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祥,字保胤,是邢州龙冈人。他叔父孟迁,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占据了邢州、洺州、磁州三个州,后来被后晋给抓了。后晋王让孟迁去守泽潞,结果梁兵攻打后晋,孟迁就带着泽潞投降了后梁。孟知祥他爹孟道,却独自留在后晋效力,不过也没什么名气。等到孟知祥长大成人,后晋王把自己的弟弟李克让的女儿嫁给了他,还让他当了左教练使。石敬瑭当上晋王后,又让孟知祥当了中门使。以前当过中门使的人,很多都被杀头了,孟知祥挺害怕的,就请求换个职位。石敬瑭让他推荐合适的人来接替他,孟知祥就推荐了郭崇韬。郭崇韬很感激他,孟知祥于是升迁为马步军都虞候。石敬瑭称帝后,定太原为北京,任命孟知祥为太原尹兼北京留守。

魏王李继岌代替孟知祥平定了蜀地,郭崇韬担任招讨使。临行前,郭崇韬跟石敬瑭说:“要是我们平定了蜀地,陛下要选个人去守西川,没有比孟知祥更合适的了。”后来唐军攻破了蜀地,石敬瑭就派孟知祥去成都当尹,还让他当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孟知祥火速赶到京城,石敬瑭下令有关部门好好款待他,还拿出很多宫里的珍宝来宴请他。酒过三巡,两人聊起了以前的事,开开心心地笑了一阵,石敬瑭感叹道:“李继岌以前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现在却能为我平定两川,我真是老了,年轻人真厉害啊!不过这也让我更悲伤啊!我记得先帝去世的时候,我们的地盘被侵占得厉害,只保住了一小块地方,谁能想到今天我们竟然拥有了整个天下,九州四海,珍奇异宝,都堆满了我的府库!”然后石敬瑭指着这些东西对孟知祥说:“我听说蜀地的富饶不亚于此,你为人正直又贤能,所以才把这个重任交给你。”

公元924年正月某一天,孟知祥到了成都,这时候王崇韬已经死了。魏王李继岌带着军队往东边撤,结果先锋将领康延孝造反了,攻破了汉州。孟知祥就派大将李仁罕,跟任圜、董璋他们一起带兵去打,把康延孝给打败了,还抓到了康延孝手下的将领李肇、侯弘实,以及几千个士兵。 正巧这时候,后唐庄宗死了,魏王李继岌也死了,李嗣源当了皇帝,也就是后唐明宗。孟知祥就开始训练军队,暗地里琢磨着要当蜀王。他还新组建了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几支军队,总共七万多人,然后让李仁罕、赵廷隐、张业他们分别带兵。

之前魏王撤军的时候,孟知祥把成都那些有钱人和以前王建手下的大臣家里的钱都搜刮来了,一共得了六百万贯犒劳军队,剩下的还有两百万贯。任圜从蜀地回来当宰相,还兼管财政,他本来就知道蜀地还有不少钱。这年冬天,孟知祥被封为侍中,然后派太仆卿赵季良去给他送官府的赏赐,同时还让他当三川制置使,负责把犒劳军队的剩余款项送去京城,并且负责管理两川的赋税。孟知祥一听就火大了,根本不听朝廷的命令。不过呢,孟知祥和赵季良以前就认识,所以就把赵季良给留下了。

安重诲这老小子,心里头一直觉得孟知祥不安分,琢磨着怎么收拾他。当初孟知祥镇守蜀地的时候,庄宗派了个宦官焦彦宾当监军。后来明宗上位,把那些宦官都给咔嚓了,各地的监军也都没了。虽然焦彦宾已经撤了,可安重诲又派了个叫李严的客省使去当监军。这李严以前也去过蜀地,回来后就献计要打蜀地,蜀地老百姓都恨死他了,孟知祥更是气得跳脚,说:“焦彦宾都撤了,其他地方的监军也都取消了,就我这里还留着,摆明了这李严是想拿蜀地再立个功!”孟知祥的掌书记母昭裔和那些将领们都劝他把李严拒之门外,孟知祥说:“我有办法对付他!”李严到了蜀地边境,派人送了信给孟知祥,孟知祥摆出强大的阵容来吓唬他,想让他知难而退。可李严一点也不怕。

天成二年正月,李严到了成都,孟知祥摆酒宴请他。这时候,虽然焦彦宾已经撤了,但他还在蜀地。李严从怀里掏出一道圣旨,要孟知祥杀了焦彦宾,孟知祥压根儿不听,反而质问李严:“现在各地的监军都撤了,你凭什么跑到这儿来?” 孟知祥一声令下,让手下大将王彦铢把李严拿下,然后就给砍了。明宗皇帝也拿孟知祥没办法。

话说当初孟知祥镇守蜀地的时候,还派人把家眷接到了太原。他们走到凤翔的时候,凤翔节度使李从曮听说孟知祥杀了李严,以为孟知祥要造反了,就把孟知祥的家眷给扣下了。明宗皇帝既然拿孟知祥没办法,就想用恩惠来笼络他,于是派客省使李仁矩去安抚孟知祥,还把琼华公主和她的儿子昶送了回去。

孟知祥趁机推荐赵季良当他的副手,大事小情都让赵季良参与决定。三年后,朝廷把赵季良调到果州当团练使,又派了个何瓒来当孟知祥的副手。孟知祥把朝廷的调令藏了起来,上表请求留下赵季良,朝廷不同意。孟知祥就派他的将领雷廷鲁去京城请求,明宗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这时候,何瓒已经走到绵谷了,吓得不敢再往前走,孟知祥就奏请朝廷把何瓒降职为行军司马。

那一年,唐朝军队攻打荆南,朝廷命令孟知祥带兵去三峡。孟知祥派毛重威率领三千士兵驻守夔州。后来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死了,他儿子高从诲向朝廷求救,孟知祥请求撤回驻守夔州的军队,但朝廷没同意。孟知祥就暗示毛重威让士兵制造声势,然后溃败回师。唐朝就用诏书弹劾毛重威,孟知祥却上奏请求不要追究毛重威的责任。这件事以后,唐朝的大臣们更加怀疑孟知祥要造反。

四年后,唐明宗要到南郊祭祀,派李仁矩去责令孟知祥交纳一百万贯助祭的钱。孟知祥觉得唐朝这是想以此削弱自己,就推辞不肯交钱。过了一段时间,孟知祥才说只交五十万贯。一开始,魏王李继岌东归时,留下五千精兵驻守蜀地。自从安重诲怀疑孟知祥有异心后,他就听信那些进谗言的人,用自己信任的人分别镇守两川管辖的各个州,每次更换州守将,都派精兵作为他的亲兵,多的有两三千人,少的也有五百人,以防万一。那一年,朝廷任命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把东川的阆州分出来,设立保宁军,任命李仁矩为节度使;又任命武虔裕为绵州刺史。李仁矩和东川节度使董璋有矛盾,而武虔裕又是安重诲的表兄,所以董璋和孟知祥都害怕,觉得唐朝要讨伐他们。自从董璋镇守东川以来,从来没有和孟知祥联系过,于是董璋开始派人向孟知祥提亲,想以此结盟。可是孟知祥心里恨董璋,想拒绝这门亲事,他就去问赵季良,赵季良认为应该联合起来对抗唐朝,孟知祥这才答应了这门亲事。于是他们一起上表请求朝廷撤回唐朝派来的节度使、刺史等人。明宗皇帝还专门下诏书安慰他们。

长兴元年二月,明宗皇帝到南郊祭祀,晋升孟知祥为中书令。一开始,孟知祥和董璋都有反叛之心,但是安重诲相信那些进谗言的人,认为董璋忠于朝廷,只有孟知祥可疑,所以安重诲还想利用董璋来对付孟知祥。那年九月,董璋先起兵造反,攻破了阆州,俘虏并杀害了李仁矩。那月是应圣节,孟知祥设宴款待宾客,他面向东北方向两次叩拜,然后伏地痛哭,泪流满面,士兵们也都跟着悲叹。第二天,孟知祥就起兵造反了。

秋天到了,皇帝明宗把琼华公主改封为福庆长公主。可是负责这事儿的官员说,以前公主受封都是没出嫁的,没有派使者去封地的仪式。于是皇帝就下令,让官员们制定一套新的仪式,然后派秘书监刘岳当册封使。刘岳走到凤翔府的时候,听说孟知祥造反了,赶紧就回来了。

明宗皇帝立刻下令,把孟知祥的官职爵位都给撸掉了,然后任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都招讨使,夏鲁奇当副手。孟知祥这边,派李仁罕、张业、赵廷隐带着三万人马跟王璋一起攻打遂州,又派侯弘实带着四千人去帮王璋守东川,还派张武带兵去下峡夺取渝州。唐军攻打剑门关,杀了王璋的三千守军,顺利进驻剑门关。王璋赶紧来求救,孟知祥吓坏了,派赵廷隐带一万人马去东边支援。后来听说唐军停在了剑州,没继续前进,孟知祥高兴地说:“要是唐军猛攻东川,那遂州的包围就能解除了,我的局面就会很被动,两川都要乱了。现在他们不进,我知道这事儿好办了!”

十二月,石敬瑭和赵廷隐在剑门关打了一仗,唐军大败。张武已经拿下渝州了,可惜他生病死了,他的副将袁彦超接替了他的军队,又拿下了黔州。第二年正月,李仁罕攻克了遂州,夏鲁奇战死了,孟知祥任命李仁罕为武信军留后,还派人把夏鲁奇的头送到石敬瑭军营里示威,石敬瑭这才班师回朝。利州刺史李彦珂听说唐军打败了要回师,赶紧丢下城跑了,孟知祥任命赵廷隐为昭武军留后。李仁罕又去攻打夔州,刺史安崇阮也丢下城跑了,孟知祥任命赵季良为留后。

话说那会儿,唐朝军队在险地作战,后勤补给特别困难。从潼关往西,老百姓转运粮食太辛苦了,十石粮食运过去,到头来可能只有一斗能送到,路上怨声载道,而且王敬瑭的军队也撤了,各地的守将都丢下城池跑了。唐明宗皇帝为此很着急,把责任推给了安重诲。安重诲吓得不轻,赶紧主动请缨出征。结果安重诲后来也被小人陷害,冤枉致死。

明宗皇帝觉得孟知祥反叛,是因为安重诲用兵失策。安重诲死后,明宗就派西川进奏官苏愿和进奉军将杜绍本去西边劝说孟知祥,并特意告诉他,他家属都在京城,一切安好。孟知祥听说安重诲被杀,唐朝却厚待他的家人,于是就想和王璋一起向唐朝谢罪。王璋却说:“孟知祥家人好好的,我的子孙却被杀光了,我谢什么?”孟知祥三次派使者去见王璋,王璋都不理他。孟知祥又派观察判官李昊去劝说王璋,结果王璋更怀疑孟知祥出卖了他,勃然大怒,还骂了李昊。李昊回来后劝孟知祥攻打王璋。

王璋抢先一步攻破了孟知祥在汉州的军队,孟知祥派赵廷隐率领三万兵马,自己也亲自带兵迎战,两军在鸡距桥对峙。孟知祥抓到王璋的降兵,给他们穿上锦袍,让他们拿着书信去劝降王璋。王璋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无法挽回了!”王璋的士兵都喊着:“我们白白晒在太阳底下,为什么不赶紧打仗?”王璋于是下令开战。战斗一开始,王璋的偏将张守进就投降了,孟知祥乘胜追击,王璋大败而逃。逃到金雁桥的时候,王璋让儿子王光嗣去投降,以保全家族。王光嗣哭着说:“自古以来哪有杀父求生的道理?我们父子宁愿一起死!”于是父子俩一起逃亡。孟知祥派赵廷隐追赶,没追上。王璋逃到梓州被杀,王光嗣自缢而死。孟知祥最终占领了东川。然而,王璋死后,孟知祥却始终没有派使者向唐朝谢罪。

范延光那个枢密使说:“虽然孟知祥已经投降了,但他肯定想借着朝廷的力量,来巩固他在两川的地位。如果不主动示好,把他好好安抚一下,他肯定不会真心归顺。” 明宗皇帝说:“孟知祥是我的老朋友了,当初是因为一些间谍的挑拨才导致了现在的误会。安抚我的老朋友,哪里需要什么‘屈意’呢?” 话说之前,孟知祥的妹夫克宁被庄宗杀了,他妹妹孟氏就回到了孟知祥身边,而她儿子孟瑰则留在后唐当了个供奉官。 明宗皇帝就派孟瑰回去看他母亲,顺便带去诏书安抚孟知祥。

孟知祥当时控制着整个两川地区,他还任命了赵季良为武泰军留后,李仁罕为武信军留后,赵廷隐为保宁军留后,张业宁为江军留后,李肇昭为昭武军留后。 这几个留后就劝孟知祥称王,还用墨书写了相关的文件,这事儿还没定下来,孟瑰就从后唐回来了。孟知祥觉得孟瑰这小子太傲慢了。 九月,孟瑰从蜀地回来,带来了孟知祥上奏的文书,请求朝廷把赵季良等人提升为五镇节度使,其他的刺史以下官员,可以自行任命。 他还请求封孟知祥为蜀王,并且说福庆公主已经去世了。 明宗皇帝为此还伤心了一阵子,派了阁门使刘政恩去宣旨。刘政恩回来复命后,孟知祥才派他的将领朱滉去朝廷朝见。

四年二月癸亥这天,朝廷正式任命孟知祥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管辖观察处置管内事务,统领边境各蛮族,兼任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使等等。 还派工部尚书卢文纪去册封孟知祥为蜀王,赵季良等五个人也都升为节度使。 当时在蜀地驻扎的唐朝军队有好几万人,孟知祥对他们都很好,好吃好喝地供着,还请求朝廷允许他们回家看看家人,但明宗皇帝下令不允许。 十一月,明宗皇帝驾崩了。 到了第二年闰正月,孟知祥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蜀。 他还把赵季良提升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门使王处回当了枢密使,李昊当了翰林学士。

三月,唐朝的潞王在凤翔起兵造反了,皇帝派王思同带兵去讨伐,结果王思同的军队打败了,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和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都带着自己的地盘投降了蜀国。四月,知祥改年号为“明德”。六月,张虔钊他们到了成都,知祥设宴款待他们,张虔钊举杯祝知祥长寿,结果知祥手软抬不起酒杯,之后就病倒了,于是立他的儿子昶为皇太子监国。知祥死了,追谥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陵墓叫和陵。

昶是知祥的第三个儿子。以前知祥当两川节度使的时候,昶是他的行军司马。知祥称帝后,就封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祥生病的时候,昶监国。知祥去世的消息先瞒着没公开,王处回晚上去找赵季良,两个人哭得稀里哗啦的,赵季良严肃地说:“现在强大的诸侯都握着兵权,都在暗中观察形势,应该赶紧立个继承人来消除外界的猜疑,哭有什么用呢?”王处回于是和赵季良一起拥立了昶,之后才对外宣布知祥去世的消息。昶继位后,没有改年号,继续沿用“明德”,直到五年后才改年号为“庆政”。

明德三年三月,荧惑犯积尸,昶觉得“积尸”是蜀地的星宿,很害怕,想做法事来消除灾祸,就跑去问司天少监胡韫。胡韫说:“根据十二次星宿的运行规律,从井宿五度到柳宿八度,是鹑首星宿的范围,鹑首星宿对应的是秦地,虽然蜀地属于秦朝,但它位于秦地的最南端。以前火星进入鬼宿,灾祸发生在秦地。晋朝咸和九年三月,火星犯积尸,四月,雍州刺史郭权被杀。义熙四年,火星犯鬼宿,第二年,雍州刺史朱龄石被杀。而蜀地都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昶听了之后,也就打消了做法事的念头。

话说这后蜀孟昶啊,特别喜欢打球骑马,还迷上了那些方士鼓捣的房中术,经常搜罗良家女子塞到后宫里。枢密副使韩保贞看不下去了,直接劝谏了他。孟昶这才醒悟过来,立刻把那些女子放了,还赏了韩保贞好多金子。 后来有人上书说,朝廷官员应该选拔清廉正直的人。孟昶叹了口气说:“怎么不说选拔合适的人来任用呢?” 旁边的人想让他反驳上书人,孟昶却说:“我听说唐太宗刚登基的时候,狱吏孙伏伽上书直言进谏,都被唐太宗采纳了,你们怎么劝我拒谏呢!”

孟昶年轻的时候不怎么管政事,那些当朝大臣很多都是他老丈人王宗衍的人,王宗衍为人宽厚,平时对他们多有纵容。这些人跟孟昶混熟了之后,就更加骄横跋扈,很多事情都违反法度,拼命修建豪华宅邸,抢夺百姓良田,甚至掘人坟墓!李仁罕和张业更是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孟昶当了几个月皇帝后,就下令逮捕李仁罕,把他杀了,还灭了他全家。当时李肇从外地来朝见孟昶,拄着拐杖进宫,说是生病了,所以没行跪拜礼。等他听说李仁罕被杀的消息,立马扔掉拐杖,给孟昶磕头行礼了。

广政九年,赵季良死了,张业更加专权。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李仁罕被杀的时候,张业正掌管禁军,孟昶怕他造反,反而把他提拔为宰相,还让他兼管度支,甚至在家中设监狱,用残酷的刑法搜刮蜀地百姓的钱财,蜀地百姓怨声载道。广政十一年,孟昶和匡圣指挥使安思谦合谋,把张业抓起来杀了。王处回、赵廷隐相继退休,这样一来,孟昶的老臣旧将就差不多都清理干净了。孟昶开始亲理政事,在朝堂上设置了意见箱,用来了解民情。

话说那会儿,契丹灭了后晋,汉高祖刘知远在太原起兵,天下大乱,一片混乱。雄武军节度使何建带着秦州、成州、阶州三州投降了后蜀。后蜀主孟昶就派孙汉韶攻下了凤州,这下子,以前王衍的地盘都归后蜀了。

结果呢,汉朝的将领赵思绾占据永兴,王景崇占据凤翔,都向孟昶表示臣服。孟昶就派张虔钊从大散关出兵,何建从陇右出兵,李廷珪从子午谷出兵,去支援赵思绾他们。孟昶他妈昭裔太后极力劝谏,说这不行啊!可是孟昶一心想窥探关中,野心勃勃,还是派安思谦带兵往东去了。后来汉朝把赵思绾、王景崇给收拾了,张虔钊他们也就都撤兵回去了。安思谦这小子,觉得没啥功劳脸上挂不住,就滥杀无辜士兵来立威。孟昶跟翰林使王藻合计着要杀了安思谦,结果边境紧急军情来了,王藻没及时禀报,擅自拆开了奏章。孟昶大怒!在杀安思谦的时候,王藻正好在旁边伺候着,孟昶顺手就把王藻也抓起来杀了。

后蜀广政十二年,孟昶设立了吏部三铨和礼部贡举。广政十三年,孟昶给自己加了个尊号,叫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还封儿子孟玄喆为秦王,让他管着六军军事;二儿子孟玄珏封为褒王;弟弟孟仁毅封为夔王,孟仁贽封为雅王,孟仁裕封为嘉王。

广政十八年,周世宗柴荣攻打后蜀,从秦州打过来。孟昶任命韩继勋为雄武军节度使,听说周军来攻打,孟昶唉声叹气地说:“韩继勋哪能抵挡住周朝的军队啊!”客省使赵季札主动请缨,孟昶就派他去秦州当监军使。赵季札走到德阳,听说周军到了,赶紧跑回来报告。孟昶问他情况,赵季札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孟昶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然后派高彦俦、李廷珪从堂仓出兵抵抗周军。结果高彦俦大败,逃到了青泥,秦州、成州、阶州、凤州又回到了周朝手里。孟昶害怕了,就派使者去南唐和后汉求援,想壮大自己的声势。

广政二十年,周世宗把俘虏的蜀兵送还了,孟昶也把俘虏的周朝将领胡立送回了周朝京城,还顺便给周世宗写了封信。周世宗一看孟昶这态度,觉得他一点臣子的礼数都没有,气得没回信。

公元942年,周朝军队攻打南唐,一下子就拿下了淮南十四州,其他国家都吓坏了。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写信劝李昶投降周朝,但李昶想起以前自己给周世宗写信,人家压根儿没理他,所以这次也没答应。李昶的小儿子玄宝,七岁就死了,太常寺说没啥规矩给没成年就死的孩子追封啥官职的。李昶就跑去问李昊怎么办,李昊说:“以前唐德宗的儿子评王,四岁就死了,还被追封为扬州大都督,封号肃王呢,这是有先例的!”李昶一听,立马给玄宝追封了青州大都督,追谥号为遂王。

公元946年,李昶立秦王李玄喆为皇太子。李昶那时候经常跑到晋州、汉州一带游玩,天下大乱,他却占据着险要的地方,跟大臣们整日沉迷享乐,奢侈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大小便用的器皿,都用七宝装饰!后来宋朝崛起,攻下了荆州和潭州,李昶更害怕了,就派大程官孙遇,用蜡丸藏着密信,偷偷跑到后蜀去,想让后蜀出兵骚扰中原,结果孙遇被边防官兵抓住了。宋太祖赵匡胤一看,立马下令攻打后蜀,派王全斌、崔彦进等人从凤州出发,刘光乂、曹彬等人从归州出发;同时还命令八作司在右掖门南边、临汴水的地方,给李昶修建一座豪华的行宫,足足五百多间房子,各种帐篷、家具什物都准备齐全,就等着李昶来住呢。

孟昶派王昭远和赵彦韬去抗命,拒绝朝廷的命令。王昭远是成都人,当时才十三岁,在东郭禅师智諲那里当小和尚。孟知祥(孟昶的父亲)曾经在府里请僧人吃饭,王昭远就跟着智諲和尚去帮忙,端茶递水之类的。孟知祥见了王昭远,觉得这孩子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那时候孟昶还在读书,就让王昭远在他身边当差,对他很亲近。孟昶当上皇帝后,就让王昭远当管帘子的侍卫。枢密使王处回退休了,孟昶觉得枢密使的权力太大,不好控制,就让王昭远当通奏使,负责枢密使的事情。而且,不管什么事,大小都交给王昭远处理,府库里的钱财,也让他随意取用,根本不问。孟昶的母亲李太后经常劝孟昶说王昭远这个人不能重用,但孟昶根本不听。王昭远很喜欢读兵书,觉得自己很有军事才能。

军队刚从成都出发,孟昶派李昊等人去送行,王昭远手里拿着铁如意,指挥着军队,自比诸葛亮。酒喝多了,还跟李昊说:“我这一去,不光能打胜仗,我带着这二三万精兵强将,拿下中原就像翻个手掌一样容易!”孟昶还派他儿子孟玄喆带几万精兵去守剑门关。孟玄喆竟然带着他的小妾,还带了一堆乐器和乐师,蜀地的人看见都偷偷笑话他。全斌到了三泉,跟王昭远交战,打败了王昭远。王昭远烧毁了吉柏江上的浮桥,退守剑门关。有个军官叫向韬,从蜀地的降兵那里得知:“有一条小路叫来苏小路,从剑门关南边清强店出来,能和大路汇合。”全斌就派偏将史延德带兵走来苏小路,从北面攻打剑门关,和全斌里应外合夹击,王昭远和赵彦韬战败被俘。孟玄喆听说王昭远他们失败了,也逃跑了。

刘光乂攻打夔州,守将高彦俦打败仗了,就闭城死守牙城。他的判官罗济劝他赶紧逃走,高彦俦说:“我以前守不住秦川,现在又要逃到北方去,就算皇帝不杀我,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蜀地的百姓呢!”罗济又劝他投降,高彦俦不肯,最后自焚而死。蜀军的其他部队也四处溃逃,很多将领都被抓了。

孟昶向身边的人问计策,老将石頵认为东边来的军队路途遥远,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应该集中兵力坚守,拖垮他们。孟昶叹了口气说:“我和我的先父用温暖的衣服和丰盛的食物供养将士四十年,如今一到战场,他们却连一支箭都射不出去,就算我想坚守,又谁能帮我守呢!”于是,他命令李昊起草投降的表文,那是在乾德三年正月。从兴兵到孟昶投降,一共六十六天。 李昊以前在王衍手下当翰林学士,王衍死后,李昊就给他写过投降表,这次又写了。蜀地百姓晚上在他家门口贴上条子写着“世修降表李家”,当时传为笑谈。

孟昶到了京城,被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七天后就死了,死后追封为楚王。他母亲李氏,为人聪明果断,受到优厚的待遇,朝廷诏书称她为“国母”,皇帝还召见她慰问,说:“国母您要保重身体,不要悲伤思念蜀地,将来我会送您回家的。”李氏说:“我家本来是太原人,如果能回到家乡养老,那就再好不过了。”那时候刘钧还没被平定。太祖皇帝很高兴地说:“等平定了刘钧,就满足您的愿望。”孟昶死后,李氏没有哭,而是用酒洒在地上祭奠说:“你没能在社稷危难之际死去,苟且偷生反而丢人现眼。我之所以忍着没死,是因为你还在。我现在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说完就不吃东西,也死了。其他的事情,史书上都有记载。

知祥兴灭年数记载得很清楚,各种史书都一样,都是从同光三年乙酉年入蜀,到皇朝乾德三年乙丑年灭国,一共四十一年的时间。只有《旧五代史》说的是从同光三年丙戌年到乾德三年乙丑年,一共四十年,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