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是幽州人,一开始叫李让坤。他先给刘守光当刺史,后来又给后唐庄宗当客省使。李严这个人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擅长骑射,还懂不少书,口才也很好。
同光三年,他出使蜀地,跟王衍好好夸了一通唐朝光复江山的丰功伟绩,说得声音清脆响亮,蜀地的人都听得热血沸腾。王衍的枢密使宋光嗣把李严请来喝酒,不紧不慢地问起了中原的情况。李严回答说:“前年,皇帝在邺宫登基,从郓州打到汴州,没几天就平定了天下。当时投降的梁军还有三十万呢!唐朝的势力东到大海,西到甘肃凉州,北到幽州,南到福建,方圆万里,没有不臣服的。就连淮南的杨氏家族,虽然世代强盛;凤翔的李氏家族,虽然是前朝旧臣,都派儿子来朝拜,称藩称臣。至于荆州、湖州、吴越这些地方,更是定期进贡,献上珍奇异宝,都争着把自己比作普通的郡县,每个月都来进贡。皇帝一方面用恩德感化他们,一方面又用威严震慑他们,天下大势,不得不统一啊!”
宋光嗣说:“荆州、湖州、吴越我都不太了解,至于凤翔,那是蜀地的姻亲,他们反复无常,能信得过吗?再说,我还听说契丹越来越强大了,大唐难道不应该有所防范吗?”李严回答说:“契丹再强,能比得上以前的梁朝吗?”宋光嗣说:“比梁朝差远了!”李严说:“唐朝灭梁朝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何况契丹还比不上梁朝呢!唐朝的军队遍布天下,只要调动一镇的兵力,就能灭掉契丹,让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自古以来,天生的少数民族,不在中原九州之内,历代帝王都只是让他们存在,而不去管他们,这是因为不想穷兵黩武啊!”蜀地的人听了李严的回答,对他更加敬佩了。
话说那时候,蜀国的皇帝和大臣们个个都是庸碌无能的家伙,只知道依仗着险要的地势自以为安全,还穷奢极欲,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李严从蜀地回来后,详细地向朝廷汇报了蜀国的情况,说蜀国很容易攻打。
一开始,庄宗派李严带着名贵的马匹去蜀地,想买些珍奇异宝来充实后宫。但是蜀国法律严禁把珍奇物品运出剑门关,那些不是珍奇物品的东西,运出来就叫“入草物”,所以李严什么好东西都没弄到,只带回了二百两黄金、一些地衣和毛布之类的粗布。庄宗听到后,勃然大怒,说:“那些东西运回中原,叫做‘入草’,王衍难道还能逃脱成为‘入草人’的命运吗?”于是,他决定讨伐蜀国。
冬天,魏王继岌率兵西征,任命李严为三川招讨使,和康延孝率领五千兵马先行。他们所经过的州县都纷纷投降。康延孝到达汉州后,王衍说:“只要李严来了,我就投降。”大家都知道伐蜀的计划是从李严开始的,而王衍对李严恨之入骨,觉得他不应该来。李严听说后很高兴,立刻骑马进入益州。王衍见到李严,就以自己的妻子和母亲作为人质,当天就向蜀国投降了。李严回来后,明宗皇帝任命他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的职位依旧保留。
后来,孟知祥在蜀地势力越来越大,安重诲想办法削弱孟知祥的势力,琢磨着怎么控制孟知祥。这时,李严请求担任西川兵马都监。将要出发时,他母亲说:“你以前建议攻打蜀国,现在你去,恐怕要死在蜀人的手里!”李严没听。当初,李严和孟知祥一起在庄宗手下做事,那时孟知祥是中门使,李严曾经犯过错,庄宗非常生气,要杀了他。孟知祥请求行刑的人稍等一下,然后进去向庄宗解释说:“李严只是小错,不应该因为一时生气就杀人,恐怕会寒了士大夫的心。”庄宗的怒气稍微消了一些,命令孟知祥监视鞭打李严二十下后放了他。虽然孟知祥和李严以前有过恩情,但他讨厌李严这次的行为。蜀地的人听说李严来了,也都讨厌他。李严到了之后,孟知祥摆酒款待他,然后不慌不忙地问李严:“朝廷派你来是吧?还是你自己想来?”李严说:“是奉了君王的命令。”孟知祥勃然大怒:“天下藩镇都没有监军,为什么偏偏你到这里来?你这是个小孩子,迷惑朝廷!”于是当场抓住李严并杀了他。明宗皇帝对此也无可奈何,孟知祥因此而起兵反叛。
李仁矩这个人,出身背景咱们不清楚。年轻的时候,他给明宗皇帝当过私人卫队,明宗当皇帝后,就提拔他当了客省使和左卫大将军。后来明宗皇帝要去南郊祭天,东川和西川两地要上交祭祀用的钱,皇帝就派李仁矩去催要。李仁矩仗着皇帝的宠信,变得骄横跋扈,对藩镇官员一点也不尊重。
东川节度使董璋设宴请李仁矩,李仁矩却借口喝醉了不去,反而在驿馆里跟歌妓喝酒寻乐。董璋大怒,带着衙役,拿着刀就冲进了驿馆。李仁矩吓得够呛,连袜子都没穿,就穿着靴子跑进院子。董璋指着李仁矩骂道:“你仗着在西川杀了李严,就以为我不敢杀你吗?”说着,就让手下把李仁矩抓出来斩了。李仁矩吓得哭着跪下求饶,董璋才停手。第二天,董璋又设宴款待李仁矩,还让他见到了他的妻儿,并送上了丰厚的礼物。
李仁矩回到京城后,就说董璋肯定要造反。李仁矩平时跟安重诲关系很好,董璋有反意后,安重诲就想办法对付他。于是,他把东川的阆州分出来,设立了保宁军,任命李仁矩为节度使,还派姚洪带兵驻守那里。董璋写信给他儿子光业说:“朝廷把我的地盘割走,又派人来驻守,摆明了要杀我。如果唐朝再派一支军队进入斜谷,我就要造反了!这事儿,你心里要有数。”光业偷偷把信给枢密承旨李虔徽看,让他转告安重诲,但安重诲没理他。
李仁矩到了阆州后,就密切关注董璋的动向,及时向朝廷汇报。董璋更加疑神疑鬼,于是决定造反。安重诲又派荀咸乂带兵增援阆州,光业赶紧说这不行,但安重诲没听。荀咸乂还没到,董璋就造反了,攻打阆州。李仁矩召集将领商议对策,大家都说:“董璋早就心怀鬼胎了,经常用好处收买我们的士兵,现在士兵不可靠,而敌军来势汹汹,应该坚守城池,挫败敌人的锐气。守上十天半个月,朝廷大军一定能到,敌人自然会退兵。”李仁矩却说:“蜀地人胆小怕事,怎么能抵挡我们精锐的部队!”于是,他下令出战,结果还没交战就溃败了,李仁矩被俘,他和全家都被杀害了。
毛璋,是沧州人。梁朝末年,戴思远担任横海军节度使,毛璋在他手下当兵。后晋攻下魏博之后,戴思远丢下沧州逃跑了,毛璋却带着沧州投降了后晋,因为这个功劳被封为贝州刺史。毛璋这个人胆子大,也很勇敢,从后晋和后梁在黄河边上对峙开始,他就一直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等到庄宗灭了梁朝后,就封毛璋为华州节度使。
他在华州当官的时候,做了很多违法的事,很多人怀疑他另有图谋,所以朝廷把他调到昭义镇。一开始毛璋想抗旨不遵,他的判官边蔚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他才听从了调令。毛璋在好几个藩镇当过官,又在华州得到了魏王继岌攻打蜀地后剩下的钱财,变得非常富有,也因此变得骄横奢侈起来。他经常穿着红色的袍子喝酒,还让从蜀地抢来的奴隶在他面前表演王衍宫里那些戏子表演的节目。
明宗皇帝听说后很生气,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他为金吾上将军。这时,东川节度使董璋上书说,毛璋派他儿子毛廷赟带着书信去了西川,怀疑他俩有奸情。明宗皇帝就派人把毛廷赟追了回来,同时把毛璋关进了御史台的大牢。毛廷赟解释说,他是毛璋的义子,他在蜀地有叔父,想去探望一下,并没有什么秘密的书信。毛璋也没有什么罪名,但是负责审理的官员说:“毛璋以前在藩镇当官的时候,暗中图谋不轨,现在到朝廷当官了,行为举止也不检点。”于是,朝廷免除了毛璋的官职,让他回家。
一开始,毛廷赟去蜀地的时候,他的客人赵延祚也跟着去了。等他们都被抓进大牢后,赵延祚搜集了很多毛璋的罪证想揭发出来,毛璋答应给他很多钱财让他闭嘴。等赵延祚出来后,向毛璋要钱,毛璋没给,赵延祚就跑到御史台自首,把毛璋的事情说了出来,毛璋再次被关进大牢,但审问的结果是没有罪证。中丞吕梦奇说:“毛璋以前已经被查过一次了,已经洗清了罪名,现在赵延祚因为没拿到钱才又来诬告他,这是在陷害他。”于是,朝廷稍微宽恕了毛璋。
毛璋上书谢罪后,有人告发吕梦奇受了贿赂,所以审理案件不公正,于是朝廷派兵去监视审理案件的官员。狱吏为了讨好皇帝,就捏造了一些罪证,毛璋最终承认:他答应给赵延祚钱但没给,曾经借过马给吕梦奇,但没受过他的贿赂。最终,毛璋被判处流放儒州,后来朝廷又下令让他在当地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