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我也觉得五代时期没有真正的忠臣。说没有,并不是说一个也没有,只是很少很少而已。我找到了三个死节的志士,那些只在一个朝代做官的人,我就按照他们所侍奉的国家,分别写了梁、唐、晋、汉、周的臣子传记。其余那些在多个朝代做官的,不能按国家来归类的,我就写进了《杂传》。说实在的,被列入《杂传》,确实是君子感到羞耻的事情,而且,一个朝代的臣子,也不一定个个都值得称赞,大家读的时候,要仔细辨别他们的好坏。
敬翔,字子振,是同州冯翊人,自己说是唐朝平阳王李晖的后代。他从小就喜欢学习,擅长写公文。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就去了大梁(今开封)。敬翔同乡王发当上了汴州观察使的副手,他就去投奔王发了。过了很久,王发也没能推荐他,敬翔生活越来越窘迫,就给人写一些小纸条,在军中流传。朱温(太祖)本来就不识字,敬翔写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话,朱温很喜欢,就对王发说:“听说你有个老朋友,可以把他带过来。”敬翔见了朱温,朱温问他:“听说你读过《春秋》,《春秋》里记载的是什么事情?”敬翔回答说:“主要是诸侯之间争战的事情。”朱温又问:“它记载的用兵方法,可以为我所用吗?”敬翔说:“用兵的关键在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春秋》里的方法,已经不能用于今天了。”朱温听了非常高兴,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军中的职位,但这并不是敬翔喜欢的,后来就让他当了馆驿巡官。后来朱温在汴州郊外和蔡州军队作战,敬翔经常为朱温出谋划策,很多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朱温很高兴,觉得发现敬翔太晚了,有什么事情都去问他。后来朱温护送昭宗皇帝从岐州回到长安,昭宗皇帝在延喜楼设宴款待朱温,并任命敬翔为太府卿。
一开始,朱温(太祖)经常侍奉在昭宗皇帝身边。昭宗心里想着,如果哪个侍卫能抓住他,就假装鞋带松了,看看朱温。朱温赶紧跪下给他系鞋带,周围的人谁也不敢动。朱温吓得汗流浃背,从此就很少去见昭宗了。后来昭宗迁都洛阳,在崇勋殿设宴,酒过半酣,昭宗让人把朱温叫进内殿,想托付他一些事情。朱温更害怕了,推说生病不去。昭宗说:“你不愿意来,可以派敬翔来。”朱温赶紧把敬翔支走,敬翔也假装喝醉了离开。
朱温打败了赵匡凝,占领了荆州和襄州,接着攻打淮南。敬翔极力劝谏,说新胜的军队应该谨慎,休养生息,积蓄实力。朱温不听。军队到了光州,遭遇大雨,差点寸步难行;攻打寿州,也没攻下来,还损失惨重,朱温这才后悔莫及。他回来后暴躁不安,杀了几乎所有唐朝的大臣,但是对敬翔的信任却更深了。梁朝篡唐的事情,很多都是敬翔出的主意。朱温称帝后,因为唐朝枢密院以前都是宦官当差,就把它改成了崇政院,任命敬翔为使。后来又升任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
敬翔为人深沉,很有谋略,跟随朱温征战三十多年,大事小情都得经过他。敬翔也尽心尽力,日夜操劳,自己都说只有骑在马上才能休息。而朱温性情暴躁,难以接近,有些事情做得不对,敬翔也不敢直接说出来,只是稍微点拨一下,朱温就能明白,很多时候都会因此改变主意。
朱温攻破徐州后,得到时溥宠姬刘氏,非常宠爱她。刘氏本来是尚让的妻子,朱温就把她给了敬翔。敬翔虽然已经位高权重,刘氏却依然出入朱温的寝宫,就像以前一样,敬翔为此很苦恼。刘氏责备敬翔说:“你把我当作曾经失身于敌人的女人吗?尚让是黄巢的宰相,时溥是国家的忠臣。就凭你的家世,还辱没了我,咱们就此决裂吧!”敬翔因为朱温的面子,向她赔礼道歉,才算罢休。刘氏穿戴奢华,另设典谒,结交藩镇,权贵们纷纷依附她,她的权势和宠信甚至不亚于敬翔。当时达官贵人,都纷纷效仿她。
太祖皇帝驾崩了,友珪继位。因为张翔是先帝的谋臣,友珪担心张翔图谋自己,不想让他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就让李振代替张翔担任崇政使,只封张翔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翔知道友珪忌惮自己,就经常装病,很少上朝处理政务。
后来,末帝即位,赵岩等人掌握大权,他们故意离间老臣,张翔更加郁郁不得志。之后,梁国丢掉了河北地区,和晋国在杨刘地区对峙。张翔就说:“以前河北地区还控制着半壁江山,凭借先帝的雄才大略和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尚且不能在晋国面前取得优势。现在晋国越来越强大,梁国却越来越衰弱,陛下您深居宫中,和您商议政事的人,不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就是只顾自己私利的亲戚,您指望能成事吗?我听说晋军攻打杨刘,李亚子扛着柴火过河,为士兵们带头冲锋陷阵。陛下您却安于现状,自诩儒雅,派贺瑰去当将军,怎么能抵挡住晋军的锋芒呢?我虽然老了,但深受朝廷的恩惠,如果朝廷真的缺乏人才,我愿意效犬马之劳!”赵岩等人认为张翔是在抱怨,所以就没采纳他的意见。
后来,王彦章在中都战败,末帝害怕了,就派人去河上召段凝回来。当时,梁国的精兵强将都在段凝的军队里,段凝有异心,就迟迟不来。末帝慌忙叫来张翔说:“朕平时总是忽略你的话,现在情况紧急了,你不要生气,你快告诉朕该怎么办?”张翔说:“我侍奉先帝三十多年了,现在虽然当了宰相,其实不过是朱氏家族的老奴罢了,我侍奉陛下就像侍奉我的主子一样,我有什么想法,都敢告诉陛下。陛下当初启用段凝,我就反对过,现在段凝不来,敌军已经逼近,我想为陛下出谋划策,但那些小人们不会听我的。请允许我先死,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宗庙社稷的灭亡!”君臣二人相对痛哭。
老翔和李振都是太祖皇帝很信任的人。庄宗攻入汴州后,下诏赦免了所有梁朝的官员。李振高兴地对老翔说:“皇上大赦天下,咱们这就去朝拜新君吧!” 然后就邀请老翔一起去见庄宗。 结果老翔一夜都停留在高头车坊,快要天亮的时候,手下人来报告说:“崇政殿的李公已经去朝见新皇帝了!” 老翔叹了口气说:“李振真是糊涂啊!他还有什么脸面再进梁国的城门呢?” 说完就自杀了。
朱珍是徐州丰县人。年轻的时候,他和庞师古等人一起跟着梁太祖起义造反。朱珍当了将军,很擅长管理军队和挑选士兵。梁太祖刚开始镇守宣武时,朱珍就帮他建立了军队制度,选拔将领,训练士兵,很有办法。太祖得到各个将领招募的士兵和其他投降的士兵,都交给朱珍管理。朱珍从中挑选了五十多个将领,个个都是可用之才。从梁朝打败黄巢、击破秦宗权,到向东攻占兖州和郓州,几乎每场战斗都有朱珍的身影,而且他的勇猛总是超过其他将领。 后来,太祖和晋王一起东征黄巢,回师经过汴州,住在上源驿馆。太祖让朱珍带兵夜袭驿馆,晋王仓皇逃走,朱珍把晋王的全部士兵都杀光了。
义成军发生叛乱,赶走了安师儒,安师儒逃到了梁朝。太祖派朱珍带兵去攻打滑州。路上碰上大雪,朱珍命令士兵快速前进,一夜之间就赶到了城下,然后迅速攻占了城池。义成军的人以为下雪天梁兵不会来,根本没防备,结果就被打败了。
秦宗权派卢瑭、张晊他们去打梁朝,那时候梁朝军队人少,好几次都被秦宗权打得够呛。朱温就赶紧给王重荣升官,让他当淄州刺史,在淄青地区招兵买马。王重荣手下的偏将张仁遇跟他说:“军队里要是有违反军令的,请让我先斩后奏吧!”王重荣说:“你是想自己专权杀人吗?”当场就把张仁遇给杀了,杀鸡儆猴给全军看,大伙儿都挺服气的。王重荣招募了一万多兵马回来,朱温特别高兴,说:“敌人就在咱们郊外,要是他们踩坏咱们的麦子怎么办!现在王重荣来了,我的事儿算是有着落了!再说敌人现在正休兵养精蓄锐,以为咱们兵少,还不知道王重荣来了呢,肯定觉得咱们顶多就是死守而已,咱们应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是就出兵打败了张晊他们,秦宗权因此而失败,梁朝的军威也大涨,这都是因为有了王重荣的兵马。
王重荣跟着朱温去攻打朱宣,拿下曹州,抓了曹州刺史丘弘礼。又拿下濮州,濮州刺史朱裕逃到郓州去了。朱温就回汴州了,留下王重荣去攻打郓州。王重荣离郓州还有二十里地,就派精兵去试探一下,郓州人就是不开城门。朱裕就假装写降书,暗地里派人把王重荣约出来,说好开门里应外合。王重荣信以为真,晚上就带兵去攻打郓州城门,朱裕爬上城墙,打开城门放王重荣的军队进去,王重荣的军队刚进瓮城,城门就关上了,郓州人从城墙上往下扔石头,王重荣的军队全死在瓮城里了,王重荣自己就只差一点儿没命,朱温也没怪他。
魏博军阀内乱,把乐彦贞给抓起来了。朱温派王重荣去救魏博,王重荣攻破了黎阳、临河、李固,又派聂金、范居实他们去攻打澶州,在临黄杀了魏豹子的两千兵马。王重荣的威名传遍了河朔地区。魏博人把乐彦贞杀了,王重荣这才回去。梁朝攻打徐州,派王重荣先攻下了丰县,又在吴康打败了时溥,和李唐宾他们一起驻扎在萧县。
唐宾是陕西人,一开始是尚让手下的一个小将领。有一次,他和太祖在尉氏门打仗,结果被太祖打败了,于是唐宾就投降了后梁。后梁军队到处烧杀抢掠,唐宾经常和朱珍一起行动。他和朱珍的声望差不多,但作战勇猛程度超过朱珍。朱珍每次战斗稍微有点退缩,唐宾一帮忙就大获全胜。
有一次,朱珍偷偷把家人接到军营里,太祖怀疑朱珍另有图谋,就派唐宾去暗中观察。结果朱珍和唐宾关系不好,唐宾受不了了,半夜就逃回宣武军。朱珍骑着马追了他,然后两人一起到太祖面前说明情况。太祖觉得他们俩都是人才,可惜了,就从中调解了一下。
朱珍驻扎在萧县,听说太祖要来了,就命令军队修缮营房马厩准备迎接。唐宾手下的将领严郊负责修马厩,没按时完成,军官催促他,严郊就向唐宾告状。唐宾又把这事儿推给了朱珍,朱珍一听就火了,拔出剑站起来。唐宾直接走到朱珍面前,朱珍就把严郊给杀了,然后派人去告诉太祖说唐宾造反了。
使者一大早就到了后梁,敬翔害怕太祖大发雷霆,后果难以预料,就先把使者藏了起来,等到晚上才接见他。敬翔说,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但必须等到明天再说,希望能争取一点时间想办法。等到晚上,敬翔才把朱珍派来的使者带去见太祖。太祖非常吃惊,但天已经黑了,也没办法立刻处理,敬翔就从容不迫地向太祖分析利弊。
第二天,太祖假装把唐宾的妻儿抓起来关进监狱。然后,他带兵前往朱珍的军营,离萧县还有一站路的时候,朱珍出来迎接。太祖命令士兵抓住朱珍。霍存等十几个将领跪下求情,太祖大怒,把胡床(一种坐具)扔过去,说:“朱珍杀唐宾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救他呢?”霍存等人退下,朱珍最终自缢身亡。
庞师古,是曹州南华县人,一开始叫庞从。梁太祖镇守宣武的时候,刚得到五百匹战马组建骑兵,就让庞师古当将军。跟着梁太祖一起打败了黄巢和秦宗权,都立了功。后来梁太祖攻打时溥,久攻不下,就留下兵马让庞师古守着,庞师古趁机攻下了宿迁,然后驻扎在吕梁。时溥带了两万兵马出来作战,结果被庞师古打败了,斩首两千多。
孙儒赶走了杨行密,占领了扬州,淮南地区大乱,梁太祖派庞师古渡过淮河去攻打孙儒,结果被孙儒打败了。那时候,朱珍和李唐宾已经死了,庞师古和霍存分管剩下的兵马。郴王朱友裕攻打徐州,朱瑾带兵去救援时溥,朱友裕在石佛山打败了时溥,朱瑾收拢残兵败将撤走了。梁太祖觉得应该追击朱友裕,但是没追,反而把朱友裕的兵马给了庞师古。庞师古攻破了徐州,杀了时溥,梁太祖就封庞师古为徐州留后。
梁军攻打郓州,到了临济河边,庞师古迅速砍伐树木造桥,晚上率领中军部队先过河。朱宣逃到中都,结果被杀了。梁太祖攻下了兖州和郓州后,就派庞师古和葛从周去攻打淮南的杨行密,庞师古从清口出发,葛从周从安丰出发。庞师古从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梁太祖,为人非常谨慎,从不离开梁太祖左右。等到他当了将军带兵打仗,总是严格按照梁太祖的战略方针行事,军队里如果没有梁太祖的命令,他绝对不会擅自行动。
庞师古在清口扎营,地势低洼,有人建议他找个地势高的地方设营垒,但是庞师古说没有梁太祖的命令,不能听。淮南人就决堤放水淹他们,有人来报告说:“淮南人决堤放水,河水涨上来了!”庞师古认为这是为了动摇军心,当场就把这个人杀了。结果水真的涨上来了,士兵们没法作战,庞师古最终战死。
哎,战争的胜负,哪有那么容易说清楚啊!梁国军队号称天下最强,吴国却被人看不起,可梁军两次攻打吴国,都惨败而归,主将还战死了。后来朱温亲自带兵攻打寿春,结果也失败了。自从高骈死后,唐朝把淮南地区交给梁国管辖,梁国就和孙儒、杨行密他们争斗,前后三十年,打了三次,三次都输了。这么强大的军队打这么弱的对手都这样,这真是没办法用常理来解释啊!兵书上虽然说可以用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吴国哪懂这些啊!大概只是碰巧赶上了好机会吧!所以说:“兵,凶器也;战,危事也。” 我们得多谨慎啊!
葛从周,字通美,是濮州甄城人。年轻时追随黄巢起义,黄巢失败后投降了梁国。后来跟着朱温攻打蔡州,朱温坠马,葛从周扶他上马,还和敌人肉搏,脸上受伤,身上也中了好多箭,偏将张延寿在旁边掩护他,葛从周才和朱温一起逃脱。朱温把其他将领都撤职了,只重用葛从周和张延寿做大将。
秦宗权占领了颍州、亳州,梁军在焦夷和他交战,葛从周俘虏了秦宗权的将领王涓。跟着朱珍收复淄青地区的兵马,一遇到敌人就打,等朱珍带兵回去后,葛从周的功劳最大。张全义在河阳被李罕之袭击,李罕之逃到晋国,还叫晋国派兵来攻打张全义,张全义向梁国求救,朱温派葛从周、丁会等人去救援,在沇河打败了晋军。潞州的冯霸杀了晋国的守将李克恭投降梁国,朱温派葛从周去驻守潞州,结果晋军来攻打,葛从周守不住,就逃到了河阳。朱温攻打魏博军,葛从周和丁会先攻下了黎阳、临河,在内黄和朱温会合,在永定桥打败了魏军。他和丁会一起攻打宿州,用水淹城,最后攻破了宿州。朱温攻打朱瑾在兖州,久攻不下,就留下葛从周围困他,朱瑾闭门不出,葛从周就假装说援军到了,故意往高吴方向撤兵,半夜又偷偷摸摸地回到城下,朱瑾以为葛从周走了,就派兵出来清理外围的壕沟,葛从周突然袭击,杀了一千多人。
晋国攻打魏国,魏国赶紧求救。咱们皇帝派侯言去救魏国,侯言就在洹水边上修筑营垒。皇帝一听侯言只顾着防守不出战,就火了,又派从周去代替他。从周到了军营,也继续闭门不出,但暗地里挖了三个暗门准备伏击。晋军攻打过来,从周就率领精锐部队从暗门杀出去,打败了晋王的军队。
晋王气急败坏,亲自带兵去攻打从周。虽然从周最终战败了,但梁国的军队却抓住了晋王的一个儿子,叫落落,把他送给了魏国,魏国就把落落给杀了。接着,梁军转而攻打郓州,在中都活捉了朱宣;又攻打兖州,把朱瑾给打跑了。皇帝就上奏朝廷,任命从周为兖州留后,让他率领兖州和郓州的军队攻打淮南,从安丰出发,在清口和庞师古会合。从周走到濠州的时候,听说庞师古死了,就赶紧返回。到了渒河准备渡河时,淮南的军队追了上来,从周也大败了一场。
就在这个时候,晋国的军队从山东杀出来,攻打相州和卫州。咱们皇帝就派从周去山东收复失地。从周先拿下洺州,杀了他们的刺史邢善益;接着拿下邢州,把刺史马师素给打跑了;又拿下磁州,杀了他们的刺史袁奉滔。五天之内就拿下三个州!皇帝高兴坏了,又上奏朝廷,任命从周兼任邢州留后。
刘仁恭攻打魏国,已经攻破了贝州,罗绍威向梁国求救。从周和皇帝一起前去救援魏国,进入了魏州。燕国的军队攻打馆陶门,从周就带着五百骑兵出战,他大喊:“敌人就在眼前,怎么能后退!” 他下令先关上城门再打。结果打垮了燕军的八个营垒,燕军溃逃,从周一直追到临清,把他们赶到河边,淹死的人非常多。皇帝因此任命从周为宣义行军司马。
皇上派从周去沧州攻打刘守文,还派蒋晖去监督军队。刘守文向他爹刘仁恭求救,刘仁恭带燕兵来救。蒋晖跟手下将领说:“咱们皇上派我来监督你们,现在燕兵来了,不能硬碰硬,应该让他们进城,让他们吃喝,把城里的粮草都消耗光,等他们也困了,咱们再打。”将领们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
但是从周生气了,他说:“打仗的事儿是主将说了算,哪轮得到监军来指手画脚!再说蒋晖说的那些都是老生常谈,胜负的关键在我心里,他蒋晖能懂什么!”于是,从周就带兵去乾宁拦截刘仁恭,在老鸦堤打了一仗,刘仁恭大败,死了三万多人,还抓了一百多个将领,比如马慎交,还有三千多匹马。这时候,刘守文又向后晋求救,后晋就攻打邢州、洺州来牵制从周,从周赶紧回去,在青山打败了后晋的军队。接着,从周跟着皇上一起攻打镇州,攻下了临城,王熔请求和谈,皇上就封从周为泰宁军节度使。
从周的叔叔从琮去攻打后晋的太原,没攻下来。梁兵西攻凤翔,青州的王师范派他的将领刘掞去偷袭兖州,结果从周的家人都被刘掞抓了。刘掞对从周的家人都很好,没杀他们。皇上从凤翔回来后,就派从周去攻打刘掞,从周最后招降了刘掞。皇上当了皇帝以后,封从周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后来因为生病就退休了,又给他封了右卫上将军,让他住在偃师。等到末帝当了皇帝,又封从周为昭义军节度使、陈留郡王,让他在家领俸禄。从周去世后,追封他为太尉。
霍存,是洺州曲周人。年轻的时候追随过黄巢,黄巢失败后,霍存就投降了梁朝。
霍存当将军,特别勇猛,擅长骑马射箭。后来秦宗权攻打汴州,霍存只带了三千人,就夜袭张晊的营寨,打了个大胜仗。接着他又用骑兵打败了秦贤,杀了三千人,在赤冈把张晊的军队彻底打垮了。之后,他又跟着朱珍去抢掠淄青,又跟着庞师古攻打时溥,都立下了大功。后来朱珍和李唐宾都战死了,梁朝就让庞师古代替朱珍,让霍存代替李唐宾,继续攻打时溥。他们攻破了砀山,霍存还抓到了敌将石君和等五十多人。
梁朝攻打宿州的时候,葛从周用水淹城,丁会和霍存就在城下跟敌人打仗,最后把宿州拿下了。攻打潞州的时候,碰上了晋军,双方在马牢川激战。霍存冲锋陷阵,打头阵,又断后,把晋军打退了。之后,梁军又东攻魏州,攻下了淇门,杀了三千多人。
梁朝拿下曹州后,太祖皇帝任命霍存为刺史,还兼任诸军都指挥使。后来梁朝攻打郓州,朱瑾来救援。梁朝的将领们有的劝太祖皇帝,干脆让朱瑾进城,让他消耗粮食,咱们就坚守城池别跟他打,这样大家都能累垮。太祖皇帝说:“朱瑾来救援,肯定和时溥是一伙的,不如派霍存去埋伏,等他们出来再打。”霍存就在萧县设下埋伏,果然朱瑾和时溥一起出来了,还走迷了路。霍存立刻发动伏击,在石佛山打败了朱瑾的军队,可惜霍存自己也中箭身亡了。
后来太祖皇帝登基了,在繁台检阅骑兵,他看着众将感慨地说:“要是有霍存活着,哪里还用得着我亲自来检阅骑兵啊!诸位难道不为此感到惋惜吗?” 他说了不止一次这样的话。
张存敬,是安徽亳州人。这哥们儿为人特别正直,胆子也大,年轻的时候就跟着梁太祖打仗,而且特别擅长在危急情况下想出奇招妙计。
有一次,李罕之跟晋军一起攻打张全义在河阳,梁太祖就派张存敬和丁会他们去救援,结果李罕之撤兵了。 后来梁太祖就提拔张存敬当了诸军都虞候,相当于各个军队的副指挥长吧。 之后梁太祖攻打徐州和兖州,又让张存敬当了行营都指挥使,就是前方指挥作战的负责人。 跟着葛从周攻打沧州,在老鸦堤打败了刘仁恭。 打完沧州又去攻打镇州的王熔,直接打进城里,缴获了上万头牛马。 之后升官了,当上了宋州刺史。
接着又跟着其他将领去攻打幽州,张存敬一个人就拿下瀛州、莫州、祁州、景州四个州。 梁军攻打定州的时候,跟王处直在怀德驿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战场上尸横遍野,绵延十多里。 镇州、定州都拿下后,梁太祖又派张存敬去攻打河中的王珂。张存敬从含山出发,攻下了晋州和绛州,王珂最后投降了梁朝。 梁太祖上奏朝廷,让张存敬当护国军留后,又把他调回宋州当刺史,结果还没到任,就死在河中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傅。
张存敬有两个儿子,叫仁颖和仁愿。 他儿子仁愿特别孝顺,张存敬死后,他事事都听他哥哥仁颖的,出门一定告诉哥哥,回来也一定当面跟哥哥汇报,就跟侍奉父亲一样。仁愿还懂法律,在梁、唐、晋三个朝代都做过官,当过大理卿,死后被追赠为秘书监。
话说有个叫符道昭的,是蔡州人。他一开始是秦宗权手下的骑兵将领,后来秦宗权战败了,符道昭就成了个无家可归的流民,到处漂泊。后来他投奔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李茂贞很喜欢他,把他当成亲儿子养,还给他改名叫符继远。
后来梁朝攻打李茂贞,符道昭跟着李茂贞一起打仗,结果接连打败仗。没办法,他只能投降梁朝了。朱温(后来的梁太祖)提拔他当秦州节度使,但是因为当时局势混乱,这事儿最后没成。 朱温当上元帅,刚开始设立自己的府邸,李周彝就带着鄜州投降了,朱温任命李周彝当左司马。 这时候,朱温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右司马,一听说符道昭,立马就把他给安排上了。
罗绍威想杀掉他的牙兵,可是担心魏兵太强,不敢轻举妄动,就向朱温求援。朱温干脆把魏兵都派去攻打燕州,同时派马嗣勋去帮罗绍威剿灭牙兵。牙兵被剿灭了,那些在外面的魏兵听说这事儿,都造反了!魏将左行迁占领了历亭,史仁遇占领了高唐,都叛变了。符道昭他们跟着朱温一起,把这些叛军都给打败了。
符道昭这个人啊,打仗很勇敢,冲锋陷阵在前面,但是不太会算计,每次打仗都先冲上去,结果常常打败仗。不过还好,每次都是李周彝他们随后跟上,才把仗给打赢了。 开平元年,他和康怀英等人一起攻打潞州,还修建了像蚰蜒一样的工事来包围潞州,结果围了一年多都没拿下。后来晋兵攻破了他们的工事,符道昭在战斗中战死了。
刘捍,是开封人。这人聪明机智,仪表堂堂,而且很擅长处理外交事务。朱温刚开始镇守宣武军的时候,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宾客兼将领,派他跟着朱珍去淄青招募士兵。后来朱温北上攻打镇州,跟王镕讲和,就派刘捍去见王镕。当时王镕的军队还不知道朱温的真实意图,正严阵以待呢,刘捍就一个人骑着马冲进城里,把朱温的意思告诉了王镕,王镕这才听从了朱温的命令。
梁兵攻打定州,王处直投降了,刘捍又只身一人骑马进城去安抚城里的守军。朱温围攻凤翔的时候,又派刘捍去见李茂贞商议事情。唐昭宗还召见了他,问他梁军的情况,刘捍回答得让昭宗很满意,昭宗赏了他一件锦袍,还任命他为登州刺史,并赐给他“迎銮毅勇功臣”的称号。后来梁军攻打淮南,朱温先派刘捍到淮口去,在马头下面修建浮桥,好让梁军渡河。朱温从光山出兵攻打寿州,又让刘捍在淮北修建浮桥,方便军队渡河回师。之后,刘捍被任命为宋州刺史。朱温称帝后,刘捍被提升为左天武指挥使、元从亲军都虞候、左龙虎统军,后来又外放担任佑国军留后。结果同州的刘知俊造反,用钱财贿赂刘捍的将士,抓走了刘捍,刘知俊把刘捍关了起来,送给了李茂贞,最后刘捍被李茂贞杀害了。朱温很悲痛,追封刘捍为太傅。
寇彦卿,字俊臣,也是开封人。他家世代在宣武军担任军官。朱温刚开始镇守宣武军的时候,就让他当通引官,后来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右长直都指挥使,兼任洺州刺史。当时罗绍威要诛杀牙军,朱温就派寇彦卿去魏州办事,寇彦卿暗中为罗绍威出谋划策,结果把牙军全部杀掉了。
寇彦卿身高八尺,鼻梁高挺,相貌堂堂,声音洪亮,擅长骑马射箭,爱好阅读史书,而且很善于揣摩朱温的心思,他的行动总是符合朱温的意愿。朱温曾经说过:“敬翔、刘捍、寇彦卿都是上天为我而生的。”可见他对这三个人有多么喜爱。他还把自己的爱马“一丈乌”赏赐给了寇彦卿。朱温围攻凤翔的时候,任命寇彦卿为都排阵使,寇彦卿骑着“一丈乌”冲锋陷阵,朱温看到后说:“真是神将啊!”
一开始,朱温(太祖)和崔胤商量着想把首都迁到洛阳,但是昭宗皇帝不同意。后来昭宗皇帝逃到了凤翔,朱温就带兵把他围困起来。昭宗皇帝没办法,只好出来了。第二年,朱温带兵到了河中,派李彦卿拿着奏章,逼着昭宗迁都。李彦卿还把长安城的所有居民都赶到东边去,大家伙儿都把房子拆了做成木筏,顺着渭河往下漂,路上哭声一片,好多人还对着天大骂:“国贼崔胤、朱温害得我们变成这样!”昭宗皇帝也看着皇陵和宗庙,来回走动,舍不得离开,还跟身边的人说了一句土话:“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说完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到了华州,昭宗皇帝又派人告诉朱温,说何皇后怀孕了,想在华州待到冬天再走。朱温一听就火了,转头对李彦卿说:“你赶紧把皇上催过来,一天都不能耽误!”李彦卿又赶紧跑到华州,当天就把昭宗皇帝逼上了路。
朱温当上皇帝以后,就封李彦卿为感化军节度使。一年多以后,又把他召到朝廷,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还让他负责金吾卫的仪仗。有一天早上,李彦卿上朝经过天津桥,有个叫梁现的老百姓没给他让路,李彦卿手下的兵就把梁现抓起来,摔到桥上的石栏杆上摔死了。李彦卿赶紧去向朱温自首,朱温挺惋惜他的,就下令让李彦卿拿钱赔偿梁现的家属,算是赎罪。结果御史台的官员崔沂弹劾李彦卿,要求按照法律处罚他,朱温没办法,只好把李彦卿降职为左卫中郎将。后来又让他当了相州防御使,最后升迁为河阳节度使。
朱温被杀以后,李彦卿把朱温的画像供起来,像对待活人一样侍奉。他经常跟客人谈起朱温在位的时候,总是哭得稀里哗啦的。朱温死后,末帝继位,李彦卿被调到镇威胜任职。李彦卿这个人很聪明,很会做人,但是因为受宠而骄横跋扈,喜欢杀人,而且疑心很重。最后,他在镇威胜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