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赞是魏州人。他爸爸刘玭当县令,刘赞刚开始上学的时候,穿的是青布衫子。每次吃饭,刘玭自己吃肉,却让刘赞在床底下吃素菜,还跟他说:“吃肉是你的俸禄,你想吃肉,就得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才能有俸禄;我的肉不是你该吃的。” 所以刘赞更加努力学习,考中了进士,当了罗绍威的判官,后来又当了租庸使赵岩的巡官,还当了孔谦的盐铁判官。等到唐明宗当皇帝的时候,刘赞升迁了好几次,当上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他做官很正直,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根本没办法用私情来打动他。
那时候,秦王李从荣掌握兵权,非常骄傲,犯了不少错误,有人建议给他安排师傅来辅佐他。大臣们都害怕秦王,不敢做决定,就建议让秦王自己选。秦王就选择了刘赞,于是刘赞被任命为秘书监,当了秦王的老师。刘赞哭着说:“灾难就要来了!”秦王挑选的王府官员十几个,大多都是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每天都拍秦王的马屁,让秦王更加骄傲自满,只有刘赞不卑不亢地劝谏,总是以正道引导他。有一次,秦王让宾客们在座上作文,刘赞觉得自己是秦王的老师,不屑和那些小人们同流合污,虽然勉强提笔写字,脸上却很不高兴。秦王讨厌他,后来就叮嘱左右,不让刘赞再来王府,刘赞也不去,一个月只去一次王府,回来就闭门谢客,不和人来往。
后来秦王果然兵败身死,唐朝大臣们商议秦王属下该受处罚的人,冯道说:“元帅判官任赞和秦王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而且他在职时间不到一个月;詹事王居敏和刘赞都是因为正直而被秦王厌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长期告病在家,这些人都不应该和秦王同罪。而谘议参军高辇和秦王关系最好,高辇按律当死,其他人可以依次减轻处罚。”朱弘昭说:“诸位不明白他的意思啊,如果让秦王进了光政门(指成功),那要怎么对待刘赞他们?我们这些人还有家眷吗!再说法律有主从之分,现在秦王夫妇子女都死了,刘赞他们只被牵连到自身,已经算是万幸了!”冯道等人反驳不了他。冯赟也坚决反对,所以刘赞他们才免于一死。最后高辇被判处死刑,而包括刘赞在内的十七个人都被流放。
一开始,听说秦王战败了,(赞)就穿着白衣服骑着驴等着消息。有人告诉他,(因为秦王战败)他可能会被夺官。他就说:“哪有天子继承人被杀,而他的属官却只被夺官的呢?能活着真是万幸啊!”后来,(赞)被流放到岚州当老百姓。清泰二年,朝廷下令让他回乡,走到石会关的时候,病死了。
何瓒是福建人,唐朝末年考中了进士。后唐庄宗当太原节度使的时候,把他招去做判官。每次庄宗带兵打仗,都留下张承业守太原,张承业死了以后,何瓒就接替他负责留守太原的事务。何瓒这个人很聪明,很懂官场上的事,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随便,其实心里非常细致周到。庄宗在邺都称帝后,任命何瓒当谏议大夫,何瓒觉得庄宗这事儿成不了,就请求继续留在北京留守。
何瓒跟后唐明宗以前就认识,明宗登基后,把他召回京城,在内殿接见他,还和他聊了好久。后来,明宗任命何瓒为西川节度副使。当时孟知祥已经起了反叛之心,正把副使赵季良当成心腹,听说何瓒要来代替赵季良,赶紧上奏留用赵季良,于是就把何瓒改任为行军司马。何瓒觉得这太没面子了,不好自己辞职,没办法,只好去了。明宗赏赐给他的东西很多。
一开始,孟知祥在北京当马步军都虞候,而何瓒在太原留守,孟知祥对何瓒行军礼,何瓒总是严格按照法令办事,孟知祥一开始很不高兴。等到何瓒当了行军司马,孟知祥对他的待遇还是很好。孟知祥造反后,罢免了何瓒司马的职务,把他软禁在家,何瓒含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