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希学,字士行,是孔子的第56代孙,一直住在曲阜。他爷爷孔思晦,字明道,在元朝做过教谕,为人有学问有品德。仁宗皇帝的时候,孔思晦继承了衍圣公的爵位,死后被追谥为“文肃”,他的儿子孔克坚继承了爵位。

孔克坚,字璟夫。元朝至正六年,中书省说衍圣公的官阶只有嘉议大夫,和爵位不匹配,于是提升他为通奉大夫,还给了他银印。至正十五年,有人推荐孔克坚精通礼乐,朝廷征召他担任太常礼仪院同知,然后让他的儿子孔希学继承衍圣公的爵位。孔克坚后来官至国子祭酒。至正二十二年,孔克坚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到曲阜,后来又让他担任集贤学士和山东廉访使,但他都没去。明朝洪武元年三月,徐达攻下济宁,孔克坚称病,派孔希学去见徐达,徐达把他送到了京城。孔希学向朱元璋奏报说父亲生病无法前来,朱元璋下令给孔克坚,最后说“称病就不必来了”。结果孔克坚也来朝见了,在淮安遇到使者,他吓得赶紧赶路,进宫后在谨身殿被问到年龄,回答说:“臣今年五十三岁。”朱元璋说:“你年纪还不大,却总是生病。现在我不让你做官了。你家是先圣的后代,子孙后代不能不学习。你儿子很温厚,让他好好学习吧。”孔克坚叩头谢恩。当天朱元璋就赏赐给他一套宅子,一匹马,二十石米。第二天又召见他,命令他好好教育族人。朱元璋还对身边的臣子说:“先圣的后代,要特别优待他们,用俸禄供养他们,但不让他们做官。”

十一月,皇帝下令让孔希学继承衍圣公的爵位。 他还设立了好多官职,比如掌书、典籍、司乐、知印、奏差、书写,每个职位各一人。又设立了孔、颜、孟三家的教授机构,每个机构都设有教授、学录、学司各一人。 还设立了尼山书院和洙泗书院,每个书院都安排了一位山长。 皇帝还免除了孔氏子孙以及颜氏、孟氏大宗子孙的徭役。 同时,还任命孔希学的族人孔希大为曲阜世袭知县。 皇帝把衍圣公的品级提升到二品,官阶为资善大夫,还赐给他一道诏书,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从伏羲、神农到周文王、周武王,古代的圣人们都遵循天道治理百姓,他们的功德如同日月一样光辉灿烂,德化教化达到了最高境界。但他们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时代变迁,情况也会有所改变。孔子虽然没有当上高官,但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前代圣人的思想,教化万世,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孙子子思又继承和传播了孔子的思想,使孔子的学说达到了巅峰。我们国家尊崇孔子的后代,提高他们的爵位,就是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德,报答他们的贡献。历代继承衍圣公爵位的人,有的没能继承祖先的遗志,我很痛心。我登基后,找到了五十六代孙孔希学,他理应继承大宗的爵位,所以我才举行仪式,对他进行褒奖。希望你能够领导天下儒生,进一步弘扬圣人的道义,实现我的期望,这难道不伟大吗?” 孔希大被授予承事郎的官职,并受到皇帝的嘉奖。

三年春天,孔克坚因为生病请求回家,皇帝还派使者去慰问他。 后来病情加重,皇帝下令给他安排驿站送他回家,还赏赐给他白金、丝绸等物品。 他在途径邳州的时候去世了。

六年八月,孔希学服丧期满后回到朝廷,皇帝下令有关部门给他提供粮食,随行人员也都受到赏赐,皇帝还再次慰劳他,并赏赐给他一套朝服。 九月,孔希学辞别回乡,皇帝下令翰林院官员在光禄寺为他饯行,并赏赐给他白金和丝绸。 第二年二月,孔希学上奏说:“先圣的庙宇廊庑破损严重,祭祀用的器物、乐器和法服都不齐全,请求朝廷派人修缮。先祖留下的田地,经过战乱后大多荒芜,但赋税却仍然照旧征收,请求朝廷减免。” 皇帝都准奏了他的请求。 从那以后,孔希学每年都到朝廷朝见,他的座位在丞相旁边,朝廷每次都会设宴款待并赏赐他礼物。

话说这希啊,从小就爱学习,读书好,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漂亮文雅。每次有宾客来家里聚会,他就能谈笑风生,挥笔疾书,一篇篇好文章就写出来了。后来经历了大乱之后,庙宇和祭祀用的东西都破损了,他可是费了很大的力气去修缮,最后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可惜啊,他只活了十四年就去世了,皇上还派人去祭奠了他呢。

他儿子叫讷,字言伯,在希去世十七年后的正月继承了爵位。皇上还特地吩咐礼官奏乐,一路把他送到国子监去上学。国子监的老师和两千多学生,都在成贤街迎接他。从那以后,他每年去朝见皇上,都有专车接送。皇上废除了丞相的官职后,就让讷在文臣里排第一。讷为人很恭敬谨慎,在宗族里也很有恩德。可惜,他在建文二年也去世了,爵位由他儿子公鉴继承。

公鉴,字昭文,是个孝顺的人,继承爵位后两年也去世了。朱棣当了皇帝之后,还特地派人去祭奠了他。

孔彦缙,字朝绅,永乐八年继承爵位,那时候他才十岁,就被命令到国子监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回家了。十五年,曲阜文庙修建完成,皇上亲自写碑文刻在石头上。仁宗皇帝登基后,彦缙去朝见皇上。仁宗皇帝对侍臣说:“外国进贡的使臣都有专门的馆舍,衍圣公却住在民间的房子里,这可不是尊崇儒学、重视人才的意思啊!”于是就赐给他东安门外的一所宅子。

宣德四年,彦缙打算派人去福建买书,就先咨询了礼部,礼部官员把这事儿禀报了皇上,皇上就准许他去买。之后,他又上奏说曲阜的雅乐和乐舞人员的帽子衣服都破旧了,皇上就下令有关部门修理。景泰元年,皇帝到国子监视察,彦缙率领孔氏三支家族的后代去参加仪式,皇上还赐给他座位,让他在彝伦堂听讲。从那以后,皇帝每次到国子监视察,都会提前召见衍圣公。彦缙从小父母双亡,能够独立生活,但是和族人关系不太好。景泰六年,他的族祖孔克昫等人和他互相指责,皇帝对此置之不理。

彦缙的儿子孔承庆先他去世了。他的孙子孔弘绪,字以敬,才八岁,彦缙就去世了。彦缙的妾室江氏上诉说弘绪年纪太小,受到族人的欺压。皇上就派礼部郎中去料理丧事,同时命令他的族叔孔恂处理家务。皇上还派驿站快马把弘绪召到京城继承爵位,赐给他玉带金印,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位老师教他学习。英宗皇帝复辟后,孔弘绪去朝贺。在便殿朝见的时候,皇帝握着他的手,把他抱在膝盖上,说了很久的话。弘绪当时才十岁,举止却很有礼貌,皇帝非常高兴。每年他都要去朝贺皇帝的寿辰。皇帝听说他住的房子太小了,就用一所大宅子和他原来的房子交换了。凡是南城赏花、西苑射箭这些活动,他都参加。

公恂,字宗文。景泰五年参加会试。他听说母亲病了,就没去参加廷试。皇帝问了礼部,知道了原因,就派人去把他召来。都快中午了,他来不及准备考卷,皇帝就让翰林院给他准备笔墨纸张。他考中了,立刻就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家守孝。

天顺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任命为礼科给事中。大学士李贤跟皇帝说:“公恂啊,他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后代,跟赞善司马恂是同宗,又是宋朝大贤温国公赵光的后代,非常适合辅导太子。”皇帝很高兴,当天就破格提拔他做了少詹事,让他到东宫去给太子讲课。公恂进宫跟孝肃皇后说:“我今天能得到圣贤的后代来当您儿子的老师。”孝肃皇后是宪宗皇帝的生母,当时因为是皇贵妃而很受宠爱,于是她穿戴整齐地向公恂道谢,这件事在宫里传为佳话。成化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进谏被贬到汉阳做知府,还没到任,就碰上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后,他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到南京詹事府任职。过了很久他才去世。

弘绪从小就显贵,而且还仗着岳父是大学士李贤,做了不少错事。成化五年,有人弹劾他,经过调查审理,被剥夺爵位,降为平民,让他弟弟弘泰继承爵位。弘泰去世后,爵位又回到了弘绪的儿子那里。

弘泰,字以和。他继承爵位后,弘治十一年,山东的按察使说弘绪改过自新了,皇帝下令恢复他的冠带。第二年六月,皇宫失火,弘泰当时正在朝廷上值班,弘绪带着儿子孙子们跑去救火,穿着素服在庙里哭泣,吃素食一百天。弘泰回来后,也像守丧一样斋戒哭泣。弘泰七个月就没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很孝顺,和弘绪兄弟情深,从没有过什么矛盾。弘治十六年,弘泰去世了,弘绪的儿子闻韶继承了爵位。

闻韶,字知德。第二年,孔庙重建,规模比以前更大,皇上派大学士李东阳去祭告,还自己写了碑文刻在石头上。

正德三年,因为尼山书院、洙泗书院和邹县子思子庙都有祭祀活动,闻韶就请求他的弟弟闻礼负责这些事。皇上就封闻礼为《五经》博士,让他负责子思子庙的祭祀,从此以后,衍圣公的弟弟就一直负责这些事情了。两个书院各设一个学录,都推荐家族里德才兼备的人担任。

六年的时候,山东出了盗贼,闻韶和巡抚赵璜建议把孔庙围起来,把曲阜县城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保护孔庙,但是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嘉靖二十五年,闻韶去世了,他的儿子贞干继承了他的爵位。

贞干,字用济。嘉靖三十五年入朝为官。去世后,他的儿子尚贤继承了他的爵位。

尚贤,字象之。巡抚丁某上奏说:“尚贤年纪轻轻,应该像弘泰那样,先到国子监学习。”皇上同意了这个建议。万历九年,尚贤的庶母郭氏诬告他。皇上为此取消了二十六户供奉女乐的户籍,并且规定三年才朝见一次。十七年,尚贤再次请求每年朝见祝贺,皇上也答应了。尚贤学识渊博。天启元年去世。他的儿子荫椿早逝,没有留下后代,于是由他的弟子荫植继承了爵位。

荫植,字对寰。他的祖父贞宁是衍圣公贞干的弟弟,曾做过《五经》博士。他的父亲尚坦是国子监学生,死后追封为衍圣公。荫植先做了博士,尚贤丧子后,就把他抚养成人,作为继承人。天启四年,因恩宠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崇祯元年,又被加封为太子太傅。

孔彦绳,字朝武,是衢州西安人,是孔子第59代孙。宋朝建炎年间,衍圣公孔端友跟着皇帝南迁,所以家就安在了衢州。宋高宗皇帝下令把衢州的州学改成孔氏家庙,还赏赐了五顷地,用来供奉祭祀。 这之后,孔氏家族在衢州传承了五代,到了孔洙这一代。

元朝至元年间,朝廷下令孔氏家族回到曲阜,继续袭封。但孔洙把爵位让给了他弟弟,自己留在了衢州。到了明朝弘治十八年,衢州知府沈杰上奏朝廷说:“衢州的孔氏家庙,自从孔洙让出爵位后,祭祀的衣冠礼仪,都变得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简陋了。现在我找到了孔洙的第六代孙孔彦绳,请求朝廷给他一个官职,让他负责祭祀的事情。” 沈杰还在奏折里说:“孔家祖上留下的祭田,洪武年间开始减免赋税,后来又改成了收重税,请求朝廷恢复原来的轻税,好让祭祀能有足够的费用。” 皇帝同意了。

正德元年,朝廷任命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并且规定他的子孙世袭这个官职,同时还减免了孔氏祭田的税收。 孔彦绳去世后,他的儿子孔承美,字永实,在十四年后继承了这个职位。孔承美去世后,他的儿子孔弘章,字以达,在嘉靖二十六年继承了这个职位。孔弘章去世后,他的儿子孔闻音,字知政,在万历五年继承了这个职位。孔闻音去世后,他的儿子孔贞运,字用行,在万历四十三年继承了这个职位。 那时候,人们把留在曲阜的孔氏家族称为北宗,留在衢州西安的孔氏家族称为南宗。

颜希惠啊,是复圣颜回的第五十九代孙。朱元璋当皇帝初期,他的曾祖父颜池因为是颜回的第五十七代孙,被任命为宣德府学的教授。十五年后,又调到三氏学当教授,主要负责祭祀的事务。颜池,字德裕。他儿子颜拳,字克膺。颜拳的儿子颜希仁,字士元。景泰三年,朝廷下令,要选拔颜子、孟子的后代里最优秀的长子进京做官。那一年,颜希仁因为被巡按御史顾躭弹劾,被朝廷罢官了。于是,朝廷就召来颜希惠,让他当翰林院的《五经》博士。没过多久,因为颜希惠不是嫡子,朝廷又决定让颜希仁的长子颜议来做这个官。颜议,字定伯,成化元年朝廷赐给他北京的房子,他进京朝见皇帝,经常骑快马赶路。颜议去世后,他的儿子颜鋐,字宗器,在成化十八年继承了这个官职。颜鋐去世后,他的儿子颜重德,字尚本,在正德二年继承了这个官职。颜重德去世后,他的儿子颜从祖,字守嗣,继承了这个官职。颜从祖去世后,没有儿子,嘉靖四十一年,就让颜从祖的堂兄颜重礼的长子颜肇先继承了。颜肇先,字启源。颜肇先去世后,他的儿子颜嗣慎,字用修,继承了这个官职。颜嗣慎去世后,他的长子尹宗先去世了,次子尹祚,字永锡,在万历年间继承了这个官职。

尹祚这个人啊,博学多才,又讲义气。他侄子,也就是尹宗先的儿子伯贞长大后,尹祚就把自己的官职让给了他。颜伯贞,字叔节,在万历二十七年继承了这个官职。颜伯贞去世后,他的儿子年纪还小,于是他的弟弟颜伯廉,字叔清,在万历三十四年继承了这个官职。颜伯廉去世后,他的儿子颜绍绪,在崇祯十四年继承了这个官职。

曾质粹,字好古,是江西吉安永丰人,是曾子的第59代孙。他祖上,都乡侯曾据为了躲避新莽时期的战乱,搬家到了豫章(今南昌),后代子孙就分散在抚州、吉州等地住了下来。成化年间,山东的官员上奏说:“嘉祥县南武山西南,元寨山东麓,渔民掉进一个洞里,发现了一口悬棺,墓碑上写着‘曾参之墓’。”皇帝下令修缮了曾子墓。正德年间,山东佥事钱鋐在嘉祥山中找到了曾子的一位后代,但没多久这位后代就去世了。

嘉靖十二年,翰林学士顾鼎臣建议朝廷寻找曾子的嫡系后代。于是江西的巡抚和按察使推荐了名声在外的曾质粹,朝廷命令他回到嘉祥,让他穿着祭祀的衣服,去祭祀曾子。嘉靖十八年,曾质粹被授予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职位,并且他的子孙世袭这个职位。嘉靖三十九年,曾质粹去世了。他的儿子曾昊,还没来得及继承这个职位就去世了。曾昊的儿子曾继祖,字绳之,从小眼睛就有毛病,江西的族人曾衮想夺取他的职位,幸好得到了给事中刘不息和御史刘光国的帮助,才罢免了曾衮的官职,曾继祖得以继续负责祭祀曾子。曾继祖去世后,他的儿子曾承业,字洪福,在万历五年继承了这个职位。曾承业去世后,他的儿子曾弘毅,字泰东,在崇祯元年继承了这个职位。曾弘毅去世后,他的儿子曾闻达,字象舆,在崇祯十四年继承了这个职位。

孔闻礼,字知节,是衍圣公孔闻韶的弟弟。正德二年,朝廷下令授予他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职位,负责祭祀孔子的事务。从那以后,衍圣公的弟弟就世袭这个职位了。孔闻礼去世后,嘉靖二十五年,他的儿子孔贞宁,字用致,继承了这个职位。孔贞宁去世后,万历二十二年,他的儿子孔荫桂继承了这个职位。孔荫桂去世后,天启二年,他的儿子孔荫隆继承了这个职位。孔荫隆去世后,天启八年,他的儿子孔尚达继承了这个职位。孔尚达去世后,崇祯十年,他的儿子孔荫相继承了这个职位。孔荫相去世后,崇祯十四年,他的儿子孔荫锡继承了这个职位。孔荫锡去世后,崇祯十六年,他的儿子孔荫钰继承了这个职位。

孟希文,字士焕,是亚圣孟子的第56代孙。洪武元年,朝廷下令让孟子的第54代孙思谅负责祭祀孟子,孟家也因此得以恢复家业。思谅,字友道,他儿子叫克仁,字信夫。克仁的儿子就是孟希文。景泰三年,孟希文被朝廷授予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职位,这个职位还可以世袭。孟希文去世后,他的儿子孟元,字长伯,在弘治二年继承了他的职位。孟元去世后,他的儿子孟公棨还小,嘉靖二年,由孟元的弟弟孟亨的儿子孟公肇继承了这个职位。孟公肇,字先文,从小就爱学习,而且非常孝顺继母孔氏,以孝闻名。孟公肇去世后,过了十二年,孟公棨才继承了这个职位。孟公棨,字橐文。孟公棨去世后,他的儿子孟彦璞,字朝玺,在隆庆元年继承了职位。孟彦璞去世后,他的儿子孟承光在万历二十九年继承了职位。孟承光去世后,他的儿子孟弘誉在天启三年继承了职位。孟弘誉去世后,他的儿子孟闻玉在崇祯二年继承了职位。

仲于陛,是先贤仲子的第62代孙。万历十五年,朝廷下令让仲子的第59代孙吕为负责祭祀仲子。吕为的儿子是吕铨,吕铨的儿子是吕则显,吕则显的儿子就是仲于陛。崇祯十六年,衍圣公孔荫植向朝廷推荐了仲于陛,朝廷下令授予他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职位,并且这个职位可以世袭,还赐予他泗水县和济宁州的六十多顷田地,以及三十一个庙户,用来供奉祭祀。

周冕,是先贤元公周子的第12代孙。周冕的祖先住在道州,熙宁年间,周子把母亲葬在江州,周冕的祖辈就因此在庐山莲花峰下定居。景泰七年,周冕被授予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职位,这个职位可以世袭,他回到家乡负责祭祀周子。周冕去世后,他的儿子周绣麟继承了职位。周绣麟去世后,他的儿子周道继承了职位。周道去世后,他的儿子周联芳继承了职位。周联芳去世后,他的儿子周济继承了职位。周济去世后,他的弟弟周汝忠继承了职位。周汝忠去世后,他的儿子周莲应继承了职位。

程接道,是先贤正公程子的后代。南宋淳熙年间,程子的第五代孙有人住在江宁,曾经主持金陵书院的祭祀活动。他去世后,这个职位由年轻的学者继承。到了明朝初期,这个职位就失传了。崇祯三年,河南巡按御史李日宣请求让程子的后代继承这个职位,朝廷批准了这个请求,于是程接道被任命为翰林院五经博士,这个职位可以世袭。崇祯十四年,土匪于大忠造反,程接道奋力抵抗,最终战死。

程克仁,是古代大儒程颐的第十七代孙子,祖祖辈辈都住在嵩县六浑村。景泰六年,他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的《五经》博士,这个职位世袭,主要职责是祭祀程颐。程克仁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这个职位,儿子去世后,他的次子程世宥继承,再之后是程心传。程心传为人庄重少言,在乡里口碑很好。程心传去世后,他的弟弟程宗益继承,程宗益去世后,他的侄子程佳引继承,程佳引去世后,他的弟弟程佳祚继承。崇祯十四年,程佳祚不幸被土匪于大忠杀害。

张文运,是郿县人,是古代大儒张载的第十四代孙子。天启二年,他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的《五经》博士,这个职位世袭,主要职责是祭祀张载。崇祯三年,张文运去世,他的儿子张承引因为守孝而没有立刻继承职位。崇祯六年,张承引去世,他的儿子张元祥在康熙元年才继承了这个职位。

邵继祖,洛阳人,是古代大儒邵雍的第二十七代孙子。崇祯三年,河南巡按御史吴甡推荐邵继祖担任翰林院的《五经》博士,这个职位世袭,主要职责是祭祀邵雍。朝廷批准了这个请求。邵继祖去世后,他的儿子邵养醇继承了这个职位。

朱梴,字孟龄,是古代大儒朱熹的第九代孙子,祖祖辈辈都住在福建建安县紫霞洲。景泰六年,他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的《五经》博士,这个职位世袭,主要职责是祭祀朱熹。朱梴为人正直谨慎,言行举止都很有规矩。朱梴去世后,他的儿子朱燉,字孔晖继承。朱燉因为公务进京,半路遇到强盗,但他捡到路上遗落的钱财后,坚持归还失主,大家都夸他清廉正直。朱燉去世后,他的儿子朱茔,字元厚继承;朱茔去世后,他的儿子朱鎏继承;朱鎏去世后,他的儿子朱法,字兆祖继承。朱法为人孝顺友爱。朱法去世后,他的儿子朱楗,字士启继承;朱楗去世后,他的儿子朱莹,字惟玉继承;朱莹去世后,他的儿子朱之俊,字乔之继承。

朱墅是理学家朱熹的第十一代孙子。正德年间,给事中戴铣、汪元锡,还有御史王完他们先后上奏说:“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大儒啊!孔子之后有曲阜和西安的封地,朱熹之后也有建安和婺源。现在建安的优待已经很丰厚了,至于婺源的朱氏后裔,我们请求按照孔府的惯例,选拔一位朱熹的后代子孙,授予他一个官职,让他负责管理朱熹的祠堂。”皇帝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嘉靖二年,朱墅被授予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职位。嘉靖三十八年,因为朱墅在学宫担任训导,皇帝下令让朱氏家族世袭这个职位。朱墅去世后,他的儿子朱镐继承了这个职位。朱镐去世后,他的儿子朱德洪继承。朱德洪去世后,他的儿子朱邦相继承。朱邦相去世后,他的儿子朱煜继承。朱煜去世后,他的儿子朱坤继承了这个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