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安,字彦敬,是德庆侯廖永忠的哥哥。朱元璋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廖永安兄弟和俞通海他们一起,带着水军从巢湖投奔过来。朱元璋亲自去迎接他们的军队,然后就用这支水军去攻打元朝的中丞蛮子海牙,地点在马场河。元军开着楼船,进退都很困难,而廖永安他们操纵船只像飞一样快,打了他们两次,两次都打败了元军,这才确定了渡江的策略。

没过多久,军队就从江口出发了。廖永安扬起船帆,问朱元璋要去哪里,朱元璋命令他直接攻打牛渚。正好西北风刮得很大,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岸边。朱元璋赶紧指挥士兵鼓舞士气登岸,采石镇的守军都溃败了,于是乘胜攻下了太平。后来,廖永安被任命为管军总管。他又率领水军攻破了海牙的水栅,抓住了陈兆先,占领了集庆。之后升任建康翼统军元帅。

接着他又率领水军参与攻打镇江,又攻克了常州,被提升为同佥江南行枢密院事。后来,他又率领水军和常遇春一起从铜陵进攻池州。双方一起进攻,攻破了池州的北门,抓住了徐寿辉的守将,顺利攻克了池州。他和俞通海一起攻下了江阴的石牌戍,降服了张士诚的将领栾瑞。之后,他升任同知枢密院事。他又率领水军在常熟的福山港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又在通州的狼山再次打败他们,缴获了他们的战舰。然后,他又跟随徐达收复了宜兴,乘胜追击深入太湖。结果遇到了吴军的将领吕珍,双方交战。但是后援部队跟不上,船只又搁浅了,廖永安被俘虏了。

廖永安擅长水战,到哪里都能立功。张士诚很欣赏他的才能和勇气,想让他投降,但他不肯,结果就被张士诚囚禁起来。朱元璋很敬佩廖永安不屈的精神,远远地就授予他行省平章政事,封他为楚国公。廖永安被囚禁了八年,最终死在了吴地。吴地平定后,他的灵柩运了回来,朱元璋到郊外去祭奠他。

洪武六年,朱元璋觉得天下太平了,那些立下大功的开国功臣,比如永安、俞通海、张德胜、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桑世杰,都去世了,还没追封谥号呢,于是就让礼部去研究研究,看看怎么处理。

礼部给出的意见是:元朝统治不行,天下大乱,那时候那些英雄好汉,有的起兵造反,有的保卫一方,乱糟糟的,根本不知道谁是谁。朱元璋您英明神武,天下很快就平定了,就像龙腾云起,虎啸凤鸣一样厉害!像楚国公永安他们这些功臣,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要么是冲锋陷阵战死沙场,要么是遭遇变故壮烈牺牲,他们都是忠义之士,名垂青史!您老人家统一了全国,现在追念他们的功劳,给他们的子孙后代爵位和俸禄,并在宗庙里祭祀他们,这都是应该的。给他们改名、追封谥号,这符合礼制。我们根据《谥法》来定:永安,因为冲锋陷阵,死在战场上,谥号就叫“武闵”;俞通海,因为他战死沙场,保卫国家,谥号就叫“忠烈”;张德胜,因为他对皇上忠心耿耿,立下大功,谥号就叫“忠毅”;胡大海,因为他打胜仗,让国家强大,谥号就叫“武庄”;耿再成,因为他开疆拓土,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也很厉害,谥号就叫“武壮”;赵德胜,因为他英勇作战,抵御外敌,谥号就叫“武桓”;桑世杰,他被封为永义侯,这跟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封的寇恂、景丹差不多,所以也给他追封谥号。

皇上说:“准了!” 九年后,这几位都追赠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 后来,永安又追封为郧国公。因为他没有儿子,就把他的侄子升为指挥佥事。

俞通海,字碧泉,祖上是濠州人,他父亲俞廷玉后来搬到巢湖定居。俞廷玉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俞通海、俞通源和俞渊。元朝末年,汝州、颍州一带盗贼四起。俞廷玉父子跟赵普胜、廖永安等人一起在巢湖扎营,拥有上千艘战船组成的水军。他们好几次都被庐州的守将左君弼逼得很紧,于是俞通海就偷偷地去投奔朱元璋了。

那时候朱元璋正带兵驻扎在和阳,正愁着怎么渡江,却缺少船只。俞通海到了之后,朱元璋非常高兴,说:“这是上天在帮助我啊!”他亲自去慰问俞通海的军队。结果,赵普胜却叛变了。元朝的军队用楼船堵住了马场河等江口,巢湖附近只有一条水道可以通行,而且这条水道也已经干涸很久了。正好赶上大雨,水位暴涨到一丈多深,这才得以把船开到江里,顺利到达和阳。俞通海为人沉稳果敢,治军严明又很有人情味,士兵们都很愿意为他卖命。巢湖的将领们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参与攻破了海牙等地的水寨,被授予万户的官职。后来又参与了渡江作战,攻克了采石、太平,以及其他一些属县。海牙再次用战船拦截采石,而陈兆先又率领二十万淮兵驻扎在方山,两军互相策应。俞通海和廖永安等人一起迎战,大败敌军,海牙逃跑了。接着又击败了陈兆先,攻占了集庆路。后来又跟着汤和攻下了镇江,被提升为秦淮翼元帅。他和其他的将领一起攻下了丹阳、金坛、常州,之后又升任行枢密院判官。

接着又参与了攻克宁国、水阳的战役,然后率领水军进军太湖,降服了张士诚的守将,把船停靠在胥口。这时,吕珍的军队突然杀到,其他将领都想撤退。俞通海说:“不行,敌众我寡,撤退的话,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不如直接打!”于是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箭如雨下,结果右眼被射中,无法继续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穿上他的盔甲继续督战。敌人以为是俞通海还在指挥,不敢逼近,慢慢地撤走了。从此,俞通海就成了独眼龙。之后,他和廖永安等人攻克了石牌戍,抢夺马匹驮着沙土回营。

普胜这小子反水投靠了陈友谅,占领了池州,还派了几个将领守着,他自己则据守在枞阳的水寨。朱元璋当时正在攻打浙东,心里可一直惦记着枞阳这个隐患呢。于是派廖永忠去攻打,结果大获全胜,把普胜打得落荒而逃,船只都被缴获了,池州也顺利收复了。廖永忠因为立了大功,升迁为佥枢密院事。

后来陈友谅又来犯龙湾,廖永忠跟其他将领一起把陈友谅打跑了,还追到慈湖把他的船烧了,抓了七个大将,一直追到采石才罢休。这次战功最大,廖永忠又升了官,当上了枢密院同知。之后,他又跟着朱元璋一起攻打陈友谅,先后拿下铜陵、九江,还把蕲州、黄州给抢了。他还跟着徐达一起平定了祝宗、康泰的叛乱,收复了南昌,又去安丰支援,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最后又去攻打庐州。

陈友谅这厮竟然举兵包围了南昌,朱元璋亲自带兵去解围。两军在康郎山相遇,廖永忠的船太小,没办法从下往上进攻,打得非常艰苦,差点顶不住了。关键时刻,廖永忠抓住机会,乘着风放火烧了陈友谅二十多条船,敌军士气受挫。结果朱元璋的船被卡住了,陈友谅的猛将张定边直接冲了上来,要攻击朱元璋的船。这时常遇春一箭射中了张定边,廖永忠也及时赶来支援,船只快速前进,水流涌动,朱元璋才得以脱险。但廖永忠的船却被敌人的巨舰压住了,士兵们都用头去顶撞敌舰,头盔都撞裂了,才勉强脱险。

第二天又开战了,廖永忠跟廖永忠等人一起,用七条船装满火药,一把火烧了敌军几百条船。过了两天,他又带着六条船深入敌阵,陈友谅用大型战舰拼死抵抗。朱元璋登上瞭望台观察,等了好久都没看到廖永忠的船,以为他们已经沉了。过了一会儿,六条船竟然绕过敌舰出来了,在水面上飘荡,像游龙一样灵活。士兵们欢呼雀跃,士气大振,战斗力也更强了,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军队驻扎在左蠡,廖永忠建议说:“这湖水太浅,船不好调头,不如进长江,占据敌军上游。等他们的船进来,就能全歼他们了。”于是军队转移到湖外,水陆都设了营垒,陈友谅不敢出来。陈友谅在湖中待了一个月,粮草吃光了,只好突围逃跑,最后战死了。在这场战斗中,廖永忠的功劳最大,战后朱元璋赏赐了他很多良田和金银财宝。

明年,常遇春就从平定武昌回来了。他被朝廷任命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这可是个高官啊!之后,他率兵攻打刘家港,一路逼近通州,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还活捉了敌将朱琼和陈胜。 接着,他又代理江淮行中书省的事务,镇守庐州。 后来,他跟着徐达一起平定了安丰,又参与了攻克湖州和太仓的战役。 他作战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老百姓都很高兴。

在围攻平江的战斗中,他率军击溃了敌人渡桥上的部队,又攻破了桃花坞。可惜,在战斗中他中了一箭,伤势很重,不得不回到金陵养伤。 朱元璋皇帝亲自去看望他,还问他:“平章,你知道我来探望你吗?” 常遇春因为伤势太重,说不出话来。朱元璋皇帝看到他这个样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然后离开了。第二天,常遇春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 朱元璋皇帝非常悲伤,亲自为他哭祭,朝中官员和侍卫们也都跟着流泪。 后来,朝廷追封他为豫国公,让他享受太庙的祭祀,并且把他的画像供奉在功臣庙里。洪武三年,他又被改封为虢国公,谥号忠烈。

常遇春的父亲常廷玉,生前做过佥枢密院事,去世后被追封为河间郡公。常遇春没有儿子,他的弟弟常遇源继承了他的官职。

常遇源,字百川。他跟随大将军征讨中原,和副将军冯胜等人一起在太原会合,平定了河中地区。他们渡过黄河,攻克了鹿台,又夺取了凤翔、巩昌、泾州,最后驻守开城。 这时,张良臣在庆阳再次叛乱,大将军命令各位将领分兵围剿。常遇源从临洮快速赶到泾州,从西面进攻;顾时从北面进攻;傅友德从东面进攻;陈德从南面进攻。大将军亲自率军攻打庆阳城,张良臣的援军被切断,粮草也用尽了,最终战败身亡。 就这样,庆阳城被攻克了。 之后,常遇源又参与了征讨定西的战役,攻克了兴元,每次都是第一个冲上城墙。洪武三年,他被封为南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并且世袭罔替。洪武四年,他又跟随廖永忠征讨蜀地,又跟随徐达出塞,平定甘肃,屡立战功。他还将十四万江南富户迁徙到凤阳。 此外,他还参与了攻打云南和征讨广南蛮的战役,俘虏和斩杀敌人数万人。洪武二十二年,朝廷下令让他回乡,还赏赐给他五万贯钱,并在巢县为他建造府邸。 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回去,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常祖因为生病,无法继承他的爵位。 一年后,朝廷追查胡党余孽,因为常遇源已死,便不再追究,他的爵位也被取消了。

渊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关系,当上了参侍舍人。后来跟着军队出征,积累了功劳,被授予都督佥事。虽然渊的同乡通源因为党争获罪,但太祖念及渊的哥哥廷玉和通海的功劳,在洪武二十五年封渊为越巂侯,每年俸禄两千五百石,并给予世袭的凭证。他曾率军讨伐建昌的叛贼,攻克了越巂城。第二年因为牵连获罪,被夺去侯爵,遣送回乡。建文元年,他又被恢复了爵位。后来跟随大军征讨燕军,最终战死在白沟河。他的次子靖继承了他的官职。

胡大海,字通甫,是虹县人。他身材高大,脸庞刚毅,智谋过人。朱元璋起兵初期,胡大海就前往滁阳投奔他,被任命为先锋。他跟随朱元璋渡江,和其他的将领一起攻城略地,凭借战功被授予右翼统军元帅的职位,并在朱元璋身边宿卫。他参与了攻破宁国府的战役,之后副院判邓愈驻守宁国。接着又攻克了徽州,平定了徽州境内的叛乱。元将杨完者率领十万大军前来进攻,胡大海在城下与他决战,大获全胜,把杨完者打得落荒而逃。随后,他和邓愈、李文忠从昱岭关进攻建德。在淳安打败了元军,攻克了建德。再次击败杨完者,降服了溪洞的三万兵士。之后升任枢密院判官。他攻克了克兰溪,又参与了攻取婺州的战役,升任佥枢密院事。攻下诸暨后,守将夜间逃跑了。万户沈胜投降后又反叛,胡大海击败了他,活捉了四千多人。并将诸暨改名为诸全州。他又调兵攻打绍兴,再次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朱元璋认为宁波和越州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便召胡大海去镇守。张士诚的将领吕珍包围了诸全州,胡大海前去救援。吕珍用筑坝蓄水的方法灌城,胡大海夺取了水坝,反过来灌淹了吕珍的营地。吕珍的军队陷入困境,在马上折断箭矢发誓,请求双方各自撤兵,胡大海同意了。郎中王恺说:“吕珍是个狡猾的贼人,不可相信,不如乘胜追击。”胡大海说:“说出去的话又反悔,这是不守信用;已经放他走了,再去攻击他,这是不武的。”军队撤回后,大家都佩服他的威信。不久,他又攻打处州,击败了元将石抹宜孙,最终平定了处州的七个县。

陈友谅那小子打到龙江来了,他下令派兵去攻打信州,想以此牵制我们。大海将军听从了王恺的建议,亲自带兵过去,结果攻下了信州,还把它改名叫广信府。当时信州已经断粮了,有人劝大海将军撤兵。大海将军说:“这是闽浙和楚地的咽喉要地,能放弃吗?”于是下令修城池,挖护城河,加强防守。之前啊,军队粮食不足,占领的州县,将士们都向老百姓强行征收粮食,说是“寨粮”,老百姓苦不堪言。大海将军为此向上面反映情况,这才下令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他升迁为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金华。

一开始,严州城被攻克后,苗族将领蒋英、刘震、李福都从桐庐投降了。大海将军很欣赏他们的勇猛,就把他们留在身边。没想到,这三个人竟然密谋造反,一大早闯进行省衙门,说是请大海将军到八咏楼去看弩。大海将军一出去,蒋英就让他的同伙跪在马前,假装告状说蒋英犯了错。大海将军还没来得及回答,回头一看蒋英,蒋英就从袖子里掏出锤子,一下打中大海将军的脑袋,将军当场倒地。大海将军的儿子关住和幕僚王恺也都被杀害了。蒋英他们洗劫了城里,然后逃到吴地去了。后来,李文忠攻打杭州,杭州人抓住了蒋英,把他送来投降。朱元璋皇帝下令杀了蒋英,还用他的血祭奠大海将军。

大海将军很会打仗,他经常自己念叨说:“我一个武夫,不识字,只知道三件事:不杀人,不抢掠妇女,不焚烧房屋。”正因为这样,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争着投靠他。他死的时候,听到消息的人都忍不住流泪。他还喜欢结交人才,走到哪里就寻找优秀的人才。刘基、宋濂、叶琛、章溢这些人能被朝廷重用,都是大海将军推荐的。后来,他被追封为越国公,谥号武庄,他的画像被供奉在功臣庙,还配享太庙。

一开始,朱元璋皇帝攻下婺州后,禁止酿酒。大海将军的儿子竟然违反了禁令。朱元璋皇帝很生气,想依法处置他。当时大海将军正在征讨越南,都事王恺请求皇帝不要杀他,以免影响大海将军的情绪。朱元璋说:“宁可让大海将军背叛我,也不能让我制定的法令无法执行!”最后,他亲手杀了大海将军的儿子。后来,关住也被杀了,大海将军从此绝后了。

养子德济,字世美,不知道是哪里人。他被大海帅带到太祖跟前。后来跟着打婺州,他负责吸引敌军,结果在梅花门外大败元军,还抓了敌将季弥章,从此名声大噪。信州攻下后,太祖任命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让他去守信州。

陈友谅的手下李明道带兵来攻打,德济和他狠狠地打了一仗。大海帅来支援,两面夹击,活捉了李明道和他的宣慰使王汉。后来大海帅被蒋英害死了,处州投降的将领李祐之也杀了院判耿再成叛变。张士诚听说浙江东部乱了,就派他弟弟士信带兵来攻打诸全。德济从信州赶去救援,趁敌人不备偷偷进了城,和知州栾凤、院判谢再兴一起分头守城。半夜,他们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袭击了士信的营地,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

德济升任浙江行省参知政事,后来调到新城守城。张士诚的将领李伯升带了很多步兵骑兵来攻打。德济死守城池,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迅速赶来救援,德济带兵夹击敌人,把他们打得大败,具体情况可以看李文忠的传记。

那时候,德济手下的士兵有一些偷偷把家眷搬进了新城,李文忠怀疑是德济指使的。于是他杀了德济的都事罗彦敬,想以此警告德济。士兵们都很生气,跑去告诉德济。德济很平静地说:“右丞杀罗彦敬,是因为我军作战的衣物有缺损而已,谁再敢乱说,就杀了他!” 后来太祖召见德济,对他表示嘉奖和赞赏,同时责备李文忠不懂得体恤将士,还说:“德济的度量,你远远不如啊!” 德济被提升为浙江行省右丞,还赏赐了一匹好马。没多久,他又升任左丞,调到杭州镇守。

后来跟着大将军徐达去平定西域。德济的军队打败仗了,徐达杀了他的几个部将,把他们押解到京城。皇帝念及德济的旧功,把他释放了。 又任命他为都指挥使,镇守陕西,最后在那里去世了。

栾凤是高邮人,在诸全当官,很能干,名声很大。当时方国珍的军队来攻打诸全,他和谢再兴一起死守,多次用奇兵打败敌人。后来谢再兴派部下到杭州去卖东西,朱元璋担心他会把军队的虚实泄露出去,就把谢再兴召回,改派参军李梦庚统领诸全的军队。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想起谢再兴的功劳,就把他女儿嫁给了谢再兴的侄子文正,还把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徐达。之后又让谢再兴回去守诸全。谢再兴心里不服气,觉得李梦庚抢了他的位置,栾凤又因为一些小事责备他,于是谢再兴就叛变了,杀了栾凤。栾凤的妻子王氏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栾凤,结果也被杀害了。谢再兴抓住了李梦庚,投降了张士诚,李梦庚也被杀死了。朱元璋觉得谢再兴多次立下功劳,叛变并非他的本意,所以栾凤和李梦庚都没有得到抚恤。

耿再成,字德甫,是五河人。他跟着朱元璋从濠州起兵,攻克了泗州和滁州。元朝军队包围了六合,朱元璋前去救援,他和耿再成在瓦梁设下营垒。他们奋力作战,但估计敌不过对方,就撤退了。元军追击上来,朱元璋在山涧设下埋伏,让耿再成诱敌深入,结果大败元军。后来耿再成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了集庆。他先后担任元帅镇守镇江,行枢密院判官镇守长兴,再次镇守扬州。他跟随朱元璋攻打金华,担任先锋,驻扎在缙云的黄龙山,阻止敌人进攻。他和胡大海一起在处州打败了石抹宜孙,攻克了处州城,并镇守在那里。石抹宜孙又来攻打,耿再成又在庆元打败了他。

耿再成管军很严,士兵出入民间,蔬菜水果都不敢随意拿取。金华的苗族首领蒋英等人叛乱,杀了胡大海。处州的苗族首领李祐之等人听说后,也造反了。耿再成正在招待客人吃饭,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上马,只召集了不到二十个士兵,迎着叛军大骂:“贼奴!国家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什么要造反!”叛军用长矛刺耿再成,耿再成挥剑砍断了许多长矛,身受重伤,从马上掉下来,仍然不停地大骂,最后壮烈牺牲。胡深等人收殓了他的遗体,草草埋葬。后来改葬在金陵聚宝山。追封他为高阳郡公,配享太庙,画像在功臣庙。洪武十年,又追赠泗国公,谥号武壮。

子天璧,他听说父亲有难,立刻带着部下杀奔贼寇所在地。等他赶到的时候,李文忠已经打败了贼寇,把他们杀了。后来,子天璧就守卫处州。他抵挡方国珍、张士诚的进攻都立了功,升迁为指挥副使。攻克浦城,攻破建宁,把陈友定打跑了。征讨襄阳,一直打到了西安。招降河州、临洮,都投降了。后来改任杭州指挥同知。七年后,他出海去抓倭寇,深入到外洋,最后溺水而死。

张德胜,字仁辅,是合肥人,很有才能,又很勇敢。他和俞通海等人一起,率领水军从巢湖来投奔朝廷。参与渡江作战,攻克了采石、太平。陈埜先来进攻,他和汤和等人一起打败并俘虏了他。被授予太平兴国翼总管的官职。他攻破了蛮子海牙的水寨,俘虏了陈兆先。攻下了集庆,攻克了镇江,被授予秦淮翼元帅的官职。攻取常州,升迁为枢密院判。攻克宁国,收编了长枪兵。攻下太湖,扫荡了马迹山。攻打宜兴,夺取了马驮沙和石牌寨。升迁为佥枢密院事。赵普胜攻陷了池州,张德胜前去救援,没赶上,回来后,他和徐达一起攻下了宜兴。赵普胜又抢掠了青阳、石埭。张德胜在栅江口与他作战,打败了他。之后,他又和俞通海一起打败了赵普胜的军队,收复了池州。他率领军队从无为出发,向浮山进发,打跑了赵普胜的将领胡总管,追击,在青山打败了他,一直追到潜山。陈友谅的将领郭泰来在沙河阻击,被张德胜打败并斩杀,于是攻克了潜山。陈友谅进攻龙江,张德胜统率水军迎战,双方杀伤都很惨重。张德胜大声呼喊,指挥将士们奋勇拼杀。陈友谅的军队溃不成军,最终大败。他和将士们追击到慈湖,放火烧毁了陈友谅的船只。在采石,发生了一场大战,张德胜战死沙场。后来追封他为蔡国公,谥号忠毅,他的画像被供奉在功臣庙,并且在太庙接受祭祀。他的儿子张宣年纪还小,养子张兴祖继承了他的爵位。

兴祖,老家是巢县人,本来姓汪。他继承了家业之后,就跟着军队攻破了安庆,拿下江州,攻克了蕲州和黄州,占领了南昌。他还参加了救援安丰的战役,大败张士诚的军队。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和廖永忠等人率领六艘战船深入敌阵。又在泾江口伏击了陈友谅的军队。因为战功卓著,他被提升为湖广行省参政。后来又参与平定武昌,接着攻克了庐州,一路打到通州才返回。之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跟着徐达攻打淮东地区,拿下浙西地区。后来又升任大都督府同知。大军北上征讨,其他将领率领军队从徐州攻克了沂州、青州、东平府,乘胜追击到达东阿,元朝参政陈璧以及他手下五万多人投降。孔子五十六世孙衍圣公孔希学,以及曲阜知县孔希举、邹县主簿孟思谅等人,都到军营里来拜见兴祖,兴祖也客气地接待了他们。兖州、东平府等地的州县听说这个消息后,都纷纷投降,于是又拿下了济宁和济南。

洪武元年,兴祖被任命为都督兼右率府使,参与攻打乐安,攻克了汴梁、河内、洛阳,然后回到济宁驻守。他和大将军在德州会师,率领水军沿黄河进攻,最终攻克了元朝的都城。之后又攻占了永平,向西攻取了大同,并派三卫的士兵驻守在那里。再次打败元军,斩获无数。这时,兴祖的儿子德胜(宣)已经长大成人了,被任命为宣武卫指挥同知。而兴祖这时候又恢复了汪姓。三年后,他又攻克了武州和朔州,俘获了元朝知院马广等人。率军到达大同北口,大败元军,俘获了扩廓帖木儿的弟弟金刚奴等四百多人。没过多久,他被任命为晋王朱棡的军事顾问,兼任山西行都督府佥事。

洪武四年,他跟随前将军傅友德一起攻打蜀地,攻克了阶州和文州,乘胜追击到达五里关,不幸被飞石击中而死。蜀地平定后,朝廷下诏书说都督兴祖为国捐躯,对他的儿子给予优厚的赏赐,追封他为东胜侯,并给予世袭的凭证。兴祖的儿子年纪还小,朝廷下令让他和德胜一起生活。后来兴祖的儿子因为生病去世了,爵位也被取消了。

赵德胜,是濠州人。他当过元朝的义兵队长,特别擅长使用马槊,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他跟着王忙哥将军,看出来王忙哥肯定要失败。朱元璋攻下滁州以后,赵德胜他妈在军队里,他就丢下老婆来投奔朱元璋了。朱元璋挺高兴的,给他赐了个名字,还让他当了帐前先锋。

后来跟着朱元璋打铁佛冈,攻打三汊河,攻破张家寨,拿下全椒、后河等寨子。去六合支援的时候,他被流矢射中了,差点儿没命。他还参加了鸡笼山的战斗,捣毁了乌江的敌军,拿下和州、含山。有一次夜袭陈埜先的营地,攻克了板门、铁长官两个寨子,顺利拿下了仪真。之后被任命为总管府先锋。

跟着朱元璋渡江,拿下太平,攻克芜湖、句容、溧水、溧阳,这些战役里他都有功劳。他还参加了常遇春在采石打败蛮子海牙的战斗,在方山打败陈兆先的军队,拿下集庆,战功最大。跟着徐达攻打镇江,攻破了苗军的寨子,拿下丹阳、金坛,平定了宁国。后来升任为领军先锋。攻下广德,攻破了张士诚的水寨。又跟着常遇春攻打常州,解除了牛塘的包围,收复了广德、宁国。攻下江阴,攻打常熟,活捉了张士德。他还参加了攻打湖州的战役。宜兴叛乱,他又回去平定了叛乱。 之后被提升为中翼左副元帅。

陈友谅进攻龙江,龙江第一关叫虎口城,朱元璋把守卫虎口城的任务交给了赵德胜。陈友谅来了以后,赵德胜和他狠狠地打了一仗。埋伏的军队突然杀出来,陈友谅大败而逃。之后,赵德胜又收复了太平。攻下铜陵的临山寨,扫荡了黄山桥和马驮沙,还去征讨高邮。因为战功卓著,他被提升为后翼统军元帅。

朱元璋西征的时候,攻破了安庆的水寨,乘着风顺流而上,到达了小孤山。距离九江还有五里地的时候,陈友谅才知道消息,吓得赶紧逃跑。于是九江就拿下了,接着又攻下了黄梅、广济,然后是瑞昌、临江、吉安,最后又攻下了安庆。之后又攻克了抚州,占领了新淦。平定了南昌叛将的叛乱,收复了南昌城,可惜在战斗中肩膀中炮受伤了。后来被授予江南行枢密院佥事。他和朱文正、邓愈一起守卫南昌。在池州打败了罗友贤,在西山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又收复了临江、吉安、抚州。没过多久,陈友谅就率领大军包围了南昌。德胜将军率领的几千士兵,背靠城墙顽强抵抗,射死了陈友谅的将领,敌人士气大受打击。第二天陈友谅又来进攻,在城墙周围转了好几圈。陈友谅亲自督战,昼夜不停地猛攻,城墙都快被攻破了。德胜将军和他的将士们死战不退,一边战斗一边修补城墙,城墙破了就修好。傍晚,德胜将军坐在城门楼上指挥士兵作战,结果被弩箭射中了腰部,箭镞扎进去了六寸深,拔出来之后,德胜将军叹了口气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从军打仗,受过不少刀枪箭石的伤,但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大丈夫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不能扫清中原罢了!”说完就去世了,享年三十九岁。后来被追封为梁国公,谥号武桓,被列入功臣庙,并且配享太庙。

德胜将军为人正直,性格沉稳果敢,对待下属非常严格。他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临危不乱,处理事情总是符合古人的做法。平时待人接物孝顺友爱,就像个修行人一样。

陈友谅围攻南昌八十多天,前后战死的将士总共有十四万人。

张子明,是一个领兵一千人的军官。洪都城被围困了很久,城内外联系中断,朱文正派张子明去应天告急。张子明乘着一艘东湖的小渔船,从水关偷偷溜出去,晚上赶路,白天休息,半个月后才到达应天。朱元璋问他陈友谅的兵力情况。张子明回答说:“敌人的兵力虽然很强大,但是战斗中死伤的人也不少。现在江水一天天变浅,敌人的大船将难以发挥作用。只要援军一到,就能打败他们。”朱元璋对张子明说:“回去告诉你们的将军,坚守一个月,我亲自来攻打陈友谅。”张子明返回途中,在湖口被陈友谅抓住了。陈友谅命令他去诱降城里的人,张子明假装答应了。到了城下,他大声喊道:“我是张大舍,我已经见过皇上,皇上命令各位将军坚守,援军很快就会到达!”陈友谅大怒,用长矛刺死了他。后来张子明被追封为忠节侯。

友谅攻打抚州,枢密院判李继先在城上打仗,战死了;左翼元帅牛海龙突围的时候也战死了;左副元帅赵国旺带兵去烧敌人的战舰,敌人追上来,他跳桥自杀了;百户徐明骑马冲出去射杀敌人,敌人知道他的名字,集中力量攻击他,把他抓住了,杀死了;士兵张德山半夜偷偷溜出城,去烧敌人的船,敌人发现了,他也战死了;夏茂成守城楼的时候,被飞来的炮弹击中,死了;右翼元帅同知朱潜和统军元帅许珪都在战斗中战死了。

蒋必胜攻陷吉安,参政刘齐和知府朱文华被抓住了,宁死不屈。赵天麟守卫临江,友谅进攻,城池失守,他也宁死不屈。祝宗和康泰叛变,攻陷洪都,知府叶琛和行省都事万思诚迎战,都战死了。事情平息后,这些人全部被追赠爵位,从侯爵到伯爵不等,在豫章建立忠臣庙,里面供奉十四个人,以德胜为首。而康郎山战死的有三十五人,首领是丁普郎。

丁普郎一开始是陈友谅的将领,守着小孤山。后来和傅友德一起投降,被授予行枢密院同知的职位,屡立战功。在援救南昌的战斗中,鄱阳湖上发生了一场大战。从辰时打到午时,丁普郎身上中了十多处伤,脑袋都掉了,还直挺挺地站着,手里拿着兵器做出战斗的样子,敌人都被他吓坏了,觉得他像个神一样。那一天是七月己丑。后来追赠他为济阳郡公。

张志雄也是陈友谅的将领,一向骁勇善战,人称“长张”。他跟着赵普胜一起守安庆。陈友谅杀了赵普胜,张志雄怀恨在心,就投降了,做了枢密院判。到了这次战斗,他的船被击毁,敌人一起向他猛刺过来,他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自刎而死。

元帅余昶、右元帅陈弼、徐公辅都在那天战死了。

前一天,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死了。陈兆先,是陈埜先的儿子,之前被俘虏,太祖因为他的兵备宿卫,欣赏他的能力,被太祖宽宏大量所感动,效忠尽力,最终战死沙场。韩成的儿子韩观后来做了都督,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过了四天,辛卯日,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副元帅昌文贵、左元帅李信、王胜、刘义都战死了。

八月壬戌那天,咱们在泾江口跟敌人狠狠地干了一仗,元帅李志高和副使王咬住都壮烈牺牲了。

唉,除了他们两位,还有好多将领也战死了,比如千户姜润、王凤显、石明、王德、朱鼎、王清、常德胜、袁华、陈冲、王喜仙、汪泽、丁宇、史德胜、裴轸、王理、王仁,还有镇抚常惟德、郑兴、逯德山、罗世荣、曹信。皇上后来追封他们:一个公爵,十二个侯爵,两个伯爵,十五个子爵,六个男爵,他们的画像都供奉在康郎山忠臣庙里,每年朝廷都会派人去祭祀。

再说程国胜,他是徽州人,带着义军来投奔咱们,打败了杨完者。他立下很多功劳,官做到万户,后来驻守南昌。有一次,他和牛海龙夜里偷袭元军大营,结果牛海龙被流矢射死了,程国胜拼死从水里游出来,逃到了金陵。后来跟着太祖打鄱阳湖之战,张定边冲到太祖的船前面,程国胜和韩成、陈兆先一起驾着小船,左右夹击,保护了太祖的船只。他们绕到敌人的战船后面继续作战,但援军没到,最后力战而死。有趣的是,南昌城里的人以为程国胜早就死了,所以豫章和康郎山两座庙里都把他供奉起来了。

桑世杰这个人,原本默默无闻,也是从巢湖那边投奔过来的。后来,赵普胜起了反叛之心,桑世杰揭发了他的阴谋,赵普胜逃跑了。桑世杰跟着咱们渡江,用船队打败了元朝的水军,被封为秦淮翼元帅。他攻下了镇江,又拿下金坛、丹阳,打败了宁国长枪兵,攻克了水阳、平常州,还被任命为行枢密院事,最后又攻下了江阴、宜兴。

一开始,石牌有个老百姓叫朱定,是个无赖盐贩子,跟当地富户赵家有仇,就告了赵家的状,把赵家给灭了。 然后朱定被朝廷任命为江阴判官。没多久他又当起了强盗,元朝派兵抓他。朱定听说张士诚占据了高邮,就带着张士诚从通州渡过长江,攻下了平江。张士诚任命朱定为参政,还派元帅栾瑞去驻守石牌。等元朝大军攻下江阴后,栾瑞还在石牌据守,还指挥船队来回运输。朱元璋就派永安和徐世杰去打他,徐世杰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栾瑞投降了。这样一来,张士诚就失去了长江水路。朱元璋念在他之前的功劳,追赠他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的爵位,并在太庙享祭。 “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

朱定的儿子朱子敬,因为父亲的功劳,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都督府佥事。洪武二十三年,被封为徽先伯,每年俸禄一千七百石,还给了世袭的凭证。第二年,他和徐辉祖等人一起戍守边疆,后来被安排驻军平阳,因为被牵连到蓝玉案中而被处死。

再说一个人,叫刘成,是灵璧人。他跟着耿炳文将军,统领军队攻打长兴,被任命为永兴翼左副元帅,好几次帮助耿炳文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 有一次,李伯升率领十万大军来攻打长兴,城里只有七千兵马。朱元璋派兵来支援,还没到,耿炳文就坚守城池。刘成带着几十个骑兵从西门杀出去,打败了李伯升的军队,还俘虏了他们的主将宋元帅。 然后他又转到东门,结果被敌人重重包围,英勇战死。 后来被追赠为怀远将军,并在长兴为他建庙。

最后说茅成,他是定远人。从和州参军,在常遇春手下效力。攻克太平后,被授予万户的职位。 后来跟随常遇春攻打常州、宁国,升为总管。攻克衢州后,被授予副元帅。 守卫金华后,改任太平兴国翼元帅。 他又参与了攻克安庆、救援安丰、鄱阳湖之战和攻克武昌的战役,被授予武德卫千户,后来又升为指挥副使。 攻取赣州、安陆、襄阳、泰州,都有战功。 后来跟随徐达攻打平江,烧毁了张士诚的战船,筑起长长的包围圈困住张士诚。徐达攻打娄门的时候,张士诚出兵抵抗,茅成打败了他们,直冲到城外,最后战死沙场。 后来被追赠为东海郡公,并在功臣庙中祭祀。

杨国兴,也是定远人,当时担任右翼元帅,镇守宜兴。一开始,常州人陈保二拉起了一帮人,自称“黄包军”,一会儿投降,一会儿又叛变,还骗抓了詹、李两位将军。杨国兴把他们抓起来杀了。后来杨国兴被授予神武卫指挥使的职位。这次攻打阊门的时候战死了,他的儿子杨益继承了他的指挥使职位。

胡深,字仲渊,是浙江龙泉人。他聪明有才,很有谋略,还通晓经史百家之学。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叹息说:“浙江东部的地气都变白了,大祸要临头了!”于是他就召集村里的年轻人自保。当时石抹宜孙以万户的身份镇守处州,就请胡深当参军事,招募了几千士兵,平定山上的匪寇。温州的韩虎等人杀了他们的主将,然后叛变。胡深亲自去劝说他们,那些士兵和百姓都被感动了,杀了韩虎,然后把城池献给了朝廷。之后,胡深和章溢一起平定了龙泉的叛乱,又搜捕了周边县城的盗贼,一个一个地把他们平定了。石抹宜孙这时候已经升迁为行省参政,奉皇帝的旨意任命胡深为元帅。戊戌年十二月,朱元璋亲自带兵攻打婺州。胡深率领几百辆兵车前去救援,结果到了松溪就没办法继续前进了,打败了,婺州也就失守了。

第二年,耿再成进攻处州,石抹宜孙就派出了元帅叶琛、参谋林彬祖、镇抚陈中真以及胡深率兵抵抗。正好胡大海的军队也到了,和耿再成联合起来,把他们打了个大败,一直打到了城下。石抹宜孙战败了,和叶琛、章溢一起逃到了建宁,处州就这样被攻下了。胡深带着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投降了。

朱元璋早就听说过叶深的厉害,把他叫到面前,直接给他安排了个左司员外郎的官职,然后派他回处州去了。 叶深回到处州后,招募了一批士兵,跟着去江西打仗。 仗打赢了之后,朱元璋就让他当亲军指挥使,镇守吉安。

后来,处州的苗族军队造反了,杀了守将耿再成。叶深跟着平章邵荣一起平叛。 这期间,朝廷把中书省分成了几个行省,叶深被任命为浙东行省左右司郎中,负责处州的军政事务。 当时山上的土匪到处作乱,老百姓人心惶惶,叶深招募了一万多士兵,抓捕并杀掉了土匪头子。 沿海的军队本来就战斗力强,叶深又把那些特别嚣张的土匪杀了几个,这才平息了叛乱。

到了癸卯年九月,叛将谢再兴勾结张士诚的军队攻打东阳。 左丞李文忠命令叶深带兵打头阵,结果谢再兴被打败逃跑了。叶深觉得,应该把诸全当成浙东的屏障,于是他选了个离诸全五十里,靠近五指山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城,派兵驻守。 朱元璋刚听说谢再兴造反,就赶紧派人去给李文忠送信,另想办法防守。 结果等他的人到了,新城已经建好了! 后来,张士诚的将领李伯升带兵大举进攻,在新城下安营扎寨,结果攻不下来,最后灰溜溜地逃跑了。 朱元璋很高兴,赏了叶深一匹好马。

朱元璋称帝后,封胡深为吴王,让他继续镇守处州。那时候,温州有个豪强叫周宗道,占据了平阳,经常被方国珍的儿子方明善欺负,于是把城池献给了胡深。方明善很生气,攻打处州。胡深派兵打败了方明善,接着拿下瑞安,兵锋直指温州。方国珍害怕了,请求每年进贡三万两白银作为军费。胡深就班师回朝,回到了自己的驻地。

后来,陈友定率兵攻打处州,胡深打败了他,一路追击到浦城,又打败了浦城的守军,攻下了浦城。接着又攻克了松溪,俘获了守将张子玉。胡深于是请求调动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马,准备攻打福建。朱元璋很高兴地说:“张子玉是位骁勇的将领,抓住了他,陈友定肯定吓破胆。趁胜追击,一定能拿下福建!”于是命令广信指挥使朱亮祖从铅山、建昌出发,左丞王溥从杉关出发,与胡深一起进攻福建。

朱亮祖等人攻克了崇安,进攻建宁。陈友定的将领阮德柔死守建宁。胡深觉得形势不利,想暂缓进攻。朱亮祖却说:“大军已经来到这里,怎么可以缓兵呢?再说天机难测,山川地理的变化莫测,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当时阮德柔的军队驻扎在锦江,逼近胡深的后方。朱亮祖催促胡深赶紧进攻。胡深率兵反击,打垮了阮德柔的两道防线。阮德柔的军队拼死抵抗,陈友定又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夹击胡深。天色已晚,胡深突围逃跑,马匹受惊跌倒,被俘,最终被害,享年五十二岁。后来被追封为缙云郡伯。

朱元璋曾经问宋濂:“胡深这个人怎么样?”宋濂回答说:“文武全才。”朱元璋说:“确实如此。浙江东部地区的防卫,我正依靠他呢!”胡深长期在地方任职,一心想平定福建来报效朝廷,最终却战死沙场。胡深为人宽厚,带兵十多年,从没有滥杀一人。他在处州任职期间,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缙云的田赋很重,他就用新没收的土地租税来抵偿;盐税本来要收十分之一,他请求减半征收,以便方便商人交易。军民都感激他的恩德。

孙兴祖,是濠州人。跟着朱元璋渡过长江,凭借军功当上了先锋官。在龙江之战中立功,升任统军元帅。攻破瑞昌的八阵营后,又升为天策卫指挥使。孙兴祖为人沉稳果敢,很有谋略,大将军徐达对他非常欣赏。攻下泰州后,徐达推荐他去守卫海陵。海陵可是张士诚军队入侵淮河的必经之地啊!孙兴祖到任后,立刻整顿军队,操练士兵,加强防御,戒备森严。后来吴军从海口来进攻,被他打败了,还活捉了敌军彭元帅。

平江城攻下后,朱元璋命令孙兴祖去攻打通州,结果张士诚的守将已经向徐达投降了。孙兴祖升任大都督府副使,调往彭城镇守。徐达平定关中陕地后,回师北上,下令孙兴祖在东昌会合。他们一起攻克了元朝的都城。之后,在燕山设立了六个卫所,驻扎三万兵马,让孙兴祖负责防守,并让他担任大都督府分府事。大军西征的时候,扩廓帖木儿从居庸关窥探北平的情况。徐达对其他将领说:“北平有孙都督镇守,不用担心。”于是直接攻打太原去了。具体情况,可以看《徐达传》。

洪武三年,孙兴祖率领六卫的士兵跟随徐达出征,到了三不剌川,遭遇敌人,奋勇作战,最终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朱元璋非常惋惜他,追封他为燕山侯,谥号忠愍,并在通州常遇春的祠堂里为他配享。没过多久,中书省奏报说都督同知汪兴祖兼任俸禄的事。皇上听到这个奏报,听到“兴祖”这个名字,不禁叹息一声,下令每月给故燕山侯孙兴祖的家人发放俸禄。他的长子孙恪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做了武德卫指挥使。

过了很久,孙恪升任都督佥事。洪武二十一年,他作为右参将跟随蓝玉北征,到达捕鱼儿海。因为战功被封为全宁侯,每年俸禄二千石,并世袭罔替。孙恪为人谨慎敏捷,很有儒将的风范。他曾经参与征讨楚地和蜀地,战后驻扎在沔阳,负责检阅各卫所的士兵,准备边防事务。洪武二十五年,他升任太子太保。没过多久,他被调往山西练兵,跟随宋国公冯胜一起操练军队。不久就被召回,朝廷赐给他一套位于中都的府邸。后来因为牵涉到蓝玉案而被处死。

曹良臣,是安徽安丰人。当时颍州那边闹起了农民起义,他就联合乡里乡亲们修筑堡垒,自保自卫。后来,他投奔了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当上了江淮行省参政。跟着朱元璋打仗,收复了淮东地区,又收复了浙西地区,升官做了行省左丞。后来又跟着大军去攻打元朝的首都,一路打到了泽州、潞州。升任山西行省平章政事,之后又调去守通州。那时候,大军都开拔去了山西,通州的守备力量非常薄弱,曹良臣手底下的人不到一千。元朝丞相也速带着一万多骑兵在白河边扎营。曹良臣说:“咱们人少,不能跟他们硬碰硬。虽然敌人很多,但他们毕竟是亡国之余,士气低落,咱们应该用计策把他们赶走。”于是,他就偷偷派指挥使仵勇等人,在河边船上插满红旗,连绵三十多里,还让锣鼓声响个不停。也速被吓坏了,赶紧逃跑了。曹良臣立刻派精锐骑兵追击,追了一百多里,从此以后,元军再也不敢打北平的主意了。

后来他又跟着大将军徐达去定西打扩廓帖木儿,打败了他。洪武三年,曹良臣被封为宣宁侯,每年俸禄九百石,还给了世袭的凭证。第二年,他参加了讨伐蜀地的战争,攻克了归州的山寨,收服了容美等地的土司。正赶上周德兴攻下了茅冈覃垕寨,从白盐山砍伐木材开路,从纸坊溪出发进攻夔州,最后攻克了重庆。又一年,他跟着副将军傅友德北征,打到了胪朐河,收复了那里的藩属。傅友德带着曹良臣,只带了二十天的粮食,日夜兼程赶到了土剌河。哈剌章在河边抵抗,稍微抵挡了一下就败退了。追到阿鲁浑河,敌人的骑兵大量集结。将士们都殊死搏斗,敌人大败而逃,但是曹良臣和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都战死了。消息传到朝廷,朝廷追封曹良臣为安国公,谥号忠壮,把他列入功臣庙。他的儿子曹泰继承了侯爵,后来因为牵涉到蓝玉案而被杀,爵位被取消了。

显,是合肥人,从渡江战役开始,凭借军功一直升到指挥同知。洪武三年,因为成功收复应昌红罗山寨,升迁为指挥使。荣,是开平王遇春的堂弟,官至指挥佥事。遇春死在战场上,荣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后来又跟随朱亮祖平定蜀地,最终官至振武卫指挥同知。耀,是寿州人,最初跟随陈埜先,建康城破后才归顺朝廷。凭借军功做了福建的守御指挥使,镇守兴化。这三位将军最后都在战场上战死了,皇帝对他们的家人非常关照,下令有关部门为他们立碑。

濮英,是庐州人。最初凭借过人的勇力当上了百夫长,凭借军功一直升到西安卫指挥。因为军政管理不善,被朝廷召回问责,并派叶升代替他。叶升后来又称赞濮英的才能,让他回到西安卫继续任职。洪武十九年,太祖皇帝命令耿炳文挑选陕西都司卫所的士兵戍守边疆,只有濮英训练的军队被认为是精锐之师,于是被加封为都督佥事。第二年,奉命跟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到达金山后,纳哈出投降了,大军班师回朝,而濮英率领三千精兵殿后。纳哈出还有几十万残兵潜伏着,听说大军回撤,就在路上设下埋伏,打算等大部队过去后袭击他们。埋伏还没发动,濮英的后队到了,突然遭到袭击,冲突激烈,无法突围,战马倒地,濮英被俘。敌人抓住濮英后,想挟持他作为人质。濮英绝食不语,乘机拔出佩刀剖腹自尽。事情上报后,朝廷追封他为金山侯,谥号忠襄。第二年又追封为乐浪公。封他的儿子濮玙为西凉侯,食邑二千五百石,世袭罔替。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他在东昌练兵,又让他驻扎在临清训练士兵。二十五年,被召回朝廷,和宋国公冯胜等人一起检阅山西的军队。濮玙能够继承他父亲的职务,皇帝非常赏识他。又让他负责登记山西的民兵,他登记的州县最多,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而且没有扰民。第二年因为牵涉到蓝玉案,被发配到五开戍边,最终死在那里。

洪武年间,战死沙场的指挥使,还有于光、严德、孙虎。

话说有个叫廖光的人,是都昌人。一开始跟着徐寿辉干,驻守在浮梁。后来陈友谅杀了徐寿辉,廖光就带着浮梁投降了朱元璋,被任命为枢密院判。他立了不少功劳,后来升为鹰扬卫指挥,镇守巩昌。有一次,扩廓帖木儿围攻兰州,廖光前去救援,结果在马兰滩打败仗被俘了。

敌人把他押到城下示众。廖光大声喊:“你们只要坚持住,徐将军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 这可把敌人气坏了,他们狠狠地打了廖光的嘴巴,然后把他杀了。后来,廖光被追封进了功臣庙。

接下来是严德,他是太平人。从起兵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打仗,后来立下不少功劳,当上了海宁卫指挥。在跟着朱亮祖讨伐方国珍的时候,战死在了台州。死后被追封为天水郡公。

再来说说孙虎,他是什么地方人不知道。他参与了池州的战役,攻下了于潜、昌化,平定了建德、诸全,战功赫赫,被授予千户的职位。后来又攻克了新城、桐庐,升任海宁卫指挥使,还平定了嘉兴的盗贼。后来跟着副将军李文忠北上征讨,从东路进入应昌,在落马河与元兵作战时战死。死后被追封为康安郡伯。

还有指挥佥事刘广,在永平戍守边疆,抵抗敌人入侵时战死沙场。凉州卫百户刘林在凉州戍守,也先帖木儿叛乱时,他英勇作战,壮烈牺牲。边境的人们非常敬佩他,把他的住所附近的窦融台改名为刘林台。钱塘卫千户袁兴,是全椒人,在征讨云南的战役中,主动请缨担任先锋,冲锋陷阵,英勇牺牲。他们都受到了朝廷的褒奖。

最后总结一下:朱元璋起兵建国,从决定渡江开始,就在东南数千里土地上奋力拼杀,打败了陈友谅,消灭了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南下征服了闽粤地区。像廖永安、胡大海等这些将领,他们的功劳难道还小吗?他们转眼之间就战死沙场,虽然功业未竟,但都被朝廷褒奖和祭祀,他们的功绩都记载在史书上。跟那些功成名就却最终被株连抄家的相比,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的结局岂不是幸运得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