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王存啊,一开始就跟太祖一起跟着黄巢打广州,结果王存战死了。他留下了两个儿子,叫友宁和友伦。
友宁,字安仁,从小就聪明伶俐,喜怒不形于色,那城府可深了。太祖把他当作军校培养,这小子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后来一路升迁,当上了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刺史。 记得有一次,太祖围困凤翔,就派友宁去东边防备宣武军。 王师范反叛梁朝,围攻齐州,友宁带兵过去狠狠地打了王师范一顿,缴获战马一千多匹,斩首几千个。 后来太祖护送昭宗皇帝回京,就封友宁为建武军节度使,还赐给他“迎銮毅勇功臣”的称号,听着就威风凛凛。 之后,太祖又派友宁去打王师范,围困博昌,结果把王师范给杀了,据说清河的水都因此不流了,可见战况之惨烈。 不过,后来在石楼打仗,友宁战败,从马上摔下来,被杀死了。
友伦从小也聪明过人,熟读《论语》和小学,还懂音律,多才多艺啊!他哥哥友宁死后,太祖把他提拔为元从马军指挥使,还封他为右威武将军。 有一次,燕军攻打魏州内黄,友伦带头部队夜渡黄河,又缴获了一千匹战马,战功赫赫。 李罕之投降了梁朝,晋军攻打潞州,友伦带兵攻入潞州,把李罕之给抓了回来。 他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检校司空,还兼任藤州刺史。 再后来,太祖围困凤翔,晋军又来攻打梁朝,友伦带三万兵马赶到樊石山,把晋军给吓退了,然后西去凤翔跟太祖会合。 昭宗回长安后,就封友伦为宁远军节度使。 太祖东归时,留下友伦在长安保护昭宗,暗中观察昭宗的一举一动。 结果,友伦在打马球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死了。太祖一听,大怒,带七万大军杀到河中。 昭宗吓得直哭,不知所措,想逃到太原,也没成功。 宰相崔胤派人去拦住太祖,太祖怀疑友伦是被崔胤等人害死的,就上奏要诛杀崔胤等人,昭宗没答应。 于是太祖派友谅带兵包围开化坊,杀了崔胤,还有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张浚。
太祖皇帝登基后,已经封赏了宗室成员。中书省又提议,说皇兄(指朱存)和皇侄(指朱友宁、朱友伦)也应该封王。于是,太祖就追封朱存为朗王,朱友宁为安王,朱友伦为密王。
郴王朱友裕,字端夫,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跟着太祖皇帝一起打仗,为人宽厚,很得士兵们的拥戴。有一次,太祖和晋王在西华围攻黄邺,黄邺的士兵扛着长矛登上城墙叫骂,晋王派出的骑兵连续射箭都射不中。太祖就看向朱友裕,朱友裕一箭射中目标,全军都欢呼起来,晋王也很高兴,送给了朱友裕一把好弓和一百支箭。后来,太祖镇守宣武,任命朱友裕为衙内都指挥使。景福元年,太祖攻打郓州,朱友裕作为先锋部队在斗门作战,结果被郓州军队夜袭打败,仓皇逃窜。太祖后来才赶到,并不知道朱友裕已经败了,前军遇到敌人损失惨重。太祖到达一个村庄附近,才和朱友裕碰头。当时,朱宣在濮州,太祖就派朱友裕先带二百骑兵前往,自己随后赶到,结果和朱友裕失去了联系。太祖最终和敌人遭遇,战败逃跑,敌人紧追不舍,跑到一条大沟边上,差点就性命不保,幸好沟里堆着柴火,马才能勉强过去,梁将李璠等十多个人都战死了。
冬天,朱友裕攻占了濮州,接着又围攻在徐州的时溥。朱瑾率领两万兵马前来救援时溥,结果被朱友裕在石佛山打败,朱瑾逃跑了。结果都虞候朱友恭在太祖面前诬陷朱友裕,说朱瑾可以追击,但朱友裕却没有追击。太祖大怒,把朱友裕的兵权交给庞师古,把朱友裕降职为普通官员。 送信的使者还把信送错了,送到了朱友裕手里,朱友裕吓得不知所措,幸好张皇后出主意帮他,才得以免罪,后来被任命为许州知州。许州靠近蔡州,经常受到大寇的侵扰,百姓流离失所,朱友裕招抚流散的百姓,增加了三万多户人家。
他被提升为诸军都指挥使,参与平定了兖州和郓州,之后又担任许州的州官。崔洪逃到了淮南,石友裕带兵平定了蔡州,市场秩序也恢复了正常。 朱温兼任镇国军节度使,并任命石友裕为留后。后来,石友裕又升迁为忠武军节度使。朱温攻打凤翔,久攻不下,于是转去攻打邠州。石友裕攻破了灵台和良原,拿下陇州,杨崇本也因此投降了邠州。后来杨崇本又反叛了,朱温派石友裕去攻打他,石友裕在永寿驻扎下来。可惜的是,石友裕因为生病去世了。
博王石友文,字德明,原姓康,名勤。他从小就长得漂亮,有气质,喜欢学习,擅长辩论,而且还会写诗,朱温把他收养为义子。朱温掌控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后,任命石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朱温四处征战,石友文负责征收赋税,筹集军费。朱温称帝后,把之前掌控的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的赋税收入,都集中到新建的建昌宫管理,并任命石友文为负责人,封他为博王。朱温到西都去的时候,石友文留守东京。
石友珪,是朱温早年镇守宣武时,在宋州、亳州一带与当地旅馆的妇人私通生下的私生子。他长大后,非常聪明狡猾,足智多谋。博王石友文多才多艺,朱温非常喜爱他,而且石友文年纪也比较大,朱温称帝后,还没立太子,心里常常暗中属意石友文。朱温的张皇后去世后,没有再立皇后,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外镇守,都把自己的妻子接到身边侍奉朱温。石友文的妻子王氏长得漂亮,尤其受朱温宠爱。朱温病了很久,王氏和石友珪的妻子张氏,经常在朱温身边侍疾。朱温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对王氏说:“我知道我这次病是好不了了,你回东都一趟,把友文叫来,我有话要和他当面说。” 他心里是想把身后事托付给石友文。然后朱温又对敬翔说:“石友珪可以给他一个郡做刺史,赶紧让他去上任吧。”于是就封石友珪为莱州刺史。
朱温,也就是后来的唐昭宗太祖,本来就脾气暴躁,生病后更是喜怒无常。那时候,被他贬官的人,往往没过多久就会被追杀,所以朱友珪心里非常害怕。他老婆张氏说:“皇上把传国玉玺给了王氏,还派人去东都召朱友文回来,你这次危险了!”夫妻俩抱头痛哭。身边的人劝朱友珪:“情况紧急,得赶紧想办法自救啊!”
朱友珪于是换了身衣服,偷偷摸摸地去了左龙虎军,找统军韩勍商量对策。韩勍带着五百牙兵跟着朱友珪,混在禁军里一起进宫。夜里三更,他们破门而入,直奔朱温的寝宫,伺候朱温的人全都吓跑了。朱温惊恐地坐起来大喊:“我早就怀疑这小子了,恨不得早点把他杀了,这逆贼竟然敢杀他老子!”朱友珪的亲信冯廷谔举剑刺向朱温,朱温赶紧躲到柱子后面,剑砍在柱子上三次,朱温体力不支,倒在了床上,冯廷谔一剑刺中朱温的肚子,肠子都流出来了。朱友珪用被褥把朱温裹起来,藏在寝宫里,秘密地掩埋了四天。
然后,朱友珪打开府库,把财物分给大臣和军队。他派受他指使的丁昭浦拿着伪造的诏书飞奔东都,杀了朱友文。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我辛苦创业,三十多年了。托付给别人执政,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内外同心协力,国家已经初见安定。没想到友文暗中图谋不轨,要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前天晚上,士兵闯入皇宫,多亏友珪忠孝,率兵平叛,保全了我。然而,我病重震惊,情况非常危险。友珪平定叛乱,功劳巨大,应该让他掌握军国大权。”说完,才正式宣布朱温的死讯。乾化二年六月十五,朱友珪在朱温的灵柩前登基称帝,封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把朱友文弟弟朱友贞封为汴州留后,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为中书令。朱友谦没接受这个任命。而怀州的龙骧军三千人,劫持了他们的将领刘重霸,占据了怀州,自称是讨伐叛贼。三年正月,朱友珪在洛阳南郊祭天,改元为凤历。
太祖的外孙袁象先和驸马都尉赵岩他们,计划着跟末帝一起讨伐叛贼。二月的时候,袁象先带着禁军进了皇宫,朱友珪和他老婆张氏赶紧跑到北垣楼下,想翻墙逃跑,结果没跑成,就让冯廷谔杀了自己老婆和自己,冯廷谔也自杀了。末帝登基后,恢复了朱友文官爵,把朱友珪贬为平民。
康王朱友孜,眼睛是重瞳,他一直很骄傲自大,觉得自己肯定能当皇帝。贞明元年,末帝的德妃去世了,要下葬,朱友孜就派刺客半夜潜入寝宫。末帝当时正在睡觉,梦见有人要害他,醒来后,听到床上的宝剑发出响声,赶紧跳起来,拔出剑说:“要出事了!”然后就在寝宫里搜查,找到了刺客,亲手把他杀了,接着就诛杀了朱友孜。第二天,末帝对赵岩、张汉杰说:“我差点就见不到你们了。”从这件事以后,他就疏远了皇室宗亲,开始重用赵岩、张汉杰,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唉,《春秋》的记事方法,在是非功过、取舍之间,真是太难了!有人问:“梁太祖是臣子杀害君主,朱友珪是儿子杀害父亲,这两种情况都一样啊。他们都篡位即位,一年后还改了年号,《春秋》的记事方法,都是以君主的立场来记载,为什么朱友珪却不能列入本纪呢?再说父子俩的罪恶一样大,夺取朱友珪的皇位,不就等于报复他父亲吗?这难道符合《春秋》的旨意吗?”我回答说:“梁太祖的事迹已经很清楚了!他父亲的罪恶,不需要通过惩罚儿子来彰显,但是末帝的决心,是不能不体现出来的。《春秋》的记事方法,君主被杀而叛贼没有被讨伐,国家的臣子就要承担责任。我之所以这样记载朱友珪的事,是为了体现那些讨伐叛贼的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