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这地方,以前是汉朝的弄栋县和蜻蛉县的地盘。唐朝的时候,在这儿设立了姚州都督府,因为这儿姚姓的人特别多。到了唐朝天宝年间,南诏的蒙氏把姚州都督府改成了弄栋府。宋朝的时候,段氏又把它改回姚州了。元朝的时候,这里设立了统矢千户所,后来在天历年间,升格成了姚安路。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平定云南后,把姚安路改成了府。可没过多久,洪武十六年,姚安土官高自久就造反了。官兵去讨伐他,追到九十九庄的时候,高自久跑了。第二年他又来祸害品甸。西平侯沐英就提议,让土官高保当姚安府同知,高惠当姚安州同知。高保和高惠跟着沐英一起打败了高自久,平定了叛乱。洪武二十年,朝廷派普定侯陈桓和靖宁侯叶升去云南统领军队,在定边、姚安等地驻扎军队,并且开始屯田。洪武二十六年,高保继承了官职,还派他弟弟进贡马匹来谢恩。

宣德九年,姚安土知府高贤也进贡了马匹。到了弘治年间,土官高栋跟普安的叛军打仗,死在了板桥驿。嘉靖三十年,土官高鹄在元江发生变乱的时候,布政司官员徐樾遇害,高鹄奋不顾身去救,结果也死了。万历年间,姚安同知高金因为在征讨缅甸的战争中立功,被朝廷赏赐了四品官服。姚安府下辖的大姚县有个地方叫铁索箐,住着的是倮族人。他们依山傍险,靠抢劫为生,附近的州县都受过他们的害。弘治年间,一部分倮族人开始归顺朝廷,被分别编入姚安府和姚州。到了嘉靖年间,他们才全部归属姚安府管辖。他们的头领叫罗思,他还会点儿幻术,还伪造印章造反。万历元年,巡抚邹应龙和总兵官沐昌祚一起把他们平定了,附近的州县才算安宁下来。

鹤庆,唐朝的时候叫鹤川,南诏的时候设立了谋统郡。元朝初期,设立了鹤州。到了元朝至元年间,升格为鹤庆府,后来又改成了路。

明洪武年间,大军平定了云南,分别攻下了三营和万户砦,抓获了伪参政宝山帖木儿等67人。之后设立了鹤庆府,任命土官高隆暂时代理府事。洪武十七年,朝廷任命董赐为鹤庆知府,高仲为同知,董赐的儿子董节为安宁知州,杨权为剑川知州。董赐带着属下进京朝贡,献上了马匹和各种土特产,皇上赏赐了他冠帽、织金锦缎、布匹和银子。洪武十八年,董赐被封为云南前卫世袭指挥佥事。董赐是安宁州人,祖上世代都是当地首领。大军进入云南时,他率领族人投降,之后又跟随军队讨伐叛贼,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他和儿子董节都被授予了世袭的知府、知州职位。

董赐进京朝贡后,父子俩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觉得无以为报,又说儿子年纪小,不懂政治,于是请求辞去父子俩的官职,只做安宁知州。皇上说:“你能够安抚边疆,授予你官职是为了表彰你的功劳。现在你却要辞去高官做低职,这怎么行呢?”于是皇上命颍国公傅友德和其他大臣商议此事。大家都认为董赐有功,不能答应他的请求,但是董节的官职可以免去。于是皇上改封董赐为明威将军,云南前卫世袭指挥佥事,并告诫他说:“云南前卫靠近安宁,特地任命你担任这个职务。你要好好安抚当地百姓,维护边疆安宁,不要再辞官了!”

洪武二十年,剑川的土官杨奴叛乱。大理卫指挥郑祥率兵讨伐,斩杀了八十多人,杨奴逃跑了。没过多久,杨奴又回到剑川,再次聚集蛮族作乱,郑祥再次带兵将其击杀。洪武二十四年,设立了鹤庆卫。洪武三十年,鹤庆府改名为鹤庆军民府。永乐十五年,顺州知州王义上奏说:“沾沐圣恩三十多年,皇上的恩泽已经遍及各地,当地百姓的语言也逐渐通顺,子弟中也出现了不少优秀人才,请求在当地兴办学校进行教育。”皇上准奏了他的请求。

正统二年,有个叫徐训的副使告状说,鹤庆土知府高伦和他弟弟高纯,老是干坏事,杀害百姓,跟他们妈杨氏还有叔叔高宣互相残杀。皇帝就让黔国公沐昂去警告他们,赶紧交钱,要是还硬撑着不服,就派兵抓他们。

五年后,皇帝又下令给沐昂他们说:“听说高伦的老婆刘氏,和他弟弟高昌,纠集了一帮罗罗族、麽些族的人,到处作恶。事情败露了,他们还不肯接受调查。命令一下达,你们就派人去查清楚,调兵抓捕罪魁祸首,把千户王蕙和高宣也一起抓到京城审问。”

八年,鹤庆有个老百姓叫杨仕洁,他老婆阿夜珠告状说高伦要杀她儿子,皇帝又让司法部门去调查取证。后来大理卫的千户上报说,高伦私自带兵想杀他亲妈,还说他妈告他他不孝顺,私自收百姓的钱,大量制造兵器,杀害军民,肢解尸体,砍下脑袋等等罪行。皇帝就让黔国公沐晟他们去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出来后,说高伦犯的罪都是真的,该判死刑。高伦又多次上诉,说他和叔叔高宣争家产,又和千户王蕙争抢小妾,所以高宣他们才诬陷他。那些被查出来被他杀的人,其实都是病死的或者强盗拒捕被杀的。高伦他妈杨氏也说高伦没不孝顺,都是高宣他们陷害的。皇帝又让沐晟和御史严恭再仔细调查。最后调查结果出来了,高伦他们都被处死了。高家人都死光了,没其他人可以接任了,皇帝就在流官里挑了一个人去管理那地方,好安抚那边的少数民族。于是就提拔了泸州知府林遒节当鹤庆知府。从这以后,鹤庆知府就改成由流官担任了。

武定府,是南诏三十七部之一。宋朝淳熙年间,大理段氏任命阿历为罗武部的首领。传到矣格这一代,元世祖的时候,他是北部土官的总管。元朝至元七年,改武定府为武定路,设立南甸县。

1381年,云南地区,武定土司头领商胜第一个投降了朝廷。

1382年,朝廷把武定改成了武定军民府,让商胜负责府里的事情。

1383年,商胜派人到京城朝见皇帝,进贡了马匹。皇上赏赐了商胜官诰、朝服,还有很多锦缎和银子。

1384年,朝廷任命和曲土司头领豆派当知州。

1388年,朝廷拿出内库的钱,在武定、德昌、会川等地收购了三千匹马。

1425年,元谋县原来的土知县吾忠的儿子吾政来京城朝见皇帝。

1507年四月,武定下了冰雹,河水暴涨,冲垮了堤坝,毁坏了农田,霜冻还把麦子都冻死了。七月,朝廷取消了武定管辖下的南甸县,把它划给了和曲州;石旧县也取消了,划给了禄劝州。

1508年,土知府凤英因为在征战中立功,官职升到了右参政,还继续担任知府。他请求皇帝赏赐金带,但是部门讨论后认为不合适。皇上考虑到凤英的军功,还是把金带赏赐给了他。

1509年,凤英进贡马匹感谢皇恩,皇上按照惯例赏赐了他。

嘉靖七年,有个叫凤朝文的土司造反了。他杀了知府以下的官员,抢了州府的印章,还跟寻甸的土匪安铨联合起来攻打云南府,云南的巡抚赶紧把这事儿报告朝廷。当时安铨还没平定,凤朝文又造反了,云南可真是乱成一锅粥了。皇上就下令让右都御史伍文定当兵部尚书,让他负责督促云贵川湖几省的军队,调集各地的官兵和土司军队去剿匪。

五月,黔国公沐绍勋上奏说:“我奉命和巡抚一起调兵遣将,分头剿匪安抚。那些贼人太嚣张了,还扣留了我派去的两个官兵,那些被调集来的土司们也互相猜疑害怕。我灵机一动,先给他们许诺官职,等事后奏请朝廷给他们承袭爵位,大家这才振奋起来。二月里我就带兵出征了,打死了十几个头目,贼人逃回了武定。我想请皇上授权给我制定作战策略,让我能灵活应对,同时赦免那些土司之前的罪过,只要有功劳的,都允许他们承袭爵位,这样才能鼓舞士气。”皇上同意了,还下旨嘉奖了他。

贼兵被打败后逃回去了,他们的队伍也渐渐散了。一开始,凤朝文骗他的手下说,武定知府凤诏母子已经被杀了,朝廷要彻底剿灭武定所有的蛮族。结果,凤诏和他母亲带着人马从会城赶来,蛮族的人们面面相觑,都投降了凤诏。凤朝文没招了,就逃跑了,官兵追上后,又打败了他。凤朝文带着几个家奴,逃到沾益州,又跑到东川的汤郎箐,最后被追兵抓住,被处死了。

安铨的队伍还很强大,逃回了寻甸的老巢,在那里设置了数十个寨子。官兵们分兵包围,各个击破,最后集中力量攻下了安铨的老巢。安铨逃到东川,跑到芒部,被土司禄庆抓住了,叛乱终于平息了。这次战役,活捉了上千个贼人,斩首两千九百多颗,俘获男女一千二百多人,安抚了散落的蛮族两万多人,缴获的武器装备和牲畜更是数不胜数。捷报传来,安铨和凤朝文的首级都被示众,他们的家产被抄没,家属都被发配到边疆戍边。

瞿家十六年掌管着武定府的印信。一开始,从洪武朝开始,武定府的印信一直掌握在土官手里。正德年间,有人提议把印信交给流官同知,因为土知府主要负责巡捕和征粮。凤诏死后,瞿氏因为是凤诏的母亲,就继承了儿子的官职。她管辖下的四十七个马头阿台等等地方,都多次请求把印信交给瞿氏。吏部回复说,这是沿袭旧例,应该答应他们的请求,就这样决定了。

过了四十二年,瞿氏年纪大了,就推举凤诏的妻子索林来接替她。可是索林继承官职后,就怠慢了婆婆瞿氏。瞿氏非常生气,就收养了一个异姓的孩子,让他过继到凤氏宗族,然后联合她外甥女婿——贵州水西土舍安国亨和四川建昌土官凤氏的兵力,想废掉索林,让过继来的孩子继承。结果没成功,瞿氏就上奏朝廷,说自己被索林囚禁了,让过继来的孩子进京告状。这孩子回来后,就假称自己受了朝廷的命令来继承官职,带兵强行夺取了府印。索林抱着印信逃到会城,抚按官员从中调解。索林回到武定,继续处理政务,但还是允许过继来的孩子留在瞿氏那里,所以婆媳之间的矛盾更加严重了。

索林后来想杀掉过继来的孩子,事情败露了,那个孩子就带兵包围了府衙,抢劫了和曲、禄劝等州县,还杀害了包括土官王心一在内的一些士兵。索林又抱着印信逃到云南,巡抚曹忭下令收缴印信,逮捕了索林身边的郑竤关进监狱,让瞿氏暂时处理府事;同时赦免了过继来的孩子,责令他改过自新。

四十四年,政府又加设了一个府通判的职位。

到了四十五年,武定新城终于建成了。巡抚吕光洵派郑竤回府继续他的工作。这个郑竤啊,之前可是参与了谋杀索林他爷爷的人。索林的爷爷抓住他把他杀了,然后索林就纠集了一帮人攻打新城。临安府的通判胡文显带着百户李鳌和土舍王德隆前去支援,结果在鸡溪子隘遭遇伏击,李鳌和王德隆都死了。佥事张泽率领寻甸的二千多士兵去救援,也打败了,张泽和千户刘裕都被抓了。朝廷派镇巡官催促各路军队一起进攻,逼近索林的老巢东山寨,把他们围了起来。索林害怕了,带着张泽和索林一起逃到了照姑。后来,索林又把张泽杀了。官兵追得紧,索林就赶紧渡过江,跑到四川,投奔他老婆在东川的娘家人阿科他们去了。巡按御史刘思问把这事儿上报朝廷,朝廷下令云南和四川的军队一起讨伐这个贼寇。

一开始,索林逃到东川的时候,当地的土官凤氏还和他勾结。后来,看到云南和四川的官兵,还有土舍禄绍先等人的军队都来了,凤氏就反水了,派了七千人来帮忙抓索林,索林这下更惨了。贼兵头目色赴投降了禄绍先,把索林的头砍下来献了功。姚县的土官高继先又抓住了索林的其余党羽,姚安府的同知高钦和第钧,还有谋划这次叛乱的赵士杰等等,都被处死了。朝廷官员商议要改设流官,但还是不想彻底得罪凤氏家族,就给索林的亲戚凤历的儿子凤思尧安排了个经历的职位,还给他赏赐了一百多亩田地。凤历因为没当上知府而心怀怨恨,暗中勾结四川七州和水西宣慰使安国亨密谋造反。新任的流官知府刘宗寅派人去劝说他,他不听,于是就聚集人马,自称凤思尧为知府,夜袭府城。城里守备森严,他们没攻进去,就退到鲁墟驻扎。刘宗寅趁夜出兵袭击他们的营地,贼兵溃败,官兵一直追到马刺山,抓住了凤历,把他杀了。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阿克久他叔父的儿子,跑到金沙江外面去了。结果,郑举这些坏家伙就骗阿克久造反,暗地里勾结江外的川蜀蛮族,直接打进了武定府,到处抢劫。他们接连攻破了元谋、罗次等城池,还抢夺府印。当时流官知府带着印章躲进了城里,没被他们抓住。因为没有印章,贼寇们不好号召大家,于是他们抓了个推官,逼他交出官帽、印信。镇抚使因为军队还没集结好,害怕了,就派人把府印给了他们。贼寇退回武定府,立阿克久当了知府。镇抚使赶紧调集当地军队,分五路进攻,收复了武定、元谋、罗次、禄丰、嵩明等州县,把阿克久和他那些同伙抓到北京,在菜市口处死了。武定府平定后,就全部改为了流官管理。

寻甸,以前是古滇国的地盘,住着獛刺蛮,他们自称仲紥溢源部。后来被乌蛮首领斯丁抢去了地盘,改名叫斯丁部。后来蒙氏统治寻甸,再到段氏,又改名叫仁德部。元朝初期,这里设置了仁德万户府,后来又改成了府。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统一云南后,寻甸土官阿孔等人进贡了马匹和其他特产,寻甸改成了寻甸军民府。洪武十六年,土官安阳来朝贡马匹、虎皮、毡衫等物品,皇上赏赐了他衣服、锦缎和银子。洪武十七年,任命寻甸土官沙琛为知府。洪武二十三年,在寻甸的甸头易龙驿设置了木密关守御千户所,又在甸头里果马里设置了屯田所,鼓励大家耕种,加强边防。从那以后,土官们都按时进贡。

成化十二年,兵部上奏说,土官舍人安宣聚集人马到处烧杀抢掠,命令当地官员想办法安抚并抓捕他。成化十四年,土知府安晟死了,他的兄弟们为了继承知府的位子争吵不休,所以朝廷就干脆改成了流官管理。嘉靖六年,安铨造反,他是土官舍人,因为失职而作乱,侵扰了嵩明、木密、杨林等地。巡抚傅习命令守备和巡检官去讨伐他,结果大败,贼寇攻占了寻甸和嵩明,还杀了指挥使王升、唐功等人,知府马性鲁丢下城池逃跑了。当时武定府的凤朝文也叛乱了,安铨和凤朝文联合起来,后来被平定,详细情况前面已经记载过了。

丽江啊,最早是南诏蒙氏设立的丽水节度使管辖的地方。后来宋朝的时候,被一些蛮族和蒙古人占据了。元朝初期,这里设立了茶罕章宣慰司。元朝中期,又改成了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后来又改成了宣抚司。明朝洪武十五年,正式设立了丽江府。

洪武十六年,有个蛮族首领叫木德来朝贡马匹,皇上就封他做了丽江知府,还把罗克封为了兰州知州。洪武十八年,巨津的土司首领阿奴聪造反了,他抢占了石门关,明朝的千户浦泉在战斗中牺牲了。吉安侯陆仲亨带着指挥李荣、郑祥去讨伐,最终打败了叛军,阿奴聪逃到山里,最后被抓获处死了。当时木德也参加了这次讨伐,后来又跟着西平侯沐英一起出征景东、定边,都立了大功,所以皇上允许他世袭官职。

洪武二十四年,木德去世了,他的儿子木初继承了他的职位。木初一开始在巨津州的石门关守卫边疆,那里跟西番接壤。他继承官职后,沐英建议让木初的弟弟木亏担任千夫长,继续守卫石门关,皇上也同意了。洪武二十六年十月,西平侯沐春上奏说,丽江的土民每年要上缴七百六十两白金,这些白金都是么些洞里产的,老百姓用马匹换白金,也不知道真假,所以请求用马匹代替白金上缴,皇上也批准了。

洪武三十年,丽江改为了丽江军民府,这也是沐春提出来的建议。永乐十六年,检校庞文郁说,丽江府以及宝山、巨津、通安、兰州四个州都归化很久了,应该修建学校,皇上也同意了。

宣德五年,丽江府报告说浪沧江寨的蛮人首领者保等人聚集起来抢劫掠夺。黔国公沐晟派人去劝说他们,但他们不服从,朝廷又决定再次招抚。后来,兰州的土官罗牙等人上奏说,者保拒绝朝廷的命令,请求朝廷派兵讨伐。皇帝命令黔国公和云南三司根据情况采取行动,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激怒蛮族百姓。正统五年,皇帝赐予丽江知府木森诰命,并提升他的官职为大中大夫资治少尹,这是表彰他在征讨麓川的战功。成化十一年,知府木嵚上奏说,鹤庆的千夫长赵贤多次纠集土匪越境抢劫,请求调动附近的卫队官兵进行抓捕和剿灭,朝廷命令知府和守臣一起制定计划。嘉靖三十九年,知府木高进献殿工银二千八百两,皇帝下诏给他加三品文官的服饰,并赐予诰命。四十年,他又进献木植银二千八百两,皇帝又提升他一级,授予他亚中大夫的官职,并赐予诰命。

万历三十一年,巡按御史宋兴祖上奏说:“税使太监杨荣想要强迫丽江土官退让土地,允许开采矿产。我认为丽江自太祖时期就让木氏家族世袭为官,他们守卫石门,阻止西域势力入侵,守卫铁桥,阻挡吐蕃的进犯,是滇南的屏障。现在让他们退让土地,允许开采,一定会失去远方蛮族的信任。即使他们听从命令,也会让国家年年都要防备吐蕃;如果他们不听从,岂不是有损国家体面?”奏疏上报后,这件事就被搁置了。三十八年,知府木增因为征讨蛮族军队需要军费,捐献了二万多两银子,请求像北胜土舍高光裕一样,提升官阶。朝廷回复赐给他三品官服,但巡按御史弹劾他越权请求,请求收回赏赐,朝廷也同意了。四十七年,木增又捐献了一万两银子用于辽饷。泰昌元年,朝廷表彰木增的功劳,赏赐给他白金和衣服,他的儿子和家臣也分别得到赏赐。天启二年,木增因病请求退休,朝廷加授他左参政的官职,让他致仕。五年,朝廷特地赐予木增诰命,以表彰他的忠诚。云南各地的土官,大多知书达理,守礼义,以丽江木氏家族为首。

元江,以前是西南边疆最远的地方,叫惠笼甸,也叫因远部。南诏蒙氏把这地方划给银生节度使管,还把白族苏、张、周、段等十个姓氏的人迁来戍守。后来又开辟了威远等地,设立了威远睒(shǎn)。后来和泥部落侵占了这块地方。宋朝的时候,侬智高的手下逃窜到这里,和泥部落又在罗槃甸安家落户,之后这里又被么些、徒蛮、阿僰等部落占据。元朝的时候,这些部落归顺了朝廷。元朝中期,设立了元江万户府。后来又在威远设立了元江路,管辖罗槃、马笼等十二个部落,归属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管辖。

洪武十五年,改元江万户府为元江府。十七年,土官那直来朝贡大象,皇上封他为元江知府,还赏赐了他衣服、帽子和腰带。十八年,设立了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隶属于元江府,任命土酋白文玉为副长官。二十年,皇上派经历杨大用前往元江等府训练军队,因为当时百夷经常骚扰边境,皇上想出兵平定他们。二十六年,在元江府设立了儒学。二十七年,知府那荣和白文玉等人来朝贡。

永乐三年,那荣又来朝贡。皇上赏赐了很多东西,并且把元江府改名为元江军民府,还给了他们印信。那荣请求亲自带兵和运输物资去攻打八百(地名),皇上很高兴,嘉奖了他。元江府又上奏说,石屏州洛夹桥每年都被江水冲坏,只能由元江府自己修,老百姓受不了,请求让石屏州一起修,皇上同意了。九年,那荣率领头目们来朝贡,贡品有马匹和金银器皿,皇上按照惯例赏赐了他们。十二年,前任知府那直的儿子那邦来朝贡土特产。

宣德五年,黔国公沐晟奏报说,元江土知府那忠的府衙和经历的印信被土匪刀正、刀龙等人烧毁了。现在抓到了刀龙、刀洽,押解到京城,请求皇上按照永乐年间的做法,把他们发配到辽东安置,以震慑边疆的蛮夷,皇上同意了,并命令礼部铸造印信给他们。正统元年,因远罗必甸长官司派人来朝贡马匹。正德二年,那端继承父亲的职位,成为土知府。

嘉靖二十五年,那鉴这小子杀了自己的侄子,土知府那宪,抢了他的印章,还顺手牵羊拿走了远驿的印记。巡抚应大猷赶紧把这事儿报上去了,朝廷就命令镇巡官带兵去剿灭他。

过了几年,到嘉靖二十九年,那鉴害怕了,偷偷摸摸地跟蛮族头领武文渊勾结,想造反。抚按官胡奎、林应箕,还有总兵官沐朝弼,又赶紧把这事儿报了上去,请求用副使李维和参政胡尧时带兵去剿匪,朝廷批准了。那鉴更加嚣张,带兵到处烧杀抢掠村庄。沐朝弼和新任巡抚石简调集了武定、北胜、亦佐等地的土兵和汉兵,分成五个小分队。兵马集结完毕后,朝弼和石简驻扎在临安,然后分头进攻。他们先攻破了木龙寨,又收降了甘庄,贼军的势力渐渐衰弱了。

那鉴派了个叫张维的经历和几个读书人去南羡找监督王养浩求降。当时左布政使徐樾因为督促军饷也到了南羡。徐樾这个人比较糊涂,听了张维的话,觉得那鉴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就约定第二天让那鉴带着绳子来城下投降。周围的人都说蛮夷狡诈,不能相信,但徐樾不听,按约定带着一百人到城下受降。结果那鉴却突然派大象和蛮兵冲出来袭击,徐樾和他的随从全部战死了。巡按御史赵炳然把这事儿报告了朝廷,还弹劾沐朝弼、石简和王养浩等人失职。皇帝大发雷霆,撤了石简的职务,王养浩等人也被扣了俸禄,限期抓到贼人才能赎罪。

沐朝弼和石简又赶紧集合五个小分队,在元江边上布防,命令南羡分队的兵马渡江攻城,并调集路通哨和甘庄哨各两千精兵支援。那鉴发现南羡调走了所有精兵,就偷偷派兵象乘机袭击路通哨。官兵没想到贼兵会来,慌忙之中烧毁营帐逃跑了。监督郝维岳逃进了甘庄哨,甘庄哨也溃败了,督哨李维也逃跑了,只剩下南羡哨还在城下坚守。武定土司瞿氏、宁州土舍禄绍先、广南侬兵头目陆友仁都痛恨那鉴杀害主人夺取继承权,发誓要与贼人死战到底。督哨王养浩鼓励他们,第二天他们就大声呐喊攻城,贼兵大败,躲在城里不敢出来。官兵包围了城池,那鉴请求投降,但官兵因为徐樾的教训,没有答应。城里的人开始拆房子烧火做饭,一斗米要三四两银子。后来瘴气流行,官兵又撤兵了,约定秋末再征讨。沐朝弼把情况报告了朝廷。皇帝最终确定了二哨失事的官员的罪责,并重赏了瞿氏、禄绍先、陆友仁等人,还命令沐朝弼和新任巡抚鲍象贤一起再次集兵讨伐那鉴。

三十二年,象贤到了镇上,调集了土兵和汉兵七万人,大量收集粮草,按期分兵进剿元江,计划一定要拿下。那个鉴惧啊,竟然服毒自杀了。象贤就下令让百户汪辅进城,安抚当地百姓,抓捕了贼首,还杀了土官那宪的儿子阿捉,以及布政使徐樾的儿子光龙、光色等等,都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献上去了。鉴的儿子恕,上交了他占领的那旂、封銮等村寨,还交出了抢掠来的镇沅府印,以及象牙十二只,并且补缴了多年拖欠的赋税。象贤就让当地官民推举那氏家族里谁应该当家做主,大家一致推举了前任土官那端的孙子那从仁。象贤就写奏折把这事儿禀报朝廷,请求赦免那恕,饶他一命,并让那从仁暂时统领他的部众,还把汪辅升为千户,朝廷都同意了。万历十三年,因为元江土舍那恕招降了车里,朝廷就允许他继承祖上的官职,还赏赐了他银子和钱币,并且让他管辖一个长官司,叫因远罗必甸。

永昌,古时候是哀牢国的地盘。汉武帝的时候,设立了不韦县。东汉时期设立了澜沧郡,后来又改名为永昌郡。唐朝的时候属于姚州,后来被南诏蒙氏占据,之后段氏、高氏都把这里当作永昌府。元朝初期,在永昌设立了三千户所,隶属于大理万户府。元朝至元年间设立了永昌州,后来又升格为府,隶属于大理路,还设立了金齿等处宣抚司的治所。洪武十五年,明朝平定云南后,设立了金齿卫,任命元朝云南右丞观音保为金齿指挥使,还赐给他新的名字叫李观。十六年,永昌州的土官申保来朝见皇帝,皇上赏赐了他两匹锦缎、两匹织金的华丽丝绸、一套衣服,还有雕花的银腰带、靴子和袜子。十七年,任命申保为永昌府同知。四月,金齿土官段惠派他的办事人员和子弟来进贡,皇上也赏赐了他们不同数量的丝绸和钱币。还设立了施甸长官司,任命土酋阿干为副长官,并赏赐了他帽子和腰带。

明朝的时候,十八年的时候,朝廷设立了金齿卫指挥使司。到了二十年,朝廷派人去通知金齿卫指挥储杰、严武、李观说:“金齿卫地处边疆,当地百姓不遵守法度。你们指挥李观为人宽厚,在蛮族中名声很好,深受蛮族喜爱。但是他手下很多人仗着功劳就放纵自己,违反军纪,所以特地派杰、武去辅助他。李观的宽厚可以安抚边远地区,杰、武的严厉可以管束下属。命令一下达,就要整顿军队,观察外部变化。”

二十三年,朝廷撤销了永昌府,把金齿卫改成了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当时西平侯沐英说,永昌府居民很少,应该把府和卫合并成军民使司,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同时设立了凤溪长官司,任命永昌府通判阿凤为长官。二十四年,又设立了永平卫。“永乐元年,赐金齿土官百户汪用钞一百锭、彩币四表里,以西平侯沐晟遣用招安罕的法,故赏之。”洪熙元年,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和腾冲守御千户所等地的土官进贡马匹,朝廷赏赐了钞币。

宣德五年,在金齿军民指挥司设立了腾冲州,设置了一名土知州。当时腾冲守御所的土官副千户张铭说,腾冲地处边远地区,麓川宣慰使思任发经常来侵扰,请求设立州治。皇帝同意了,就任命张铭为腾冲知州。八年,又设立了腾冲州的库扛关、库刀关、库勒关、古涌二关。在此之前,腾冲州上奏说,本州的道路通往麓川、缅甸等地,逃亡的人很多,导致贡赋出现差错。以前有四百夫长隶属于腾冲千户所,库扛关等五个地方都是军民共同防守。现在四百夫长已经隶属于腾冲州了,只有州民防守这些关隘。所以请求在五个地方设立巡检司,并推荐土军尹黑、张保、李辅、郭节等人担任巡检。正统二年,因为这些巡检司是非法设立的,所以被撤销了。嘉靖元年,又恢复了永昌军民府,下辖一个州和两个县,以及两个长官司,分别是施甸和凤溪。

新化这地方,以前是马龙、他郎两个甸子,还有阿僰这些蛮族部落住的地方。元朝宪宗的时候,他们归顺了朝廷,朝廷就设立了两个千户所,归属于宁州万户府管辖。到了元朝至元年间,把马龙等甸子的官吏都合并到他郎甸,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归属于元江路管辖。朱元璋当皇帝初期,改名叫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直接隶属于云南布政司。后来又升格为新化州。洪武十七年,朝廷任命普赐担任马龙他郎甸的副长官。宣德八年,前任长官普赐的弟弟土舍普宁来朝贡马,朝廷赏赐了他钱币。八月,黔国公沐晟上奏说,摩沙勒寨的万夫长刀瓮和他的弟弟刀眷纠集蛮兵,侵占了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的衙门,杀害抢掠百姓,请求朝廷派都督同知沐昂去讨伐。皇帝下令先派人去劝说,只要能抓到刀瓮就行,不要扰乱老百姓。

正统二年,沐晟等人又上奏说刀瓮不服劝降,请求调集附近官府和土司的军队,让都督沐昂去剿灭他。皇帝认为蛮族本来就喜欢互相仇杀,还是先劝降的好,这件事最后就没下文了。新化这地方有马龙山等山脉,位于摩沙勒江的右边。江的两岸山势险峻,像峡谷一样,地势非常险要,所以才改名为州来镇守这里。

威远呢,唐朝的时候是南诏银生府的地盘,以前是濮落等各种蛮族居住的地方。大理国时期,也被百夷占据。元朝至元年间,设立了威远州。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之后,把威远蛮棚府改成了威远州。洪武三十五年,任命土官刀算党为威远知州。永乐二年,刀算党被车里人掳走了,车里人还抢了他的地盘,朝廷就派西平侯去劝说,最后把刀算党和被抢的地盘都给要了回来。永乐三年,刀算党进贡了大象、马匹和其他物品表示感谢,朝廷颁发给他金字红牌的敕谕,还赏赐了他金带、织金的丝绸、衣服以及银子和锦缎。永乐二十二年,土官刀庆罕等人来朝贡马匹和其他物品,朝廷赏赐了刀庆罕八十锭银子,还有纻丝、罗纱等,其他头目以下的人也都各有赏赐。

宣德三年,刀庆罕派招刚、刀著中等头目来进贡,朝廷按照惯例赏赐了他们,并且还给他们带去了皇帝的诏书、织金的丝绸和纱罗,以及信符、勘合底簿等凭证。 八年后,威远州奏报说他们的地界和车里接壤,经常遭到各土官的抢掠,播孟地区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请求设置巡检司。朝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任命把事刘禧为巡检。

正统二年,土知州刀盖罕派人进贡马匹和银器,朝廷赏赐了彩币等物品,并且给了他新的信符。 正统六年,朝廷赐予威远土知州刀盖罕金牌,命令他联合军队讨伐麓川的叛寇,并要求他将战况及时上报。 皇帝的诏书写道:“叛寇思任发入侵你们的领土,胁迫你们叛变。你的母亲招曩猛能够坚持正义,效忠朝廷,拿出全部家产,分赏给各位头目。你和你的母亲都亲自披甲上阵,英勇杀敌,斩杀了叛寇头目派罕,追击残余的叛军渡过江河,溺死数千人,斩首数百人,缴获了他们的战舰和战象,并且留下军队守卫叛军占据的江口地区。你们的忠义非常突出,非常值得嘉奖。现在特地提升你为正五品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封你的母亲为太宜人,都赐予诰命、银带以及彩币表里,以酬谢你们母子的功劳。陶孟、刀孟经等人也分别赐予了赏赐。你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效忠朝廷,以报答朕的期望。”

当时西南地区各部族之间经常互相残杀,所以朝廷发放的金牌、信符,很多都被烧毁了,保存不下来。景泰六年,刀盖罕、随乃吾等人来朝贡,朝廷命令他们管理本州人民,再次赐予他们金牌、信符和织金的精美丝织品,并颁发诏书遣送他们回去。 成化元年,威远州土舍刀朔罕派头目刀昔思进贡象马以及金银器,朝廷按照惯例赏赐了他。当地人骁勇善战,男女老少都能在险峻的山路上快速行走。境内有一条河,用河水熬制炭,就能制成盐。他们没有秤和斗,用篓子来计量物品的多少。

话说北胜这地方,唐朝贞元年间,南诏王异牟寻才开始开发它,起初叫“北方睒”。后来,他把弥河的白蛮还有罗落、么些这些蛮族都迁徙到这里来住,人口多了起来,就改名叫“成偈睒”,后来又改成了“善巨郡”。到了宋朝,大理段氏把它改成了“成纪镇”。元朝初期,北胜归顺了朝廷。元朝至元年间,设立了施州,不久又改成了北胜州。后来又升格为府,归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管辖。明朝洪武十五年,又降格为州,归属鹤庆府,之后又归属澜沧卫。永乐五年,当地的土官百夫长杨克带着马匹来进贡,朝廷赏赐了他钱币。宣德四年,土判官高琳的儿子高瑛进贡了土特产,请求继承他父亲的官职。宣德十年,土知府高瑛来朝贡,朝廷也赏赐了他钱币。正统七年,因为北胜州的蛮族老是受澜沧卫官兵的欺压,朝廷就把北胜州直接划归云南布政司管辖,还派了个流官吏目过去管理。

万历四十八年,北胜州的土同知高世懋死了,他的异母弟弟高世昌继承了他的职位。结果,高世懋的侄子兰妄说高世昌是私生子,跑去告状,但官府没理他。高世昌害怕兰妄继续纠缠,就逃到丽江躲了起来。没多久,他又回到澜沧,住进了客栈。没想到,兰妄带着人包围了客栈,放火烧了客栈,杀了高世昌全家七十多口人,还挖了他祖坟,自称是朝廷钦点的把总,到处抢掠。丽江知府木增请求朝廷讨伐兰妄,他说:“这要是放任不管,以后还会有更大的祸患!” 上级官员很欣赏木增的责任心,就调派木增率领军队去剿灭兰妄,最终把兰妄给抓住了,杀了。

湾甸,蛮名细睒。元朝中统年间,它归顺了朝廷,属于镇康路。明朝洪武十七年,设立了湾甸县。永乐元年三月,又设立了湾甸长官司,这是因为西平侯沐晟上奏说,湾甸靠近麓川,地广人多。

后来又改成了湾甸州,任命土官刀景发担任知州,还给了他印章、金牌,并且设置了一名流官吏目。永乐四年,皇帝觉得湾甸路途遥远险峻,每年朝贡太麻烦,就下令以后三年朝贡一次,并把这规定了下来。不过,像庆贺、谢恩这些事,就不受这个规定的限制了。永乐六年,刀景发派人来朝贡,进献了马匹和土特产,皇帝赏赐了钱币。永乐七年,刀景发的儿子景悬等人来朝贡马匹,皇帝也按照惯例赏赐了他们。宣德八年,刀景发的弟弟景办法继承了哥哥的职位。湾甸州只有一名流官吏目。湾甸州和木邦、顺宁接壤,经常受到他们的侵扰。

成化五年,湾甸州土官舍人景拙法派使者刀胡猛等人来朝贡,进献了象、马以及金银器皿,皇帝设宴款待他们,还赏赐了衣服和钱币,赏赐的等级各有不同。万历十一年,土官景宗真带着弟弟景宗材,居然引领木邦叛贼罕虔攻打姚关,结果景宗真战死,景宗材被俘获后处斩。景宗真儿子还小,朝廷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饶了他一命,降职为州判官。后来,他参与讨伐猛廷瑞有功,又恢复了原来的职位。湾甸这地方瘴气很重,还有一条叫黑泉的河,水涨的时候,飞鸟飞过都会掉下去。

镇康,以前蛮族叫它石睒,本来是黑僰人住的地方。元朝中统年间,他们归顺了朝廷。元朝至元十三年,设立了镇康路军民总管府,管辖着三个甸(古代行政区域)。明朝洪武十五年,改成镇康府,十七年又改成镇康州。永乐二年,朝廷派官员给镇康州送去了信符和金字红牌。永乐七年,任命湾甸同知曩光为镇康州知州。一开始,镇康地区属于湾甸管辖,曩光请求朝廷增设镇康的官署,所以才有了这个任命。永乐九年,朝廷派宦官徐亮出使西南蛮族地区,曩光阻拦了徐亮,结果被朝廷责备,所以这次派人来朝庭谢罪。永乐十四年,镇康州长官司进贡马匹,朝廷赏赐了钱币。永乐二十一年,镇康知府刀孟广进京朝贡,也进贡了马匹。宣德三年,朝廷赏赐镇康州土目刀门渊等人不同数额的钱币。成化五年,镇康知州刀门戛派人进贡马匹和金银器皿,朝廷按照惯例赏赐了他和他的妻子。

镇康后来也受到木邦和顺宁的侵扰和蚕食。隆庆年间,镇康知州闷坎,他老婆是罕虔的女儿,因为老婆的关系,闷坎投靠了缅甸的罕虔。闷坎战败身亡,他的弟弟闷恩又归顺了朝廷。闷恩死后,他的儿子闷枳继承了他的位置,木邦的思礼想诱导他投靠缅甸,但闷枳没有答应。天启二年,木邦军队占据了喳哩江,闷枳逃到了姚关,守备官派人安抚他,他才退兵。

大侯,蛮族叫它孟祐,也是百夷人居住的地方。元朝中统年间归顺朝廷,属于麓川路管辖。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立了大侯长官司。永乐二年,朝廷颁发了信符和金字红牌。永乐三年,大侯长官司长官刀奉偶派他的儿子刀奉董进贡马匹和银器,朝廷赏赐了钱币。永乐六年,长官刀奉偶又派他的弟弟不纳狂来进贡,朝廷也按照惯例赏赐了他。

宣德四年,大侯长官司升格成了大侯州,土官刀奉汉被任命为知州。当时刀奉汉上奏说:“大侯的蛮族百姓恢复生产的人很多,每年上缴的差发银是二百五十两。而湾甸、镇康这两个长官司,百姓少,每年上缴的差发银才一百两,永乐年间都升格为州了,请求参照这两个州的例子。”皇帝指示吏部说:“大侯百姓恢复生产的人多,也是因为他们的长官治理得好啊,应该提升他的官职来表彰他。”所以才有了这个命令。八年后,大侯州进贡,皇帝派内官云仙前去安抚,还赏赐了不同等级的锦缎。

正统三年,土官刀奉汉的儿子刀奉送进贡,皇帝下令给他带去敕书和各种织金的丝绸锦缎,赏赐给刀奉汉和他妻子。一开始,刀奉汉派把事傅永瑶来朝贡马,并上奏说想和木邦宣慰罕门法一起,集结十万土兵,共同征讨麓川,请求赐予金牌和信符,以安定民心。皇帝特别准许了他的请求,还下诏书嘉奖了他。七年,皇帝下诏书任命刀奉汉的儿子刀奉送继承大侯知州的职位,赏赐给他冠带、印章和彩色的绸缎,这是因为刀奉送能够率领土兵协助讨伐麓川。十一年,大侯知州奉外法等人进贡了银器和象马,皇帝赏赐了不同等级的彩币和衣服。十二年,皇帝下诏书赏赐大侯州的奉敬法、刀奉送以及他们的妻子彩币,并派使者把这些赏赐带给他们。

万历年间,土目奉学把女儿嫁给了顺宁知府猛廷瑞。后来巡抚陈用宾诬告廷瑞和奉学谋反,廷瑞杀了奉学并将首级献上,奉学的哥哥因此被赦免,继续担任大侯的职务。奉学的儿子奉先和他的族人猛麻、奉恭等人反抗朝廷的命令,杀官抗命。第二年,朝廷平定了他们的叛乱,把大侯改名为云州,并设置流官管理。

澜沧这地方,以前是北胜州的地盘。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澜沧归鹤庆府管。洪武二十八年,才设立了澜沧卫。第二年,在州城南边修建了新的城池,这就是现在的澜沧卫所在地。澜沧卫管着北胜州、浪渠州和永宁州三个州。永乐四年,永宁州升格成了府。正统七年,北胜州直接归云南布政司管了,澜沧卫就只剩下一个州管辖了。

弘治十一年,福建布政使李韶,他以前在云南当过参议,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很了解,就给皇帝上奏章,提出了四条建议。第一,他说澜沧卫和北胜州在一个城里,管辖范围很大,跟四川建昌府附近的西番和野番接壤。最近几年,西番的土司章輗之流,仗着地势险要,招揽了上千户野番当佃户,导致各族人民矛盾激化,经常发生命案,州官手头没兵,根本管不住。澜沧卫的官员们也放松了军政,根本不管这事儿。另外,姚安府、大罗卫、宾川州等地还有好几个贼窝,老百姓和官兵都受害。所以他建议在澜沧卫城里增设一个兵备副使,管辖姚安、大罗、宾川、鹤丽、大理、洱海、景东这些府州卫所。对野番就用安抚流民的办法,对贼窝就用建立保甲制度的办法,每天都认真处理这些事情,内外寇患都能解决。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澜沧城设立了一个兵备副使。

麓川和缅甸,元朝的时候都归缅甸管。缅甸,古代叫朱波。宋朝宁宗的时候,缅甸、波斯等国进贡了白象,缅甸这个名字就是从那时开始叫开的。缅甸在云南西南边,非常遥远,跟八百国、占城接壤。那边有城墙房屋,人们都住在楼房里,盛产大象和马。元朝的时候缅甸最强大,元朝还派使者去招安过他们,缅甸才开始向元朝进贡。

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朝廷派田俨、程斗南、张祎、钱允恭四位使臣带着圣旨去安南(今越南)传达旨意。结果他们在安南待了两年才回来,因为路途太艰险,交通又很不方便。后来朝廷下令召他们回国,只有田俨一个人回来了,其他三位使臣都在路上死了。

到了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咱们的大军攻打云南,攻下了大理,又打败了金齿(今云南西部地区)。缅甸和金齿接壤,缅甸土司思伦发听说这件事后,害怕极了,赶紧投降了。于是朝廷设立了平缅宣慰使司,任命思伦发为宣慰使。

公元1384年(洪武十七年)八月,思伦发派他的部下孟献进贡各种物品,还把当年朝廷授予他的宣慰使司印信送来。朝廷就下令把“平缅宣慰使司”改名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并且赏赐思伦发朝服、帽子、腰带以及精美的织锦和银子。没过多久,又把“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改名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因为麓川和平缅是相邻的地区,元朝的时候分别设立了两个管理机构来管辖它们。现在思伦发派人来进贡,朝廷就让他兼管麓川地区了。

公元1385年(洪武十八年),思伦发反叛了,他带领军队攻打景东。都督冯诚率领军队去讨伐他,结果碰上大雾,突然遭遇了敌军,打了败仗,千户王升还战死了。

二十年,皇上给沐英他们下命令说:“最近御史李原从缅甸回来,说那边的蛮族狡诈多变,以后肯定是个大麻烦。命令一下达,你们就要在金齿、楚雄、品甸和澜沧江沿线修建坚固的营垒,多准备火铳防守。如果敌人来了,不要轻易跟他们打仗。过去那些人去缅甸,都贪图他们的财物,不顾事情的轻重缓急,让蛮族看笑话。从现在开始,不准任何人再去缅甸,即使是公文往来也要谨慎回复,千万别马虎。”

第二年,伦发勾结一群蛮族入侵马龙他郎甸的摩沙勒寨。沐英派都督宁正前去,把他们打败了,斩首一千五百多级。伦发集合所有兵力,号称三十万人,大象一百多头,进攻定边,想报复摩沙勒之战的仇,新归顺的蛮族都拼死效力。沐英挑选三万人马迅速赶到,敌人摆开大象阵势作战。沐英命令弓弩手齐射,冲进敌阵大声呐喊,很多大象受伤,蛮族士兵也中箭倒下不少,蛮军的士气开始低落。第二天,沐英率领将士,加大了火枪、神机箭的使用,轮番射击,大象四处逃窜,敌人溃不成军。沐英他们攻破了敌人的营寨,斩首三万多级,俘虏一万多人。大象死了差不多一半,活捉了三十七头。伦发逃跑了,沐英把战报送回朝廷。皇上派使者命令沐英把军队移到景东屯田,修筑坚固的营垒等待大军到来,不要轻易接受他们的投降。

二十二年,伦发派把事招纲等人来说:“以前谋反的事,都是把事刀厮郎、刀厮养干的。我们请求饶命,愿意继续进贡。”云南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朝廷就派通政司经历杨大用带着圣旨去告诉思伦发,让他归顺朝廷,赔偿以前的军费,这样才能免除讨伐。伦发听从了命令,于是用大象、马匹、白银、土特产进贡谢罪,杨大用还带回了叛首刀厮郎等一百三十七人。缅甸地区终于平定了。从那以后,缅甸每三年都来朝贡。二十七年,伦发来朝贡,进献了马匹、大象和土特产。之后,朝廷派京卫千户郭均英去赐给思伦发官服、幞头、金腰带和象牙笏板。

话说二十八年的时候,缅甸国王派使者来,说百夷(今缅甸掸邦地区)老是带兵来抢他们的地盘。

第二年,缅甸使者又来告状了。皇上就派李思聪他们当使臣,去缅甸和百夷那边看看情况。思伦发(缅甸土司)听到圣旨后,赶紧跪地认错,说愿意停战。 这会儿,他手下的一个头目刀干孟造反了。李思聪就利用朝廷的威望,去劝说刀干孟手下的士兵,那些叛乱的人才慢慢地退了回去。思伦发想利用使者来压服手下,就硬留着李思聪不让他走,还送给他大象、马匹、金银珠宝当贿赂,但李思聪坚决拒绝了。李思聪回来后,详细地汇报了那边的山川地理、人民风俗、交通路线等等情况,还写了一篇《百夷传纪》呈给皇上,皇上对他很赏识。

一开始,缅甸那边的人不太信佛。后来有个和尚从云南来,很擅长讲因果报应,思伦发信了这个和尚。 还有一些金齿(今云南腾冲地区)的士兵逃到了缅甸,他们会制造火药和火炮,思伦发很高兴他们的技术,就给他们戴上金腰带,地位还在那些头目之上。刀干孟他们不服气,就带着手下造反,攻打腾冲。思伦发带着家人逃到了云南,西平侯沐春把他送到了京城。皇上很同情他,就封沐春为征南将军,何福、徐凯为副将军,带兵从云南、四川出发去讨伐刀干孟。 皇上还让思伦发回去,让他驻扎在潞江,招降他的那些手下。皇上还赏赐思伦发黄金一百两、白银一百五十两、钞票五百锭。 皇上还特意嘱咐沐春说:“思伦发落魄了才投奔我们,我们应该出兵把他送回去。到了云南以后,先派人去劝劝刀干孟,让他别再执迷不悟,赶紧投降。如果他不听,那就讨伐他!”

干孟这小子,仗着自己有点实力,就敢跟朝廷对着干,还怕朝廷派兵来收拾他。于是,他赶紧派人去求西平侯,说要向朝廷进贡,以此来试探朝廷的态度。这事儿,春官大人也知道了。过了几年,春官大人上奏说:“干孟这小子是想利用朝廷的威势来对付忽都,他说的进贡,根本不可信!”皇上听了,就派人去告诉春官大人:“这些蛮夷狡诈多变,确实如此,但先答应他的请求,仔细观察情况,别错过了时机。” 春官大人就派兵护送伦发回金齿,还派人去劝干孟投降,结果干孟根本不听。没办法,朝廷只好派左军都督何福、瞿能等人,带兵五千去讨伐他。

官兵翻过高良公山,直捣南甸,狠狠地打败了干孟,杀了刀名孟,俘获了不少人。接着,官兵又去攻打景罕寨。这景罕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死守着就是不投降。结果,官兵的粮草武器都用光了,干孟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强大了。何福没办法,赶紧向春官大人求救。春官大人立刻带了五百骑兵前去救援,趁着夜色赶到潞江,第二天一早就渡过江去。春官大人率领骑兵飞速前进,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干孟没想到大军会这么快赶来,吓得魂飞魄散,结果被彻底打败了。官兵乘胜追击,又攻下了崆峒寨,干孟的军队夜里就溃逃了。干孟派人来求饶,这事儿皇上也知道了,但皇上觉得他太狡猾了,就命令春官大人等情况有变再讨伐他。可惜,春官大人没多久就病死了,干孟最终也没有投降。皇上又派何福去讨伐,没过多久,就抓住了干孟,伦发这才回到了平缅,一年后也死了。

永乐元年,思伦发的儿子散朋来朝贡马匹。皇上赏赐了他绒锦、织金文绮、纱罗以及大量的钱财。永乐二年,皇上派内官张勤等人把赏赐送到麓川。麓川、平缅、木邦、孟养都派人来进贡,皇上都赏赐了他们钱币。这时,麓川和平缅的宣慰使思行发派来的头目刀门赖,告状说孟养和木邦多次侵犯他们的土地。礼部建议把孟养和木邦的朝贡使交给法司审判,严惩他们的罪行。皇上说:“蛮夷之间互相攻打抢夺是常有的事,只抓一两个人来惩罚,不足以改变他们的习俗。况且事情的真相还没弄清楚,就惩罚他们的使者,会失去远方百姓的心。”于是,皇上命令西平侯去劝说他们,还派员外郎左缉带着八百国币,以及宣慰使的冠带、朝服赏赐给麓川和平缅。

话说五年前,麓川土司刀发孟来朝贡,送来了大象和金器,他手下的散朋也进贡了马匹,皇上赏赐了他们不少钱币。

六年后,思行发又进贡了马匹和土特产,皇上赏赐了他金牌和信符。这时,黔国公沐晟上奏说:“麓川和缅甸的孟外、陶孟地区,本来是刀发孟的地盘,现在被刀薛孟给占领了,请求皇上让思行发下令让刀薛孟把侵占的土地还回去。”皇上同意了沐晟的请求。

第七年,思行发又来朝贡,皇上派宦官云仙等人带着圣旨,赏赐了他金织锦、纱罗等贵重物品。结果,思行发到了麓川,竟然没按照礼仪去迎接云仙,云仙当场就责备了他。思行发吓得不轻,过了两年,也就是九年的时候,他派刀门奈来朝贡谢罪。皇上宽宏大量,原谅了他,还设宴款待他的使者,并且赏赐思行发更多精美的丝绸布匹。

十一年的时候,思行发请求让他的弟弟思任发接替他的职位,皇上也同意了。思任发派人进贡了六头大象、一百匹马以及许多金银器皿来感谢皇恩。二十年后,思任发又派使者进贡,并且为之前侵犯南甸州的事情谢罪,皇上派宦官云仙带着赏赐和圣旨去告诫他。洪熙元年,皇上派内官段忠、徐亮带着即位诏书去麓川宣旨。

宣德元年,皇上派使者去谕令西南各少数民族,并且根据他们的贡献程度,赏赐麓川锦缎等物品。当时麓川和木邦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争执,双方都向朝廷上告状,皇上就派使者去调解,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要互相侵犯。黔国公沐晟又上奏说,麓川属地思陀甸火头曲比地区发生叛乱,请求皇上发兵讨伐,皇上命令先安抚他们再说。 为了方便管理,朝廷在麓川平缅宣慰司管辖的大店地设立了一个驿丞职位,任命土人刀捧怯担任,这是根据宣慰使刀暗发的奏请而决定的。

三年过去了,云南的三司(相当于当时的省级政府部门)上奏朝廷说,麓川的宣慰使思任发抢占了南甸州的地盘,请求朝廷派兵讨伐。皇上就命令沐晟(指沐英之子沐晟,明朝名将)和云南三司、巡抚一起仔细商量,然后把结果汇报上来。皇上还下令,让思任发好好保境安民,别去侵犯邻国的领土,别干那些坏事,给自己找麻烦。

沐晟认为思任发侵占南甸、腾冲的罪行不可饶恕,请求朝廷派五万官兵加上各地的土兵去讨伐他。但是皇上觉得交趾(今越南)和四川正在打仗,老百姓都累了,应该先再劝劝思任发,实在不行,再调动云南的土兵和木邦宣慰司的蛮兵去剿灭他。

八年后,皇上派了内官云仙带着圣旨到麓川,赏赐思任发一些金银财物,劝他不要和木邦争地盘,不要再打仗了。“劝其勿与木邦争地抗杀”。

正统元年,朝廷免除了麓川宣慰司欠的两千五百两银子。因为任发上奏说,他们那地方被木邦侵占了,老百姓也少得可怜,根本交不出税银。朝廷官员本来不同意,但皇帝特地给免了。

话说早先洪武年间,朝廷平定云南的时候,只有百夷部落首领思伦发不服管,后来被手下刀干孟赶走,就跑到京城告状。朝廷任命他为宣慰使,让他回麓川居住。朝廷把他的地盘分成了孟养、木邦、孟定三府,归云南管辖;又设立了潞江、干崖、大侯、湾甸四个长官司,归金齿管辖。永乐元年,孟养和木邦升格为宣慰司。后来孟养宣慰使刀木旦和邻国发生仇杀死了,缅甸趁机吞并了孟养的地盘。没过多久,缅甸宣慰使新加斯又被木邦宣慰使杀了。这时候思伦发已经死了,他儿子思行发继承了爵位,也死了。然后他孙子任发继承了麓川宣慰使的爵位,这小子比他爹他叔都狡猾,该交的银子金子总是拖着不交,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稍微宽容了他一下。

正巧缅甸那边出了乱子,任发趁机侵占了缅甸的一些土地,于是他就想把以前失去的地盘都夺回来,带兵骚扰边境,侵占了孟定府和湾甸等地,还杀害抢掠百姓。南甸知州刀贡罕也上奏说,麓川抢占了他们管辖的罗卜思庄等二百七十八个村庄。于是云南巡抚岑瑛上奏朝廷说:“思任发这几年一直侵犯孟定、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还拉拢头目刀珍罕、土官早亨等帮他作恶,已经彻底叛乱了。最近又侵犯了金齿,情况非常严重。我已经派各卫的骑兵和步兵去金齿防守了,请求朝廷派大军讨伐。”

朝廷就选派将领,大臣们推荐了右都督方政和都督佥事张荣去云南,和镇守右都督昂一起带兵讨伐任发。任发正想进贡来拖延时间,岑瑛却误以为他要投降,觉得他不会渡过江来。任发就派了一万多人马夺取了潞江,沿江造了三百艘船,想攻打云龙,还把甸顺、江东等地的军队几乎杀光了。皇帝见叛军势力越来越大,责怪岑瑛等人玩忽职守,纵容敌人壮大。方政到了军队后,想出战,岑瑛却不同意。方政造船想渡江,岑瑛又不允许。方政非常生气,就独自率领手下军队和叛军将领缅简作战,打败了叛军的旧大寨。叛军逃到景罕,指挥唐清又打败了他们。军队又追到高黎共山下,一共斩杀了三千多颗人头。乘胜追击,逼近任发的大本营上江。上江是叛军的重地。方政远征军队疲惫不堪,向岑瑛求援,岑瑛却因为方政擅自渡江违反军令而生气,不肯派兵增援。过了很久,岑瑛才派少量军队增援,到了夹象石,又不前进。方政追到空泥,知道岑瑛不会来救,叛军摆出象阵冲过来,军队被击溃,方政战死了。岑瑛听说方政战败,才请求增兵。皇帝派使者责问岑瑛,又调集湖广军队三万一千五百人、贵州军队一万人、四川军队八千五百人,由吴亮、马翔统领,前往云南,听从岑瑛节制,还命令岑瑛准备好粮食。岑瑛害怕受罚,竟然暴死了。

任发那个家伙越来越嚣张,他攻打景东,抢掠孟定,还杀了大侯知州刀奉汉等一千多人,攻破了孟赖等地的寨子,孟琏长官司管辖的地方都投降了他。 尽管如此,任发还派人送来象马、金银来进贡,并且给云南总兵官写信说:“一开始是因为潞江安抚司的旧官线旧法挑衅我们,后来线旧法又诬陷我们入侵,导致大军压境,我们吓得要死。现在想派使者来谢罪,请您帮忙向皇上禀报。”皇上就下旨赦免了他的罪过。 这时候,刑部侍郎何文渊上奏请求停止讨伐麓川的战争,皇上就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于是,当时在京的兵部尚书王骥和英国公张辅等人就说:“麓川这帮人恩将仇报,恶贯满盈,必须消灭他们!应该重新选拔将领,训练军队,以彰显天威。如果任发早点后悔,自己束手就擒,皇上或许会饶他一命。”皇上也同意这个说法。没过多久,侍讲刘球又请求息兵,和何文渊的意见一样。兵部回复说,讨伐麓川的命令已经下达了。

六年后,朝廷任命定西伯蒋贵为平蛮将军,都督李安、刘聚为副将,兵部尚书王骥总督云南军务,集合了十五万大军去讨伐任发。 这时任发派贼将刀令道等十二个人,率领三万多人,带着八十头大象,攻打大侯州,想夺取景东、威远。王骥的军队快要到达金齿的时候,任发又派人来求降,王骥接受了,暗中命令各路将领分头进攻。右参将冉保从东路进攻细甸、湾甸的水寨,攻入镇康,直逼孟定。王骥和蒋贵从中路进攻,到达上江,与腾冲的军队会合。左参将宫聚从下江占据夹象石。到了约定的时间,各路大军一起进攻。 敌人顽强抵抗,铳炮、弩箭、石头,像雨点一样飞过来。

第二天,趁着风势,官军放火烧了敌人的营寨,大火烧了一整夜。官军奋勇作战,攻克了上江寨,斩杀了刀放戛父子,俘虏了刀孟项,前后斩杀和俘虏了五万多人,然后把战报送回朝廷。

七年,王骥带兵渡过下江,打通了通往高黎贡山的道路。到了腾冲,留下都督李安带兵驻守。王骥从南甸走到罗卜思庄,前锋部队到达杉木笼。那时候,任发带着两万多兵马占据高山,修筑坚固的营寨,七个营寨连环相接,首尾呼应。王骥派宫聚、刘聚分别率领左右两翼部队沿着山岭前进,他自己率领中军从正面进攻,敌人就逃跑了。

军队进军马鞍山,攻打敌人的营寨。这个营寨两面靠着江边陡峭的山崖,周长三十里,到处都设有栅栏和壕沟,军队无法前进,而敌人却从山间小路偷偷地绕到马鞍山后面去了。王骥命令中军不要动,命令指挥方瑛率领六千精锐骑兵冲进敌人的营寨,斩杀了几百个敌人,又诱使敌人溃败的象阵。同时,从东路进攻的木邦军队,招降了孟通等地的寨子。元江同知杜凯等人也率领车里和大侯蛮的五万兵马,招降了孟琏长官司,并且攻破了乌木弄、戛邦等寨子,斩杀了二千三百多个敌人。

各路军队会合在麓川,守住西峨渡,联络木邦传递信息。从四面八方围攻,又放火烧毁敌人的营寨,死去的敌人数都数不清。任发父子三人带着他们的妻儿老小几个人,从山间小路渡过江,逃到了孟养。军队搜获了任发原来被授予的虎符、金牌、信符、宣慰司印章以及掠夺腾冲千户印章等三十二个。麓川平定了。捷报传来,王骥奉命班师回朝。

这时任发逃到了孟蒙,又被木邦宣慰使攻击,一直追到金沙江那边,逃到了孟广。缅甸宣慰使卜剌当也起兵攻打他。皇帝下令,木邦、缅甸谁能抓住任发献上,就把麓川的地盘赏赐给他。没多久,任发就被缅甸人抓住了,缅甸人挟持他来要地盘。任发的儿子思机发穷困潦倒,请求来朝庭谢罪,先派他的弟弟招赛来进贡,皇帝下令把他送回云南安置。思机发看到大部队回去了,想恢复旧业,占据麓川,带兵出来骚扰。

于是,朝廷再次命令王骥、蒋贵等人统领大军再次征讨麓川。王骥率领军队到达金齿,思机发派头目刀笼肘带着他的儿子来到军营请求投降。王骥派人到缅甸去索要任发,缅甸人假装答应却不送来。王骥到达腾冲,和蒋贵、沐昂分兵五路进攻,缅甸人也聚集兵马等待。王骥想趁着大军压境攻击他们,看到缅甸人兵力众多,一时难以攻克,又担心再增加一个麓川的敌人,于是就宣布犒赏军队,同时命令蒋贵暗中烧毁缅甸人的几百艘船只,然后大军逼近。

缅甸坚持之前的诏令,一定要得到土地才肯交出任发,又诡称思机发怀恨在心才起兵。王骥于是率军攻打思机发的巢穴,攻破了它。思机发逃跑了,王骥俘虏了他的妻子、部下,设立了陇川宣慰司然后班师回朝。这时思机发偷偷占据了孟养,顽固抵抗,自以为很安全。

公元1441年,缅甸人任发带着老婆孩子,一共32口人,被送到了云南。结果这任发在路上绝食,快死了。云南的千户王政把他杀了,把脑袋送到了北京。任发的儿子思机发多次请求投降,派手下刀孟永等人来朝贡,送来了金银财宝。他哭诉说,朝廷派兵来打他,他无处可逃,只求皇上饶他一命,说得特别可怜。皇上就接受了他们的贡品,然后命令总兵官沐斌和参赞军务的侍郎杨宁等人,想办法解决这件事,并且要他们好好想想以后怎么处理,同时还给思机发下了圣旨。

公元1442年,总兵官沐斌上奏说:“我派千户明庸带着圣旨去招降思机发,但是因为之前派去的思机发的弟弟招赛还没回来,思机发心里害怕,不敢出来。最近思机发又抢了缅甸的牛马和金银,缅甸想出兵攻打他。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派人分别通知木邦、缅甸等地的宣慰司,让他们集合蛮兵,约定好时间过江,分头去打思机发。我们带一万官兵驻扎在腾冲,支援他们。这样一来,思机发四面受敌,肯定能抓到他!”皇上同意了这个计划。之后,皇上任命思机发的弟弟招赛做头目,给他官服、月俸、房子,还让他加入锦衣卫,他的手下都安排到驯象所做事。之前招赛被安置在云南,他的同伙有人想造反,所以皇上才把招赛叫到北京来,也希望能借此招降思机发。皇上已经命令云南出兵剿灭思机发,沐斌他们到了腾冲后,督促各路军队追捕,但思机发始终不肯出来,躲在孟养,只派手下送贡品来。皇上答应饶恕他,但他还是没来。沐斌因为碰上了春天的瘴气,江水上涨过不去,粮食也不够,只好带兵回去了。

皇上见沐斌打了败仗,又命令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让都督同知宫聚佩担任平蛮将军,率领南京、云南、湖广、四川、贵州的官兵和土兵共13万人去讨伐思机发。这是王骥第三次征讨麓川了。皇上秘密告诉王骥说:“万一思机发逃跑了,那就先抓住刀变蛮,攻破他们的老巢。如果他逃到缅甸,缅甸人包庇他,也要想办法抓住他。这样蛮族就会害怕,大军就不会白跑一趟了。”皇上还命令沐斌,所有军事行动都要和王骥商量后再执行。皇上还命令木邦、缅甸、南甸、干崖、陇川等地的宣慰司首领罕盖发等人,准备好军队、船只和粮食,等待调遣。

十四年,老骥带着将士们从腾冲汇合,从干崖造船,到了南牙山就上岸步行,到达沙坝后,又造船到达金沙江。敌人西岸设下埋伏,筑起栅栏防守。大军顺着江流往下走,到了管屯,正好木邦和缅甸的军队十多万也列阵在江的两岸,缅甸那边准备了两百多艘船,当作浮桥帮助我们渡江,一起攻破了敌人的栅栏和寨子,缴获了四十多万石粮食。军队吃饱了,士气更加高涨。

敌人带着人马到了鬼哭山,在两座山峰上修筑了大寨,又在两侧修筑了两个小寨,还修了七个更小的寨子,绵延了一百多里。我们的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攻,都攻破了敌人的寨子,斩获无数,而思机发、思卜发却逃跑了。

这时候,我们的军队已经越过孟养,到达了孟那。孟养在金沙江的西边,离麓川有一千多里,那里的各部族都很害怕,都说:“从古至今,汉人从来没有渡过金沙江,现在王师到达这里,真是天威啊!”老骥率军回师,结果他手下的人又拥立思禄——思任发的儿子——占据孟养地区作乱。老骥他们考虑到军队已经疲惫,估计难以彻底消灭敌人,就和思禄约定,允许土司们管辖各部蛮族,继续住在孟养,并在金沙江上立下界碑,发誓说:“**石烂江枯,尔乃得渡**”。思禄也害怕,就听从了命令,于是军队班师回朝。捷报传来,皇帝还为此祭告了天地。

景泰元年,云南总兵沐璘跟朝廷汇报说:“缅甸已经抓到了思机发,又把思卜发放回孟养了。我担心缅甸人会拿思机发当筹码要挟我们,不如先别急着处理他,等他自己来投降吧。”朝廷就同意了这个建议。

五年后,缅甸人又来要回以前的地盘。朝廷派左参将胡志等人跟他们协商,把银戛等地给了他们,缅甸这才把思机发和他的妻儿六个人送到了金沙江村。胡志等人押着他们进京。南宁伯毛福寿把这事儿报告了朝廷,朝廷就把思机发在京城处死了。

景泰七年,思机发的儿子思卜发上书说:“我父亲和哥哥犯了法,我小时候不懂事。现在我不敢像他们那样,我非常害怕朝廷的法律,特地送来五百两银子、三头象、六匹马和一些土特产进贡,希望皇上能可怜可怜我。”皇上就下令给他恩赦,还赏赐了他和妻子锦缎和钱财。

成化元年,总兵官沐瓒等人把思任发的孙子思命发押解到京城。朝廷认为他是叛贼的后代,不能留下,就把他发配到沿海的登州卫,每月给他供应两石米。就这样,麓川叛乱平息了。

之前麓川刚平定的时候,朝廷把麓川的地盘分出来,设立了陇川宣抚使司,任命恭项为宣抚使。这个恭项是以前的麓川头领,他最早投降,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朝廷就在麓川旧地设立了宣抚使司。后来,头目曩涣等人也来投降,表示愿意帮助朝廷抓捕叛贼。皇上就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地盘,并且承诺他们如果立功,就会加官晋爵。所有投降的人,都按照这个例子处理。于是,就封刀歪孟为同知,刀落曩为副使,陇帚为佥事,都赐予了官服。这些都是按照宣抚使恭项的请求做的。恭项的儿子恭立也来进贡,朝廷也按照惯例赏赐了他,并且授予他长史的官职。没过多久,陇川宣抚使的印章丢了,恭项请求朝廷再给他发一个。皇上责备恭项说他不能好好宣扬朝廷的威风,反而丢了印章,罪该万死,但是看在他以往有功的份上,就宽大处理,重新给他发了印章。当时,板蹇占据着蓝寨,经常骚扰陇川,百夫长刀门线、刀木立带兵包围了蓝寨,杀了板蹇等二十三人。朝廷下令,对有功的人员都赐予官服和赏赐。

明正统十一年,木邦的宣慰使罕盖来请求得到麓川的旧地。有关部门觉得陇川宣抚司已经设立,并且已经安排了官员管理,就把孟止地区给了他,皇帝批准了。

正统十二年,皇帝下诏书训斥恭项,说:“最近,总兵官奏报说你和百夫长刀木立互相仇杀,百姓怨声载道,想要谋害你和你的家人。现在把你迁到云南,让你不至于流离失所,并且派官员保护你的家人团聚,这都是体恤你的意思,你不要怀疑害怕。” 后来,总兵官又说:“陇川的混乱,都是因为恭项滥杀无辜,残酷地压迫当地百姓造成的。同知刀歪孟深得百姓拥戴,请求把恭项安置到其他卫所,由刀歪孟来代替他。”皇上因为恭项已经归顺,就宽恕了他,命令把他安置在曲靖,并且派人送去诏书告知。

景泰七年,陇川宣抚多外闷派人进贡大象、马匹以及金银器皿、土特产,皇上按照惯例赏赐了彩币和官服。还特地派人送去诏书赏赐他,因为这是多外闷第一次进贡朝见。成化十九年,任命陇川宣抚司多歪孟的儿子亨法继任职务。起初,陇川和木邦相邻,因为争地而互相仇杀,战争不断。嘉靖年间,土舍多鲸刃杀害了他的哥哥,镇守的巡官调查后,多鲸刃认罪伏法,他的哥哥的儿子多参继承了职务。皇上赦免了他的罪,并且警告木邦的罕孟,不准再参与多鲸争夺官职的事情。

万历初期,缅甸的莽瑞体造反,派人来招降陇川宣抚使多士宁,多士宁没答应。多士宁手下的记室岳凤,是个江西抚州人,特别精明能干,在陇川经商,多士宁很信任他,还把妹妹嫁给了他。岳凤表面上对多士宁很恭敬,暗地里却想夺取他的权力。他跟三宣六慰地区的土司罕拔等人秘密结盟,骗多士宁去摆古,投靠缅甸国王。然后,岳凤暗中指使自己的儿子曩乌毒死了多士宁,还杀了他妻女,夺取了印信投奔缅甸,接受了缅甸的伪命,代替多士宁当了宣抚使。

莽瑞体死后,他的儿子应里继位,岳凤父子就向他臣服。岳凤诱骗官军,把多士宁的母亲胡氏和他的六百多亲戚献给了应里,全部杀害,多氏家族几乎被灭门。一开始,岳凤投靠缅甸,帮助莽瑞体招降各部,对抗中国,还伤害了官军,他这种反叛的势头越来越大,缅甸非常倚重他。后来,岳凤觉得缅甸靠不住了。

这时,邓川土知州何钰,是岳凤的亲家,一开始曾派人招降岳凤,岳凤却把使者献给了缅甸。这时候,何钰又想尽办法,跟岳凤重新结盟。当时官军也集结完毕,将领刘綎、邓子龙分别率领精兵到达,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岳凤。岳凤害怕了,就让妻子儿女和部下投降。刘綎命令岳凤交出金牌、印信以及蛮莫、猛密等地的控制权。

然后,刘綎以送岳凤的妻子回陇川为名,分兵前往沙木笼山,先占据险要地势,自己则率领大军直奔陇川。岳凤知道自己没路可逃了,就到军营投降。刘綎又率兵进军缅甸,缅甸军队先逃跑了,只留下少量军队在陇川,刘綎攻打他们,岳凤的儿子曩乌也投降了。刘綎就带着岳凤父子去攻打蛮莫,蛮莫的贼兵知道岳凤投降了,赶紧向应里报告,派兵攻打陇川。刘綎抓住机会掩杀过去,贼兵陷入困境,请求投降,并捆绑缅甸人和战象献上。

接着,刘綎招抚了孟养的贼兵,贼将骑着大象逃跑,被追获。刘綎又调兵包围孟琏,活捉了他们的头领,陇川平定。刘綎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为此在郊庙祭祀,感谢上天,这是万历十二年九月的事。第二年,朝廷重新铸造了陇川宣抚司和孟定府的印信,把孟密安抚升格为宣抚司,又增设了蛮莫、耿马两个安抚司,孟琏、孟养两个长官司,以及姚关、孟淋砦两个千户所,都命名为镇安,并铸造了印信,在蛮莫设立了大将行署,这是采纳了云南巡抚刘世曾的建议。于是,多士宁的儿子思顺继承了陇川宣抚使的职位。

公元1399年,莽应里那帮人分兵入侵,一路打到了遮放、芒市,一路打到了腊撒蛮颡,还有一路打到了杉木笼,最后都汇合到陇川。多思顺抵挡不住,就逃跑了,跑到猛卯去了。缅甸一开始派猛卯同知多俺当向导,带兵攻打东路。后来大军就派木邦的罕钦把多俺抓起来杀了。没过多久,多思顺就死了。蛮莫思正趁着多思顺死了,就袭击了陇川,还霸占了他的老婆罕氏。

公元1405年,多思顺的儿子安民,因为守将索要贿赂,就叛逃到缅甸去了。后来缅甸安抚了他,让他回国了。安民在蛮湾待了很久,越来越嚣张跋扈。永昌府的参将周会就派了两个指挥使去攻打他,结果打败了。朝廷的军队赶紧出兵讨伐,安民的族人把他弟弟多安靖绑起来,杀了安民,然后把安民的头献给了朝廷。当时多安靖还小,势力单薄,朝廷就下令等他长大后再给他官印。安民的弟弟安邦治也投靠了缅甸,后来住在蛮莫。那地方有马安山、摩黎山、罗木山等等,山势非常险峻,是麓川人赖以生存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