朝中事务,平时就靠炼丹修身养性来打发时间。李存勖这个人生活放荡,只有宗寿经常劝谏他。后来,宗寿被任命为武信军节度使。

唐朝军队攻打蜀国,蜀地很多地方都投降了,就连魏王也写信劝降,就只有宗寿坚持不降。听说李存勖已经带着玉璧投降了,宗寿非常伤心,跟着李存勖一起往东迁徙,到了岐阳,他花钱贿赂守城的人,才得以见到李存勖。李存勖哭着说:“要是我早点听你的话,哪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啊!”李存勖死后,宗寿逃到了渑池,听说庄宗李存勖被杀了,就逃进了熊耳山。

天成二年,宗寿出来到京城,上书请求朝廷允许他把李存勖的宗族成员安葬。明宗李嗣源很欣赏他的忠义,就让他当了保义军行军司马,追封李存勖为“衍顺正公”,并且按照诸侯的规格为他下葬。宗寿一共为李氏家族办理了十八人的丧事,把他们都葬在了长安南三赵村。

唉,从秦汉时代开始,很多读书人都喜欢谈论祥瑞之兆,即使有一些善于辨别真伪的人,也无法消除这种迷信的想法。我读《蜀书》的时候,看到书里记载的龟、龙、麟、凤、驺虞这些古人认为是王者才能出现的祥瑞之物,竟然都出现在蜀国,真是奇怪啊!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后唐王氏家族兴衰成败的原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有人觉得光靠一个王氏家族的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看看当时天下是治是乱,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龙这玩意儿,因为它平时不露面,所以才显得神秘,能上天入云才算得上是厉害。现在它却大剌剌地把身子露出来,这就没啥神秘感了;它不飞上天,反而在水里出现,这说明它失职了。可龙的数量又那么多,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妖怪了!

凤凰是种离人很远的鸟。以前舜治理天下,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他就让夔(kuí)作乐,乐声和谐,鸟兽听了都翩翩起舞。正赶上这时候,凤凰来了,舜的史官就顺带记下来,说这是祥瑞,后世就跟着说凤凰来是盛世来临的象征。可后来凤凰出现好多次,有的是在庸君昏庸无道的时候,有的是在国家危亡、天下大乱的时候,这还能算是祥瑞吗?

麒麟是种离人很远的兽。以前鲁哀公出去打猎,逮着它却认不出来,是费了好大劲才抓到的,根本不是它自己跑出来的。所以孔子在《春秋》里写“西狩获麟”,是在讽刺他呢。“西狩”本身没啥问题,主要是“获麟”不好,意思是说他把麒麟都抓来了。打猎一定得记录地点,可哀公跑的地方太多了,没法一一记录,所以就写了个“西”字来概括,意思是说他全国西边的地方都跑遍了。麒麟是种很少有人见过的动物,这说明哀公把山里的水里的东西都搜刮干净了,连没见过的动物都抓来,所以说孔子是在讽刺他。

圣人去世以后,各种奇奇怪怪的说法就多了起来,人们开始把麒麟当成是帝王的祥瑞,还编造出各种预言、谶纬和怪力乱神的故事。凤凰曾经在舜帝时期出现过,被认为是祥瑞,这还有点道理,可后来它在乱世出现,那就足以证明它根本不是什么祥瑞了。至于麒麟,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这些盛世时期,它都没出现过,偏偏在乱世出现,那谁知道它是不是祥瑞呢?

乌龟是种很普通的东西,泥里水里到处都是,多得数不清,它死了以后,只有占卜的官吏才觉得它值钱,这只是因为恰好能用而已。《戴氏礼》却说乌龟在宫廷的池沼里出现是帝王难以求得的祥瑞,《戴礼》是从很多地方拼凑起来的,所以错误也很多。

驺虞(zōu yú),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诗经》里说:“唉!可叹啊,驺虞!”贾谊说,驺是文王的猎苑,虞是管理猎苑的官吏。在贾谊那个时代,是这样解释的,那说它是动物,是不是后世的说法呢?

想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道理,可别在人家特别相信的时候去争论,得等到他们自己开始怀疑了,再出手反驳,才能奏效。你看,麒麟、凤凰、神龟、龙,这些都是帝王的祥瑞之兆,可偏偏都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而且还都集中出现在蜀地,就算那些喜欢编造祥瑞故事的人,也得承认这事儿有点儿蹊跷吧? 抓住这些疑点反驳他们,说不定就能让他们好好想想了。

说起来,关于王建入蜀的时间,各种史书说法不一。《前蜀书》、《运历图》、《九国志》都说是唐朝大顺二年(公元891年)王建入成都,做了西川节度使,过了好几年,到天复七年九月(公元907年)才称帝,第二年正月改元为武成。现在普遍认为这个说法比较靠谱。 可是《旧五代史》却说王建是龙纪元年(公元907年)入成都,天祐五年(公元908年)才称帝改元,这就有点儿不对了。不过,关于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蜀国灭亡这点,所有史书都写的一样。 从大顺二年到同光三年,前后一共三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