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谦是魏州人,在魏州做个小官叫孔目官。后来魏博归顺了后晋,庄宗李存勖就让他当了度支使,负责财政。孔谦这个人工作起来特别勤快,而且很会做人,很会来事儿,庄宗和他身边的人都挺喜欢他。他年轻时就当官了,擅长写字算账,对钱财的积累和管理也很在行。后晋和后梁在黄河边上打了十多年仗,大小战役加起来有一百多次,孔谦负责调拨物资供应军队,从来没出过问题,可以说后晋能打下天下,孔谦功劳很大,但是老百姓也确实苦不堪言。

庄宗刚称帝,孔谦觉得自己应该当租庸使(负责赋税的官员),结果郭崇韬却提拔了魏博观察使的判官张宪当租庸使,只让孔谦当个副手。孔谦心里很不爽。后来庄宗灭了后梁,孔谦跟着进了汴州,就对郭崇韬说:“邺城是北方的首都,必须派个厉害的人物镇守,非张宪莫属啊!”郭崇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让张宪留守邺城,而让宰相豆卢革当租庸使。孔谦更失望了,于是暗地里想办法找豆卢革的错处。结果发现豆卢革曾经用亲笔信函挪用过十万租庸钱,孔谦就把这封信给郭崇韬看了,还稍微透露了一下这件事,让豆卢革知道了。豆卢革害怕了,就请求辞职,把位置让给郭崇韬,但是郭崇韬也不愿意接。庄宗就问:“谁能胜任?”郭崇韬说:“孔谦虽然擅长理财,但是大家对他评价不高,恐怕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不如还是让张宪回来吧。”于是就赶紧把张宪找了回来。张宪这个人很聪明,很能说会道,所以很多人忌惮他。孔谦就趁机跟豆卢革说:“租庸钱粮都在眼前,派个小吏就能管好。邺城是国家的重地,不能随便派人去管。”豆卢革把这话告诉了郭崇韬,郭崇韬就把张宪的任命取消了,改派兴唐尹王正言当租庸使。

孔谦更生气了,就请求辞职。庄宗很生气,觉得他这是逃避责任,想治他的罪,幸亏伶官景进帮忙求情才算躲过一劫。后来王正言得了风寒,干不了活了,景进多次向庄宗反映情况,于是王正言被免职,孔谦终于被任命为租庸使,还被赐封“丰财赡国功臣”。

李谦这个人啊,没什么本事,就只会敛财。唐庄宗刚当上皇帝,为了笼络人心,就下令免除百姓的田租,还取消了各种欠款。结果李谦根本不听,照样催着收税。

按照规矩,各州府的事,观察使说了算,朝廷的赋税征收,也都是通过观察使执行的。可李谦直接越过观察使,自己下令征收租庸等税,根本不把观察使放在眼里。观察使们纷纷上书抗议,说:“朝廷的命令从来不直接下发到各郡县,刺史也不直接向朝廷汇报,这是唐朝的旧制啊!这租庸直帖的办法,是沿袭了后梁的坏习惯,不能再用了。现在唐朝要中兴,应该恢复旧制!”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但李谦根本不理,还是我行我素地继续征税。

他还建议减少百官的俸禄,裁撤节度使、观察使、判官、推官等一大堆官职。更过分的是,他封锁了全国的山路和水路,禁止人们通行,以此来盘剥商旅;他还派人放养猪羊柴炭,霸占百姓的房屋;甚至还重新制定了土地丈量标准;最后,他还把各州府的公款都搜刮一空。 所以,天下人都恨死他了。

后来明宗继位,下令公开审判李谦的罪行,最后把他砍头示众,抄了他的家。 从此以后,朝廷就取消了租庸使的职位,把盐铁司、度支司、户部改成了三司,分管财政。

张延朗,是开封人。他一开始在后梁当官,做了个负责粮草的郓州粮料使。后来后唐明宗攻下郓州,抓住了张延朗,又让他继续当粮料使,之后又调他去宣武、成德当元从孔目官。明宗当皇帝后,张延朗升迁很快,先后担任庄宅使、宣徽北院使、忠武军节度使。长兴元年,他被任命为三司使。

唐朝的制度是:户部和度支由本部门的郎中、侍郎负责处理事务,另外还有盐铁转运使。后来因为经常打仗,国家财政非常重要,所以就让宰相兼管这些职务。乾符年间以后,天下大乱,国库越来越空虚,这才设立了租庸使,打仗的时候就临时征收钱粮,仗打完了就取消。后梁建立后,也设立了租庸使,掌管全国的钱粮,废除了盐铁使、户部和度支这些官职。后唐庄宗灭了后梁,也没改变这个制度。明宗继位后,杀了租庸使孔谦,废除了租庸使的职位,让一位大臣同时负责户部、度支和盐铁事务,称为“判三司”。张延朗就建议设立三司使,这个建议被中书省采纳。中书省按照唐朝的惯例,授予张延朗特进、工部尚书的官职,让他兼任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并兼管户部和度支的事务。最后,朝廷正式任命张延朗为三司使,官阶在宣徽使之下。三司使的职位,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设立的。

张延朗号称很有心计,把三司的事务当作自己的责任,但是全国的钱粮账目却并没有被他理清楚。明宗经常出游,还召张延朗一起吃饭,张延朗却总是推脱不来,派个使者说:“三司事务繁忙,没时间。”听到这话的人,都觉得好笑。后来他还担任过泰宁、雄武军节度使。废帝石敬瑭当政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还让他判三司。

晋高祖石敬瑭有反叛之心,三司在太原的钱财,张延朗都调拨给了他,石敬瑭因此对他恨之入骨。晋军起兵的时候,废帝想亲自去征讨,但是心里害怕石敬瑭,犹豫不决。张延朗和刘延朗等人劝说皇帝一定要出兵。张延朗还征召各地的百姓当兵,并征收他们的马匹。兵马还没集结完毕,晋军就攻入京城,石敬瑭抓住了张延朗,把他杀了。

李严,是幽州人,一开始叫李让坤。他先给刘守光当刺史,后来又给后唐庄宗当客省使。李严这个人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擅长骑射,还懂不少书,口才也很好。

同光三年,他出使蜀国,跟王衍好好夸了一通唐朝光复大业的丰功伟绩,说得声音清脆响亮,蜀国人听了都肃然起敬。王衍的枢密使宋光嗣把李严请来喝酒,一边喝一边随意地问些中原的事。李严回答说:“前年皇上在邺宫登基称帝,从郓州打到汴州,没几天就平定了天下。当时投降的梁军还有三十万呢!唐朝的势力东到大海,西到甘肃凉州,北到幽州,南到福建,方圆万里,没有哪个地方不臣服。就连淮南的杨氏,虽然家世显赫,势力强大;凤翔的李氏,虽然是前朝旧臣,都派儿子来朝拜,称臣纳贡。至于荆州、湖州、吴越这些地方,更是定期进贡财宝奇珍,都希望像普通的郡县一样,每个月都按时进贡。皇上既用恩德感化他们,又用武力震慑他们,天下大势,不得不统一啊!”

宋光嗣说:“荆州、湖州、吴越我不太了解,至于凤翔李氏,那是蜀国的姻亲,他们反复无常,能信得过吗?再说我听说契丹越来越强大了,大唐难道不该有所警惕吗?”李严说:“契丹再强,能比得上之前的伪梁吗?”宋光嗣说:“比伪梁还是差一些吧!”李严说:“唐朝灭梁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何况契丹还比不上伪梁呢!唐朝的军队遍布天下,只要调动一镇的兵力,就能灭了契丹,让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自古以来,天生的四夷蛮族,不在中原九州之内,历代帝王都只是安抚他们,并不主动去征讨,主要是不想穷兵黩武啊!”蜀国人听了李严的回答,更加对他赞叹不已。

那时候,蜀国的君王和大臣们个个昏庸无能,只知道依仗险要的地势自以为安全,并且穷奢极欲,胡作非为。严可求从蜀地回来后,详细地汇报了蜀国可以攻取的情况。一开始,庄宗派严可求带着名贵的马匹去蜀地,购买珍奇异宝来充实后宫。可是蜀国法律严禁珍奇货物出剑门关,凡是那些不是珍奇之物而运出来的,都被称为“入草物”,所以严可求什么也没得到,只带回了二百两黄金、一些地衣和毛布之类的粗布。庄宗听说后,勃然大怒,说:“东西运回中原,叫做‘入草’,王衍难道能免于成为‘入草人’吗?”于是就决定讨伐蜀国。

冬天,魏王李继岌向西讨伐蜀国,任命严可求为三川招讨使,和康延孝率领五千兵马先行。他们所经过的州县都纷纷投降。康延孝到达汉州后,王衍说:“只要李严来了,我就投降。”大家都知道伐蜀的计策是从严可求开始的,而王衍又深深地怨恨严可求,认为他不应该来。严可求听说后很高兴,立刻骑马直奔益州。王衍见到严可求,就以妻母为由请求投降,当天就投降了蜀国。严可求回来后,明宗任命他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的职务照旧。

后来孟知祥在蜀地势力强大,安重诲稍微压制他一下,想找个办法来控制孟知祥,严可求就请求担任西川兵马都监。将要出发时,他母亲说:“你以前策划攻破蜀国的计策,现在你去,恐怕要死在蜀人的手里!”严可求没听。当初,严可求和孟知祥一起在庄宗手下做事,那时孟知祥是中门使,严可求曾经犯过错,庄宗非常生气,要杀了他。孟知祥请求行刑的人稍微缓一下,然后进去向庄宗禀报说:“严可求只是小错,不应该因为一时喜怒而杀人,恐怕会寒了士大夫的心。”庄宗的怒气稍微消了一些,命令孟知祥监视鞭打严可求二十下就放了他。孟知祥虽然和严可求有旧恩,但却厌恶他来。蜀国人听说严可求来了,也都厌恶他。严可求到了之后,孟知祥摆酒设宴,从容地问严可求说:“朝廷派你来是吧?还是你自愿来的?”严可求说:“是奉君命。”孟知祥勃然大怒:“天下藩镇都没有监军,为什么偏偏你到这里来?你这是个孺子,迷惑朝廷啊!”于是就把严可求抓起来杀了。明宗对此也无可奈何,孟知祥从此就叛变了。

李仁矩这个人,出身背景不清楚,年轻的时候给明宗皇帝当过私人侍卫。明宗当上皇帝后,就提拔他当了客省使和左卫大将军。后来明宗皇帝去南郊祭天,东川和西川两地需要送来祭祀用的钱,皇帝就派李仁矩去催促。李仁矩仗着皇帝的宠信,变得骄横跋扈,对藩镇官员一点礼貌都没有。

东川节度使董璋设宴请李仁矩,李仁矩却借口喝醉了不去,反而在驿馆里和妓女喝酒寻乐。董璋大怒,带着衙役拿着刀剑冲进驿馆,李仁矩吓得光着脚穿着靴子就跑,董璋指着他说:“你仗着在西川杀了李严,就以为我不敢杀你吗?”说完就让人把他拉出去斩了。李仁矩吓得哭着磕头求饶,董璋才停手。第二天,董璋又设宴请李仁矩,还让他见到了他的家人,并给了他丰厚的礼物赔礼道歉。

李仁矩回到京城后,就向朝廷报告说董璋肯定要造反。李仁矩一向深得安重诲的信任,安重诲自从察觉董璋有异心后,就想办法对付他,于是把东川的阆州分出来,设立了保宁军,任命李仁矩为节度使,还派姚洪带兵驻守那里。董璋写信给他儿子光业说:“朝廷把我的地盘割走,又派人来驻守,摆明了要杀我。如果唐朝再派一支军队进入斜谷,我立刻就造反!你做好准备,咱们父子一起拼了!”光业偷偷把信交给枢密承旨李虔徽,让他转告安重诲,但安重诲没理他。

李仁矩到了阆州后,总是把董璋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朝廷,这更让董璋感到害怕和怀疑,最终决定造反。安重诲又派荀咸乂带兵增援阆州,光业急忙劝阻,说这样做不行,但安重诲没听。荀咸乂还没到,董璋就已经造反了,攻打阆州。李仁矩召集将领商议对策,大家都说:“董璋早就心怀鬼胎了,总是用好处收买我们的士兵,现在士兵不可靠,而敌军来势汹汹,我们应该坚守城池,挫败敌人的锐气。守上十天半个月,朝廷大军一定能到,敌人自然会退兵。”李仁矩却轻敌地说:“蜀地的人胆小怕事,怎么可能是我们精锐部队的对手!”于是下令出战,结果还没交战就溃败了,李仁矩被俘,他和家人全部都被杀害了。

毛璋是沧州人。唐朝末年,戴思远担任横海军节度使,毛璋在他手下当军校。等到后唐灭了后梁,占领了魏博地区,戴思远丢下沧州逃跑了,毛璋却率领沧州投降了后唐,因为立功被任命为贝州刺史。毛璋这个人胆子大,也很勇敢,从后唐和后梁在黄河边上对峙开始,毛璋就多次打仗,屡立战功。庄宗灭了后梁之后,就封毛璋为华州节度使。

他在华州当官的时候,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有人怀疑他有反叛之心,所以朝廷把他调到昭义镇。毛璋一开始想拒绝这个命令,他的判官边蔚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他才听从了调令。毛璋在各个藩镇当过官,又在华州得到了魏王继岌攻打蜀地后剩下的钱财,变得非常富有,也越来越骄横奢侈。他经常穿着红色的袍子喝酒,还让从蜀地抢来的奴隶在他面前表演王衍宫里的戏。明宗听说后很生气,把他召回朝廷,任命他为金吾上将军。

东川节度使董璋上书说毛璋派他儿子毛廷赟带着信去西川,怀疑他们有勾结。明宗就派人把毛廷赟追回来,同时把毛璋关进御史台的监狱。毛廷赟说他确实是毛璋的养子,他在蜀地有叔父,想去探望,并没有私下传递什么信件。毛璋并没有什么罪名,相关官员讨论后认为:“毛璋以前在藩镇任职期间,暗中图谋不轨,现在回到朝廷后,行为举止也不谨慎。”于是就免去了毛璋的官职,让他回到家里。

一开始,毛廷赟去蜀地的时候,他的客人赵延祚也跟着去了。等到他们被召回朝廷关进监狱后,赵延祚搜集了很多毛璋私下里做坏事的证据,想揭发他。毛璋答应给赵延祚很多钱财让他闭嘴。赵延祚出来后,向毛璋索要钱财,毛璋没给,赵延祚就跑到御史台自首,把毛璋的事情说了出来,毛璋再次被关进监狱,经过审问,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罪状。中丞吕梦奇说:“毛璋以前已经被调查过,已经洗清了罪名,现在赵延祚因为索要钱财的事,又把这件事翻出来。”于是就稍微宽恕了毛璋。毛璋上书谢罪后,有人告发吕梦奇收受贿赂,没有彻底查清案情,于是朝廷就派军队去巡视监狱。监狱里的官员巴结上司,伪造案情,毛璋最终承认:他答应给赵延祚钱财但没给,曾经向吕梦奇借过马,但没有收受贿赂。毛璋被判处流放儒州,不久后,当地官员奉命让他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