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是沧州饶安县人。年轻的时候当骑兵将领,他和后来的晋高祖石敬瑭,一起在唐明宗手下当兵。
公元924年,契丹人入侵边境,唐明宗从涿州出兵迎战,结果打输了。唐军将领们都各自逃跑了,只有石敬瑭一个人还在拼命战斗,契丹军队逐渐合围,把他困住了。李琼拉住石敬瑭的衣服,和他一起逃走。跑到刘李河的时候,契丹追兵就要追上了,李琼先趟水游到南岸。石敬瑭到了河中央,马也累倒了,李琼用长矛把他从水里拉出来,又把自己的马让给石敬瑭骑,自己步行保护着他,走了十多里路,才算安全脱险。
后来,唐明宗在魏州发生兵变,南下逃亡。李琼带着石敬瑭的三百骑兵,抢先赶到汴州。石敬瑭当上保义军节度使后,任命李琼为牙队指挥使。石敬瑭建立晋朝后,封李琼为护圣都虞候,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但是并没有给他官爵,李琼心里挺憋屈的。过了很久,才被封为宰相,兼任中二州刺史。
等到后唐出帝在位的时候,李琼被任命为棣州刺史。杨光远造反,写信拉拢李琼,李琼拒绝了他。后来,李琼又升迁为洺州团练使,之后又担任护圣右厢都指挥使。
等后晋灭亡,契丹人攻入京城,契丹人任命李琼为威州刺史。李琼走到郑州的时候,不幸遇到强盗,被杀害了。
刘景岩是延州人,家里本来就很有钱,经常用钱财结交达官贵人。他曾经给高万金当过手下,后来当上了丹州刺史。晋高祖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后唐的废帝下令征兵,七户人家出一个人当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正要带乡民去京城,临走前,刘景岩派人煽动他们造反,义兵们杀了杨汉章,拥立刘景岩当了留后。晋高祖登基后,马上任命刘景岩为节度使。
刘景岩手下的幕僚熊皦,是个很聪明的人,暗中观察刘景岩,觉得他骄横跋扈,难以驾驭,担心他会生出异心,就想用好处来迷惑他。于是就对刘景岩说,边疆地区不能长久安定,给他出谋划策,说如何在边疆保住名声,获取利益。他建议刘景岩说邠州和泾州有很多好田地,收益能翻倍,应该多买田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刘景岩信以为真,一年多后,果然赚了不少钱。
刘景岩派熊皦去京城,熊皦趁机上奏说:“刘景岩不适合待在边疆,应该把他调到内地。”于是刘景岩就被调离了延州,先去了邠州,熊皦则升官做了补阙。没过多久,刘景岩又被调到保义,没多久又被调到武胜军。这时刘景岩才明白熊皦是在算计他,于是就诬告熊皦私藏了他的玉带,熊皦因此被贬到商州上津当县令。熊皦害怕刘景岩会加害他,就逃跑了,躲进了深山。
开运三年,刘景岩被免去武胜军的职务,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退休,住在华州。契丹入侵京城,朝廷派周密镇守延州,刘景岩这才回到家乡。可是延州百姓赶走了周密,拥立了高允权。高允权的妻子刘氏,是刘景岩的孙女。刘景岩家里田地房屋很多,家奴众多,党项的豪族也在他家附近放牧,势力很大,刘景岩和他们来往密切,高允权对此很担心。
高允权的妻子每年回娘家探亲,刘景岩就对她说:“高郎只是个县令,却能控制整个州,他能保得住吗?”高允权很讨厌刘景岩,但又贪图他的田产房屋,于是就诬告刘景岩谋反,把他杀了,刘景岩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长子刘行琮,是德州刺史,后来被罢官留在京城,也被高允权杀害了。他的次子刘行谦,是高允权妻子的父亲,因为高允权上奏说他不是刘景岩的儿子,所以才免于一死。
安彦威,字国俊,是山西代州崞县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跟着唐明宗。安彦威箭法特别好,也懂一些军事策略。唐明宗镇守天平、宣武、成德三地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安彦威当副将,因为他为人谨慎可靠,很受明宗信任。
后来唐明宗当了皇帝,他的儿子李从荣镇守邺城,安彦威就当上了保护李从荣的指挥使。李从荣后来管辖六军,安彦威就升职了,当上了“捧圣指挥使”,还当上了宁国军节度使。等到石敬瑭当上皇帝(晋高祖),就封安彦威为北京留守,后来又调他去归德镇守。
那时候黄河在滑州决堤了,皇帝就派安彦威去堵,安彦威还自己掏钱雇人修堤坝。后来他又升任西京留守,正赶上闹大饥荒,他就赈济百姓,那些犯了法的人,他也多加宽恕。老百姓都很感激他,都不愿意离开他。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悲伤过度,都超过了礼仪规定的标准。
后来,后晋出帝跟契丹人撕毁了盟约,就让安彦威当北面行营副都统,安彦威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支援军队。最后,他因为生病,死在了京城。
安彦威和安太妃是同宗,出帝把他当成舅舅一样看待,但是安彦威从来没利用这层关系跟皇帝说过话。他死后,安太妃亲自去哭丧,大家才知道他们原来是亲戚。这件事更让人觉得他为人谨慎可靠。
李琼,是沧州饶安人。年轻的时候当骑兵将领,跟后来的晋高祖一起,在唐明宗手下做事。
公元924年,契丹入侵边境,唐明宗从涿州出兵迎战,结果打输了,手下的将领都各自逃跑了,只有晋高祖一个人还在拼命战斗,契丹军队逐渐合围,把他困住了。李琼拉住晋高祖的衣服,和他一起逃走。跑到刘李河的时候,追兵就要追上了,李琼先游到南岸,晋高祖到了河中央,马匹也累趴下了,李琼用长矛把他拉了出来,又把自己的马让给晋高祖骑,自己步行保护着他,跑了十多里路,才算逃脱了危险。
后来唐明宗在魏州发生兵变,南下逃亡,李琼带着三百骑兵,先一步护送晋高祖前往汴州。晋高祖当上保义军节度使后,任命李琼为牙队指挥使。晋高祖建立后唐后,封李琼为护圣都虞候,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但是并没有给他官爵,李琼心里也挺不痛快的。过了很久,才被提升为宰相,兼任中二州刺史。
到了后唐出帝时期,李琼被任命为棣州刺史。杨光远造反,写信拉拢李琼,李琼拒绝了他。后来,李琼又升任洺州团练使,接着又当上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后唐灭亡后,契丹军队攻入京城,契丹人任命李琼为威州刺史。李琼前往威州的路上,到了郑州的时候,不幸遇到强盗,被杀害了。
刘景岩是延州人,家里本来就很有钱,靠着钱财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他曾经追随高万金,当过他的部下,后来当上了丹州刺史。晋高祖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后唐的废帝下令征兵,七户人家出一个士兵,组成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正要带乡民去京城,临行前,刘景岩派人煽动他们造反,结果义兵哗变,杀了杨汉章,拥立刘景岩当了留后。晋高祖登基后,马上任命刘景岩为节度使。
刘景岩有个幕僚叫熊皦,这个人很聪明,暗中观察刘景岩,觉得他骄横跋扈,难以驾驭,担心他会生出异心,就想用好处来迷惑他。于是就对刘景岩说,边疆地区不能长久安定,然后给他出谋划策,说如何保住名声,获得利益。他建议刘景岩说,邠州和泾州有很多肥沃的土地,收益能翻几番,应该多买田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刘景岩信了他的话,一年多下来,确实赚了不少钱。
后来,刘景岩派熊皦去京城办事,熊皦趁机上奏说:“刘景岩不适合在边疆任职,应该把他调到内地来。”于是,刘景岩被调到邠州,熊皦回京后被任命为补阙。没过多久,刘景岩又被调到保义,没待多久,又被调到武胜。这时,刘景岩才明白熊皦是在算计他,于是就诬告熊皦私藏了他的玉带,熊皦因此被贬到商州上津当县令。熊皦害怕刘景岩会加害他,就逃跑了,躲进了深山里。开运三年,刘景岩被免去武胜的职务,被授予太子太师的荣誉称号后退休,回到华州老家。
契丹人入侵京城,朝廷派周密镇守延州,刘景岩这才回到家乡。可是延州百姓赶走了周密,拥立高允权为首领。高允权的妻子是刘景岩的孙女。刘景岩家财万贯,良田豪宅、仆人众多,党项族的一些家族在延州郊外放牧,势力也很强大,刘景岩和他们来往密切,高允权对此很担忧。高允权的妻子每年回娘家探亲,刘景岩就对她说:“高允权不过是个县令,却能掌握整个州,他能保住这个位置吗?”高允权因此对刘景岩更加厌恶,但又贪图他的田产房屋,于是就诬陷刘景岩谋反,把他杀害了,刘景岩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
他的长子刘行琮,曾任德州刺史,后被罢官留在京城,也被杀害了。次子刘行谦是高允权妻子的父亲,他上奏说刘行谦并非刘景岩的儿子,因此免于被杀。
皇甫遇,是河北正定人。这人啊,又勇猛又有力气,留着络腮胡子,箭法还特别好。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唐明宗打仗,后来当上了武胜军节度使。可他当官特别狠,就知道搜刮民脂民膏,手底下的人很多都辞职跑了,就怕被他整。
等到晋高祖当皇帝的时候,皇甫遇又先后在义武、昭义、建雄、河阳四个地方当镇守使,最后被调到神武军当个统军。后来契丹人来打仗,攻陷了贝州,皇帝就派高行周当北面行营都部署,皇甫遇当马军右厢排阵使。那时候,青州的杨光远造反了,皇帝就派李守贞和皇甫遇带兵去守郓州。
他们到了马家渡,正好碰上契丹人要渡河去帮杨光远,皇甫遇他们就打败了契丹军。因为立了功,皇甫遇就被封为义成军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
开运二年,契丹人来犯,打到了西山。他们派先锋赵延寿包围镇州,杜重威吓得不敢出战。赵延寿就带兵四处抢掠,攻破了栾城、柏乡等九个县,一直打到了邢州。
那时候正好是年底,后唐出帝和大臣们喝酒喝多了,都病倒了,没办法带兵出征,只好派北面行营都监张从恩,带着马全节、安审琦和皇甫遇等人去抵挡契丹军。张从恩他们到了相州,在安阳河南边扎营,然后派皇甫遇和慕容彦超带着几千骑兵去侦察敌情。
皇甫遇过了漳河,碰上了几万契丹兵,就和他们打了十多里地,一直打到榆林,被契丹兵包围了。皇甫遇的马中箭倒下了,他赶紧抢了仆人杜知敏的马继续作战。杜知敏被契丹人抓了,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杜知敏是个义士,咱们不能丢下他!”说完,他和慕容彦超就一起冲进敌阵,把杜知敏救了回来。
契丹兵和皇甫遇从中午打到下午,一会儿停一会儿又打,还不断增兵,气势很猛。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现在这情况,要么打要么跑,打还有活路,跑的话就死定了。既然要死,那就拼死一战,也算对得起国家了!”
张从恩和其他将领见皇甫遇这么久都没消息,都以为他已经被俘了。这时,突然来了个骑兵报信,说皇甫遇被包围了。安审琦立刻带兵去救援,张从恩却怀疑这是假消息,不想去。安审琦说:“胜败在天,我们应该一起承担责任,就算契丹人没打过来,我们要是丢了皇甫遇,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说完,他就带兵过了河,其他军队也都跟着往北去,和契丹军对峙了十多里。契丹人看到援军来了,就撤兵了。皇甫遇和安审琦他们收兵南下,契丹人也全部北撤。
当时契丹兵已经深入敌境,人困马乏,他们撤退的时候,其他将领都没追上去,只有张从恩带着皇甫遇他们退守黎阳,契丹军这才得以顺利逃脱。
话说三年冬天,朝廷任命杜重威当了都招讨使,而皇甫遇呢,当时是马军右厢都指挥使,驻扎在中渡。这杜重威早就偷偷摸摸地跟契丹人勾结好了,还埋伏了兵马在帐篷里。他把各位将领都叫来,一起坐着,然后突然宣布要投降契丹。皇甫遇和其他将领当时都傻眼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杜重威直接把投降的文书拿了出来,皇甫遇他们一个个低头,乖乖地在上面签了字。杜重威一声令下,大家就卸下武器,投降了。契丹人派皇甫遇和张彦泽先去京城报信。皇甫遇走到平棘的时候,就自杀了。
唉,梁朝灭亡的时候,敬翔死了,却没做到死节;晋朝灭亡的时候,皇甫遇死了,也没能为国捐躯,我真是感慨万千啊!梁朝篡唐,敬翔出了不少坏主意,他儿子帮着父亲杀害了爷爷,这能算人吗?他竟然没被砍头,真是侥幸逃过一死。当时晋军投降契丹,士兵们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要卸甲投降的时候,哭声震天,他们哪里是真心想投降啊!如果皇甫遇当时能奋起反抗,当场杀了杜重威,就算最后还是难逃一死,那也死得其所了,他的义气和英勇岂不令人敬佩?可他却低头听命,跟着大家一起亡国了,死了也无法赎罪,这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君子对待人,要么宽容谅解,要么严格要求。宽容,就能让人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严格要求很难做到,正因为难,所以才可贵。但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宽容,什么时候该严格要求,这难道不也很难吗?
安彦威,字国俊,是山西代州崞县人。年轻的时候当兵,跟着唐明宗。安彦威箭法特别好,也懂一些军事策略。唐明宗镇守天平、宣武、成德这几个地方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安彦威当副将,因为他为人谨慎可靠,很受唐明宗信任。
后来唐明宗当了皇帝,他的儿子李从荣镇守邺城,安彦威就当了他的保镖头子,叫护圣指挥使。李从荣后来管着朝廷的军队,安彦威的地位也升了,当上了捧圣指挥使,还当上了宁国军节度使,那是相当厉害的官儿了。 等晋高祖当了皇帝,就让安彦威当北京留守,后来又调到归德去镇守。那时候黄河在滑州决堤了,皇帝就派安彦威去堵,安彦威还自己掏钱雇人修堤坝。
后来他又升官了,当上了西京留守。那几年闹饥荒,安彦威就拿钱粮救济灾民,那些犯了法的人,他也多加宽容,老百姓都特别感激他,舍不得离开他。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悲痛过度,都超过了礼仪规定的标准。
后来皇帝跟契丹人撕毁了盟约,就让安彦威当北面行营副都统,安彦威还把自己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支援军队。可惜的是,他后来生病死在了京城。
安彦威和安太妃是同宗,皇帝把他当成舅舅一样看待,但是安彦威从来没利用过这层关系。他死后,安太妃亲自去哭丧,大家才知道他们原来是亲戚,当时的人都更佩服他为人谨慎。
李琼,是沧州饶安县人。年轻的时候当骑兵将领,跟后来的晋高祖石敬瑭一起,在唐明宗手下当差。
公元924年,契丹人入侵边境,唐明宗带兵到涿州,跟契丹人打仗,结果打输了。其他的将领都各自逃跑了,只有晋高祖一个人还在拼命战斗,契丹军队逐渐合围,把他围困住了。李琼拉住晋高祖的衣服,和他一起逃跑,跑到刘李河的时候,追兵就要追上了。李琼先游过河到了南岸,晋高祖到了河中央,马匹也累倒了,李琼用长矛把他拉出来,又把自己的马让给晋高祖骑,自己步行保护他,跑了十多里路,才得以脱险。
后来唐明宗在魏州发生兵变,南下逃亡,李琼带着三百骑兵,跟随晋高祖先赶到汴州。晋高祖当上保义军节度使后,任命李琼为牙队指挥使。晋高祖建立后晋后,封李琼为护圣都虞候,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但是并没有给他官爵,李琼心里也挺不痛快的。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宰相,兼任中二州刺史。
到了后晋出帝的时候,李琼被任命为棣州刺史。后来杨光远叛乱,写信招降李琼,李琼拒绝了他。之后,李琼升迁为洺州团练使,又担任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后晋灭亡后,契丹军队攻入京城,契丹人任命李琼为威州刺史。李琼在前往郑州的途中,遭遇强盗被杀害了。
刘景岩是延州人,家里本来就很有钱,靠着钱财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他曾经给高万金当过部下,后来当上了丹州刺史。晋高祖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后唐的废帝下令征兵,七户人家出一个人当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正要带乡民去京城,临走前,刘景岩派人煽动义兵造反,结果义兵杀了杨汉章,拥立刘景岩当了留后。晋高祖登基后,马上任命刘景岩为节度使。
刘景岩有个幕僚叫熊皦,这个人很聪明,暗中观察刘景岩,觉得他骄横跋扈,难以驾驭,担心他会生出异心,就想用好处来迷惑他。于是熊皦就对刘景岩说,边疆地区不能长久安定,给他出谋划策,说邠州和泾州有很多好田地,收益能翻倍,建议他多买田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刘景岩信以为真,一年多后,果然赚了很多钱。后来,刘景岩派熊皦去京城办事,熊皦趁机上奏说:“刘景岩不应该待在边疆,应该把他调到内地去。”于是,刘景岩被调到邠州,熊皦则升官做了补阙。没过多久,刘景岩又被调到保义,不久又调到武胜。
这时,刘景岩才明白熊皦是在算计他,于是就诬告熊皦私藏了他的玉带,熊皦因此被贬到商州上津当县令。熊皦害怕刘景岩会加害他,就逃跑了,躲进了深山。开运三年,刘景岩被免去武胜的职务,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退休,住在华州。契丹人入侵京城,朝廷派周密镇守延州,刘景岩这才回到家乡。可是延州百姓赶走了周密,拥立高允权为首领,而高允权的妻子刘氏,正是刘景岩的孙女。
刘景岩家里田产房屋很多,家奴众多,非常富有;党项族的一些豪强也住在延州附近,势力也很强大,刘景岩和他们来往密切。高允权对此很担心。每逢年节,高允权的妻子都要回娘家探望,刘景岩就对她说:“高允权只不过是个县令,却能控制整个州,他能保得住吗?”高允权非常讨厌刘景岩,但又贪图他的田产房屋,于是就诬陷刘景岩谋反,把他杀了,刘景岩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长子刘行琮,是德州刺史,后来被罢官留在京城,也被高允权杀害了。他的次子刘行谦,是高允权岳父,因为高允权上奏说他不是刘景岩的儿子,所以才免于一死。
马全节,字大雅,是河北元城人。唐朝同光年间,他当上了捉生指挥使,负责抓捕逃犯。后来赵在礼在邺都造反,马全节被任命为马步军指挥使。唐明宗继位后,马全节先后担任博州、单州、郢州、沂州四州刺史和金州防御使。
等到唐末帝时期,蜀军攻打金州,当时金州守军只有几百人,马全节拿出全部家产犒赏士兵,和大家一起坚守城池。蜀军撤兵后,唐末帝召见马全节,任命他为沧州留后。
后来,后晋高祖石敬瑭建立了后晋,马上任命马全节为横海军节度使,调任他镇守安远,接替李金全的职位。李金全叛变投靠了南唐的李昪,后晋高祖石敬瑭派三万大军,让马全节和安审晖一起讨伐他,李金全逃往南方。
李昪派李承裕守安州,马全节和李承裕在安州南面交战,大败李承裕,斩首三千,活捉一千多人。李承裕丢下城池逃跑,安审晖追到云梦,抓住了李承裕和他的两千士兵,马全节又斩杀了其中一千五百人,把剩下的士兵和李承裕一起押解到京城。李承裕对马全节说:“我洗劫了城里,抢到的东西价值百万,将军都拿去了。我见了皇帝,一定会把这事儿说出来,然后再受处罚。”马全节害怕了,就杀了李承裕。后晋高祖石敬瑭对此事没有追究,把马全节调到昭义镇守,后来又调到安国镇守。
他还跟随杜重威一起讨伐安重荣,因战功被调到义武镇守。自从后晋出帝和契丹交恶后,马全节几乎一直都在战场上。开运元年,他担任行营都虞候,当时契丹军和后晋大军在澶州、魏州之间对峙,马全节率军攻打白团城,攻破了城池,俘虏了七百人。他又攻克了泰州,俘虏了两千人,泰州守将晋廷谦也投降了。四月,契丹军在戚城战败,分路北撤,马全节在定丰打败了他们,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安晖。七月,马全节被调任广晋尹,留守邺都。十月,杜重威担任招讨使,马全节担任副手,在卫村大败契丹军。
马全节为人谦虚谨慎,侍奉母亲非常孝顺,他处理政务,一定会先问清楚法律条文。刚开始调任广晋时,他路过元城,穿着白色襕衫去拜见县令,州里的人都感到很荣幸。开运二年,马全节被调任顺国节度使,还没到任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中书令。
皇甫遇,是河北正定人。这人啊,又勇猛又有力气,留着络腮胡子,箭法还特别好。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唐明宗打仗,后来当上了武胜军节度使。可他当官当得可真是霸道,就想着搜刮民脂民膏,手底下的人很多都辞职逃跑了,就怕被他整。
到了后唐庄宗(晋高祖)当政的时候,皇甫遇先后在义武、昭义、建雄、河阳四个地方当镇守使,最后被调到神武军当了个统军。后来契丹人入侵,占领了贝州,皇帝就派高行周去当北面行营都部署,皇甫遇呢,被任命为马军右厢排阵使。那时候,青州的杨光远造反了,皇帝就派李守贞和皇甫遇带兵去守郓州。他们到了马家渡,正赶上契丹人要渡河去帮杨光远,结果皇甫遇他们打败了契丹军。因为立了功,皇甫遇被封为义成军节度使,还当上了马军都指挥使。
开元二年,契丹人来犯,打到西山,派先锋赵延寿包围镇州,杜重威那个怂货,不敢出战。赵延寿就带兵四处抢掠,攻破了栾城、柏乡等九个县,一直打到邢州。
那会儿正好是年底,皇帝跟大臣们喝酒喝多了,病倒了,没办法带兵出征,只好派北面行营都监张从恩,带着马全节、安审琦和皇甫遇他们去抵挡。张从恩他们到了相州,在安阳河南边扎营,然后派皇甫遇和慕容彦超带着几千骑兵去侦察敌情。
皇甫遇过了漳河,碰上了好几万契丹兵,就打了十多里地,到了榆林,被包围了。皇甫遇的马中箭倒下了,他赶紧抢了仆人杜知敏的马继续作战。杜知敏被契丹人抓了,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杜知敏是个义士,不能丢下他!”说完就和慕容彦超一起冲进敌阵,把杜知敏救了回来。
契丹兵跟皇甫遇打仗,从中午打到下午,一会儿停一会儿打,还不断增兵,声势浩大。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现在这情况,要么打要么跑,打还有活路,跑就死定了!咱们拼死一战,也算对得起国家了!”张从恩和其他将领见皇甫遇这么久没动静,都以为他已经被俘了。
一会儿,来了个骑兵报信,说皇甫遇被包围了,安审琦就带兵去救援。张从恩怀疑这是个假消息,不想去,安审琦说:“成败在天,咱们应该一起承担,就算契丹人没打过来,咱们要是丢了皇甫遇,还有什么脸面见皇上!”说完就带兵过河,其他军队都跟着往北去,跟契丹人对峙了十多里。契丹人看到援军来了,就撤兵了。皇甫遇和安审琦他们收兵南下,契丹人也全部北撤。
当时契丹兵深入我方腹地,人困马乏,他们撤退的时候,其他将领都没追上去,张从恩带着皇甫遇他们退守黎阳,契丹人这才得以顺利逃脱。
话说三年冬天,朝廷任命杜重威当了都招讨使,而皇甫遇则做了马军右厢都指挥使,驻扎在中渡。杜重威这小子早就偷偷摸摸地跟契丹人勾结好了,暗地里藏了一堆兵埋伏在帐篷里。他把各位将领都叫来,一起坐在那儿,然后突然宣布要投降契丹。皇甫遇和其他将领当时都傻眼了,愣是说不出话来。
杜重威直接亮出投降书,皇甫遇他们一个个低头,乖乖地在上面签了字。杜重威一声令下,大家卸下盔甲,投降了契丹。契丹人派皇甫遇和张彦泽先去京城报信,结果皇甫遇走到平棘的时候,就自杀了。唉!梁朝灭亡的时候,敬翔死了,却没能留下忠义的名声;晋朝灭亡的时候,皇甫遇死了,也没能为国捐躯,真是让人惋惜啊!
我可不是没有想法啊!梁朝篡唐,敬翔出了不少坏主意,他儿子帮着父亲弑杀自己的祖宗,这能行吗?他居然没被砍头,真是命大!当时晋朝军队投降契丹,士兵们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命令他们卸甲的时候,哭声震天,他们投降根本就不是心甘情愿的啊!如果皇甫遇当时能奋起反抗,当场杀了杜重威,即使最后不幸被杀,那也是死得其所,他的忠义之举一定能名垂青史!可他却低头听命,跟着大家一起亡国了,死了也无法赎罪,这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君子待人,要么宽容谅解,要么严格要求。宽容,就能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严格要求则很难做到,正因为难,所以才显得可贵。可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宽容,什么时候该严格要求,这本身又岂是容易的事呢?
安彦威,字国俊,是山西代州崞县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士兵,跟着唐明宗打仗。
安彦威箭法特别好,而且懂一些军事策略。唐明宗镇守天平、宣武、成德这几个地方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安彦威当副将,因为安彦威为人谨慎可靠,所以很受唐明宗信任。
唐明宗当上皇帝后,他的儿子李从荣镇守邺城,安彦威就当上了保护李从荣的指挥使。后来李从荣管辖六军,安彦威升职成了保护皇帝的指挥使,还当上了宁国军节度使。
等到晋高祖当皇帝了,就封安彦威为北京留守,后来又调他去归德镇守。那时候黄河在滑州决堤了,皇帝就派安彦威去堵住决口,安彦威还自己掏钱雇人修堤坝。
后来他又升任西京留守。那年闹大饥荒,安彦威就赈济百姓,那些挨饿的人犯了法,他也都宽大处理。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舍不得离开他。
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安彦威悲痛过度,都超过了礼制的要求。
后来,后唐出帝和契丹人撕毁了盟约,就让安彦威当北面行营副都统,安彦威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支援军队。最后,安彦威因为生病,死在了京城。
安彦威和安太妃是同宗,出帝把他当成舅舅一样看待,但安彦威从来没利用过这段关系。等到安彦威去世了,安太妃去哭灵,大家才知道他们原来是亲戚。这件事更让人觉得他为人谨慎可靠。
李琼,是沧州饶安人。年轻的时候当骑兵将领,他和后来的晋高祖石敬瑭,一起在唐明宗手下当兵。
公元924年,契丹人入侵边境,唐明宗带兵去涿州迎战,结果打输了。很多将领都各自逃跑了,只有晋高祖一个人还在拼命战斗,契丹军队逐渐合围,把他困住了。李琼拉住晋高祖的衣服,和他一起逃走。跑到刘李河的时候,追兵就要追上了,李琼先游过河到了南岸。晋高祖到了河中间,马也累趴下了,李琼用长矛把他拉了出来,又把自己的马让给晋高祖骑,自己步行保护着他,跑了十多里路,才算逃脱了危险。
后来唐明宗在魏州发生兵变,南下逃亡。李琼带着三百骑兵,跟随晋高祖先赶到汴州。晋高祖当上保义军节度使后,任命李琼为牙队指挥使。晋高祖建立后晋后,封李琼为护圣都虞候,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但是没给他官爵,李琼心里挺不痛快的。过了很久,才被提升为宰相,兼任中二州刺史。
到了后晋出帝时期,李琼被任命为棣州刺史。杨光远造反,写信拉拢李琼,李琼拒绝了他。后来,李琼又升迁为洺州团练使,接着又担任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后晋灭亡后,契丹军队攻入京城,契丹人任命李琼为威州刺史。李琼前往威州的途中,到了郑州的时候,不幸遇盗被杀害了。
刘景岩是延州人,家里本来就很有钱,经常用钱财结交达官贵人。他曾经给高万金当过部下,后来当上了丹州刺史。晋高祖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唐朝的废帝下令征兵,七户人家出一个兵当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要带乡民去京城,临走前,刘景岩派人煽动那些义兵造反,结果义兵杀了杨汉章,拥立刘景岩当了留后。晋高祖登基后,马上任命刘景岩为节度使。
刘景岩有个幕僚叫熊皦,这个人特别聪明,暗中观察刘景岩,觉得他骄横跋扈,难以驾驭,担心他会反叛,就想用好处来迷惑他。于是熊皦就对刘景岩说,边疆地区不能长久安定,然后给他出主意,说怎样才能保住名声,又能获得利益。他说邠州和泾州有很多肥沃的土地,收益能翻几番,应该多买地来赚钱,让自己富裕起来。刘景岩信了他的话,一年多后,果然赚了很多钱。
后来,刘景岩派熊皦去京城办事,熊皦趁机上奏说:“刘景岩不应该在边疆待着,应该把他调到内地去。”于是刘景岩就被调离了延州,去了邠州。熊皦回京后被提升为补阙,而刘景岩没过多久又被调到保义,没多久又被调到武胜。这时刘景岩才明白熊皦是在故意陷害自己,于是他就诬告熊皦私藏了他的玉带,熊皦因此被贬到商州上津当县令。熊皦害怕刘景岩会加害自己,就逃跑了,躲到山里去了。
开运三年,刘景岩被免去武胜的职务,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退休,住在华州。契丹人入侵京城,朝廷派周密镇守延州,刘景岩这才回到老家。可是延州百姓赶走了周密,拥立高允权为首领,而高允权的妻子刘氏,正是刘景岩的孙女。刘景岩家里的良田豪宅、仆人丫鬟特别多,党项族人家的牲畜牧场就在郊外,势力也很强大,刘景岩和他们来往密切,高允权对此很担忧。
高允权的妻子每年回娘家探亲,刘景岩就对她说:“高郎只是一个县令,却能控制整个州,他能保得住吗?”高允权非常厌恶刘景岩,但又贪图他的田宅,于是就诬陷刘景岩谋反,把他杀害了,当时刘景岩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长子刘行琮,是德州刺史,后来被免职,留在京城,也被杀害了。次子刘行谦,是高允权妻子的父亲,因为高允权上奏说他不是刘景岩的儿子,所以免于一死。
张廷蕴,是开封襄邑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宣武军的士兵,后来离开宣武军投奔晋王,慢慢升迁到军官。他经常跟着庄宗出征打仗,总是冲锋陷阵,英勇作战,身上全是刀伤,庄宗很欣赏他,就把他提拔为帐前黄甲二十指挥步军都虞候、魏博三城巡检使。那时候,庄宗在魏州,带着刘皇后一起出行,刘皇后的手下经常胡作非为,干些违法乱纪的事,别人都不敢吭声,只有张廷蕴敢于抓起来就地斩首。
李继韬在潞州叛乱,庄宗派明宗去招讨,元行钦担任都部署,张廷蕴担任马步军都指挥使,率领军队打头阵。张廷蕴到达潞州的时候,天色已晚,他立刻率领一百多名士兵,翻越护城河,登上城墙,守城的士兵抵挡不住,潞州就这样被攻破了。第二天早上,明宗和元行钦才姗姗来迟,明宗心里很不高兴,觉得张廷蕴抢了他的功劳。张廷蕴因为这次战功,升迁为羽林都指挥使、申、怀、沂三州刺史、金、颍、陇、绛四州防御团练使、左监门卫上将军。开运年间,他因病去世了。
张廷蕴虽然是武将,识字不多,就认识几个字,但他生平却很尊重文人。有一次,他跟着明宗攻打梁国的郓州,俘虏了梁国的判官赵凤。张廷蕴说:“我看你长得像个读书人,你可以不用隐瞒身份。”赵凤就把实情都告诉了他,张廷蕴马上向明宗推荐赵凤。后来赵凤官至宰相,多次向安重诲推荐张廷蕴,安重诲也多次向明宗提及此事。但是明宗因为潞州之战张廷蕴抢先破城的事,一直对他心存芥蒂,所以最终没有重用他。张廷蕴为人一向清廉,历任七州刺史,去世的时候,家里一点钱财也没有留下。
马全节,字大雅,是河北元城人。唐同光年间,他当上了捉生指挥使,负责抓捕逃犯之类的。后来赵在礼在邺都造反,马全节被任命为马步军指挥使。等到明宗皇帝登基后,马全节升迁,先后担任了博州、单州、郢州、沂州四州刺史,以及金州防御使。
等到唐末帝时期,蜀军来攻打金州,当时金州守军只有几百人,马全节把家里的财产都拿出来犒赏士兵,和大家一起死守城池。蜀军最终撤兵了。后来,唐末帝召见马全节,任命他为沧州留后。
等到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马上任命马全节为横海军节度使,调他去镇守安远,接替李金全的职位。李金全后来叛变投靠了南唐的李昪,后晋高祖石敬瑭就派三万大军,让马全节和安审晖一起讨伐他。李金全逃跑了。
李昪派李承裕守安州,马全节和李承裕在安州南面打了一仗,大败李承裕,斩首三千,活捉了一千多人。李承裕丢下城池逃跑了,安审晖追到云梦,抓住了李承裕和他的两千士兵,马全节又斩杀了其中一千五百人,把剩下的士兵和李承裕一起押解到京城。李承裕对马全节说:“我抢掠城里,抢到的东西价值百万,将军都拿去了。我去见皇帝,一定会先告发这件事,然后再受处决。”马全节害怕了,就杀了李承裕。后晋高祖石敬瑭对此事没有追究,把马全节调到昭义军镇守,后来又调到安国军。
他还跟着杜重威一起讨伐安重荣,因为立了功,被调到义武军镇守。从后晋出帝和契丹交恶开始,马全节几乎一直都在战场上。开运元年,他担任行营都虞候,当时契丹和后晋大军在澶州、魏州之间对峙,马全节率军攻打白团城,攻破了城池,俘虏了七百人。他又攻克了泰州,俘虏了两千人,泰州守将晋廷谦也投降了。四月,契丹军在戚城战败,分路北撤,马全节在定丰打败了他们,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安晖。七月,马全节被调任广晋尹,留守邺都。十月,杜重威担任招讨使,马全节担任副手,在卫村大败契丹军。
马全节为人谦虚谨慎,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处理政务时,一定会先问清楚法律条文是怎么规定的。刚开始调任广晋尹的时候,路过元城,他穿着素服去拜见县令,州里的人都觉得很荣耀。开运二年,他又被调到顺州镇守,还没到任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中书令。
皇甫遇,是河北正定人。这人啊,又勇猛又有力气,还留着络腮胡子,箭法特别好。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唐明宗打仗,后来当上了武胜军节度使。可是他当官特别狠,就知道搜刮民脂民膏,手底下的人很多都辞职跑了,就怕被他整。
后来到了后晋高祖的时候,他又先后在义武、昭义、建雄、河阳四个地方当镇守使,最后被调到神武军当个统军。 契丹人入侵,打下了贝州,皇帝就派高行周去当北面行营都部署,皇甫遇呢,被任命为马军右厢排阵使。 那时候,青州的杨光远造反,皇帝又派李守贞和皇甫遇带兵去守郓州。
他们到了马家渡的时候,正赶上契丹人要渡河去帮杨光远,皇甫遇他们打败了契丹人。因为立了功,他就升官了,当上了义成军节度使,还兼任马军都指挥使。
开运二年,契丹人来犯,打到了西山。他们派先锋赵延寿包围镇州,杜重威吓得不敢出战。赵延寿带兵四处抢掠,攻破了栾城、柏乡等九个县城,一直打到了邢州。 那时候正好是年底,后唐出帝和大臣们喝酒喝多了,都病倒了,没办法带兵出征,只好派北面行营都监张从恩,带着马全节、安审琦和皇甫遇等人去抵挡契丹军。
张从恩他们到了相州,在安阳河南边扎营,然后派皇甫遇和慕容彦超带着几千骑兵去侦察敌情。皇甫遇过了漳河,碰上了几万契丹兵,就和他们打了十多里地,一直打到榆林,结果被包围了。皇甫遇的马中箭倒下了,他赶紧抢了仆人杜知敏的马继续作战。杜知敏被契丹人抓了,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杜知敏是个义士,咱们不能丢下他!”说完就和慕容彦超一起冲进敌阵,把杜知敏救了回来。
契丹兵和皇甫遇他们从中午打到下午,一会儿停战一会儿又打起来,契丹人还不断增兵,形势非常危急。皇甫遇告诉慕容彦超:“现在这情况,要么打要么跑,打还有活路,跑的话就死定了。既然要死,那就拼死一战,也算为国家尽忠了!”张从恩和其他将领见皇甫遇这么久都没回信,都以为他已经被俘了。
这时,突然来了个骑兵报信,说皇甫遇被包围了。安审琦立刻带兵去救援,张从恩却怀疑报信的是不是骗子,不想去,安审琦说:“成败都在天意,我们应该共同面对,就算契丹人没打到南方来,我们要是丢了皇甫遇,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说完就带兵过了河,其他军队都跟着向北去支援,和契丹军对峙了十多里。契丹人看到援军来了,就赶紧撤兵了。皇甫遇和安审琦他们收兵南下,契丹人也全部北撤。
当时契丹兵已经深入敌境,人和马都疲惫不堪了,他们撤退的时候,其他将领都没能追上,张从恩带着皇甫遇他们退守黎阳,契丹军这才得以顺利逃脱。
话说三年冬天,皇上任命杜重威当了都招讨使,而皇甫遇则被任命为马军右厢都指挥使,驻扎在中渡。这杜重威早就偷偷摸摸地跟契丹人勾结好了,在帐篷里埋伏好了兵马。他把各位将领都叫来,一起坐下,然后宣布要投降契丹。皇甫遇和其他将领当时都傻眼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杜重威直接拿出了投降的文书,皇甫遇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依次在上面签了字。杜重威一声令下,士兵们就脱掉盔甲,投降了。契丹人派皇甫遇和张彦泽先去京城,结果皇甫遇走到平棘的时候,就自杀了。唉!梁朝灭亡的时候,敬翔死了,却没能留下忠节的声名;晋朝灭亡的时候,皇甫遇死了,也没能为国捐躯,真是令人惋惜啊!我可不是没有想法啊!
梁朝篡夺唐朝的江山,敬翔出了不少坏主意,他儿子帮助他父亲杀死了自己的祖父,这能说得过去吗?敬翔没被砍头,算是侥幸逃过一劫了。当时晋军投降契丹的时候,士兵们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让他们脱掉盔甲的时候,哭声震天,他们投降可不是心甘情愿的啊!如果皇甫遇当时能奋起反抗,当场杀了杜重威,就算最后不幸被杀,那也是死得其所,他的义烈之举岂不令人敬佩?可他却低着头听从命令,跟着大家一起亡国了,死了也无法赎罪,这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君子对待别人,有时宽容谅解,有时则要求严格。宽容,就能让改过自新的道路更加宽广;要求严格很难做到,正因为难,所以才显得珍贵。然而,知道什么时候该宽容,什么时候该严格要求,这岂不是更难吗?
安彦威,字国俊,是山西代州崞县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跟着唐明宗。
安彦威箭法超群,而且对军事战略也挺懂的。唐明宗镇守天平、宣武、成德这几个地方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安彦威当副将,因为他为人谨慎可靠,很受明宗信任。后来唐明宗当了皇帝,他儿子李从荣镇守邺城,安彦威就当了保护李从荣的指挥使。李从荣后来管辖了六军,安彦威也升职了,当上了掌管皇帝安全的指挥使,还当上了宁国军节度使。
等石敬瑭当了皇帝(晋高祖),就封安彦威为北京留守,后来又调到归德镇守。那时候黄河在滑州决堤了,皇帝就派安彦威去堵,安彦威还自己掏钱雇人修堤坝。后来他又升迁为西京留守,正赶上闹大饥荒,他积极赈济灾民,那些犯了法的人,他也多加宽容,老百姓都很感激他,都不愿意离开他。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悲痛过度,超过了礼制规定的标准。
后来,后晋出帝和契丹人撕毁盟约,就让安彦威当北面行营副都统,安彦威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支援军队。最后,他因为生病死在了京城。
安彦威和安太妃是同宗,后晋出帝把他当舅舅看待,但安彦威从来没利用过这层关系。他死后,安太妃亲自去哭丧,大家才知道他们原来是亲戚,当时的人都更佩服他为人谨慎了。
李琼,是沧州饶安人。年轻的时候当骑兵将领,他和后来的晋高祖石敬瑭,都在唐明宗手下当兵。
公元924年,契丹人入侵边境,唐明宗带兵到涿州迎战,结果打输了。唐军将领们都各自撤兵了,只有石敬瑭一个人还在死战,契丹军队逐渐合围住了他。李琼拉住石敬瑭的衣服,和他一起逃走。跑到刘李河的时候,追兵就要追上了,李琼先游过河到了南岸。石敬瑭到了河中间,马也累倒了,李琼用长矛把他拉了出来,又把自己的马让给石敬瑭骑,自己步行保护着他,走了十多里路,才算脱险。
后来唐明宗在魏州发生兵变,南下逃走,李琼带着三百骑兵,先一步护送石敬瑭去了汴州。石敬瑭当了保义军节度使,就让李琼当他的牙队指挥使。石敬瑭建立后晋后,封李琼为护圣都虞候,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但是没给他官爵,李琼心里很不痛快。过了很久,才被封为宰相,兼任中二州刺史。
等到后晋出帝的时候,李琼当了棣州刺史。杨光远造反,写信拉拢李琼,李琼拒绝了他。后来李琼又升迁为洺州团练使,之后又当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后晋灭亡后,契丹人攻入京城,他们任命李琼为威州刺史。李琼走到郑州的时候,遇到强盗被杀害了。
刘景岩是延州人,家里本来就很有钱,经常用钱财结交达官贵人。他曾经给高万金当过手下,后来当上了丹州刺史。晋高祖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后唐的废帝下令征兵,七户人家出一个兵当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正要带乡民去京城,快出发的时候,刘景岩派人煽动他们造反,义兵们杀了杨汉章,拥立刘景岩当留后。晋高祖登基后,马上任命刘景岩为节度使。
刘景岩手下有个幕僚叫熊皦,这个人很聪明,暗中观察刘景岩,觉得他骄横跋扈,难以驾驭,担心他会反叛,就想用好处来迷惑他。于是就对刘景岩说:“边疆地区不能长久安定,我给你出个主意,既能保住你的名声,又能让你发财。邠州和泾州有很多肥沃的土地,收益能翻几倍,你应该多买些地来赚钱,这样才能壮大自己。”刘景岩信以为真,一年多下来,赚了不少钱。后来,刘景岩派熊皦去京城办事,熊皦却趁机上奏说:“刘景岩不适合待在边疆,应该把他调到内地去。”于是刘景岩被调到邠州,熊皦回京后升任补阙。没过多久,刘景岩又被调到保义,不久又被调到武胜。
这时刘景岩才明白熊皦是在算计他,于是诬告熊皦私藏他的玉带,熊皦因此被贬到商州上津当县令。熊皦害怕刘景岩会加害他,就逃跑了,躲进了深山。开运三年,刘景岩被免去武胜的职务,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退休,回到华州老家。契丹人入侵京城,朝廷派周密镇守延州,刘景岩这才回到家乡。可是延州百姓赶走了周密,拥立高允权,而高允权的妻子刘氏,正是刘景岩的孙女。刘景岩家里的良田豪宅、仆人丫鬟非常多,党项族的一些豪强人家也在郊外放牧,势力也很强大,刘景岩和他们来往密切,高允权对此很担心。
高允权的妻子每年都要回娘家探亲,刘景岩就对她说:“高允权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却能控制整个州,他能守得住吗?”高允权对此非常不满,但又贪图刘景岩的田产房屋,于是就诬告刘景岩谋反,把他杀害了,刘景岩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长子刘行琮,是德州刺史,后来被免职,留在京城,也被杀害了。次子刘行谦,是高允权妻子的父亲,他上奏说刘行谦不是刘景岩的儿子,所以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