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吉,是长安人。他爹苏悦给汉高祖刘邦当幕僚,在刘邦镇守河东的时候,苏逢吉经常帮他爹写奏章。苏悦就把他儿子推荐给了刘邦。刘邦召见苏逢吉,觉得这小子长得精神,挺秀气的,挺喜欢他,就让他当了节度判官。
刘邦这个人本来就性子刚烈,脾气很暴躁,平时很少有人能轻易见到他。可苏逢吉却不一样,他经常能进出刘邦的书房,整天待在刘邦身边。刘邦的公文堆积如山,别人都不敢随便处理,只有苏逢吉敢,他会把文件揣进怀里,等刘邦心情好的时候再拿出来给他看。刘邦觉得他办事靠谱,就特别喜欢他。不过,苏逢吉这个人其实贪婪狡诈,没啥道德,还特别喜欢杀人。
有一次,刘邦过生日,让苏逢吉去监狱里处理囚犯,说是为了祈福,还给这活儿起了个名字叫“静狱”。苏逢吉进了监狱,不管犯人罪行轻重,有理没理,通通杀光,然后跟刘邦汇报说:“监狱清静了!” 刘邦建立汉朝后,提拔苏逢吉当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力很大。当时制度刚建立,朝廷大事都得经过苏逢吉的手,他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但他其实没啥文化,处理事情全凭感觉,想到啥就干啥,所以汉朝初期制度混乱,政治也不清明,老百姓没啥好日子过。
刘邦定都长安后,苏逢吉和苏禹珪都在中书省工作,他们俩处理人事任免的时候,经常违反旧的制度。苏逢吉尤其贪财,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到处都是骂他的声音。但是刘邦特别信任他们俩,所以没人敢告状。 有一次,凤翔的李永吉第一次来长安上朝,苏逢吉听说李永吉是秦王的后代,家世显赫,肯定有宝贝,就派人去跟李永吉说,只要给他一件宝贝,就给他封个州做刺史。苏逢吉想得到李永吉家祖传的玉带,但李永吉说自己没有。苏逢吉就让人买了一条玉带,花了好几千钱,然后让李永吉赔钱。 还有个叫王筠的,晋朝末年当过使臣,去楚国,现在回来了,苏逢吉觉得他肯定从楚王那儿收受了重礼,就派人去要,也许诺给他一个州做刺史,王筠很不高兴,只给了他一半的行李钱。结果这两个人一个州也没得到。
李崧跟着契丹人跑到北方去了,后来高祖皇帝进了京城,就把李崧的房子赏给了逢吉。可李崧在西京还有其他的房产,逢吉就把这些房产都霸占了。李崧从北方回来后,把房产文书献给逢吉,想把房子要回来。逢吉不高兴,李崧的子孙们就纷纷抱怨。后来,逢吉就设圈套,让人告发李崧和他弟弟李屿、李义,把他们抓进了监狱。李崧自己承认了罪行,说:“我和家里的二十个仆人,计划着趁高祖皇帝下葬的时候造反。” 这案子报到中书省,逢吉竟然把“二十人”改成了“五十人”,结果李崧全家都被灭族了。
那时候,天下盗贼很多,逢吉自己草拟诏书发到各地,凡是盗贼的家属和邻居,都被灭族。有人跟逢吉说:“因为盗贼就灭族,已经违反了法律,更何况是邻居呢!”逢吉觉得这话有道理,没办法,只好取消了株连邻里的规定。但是,这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比如郓州的捕贼使者张令柔,就杀了平阴县一百多个村民。卫州刺史叶仁鲁听说辖区内有盗贼,亲自带兵去抓。当时十几个村民正在追捕盗贼,进了山里,盗贼都逃跑了。叶仁鲁随后赶到,看见村民在追捕盗贼,以为他们也是盗贼,就把他们全部抓起来,砍断他们的脚筋,扔在山脚下,村民们痛苦地哀嚎,好几天才死去。听到这件事的人都很同情他们,觉得太冤枉了。可逢吉却认为叶仁鲁办事能力强,因此,天下因为抓盗贼而滥杀无辜的事情就越来越多。
逢吉当官后越来越嚣张跋扈,他觉得中书省的伙食太差,就让家里的厨师做饭,每天都是山珍海味。他继母死了,他不肯守孝。他的妻子武氏死了,他却让百官和各地州郡都送绫罗绸缎给他妻子做丧服。武氏刚死不久,他就把武氏的儿子们都安排当官了。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从外地来京城,还没来得及去拜见逢吉,就被逢吉的儿子们看到了。逢吉很生气,就找了个借口向高祖皇帝告状,把这个哥哥杖杀了。
逢吉曾经跟着高祖皇帝去征讨邺城,多次在军中借酒侮辱周太祖,周太祖一直记恨着他。后来隐帝即位,逢吉和李涛关系很好,就怂恿李涛请求罢免周太祖和杨邠的枢密使职务。李太后因为李涛离间大臣,罢免了李涛的宰相职务,让杨邠兼任平章事,所有的事情都由杨邠来决定。逢吉和禹珪从此就只是虚职而已。乾祐二年,逢吉被提升为司空。
周太祖要驻扎邺城,但没打算让逢吉继续担任枢密使。逢吉觉得枢密使这个职位,跟地方节度使一起担任不合适,于是跟史弘肇吵了起来,最后还是听从了史弘肇的意见。史弘肇心里怨恨逢吉跟他对着干,后来在王章家里喝酒,酒桌上两人吵了起来,史弘肇非常生气。逢吉想谋求一个地方节度使的职位来躲避史弘肇,但后来又放弃了。有人问他为什么,逢吉说:“要是我离开了这里,史弘肇随便怎么处置我,我就死定了!”
那时候,隐帝还年轻,身边都是些小人。史弘肇他们专横跋扈,就连皇帝和身边的李业、郭允明等人也都害怕他们。逢吉经常跟李业他们说话,挑拨离间,最后李业他们杀了史弘肇,然后让逢吉代理枢密院的事务。正准备发丧,就听说周太祖起兵了,于是就停了下来。逢吉晚上住在金祥殿东阁,对司天夏官正王处讷说:“昨天晚上天还没黑,我就看见李崧站在旁边,活人接见死人,没有好事啊!”周太祖到了北郊,官军在刘子陂战败了。逢吉住在七里,晚上跟同住的人痛饮,还找刀要自杀,被左右的人拦住了。第二天跟隐帝逃到赵村,在老百姓家里自杀了。周太祖攻下京城后,砍了他的头,正好在李崧受刑的地方。广顺年间,朝廷赐给他儿子西京庄和一处宅子。
史弘肇,字化元,是郑州荥泽人。为人骁勇,跑起来比马还快。后梁末年,规定七户人家出一个人当兵,史弘肇当了兵,隶属于开道指挥使,后来被选入禁军。汉高祖掌管禁军的时候,史弘肇是军官。后来,汉高祖镇守太原,让他当武节左右指挥使,还让他当了雷州刺史。高祖在太原称帝后,代州的王晖不服从命令,史弘肇攻破了代州,因为立功被封为忠武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那时候契丹退回北方,留下耿崇美攻打王守恩在潞州。高祖派史弘肇去打败耿崇美,耿崇美逃跑了,王守恩把城池献给了后汉。河阳的武行德、泽州的翟令奇等人,都投降了史弘肇。史弘肇进入河阳后,高祖随后赶到,一起进了京城。
弘肇这个人当将军,性格严厉,不苟言笑,手下将士稍微有点不顺他的意,他就当场杀了。所以军队里的人都对他非常害怕。因此,高祖起义的时候,弘肇带兵打仗,所到之处,秋毫未犯,两京都很安定。后来,他升迁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还兼任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病危的时候,还让他和杨邠、苏逢吉等人一起辅佐少帝。
隐帝时期,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等人纷纷造反,关西地区战事不断,老百姓人心惶惶,京城里到处都是谣言,大家都很害怕。弘肇带兵去平乱,他特别狠,杀人不眨眼,不管罪行大小,一律处死。那时候,白天都能看见太白星,老百姓要是抬头看,就会被当场腰斩。集市上有个醉汉得罪了一个士兵,士兵诬陷他说造谣,结果也被处死。老百姓犯了罪,官员向弘肇汇报,弘肇只要指三下,官员就立刻把人腰斩了。他还发明了很多酷刑,比如割舌头、割嘴巴、砍筋、打断腿等等。李崧因为家奴告密而被灭族,弘肇还把李崧的幼女抓去当丫鬟。 所以那些以前有功劳的老将,家里要是出了点事,就赶紧巴结奴仆,那些奴仆也常常威胁他们的主人。
侍卫孔目官解晖为人阴险狠毒,经常利用职务之便做坏事,老百姓受了冤屈,都不敢向他告状。有个燕地人叫何福进,他有一只玉枕,价值十四万钱,他让家奴到淮南卖掉,换茶叶。家奴私吞了钱,何福进就狠狠地打了家奴,家奴就诬告何福进收受了赵延寿的玉枕,送给吴地人。弘肇查办此案,把何福进处死了,他的部下还分了他的妻妾,抄了他的家产。弘肇不喜欢跟文人交往,曾经说过:“文人太难伺候了,还是叫我当个士兵吧!”
弘肇担任归德军节度使的时候,他的副使每月都要送给他上千贯钱的贿赂。颍州的麹场官麹温跟军将何拯因为官务发生争执,就告到三司,三司判麹温胜诉。何拯就向弘肇告状,弘肇认为颍州是归德的属州,麹温没先向他汇报就私自处理,于是下令把麹温杀了,还株连了几十个人。
周太祖打败了李守贞,然后就夸奖手下的功臣们。弘肇被封为中书令,官儿做到这份上,那可是相当厉害了。
后来,周隐帝从关西打完仗回来,就开始跟一些不靠谱的人混在一起了,比如后赞、李业这些人,整天吃喝玩乐,没个正形。而且,太后娘家的人也仗着这层关系,到处托关系走后门。弘肇和杨邠看不下去了,就稍微管束了一下他们。有一次,太后的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想找个军职,弘肇直接把他给砍了! 隐帝刚开始喜欢听音乐,还赏赐给教坊的官员们玉带和锦袍。这些人去感谢弘肇,弘肇一听就火了,说:“那些在战场上为国家拼命打仗的将士们都没得到什么赏赐,你们这些人在后方有什么功劳,敢接受这些赏赐?” 然后,就把收到的赏赐全部都还回去了。
周太祖被派去魏州镇守,弘肇建议让他带上枢密院的人一起去。苏逢吉和杨邠觉得这个主意不好,弘肇心里就记恨上了他们。第二天,大家在窦贞固家里喝酒,弘肇大声举起酒杯敬周太祖,说:“昨天朝堂上讨论的事情,咱们俩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今天咱们一起喝一杯!” 苏逢吉和杨邠也举起大杯酒说:“这都是国家大事,何必放在心上呢!” 然后大家一起痛快地喝了起来。 弘肇又说:“要安定朝廷,平定叛乱,就得靠长枪大剑,要是只会舞弄笔杆子,能有什么用?” 三司使王章反驳道:“要是没有笔杆子,军队的钱粮从哪里来?” “毛锥子”就是指笔。弘肇听了,就没再说什么了。
过了几天,大家又在王章家里喝酒。酒喝多了,大家就开始比划手势,弘肇不会,客省使阎晋卿坐在弘肇旁边,就一遍遍地教他。苏逢吉开玩笑说:“旁边坐着姓阎的,还怕罚酒吗?” 弘肇的老婆就姓阎,而且是酒家出身,苏逢吉这话是讽刺弘肇呢,弘肇一听就火了,用难听的话骂苏逢吉,苏逢吉没理他。弘肇想打他,苏逢吉先走了。弘肇起身要拔剑追,杨邠哭着说:“苏公可是汉朝宰相一样的人物啊,您要是杀了他,天子以后还怎么立足啊?” 弘肇骑马追了出去,杨邠一直把他送回家才回去。 从那以后,这俩将相的关系就水火不容了。后来,隐帝派王峻在公子亭设宴,想让他们和解。
当时,李业、郭允明、后赞、聂文进这些人当权,他们不喜欢执政大臣石弘肇。而隐帝年纪渐长,越来越受大臣们控制,经常抱怨几句,李业他们就乘机在隐帝耳边说坏话,说石弘肇威风太盛,对皇帝有威胁,如果不除掉他,以后一定会造反。隐帝有点想除掉石弘肇。有一天晚上,隐帝听到作坊里传来打铁的声音,以为是军队来了,吓得一夜没睡着。从那以后,他就和李业他们密谋在宫里动手。乾祐三年冬十月十三日,石弘肇和杨邠、王章他们上朝,坐在广政殿东边走廊,突然几十个士兵从宫里冲出来,把石弘肇、杨邠、王章抓起来杀了,还灭了他们三家的族。
石弘肇死了以后,皇帝坐在崇元殿召集大臣们,宣布石弘肇他们谋反,大臣们谁也不敢说话。他又把军官们召集到万岁殿,说:“石弘肇他们专权,让你们总是担心被杀头,今天我终于为你们做主了!”军官们都叩拜谢恩。周太祖即位后,追封石弘肇为郑王,并且按照礼仪把他重新安葬了。
杨邠是魏州冠氏人。年轻时在州里做个掌管文书的小吏,后来租庸使孔谦管度支,提拔杨邠当勾押官,之后又历任孟州、华州、郓州三个州的粮料院使。后来跟着汉高祖刘承祐当右都押衙,汉高祖即位后,任命他为枢密使。杨邠出身低微,不喜欢文人,和苏逢吉等宰相关系不好,互相排挤。苏逢吉就唆使李涛上奏章,把杨邠和周太祖(当时还是枢密使)都罢免了。杨邠哭着向李太后告状,太后大怒,罢免了李涛的宰相职务,反而提升杨邠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那时候,苏逢吉、窦禹珪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任用官员多有错误。杨邠当了宰相后,所有事情,大小都要先给他看,他觉得可以才上报皇帝。他大力整顿苏逢吉做的事情,凡是靠门荫关系进来的官员,各部门新任命的官员,全部罢免。杨邠虽然擅长处理具体事务,但却不懂得大局,他认为治理国家,只要国库充实、军队强大就行了,礼乐文化那些都是虚的。所以他执政时,只抓一些琐碎的事情,凡是以前在地方做官的,都不能再到外地任职,全国各地的人都必须先领到通行证才能出行。十几天的时间,民怨沸腾,杨邠发现行不通,只好作罢。
话说,李从善(邠)经常跟王章在皇帝面前讨论国家大事。皇帝李璟当时就说:“事情办完之后,千万别让人议论!” 李从善立刻回答:“陛下您只管禁止别人说话,臣下我自会处理好一切。” 当时听到这话的人都吓坏了,感觉后背发凉。
后来,李太后(李璟的母亲)的弟弟李业想当宣徽使(相当于高级军事官员),皇帝私下里跟太后商量,想问问李从善的意见。李从善直接说不行。 之后,皇帝李璟想立他宠爱的耿夫人为皇后,李从善又说不行;耿夫人去世后,皇帝想用皇后的规格厚葬她,李从善还是说不行。
这下,皇帝李璟可生气了,那些平时就对李从善有意见的大臣们,也趁机在皇帝跟前添油加醋,诬陷他。结果,李从善跟史弘肇等人,就在同一天被杀害了。
李从善这个人平时生活比较简朴,为人也很安静。虽然各地送来的贿赂他并没有拒绝,但他经常把这些东西献给皇帝。 他平时在家很少接待客人,晚年才稍微跟一些达官贵人来往,开始在家里请客。他知道史书很重要,就让下属抄写史书。 没过多久,他就遭遇了杀身之祸。等周太祖(柴荣)当了皇帝以后,追封他为弘农王。
王章是魏州南乐人,在州里当个孔目官。后来张令昭造反,要推翻节度使刘延皓,王章跟着张令昭干。张令昭失败后,王章的岳父白文珂和副招讨使李周关系好,就托李周帮忙藏匿王章。李周把王章藏在驮物的箱子里,用骆驼驮着送到洛阳,藏在自家府里。等到后唐灭亡后,王章才出来,做了河阳的粮料使。
汉高祖刘知远带兵的时候,又让王章当了孔目官,跟着他去了太原。高祖即位后,提拔王章做了三司使,还兼任检校太尉。高祖死了,隐帝继位,又给王章加官,做了太尉,还让他参与政事,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时候,后汉刚刚建立,接替的是契丹政权,国库空虚,关西地区又连年叛乱。周太祖(指后周太祖郭威)带兵打仗,王章负责给军队供应粮草,从没断过。但是,为了筹集军费,他压榨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
以前,老百姓交租子,一石粮食只交两升作为“雀鼠耗”,王章却把这个增加到一石交两斗,美其名曰“省耗”;钱币的出入,每八十文算一陌,王章把上交的钱减少到每陌七十文;州县百姓上报田地数量的时候,王章一定要让全州县都核实一遍,把隐瞒的田地都找出来。天下百姓因此更加困苦。更可恶的是,他还特别讨厌文人,曾经跟人说:“这些人就算给他们一把算盘,也不知道怎么用,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百官的俸禄,都是从军队的剩余物资里挑剩下的,他让有关部门故意把价格估高,估完之后又再加价,叫做“抬估”,王章还觉得不够,经常再加价。老百姓要是犯了盐、矾、酒曲方面的罪,不管数量多少,都得判死刑,官吏们从中作梗,百姓更是活不下去。后来,他和史弘肇等人同一天被杀。
刘铢是陕州人。年轻时是梁朝邵王手下的将领,跟汉高祖刘知远有交情。高祖镇守太原时,就让他当了左都押衙。刘铢为人残暴嗜杀,高祖觉得他勇猛果断,像自己,特别信任他。高祖即位后,封他为永兴军节度使,后来又调到平卢镇守,加封检校太师,还让他参与政事,担任同平章事,后来又加封侍中。
那时候,长江和淮河水路不通,吴越王钱镠的使者经常乘船走海路来中原。沿海各州都设立了贸易机构,跟老百姓做生意。老百姓要是违约了,贸易机构的官员就擅自处理,甚至设立监狱,判刑罚,根本不管州县政府的事儿。而那些以前当过贸易机构官员的人,只要给这些官员送上大笔贿赂,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啥事都不管。老百姓苦不堪言,刘铢这才下令全面禁止这种行为。
可是刘铢的执法手段也很严厉,狠辣。老百姓犯了错,他就问人家多大年纪,人家回答多少岁,他就打多少杖,这叫“随年杖”。而且每次打一个人,都要用两根棍子一起打,这叫“合欢杖”。他还想方设法增加百姓的赋税,每亩地要多收三十文钱充公,老百姓实在受不了了。后唐隐帝听说刘铢这个人太狠毒了,就把他召回京城,刘铢害怕,迟迟不敢回去。
正巧这时候,沂州的郭淮攻打南唐回来,驻兵青州,隐帝就派符彦卿去代替刘铢。刘铢一看,禁军还在,没人敢反对,这才乖乖地交出权力,回京城去了。刘铢以前跟史弘肇、杨邠这些人关系很差,互相看不顺眼,后来史弘肇他们都死了,刘铢就对李业等人说:“你们这些家伙,真是软弱无能啊!”刘铢当上了开封府知府,周太祖起兵攻打京城,刘铢就把太祖和王峻等人的家属全部杀光了。
周太祖攻入京城后,刘铢的妻子一丝不挂,只用席子遮挡着身体,和刘铢一起被抓了起来。刘铢对妻子说:“我死定了,你以后只能给别人当丫鬟了。”太祖派人责问刘铢:“你跟先帝共事,难道就没有一点旧日的情谊吗?我全家都被你灭门了,虽然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但你下手也太狠毒了,怎么能这么忍心呢?你现在也有妻子儿女,你就不想想他们吗?”刘铢说:“我这是为了大汉王朝诛杀叛贼,哪管得了那么多!”
这时候,周太祖正想收拢人心,就和大臣们商量说:“刘侍中坠马受了重伤,还被士兵侮辱,命都快没了,我想向太后奏请,饶恕他家人的性命,你们觉得怎么样?”大臣们都说好。于是,周太祖就停止了杀刘铢,只把刘铢和李业等人斩首示众,赦免了他们的家属。周太祖即位后,还赏赐给刘铢在陕州的庄园各一处。
李业是高祖皇帝皇后的弟弟。皇后兄弟七个,李业最小,所以皇后特别疼爱他。高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让他当了武德使。隐帝继位后,因为皇太后的缘故,李业更是权倾朝野,做事肆无忌惮。
那时候天下大旱,蝗灾严重,黄河决堤泛滥,京城里狂风大作,刮倒树木,破坏城门,宫里还多次出现怪异现象,比如有东西扔瓦片石头,撞击门扉。隐帝就召见司天监赵延乂,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这些灾异。赵延乂回答说:“我的职责是观测天象,推算吉凶而已,至于消除灾异的办法,我可不懂。不过,依我看,这大概是什么山魈之类的精怪作祟。”皇太后就请来尼姑诵念佛经来祈福禳灾。有个尼姑去厕所,回来后就哭个不停,好几天都不认人了,等她清醒后问她怎么回事,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而与此同时,皇帝却和李业、聂文进、后赞、郭允明这些人厮混在一起,互相开玩笑,说些隐晦的话,甚至在宫里放风筝。皇太后多次因为这些灾异警告皇帝,可皇帝根本不听。当时宣徽使的职位空缺,李业想得到这个职位,皇太后也私下暗示大臣们。大臣杨邠、史弘肇等人认为李业不适合担任这个职位。李业因此怀恨在心,就密谋杀害杨邠等人。杨邠等人最终被杀害。李业又派供奉官孟业拿着皇帝的诏书去杀在魏州的郭威。郭威起兵反叛,隐帝派左神武统军袁泬、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阎晋卿等人率兵去澶渊抵抗郭威。
还没等军队出发,郭威的军队就已经打到滑州了,隐帝非常害怕,对大臣们说:“先前太轻率了!”李业请求打开府库,拿出钱财犒赏军队,宰相苏禹珪认为这样做不妥,李业就在皇帝面前给苏禹珪下跪说:“相公就为了皇上,不要吝啬府库里的钱财吧!”于是皇帝下令赏赐京师的军队和跟随郭威南下的魏兵每人一万钱,并督促他们的子弟写信,告诉北方的军队郭威要来了。等到汉军在北郊战败后,李业就拿了内库的金银财宝,想要逃到他哥哥,保义军节度使洪信那里去,洪信却拒绝了他。李业逃到绛州,最后被人杀害了。
聂文进,是山西人。年轻时当过士兵,擅长写字和算账,在汉高祖刘邦帐下做事。刘邦镇守太原的时候,就让他当了押司官。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聂文进一路升迁,当上了领军屯卫将军、枢密院承旨。后来周太祖柴荣当了枢密使,很信任他,聂文进就开始有点嚣张跋扈了。 他又升任右领军大将军,去谢恩的时候,竟然在朝堂上摆宴席款待各位将军,仪鸾司、翰林院、御膳房都得给他提供酒菜,聂文进自己在那儿吃吃喝喝,各部门官员都不敢弹劾他。
周太祖柴荣镇守邺城的时候,聂文进等人掌握实权,在朝中作威作福。后来他们密谋杀害杨邠等人,聂文进半夜里伪造诏书,指挥调动全国军队。杨邠等人死了以后,聂文进就开始点阅兵籍,指挥士兵杀人,把这些当成自己的权力。周太祖在邺城听说杨邠等人被害,一开始以为聂文进没参与,但后来看到诏书都是聂文进的笔迹,就大骂了他一顿。
周朝军队打到京城,后周隐帝在北郊被击败,太后很害怕,就派人告诉聂文进要好好保护皇帝。聂文进却说:“我在呢,一百个郭威又能怎么样!”慕容彦超兵败逃走,皇帝在七里铺宿营,聂文进晚上和他的手下喝酒唱歌,完全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第二天早上,隐帝被杀害了,聂文进也自杀了。
后赞,是山东瑕丘人。他母亲是歌妓。后赞从小就擅长唱歌,给张延朗当过家臣。张延朗死了以后,后赞又给汉高祖刘邦做事,刘邦很喜欢他,让他当了牙将。刘邦当了皇帝后,后赞被封为飞龙使,隐帝也很宠幸他。杨邠等人当政的时候,后赞很久都没升官,于是他们就一起密谋杀了杨邠等人。杨邠等人死了以后,隐帝后悔了,后赞和允明等人轮流侍奉皇帝,生怕别人说他们坏话。隐帝兵败北郊后,后赞逃到山东,被慕容彦超抓住送回京城,最后被砍了头。
郭允明啊,年轻的时候就给汉高祖刘邦当过侍从,刘邦很喜欢他,就让他当了翰林院的茶酒管理员。后来隐帝也特别宠信他,郭允明就越来越嚣张跋扈,谁也管不住他。
有一次,隐帝派郭允明去荆南见高保融,给他配的车马仪仗跟节度使似的,排场很大。高保融对他也特别客气,好生招待。结果郭允明偷偷派人测量荆南城池的高低,还装模作样地琢磨着怎么攻打,把高保融给吓坏了。荆南的人都害怕了,高保融只好送给他很多钱财,打发他走。后来,郭允明又升官了,当上了飞龙使。
没多久,郭允明就和李业合伙谋划杀掉杨邠等人。那天,天空中明明没云,却突然昏暗下来,雾蒙蒙的,下着小雨,像是在哭泣一样。到了中午,杨邠等十多具尸体被扔到大街上示众。更狠的是,郭允明还在朝堂西边走廊亲手杀死了杨邠的几个儿子,其中王章的女婿张贻肃,血都喷到他脸上去了。
隐帝在北郊打仗失败,逃回封丘门,结果进不去城。皇帝只好逃到赵村,郭允明紧追不舍,在老百姓的房子里把皇帝给杀了,然后自己也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