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存审,字德详,是河南陈州宛丘人。一开始他叫符存,小时候家里很穷,地位很低微,曾经犯了法,判了死刑。要执行死刑的时候,他指着旁边破损的城墙对执行官说:“我想死在那儿,希望城墙的土能把我埋了。”执行官很同情他,就答应了,把他移到城墙底下。

这时主将正在喝酒,看着自己喜欢的歌妓,想找个唱得好听的陪酒。歌妓说:“有个叫符存的人,唱歌特别好听。”主将立刻派人骑马去叫符存审,因为符存审已经被移到城墙底下准备行刑了,还没来得及处死,所以就让他去了。符存审去后给主将唱歌,主将听得很高兴,就这样,符存审逃过了一死。

后来,符存审跟着李罕之,又跟着李罕之归顺了后唐,晋王认他做义子,给他当兵,还赐姓李,改名李存审。

他跟着晋王打李匡俦,做先锋,攻破了居庸关。又跟着打王行瑜,攻破了龙泉寨,因为战功升官,当上了检校左仆射。 跟着李嗣昭攻打汾州,抓住了李瑭,升任左右厢步军指挥使。又跟着李嗣昭攻打潞州,降服了丁会。 跟着周德威攻破了梁军的夹城,升任忻州刺史、蕃汉马步军指挥使。

后唐、后赵一起攻打燕国,梁国来救燕国,在赵州深州跟梁军打仗,包围了蓚县。李存审和史建瑭带兵在博州打仗,打败了梁军,升任邢州团练使。魏博叛乱投降后唐,李存审做先锋,驻扎在临清。庄宗进入魏博,李存审殿后在魏县,跟刘掞在莘县西面交战。跟着庄宗在故元城打败了刘掞,阎宝投降,于是李存审被任命为安国军节度使。毛璋投降,李存审被调到横海,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契丹军队包围了幽州,那时候后晋和后梁在黄河边上对峙着,都想出兵救援幽州,但是兵力不足。大家犹豫要不要救,怕救不了反而丢了幽州。庄宗也拿不定主意,就问各位将领,只有李存审认为应该救援,他说:“给我五千骑兵就够了!”于是庄宗就派李存审带兵去救援,结果大败契丹军。

后来在胡柳陂跟契丹人打仗,晋军早上被打败了,周德威战死了。李存审和他的儿子李彦图拼死抵抗,到了晚上又把梁军在土山打败了,最终取得了胜利,在黄河南北各修建了一座城,人们称之为“夹寨”。李存审因此被提升为内外蕃汉马步军总管。

梁朝的朱友谦带着河中和同州投降了后晋,梁朝就派刘掞去攻打同州,朱友谦请求救援,于是庄宗就派李存审和李嗣昭前去救援。河中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弱,梁军一向轻敌,也没料到晋军会这么快到达。李存审挑选了二百精锐骑兵,加上河中的士兵,一起出击,故意装作战败逃跑,刘掞的军队追击,晋军骑兵突然反击,俘虏了五十名梁军骑兵。梁军这才知道是晋军,都吓坏了。但是河中粮草不足,而且刚刚投降,人心还不稳定,两边摇摆不定。晋军驻扎在朝邑,将领们都想速战速决,李存审却说:“如果让梁军知道我们想速战速决,他们就会在渭水两岸设营,切断我们的粮道,和我们打持久战,那样我们就进退两难,最终会失败。不如我们慢慢来,示弱迷惑敌人,寻找机会出奇制胜。”于是他命令军队按兵不动。

过了十几天,有观测天象的人说:“出现黑气,形状像斗鸡。”李存审说:“可以出击了!”于是他率军进攻刘掞,大败敌军,刘掞闭门不出。李存审说:“刘掞的军队已经失败了,不如放他们走。”于是他让士兵休息,派裨将王建和士兵去沙苑放牧。刘掞以为晋军要放松警惕了,就趁夜逃跑,李存审在渭河追击,再次大败敌军。张文礼杀了赵王王镕,后晋就派阎宝、李嗣昭等人去攻打他,结果他们都战死了,最后派李存审才攻破了张文礼的势力。

李存审,那可是个厉害的将领,打过大大小小一百多场仗,没输过一次,跟周德威齐名。周德威死了以后,晋朝的老将就只剩下李存审了。契丹攻打遮虏,朝廷就派李存审去当卢龙军节度使。那时候李存审已经病了,不愿意去,庄宗就派人去安慰他,硬是把他派去了。

庄宗灭了梁朝,进了洛阳。李存审觉得自己是位大将,却没参加灭梁的战役,心里很不痛快,病也更重了,就请求进京朝见皇帝。当时郭崇韬权势很大,可是他的名望本来就比李存审低,他不高兴李存审回来,还跑到自己上面去,就从中作梗,不让李存审进京。李存审的老婆郭氏哭着跟郭崇韬说:“我丈夫为国家立过大功,而且跟您还是老乡,您怎么能忍心让他死在荒郊野外呢!”郭崇韬更生气了。李存审一再上奏章请求进京,都被拒绝了。李存审躺在床上叹气说:“我侍奉两位皇帝,当了四十年的兵,今天天下统一了,四夷远方的人都来朝见天子,就连那些亡国之将、被俘虏的人,都能见到天子,敬酒祝寿,而我却要死在这里,这难道不是命吗!”郭崇韬见李存审病得很重了,才答应让他进京。后来,李存审被调到宣武军节度使,最后死在了幽州。临终前,他告诫儿子们说:“我年轻时提着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间,从一个普通士兵做到将相,这都是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才换来的啊!”然后,他拿出平生所中箭镞百余支给儿子们看,说:“你们要努力啊!”李存审有三个儿子:彦超、彦饶、彦卿。

话说,李彦超当上了汾州刺史。后来郭从谦杀了庄宗皇帝,明宗皇帝进了洛阳。那时候,李彦超是北京的巡检,永王李存霸逃到了太原。李彦超找到留守张宪商量这事儿。张宪是个读书人,跟庄宗皇帝关系最好,最久的,他实在不忍心背叛老主子的恩情,想收留李存霸。但是李彦超不同意,结果李存霸就被杀了。

明宗皇帝登基后,李彦超去朝见他。明宗皇帝很感激他,还特意慰劳他说:“河东地区能这么平静,全靠你的功劳啊!” 于是,就封他为建雄军留后。后来又升迁他做了北京留守,接着又调到昭义镇守,之后被罢官,降为上将军,后来又重新当上了泰宁军节度使,最后又调到安远。

李彦超手下有个叫王希全的奴仆,这王希全偷了他的钱财。李彦超只是稍微责备了他几句,这奴才害怕了,半夜敲响了李彦超家的门,说有急事。李彦超开门出去一看,结果就被王希全给杀了。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

彦饶是老二,当时担任汴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天成元年,他带三千汴州兵去瓦桥关驻守。结果,控鹤指挥使张谏造反,杀了代理知州高逖,逼着彦饶当他们的领导。彦饶表面上答应了,说:“要我当领导可以,但必须停止烧杀抢掠,明天你们按照军礼到南衙来见我。” 其实,他暗地里已经和拱衙指挥使庞起伏兵埋伏在衙门里了。

第二天,张谏他们都来了,彦饶一声令下,伏兵冲出来,把张谏他们全杀了,一共四百多人。当天,他就上报了州里的事情,并和推官韦俨一起处理善后。后来的后唐明宗还下诏表彰了他的忠诚和策略呢。之后,他一路升迁,当上了彰圣都指挥使,还先后担任了曹州、沂州、饶州刺史。清泰三年,他从饶州刺史升任忠正军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来,晋高祖李克用起兵太原,彦饶跟着废帝,带着侍卫兵到了河阳。废帝战败后,晋高祖让杨光远接替彦饶掌管亲军,把彦饶调到义成军当节度使。这期间,范延光造反了,白奉进带着三千侍卫兵驻扎在滑州。结果,有几个士兵犯了法,白奉进抓了五个,其中三个是义成军的士兵,白奉进直接把他们给杀了。彦饶一听,火大了!

第二天,白奉进带着几个人骑马去向彦饶道歉,说自己没提前告诉他就杀了人。彦饶说:“士兵都有各自的归属,义成军的士兵哪轮得到你杀?你连最基本的礼数都不懂!” 白奉进也火了,说:“士兵犯法,哪有那么多讲究?我已经道歉了,你还这么生气,是不是想跟范延光一起造反啊?”说完,甩袖子走了。彦饶也没留他,他手下的士兵一听,都炸锅了,追上去把白奉进杀了,彦饶也没拦着。

后来,驻扎的军将马万等人听说这事儿乱了套,就带兵抓了彦饶,送到了京城。于是,就说彦饶是跟范延光一起造反的。押解到赤冈的时候,晋高祖派人把彦饶杀了,还下诏夺了他的官职。彦饶跟晋朝一开始并没有什么仇怨,就因为一时冲动,没管好自己的军队,杀了白奉进也不是他本意,结果因为被认为是造反而被杀,真是冤枉啊!

史建瑭,是雁门人。那时候晋王当雁门节度使,他爹史敬思是九府都督,跟着晋王进关打败了黄巢,收复了京城,又在陈州打败了秦宗权。他爹经常带骑兵当先锋冲在最前面。

后来晋王在冤朐追击黄巢,回师经过梁州,军队就驻扎在梁州城北。梁王在 上源驿摆酒设宴,只有史敬思跟薛铁山、贺回鹘这些人,十来个,陪着晋王。晋王喝醉了,就在梁州驿馆住下了。结果,梁州的兵晚上包围了驿馆,开始攻击。史敬思爬上驿馆的楼,射死了十几个梁兵。正好下起了大雨,晋王这才和随从一起逃脱,从尉氏门偷偷溜了出去。可惜史敬思被梁军的追兵抓住了,最后被杀害了。

史建瑭年轻的时候就在军中当差,是个小军官。从晋王投降丁会之后,晋军和梁军在潞州对峙,史建瑭已经成了晋军的先锋。梁军好多次都被史建瑭杀得大败,都互相提醒,见到史建瑭带的先锋部队一定要躲着走。

后来梁军派王景仁去攻打赵州,晋军去救援,史建瑭带着先锋部队从井陉出发,在柏乡跟梁军打了一仗。梁军摆的是方阵,把军队分成两部分:汴州、宋州的军队在左边,魏州、滑州的军队在右边。周德威将军攻击梁军左边,史建瑭攻击梁军右边,梁军两边都被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大败。因为这次战功,史建瑭被提升为检校左仆射。

公元916年,晋国打燕国,燕王刘守光向后梁求救。梁太祖亲自带兵攻打赵国,包围了枣强和蓚县。那时候,晋国精锐部队都去北方攻打燕国了,只有符存审和建瑭带着三千骑兵驻扎在赵州。后梁军队已经攻破了枣强,存审堵住了下博桥。建瑭把手下五百骑兵分成五队:一队去衡水,一队去南宫,一队去信都,一队去阜城,他自己带一队,约定每队抓十个后梁的牧草运输人员,在下博集合。

到了晚上,他们抓到几十个后梁士兵,全杀了,每队留下一个,放他跑掉,告诉他:“晋王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第二天,建瑭率领一百骑兵打着后梁的旗帜,混在那些运输草料的人群里,傍晚袭击了后梁营地,杀了守门的士兵,放火大喊,杀了几百人。而那些放走的后梁运输人员,各自碰到了晋军,损失了不少东西,那些没杀的放走的,回去后都说晋军马上就要到了。梁太祖当夜就拔营逃跑了,蓚县的人追击他们,梁军丢弃了无数的辎重和铠甲。梁太祖当时正生病,因为这件事病情加重了,而晋军因此得以集中力量收复燕国,这都是符存审和建瑭两个人立的功劳。

后来,他们跟着庄宗进入魏博,在故元城打败了刘掞,因为屡立战功,先后担任贝州刺史和相州刺史。公元925年,晋军讨伐张文礼于镇州,建瑭作为先锋部队从赵州出发,活捉了镇州刺史王珽。军队到达镇州城下,建瑭攻打城门时,中箭身亡,年仅四十二岁。

史匡翰,娶了晋高祖的女儿,也就是鲁国长公主。他是个厉害的将军,为人沉稳有谋略,对下属又很礼貌,跟士兵说话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他当过天雄军步军都指挥使、彰圣马军都指挥使,还做过怀州刺史、和州刺史、郑州防御使、义成军节度使,走到哪儿,老百姓都对他赞不绝口。史家世代都是武将,可匡翰还特别喜欢读书,尤其爱看《春秋三传》,经常和学者们一起讨论,一天到晚都乐此不疲。

义成军有个从事叫关澈,特别能喝酒,有一次喝醉了,竟然骂匡翰说:“最近听说张彦泽把张式给杀了,怎么不见史匡翰你把我关澈给杀了?天下人都在议论这事儿呢!”匡翰一点儿都没生气,自己给自己倒满酒罚了一杯,然后还安慰鼓励关澈。大家都佩服匡翰的度量。可惜他英年早逝,才四十岁就去世了。

王建及是许州人。年轻的时候跟着李罕之,后来跟着李罕之投奔了后晋,当上了匡卫指挥使。梁晋两军在柏乡打仗,在鄗邑野河边对峙,镇州和定州的军队守住河桥,梁军猛攻。庄宗登上高台一看,发现镇州和定州的军队快要顶不住了,就问王建及:“桥要是被梁军夺去了,咱们的军队就危险了,怎么办?”王建及立刻挑选了两百人,冲上去攻击梁军,梁军被打败,撤兵了。后来在莘县、故元城打仗,王建及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奋勇杀敌,立下不少战功,最后升到了辽州刺史,还统领银枪效节军。

晋军攻打杨刘,李存勖亲自扛着芦苇和草料填塞壕沟,第一个冲上去攻克了城池。后来在胡柳作战,晋军已经打败了,又跟梁军争夺土山,梁军先到了,已经登上山顶摆好了阵势。李存勖到了山下,看到梁军的阵型坚固整齐,就大声对他的军队说:“今天的这场战斗,拿下山头的那一方就能取得胜利!”说完就策马冲了上去,李建及率领银枪军紧随其后,梁军溃败下山,跑到山脚下去了,晋军于是占领了土山。

很多将领都说:“敌军的溃兵还没完全聚集起来,天快黑了,不宜再打了。”阎宝却说:“他们现在在山上列阵,我们在山下,还能打他们,何况咱们是在高处打低处,这机会绝对不能错过!”李建及也觉得阎宝说得对,于是就向李存勖禀报说:“请允许我登上高处,看着我击败敌人!”然后他就大声对将士们说:“咱们今天丢掉的辎重都在山脚下,咱们去把它夺回来!”说完就又率军冲向梁军阵地,梁军大败。晋军因此士气大振,在河上修建了南北两座城池。

梁将贺瑰攻打晋军的南城,用竹筏连接战船在河上布防,晋军无法渡河,南城岌岌可危。李存勖把大量的金银财宝放在军营门口,招募能够击破梁军战船的人,什么吐火、禁咒,只要能破敌,什么办法都行。李建及穿着厚重的铠甲,拿着长矛,大声喊道:“梁军和晋军就隔着一条河而已,何必耍什么花招!我现在就破了他们!”说完就用大瓮装满柴火,从上游放火烧梁军的战船,李建及带着两艘船的士兵紧随其后,用斧头砍断他们的竹筏,梁军全部逃跑了。晋军这才得以渡河,解救了南城,贺瑰也解除了包围撤兵了。

自从李存勖得到魏博后,李建及就率领银枪效节军效忠于他。李建及当将军,喜欢用自己的家产接济士兵。后来李存勖派宦官韦令图监视他的军队,韦令图说:“李建及深得士兵拥戴,恐怕会有异心,不能让他统领精锐部队。”于是就把他调任为代州刺史。李建及心里很不服气,不久就郁郁而终,享年五十七岁。

元行钦,是幽州人。他一开始是刘守光的手下,刘守光篡夺了他老爹刘仁恭的位子,就派元行钦带兵攻打在大安山上的刘仁恭,把他抓了起来,还让元行钦杀了刘仁恭的几个兄弟。后来后晋攻打幽州,刘守光又派元行钦去云州、朔州一带招兵买马。那时候后唐明宗在山北地区抢地盘,跟元行钦在边境上对峙,一共打了八仗,明宗七箭射中了元行钦,元行钦拔出箭继续打仗,还射中了明宗的大腿。元行钦屡战屡败,最后投降了。明宗拍拍他的背,给他喝酒,说:“好样的!”然后把元行钦当儿子养着。元行钦经常跟着明宗打仗,立了不少功劳。

等到庄宗攻下魏州后,为了加强自身的安全,开始挑选骁勇的将领保卫自己。听说元行钦很厉害,就把他招来当散员都部署,还赐给他一个新名字,叫李绍荣。庄宗这个人喜欢打仗,又轻敌,跟梁军在潘张打了一仗,结果军队大败,庄宗只带着三四个人骑马逃跑了,几百个梁兵追了上来,用长矛把他围住了。元行钦远远地看见庄宗的旗帜认出了他,一个人骑马冲了上去,夺过敌人的剑,砍断了梁兵的两杆长矛,还砍了一个梁兵的头,梁兵这才散了。庄宗回到营地,拉着元行钦的手哭着说:“以后荣华富贵咱们一起享!”从此以后,庄宗对元行钦的宠爱超过了所有其他的将领。他先被任命为忻州刺史,后来又升迁为武宁军节度使。

有一次,庄宗在内殿设宴款待群臣,酒喝多了,大家都很高兴,就开始聊以前打仗的事,当成笑话讲。庄宗发现元行钦不在,就四处张望,问:“绍荣在哪儿?”负责安排的人说:“奉您的命令,宴请的是文臣,绍荣是武官,不能参加。”庄宗一听,宴席也没心情继续了,很不高兴。第二天,庄宗就把元行钦提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那以后,庄宗就不再召集文臣进内殿喝酒了,只宴请武将。

赵在礼造反了,对着魏国。庄宗正要选派大将去打他,刘皇后说:“这小事一桩,让绍荣去指挥就行了。”于是任命他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带两千人去讨伐赵在礼。行钦攻打邺城的南门,拿着皇帝的诏书招降赵在礼。

赵在礼送上羊酒犒劳军队,然后登上城楼对行钦说:“将士们离开父母已经好多年了,不接受圣旨就跑回家,让皇上担心,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你能好好跟他们说说,他们还是有机会改过自新的。”行钦说:“皇上念着你们为国家立过功,这点小错一定会赦免的。”赵在礼再次下拜,把诏书给全军将士看。这时,皇甫晖从旁边一把抢过诏书撕毁了,士兵们都哗然起来。行钦把这事儿都报告给了庄宗,庄宗大怒,命令行钦:“攻破城池的那天,一个活口都别留下!”然后又调集各地的军队,都交给行钦指挥。

行钦驻扎在澶州,把各地的军队分成五路,把老百姓的车轮、门板、屋顶的椽子都拆下来做成木筏,渡过长庆河,攻打冠氏门,但没攻下来。

这时候,邢州、洺州等地接二连三地叛乱,而行钦攻打邺城也没成功,庄宗想亲自带兵过去,大臣们都劝他别去,于是派明宗去讨伐。明宗到了魏县,军队驻扎在城西,行钦的军队在城南。结果明宗军队哗变,攻入魏县,和赵在礼联合起来了。行钦听说这事儿后,就退兵到卫州,向庄宗报告明宗造反的消息。庄宗派金枪指挥使李从璟带着圣旨去跟明宗商量事情。这李从璟是明宗的儿子。李从璟走到卫州,明宗已经造反了,行钦就把李从璟抓了起来,要杀了他。李从璟请求回京,行钦就答应了。

明宗从魏县带兵南下,行钦率兵回京。庄宗从汴州出发,走到荥泽,听说明宗已经渡过黎阳,庄宗又派李从璟去跟明宗联络,行钦觉得这事儿不行,就杀了李从璟。

李存勖(明宗)进了汴州,李存审(庄宗)到了万胜镇,却进不去,他和行钦就在路边的一个坟墓旁摆酒,两个人对视着哭了起来。这时有个乡下人送来一只野鸡,李存审就问那坟墓叫什么名字,乡下人说:“愁台。”李存审更不高兴了,于是就收了酒走了。

走到石桥西边,他们在野外又摆起了酒。李存审对行钦说:“你们跟着我很久了,富贵贫贱、安危兴衰都一起经历过。现在情况这么危急,你们却一声不吭,眼睁睁看着事情发展成这样。我到了荥泽,想一个人骑马渡过黄河,自己去请求担任总管,你们各自说说利害关系吧。今天把我逼到这个地步,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行钦哭着回答说:“我本来是个小人物,蒙受陛下您的恩养,官位做到将相。现在危难关头,我却不能报效国家,就算死了也无法弥补我的罪过。”说完,他和一百多个将领一起解开头发,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要死来报效国家。君臣二人抱头痛哭。

李存审回到洛阳,过了几天,又去了汜水。结果郭从谦造反了,李存审死了,行钦就逃跑了。逃到平陆,被乡下人抓住了,送到了虢州。虢州刺史石潭把他的两条腿都砍断了,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城。李存勖见到他,骂道:“我儿子哪里对不起你!”行钦瞪着眼睛直视着李存勖说:“先帝哪里对不起你!”最后,行钦在洛阳的闹市被斩首,好多老百姓都为他流泪。

唉!人之所以死得光荣,是因为他为了正义而死,而不是苟且偷生!所以说:“国君在,臣就在;国君亡,臣就亡”,这是对社稷尽忠的臣子啊!当初明宗在魏州兵变的时候,很多将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行钦独自报告了这个消息,还杀了他的儿子李从璟,甚至还剪发誓死效忠,他的忠诚和节操确实值得赞扬。可是等庄宗死了以后,他却没能自己做出决定,反而逃跑求生,最终被抓获杀害。虽然他临死前说得硬气,但死并非他的本意,又哪里值得称赞呢?

安金全是代北人,是个特别勇猛果敢的人,骑马射箭都很厉害,据说抓俘虏、伏击敌人都是一把好手。他给后晋当骑兵将领,多次跟随庄宗出征,立下不少功劳,官做到刺史,后来因为生病就待在太原。那时候庄宗已经攻下了魏博,跟后梁隔着黄河对峙。后梁大将王檀突然袭击太原,晋军的精锐都跟着庄宗在黄河那边,太原城防空虚,监军张承业吓得不轻,赶紧带着城里的官员和工匠上城墙防守,可是敌人的进攻太猛烈了。

安金全强撑着病体对张承业说:“太原是后晋的根本,要是丢了太原,大事就完了!我虽然老了,身体也差了,但是还能帮您打败敌人!”张承业一听特别高兴,立刻给他配备了武器装备。安金全披上盔甲,骑上战马,召集了自己的子弟和以前一起当过兵的将士,一共一百多人,夜里从北门杀出去,在羊马城里跟王檀的军队打了一仗,王檀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这时晋军的援兵也陆续赶到了。可是庄宗并没有赏识安金全的功劳,在他活着的时候,一直没给他记功。安金全跟后来的明宗是老相识,明宗当皇帝后,就封安金全为振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在镇上待了两年,被召回京城,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

袁建丰,不知道他是什么家庭出身。晋王攻打黄巢的时候到了华阴,在那里发现了袁建丰,当时他才九岁,晋王觉得他长得俊秀,就把他收养了。袁建丰长大后,练习骑射,成了铁林都虞候,后来跟随晋王打仗,屡立战功,官职也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左厢马军指挥使。他跟随庄宗攻破夹城,又在柏乡之战中表现出色。明宗当衙内指挥使的时候,袁建丰是他的副手,一起跟随庄宗攻打魏博,攻下了卫州、磁州、洺州三州,袁建丰被任命为洺州刺史。他还打败了后梁大将王千,斩首一千多级,俘虏了七十多名将校。后来又升迁为相州刺史。在胡柳之战中,指挥使孟谦占据相州叛乱,袁建丰回师平叛。之后被调到隰州做刺史,后来得了风疾,身体垮了。明宗即位后,念及旧情把他召回京城,还亲自去他家看望,慰问非常周到,并且加封他为检校太尉,遥领镇南军节度使,让他拿着俸禄颐养天年,死后追赠太尉。

老西门邺,是河北定州满城人。他爹叫再遇,在汴州当兵,西门邺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特别能打,很有名气。二十岁那年,他南下到梁国那边去碰碰运气,结果没啥机会,又回到庄宗身边,在黄河边上。庄宗觉得他孝顺又讲义气,就让他当了孝义指挥使,跟着庄宗东征西讨,立了不少功劳。到了唐同光年间,他当上了曹州刺史,还带着州里的兵驻扎在汴州。

后来明宗从魏州起兵造反,军队南渡黄河,而庄宗也东边跑到汴州来。汴州节度使孔循这个人两边都不得罪,他让北门迎接明宗,西门迎接庄宗,还准备了好多东西,说谁先到就给谁。西门邺当时就责备孔循说:“皇上打败梁国后饶了您一条命,您怎么能为了总管而背叛国家呢?”孔循没说话。西门邺知道跟孔循没法说理,又发现明宗的女儿,也就是石敬瑭的老婆,当时正在汴州,西门邺想杀了她来稳定军心。孔循知道了他的计划,赶紧把明宗的女儿藏了起来,西门邺没办法。结果明宗已经到了汴州,就带了五百骑兵到汜水西边去迎接庄宗,哭得稀里哗啦的,庄宗也跟着叹气,然后就让明宗带兵打前锋。

后来,李嗣源(庆宗)到了汴州西边,没进去,又回洛阳,结果被杀了。明宗进了洛阳,西门邺请求在马前自杀谢罪,明宗感慨了好久。第二年,荆南的高季兴造反了,明宗派襄州节度使刘训等人去招讨,又让东川节度使董璋当西南面的招讨使,然后任命西门邺为夔州刺史,让他当董璋的副手,带兵从三峡出兵。后来刘训他们没啥战功被免职了,其他将领也都撤了,董璋也曾经带兵打过仗,就只有西门邺一个人拿下了三个州,于是把夔州改名叫宁江军,封西门邺为节度使。他又接着拿下归州,好几次打败了高季兴的军队。

西门邺是个武将,做事不太按规矩来,他的判官谭善达经常劝谏他。西门邺生气了,就派人告谭善达收受贿赂,把他关进监狱。谭善达为人刚正不阿,说话更是不客气,最后死在了监狱里。西门邺生病了,觉得是谭善达的鬼魂来害他,最后死在了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