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叫友孜,眼睛是重瞳,他自己老觉得很了不起,觉得肯定能当皇帝。贞明元年,后唐末帝的德妃死了,要下葬,友孜就派刺客半夜潜入末帝的寝宫。末帝正睡觉呢,做了个梦,梦见有人要害他,一醒过来,就听到床上的宝剑发出响声,噌的一下!他赶紧跳起来,拔出剑大喊:“要出事了!”然后就在寝宫里搜,找到了刺客,当场就给杀了,接着就把友孜给杀了。第二天,末帝对赵岩、张汉杰说:“我差点儿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从这件事以后,他就疏远了皇室宗亲,特别信任赵岩和张汉杰,最后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唉,《春秋》的记载方法,在是非功过、赏罚抉择的时候,真是太难把握了!有人问我:“梁太祖是臣子杀害君主,友珪是儿子杀害父亲,这两种情况都一样吧?他们弑君篡位后,还改元称帝,按《春秋》的记载方法,都是用君主的称号来写,可为什么友珪不能列入本纪呢?再说父子俩干的坏事一样恶劣,却只惩罚儿子,这等于饶恕了父亲,这符合《春秋》的旨意吗?”我回答说:“梁太祖的事儿,证据确凿!他父亲的罪行,根本不需要通过惩罚儿子来证明,但是末帝的意愿,我们不能不重视。《春秋》的记载方法,君主被杀而凶手没被讨伐,国家的臣子要为此负责。我之所以这样处理友珪的事,是为了表达对讨伐凶手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