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朝的庄宗,祖上原本姓朱邪,是西突厥的后代。后来,他们改姓沙陀,朱邪就成了他们的族姓。唐德宗的时候,有个叫朱邪尽忠的,住在北庭的金满州。贞元年间,吐蕃赞普攻打北庭,把朱邪尽忠抓到甘州当苦力。后来,吐蕃赞普被回鹘打败了,朱邪尽忠和他儿子执宜就往东跑。吐蕃赞普大怒,追赶他们,追到石门关,朱邪尽忠战死了,执宜一个人逃回了唐朝,住在盐州,归河西节度使范希朝管辖。范希朝调任太原,执宜也跟着去了,住在定襄神武川的新城。他们部落有一万多骑兵,个个骁勇善战,骑射技术高超,被称为“沙陀军”。执宜死后,他的儿子叫赤心。
唐懿宗咸通十年,神策大将军康承训带十八个将领去徐州讨伐庞勋,任命朱邪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因为赤心在平定庞勋的战役中立了功,就被封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还赐名李国昌,正式入了唐朝的户籍。沙陀人本来就实力强大,李国昌又仗着功劳越来越嚣张跋扈,唐懿宗很担心他。咸通十三年,唐懿宗想把李国昌调到云州当刺史,兼任大同军防御使,结果李国昌装病拒绝。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更是个骑射高手,据说能仰射双凫,当时担任云州守捉使。李国昌已经拒绝了朝廷的调令,李克用干脆杀了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了云州,自称留后。唐朝派太仆卿卢简方去当振武节度使,联合幽州、并州的军队讨伐李克用。卢简方走到岚州,军队就溃败了,从此沙陀军开始侵扰代北,成了边患。
第二年,唐僖宗继位,听说以前太原节度使李业对沙陀人有恩惠,而李业已经死了,于是就让李业的儿子李钧当灵武节度使,兼任宣慰沙陀六州三部落使,想招抚他们。同时,唐僖宗还任命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使。
话说过了很久,李国昌带兵去打党项,结果吐浑的赫连铎偷袭了振武军。李克用听说后,就从云州赶去迎接李国昌,没想到云州人竟然把城门关上,不让他进去。李国昌父子俩没地方去了,只好在蔚州、朔州一带抢掠,凑齐了三千兵马,李国昌就驻扎在蔚州,李克用则回到了新城。唐僖宗皇帝就封赫连铎为大同军使,又任命李钧为代北招讨使,去讨伐沙陀。
乾符五年,沙陀军先打败了遮虏军,又打败了苛岚军,唐朝军队接连几次都打输了。沙陀因此更加强大,北边占据了蔚州、朔州,南边侵犯了忻州、代州、岚州、石州,甚至打到了太谷。到了广明元年,招讨使李琢联合幽州的李可举、云州的赫连铎一起攻打沙陀,李克用和李可举在雄武军相遇,双方对峙。李克用的叔叔李友金带着蔚州、朔州投降了李琢,李克用听说后,赶紧往回赶。李可举追到药儿岭,大败李克用,李琢的军队也从两侧夹击,又在蔚州把李克用打败了。沙陀军大溃败,李克用父子逃到了达靼。
李克用年轻的时候就骁勇善战,军中都叫他“李鸦儿”;他一只眼睛瞎了,等到他发达了,人们又叫他“独眼龙”,他的威名在代北地区非常响亮。他在达靼待了很久,心里憋屈,总觉得别人要害他,所以就经常跟着达靼的豪强们去打猎。他有时候把针挂在树上,有时候竖起马鞭,百步之外都能射中,那些豪强们都佩服他,觉得他神乎其神。
黄巢已经攻占了京城,中和元年,代北的起军使陈景思带着之前投降的沙陀军,还有吐浑、安庆等一万多人马,浩浩荡荡地往京城赶。走到绛州的时候,沙陀军突然闹事,抢劫一番就跑回去了。陈景思觉得,沙陀军只有李克用才能管得住,就用朝廷的诏书把李克用从达靼召来,任命他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带着一万多蕃汉兵马,从石岭关出来,经过太原,想要请求拨发军费。太原节度使郑从谠只给了他一千贯钱和一千石米,李克用很生气,就放兵大肆抢掠了一通才回去。
第二年十一月,陈景思和李克用又带着一万七千步骑兵前往京城。第三年正月,他们从河中出发,驻扎在乾坑。黄巢的部下惊慌地说:“鸦儿军来了!”二月,李克用在石堤谷打败了黄巢的将领黄邺;三月,又在良田坡打败了赵璋和尚让,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三十里的尸体。这时候,各地的军队都聚集在长安,在渭桥发生了一场大战,黄巢的军队被打败,逃回了城里。李克用乘胜追击,从光泰门率先冲进城去,一直打到望春宫和升阳殿,黄巢大败,从蓝田关逃跑了。京城平定后,李克用立了头功。皇帝封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并任命李国昌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十月,李国昌去世了。
十一月,李克用派他弟弟李克修去攻打昭义节度使孟方立,夺取了泽州和潞州。孟方立逃到了山东,用邢州、洺州、磁州另立了一个昭义军。黄巢南逃到蔡州,投降了秦宗权,然后攻打陈州。第四年,李克用带了五万兵马去救援陈州,从天井关出发,想借道河阳,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不同意,李克用只好从河中渡过黄河。四月,李克用在太康打败了尚让,又在西华打败了黄邺。黄巢一边逃一边打,逃到中牟,还没过黄河,就被李克用追上了,黄巢的军队惊慌溃散。等到封丘,又被李克用打败,黄巢好不容易逃脱了,李克用紧追不舍,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追到冤朐,还是没追上,只好返回。而洺州、磁州被孟氏占据,所以当时有两个昭义军。
到了汴州,李克用他们军队在封禅寺休整,朱全忠在 上源驿设宴款待他。晚上,酒宴结束,李克用喝醉了睡着了。突然,伏兵发动袭击,大火烧了起来。他的侍卫郭景铢赶紧吹灭了蜡烛,把李克用藏到了床底下,用凉水给他洗了脸,告诉他情况危急。 幸好天降大雨,把火扑灭了。李克用带着薛铁山、贺回鹘等几个心腹,趁着闪电的亮光,从尉氏门偷偷溜了出去,回到了军营。
七月,李克用回到太原,向朝廷告状,请求增兵汴州,还让弟弟李克修带一万兵马驻扎在河中,以防万一。唐僖宗同意了和解,鉴于李克用的破巢功劳,封他为陇西郡王。
光启元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跟宦官田令孜闹翻了,被调到兖州去了。朝廷任命定州节度使王处存接替河中节度使,并命令李克用带兵保护王处存。王重荣派人骗李克用说:“皇上密诏王重荣,等您到了,要跟王处存一起诛杀您呢!”还伪造了一份诏书给李克用看,说:“这是朱全忠的阴谋!”李克用信以为真,连续八次上奏章请求讨伐朱全忠,但唐僖宗都不答应。李克用气坏了。王重荣不肯离开河中,唐僖宗就派朱玫和李昌符去讨伐他。结果李克用反过来帮助王重荣,在沙苑打败了朱玫,接着就攻打京城,放火抢劫。唐僖宗逃到兴元。李克用撤兵回河中。朱玫也反叛,带兵追赶唐僖宗,没追上,却抓到了襄王李煴,逼迫他称帝,然后驻扎在凤翔。
唐僖宗心里清楚,只有李克用才能打败朱玫,但他又没办法让李克用听话。 记得当年攻破黄巢在长安的势力时,天下兵马都监杨复恭跟李克用关系很好,所以僖宗就派谏议大夫刘崇望带着诏书去请李克用,还转达了杨复恭的意思,让他出兵讨伐朱玫等人。李克用表面上答应了,实际上却没行动。
明年,孟方立死了,他弟弟孟迁继位。
大顺元年,李克用打败了孟迁,占领了邢州、洺州、磁州三个州,然后派安金俊去攻打在云州的赫连铎。幽州的李匡威去救援赫连铎,两军在蔚州交战,安金俊惨败。 于是李匡威、赫连铎和朱全忠都请求趁着这个机会攻打李克用。唐昭宗觉得李克用当年平定黄巢有功劳,不能轻易攻打他,就把这事交给台省四品以上的官员讨论。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不能攻打李克用。
但是宰相张浚却独排众议,说沙陀族以前逼得僖宗皇帝逃到兴元,罪该万死,应该讨伐。当时担任军容使的杨复恭,是李克用的朋友,也极力劝谏说不能攻打李克用,昭宗听了他的话,就下诏安抚朱全忠等人。 可朱全忠暗中贿赂了张浚,让张浚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昭宗没办法,只好任命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韩建为副使。
那时候,潞州的将领冯霸叛变投降了梁朝,梁朝派葛从周进入潞州。唐朝任命京兆尹孙揆为昭义军节度使,李克用就派李存孝在长子抓住了孙揆,又派康君立去夺回潞州。
十一月,张浚和李克用在阴地交战,张浚的军队打了三仗,三仗都输了,张浚和韩建逃跑了。李克用的军队大肆抢掠晋州、绛州,一直打到河中府,千里土地变成赤地。李克用还上表自述战况,语气傲慢无礼,唐昭宗竟然还为此自责,还写了慰问的诏书给他。
公元888年二月,朱温又当上了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还被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官职那是蹭蹭往上涨啊!四月,他带兵去攻打赫连铎,把人家围困在云州一百多天,最后赫连铎逃到了吐浑。八月,朱温在太原搞了一次大搜捕,从晋州、绛州一路抢掠到怀州、孟州,最后到了邢州,直接攻打王镕。
朱温经常在山西一带扎营,有一次他带着十几个骑兵过滹沱河去侦察敌情,结果碰上大暴雨,平地积水好几尺深。镇州的人趁机偷袭,朱温躲进树林里,还对着自己的马祈祷:“我们朱家世代都是太原人,马儿啊,你可千万别叫唤!”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保佑,马儿还真就一声没吭,躲过了一劫。 与此同时,前军将领李存孝攻下了临城,又去打元氏。李匡威来救王镕,朱温这才撤兵回邢州。
到了公元889年,王镕又来攻打邢州,结果被李存信、李嗣勋等人打败在了尧山。二月,朱温又和王处存一起攻打王镕,在新市打了一仗,却被王镕给打败了。八月,李匡威攻打云州,想吸引朱温的兵力,结果朱温偷偷潜入云州,然后杀了个回马枪,把李匡威打得落荒而逃。十月,李存孝居然带着邢州叛变了!
公元890年,李存孝向王镕求救,朱温就带兵去井陉打王镕,一边写信劝降王镕,一边猛攻平山,王镕害怕了,赶紧跟朱温讲和,送了五十万匹布,还出兵帮忙攻打邢州。
公元891年三月,朱温抓住了李存孝,把他给杀了。冬天,朱温攻打幽州,李匡俦丢下城池跑了,朱温一路追到景城,把李匡俦给杀了,然后任命刘仁恭为幽州留后。
第二年,河中王重盈死了,他儿子珂和珙为了争夺王位打了起来。朱温想让珂当王,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华州节度使韩建则支持珙。唐昭宗一开始左右为难,就派宰相崔胤去河中当节度使,过了一段时间,才答应朱温立珂为王。李茂贞他们很生气,三镇的军队就攻打长安城。听说朱温也带兵起来了,他们才都撤兵了。
六月,朱温攻打绛州,杀了刺史王瑶。王瑶是珙的弟弟,一直帮着珙争夺王位。七月,朱温的军队到了河中,同州节度使王行约逃到长安,到处说:“沙陀军十万大军来了!” 他们想把皇帝接到邠州去,李茂贞的养子阎圭也想劫持皇帝到凤翔去,长安城里乱成一锅粥,昭宗皇帝只好逃到石门避难。朱温的军队在河中停留了一个多月没进攻,昭宗派延王李戒丕、丹王李允去侍奉朱温,并且向他求救。
八月,朱温的军队进到了渭桥,被任命为邠宁四面行营都统。昭宗这才回到了长安。十一月,朱温攻破了邠州,王行瑜逃到庆州,最后被杀了。朱温把军队撤回云阳,请求攻打李茂贞。昭宗安慰朱温,让他和李茂贞化解仇恨,以解决眼前的危机,还封朱温为“忠正平难功臣”,晋封他为晋王。那时候,晋军驻扎在渭河以北,连续下了六十天的雨。有人劝朱温进京朝见皇帝,朱温拿不定主意,他的副将盖寓说:“皇上刚从石门回来,都没睡个安稳觉呢,如果晋军渡过渭河,老百姓心里能踏实吗?现在是勤王救驾的时候,还管什么进京朝见啊!”朱温笑着说:“连盖寓你都不相信我,何况天下其他人呢!”于是,朱温就收兵回去了。
公元896年正月,唐昭宗又让张浚当宰相,李克用说:“这是朱全忠的计策啊!”于是上书说:“如果陛下早上任命张浚为宰相,那我晚上就进宫来!” 这吓得京城的人够呛,张浚的任命立马就取消了。朱全忠攻打兖州和郓州的时候,李克用派李存信从魏州借道去救朱宣等人。李存信在莘县驻扎军队,手下的士兵却在魏州境内抢掠,罗弘信埋伏兵马袭击他们,李存信被打败,逃到了洺州。李克用亲自带兵攻打魏州,在洹水交战,还损失了他儿子李落落。六月,李克用攻破了魏州的成安、洹水、临漳等十多个县城。十月,他又在白龙潭打败了魏军,进攻观音门,朱全忠赶来救援,李克用才撤兵。
公元897年,刘仁恭背叛晋王李克用,李克用带五万兵马去攻打刘仁恭,在安塞交战,结果李克用惨败。
公元898年,朱全忠派葛从周攻下了邢州、洺州、磁州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从青山口出兵,在张公桥与葛从周相遇,周德威大败而归。冬天,潞州守将薛志勤死了,李罕之占据了潞州,叛变投靠了朱全忠。
公元899年,朱全忠派氏叔琮攻破了承天军,又攻破了辽州,一直打到榆次,周德威在洞涡打败了他。秋天,李嗣昭又收复了泽州和潞州。公元900年,李嗣昭在沙河打败了朱全忠的军队,又收复了洺州,朱全忠亲自带兵围攻洺州,李嗣昭逃走,到了青山口,又碰上了朱全忠的埋伏,李嗣昭再次大败。秋天,李嗣昭攻取了怀州。这一年,朱全忠的军队攻打镇州和定州,镇州和定州都脱离了晋王李克用,投降了朱全忠。
公元901年,朱全忠被封为梁王。梁军攻占了晋州、绛州和河中府,俘虏了晋王王珂。晋国丢了三个重要的州府,无奈之下只好写信给梁国求和。可是梁王朱全忠觉得晋国已经很弱,可以轻易拿下,就说:“晋国虽然请求结盟,但他们的信写得语气傲慢。”于是他下令大举进攻晋国。四月,梁军各路大军同时出击:氏叔琮攻打天井关,张文敬攻打新口,葛从周攻打土门,王处直攻打飞狐,侯言攻打阴地。叔琮攻下了泽州和潞州,他的部将白奉国攻破了承天军,辽州守将张鄂和汾州守将李瑭都投降了梁军。晋国人非常害怕。碰巧这时下起了大雨,梁军很多人得了病,只好撤兵回去了。五月,晋国收复了汾州,并处死了李瑭。六月,周德威和李嗣昭攻占了慈州和隰州。
公元902年,梁军再次进攻晋州和绛州,结果在蒲县被大败。梁军乘胜追击,攻破了汾州、慈州和隰州,然后包围了太原。晋王李克用非常害怕,想逃到云州,又想逃到匈奴,还没决定好去哪里,梁军就因为大疫病而撤兵了。周德威又收复了汾州、慈州和隰州。
公元904年,梁朝迁都洛阳,改元为天祐。李克用认为是梁国挟天子迁都,而且“天祐”不是唐朝的年号,不应该使用,所以他仍然沿用“天复”年号。
公元905年,李克用在云中与契丹首领阿保机会面,结为兄弟。
公元906年,梁国攻打燕国的沧州,燕王刘仁恭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很讨厌刘仁恭反复无常的态度,想拒绝他的求救。但是他的儿子李存勖劝他说:“这是我们再次振兴的机会啊!现在天下的形势,十七八都归顺了梁国,像赵国、魏国、中山国这些强大的国家,也都听命于梁国。所以说,在黄河以北,没有谁敢反抗梁国,梁国唯一害怕的就是我们和刘仁恭。如果燕国和晋国联合起来,对梁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要统一天下的人,不应该计较小的恩怨,更何况刘仁恭总是欺压我们,我们现在帮他解决困难,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收买人心,做到一举两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李克用觉得他儿子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派兵帮助燕国,攻破了潞州,梁军的包围才解除了,并任命李嗣昭为潞州留后。
七年前,梁国的十万大军攻打潞州,把潞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派了周德威去救援潞州,军队驻扎在乱柳这个地方。那年冬天,李克用生病了,就在这一年,梁国灭掉了唐朝,李克用又重新改用了天祐四年作为年号。
五年后的正月辛卯日,李克用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把李克用葬在了雁门。
哎,时间久了,很多事情的真相都失传了,这可不是光史官记错那么简单的事儿!李氏家族的祖先,其实是从西突厥那儿来的,本来叫朱邪,后来他们自己改名叫沙陀,就用朱邪当姓氏了,说是拔野古是他们的始祖。他们自己写的家谱上说:沙陀,是北庭沙漠的意思,唐太宗的时候,打败了西突厥各部,把同罗、仆骨的人安置到这片沙漠里,设立了沙陀府,还让他们的祖先拔野古当都督;他们祖祖辈辈都当沙陀都督,所以后代就自称沙陀了。
但是,我查阅了各种史料,发现他们说的都不对。那些少数民族本来就没有姓氏的概念,朱邪,其实就是一个部落的名字而已。拔野古跟朱邪是同时代的人,根本不是他的祖先。而且,唐太宗时期根本就没有什么沙陀府。唐太宗打败西突厥后,把那些部落分开了,设立了十三个州,同罗设龟林都督府,仆骨设金微都督府,拔野古设幽陵都督府,根本没听说过什么沙陀府。那时候,西突厥最大的部落是铁勒,还有延陀、阿史那这些,其他的同罗、仆骨、拔野古等等十几个部落,都算是比较小的。还有处月、处密这些部落,就更小了。朱邪,其实就是处月部落的一个分支的名字。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拔野古就已经投降了,第二年,阿史那贺鲁又叛乱了。到了高宗永徽二年,处月的朱邪孤注跟着贺鲁在牢山打仗,被契苾何力打败了,就死了,从此再无音讯。
过了大概一百五六十多年,到了宪宗时期,有个叫朱邪尽忠的人,还有他的儿子执宜,来到了中原,他们自称沙陀,就以朱邪为姓。沙陀,就是一片很大的沙漠,在金莎山的南面,蒲类海的东边,从处月部落开始就住在这片沙漠里,被称为沙陀突厥。但是,这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记载,朱邪这个部落又很小,所以后来的后代就不知道自己的来历了。直到尽忠的孙子才被赐姓李氏,李氏家族后来很强大,于是这些少数民族就觉得沙陀是高贵的血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