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及,是河南许州人。年轻的时候,他追随李罕之,后来又跟着李罕之投奔了后晋。他被任命为匡卫指挥使。后梁和后晋在柏乡交战,两军在鄗邑野河上对峙,后晋镇州、定州的军队扼守着河桥,后梁军队猛烈攻击。庄宗登上高台观察,看到镇州、定州的军队快要败了,就问王建及:“如果河桥被梁军夺取,我们的军队就危险了,怎么办?” 王建及挑选了二百名精兵,迅速冲击梁军,梁军大败,解除了包围。

接下来,在莘县和故元城等地的战斗中,王建及总是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最终升迁为辽州刺史,统领着装备精良的银枪效节军。后晋攻打杨刘,王建及亲自扛着芦苇和柴草填塞壕沟,第一个冲上去攻克了杨刘。在胡柳之战中,后晋军队已经败退,和梁军争夺一座土山。梁军先到达山顶,并在山上列阵。庄宗来到山下,看到梁军的阵势稳固,就对自己的军队喊话:“今天的战斗,谁占领了山头谁就胜利!” 于是他亲自率领骑兵冲锋,王建及率领银枪军紧随其后,梁军溃败下山,后晋军队最终夺取了土山。

很多将领都说:“溃兵还没完全聚集,天快黑了,不宜再战。” 阎宝却说:“他们占据山顶,我们在山下,尚且能攻击他们,何况我们现在居高临下,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王建及也同意这个观点,于是向庄宗禀报:“请允许我登上高处,看着我击败敌人!” 然后他大声对将士们喊:“今天我们丢失的辎重都在山脚下,我们去把它夺回来!” 于是他再次率军猛攻梁军,梁军大败。后晋军队因此大获全胜,并在河上修建了南北两座城池。

后梁将领贺瑰攻打南城,用竹筏连接战舰,在河上形成防御阵线,后晋军队无法渡河,南城岌岌可危。庄宗在军营门口堆积金银财宝,招募能够击破梁军战舰的人,各种奇思妙想,甚至包括吐火和禁咒,都有人提出。王建及穿着重甲,手持长枪,大声喊道:“梁晋两军只隔着一条河,何必耍那些花招!我来破敌!” 他立刻用大瓮装满柴草,从上游放火焚烧梁军的战舰,王建及自己则带领两艘船的士兵紧随其后,砍断梁军的竹筏,梁军纷纷溃逃。后晋军队得以渡河,解救了南城,贺瑰也解除了包围撤兵。

话说后唐庄宗得到魏博地区后,任命李建及为将领,统领银枪效节军。李建及为人慷慨,喜欢用自己的家产接济士兵。庄宗派宦官韦令图去监视他的军队,韦令图跟庄宗说:“李建及深得士兵拥戴,恐怕会有异心,不能让他继续统领精锐部队。”于是庄宗就把他调任为代州刺史。李建及心里很不痛快,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接下来说说元行钦,他是幽州人。他原来是刘守光手下的将领。刘守光篡夺了他父亲刘仁恭的权力后,就派元行钦带兵攻打在大安山上的刘仁恭,把他抓了起来,还让元行钦杀害了刘仁恭的其他兄弟。后来后晋攻打幽州,刘守光让元行钦在云州、朔州一带招募兵马。那时后唐明宗在山北地区掠夺土地,跟元行钦在广边军地区对峙,一共打了八仗,明宗七箭射中了元行钦,元行钦拔出箭继续作战,还射中了明宗的大腿。元行钦屡战屡败,最后投降了。明宗拍了拍他的背,给他喝酒说:“你真是个勇士!”然后把元行钦当作儿子一样供养起来。元行钦经常跟随明宗打仗,多次立下战功。

庄宗占领魏博后,为了加强自身的安全,开始挑选骁勇的将领保卫自己。听说元行钦骁勇善战,就把他招为散员都部署,还赐给他新的名字叫李绍荣。庄宗这个人喜欢打仗,但是又轻敌。一次跟梁军在潘张交战,结果军队大败,庄宗只带着三四骑兵逃走,几百梁兵追了上来,用长矛将他围住。元行钦远远地看到庄宗的旗帜,认出了他,立刻策马冲进敌阵,夺过一把剑,砍断两支长矛,斩杀了一名敌兵,梁兵这才散去。庄宗回到营地,拉着元行钦痛哭流涕地说:“荣华富贵,我要和你一起分享!”从此以后,他对元行钦的宠爱超过了所有其他的将领。他先任命元行钦为忻州刺史,后来又升迁他为武宁军节度使。

有一次,庄宗在内殿宴请群臣,酒喝多了,大家都很高兴,庄宗就讲起他平生打仗的事,当成笑话讲给大家听,结果发现元行钦不在,就四处张望问:“绍荣在哪儿?”负责的人回答说:“奉您的命令,让他去宴请使相,绍荣只是散官,不能参加这次宴会。”庄宗听了很不高兴,宴会也没兴致继续下去了。第二天,他就把元行钦提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那以后,庄宗就不再召集文臣进内殿赴宴了,只宴请武臣。

赵在礼造反了,对着魏国,庄宗正打算挑个大将去打他呢,结果刘皇后说:“这小事一桩,让绍荣去指挥一下就行了。” 于是就派绍荣当邺都行营招抚使,带两千人去讨伐赵在礼。绍荣攻打邺城的南门,还拿着圣旨招降赵在礼。赵在礼送上羊酒犒劳军队,然后登上城楼对绍荣说:“将士们离开父母这么多年了,要是因为没拿到圣旨就跑回去,皇上得多伤心啊,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你要是能好好跟他们说说,他们说不定还能改过自新。”绍荣说:“皇上念着你们之前为国家立过功,这点小错肯定能赦免的。”赵在礼连磕了两个响头,然后把圣旨给全军看了看。结果皇甫晖从旁边一把抢过圣旨给撕了,士兵们都炸锅了。绍荣把这事儿都报告给了庄宗,庄宗一听,勃然大怒,下令说:“攻破城池的那天,一个活口都别留下!” 然后又调集各地的军队,都交给绍荣指挥。

绍荣在澶州安营扎寨,把各地的军队分成五路,把老百姓的车轮、门板、房梁都拆下来做成木筏,渡过长庆河去攻打冠氏门,结果没攻下来。 这时候,邢州、洺州等地也接二连三地造反了,而绍荣攻打邺城又没成功,庄宗自己都想亲自带兵去了,大臣们都劝他别去,最后派明宗去讨伐。明宗到了魏县,军队驻扎在城西,绍荣的军队在城南。结果明宗军中发生了兵变,直接打进了魏县,跟赵在礼联手了。绍荣听说这事儿,赶紧退兵到卫州,把明宗造反的消息报了上去。庄宗就派金枪指挥使李从璟带着圣旨去跟明宗谈谈,这李从璟还是明宗的儿子呢!李从璟到了卫州,明宗已经造反了,绍荣就把李从璟给抓了起来,打算杀了他,李从璟求他放自己回京城,绍荣才答应了。

明宗从魏县带兵南下,绍荣率兵赶回京城。庄宗跑到汴州,走到荥泽的时候,听说明宗已经渡过了黎阳,庄宗又派李从璟去跟明宗联系,绍荣觉得这事儿不行,直接把李从璟给杀了。

李存勖(明宗)到了汴州,李存审(庄宗)到了万胜镇,进不去,就和行钦一起在路边坟墓旁摆酒。他们互相看着,都哭了起来。这时有个乡下人送来一只野鸡,李存审就问那坟墓的名字,乡下人说:“愁台。”李存审更不高兴了,于是就收了酒走了。

走到石桥西边,他们在野外又摆起了酒。李存审对行钦说:“你们跟着我很久了,富贵贫贱、安危祸福都一起经历过。现在情况这么危急,你们却一句话也不说,眼睁睁看着成败。我到荥泽后,想一个人骑马过河,自己去求当总管,你们各自说说利害关系吧。今天把我逼到这个地步,你们到底是什么想法?”行钦哭着回答说:“我本来是个小人物,蒙受陛下您的恩养,官位做到将相。现在危难的时候,我却不能报效国家,死了也无法弥补我的罪过。”说完,他和一百多个将领一起解开头发,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要死来报效国家。君臣抱头痛哭。

李存审回到洛阳,过了几天,又去了汜水。结果郭从谦造反了,李存审死了,行钦就逃跑了。逃到平陆,被乡下人抓住,送到了虢州。虢州刺史石潭把他的两条腿都砍断了,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城。李存勖见到行钦,骂道:“我儿子哪里对不起你!”行钦瞪着眼睛直视着李存勖说:“先皇帝哪里对不起你!”最后,行钦在洛阳的闹市被杀了,好多老百姓都为他流泪。

唉!人之所以死得光荣,是因为他为了正义而死,而不是苟且偷生。所以说:“君主在,臣子就在;君主亡,臣子就亡”,这是对国家忠诚的臣子啊!当初李存勖在魏州兵变的时候,很多将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行钦坚决地表示要反对他,还杀了他的儿子李从璟,甚至还剪断头发发誓,他的忠诚和节操确实值得称赞。可是,等李存审死了以后,行钦没能自己做出决定,反而逃跑求生,最终被抓起来杀了。虽然他临死前说的那些话很硬气,但死并非他的本意,这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安金全,是代北人。这个人特别勇猛果敢,擅长骑马射箭,据说能活捉敌人,还能把敌人踏个稀巴烂。他给晋朝当骑兵将领,多次跟随庄宗打仗,立下不少功劳,官做到刺史,后来因为生病就待在太原。

那时候庄宗已经攻下了魏博,跟梁国在黄河边上对峙。梁国的将领王檀突然袭击太原,晋军的精锐都跟着庄宗在黄河那边,太原城里一点防备都没有。监军张承业吓得要死,赶紧带着城里的官员和工匠上城墙防守,可是外面攻城的梁军太猛了。

安金全强撑着病体,对张承业说:“太原是晋国的根本啊!要是丢了太原,那大事就完了!我虽然老了,身体也垮了,但是还能帮您打败这些贼寇!”张承业一听特别高兴,马上给他配备了盔甲兵器。安金全穿上盔甲,跨上战马,召集了他的子弟和以前的部下,一共一百多人,夜里从北门杀出去,在羊马城里狠狠地打了王檀一个措手不及,王檀的军队吓得四处逃窜,这时晋军的援兵也陆续赶到了。可是,庄宗一直没觉得安金全有多厉害,他一辈子都没记下安金全的功劳。

后来,安金全跟明宗是老熟人了,明宗当皇帝后,就封安金全为振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在镇上待了两年,被召回京城,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

袁建丰,不知道他家是哪里的。晋王攻打黄巢的时候到了华阴,在那里发现了袁建丰,当时他才九岁,晋王觉得他长得俊俏又爽朗,就把他收养了。袁建丰长大后,练就了一身好骑射本领,当上了铁林都虞候,跟着晋王打过王行瑜、李匡威,因为立功升迁为突阵指挥使。

他还跟着庄宗攻破了夹城,在柏乡打仗,又升迁为左厢马军指挥使。明宗当衙内指挥使的时候,袁建丰是他的副手,跟着庄宗攻打魏博,攻下了卫州、磁州、洺州三个州,被封为洺州刺史。

后来,他打败了梁将王千,斩杀了一千多敌人,俘虏了七十多个敌军将校。他又升迁为相州刺史。在胡柳打仗的时候,指挥使孟谦占据相州叛乱,袁建丰又回去平定了叛乱。之后,他被调到隰州当刺史,可是得了风疾,身体垮了。明宗当皇帝后,因为以前的情分,把他召回京城,还亲自到他家里去看望他,安慰他,对他特别好,加封他为检校太尉,遥领镇南军节度使,让他拿着节度使的俸禄养老,最后去世了,死后追赠太尉。

西方邺,是定州满城人。他爹,叫再遇,在汴州当个军官,邺就跟着住在军营里,因为特别勇猛厉害,名声在外。二十岁那年,他跟着军队南渡黄河,去梁地打仗,结果没派上什么用场,就又回到庄宗身边,在黄河边上。庄宗觉得他孝顺又讲义气,就让他当了孝义指挥使,跟着庄宗打仗,立了不少功劳。到了同光年间,他当上了曹州刺史,还带着州里的兵驻扎在汴州。

后来明宗从魏地反叛,军队南渡黄河,而庄宗则东边跑到汴州来。汴州节度使孔循这个人两边讨好,竟然让北门迎接明宗,西门迎接庄宗,还准备了好多东西,堆得跟山一样,说:“谁先到,就让谁进去。”邺当时就责备孔循说:“皇上打败梁军,饶了你的性命,你怎么能背叛国家,去迎接总管呢!”孔循没说话。邺觉得跟孔循没法说理,而且石敬瑭的老婆,是明宗的女儿,当时正在汴州,邺想杀了她,来稳定军心。孔循知道他的计划,赶紧把石敬瑭老婆藏了起来,邺没办法。这时明宗已经到了汴州城下,就带着五百骑兵到汜水西边去迎接庄宗,哭得稀里哗啦的,庄宗也跟着唉声叹气,然后就让明宗带兵打头阵。

庆宗到了汴州西边,没进去,又回洛阳去了,结果被人杀了。明宗进了洛阳,邺请求在马前自尽,明宗很感动,叹了好久。第二年,荆南的高季兴造反了,明宗派襄州节度使刘训等人去招讨,又让东川的董璋当西南面招讨使,然后任命邺为夔州刺史,让他协助董璋带兵出三峡。后来刘训他们没啥战果,都被撤职了,其他将领也都撤了,董璋也打过仗,就只有邺一个人拿下了三个州,于是把夔州改名叫宁江军,封邺为节度使。他又去攻打归州,好几次打败了高季兴的军队。

邺这个人是武将出身,做事不太按规矩来,他的判官谭善达经常劝谏他。邺生气了,就派人告发谭善达受贿,把他关进监狱。谭善达为人正直,说话更不客气,最后死在了监狱里。邺后来生病了,觉得是谭善达的鬼魂来害他,最后死在了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