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把这些书分分类,一共十二类:儒家、杂家(以前那些书目里也分诸家,不过数量很少,就凑个数吧,现在都归到杂家了)、农家、小说家、兵书、天文、历数、五行、艺术(医书算在艺术类里)、类书、道家、释家。

接下来,咱们说说具体书目。《圣学心法》四卷,永乐年间编的,分四个部分:君道、臣道、父道、子道。成祖皇帝还专门写了序言呢!《性理大全》七十卷,也是永乐年间编的,当时皇上让胡广他们编《经书大全》,又把周、程、张、朱这些儒家的性理学著作收集起来,编成了这套书。成祖皇帝也给它写了序。

《传心要语》一卷,《孝顺事实》十卷,《为善阴骘》十卷,这三本书都是永乐年间编的。 《五伦书》六十二卷,宣宗皇帝收集了经史子集里关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好话好事例编成的这本书。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写了序言,然后就出版了。

宪宗皇帝编的《文华大训》二十八卷,分四个大类,下面再细分二十四个小类,成化年间编的。嘉靖年间,世宗皇帝又给它写了序言,重新出版发行。《敬一箴》一卷,《注程子四箴》《注范浚心箴》共两卷,都是世宗皇帝写的。

然后还有一些其他的书:孙作的《东家子》一卷;叶仪的《潜书》一卷;留睿的《留子》一卷;叶子奇的《太玄本旨》九卷;朱右的《性理本原》三卷;张九韶的《理学类编》八卷;谢应芳的《辩惑编》四卷;周是修的《纲常彝范》十二卷;曹端的《理学要览》两卷、《夜行烛》一卷、《月川语录》一卷;尤文的《语录》两卷;鲍宁的《天原发微辨正》五卷;金润的《心学探微》十二卷;吴与弼的《康斋日录》一卷;薛瑄的《读书录》十卷和《续录》十卷;周洪谟的《南皋子杂言》两卷、《箐斋读书录》两卷;胡居仁的《居业录》八卷;谢铎的《伊洛渊源续录》六卷;程敏政的《道一编》五卷;蔡清的《性理要解》两卷;杨廉的《伊洛渊源录类增》十四卷和《畏轩劄记》三卷。

张吉的《陆学订疑》有两卷,章懋的《枫山语录》也有两卷,周木的《延平问答续录》一卷。杨守阯的《困学寡闻录》比较多,足足十卷呢!韩邦奇的《性理三解》是八卷,王鸿渐的《读书记》两卷,王蓂的《大儒心学录》就更多了,有二十七卷!

徐问的《读书劄记》八卷,还有个续集也八卷;方鹏的《观感录》十二卷,魏校的《庄渠全书》十卷,陈献章的《言行录》十卷,外加个两卷的附录。赵鹤的《金华正学编》十卷,王守仁的《传习录》四卷,《阳明则言》两卷。罗钦顺的《困知记》六卷,附录两卷,陈建的《学蔀通辨》十二卷,许讃的《性学编》和《道统溯流录》各一卷。

湛若水的著作就更多了,《甘泉明论》十卷,《遵道录》十卷,《问辨录》六卷。黄佐的《泰泉庸言》十二卷,吕柟的《泾野子内篇》三十三卷,《语录》二十卷。邹守益的《道南三书》三卷,《明道录》四卷,何瑭的《柏斋三书》四卷,薛蕙的《日录》五卷,顾应祥的《惜阴录》十二卷,沈霁的《语录》四卷,邵经邦的《弘道录》竟然有五十七卷!唐顺之的《儒编》六十卷!

薛应旂的《考亭渊源录》二十四卷,《薛子庸语》十二卷,王艮的《心斋语录》两卷,周思兼的《学道记言》六卷,胡直的《胡子衡齐》八卷,陆树声的《汲古丛语》一卷。金贲亨的《道南录》五卷,《台学源流集》七卷,尤时熙的《拟学小记》八卷,刘元卿的《诸儒学案》八卷,周琦的《东溪日谈》十八卷。

罗汝芳的《明道录》八卷,《近溪集语》十二卷,耿定向的《庸言》两卷,《雅言》一卷,《新语》一卷,《教学商求》一卷。李渭的《先行录》十卷,王樵的《劄记》和《笔记》各一卷,许孚远的《语要》两卷,朱衡的《道南源委录》十二卷,孙应鳌的《论学汇编》八卷。 这些书,卷数可真不少啊!

梁斗辉的《圣学正宗》有二十卷,管志道的《问辨牍》八卷,《理学酬咨录》也八卷,王敬臣的《俟后编》四卷,吕坤的《呻吟语》四卷,邹德溥的《畏圣录》两卷,邓球的《理学宗旨》两卷,李材的《教学录》十二卷,《南中问辨录》十卷,曾朝节的《臆言》八卷,邹元标的《仁文会语》四卷,《日新编》两卷,杨起元的《证学编》两卷,《识仁编》两卷,徐即登的《儒学明宗录》二十五卷,黄时熠的《知非录》六卷,钱一本的《黾记》四卷,顾宪成的《劄记》十八卷,《东林商语》两卷,《证性编》八卷,《当下绎》一卷,《泾阳遗书》二十卷,李多见的《学原前后编》八卷,涂宗濬的《证学记》三卷,周子义的《日录见闻》十卷,吴仕期的《大儒敷言》三十三卷,徐重重的《信古余论》八卷,来知德的《日录》十二卷,方学渐的《心学宗》四卷,姚舜牧的《性理指归》二十八卷,冯从吾的《元儒考略》四卷,《语录》六卷,唐鹤徵的《宪世编》六卷,曾凤仪的《明儒见道编》两卷,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十八卷,高攀龙的《就正录》两卷,《高子遗书》十二卷,孙慎行的《困思抄》四卷,刘宗周的《理学宗要》一卷,《证人要旨》一卷,《刘子遗书》四卷,叶秉敬的《读书录钞》八卷,黄道周的《榕坛问业》十八卷,章世纯的《留书》十卷,黄淳耀的《吾师录》一卷,《语录》一卷,《劄记》两卷。

这些都是儒家方面的书籍,一共一百四十部,一千二百三十卷。 除了这些儒家典籍,还有太祖写的《资治通训》一卷,这本书一共十四章,首先讲君道,然后是臣道,接着讲老百姓、士人、工匠、商人的做事方法,都充满了教导劝诫的意思;还有《公子书》一卷,是用来教育做臣子的;以及《务农技艺商贾书》一卷,是用来教育普通百姓子弟的。

这些书加起来,数量可不少呢! 儒家经典就有一千多卷,可见当时对儒学的研究有多么深入。 太祖皇帝还亲自撰写书籍,教导臣民,可见他也很重视教育和社会治理啊。 这些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帝王到百姓各个阶层,目的都是为了教化人心,安定社会。

成祖皇帝写了一本书叫《务本之训》,就一卷,里面讲的是太祖皇帝创业的故事,还有古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是用来教导太孙的。皇后仁孝皇后也写了一本书,叫《劝善书》,足足有二十卷呢。

接下来是一堆书,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写的,比如宋濂的《燕书》一卷,王廉的《迂论》十卷,叶子奇的《草木子》八卷,王达的《笔畴》二卷,曹安的《谰言长语》二卷,赵弼的《事物纪原删定》二十卷,解延年的《物类集说》三十四卷,罗颀的《梅山丛书》二百卷和《物原》二卷,谢理的《东岑子》四卷,潘府的《南山素言》一卷,何孟春的《余冬序录》六十五卷和《闲日分义》一百卷,戴鱀的《经济考略》二十卷,戴璟的《博物策会》十七卷,陆深的《同异录》一卷和《传疑录》二卷,孙宜的《遁言》二卷,祝允明的《前闻记》一卷和《读书笔记》一卷,蔡羽的《太薮外史》五卷,刘绘的《刘子通论》十卷,高岱的《楚汉余谈》一卷,罗虞臣的《原子》八卷,王杰的《经济总论》十卷,汪坦的《日知录》五卷,刘凤的《刘子杂组》十卷,王世贞的《劄记》二卷和《宛委余编》十九卷。

王可大还写了一本叫《国宪家猷》的书,足足有五十六卷!这书厉害了,后来万历年间,御史们说内阁的档案记录乱七八糟,什么都找不到,结果这书里居然都记着呢,所以就赶紧拿出来给皇帝看了。其他的书还有沈津的《百家类纂》四十卷,陈耀文的《学圃萱苏》六卷和《学林就正》四卷,陈绛的《金罍子》四十四卷,方弘静的《千一录》二十六卷,劳堪的《史编始事》二卷,陈其力的《芸心识余》八卷,周祈的《名义考》十二卷,詹景凤的《詹氏小辨》六十四卷,穆希文的《说原》十六卷和《动植记原》四卷,王三聘的《事物考》八卷,徐常吉的《诸家要旨》二卷,徐伯龄的《蟫精隽》二十卷,赵士登的《省身至言》十卷,刘仕义的《知新录》二十四卷,屠隆的《冥寥子》二卷和《鸿苞》四十八卷。 这些书,可真是琳琅满目啊!

咱先说杂家类的书,一共六十七部,加起来有两千二百八十四卷。 这其中有闵文振的《异物类苑》五卷,朱谋的《玄览》八卷,赵枢生的《含玄子》十六卷,还有个《别编》十卷。 吴安国的《累瓦编》有三十二卷,冯应京的《经世实用编》二十八卷,柯寿恺的《语丛》三十八卷,徐重重的《鸿洲杂著》十八卷,王纳谏的《会心言》四卷。 沈节甫的《纪录汇编》那可是巨著,足足二百十六卷!祁承业的《国朝徵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更是多,有六百四卷。 董斯张的《广博物志》五十卷,郑瑄的《昨非庵日纂》六十卷。

接下来是农家类的书籍,一共二十三部,一百九十一卷。 刘基的《多能鄙事》十二卷,周定王的《救荒本草》四卷,宁献王的《臞仙神隐书》四卷,杨溥的《水云录》二卷,周履靖的《茹草编》四卷,邝璠的《便民图纂》十六卷,顾清的《田家月令》一卷。 施大经的《阅古农书》六卷,俞贞木的《种树书》三卷,温纯的《齐民要书》一卷,王世懋的《学圃杂疏》三卷,黄省曾的《稻品》一卷,《蚕经》一卷,李德绍的《树艺考》二卷,袁黄的《宝坻劝农书》二卷,陈鸣鹤的《田家月令》一卷,宋公望的《四时种植书》一卷,冯应京的《月令广义》二十四卷。 还有王象晋的《群芳谱》二十八卷,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六十卷,《农遗杂疏》五卷,张国维的《农政全书》八卷,吴嘉言的《四季须知》二卷。

最后,咱们看看其他的杂著。宋濂的《萝山杂言》一卷,叶子奇的《草木子余录》三卷,陶宗仪的《辍耕录》三十卷,《说郛》一百二十卷,(对了,还有明朝人陶珽编的《续说郛》四十六卷),刘绩的《霏雪录》二卷,陶辅的《桑榆漫笔》一卷,瞿佑的《香台集》三卷。

张纶的《林泉随笔》只有一卷,李贤的《古穰杂录》有两卷,岳正的《类博杂言》也有两卷。叶盛的《水东日记》就厉害了,足足有三十八卷!单宇的《菊坡丛话》二十六卷,陆容的《菽园杂记》十五卷,姚福的《青溪暇笔》二十卷。张志淳的《南园漫录》十卷,还有个续集也是十卷。梅纯的《续百川学海》那可是个巨著,一百卷!王锜的《寓圃杂记》十卷,罗凤的《漫录》三十卷,李诩的《漫笔》八卷,徐泰的《玉池谈屑》四卷,罗钦德的《闲中琐录》两卷,王涣的《墨池琐录》三卷,沈周的《客坐新闻》二十二卷,都邛的《三余赘笔》两卷,都穆的《奚囊续要》二十卷,徐祯卿的《异林》一卷,唐锦的《龙江梦余录》四卷,戴冠的《笔记》十卷,侯甸的《西樵野记》十卷,陆粲的《庚巳编》十卷,陆深的《俨山外集》四十卷,马攀龙的《株守谈略》四卷,陆采的《天池声隽》四十卷,胡侍的《野谈》六卷。

杨慎的书就更多了,《丹铅总录》二十七卷,《续录》十二卷,《余录》十七卷,《新录》七卷,《闰录》九卷,《卮言》四卷,《谈苑醍醐》九卷,《艺林伐山》二十卷,《墐户录》一卷,《清暑录》二卷,好多好多!陆楫的《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陈霆的《两山墨谈》十八卷。司马泰的书也很多,《广说郛》八十卷,《古今汇说》六十卷,《再续百川学海》八十卷,《三续》三十卷,《史流十品》一百卷!王文禄的《明世学山》五十卷,尤镗的《红箱集》五十卷,朱应辰的《漫钞》十卷,李文凤的《月山丛谈》十卷,何良俊的《语林》三十卷,《丛说》三十八卷,沈仪的《麈谈录》十卷,万表的《灼艾集》十卷,高鹤的《见闻搜玉》八卷,项乔的《瓯东私录》六卷,张时彻的《说林》二十四卷。 这些笔记小说,卷数可真不少啊!

袁枚写了《前后四十家小说》八十卷,《广四十家小说》四十卷,好多故事呢!陆树声也写了书,分别是《清暑笔谈》、《长水日钞》和《耄余杂识》,一共三卷,篇幅不算多。

徐伯相的《画暇丛记》有二十卷,姚弘谟的《锦囊琐缀》八卷,陈师的《笔谈》十五卷,石磐的《菊径漫谈》十四卷,郎瑛的《七修类稿》足足有五十一卷!朱国祯的《涌幢小品》二十四卷,李豫亨的《自乐编》十六卷,徐渭的《路史》只有两卷,汪云程的《逸史搜奇》十卷,孙能传的《剡溪漫笔》六卷,王应山的《风雅丛谈》有六十卷之多!

陈禹谟写了《说麈》八卷,田艺蘅写了《留青日札》三十九卷和《西湖志余》二十六卷,胡应麟写了《少室山房笔丛》三十二卷,还有续集十六卷。林茂槐的《说类》有六十二卷,焦竑的《笔乘》二十卷,《玉堂丛语》八卷,《明世说》也八卷。黄汝良的《笔谈》十二卷,朱谋□的《异林》十六卷,汤显祖的《续虞初志》八卷。

张鼎思的《琅琊代醉编》四十卷,屠本畯的《山林经济籍》二十四卷,顾起元的《说略》六十卷,王肯堂的《郁冈斋笔麈》四卷,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只有两卷。商濬的《稗海》那可是巨著,足足三百六十八卷!谢肇浙写了《五杂组》十六卷,《麈余》四卷,《文海披沙》八卷。徐□勃的《徐氏笔精》八卷,王兆云的《惊座新书》八卷,《王氏青箱余》十二卷,张所望的《阅耕余录》六卷,郭良翰的《问奇类林》三十六卷。

陈继儒的《秘笈》有一百三十卷,潘之恒的《亘史钞》九十一卷,王学海的《筠斋漫录》十卷,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十二卷,《日记》二十卷,包衡的《清赏录》十二卷,张重华的《娱耳集》十二卷。 这些笔记小说,数量还真不少!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堆书,都是些啥玩意儿。这上面列的,都是小说家写的书,一共有一百二十七部,三千三百七卷!想想都觉得多,够看一阵子的了。

第一批,都是些杂记、笔记之类的,有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八卷,张大复的《笔谈》十四卷,还有徐应秋的《谈荟》三十六卷,这卷数可真不少!还有杨崇吾的《检蠹随笔》三十卷,来斯行的《槎庵小乘》四十六卷,沈弘正的《虫天志》十卷,胡震亨的《读书杂录》三卷,闵元京的《湘烟录》十六卷,茅元仪的《杂记》三十二卷,华继善的《咫闻录》五卷,王所的《日格类钞》三十卷,王勣的《纂言钩玄》十六卷,杨德周的《随笔》十二卷,吴之俊的《狮山掌录》二十八卷,以及马应龙的《艺林钩微录》二十四卷。

接下来这批书,主要讲的是兵法、将略之类的。有刘寅的《七书直解》二十六卷和《集古兵法》一卷;宁献王权的《注素书》一卷;徐昌会的《握机橐钥》六卷;陈元素的《古今名将传》十七卷;刘畿的《诸史将略》十六卷;何乔新的《续百将传》四卷(这本写到宋元时期);何瑭的《兵论》一卷;王芑的《纲目兵法》六卷;穆伯寅的《兵鉴撮要》七卷;刘濂的《兵说》十二卷;吴从周的《兵法汇编》十二卷;唐顺之的《武编》十二卷和《兵垣四编》五卷;何东序的《益智兵书》一百卷和《武库益智录》六卷;陈禹谟的《左氏兵法略》三十二卷;李材的《将将纪》二十四卷,《兵政纪略》五十卷,《经武渊源》十五卷;顾其言的《新续百将传》四卷(也叫《明百将传》);冯孜的《古今将略》四卷;尹商的《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十四卷,《练兵实纪》九卷,《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赵本学的《韬钤内篇》一卷;俞大猷的《韬钤续篇》一卷和《剑经》一卷;叶梦熊的《运筹纲目》十卷;还有王鸣鹤的《登坛必究》四十卷。

这可真是浩如烟海啊!这么多书,够研究好久的了。

老何写的《读史机略》有十卷。郑璧的《古今兵鉴》三十二卷,《经世宏筹》三十六卷。王有麟的《古今战守攻围兵法》厚达六十卷!姚文蔚的《省括编》有二十二卷。赵大纲的《方略摘要》十卷。高折枝的《将略类编》二十四卷。施浚明写了《古今纡筹》十二卷。杨惟休的《武略》十卷。孙承宗的《车营百八扣》只有一卷。徐常的《阵法举要》也只有一卷。龙正的《八阵图演注》只有一卷。瞿汝稷的《兵略纂闻》十二卷。茅元仪的《武备志》那可是巨著,足足二百四十卷!孙元化的《经武全编》十卷。颜季亨的《明武功纪胜通考》八卷。徐标的《兵机纂要》四卷。范景文的《师律》十六卷。谷中虚的《水陆兵律令操法》四卷。张焘的《西洋火攻图说》只有一卷。王应遴的《备书》二十卷。冒起宗的《守筌》五卷。《讲武全书兵览》三十二卷,《兵律》三十八卷,《兵占》二十四卷。《兵机备纂》十三卷,这四部书作者不详。

这些兵书加起来,一共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十二卷!厉害吧?除了兵书,还有天文方面的书籍。《清类天文分野书》二十四卷,是洪武年间编的,把全国的郡县都按十二分野的星次分配好了,还详细记载了这些地方古今的变迁。仁宗皇帝还给《天元玉历祥异赋》七卷写了序言呢!叶子奇的《元理》一卷。刘基的《天文秘略》一卷。《观象玩占》十卷,作者不详,有人说是刘基编的。杨廉的《星略》一卷。王应电的《天文会通》一卷。周述学的《天文图学》一卷。吴珫的《天文要义》二卷。范守己的《天官举正》六卷。陆侹的《天文地理星度分野集要》四卷。王臣夔的《测候图说》一卷。黄履康的《管窥略》三卷。黄钟和的《天文星象考》一卷。杨惟休的《天文书》四卷。潘元和的《古今灾异类考》五卷。最后是赵宦光的《九圜史》一卷。

这儿有一大堆书,都是关于天文历法的,我给你们念念书名和卷数。首先是余文龙的《祥异图说》七卷,《史异编》十七卷,这可是两部大作啊! 李之藻的《浑盖通宪图说》只有两卷,相对来说比较薄。

接下来是利玛窦的几本书:《几何原本》六卷,还有《勾股义》、《表度说》、《圜容较义》、《测量法义》、《天问略》、《泰西水法》各一卷,这可是好几本呢! 熊三拔也写了两本书:《简平仪说》一卷和《测量异同》一卷。 李天经的《浑天仪说》五卷,王应遴的《乾象图说》一卷和《中星图》一卷。陈胤昌的《天文地理图说》两卷,李元庚的《乾象图说》一卷,陈荩谟的《象林》一卷,马承勋的《风纂》十二卷,魏濬的《纬谈》一卷,吴云的《天文志杂占》一卷,艾儒略的《几何要法》四卷。

还有好多书,作者名字都不知道了,像是《图注天文祥异赋》十卷,《天文玉历璇玑经》五卷,《天文鬼料窍》一卷,《天文玉历森罗记》十二卷,《经史言天录》二十六卷,《嘉隆天象录》四十五卷,《雷占》三卷,《风云宝鉴》一卷,《天文占验》二卷,《物象通占》十卷,《白猿经》一卷。 这些书加起来,光天文类的就有五十部,一共二百六十三卷!

再说说历法方面的书。刘信的《历法通径》四卷,马沙亦黑写了本《回回历法》三卷,左赞的《历解易览》一卷,吕柟的《寒暑经图解》一卷,顾应祥的《授时历法》二卷,曾俊的《历法统宗》二卷和《历台撮要》二卷。周述学的《历宗通议》一卷,《中经测》一卷,《历草》一卷,贝琳的《百中经》十卷,这本书从成化甲午年写到嘉靖癸巳年,足足六十年,后来还有人续写到壬戌年。戴廷槐的《革节卮言》五卷,袁黄的《历法新书》五卷,何注的《历理管窥》一卷,郭子章的《枝干释》五卷,朱载堉的《律历融通》四卷,《音义》一卷,《万年历》一卷,《万年历备考》二卷,《历学新说》二卷,这套书是在万历二十三年编进来的。最后是萧懋恩的《监历便览》二卷。

首先,咱们来说说古代的历法书籍。你看,这《古今律历考》七十二卷,是邢云路写的。还有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那可是个巨著,足足一百二十六卷!这书里内容可丰富了,什么《历书总目》、《日躔历指》、《日躔表》……等等,光听名字就觉得头大。 这书是崇祯二年,徐光启跟李之藻、王应遴还有个叫罗雅谷的西洋人一起完成的。

除了徐光启的巨著,还有罗雅谷的《筹算》一卷,王英的《明历体略》三卷,何三省的《历法同异考》四卷,贾信的《台历百中经》一卷,以及《历法统宗》、《历法集成》、《经纬历书》、《七政全书》这四部书,一共十二卷加起来三十一部,二百九十一卷,可惜作者是谁,现在已经不知道了。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其他的书籍。刘基,就是那个著名的刘伯温,他写了《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还有《选择历书》五卷,这最后一本是洪武年间钦天监奉旨编写的。

其他的易经方面的书籍还有不少,比如马贵的《周易杂占》一卷,胡宏的《周易黄金尺》一卷,卢翰的《中庵签易》一卷,季本的《蓍法别传》二卷,周瑞的《文公断易奇书》三卷,蔡元谷的《神易数》一卷,张其堤的《易卦类选大成》四卷,王宇的《周易占林》四卷,以及钱春的《五行类应》八卷。 这些书加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数量。

老刘写的《卜筮全书》有八卷,赵际隆写的《卜筮全书》更多,足足十四卷。张濡的《先天易数》两卷,周视考的《阴阳定论》三卷,杨向春的《皇极心易发微》六卷,蔡士顺的《皇极秘数占验》只有一卷。吴珫写的书可就多了,《皇极经世钤解》两卷,《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太乙淘金歌》一卷,《六壬金钥匙》两卷。冯柯的《三极通》两卷,张幹山的《古今应验异梦全书》四卷,陈士元的《梦占逸旨》八卷,张凤翼的《梦占类考》十二卷。池本理写了《禽遁大全》四卷和《禽星易见》四卷。鲍世彦的《奇门微义》四卷,《奇门阳遁》一卷,《阴遁》一卷。刘翔的《奇门遁甲兵机书》那可是巨著,足足二十卷!徐之镆的《选择禽奇盘例定局》五卷,胡献忠的《八门神书》一卷,叶容太的《太乙三辰显异经》十卷,李元沣的《太乙九旗历》三卷,邢云路的《太乙书》十卷,李克家的《戎事类占》二十一卷,杨瓒的《六壬直指捷要》两卷,蒋日新的《开云观月歌》一卷,黄公达的《凤髓灵文》一卷。袁祥的《六壬大全》厉害,足足三十三卷!徐常吉的《六壬释义》一卷,黄宾廷的《六壬集应钤》更多,有六十卷呢!宁献王权写的《肘后神枢》两卷,《运化玄枢》一卷。

还有合编的《历法通书》三十卷,是金溪何士泰景祥的《历法》和临江宋鲁珍辉山的《通书》合在一起的。熊宗立的《金精鳌极》六卷,《通书大全》三十卷,王天利的《三元节要》三卷,徐瓘的《阴阳捷径》一卷,刘最的《选择类编》八卷,万邦孚的《汇选筮吉指南》十一卷,《日家指掌》两卷,《通书纂要》六卷,何瑭的《阴阳管窥》一卷,刘黄裳的《元图符藏》两卷。以上这些都是关于卜筮和阴阳的书籍。

最后,还有刘基的《三命奇谈》和《滴天髓》一卷。

吴天洪的《造命宗镜集》有十二卷,洪理的《历府大成》有二十二卷,欧阳忠的《星命秘诀望斗真经》三卷,杨源的《星学源流》二十卷,雷鸣夏的《子平管见》两卷,李钦的《渊海子平大全》六卷,万民英的《三命会通》十二卷,《星学大成》十八卷,陆位的《星学纲目正传》二十卷,张果的《星宗命格》十卷,《文武星案》六卷,西窗老人的《兰台妙选》三卷,袁忠彻的《古今识鉴》八卷,鲍栗之的《麻衣相法》七卷,李廷湘的《人相编》十二卷。这些都是关于星相的书。

接下来是堪舆方面的书籍:周继的《阳宅真诀》两卷,王君荣的《阳宅十书》四卷,陈梦和的《阳宅集成》九卷,李邦祥的《阳宅真传》两卷,周经的《阳宅新编》两卷,《阳宅大全》十卷(作者不详),刘基的《金弹子》三卷,《披肝露胆》一卷,《一粒粟》一卷,《地理漫兴》三卷,赵汸的《葬说》一卷,瞿佑的《葬说》一卷,谢昌的《地理四书》四卷,谢廷柱的《堪舆管见》两卷,周孟中的《地理真机》十五卷,徐善继的《人子须知》三十五卷,董章的《堪舆秘旨》六卷,徐国柱的《地理正宗》八卷,赵祐的《地理紫囊》八卷,郭子章的《校定天玉经七注》七卷,陈时旸的《堪舆真谛》三卷,王崇德的《地理见知》四卷,李迪人的《天眼目》九卷,徐之镆的《罗经简易图解》一卷,《地理琢玉斧》十三卷,《地理全书》五十一卷(作者不详),《地理天机会元》三十五卷(作者不详),李国本的《理气秘旨》七卷,《地理形势真诀》三十卷,徐<*火勃的《堪舆辨惑》一卷。这些都是关于堪舆的书。

总共是五行类的书籍一百四部,八百六十一卷。此外,还有洪武年间曹昭撰写,天顺年间王均增辑的《格古要论》十四卷,以及沈津的《欣赏编》十卷。

茅一相写了一本书叫《续欣赏编》,一共十卷。吴继写了《墨蛾小录》,四卷本。周履靖写了好多书啊,《艺苑》一百卷,《绘林》十六卷,《画薮》九卷。朱存理的《铁网珊瑚》有二十卷。朱凯的《图画要略》只有一卷。都穆写了《金薤琳琅》二十卷和《寓意编》一卷。唐寅的《画谱》三卷。韩昂的《明画谱》一卷。杨慎写了《墨池琐录》、《书品》、《断碑集》,分别是:一卷、一卷、四卷。徐献忠写了《金石文》一卷。周英的《书纂》五卷。程士庄的《博古图录》三十卷。朱观熰的《画法权舆》两卷。刘璋的《明书画史》三卷。罗周旦的《古今画鉴》五卷。李开先的《中麓画品》一卷。王勣的《画史》二十卷。王世贞的《画苑》十卷,《补遗》两卷。莫是龙的《画说》一卷。刘世儒的《梅谱》四卷。王稚登的《吴郡丹青志》一卷。徐\*火勃的《闽画记》一卷。曹学佺的《蜀画苑》四卷。李日华的《画媵》两卷,《书画想像录》四十卷。张丑的《清河书画舫》十二卷。宁献王权写了《烂柯经》一卷,《琴阮启蒙》一卷,《神奇秘谱》三卷。袁均哲的《太古遗音》两卷。严澂的《琴谱》十卷。杨表正的《琴谱》六卷。林应龙的《适情录》二十卷,《棋史》两卷。叶良贵的《歙砚志》四卷。方于鲁的《墨谱》六卷。程君房的《墨苑》十卷。周应愿的《印说》一卷。郑履祥的《印林》两卷。臧懋循的《六博碎金》八卷。文震亨的《长物志》十二卷。这些都是关于各种杂技、技艺的书。

孝宗皇帝写了《类证本草》,三十一卷。世宗皇帝写了《易简方》,一卷。赵简王写了《补刊素问遗篇》,一卷,据说这是补充了以前《素问》王砅注本里缺失的部分,简王得到了完整的版本,所以才补全了它。宁献王权还写了《乾坤生意》四卷,《寿域神方》四卷。

周定王写了一本《普济方》,一共六十八卷。李诇写了《集解脉诀》,十二卷。刘纯写了《玉机微义》五十卷和《医经小学》六卷。杨文德写了一本薄薄的《太素脉诀》,只有一卷。李恒写了《袖珍方》,四卷。周礼写了《医学碎金》,四卷。俞子容写了《续医说》,十卷。徐子宇写了《致和枢要》,九卷。刘均美写了《拔萃类方》,说是二十卷,也有说是四十卷的。

胡濙写的《卫生易简方》,说是四卷,也有说是十二卷的。永乐年间,胡濙当了礼部侍郎,出使各地,收集了很多医方,然后进献给朝廷。陶华写了《伤寒六书》六卷、《伤寒九种书》九卷和《伤寒全书》五卷,关于伤寒的书写了不少。郑达写了《遵生录》,十卷。杨慎写了《素问纠略》,三卷。阴秉旸写了《内经类考》,十卷。孙兆写了《素问注释考误》,十二卷。张介宾写了巨著《张氏类经》,足足四十二卷。张世贤写了《图注难经》,八卷。吴球写了《诸证辨疑》四卷和《用药玄机》二卷。方贤写了《奇效良方》,六十九卷。

钱原濬写了《集善方》,三十六卷。邹福写了《经验良方》,十卷。丁毅写了《医方集宜》,十卷。王鏊写了《本草单方》,八卷。钱宝写了《运气说》,两卷。李言闻写了《四胗发明》,八卷。李时珍写了《濒湖脉学》一卷和《奇经八脉考》一卷,大家知道的《本草纲目》他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具体可以看《方伎传》。虞搏写了《医学正传》八卷和《方脉发蒙》六卷。楼英写了《医学纲目》,四十卷。陈谏写了《荩斋医要》,十五卷。徐春甫写了《古今医统》,一百卷,这可是本大部头。方广写了《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傅滋写了《医学集成》,十二卷。薛己写了《家居医录》十六卷和《外科心法》七卷。王玺写了《医林集要》,八十八卷,也是相当多了。钱萼写了《医林会海》,四十卷。方谷写了《脉经直指》七卷和《本草集要》十二卷。

首先,咱们来看看那些医书。王肯堂的《医论》四卷,他写的《证治准绳全书》那可是医学界的扛鼎之作,厉害得很,这在《王樵传》里都有记载。还有黄承昊的《折肱漫录》六卷,万全的《保命活诀》足足三十五卷,李中梓的《颐生微论》十卷,李濂的《医史》也是十卷。 杨珣的《针灸详说》两卷,徐凤的《针灸大全》七卷,徐彪的《本草证治辨明》十卷,缪希雍的《本草经疏》二十卷,《方药宜忌考》十二卷,这些都是医术经典。熊宗立的《伤寒运气全书》和《伤寒活人指掌图论》各十卷,赵原阳的《外科序论》一卷,汪机的《外科理例》八卷,吴伦的《养生类要》两卷,王銮的《幼科类萃》二十八卷,薛铠的《保婴撮要》二十卷,周子蕃的《小儿推拿秘诀》一卷,吴洪的《痘疹会编》十卷,这些都是关于医术的书籍。

这些医术书籍加起来,一共有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五百六十四卷。

接下来是其他类型的书籍。《永乐大典》那可是个庞然大物,足足二万二千九百卷!永乐年间,解缙他们奉皇帝的命令编纂了《文献大成》,但是皇帝觉得还不够全面,又让姚广孝他们重新修订,前后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改名叫《永乐大典》。成祖皇帝还亲自写了序言。不过,因为卷数太多,当时没来得及印刷出版,到了嘉靖年间才又重新抄写。

然后是张九韶的《群书备数》十二卷,袁均哲的《群书纂数》十二卷和《类林杂说》十五卷,据杨士奇在《文籍志》里说,这是明朝初期的人编的。还有沈易的《博文编》四卷,吴相的《沧海遗珠》十卷,杨循吉的《奚囊手镜》二十卷,《群书集事渊海》四十七卷(《百川书志》说是弘治年间的人编的),杨慎的《升庵外集》一百卷(焦竑整理编排的),王圻的《三才图说》一百六卷,司马泰的《文献汇编》一百卷,凌瀚的《群书类考》二十二卷,浦南金的《修辞指南》二十卷,顾充的《古隽考略》十卷,吴珫的《经史文编》三十卷和《三才广志》三百卷。

唐顺之的《稗编》有一百二十卷,李先芳的《杂纂》有四十卷,郑若庸的《类隽》有三十卷,王世贞的《类苑详注》有三十六卷,陈耀文的《天中记》有六十卷。凌迪知写的书就更多了,有《文林绮绣》七十卷,《文选锦字》二十一卷,《左国腴词》八卷,《太史华句》八卷。

徐琏的《群书纂要》足足有一百九十六卷,曹大同的《艺林华烛》有一百六十卷,陈禹谟的《骈志》二十卷,《补注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茅綯的《学海》有一百六十四卷,徐常吉的《事词类奇》有三十卷,徐元泰的《喻林》有一百二十卷,冯琦的《经济类编》有一百卷,章潢的《图书编》有一百二十七卷,何三畏的《类镕》二十卷,彭大翼的《山堂肆考》多达二百四十卷,卓明卿的《藻林》八卷,郭子章的《黔类》十八卷,詹景凤的《六纬撷华》十卷,焦竑的《类林》八卷,彭好古的《类编杂说》六卷,王家佐的《古今元屑》八卷,况叔祺的《考古词宗》二十卷,朱谋□的《金海》有一百二十卷,林濂的《词丛类采》八卷,还有续集也八卷,俞安期的《唐类函》有二百卷。

宋应奎的《翼学编》有十三卷,陈世宝的《古今类腴》十八卷,陈懋学的《事文类纂》十六卷,袁黄的《群书备考》二十卷,徐鉴的《诸书考略》四卷,凌以栋的《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刘仲达的《鸿书》一百八卷,刘胤昌的《类山》十卷,黄一正的《事物绀珠》四十六卷,汪宗姬的《儒函数类》六十二卷,刘国翰的《记事珠》十卷,吴楚材的《强识略》二十四卷,彭俨的《五侯鲭》十二卷,商濬的《博闻类纂》二十卷,范泓的《典籍便览》八卷,杨淙的《事文玉屑》二十四卷。 这些书,卷数可真不少啊!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些书,都是些啥类型的书啊。有徐袍的《事典考略》六卷,朱东光的《玉林摘粹》八卷,王光裕的《客窗余录》二十二卷,刘业的《古今事类通考》十卷,夏树芳的《词林海错》十六卷,王路清的《珠渊》十卷,唐希言的《事言要玄集》二十二卷,钱应充的《史学璧珠》十八卷,胡尚洪的《子史类语》二十四卷,沈梦熊的《三才杂组》五卷,屠隆的《汉魏丛书》六十卷,陈仁锡的《潜确居类书》一百二十卷,《经济八编类纂》二百五十五卷,林琦的《伦史鸿文》二十四卷,程良孺的《茹古略》八十卷,雷金科的《文林广记》三十一卷,徐应秋的《骈字凭霄》二十卷,《枳记》二十八卷,胡震亨的《秘册汇函》二十卷,毛晋的《津逮秘书》十五集。这些都是属于类书一类的,加起来一共八十三部,两万七千一百八十六卷,那可真是浩如烟海啊!

接下来,再看看其他的书籍。有《道藏目录》四卷,《道经》五百十二函,还有太祖皇帝写的《注道德经》两卷和《周颠仙传》一卷;成祖皇帝写的《神仙传》一卷;宁献王权写的《庚辛玉册》八卷和《造化钳锤》一卷;陶宗仪的《金丹密语》一卷;张三丰的《金丹直指》一卷和《金丹秘旨》一卷;刘太初的《金丹正惑》一卷;黄润玉的《道德经注解》两卷;杨慎的《庄子阙误》一卷;王道的《老子亿》两卷;朱得之的《老子通义》两卷,《庄子通义》十卷,《列子通义》八卷;薛蕙的《老子集解》两卷;商廷试的《订注参同契经传》三卷;徐渭的《分释古注参同契》三卷;皇甫濂的《道德经辑解》三卷;孙应鳌的《庄义要删》十卷;王宗沐的《南华经别编》两卷;田艺蘅的《老子指玄》两卷;焦竑的《老子翼》两卷,《考异》一卷,《庄子翼》八卷,《南华经余事杂录》两卷,《拾遗》一卷。这些书,大部分都是跟道家思想或者道教典籍相关的。

总而言之,这些书加起来数量相当惊人,涵盖了类书和道家典籍两大类,体现了当时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学术研究成果。 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龚锡爵写了一本《老子疏略》,只有一卷。陶望龄写了《老子解》两卷和《庄子解》五卷。郭良翰写了本巨著《南华经荟解》,足足有三十三卷!罗勉道也写了本关于庄子的书,叫《南华循本》,三十卷。陆长庚更厉害,他写了《老子玄览》两卷,《南华副墨》八卷,《阴符经测疏》一卷,《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金丹就正篇》一卷,《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一卷,还有小说《方壶外史》八卷。

李先芳写了《阴符经解》一卷和《蓬玄杂录》十卷。沈宗霈写了《阴符释义》三卷。尹真人写了《性命圭旨》四卷。桑乔写了《大道真诠》四卷。孙希化写了《真武全传》八卷。池显方写了《国朝仙传》两卷。靳昂写了《龙砂一脉》一卷。朱多鲎写了《龙砂八百纯一玄藻》两卷。朱载[土韦]写了《葆真通》十卷。顾起元写了《紫府奇玄》十一卷。曹学佺写了《蜀中神仙记》十卷。傅兆际写了《寰有诠》六卷。杨守业写了《洞天玄语》五卷。徐成名写了《保合编》十二卷。这些都是道家的书,一共五十六部,二百六十七卷。

这儿还有佛教的书:《释藏目录》四卷,《佛经》六百七十八函,数量惊人!太祖皇帝还写了《集注金刚经》一卷,成祖皇帝给他写了序言。成祖皇帝自己也写了《御制诸佛名称歌》一卷,《普法界之曲》四卷和《神僧传》九卷。仁孝皇后也写了《梦感佛说大功德经》一卷和《佛说大因缘经》三卷。宋濂写了《心经文句》一卷。姚广孝写了《佛法不可灭论》一卷和《道余录》一卷。克庵禅师写了《语录》一卷。一如写了《三藏法数》十八卷。陈实写了《大藏一览》十卷。大祐写了《净土指归》两卷。元瀞写了《三会语录》两卷。溥洽写了《雨轩语录》五卷。法聚写了《玉芝语录》六卷和《内语》两卷。宗泐写了《心经注》一卷和《金刚经注》一卷。洪恩写了《金刚经解义》一卷和《心经说》一卷。

杨慎的《禅藻集》有六卷,弘道的《注解楞伽经》有四卷,梵琦的《楚石禅师语录》足足有二十卷! 想想就觉得内容丰富,得花不少时间才能看完。

汪道昆的《楞严纂注》十卷,交光法师的《楞严正脉》也是十卷,陆树声的《禅林余藻》只有一卷,管志道的《龙华忏法》也只有一卷。王应乾的《楞严圆通品》四卷,方允文的《楞严经解》则有十二卷。

曾凤仪的著作可真不少,《金刚般若宗通》两卷,《心经释》一卷,《楞严宗通》十卷,《楞伽宗通》八卷,《圆觉宗通》四卷。 这得是下了多大的功夫啊!沈士荣的《续原教论》两卷,杨时芳的《心经集解》一卷,何湛之的《金刚经偈论疏注》两卷,戚继光的《禅家六籍》居然有十六卷!

如愚的《金刚筏喻》两卷,张有誉的《金刚经义趣广演》三卷,李通的《华严疏钞》多达四十卷!方泽的《华严要略》两卷,刘琏的《无隐集偈颂》三卷,古音的《禅源诸诠》一卷,景隆的《大藏要略》五卷,刘凤的《释教编》六卷,陈士元的《象教皮编》六卷,《释氏源流》两卷。

方晟的《宗门崇行录》四卷,一元的《归元直指》四卷,陶望龄的《宗镜广删》十卷,沈泰鸿的《慈向集》十三卷,陆长庚的《楞严述旨》十卷,王肯堂的《参禅要诀》一卷,杨惟休的《佛宗》一卷,张明弼的《兔角诠》十卷,徐可求的《禅燕》二十卷,瞿汝稷的《指月录》竟然有三十二卷!

袁宏道的《宗镜摄录》十二卷,姚希孟的《佛法金汤文录》十二卷,袁中道的《禅宗正统》一卷,祩宏的著作也很多:《弥陀经疏》四卷,《正讹集》一卷,《禅关策进》一卷,《竹窗三笔》三卷,《自知录》两卷。最后,真可的《紫柏语录》一卷。 这些佛学著作真是琳琅满目,数量惊人啊!

我这里有一份佛学书籍清单,都是些释家经典,一共一百十五部,六百四十五卷!先说德清大师的著作,有《华严法界境》一卷、《楞严通义》十卷、《法华通义》七卷、《观楞伽记》四卷、《肇论略注》三卷、《长松茹退》二卷,还有《憨山绪言》一卷。

李树乾的《竺乾宗解》四卷;萧士玮的《起信论解》一卷;曹胤儒的《华严指南》四卷;俞王言的著作比较多,《金刚标指》一卷,《心经标指》一卷,《楞严标指》十二卷,《圆觉标指》一卷。镇澄大师写了《楞严正观疏》十卷和《般若照真论》一卷;传灯大师有《楞严玄义》四卷和《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通润大师的著作包括《楞严合辙》十卷、《楞伽合辙》四卷和《法华大窾》七卷;石显的《西方合论》十卷;智顺的《善才五十三参论》一卷;仁潮的《法界安立图》六卷;如卺的《禅宗正脉》十卷;章有成的《金华分灯录》十卷;钟惺的《楞严如说》十卷;沈宗霈的《楞严约指》十二卷和《徵心百问》一卷。

王正位的《赤水玄珠》一卷和《栴檀林》一卷;曾大奇的《通翼》四卷;曹学佺的《蜀中高僧记》十卷;王应遴的《慈无量集》四卷;林应起的《全闽祖师语录》三卷;夏树芳的《栖真志》四卷;祖心的《冥枢会要》四卷;净喜的《禅林宝训》四卷;大舣的著作有《禅警语》一卷,《宗教答响》一卷,《归正录》一卷和《博山语录》二十二卷;元贤的《弘释录》三卷;最后是宗林的《寒灯衍义》二卷。 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佛学典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