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原本是梁国的一个小校官。自从董璋当上梁国的将军后,姚洪曾经在他手下做事,后来又投奔唐朝,当上了指挥使。唐长兴年间,朝廷派姚洪率领一千士兵驻守阆州。董璋叛乱了,派人送信给姚洪,想拉拢他。姚洪拿到董璋的信后,直接扔进了厕所。后来董璋的军队攻破了阆州,抓住了姚洪。董璋说:“你可是个厉害的汉子,我以前对你不错,你怎么能背叛我呢?”姚洪破口大骂:“老贼!你以前是李七郎的奴仆,负责扫马粪,得到一块剩下的烤肉就感激涕零。现在天子重用你当节度使,你为什么要造反?我能为国家而死,却不能为了苟活而做你的奴才!”董璋气急败坏,让人在面前架起大锅,命令十个壮士割下姚洪的肉来吃。姚洪直到死都在大骂。唐明宗听到后,感动得流下眼泪,封赏了他的两个儿子,并且厚待他的家人。

王思同是幽州人。他父亲王敬柔娶了刘仁恭的女儿,生下了王思同。王思同曾经在刘仁恭手下当银胡革录指挥使。后来刘仁恭被自己的儿子刘守光囚禁,王思同逃到后唐,被任命为飞胜指挥使。梁、晋两国在莘县交战,后唐派王思同在杨刘筑垒防御,因为立功被提升为神武十军都指挥使,后来又升迁为郑州防御使。王思同为人勇敢,擅长骑射,爱好学习,还很喜欢写诗,为人轻财重义,对文人很尊重,但是他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战功。

唐明宗时期,因为资历较老,王思同被任命为匡国军节度使,后来调任雄武镇守。当时,吐蕃经常来侵扰,而秦州却没有防御工事,王思同修建了四十多座栅栏来抵御吐蕃的入侵。五年后,王思同回朝述职,明宗问他边境的情况,王思同指着地图,详细地讲解了当地的山川形势以及利害关系。王思同离开后,明宗对左右的人说:“有人说王思同不办事,他能做到这个地步吗?”这时明宗才真正了解了他的才能,于是任命他为右武卫上将军、京兆尹、西京留守。后来石敬瑭讨伐董璋,王思同担任先锋指挥使,军队进入剑门关,但是后方军队跟不上,王思同与董璋交战,没有打赢而撤退了。石敬瑭撤兵后,王思同被调到山南西道镇守,后来又再次担任京兆尹、西京留守。

应顺元年二月,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造反,赶紧给周围的藩镇发檄文,说奸臣趁先帝生病的时候,害死了秦王,立了个年幼的皇帝,欺压宗室,动摇地方势力,然后列举了他起兵讨伐叛乱的原因。他还派了个伶人安十十,带着一把五弦琴去见杨思同,想借着音乐来表达他的意思。

那时候,各地的藩镇都摇摆不定,虽然收到了潞王的檄文,都上报朝廷了,但也没完全断绝跟潞王的联系。只有杨思同把安十十和潞王派来的推官郝诩等人送到了京城。小皇帝很高兴杨思同的忠诚,马上任命他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

三月,各路藩镇的军队包围了凤翔,攻破了东西两边的城门。李从珂兵力薄弱,但防守却很顽强,进攻的军队伤亡惨重。李从珂登上城楼,哭着喊着对下面的士兵说:“我跟随先帝二十年,大小数百场战斗,铠甲都没脱过,身上全是刀伤,将士们都跟着我出生入死。现在先帝刚去世,朝廷却重用奸臣,离间兄弟,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讨伐呢?”说完就放声痛哭。听到这话的士兵们,都很同情他。

兴元节度使张虔钊攻打凤翔城西,督战非常严厉,士兵们受不了了,竟然反过来攻击张虔钊,张虔钊只好逃跑了。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喊着:“潞王是我的主人!”就率领军队从西门进入城里投降了李从珂。而杨思同和朱知还在督战。严卫指挥使尹晖指挥着他的士兵说:“城西的军队进城受赏了!还打什么仗啊?”士兵们纷纷脱掉盔甲,扔掉武器,声音传了好几里远,都进城投降了。各路藩镇的军队都溃败了。

杨思同孤身逃走,到了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让他进去,他又逃到了潼关。李从珂率兵东进,到了昭应,前锋追上了杨思同。李从珂责问他:“你的罪过能逃得掉吗?”杨思同说:“我不是不知道投降您就能活命,只是我怕死了以后,在阴间见不到先帝。”李从珂被他的话感动了,最终还是杀了他。后来汉高祖刘邦即位后,追赠他为侍中。

张敬达,字志通,是代州人,小名叫生铁。年轻的时候就凭借骑射的本事,在唐庄宗手下当厅直军使。

到了唐明宗时期,他当上了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还领着钦州刺史的官职,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后来又调任武信、晋昌节度使。

清泰二年,契丹经常来犯边境,唐末帝让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驻扎在忻州。石敬瑭的军队在那里扎营,吵吵嚷嚷的,还喊着“万岁”,石敬瑭杀了三十多人才把他们镇压下去。

唐末帝怀疑石敬瑭有反叛之心,就派张敬达当北面副总管,来分掉石敬瑭的兵权。

第二年夏天,唐末帝把石敬瑭调到天平镇守,然后任命张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这下石敬瑭彻底反了。

于是,朝廷就让张敬达当了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军队包围了太原城,张敬达指挥修筑长城一样的防御工事,又用云梯、抛石机攻城。可奇怪的是,每次城防工事快要完工的时候,就来场大风大雨暴雨,把工事冲毁了。

石敬瑭向契丹求救,结果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九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从雁门关杀进来了,那阵势,旌旗连绵五十多里,看得人心里发慌。耶律德光先派人去问石敬瑭:“我今天想打败敌人,你觉得怎么样?”石敬瑭回话:“你们大军远道而来,敌人又这么强大,要取得胜利,不必着急。” 耶律德光派出的使者还没回去呢,两军就已经打起来了。

石敬瑭在西山摆开阵势,契丹派了三千轻骑兵过来试探,这些骑兵装备简陋,人马都没穿盔甲,就拿着皮鞭和木棍冲了过来。石敬瑭的军队一看,纷纷追上去,契丹兵假装败退。追到汾河边,契丹伏兵突然杀出,把唐军拦腰截断,北边的那部分唐军全军覆没,死了上万将士!石敬瑭带着残兵败将退守晋安,契丹大军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后唐皇帝派赵延寿、范延光等人去救援,赵延寿驻扎在团柏谷,范延光驻扎在辽州,两地相隔一百多里。契丹军队把石敬瑭围困的区域,从晋安营寨南面开始,长达一百多里,宽五十里,石敬瑭的士兵往外一看,只见契丹的帐篷连绵不绝,像山丘一样,四周围着栅栏,挂着铃铛报警,还有狗在营地里巡逻。石敬瑭军中要是有人晚上出来,立刻就会被契丹人抓住,所以大家都不敢再出营了。赵延寿他们这些人心里早就有二心了,根本就没想过要救石敬瑭。

石敬瑭手里还剩下五万士兵,一万匹战马,可时间一长,粮食吃完了,他们竟然开始削木头筛粪来喂马,马死了之后,连马肉都吃了,最后连马都没了。副招讨使杨光远劝石敬瑭投降契丹,石敬瑭觉得不能背叛后唐,而且援军也快到了,杨光远却一直逼他,石敬瑭无奈地说:“你们干嘛这么逼我?干嘛不干脆杀了我算了,然后你们自己去投降!”杨光远一听,二话不说,直接把石敬瑭杀了,然后投降了契丹。耶律德光听说石敬瑭死了,还感叹他忠义,派人把他厚葬了。

翟进宗和张万迪,这两个人是谁,根本就不知道。一开始他们都给唐朝当官,后来又给后晋当官。翟进宗当上了淄州刺史,张万迪当上了登州刺史。后来杨光远造反了,带着几百骑兵,逼着这两个刺史去了青州。张万迪就听他的话,而翟进宗就是不屈服,结果杨光远就把翟进宗杀了。 后唐出帝追封翟进宗为左武卫上将军。等杨光远被平定了,青州大赦,就连杨光远的子孙都得到了宽恕释放,唯独张万迪没被赦免,反而被公布了他的罪行然后斩了头。朝廷还下令寻找翟进宗的尸体,隆重地安葬了他,丧葬费用都由官府承担,并且任命他的儿子翟仁钦为东头供奉官。

沈斌,字安时,是徐州下邳人。年轻时当兵,在梁朝时做到拱辰都指挥使。后来给唐朝当官,跟着魏王李继岌打败了蜀军,平定了康延孝的叛乱,因为立功被封为虢州刺史,后来又先后担任了随州、赵州等八个州的刺史。后晋开运元年,他当上了祁州刺史。契丹人入侵,打到了榆林,路过祁州。沈斌觉得契丹深入晋朝境内,而且军队疲惫不堪,是个可以攻击的好机会,就带兵去拦截他们。契丹人用精锐骑兵冲锋陷阵,沈斌的军队死了很多人,城里又没什么准备,契丹将领赵延寿带兵猛攻。赵延寿劝沈斌投降,沈斌在城墙上骂赵延寿说:“你父子俩真是误判形势,陷入了这腥风血雨之中,竟然忍心用你们这群蛮夷之众,残害自己的国家,我沈斌能为国家而死,绝对不会像你这样!” 后来城破了,沈斌自杀了,他的家人也都成了契丹人的俘虏。

王清,字去瑕,是洺州曲周人。他一开始在唐朝当宁卫指挥使,后来又投奔后晋,做了奉国都虞候。安从进叛乱占据襄州,高行周带兵攻打,一年多都没拿下。王清对高行周说:“安从进闭城自守,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呢?”于是请求先登,结果成功攻破了襄州。开运二年冬天,他跟随杜重威在阳城作战,凭借英勇作战的功劳成为步兵中的佼佼者,被加封为检校司徒。

那年冬天,杜重威的军队在桥南渡河,敌军在北边阻击,而敌军精锐骑兵绕过西山,从后方袭击晋军,南下攻打栾城,切断了晋军的粮道。王清对杜重威说:“晋军的处境很危险了!现在距离镇州只有五里,却在这里死守,营垒孤立,粮食也快吃完了,怎么办呢?请让我率领两千步兵当先锋,夺取桥梁开辟道路,您再率领大军跟进进入镇州,这样才能守住!”杜重威同意了,派他与宋彦筠一起先行。王清与敌军作战,打败了他们,夺回了桥梁。这时,杜重威已经起了二心,犹豫着不肯进军,宋彦筠也撤退了,王清说:“我只能死在这里了!”于是奋勇作战而牺牲,享年五十三岁。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追赠王清为太傅。

史彦超是云州人,为人勇敢强悍,行动迅速。周太祖郭威建立后周时,史彦超担任汉龙捷都指挥使,跟随他征战。太祖即位后,史彦超升任虎捷都指挥使,驻守晋州。刘旻攻打晋州,晋州没有主帅,知州王万敢无力抵抗,史彦超率领驻军坚守了一个多月。周太祖派王峻前去救援,刘旻的军队才撤兵。因为战功,史彦超升任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兼任郑州防御使。后周与后汉在高平作战,史彦超担任先锋,率先冲锋陷阵,因功被封为感德军节度使。后周军队包围后汉太原,契丹军队救援后汉,从忻州、代州出兵。后周世宗柴荣派符彦卿抵御,任命史彦超为先锋,在忻口作战。史彦超勇猛异常,左右冲杀,多次击退敌军,又多次被敌军反攻,最终战死沙场。

话说当时,世宗皇帝在高平打败了汉军,乘胜追击,包围了城池。可是将领们意见不统一,所以打了很久都没拿下。世宗皇帝想撤兵,但还没下定决心,这时听说彦超战死了,就赶紧撤军。撤军匆忙,损失惨重。世宗皇帝既惋惜彦超的死,又气愤攻城失败,忧愁愤怒了好几天都没吃东西。后来追赠彦超为太师,并且优厚地抚恤了他的家人。

接下来说说孙晟这个人,他最初叫孙凤,后来又改名叫孙忌,是密州人。他特别好学,文采很好,尤其擅长写诗。年轻的时候做过道士,住在庐山的简寂宫。他经常画唐朝诗人贾岛的画像挂在屋里,每天早晚都恭敬地对待它。简寂宫里的其他道士讨厌孙晟,觉得他很邪门,就用棍子把他赶了出去。于是孙晟换上儒生的衣服,跑到赵国和魏国,去拜见在镇州的唐庄宗,庄宗任命他为著作佐郎。天成年间,朱守殷镇守汴州,把他请去当判官。后来朱守殷造反,被杀,孙晟就抛弃了妻子儿女,逃亡到陈州和宋州之间。安重诲很恨孙晟,认为是孙晟教唆朱守殷造反的,还画了他的画像四处通缉,但始终没抓到他,最后就灭了他全家。

孙晟逃到了吴国。那时候,李昪正篡夺杨氏的政权,广招天下人才,得到孙晟后,非常高兴他的文采,让他负责起草政令,从此孙晟名声大噪。孙晟有个毛病,就是口吃,见到人不会寒暄问好,但是等坐下来之后,谈起话来滔滔不绝,辩才犀利,听的人都会听得入迷。李昪特别喜欢他,经常和他一起商议政事,很多意见都和李昪的想法一致,于是任命他为右仆射,和冯延巳一起辅佐李昪。孙晟看不起冯延巳,经常说:“金碗玉杯盛狗屎,成何体统?”孙晟在李昪父子手下做了二十多年官,官至司空,家里越来越富裕,也越来越骄横。他吃饭的时候从来不用摆放桌椅,让很多歌妓每人拿着一盘菜,围着他站着伺候,叫做“肉台盘”,当时很多人学他的样子。

周世宗要打淮南,李景害怕了,先派泗州的牙将王知朗去徐州,送个信求和,周世宗压根儿没理他。 接着又派翰林学士钟谟和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去送个正式的奏表,表示臣服,还是没回应。 没办法,李景又派礼部尚书王崇质和副使晟去送奏表,钟谟和晟他们都说李景愿意割让寿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这六个州,每年还进贡一百万犒劳军队。

可周世宗已经拿下滁州、扬州、濠州、泗州这些地方了,他想着要把整个淮南都拿下才罢休,所以把使者扣下了,继续猛攻寿州。钟谟他们一看周世宗这么厉害,李景根本不是对手,周军又这么强大,寿春城眼看就要被攻破了,就说:“希望陛下能宽限我们五天,让我们回去取李景的正式奏表,把淮北所有州都献上。”周世宗答应了,派供奉官安弘道押着李德明和王崇质送他们回去了,而钟谟和晟则被留了下来。

李德明他们回到淮南,李景后悔了,不愿意割地了。正赶上夏天雨水多,周世宗也撤兵了,留下李重进和张永德继续攻打庐州和寿州。周军之前占领的扬州、泰州等地,都守不住了,李景的军队又重新振作起来了。李重进和张永德两个将军之间互相猜忌,有了嫌隙,张永德还写信告李重进谋反,周世宗没信。李景知道这两个将领之间有矛盾,就用蜡丸书信给李重进,劝他造反。

一开始,晟去当使臣的时候,跟崇质说:“我这次出门,肯定凶多吉少,但我最终不会辜负永陵的一抔土!” 永陵,就是吴王李昪的墓。等崇质回来后,晟和钟谟一起到了京城,住在都亭驿,朝廷待他们特别好,每次上朝进宫,都让他们在东省官员后面站班,皇上召见他们的时候,总是给他们喝好酒。

后来,周朝军队接连打败仗,丢掉了之前占领的州郡,世宗皇帝为此很着急,就召见晟询问江南的情况。晟没说话,世宗皇帝很生气,但又找不到发作的理由。正好这时,南唐后主李景用蜡丸书信呈递上来,信里狠狠批评了周朝的种种罪恶。世宗皇帝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晟来当使臣,跟我说李景害怕我的武力,愿意北面称臣,保证忠心耿耿,怎么现在却出现这种指责我的话?” 他立刻叫来侍卫军虞候韩通,把晟抓起来下狱,还把晟的随从两百多人全部杀害了。晟临死前,世宗皇帝还派近臣去问他,晟始终不说一句话,神情平静安详,整理好衣冠,朝南拜了一下说:“臣只想用死报效国家!”然后就从容就义了。

晟死后,钟谟也被贬到耀州当司马。后来,世宗皇帝气消了,觉得晟很忠心,后悔杀了他,就召回钟谟,任命他为卫尉少卿。南唐已经割让了长江以北的土地,于是派钟谟回国。南唐后主李景听说晟死了,还追封他为鲁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