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那些少数民族,他们的住处和饮食,都跟着水草和气候变化而迁移,有首领和部落名称,但没有世家大族,也没有文字记载他们的历史。至于他们用弓箭毒矢,强弱并存,国家大小,兴衰不定,这些事情,又怎么能够详细地记载呢? 但是,他们归顺叛变、来去无常,却能影响到中原王朝的利益,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不知道。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对待中原王朝,有道义的时候未必会归顺,没有道义的时候未必不会来犯,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兴衰强弱。虽然我们曾经把他们放在边疆地区治理,但对他们采取羁縻政策,恩威并施,这其中的分寸绝对不能把握不好。得到他们的归顺未必全是好事,失去他们的归顺却可能带来大患,我们怎么能不谨慎小心呢! 所以,我写了这本《四夷附录》。
《新五代史》的附录里记载了各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族名太多了!那些比较强大的民族,他们的名字为中原王朝所熟知;那些次要的,比较偏远一些的民族,也有记载;更小的,根本不值得记载的民族,那就数不清了。他们的领地环绕在中原九洲之外,西北方向的民族通常比较强大,常常给中原王朝带来麻烦。《诗经》和《尚书》里就记载了商周时期猃狁的侵扰。秦汉以后,匈奴很强大;隋唐时期,突厥最为强大;之后吐蕃和回鹘也都很强盛。到了五代时期,有名号为中原王朝所知的少数民族有十七八个,而契丹最为强大。
契丹啊,从后魏时期开始,就有名气了,咱们中国都知道。有人说他们跟库莫奚是同出一族,但又不是一个品种。他们住的地方叫枭罗个没里,这“没里”就是河的意思,也就是黄河以南,黄龙府以北,那是以前鲜卑的地盘,所以也有人说他们是鲜卑的后代。唐朝的时候,契丹的地盘北边挨着室韦,东边是高丽,西边跟奚国接壤,南边到营州。他们部落里最大的叫大贺氏,后来分成了八个部落,分别是伹皆利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枿部。每个部落的头头都叫“大人”,平时大家推举一个“大人”来扛大旗打鼓,统领这八个部落。时间长了,或者国家遇到灾荒,牲畜少了,八个部落就一起商量,把扛旗打鼓的换掉,选个新的。被换掉的那位,心里明白这是规矩,也就不会闹腾。
遥辇这个“大人”当政的时候,刘仁恭占据了幽州,经常带兵到摘星岭打契丹,每年秋天霜降了,他就烧掉契丹的草场,契丹的马饿死了不少。所以契丹就拿好马去贿赂刘仁恭,想买些牧场,并且请求签订盟约,态度非常恭敬。八个部落的人觉得遥辇干得不好,就在大家里头选了一个叫阿保机的人来代替他。
阿保机,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个部落的人,反正就是个又聪明又勇敢,还特别擅长骑马射箭的主儿。那时候,刘守光那个家伙特别残暴,幽州、涿州的人民都逃到契丹去了。阿保机就抓住机会,偷偷溜进关内,攻破了好几个城镇,抓了不少人,然后按照唐朝州县的制度建城安置他们。
有汉人跟阿保机说:“中国的皇帝,可没有哪个是世袭的呀!” 阿保机一听,心里更有底了,更加强势地控制着各个部落,也不想着要禅让皇位。他当了九年的老大,那些部落的人见他这么久都不退位,就开始纷纷指责他,埋怨他。
阿保机没办法了,只好把自己的旗帜和鼓乐传给别人,然后跟各个部落的人说:“我当了九年老大,收服了这么多汉人,我想自己单独成立一个部落,来管理这些汉人建的城池,你们觉得怎么样?” 各个部落的人都同意了。
这汉城啊,就在炭山东南边的滦河边上,那地方盐铁资源丰富,以前是后魏的滑盐县。土地肥沃,能种粮食,阿保机就带着汉人一起耕种,修建城墙、房屋、店铺和市场,跟幽州的模式差不多。汉人们都安居乐业了,也不想回去了。
阿保机发现这些人都能用得上,于是就听了他老婆述律平的计策,派人去告诉各个部落的首领:“我有盐池,你们部落的人吃的盐都来自我这儿。可是,你们只知道吃盐的好处,却不知道盐是有主人的,这合适吗?你们应该来犒劳犒劳我啊!”
那些部落的首领觉得这话有道理,就都带着牛酒来盐池聚会。阿保机早就埋伏好了兵,等他们喝得差不多了,就突然发动袭击,把所有部落首领都杀了,然后自己就正式称王了,再也不想着要禅让了。
梁朝要篡夺唐朝的天下,晋王李克用就派人去跟契丹求援,契丹首领阿保机带着三十万大军在云州东城跟李克用会面。他们摆酒庆祝,酒喝得正酣的时候,两人握着手结拜为兄弟。李克用送给了阿保机很多金银财宝,约定一起发兵攻打梁朝。阿保机也回赠了晋王一千匹战马。结果阿保机回到契丹之后就反悔了,派使者穿着华丽的官服,拿着笏板,去梁朝求和。梁朝派太府卿高顷和军将郎公远等人回访。
一年多以后,高顷回国了,阿保机又派使者解里跟着高顷一起回梁朝,送去良马、貂皮大衣和珍贵的朝霞锦,上表称臣,请求梁朝册封他。梁朝再次派郎公远和司农卿浑特带着诏书去犒劳阿保机,还送给他一些纪念品,并约定一起攻打晋朝,然后梁朝再册封契丹为甥舅之国,还让阿保机派三百名子弟到梁朝京城当侍卫。李克用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这一年李克用生病了,临死前,他把一支箭交给他的儿子庄宗,嘱咐他一定要灭掉契丹。浑特等人到了契丹,阿保机却并没有遵守约定,梁朝也没有册封他。可是,在梁朝灭亡之前,契丹的使者前后来了四次。
庄宗在位期间,也就是天祐十三年,阿保机攻打晋朝的蔚州,抓住了晋朝振武节度使李嗣本。这时候,庄宗已经控制了魏博地区,正准备南下跟梁朝争夺天下,他就派李存矩率领山北的军队南下。李存矩到了祁沟关,他的军队哗变,拥立偏将卢文进杀死了李存矩,然后逃到了契丹。契丹军队攻破了新州,让卢文进的部将刘殷守卫新州。庄宗派周德威去攻打刘殷,卢文进却带着契丹几十万大军杀到,周德威害怕了,就撤退,结果被契丹军队追上,打了个大败仗。周德威逃到了幽州,契丹军队包围了幽州。幽州和蓟州之间,到处都是契丹的骑兵,他们抓到的汉人,就用长绳把他们的头绑在一起,系在树上。晚上,很多汉人自己解开绳子逃跑了。卢文进还教契丹人使用火攻、地道战和筑土山攻城。城里的人就用烧红的铜铁汁泼向契丹士兵,被泼中的士兵立刻就烫伤倒地。周德威坚守了百余天,庄宗派李嗣源、阎宝、李存审等人去救援。契丹军队几次被李嗣源等人打败,就解除了围攻。
契丹人比其他少数民族还要野蛮霸道,父母死了,他们不哭,反而以此为勇敢的表现。他们把父母的尸体运到深山里,放在大木头上,三年后再去收取骨骸焚烧,然后洒酒祭奠,并念念有词地诅咒说:“夏天朝阳的地方吃,冬天背阴的地方吃,保佑我打猎能射到很多猪和鹿。”他们的风俗习惯跟奚族、靺鞨族差不多。
到了阿保机的时候,他逐渐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国家,并且大量启用汉人。汉人教他们简化了的隶书,创造了几千个字,用来代替刻木头记事的办法。他还制定了婚姻制度和官职名称。然后,阿保机就僭越称帝,自称“天皇王”。他以自己居住的横帐所在地的名字作为姓氏,叫做“世里”。“世里”这个词,翻译过来就是“耶律”。他给自己当政的年号叫做“天赞”。
他把自己的居住地定为上京,在上京修建了很多楼房,其中一座叫西楼。还在西楼东边一千里的地方修建了东楼,北边三百里的地方修建了北楼,南边木叶山修建了南楼。他经常在四座楼之间往来射猎。契丹人迷信鬼神,崇拜太阳,每个月的初一,都要朝东拜日。他们举行大型集会、处理国家大事,都以朝东为尊,四座楼的门窗也都朝东开。
话说后唐庄宗李存勖攻打张文礼,把镇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定州刺史王处直,心里慌得要命,觉得镇州要是丢了,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晋军肯定接着打过来。于是,他派儿子王郁去跟契丹求救,想让契丹军队从塞外杀进来,好牵制一下晋军的兵力。
王郁找到契丹首领阿保机,跟他说:“我父亲王处直让我来诚心诚意地告诉您:以前的赵王王镕,在赵国当了六代国君,镇州城池坚固,就像铜墙铁壁一样,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美女如云,绫罗绸缎堆满了宫殿。现在张文礼占了镇州,却被晋军打得快要没命了,根本顾不上这些东西,所以都留着等您来取呢!”阿保机一听,高兴坏了。
但是,他老婆述律皇后却不同意,说:“咱们契丹家大业大,牛羊成群,西楼里好玩的东西多得是,干嘛要跑这么远去帮别人的忙?我听说晋军天下无敌,打仗哪有稳赢的?万一输了,后悔都来不及!”阿保机一听这话,眼睛一亮,立马说:“张文礼那儿有上百万的金银财宝,都留给皇后您,咱们一起去取!” 就这样,契丹军队不顾一切地入侵了。王郁请契丹来帮忙,定州的老百姓都觉得这是给自己找后患,但王处直根本不听。结果,王郁刚走,王处直就被自己儿子王都给废了。
阿保机攻打幽州没成功,又去攻打涿州,把涿州给拿下了。听说王处直被废了,王都当了家,阿保机就转而攻打中山,渡过了沙河。王都赶紧向庄宗求救。庄宗亲自率领五千铁骑,在新城跟契丹先锋部队遭遇了。晋军从桑林冲出来,个个装备精良,盔明甲亮,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白昼一样明亮。契丹骑兵吓了一跳,稍微往后退了退,晋军乘胜追击,契丹军队溃不成军,纷纷逃窜。偏偏沙河冰面很薄,很多契丹兵都掉进冰窟窿里淹死了。阿保机只好退守望都。
正赶上天下起了大雪,契丹士兵又冷又饿,冻死饿死的很多。阿保机指着天,对卢文进说:“老天爷都没让我得逞啊!”然后就撤兵了。庄宗紧追不舍,看到契丹人宿营的地方,干草铺在地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即使撤兵了,也井然有序。庄宗感叹道:“契丹军纪严明,果然名不虚传!”
契丹那次虽然没捞到好处就回去了,但从此心里就琢磨着要窥探中原了。他们后边还有女真、渤海这些国家呢,想打渤海,又怕趁着自己打仗的时候,唐朝来偷袭,所以就派使者去唐朝联络感情,表示友好。唐朝同光年间,契丹使者又来了两次。
后来唐朝庄宗死了,唐明宗就派供奉官姚坤去契丹吊唁。姚坤到了契丹的西楼,正好赶上阿保机正往东打渤海呢,姚坤一路追到慎州才见到他。阿保机穿着锦袍,大带垂在身后,他和老婆正坐在穹庐里,就让姚坤进去拜见。阿保机问:“听说你们河南、河北有两个皇帝,是真的吗?”姚坤说:“因为魏州军队造反,朝廷派总管令公带兵去平叛,结果洛阳又出事了,坏消息现在才传到这儿。总管带兵回河北,去救援京城,大家拥戴他当皇帝,已经符合民心了。”
阿保机仰天大哭说:“晋王和我约定是兄弟,河南那个皇帝,就是我的儿子啊!前几天听说你们中国乱了,我想带五万兵马去帮我儿子,可是渤海还没打下来,愿望没实现。”他又说:“我儿子死了,应该跟我商量一下,新皇帝怎么能自己就称帝了呢?”姚坤说:“新皇帝带兵二十年,官做到大总管,手下精兵三十万,天时地利人和,哪能违背呢?”阿保机的儿子突欲在一旁说:“使者别多说了,强占田地抢夺牛羊,这也太过分了吧!”姚坤说:“顺应天意民心,哪能跟普通老百姓的事儿相比?就像天皇王得到天下却不篡位,难道是强取豪夺的吗?”阿保机就安慰姚坤说:“道理确实应该这样!”
他又说:“我听说这个小子有宫女两千人,乐师一千人,整天放鹰走狗,沉迷酒色,重用坏人,不爱惜百姓,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我听说他出事后,立刻全家戒酒,放了鹰犬,解散了乐师。我也有部族乐师一千人,如果不是正式宴会,我都不用他们。如果我也像我儿子那样,还能长久吗?”他又对姚坤说:“我会说汉语,但我绝对不跟部下说,怕他们学汉人那样胆小懦弱。”然后告诫姚坤:“你赶紧回去吧,我带三万兵马在幽州、镇州一带跟新皇帝会合,结盟,把幽州给我,我就不会再侵略你们了。”阿保机攻打渤海,占领了扶余一座城,把它建成东丹国,立他的长子人皇王突欲为东丹王。后来阿保机病死了,述律平护送他的灵柩回西楼,立他的次子元帅太子耀屈为王。姚坤跟着到了西楼,然后才回国。
话说在阿保机当政的时候,有个叫韩延徽的幽州人,在刘守光手下当参军。刘守光派韩延徽去契丹跟阿保机联络。结果韩延徽见了阿保机,居然没行跪拜之礼。阿保机当时就火了,直接把韩延徽扣了下来,让他去放羊马。过了很久,阿保机发现韩延徽很有本事,就把他叫来聊天,聊完之后,阿保机对他赞赏有加,立马就重用他当了军师。后来阿保机打党项、室韦那些地方,还有很多小国家都臣服了,这些都是韩延徽出的主意。
后来韩延徽偷偷跑回中原,投奔了后唐庄宗。可是庄宗手下的一个将领王缄诬陷了他,韩延徽害怕了,就说要回幽州看看他妈。他路过常山的时候,躲在了王德明家里。住了几个月,王德明问他打算去哪儿,韩延徽说:“我想再回契丹。”王德明觉得这主意不靠谱,韩延徽却说:“阿保机要是失去了我,就像瞎了眼,断了手脚一样难受。现在我回去,他肯定高兴坏了!”于是韩延徽又跑回了契丹。阿保机见到他,果然特别高兴,觉得他是上天派来的人。阿保机称帝后,就封韩延徽当宰相,官名叫“政事令”,契丹人还叫他“崇文令公”。最后,韩延徽死在了契丹。
阿保机死后,他的儿子改名叫耶律德光。阿保机葬在木叶山,谥号大圣皇帝,后来又改名叫耶律亿。耶律德光当了三年皇帝,改元为天显,还派使者带着好马去后唐进贡,顺便请求刻碑立碑纪念他爹阿保机。后唐明宗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们,还派飞胜指挥使安念德回访契丹。这时,后唐的定州节度使王都造反了,后唐派王晏球去讨伐。王都偷偷地用蜡丸书信向契丹求救。耶律德光派秃馁、荝剌等人率领五千骑兵去救王都。王都和秃馁在曲阳跟王晏球打了一仗,结果被王晏球打败了。
耶律德光又派赫邈和秃馁率领七千骑兵增援,结果王晏球又在唐河打败了他们。赫邈带着几个骑兵逃回幽州,结果被赵德钧抓住了。王晏球攻破了定州,抓住了秃馁和荝剌,把他们都押送到了后唐的京城。后唐明宗杀了秃馁等六百多人,但是赦免了赫邈,还挑选了五十多个契丹壮丁,编成“契丹直”。
一开始,阿保机死了,他大儿子东丹王耶律突欲想继承王位。他妈述律太后却让小儿子安端少君去扶余国帮忙,打算立他为继承人。 可是述律太后更喜欢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有智谋又有胆量,早就得到了各部落的拥戴。安端少君走了以后,各部落都顺从太后的意思,拥立耶律德光为王。耶律突欲没当上王,长兴元年,他就从扶余坐船渡海跑到唐朝来了。
唐明宗就赐给他李姓,改名叫李慕华。因为他来自辽东,就让他当怀化军节度使,兼管瑞州、慎州等地的行政事务。 他带来的五个部下,也都赐了汉姓和名字:罕只改名叫罕友通,穆葛改名叫穆顺义,撒罗改名叫罗宾德,易密改名叫易师仁,盖礼改名叫盖来宾,还封他们为归化、归德将军郎将。 另外,之前耶律突欲俘虏的赫邈、抯列、荝剌、福郎、竭失讫,也都分别被赐名为狄怀惠、列知恩、原知感、服怀造、讫怀宥。 其他的契丹士兵,凡是称作“契丹直”的,也都赐了汉姓和名字。 第二年,唐朝又赐给耶律突欲李姓,改名叫李赞华。第三年,又任命李赞华做义成军节度使。
契丹从阿保机时代开始就侵略吞并了很多国家,在北方很嚣张。 后来他们去救援王都,却被王晏球打败了,损失了一万多骑兵,还丢了赫邈等人这些名将。 述律太后特别想念耶律突欲,所以就一再派使者到唐朝,用卑微的语气,带着丰厚的礼物,请求唐朝把赫邈、荝剌等人送还给他们。 唐朝直接杀了他们的使者,根本不理睬。 在那个时候,唐朝的威风真是震慑四方啊!
榆关在幽州北边七百里,东边挨着海,北边有兔耳山和覆舟山。这些山都特别险峻,跟东北方向的海连在一起,只有一条勉强能走车的路,路旁边的地方可以种地。唐朝的时候,这里设了好几个军营,比如东西狭石、渌畴、米砖、长扬、黄花、紫蒙、白狼等等,就是为了卡住契丹人的。这些驻守的士兵平时自己种地吃饭,只有棉衣每年从幽州发放。时间长了,他们都置办了田地房屋,养育子孙,把坚守边疆当成自己的利益。
从唐朝末年开始,幽州和蓟州地区各自为政,军营也荒废了,契丹人就趁机攻陷了平州和营州,幽州和蓟州的老百姓年年遭殃,被契丹人抢掠。从涿州到幽州,一百里的路程,路上一个人影都见不着,运送军粮都要带兵护送,契丹人经常埋伏在盐沟附近抢劫粮草。后唐庄宗时期,赵德钧镇守幽州,他在盐沟设立了良乡县,又在幽州东边五十里修建了一座城,都派兵驻守。后来打败了赫邈等人之后,又在东边设立了三河县。这样一来,幽州和蓟州的老百姓才得以耕种放牧,运送军粮也通畅了。
后来契丹的德光西迁,住在揆剌泊,然后就出来袭击云州和朔州。后唐明宗很担心,就让石敬瑭镇守河东,统领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地的军队抵御契丹。在应顺和清泰年间,调拨和运送军粮,远近都累坏了。
耶律德光特别孝顺他母亲,总是寸步不离地侍奉在母亲身边,国家大事都必须先禀告母亲之后才能行动。后来石敬瑭造反了,后唐派张敬达等人去讨伐他。石敬瑭就派使者向耶律德光求救。耶律德光告诉他母亲说:“我曾经梦见石郎叫我,现在使者果然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他母亲就请来胡人巫师卜问吉凶,巫师说吉利,于是耶律德光就答应了石敬瑭的求救。
那年九月,契丹大军从雁门关出兵,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十里,眼看就要到达太原了,耶律德光派人去问石敬瑭:“你觉得我今天能打败敌人吗?”石敬瑭回答说:“皇上您远道而来救驾,关键在于取得胜利,不在于速度快慢。您的军队长途跋涉而来,而唐军的兵力又很强大,希望您能稍微等等。” 耶律德光派出的使者还没回来,双方就已经交战了。张敬达大败。石敬瑭夜里偷偷从北门出去见耶律德光,跟耶律德光约定父子关系,然后问他:“您的军队远道而来,为什么打仗这么快就赢了呢?”
耶律德光说:“我原以为唐军能够坚守雁门关,扼守住险要地势,那么事情就不好说了。现在你们的军队长驱直入,一路畅通无阻,我就知道大事一定能成功。而且我的军队人多,不宜久战,应该用闪电战速战速决。这就是我们取胜的原因。”张敬达战败后,退守晋安寨,耶律德光包围了晋安寨。后唐又派赵德钧、杜延寿去救援张敬达,但是赵德钧父子却按兵不动,屯兵在柏谷,没有去救援。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说:“我千里迢迢来帮助你,这义气应该进行到底。”于是就在晋城南面筑起祭坛,立石敬瑭为皇帝,亲自脱下衣冠给石敬瑭穿上,并颁布诏书说:“咨尔子晋王,予视尔犹子,尔视予犹父。”(你晋王,我视你如同儿子,你视我如同父亲。)
后来杨光远杀了张敬达投降了石敬瑭。石敬瑭从太原进入洛阳,耶律德光一直把他送到了潞州,赵德钧、杜延寿也投降了。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说:“大事已成。我让我的大将温从前往黄河渡口接应你,我也留在这里,等你进入洛阳之后再回北方。”临别时,两人紧紧握着手,依依不舍,耶律德光还脱下自己的白色貂皮大衣给石敬瑭穿上,又送给他二十匹良马和一千二百匹战马,并告诫他说:“子子孙孙无相忘!”(子子孙孙都要记住这份情谊!) 那一年是天显九年。
话说高祖李克用已经打进了洛阳,契丹主耶律德光这才往北撤军,顺手把赵德钧和赵延寿抓了回去。这赵德钧是幽州人,以前给刘守光、刘守文当过兵,后来庄宗李存勖打下燕地,把他收编了,还赐给他名字叫李绍斌。他儿子延寿,本来姓刘,是常山人,他爷爷曾做过蓚县令。当年刘守文攻破蓚县,赵德钧把刘延寿和他母亲种氏一起掳了过来,收为己有,并认了延寿做儿子。这延寿长得眉清目秀,还读过一些书,明宗李嗣源还把女儿兴平公主嫁给了他。庄宗、明宗在位的时候,赵德钧镇守幽州十多年,因为有延寿这层关系,所以特别受信任。明宗时期,延寿当过枢密使,后来被罢免了。等到废帝李从珂继位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枢密使。
晋高祖李克用起兵太原后,废帝派延寿带兵去讨伐。赵德钧也请求带兵去讨贼,废帝觉得他另有图谋,就让他从飞狐关绕道攻击李克用的后方。结果赵德钧却南下到了吴儿(今山西永济),在西唐(今山西芮城)跟延寿会合,延寿就把兵权交给了他。废帝任命赵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延寿为太原南面招讨使。赵德钧还让延寿帮他求个镇州节度使的职位。废帝一听就火了,说:“赵德钧父子掌握着强大的兵力,还想求个大镇,如果他们真能打败契丹,再攻下太原,就算让他们取代我也可以。但如果他们玩忽职守,图谋不轨,那可就鸡飞蛋打,大家一起完蛋!”于是赶紧派使者催促赵德钧父子赶紧出兵。
没想到,赵德钧暗地里派人去和耶律德光联系,想让耶律德光扶持他当皇帝。耶律德光指着营帐前一块大石头对赵德钧的使者说:“我已经答应了石郎(指石头),石头烂了,才能改变主意。” 后来,耶律德光到了潞州,就把赵德钧父子抓了起来。德光的母亲述律太后见到了他们,问:“你们父子自己想当皇帝,是怎么回事?”赵德钧羞愧得说不出话来,把家里的田产房契都献给了述律太后。述律太后问:“这些都在哪里?”赵德钧回答:“幽州。”述律太后说:“幽州本来就是我们的了,你献给我做什么?”第二年,赵德钧死了,耶律德光任命赵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他为燕王。
契丹在后唐庄宗和明宗时期,攻占了营州和平州,等后晋建立后,又夺取了雁门关以北和幽州节度使管辖的地区,一共十六州。于是,他们把幽州改名为燕京,把天显十一年改成会同元年,还把国号改成了大辽,设立各种官职,都仿照中国的制度,还启用了一些中国人。
后晋高祖经常派使者去契丹访问,上表称臣,每年进贡三十万匹绢,其他的宝物珍奇玩意儿,甚至连中国的饮食等等,使者络绎不绝,几乎每天都有。
辽太宗耶律德光觉得后晋高祖老是称臣太没面子,就写信给高祖,称呼他为“儿皇帝”,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耶律德光还派中书令韩颎给高祖送去册封,册封他为“英武明义皇帝”。高祖也派赵莹、冯道等人,用太常的仪仗和册书,来册封耶律德光及其母亲尊号。后晋高祖这一辈子,对契丹都非常恭敬。
后唐的皇帝李从厚死了,他的儿子李重福继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一听这个消息,就火冒三丈,因为他觉得李从厚没提前通知他,也没上表称臣,反而自称孙子,这简直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于是,他多次派使者去责问后晋。后晋的大臣们都吓得不轻,只有景延广这小子,跟契丹使者说话一点儿也不客气,把耶律德光气得够呛。这时候,杨光远又反了青州,耶律德光顺势就把他招降了。
开运元年春天,耶律德光带着全国的兵力南下入侵,把军队分成三路:一路西出雁门关,攻打并州和代州,结果被刘知远在秀容打败了;一路东到黄河边,攻陷了博州,去和杨光远里应外合;耶律德光自己带着赵延寿,南下攻陷了贝州。耶律德光在元城安营扎寨,兵锋直指黎阳。后晋皇帝李重福亲自带兵出征,派李守贞等人东进马家渡,结果大败契丹军。耶律德光和后晋军队在黄河边对峙了一个多月,听说马家渡战役失败的消息后,就率领大军进攻后晋,双方在戚城展开激战。耶律德光亲自上阵,看到后晋军队的旗帜鲜明,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怕,跟身边的将领说:“杨光远说后晋的兵马都快饿死了,怎么还这么厉害!”两军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地上到处都是断箭和遗落的箭头,厚达一寸多。傍晚,耶律德光见势不妙,就撤兵了,把军队分成两路,一路从沧州走,一路从深州走,回去了。
第二年正月,耶律德光又带着全国的兵力南下入侵,包围了镇州,还分兵攻下了鼓城等九个县。杜重威死守镇州,不敢出城迎战。契丹军队南下洗劫了邢州、洺州、磁州,一直打到安阳河,千里之内,都被烧杀抢掠殆尽了。契丹兵看到一棵大桑树,就骂道:“我知道紫色的披袄是从你身上来的,我怎么可能让你活!”他们把柴火堆在树旁,把这棵桑树烧了。这时候,后晋皇帝李重福生病了,不能亲自带兵出征,就派张从恩、安审琦、皇甫遇等人去抵抗契丹。皇甫遇先渡过漳水,遭遇契丹军队,在榆林展开激战,差点被俘虏。安审琦随后赶来救援,契丹军队看到尘土飞扬,以为援军到了,就撤兵了。而张从恩胆小怕事,不敢追击,也带兵南撤到黎阳。
契丹军队撤回北方后,李重福的病情稍有好转,就下诏亲自带兵出征,在澶州驻扎军队,并派杜重威等人北伐。契丹军队回到古北,听说后晋军队就要到了,又南下,在阳城、卫村与杜重威交战。后晋军队又饿又渴,挖井总是挖坏,只能绞出泥浆来喝。耶律德光坐在车上,对将士们说:“后晋军队全都在这里了,我们可以活捉他们,然后平定天下!”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后晋军队奋勇杀敌,契丹军队大败。耶律德光丢了车子,骑着一匹白色的骆驼逃跑了。回到幽州后,他把很多主要将领都打了数百鞭,只有赵延寿逃过一劫。当时,天下闹旱灾和蝗灾,老百姓苦不堪言,后晋就派开封府的将领张晖假扮供奉官去契丹求和,上表称臣,以求和平。耶律德光说话很不客气,但是契丹也厌倦了战争。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太后曾经对后晋人说:“南朝的汉人,能安安稳稳地躺着吗?自古以来,都是汉人来跟我们和亲,没听说过我们去跟汉人讲和的。如果汉人真的想和好,我们也不吝惜通好!”后晋也没再派使者去,但是多次写信招揽赵延寿。
赵延寿看到后晋国力衰弱,天下大乱,就想着趁机攻打中原,而契丹主耶律德光也同意他灭掉后晋,然后让他当皇帝。赵延寿拿到后晋的信件后,就伪造了一封语气很好的回信,说自己被俘虏了,很想回家,还约好后晋出兵接应他。同时,耶律德光的将领高牟翰也假装投降后晋,后晋的皇帝和大臣们都很高兴。
三年七月,后晋派出了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人出兵,去接应赵延寿。大军开到瀛州,高牟翰却已经空城计跑了。后晋军队到了城下,看到城门都开着,怀疑有埋伏,不敢进去。于是派梁汉璋去追高牟翰,结果梁汉璋战死了。杜重威等人的军队就驻扎在武强。耶律德光听说后晋出兵了,就率军攻打镇州。杜重威往西边中渡屯兵,和耶律德光隔河对峙。耶律德光分兵,绕过西山,从后晋军队的后面进攻,攻破了栾城县,县里有一千骑兵,都投降了契丹。耶律德光每次抓到后晋人,就在他们脸上刺字,写着“奉敕不杀”,然后放他们回南方。
杜重威等人被包围,粮草也断绝了,最后全军投降。耶律德光很高兴,对赵延寿说:“这些汉人我都送给你了。”然后赏赐给他龙凤赭袍,让他穿着去安抚后晋的军队,还赏赐杜重威赭袍。耶律德光又派傅住儿监视张彦泽,带着两千骑兵先进入京城。后晋出帝和太后写了投降书,自己承认错误。耶律德光派解里拿着手诏赐给出帝,说:“孙儿别担心,保证让你吃喝不愁。”
耶律德光快要到京城了,官员们请求用正式的仪仗迎接他,耶律德光说:“我穿着盔甲,是为了平定中原,那些繁琐的礼仪,没工夫管。”所以就没有用正式仪仗。后晋出帝和太后出城迎接,耶律德光拒绝见面,说:“哪有两位皇帝在路上见面的道理!”四年正月初一,后晋文武百官在都城北面列队,等待皇帝辞位,都穿着素服,戴着纱帽。耶律德光穿着盔甲,戴着貂帽,骑马站在高岗上,百官都趴在地上请罪。耶律德光从封丘门进入,登上城楼,派通事官向众人宣告说:“我也是人,不用害怕。我本来不想来这里,是汉兵把我引来的。”然后进入晋宫,宫里的嫔妃侍女来迎接,他都不理,晚上就住在赤冈。他封后晋出帝为负义侯,迁到黄龙府。
癸巳日,耶律德光住进了晋宫,用契丹兵守卫各宫门,宫门、走廊、殿堂里都挂着被割破的狗皮,用来辟邪。甲午日,耶律德光穿着胡服在广政殿上朝。乙未日,他穿上了汉人的衣服,百官照常上朝,起居都按照后晋的礼仪,但是毡裘、左衽的胡服,胡人的马和车,却摆放在台阶上,后晋人低着头,不敢抬头看。二月初一,金吾六军、殿中省的卫队、太常的乐舞都在朝廷上摆开,耶律德光戴着通天冠,穿着绛纱袍,拿着大圭上朝,大赦天下,把后晋改名为大辽国,把开运四年改为会同十年。
德光曾经答应赵延寿,灭掉后晋后就立他为皇帝。所以契丹攻打后晋时,赵延寿总是冲在最前面,抢来的东西都献给德光和他的母亲述律太后。后来德光灭了后晋,却没想过要立赵延寿为帝,赵延寿也不敢提这事儿,就通过李崧请求德光让他当太子。德光说:“我对燕王没什么特别的感情,就算我的皮肉,只要对燕王有用,我都愿意割给他。但我听说太子是皇帝的儿子,燕王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就提升了赵延寿的官职。
翰林学士张砺拟定让赵延寿担任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德光拿过笔,把“录尚书事”和“都督中外诸军事”都划掉了,只让他当中京留守、大丞相,以前当的枢密使和燕王爵位都保留。他还把张砺提拔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原来的后晋宰相和凝一起当宰相。张砺啊,是后唐明宗时候的翰林学士,后晋高祖起兵太原的时候,后唐废帝派张砺督促赵延寿在团柏谷进军。后来赵延寿被德光抓了,张砺也被迁到了契丹。德光看重他的才学,还是让他当翰林学士。张砺一直想回家,逃到边境上,被追上了。德光责问他,张砺说:“我本来是汉人,穿着打扮、饮食习惯、语言都不一样,现在想回家都回不去,活着还不如死了呢!”德光看着他的通事高唐英说:“我警告你们要好好对待引进的人才,结果让他逃跑了,责任在你!”于是打了唐英一百鞭子,但对张砺还是和以前一样,可见德光对他的喜爱。
德光要上朝,有关部门给赵延寿准备了貂蝉冠,给张砺准备了三品官服,但赵延寿和张砺都不肯穿。赵延寿还另外做了顶王冠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张砺说:“我在中原当官的时候,后晋派冯道送册封给北朝,冯道带了两顶貂蝉冠,一顶给宰相韩延徽戴,一顶让我戴。现在怎么能降格戴呢!”最后还是戴着貂蝉冠上朝了。三月丙戌朔,德光穿着靴子和袍子,在崇元殿上朝,百官都进了殿内,德光非常高兴,看着左右说:“汉家的礼仪制度,原来这么隆重啊!我能坐在这个殿里,难道我不是真正的皇帝吗!”他的母亲述律太后派人送来书信和阿保机明殿的书信赐给德光。明殿,就像中国陵寝下宫的制度一样,国君死后下葬,就在墓旁建一座房子,叫做明殿,安排官员和职司人员,每年按时祭祀,像侍奉在世一样,还设有明殿学士一人,负责起草答复书信和诏书。每当国家有重大庆典或丧事,学士就以先君的名义写信给国君,信中经常称德光为“报儿皇帝”。
辽德光灭了后晋之后,就派那些契丹部落首领和翻译官当各州的刺史、节度使,搜刮全国的钱财物资来赏赐军队。 契丹士兵缺粮少草,就派几千骑兵四处劫掠百姓,他们管这叫“打草谷”,方圆几千里之内,老百姓都受了他们的毒害,怨声载道。
汉高祖刘邦当年起兵太原的时候,各地的州县很多都杀了契丹守将投降汉朝,这可把德光吓坏了。 再加上天气越来越热,他就任命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这个萧翰是契丹大族,名字叫阿钵,他妹妹还嫁给了德光。阿钵本来没有姓氏,契丹人都叫他国舅,后来当了节度使,李崧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萧翰,这才有了萧姓。德光留下萧翰镇守汴州后,就率领几千名后晋的官员、宫女和士兵北归了。
他们从黎阳渡过黄河,走到汤阴,登上愁死冈,德光对他的宣徽使高勋说:“我在我们老家,就喜欢打猎吃肉,自从进入中原,心里就一直不舒服,要是能回到我们自己的地盘,死了也值了!”高勋回来后跟别人说:“这辽主快要死了。” 相州的梁晖杀了契丹守将,闭城抵抗。德光带兵攻破了相州,城里不管老幼,男人都被杀光了,女人都被赶到北方去了。后来后汉派王继弘镇守相州,找到了十几万具尸骨,给他们修了个大坟埋了。
德光到了临洺,看见城镇破败不堪,笑着对后晋人说:“把中国搞成这样,燕王是罪魁祸首!” 他又看着张砺说:“你也有责任!” 德光走到栾城,病倒了,死在了杀胡林。契丹人剖开他的肚子,取出内脏,用盐腌起来,然后运回北方。后晋人管这叫“帝羓”。永康王兀欲即位,追谥德光为嗣圣皇帝,尊阿保机为太祖,德光为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