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后她爹叫刘茂威,是应州浑元人。这皇后啊,为人特别强势,废帝一直挺怕她的。一开始封她做沛国夫人,废帝当上皇帝后,就立她当皇后了。她弟弟刘延皓,年轻的时候就在废帝手下当小兵,废帝当皇帝后,就提拔他当宫苑使、宣徽南院使。到了清泰二年,又升他当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刘延皓这人本来挺老实本分的,可是一发达了就变了,仗着皇后的关系胡作非为,收受贿赂,抢占民宅,在邺城也不管士兵死活,把士兵们都惹毛了。

捧圣都虞候张令昭,直接带兵把刘延皓给赶跑了,刘延皓逃到了相州。这时候石敬瑭已经造反,正在打仗,张令昭这乱子又添乱。张令昭直接把城门关了,派副使边仁嗣去求皇上封他当节度使。废帝就封张令昭为右千牛卫将军,让他暂管天雄军府的事。后来又派范延光去讨伐他,张令昭打败了,逃到邢州,追到沙河给杀了,还有三千多参与叛乱的士兵也被杀掉了。朝廷官员建议按军法处置刘延皓,但废帝看在皇后面子上,只是削了他的官职。

废帝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重吉,一个叫重美,还有一个女儿出家当了尼姑,法号幼澄,这几个孩子的生母是谁,谁也不知道。废帝在凤翔镇守的时候,重吉当了控鹤指挥使,他和尼姑幼澄都留在京城。这控鹤指挥使啊,就是皇帝的亲兵。后来愍帝即位,不想让重吉掌管亲兵,就把他外放到亳州当团练使,把幼澄也关在宫里,还把废帝迁到了北京。废帝自己也觉得不安,就造反了。愍帝派人把重吉在宋州给杀了,幼澄也死了。

重美这孩子啊,从小就聪明伶俐,跟个大人似的。后来废帝登基了,重美先是被任命为左卫上将军,管着成德军,还兼任河南尹,负责六军诸卫的事务。后来又升官了,当上了天雄军节度使,还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被封为雍王。

结果石敬瑭造反了,废帝想亲征,北上讨伐。重美觉得应该稳住,别轻举妄动,极力劝说废帝别去。废帝心里其实也挺怕石敬瑭的,本来不想去,听了重美的话,觉得有道理。但是刘延皓、刘延朗他们不停地逼着废帝,废帝没办法,最后还是去了河阳,留下重美在京城守着。

京城当时人心惶惶,老百姓都吓得跑出城躲起来了,守城的士兵还拦着不让走。重美说:“国家都这么乱了,咱们做官的不能为百姓做主,还拦着他们躲避灾祸,这合适吗?”于是就放老百姓出城了。

等晋军的兵马快到京城的时候,刘皇后让人在地上堆了很多柴火,准备烧掉皇宫。重美说:“新皇帝来了,肯定不会露宿街头,现在烧宫殿,只是多费人力物力,将来还会留下骂名!”刘皇后后来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最后,废帝自焚而死,皇后和重美也一起死了。

唉!为人处世,规矩可不能乱啊!礼仪制度,就是用来区分亲疏远近,明辨是非的。五代十国那会儿,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乱七八糟的,宗庙朝廷,甚至人鬼都失去了秩序,这简直就是乱世啊!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乱过!

唐朝一个国号,却换了三个姓氏的皇帝;周朝一个国号,也换了两个姓氏的皇帝。唐朝的太祖、庄宗是一家,明宗、愍帝是一家,废帝又是一家;周朝的太祖是一家,世宗又是一家。国号一样,但皇室家族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唐朝沿用国号,是因为他们篡位夺权,想掩盖事实;周朝沿用国号,是因为他们接受了禅让。但是他们都区分了不同的家族,这是因为昭穆尊卑、亲疏远近的顺序不能乱。国号可以一样,但家族传承不能混淆,这就是用来区分亲疏远近,明辨是非的道理。

梁朝的博王友文,为什么不区分家族传承呢?这就是祸乱的根源啊!梁太祖的祸乱,就是从友文开始的,这是个值得警惕的教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