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府,以前是汉朝交趾郡的地盘,也叫丽江。到了唐朝,就成了羁縻州,归属于邕州都督府管。宋朝平定岭南之后,在左江、右江的溪峒地区设立了五个寨子,其中一个就叫太平寨。太平寨跟古万寨、迁隆寨、永平寨、横山寨这四个寨子一样,各自管辖着州、县、峒,都归属于邕州建武军节度使管辖。元朝的时候,还是这五个寨子。后来五个寨子取消了,就在丽江设立了太平路。
这说的就是太平府的历史,从汉朝一直到元朝。一开始是交趾郡的一部分,名字叫丽江;唐朝的时候是羁縻州,归邕州管;宋朝的时候,它成了五个寨子中的一个,和另外四个寨子一起,管辖着好几个州县和峒;元朝时期,还是五个寨子;最后五个寨子撤了,改成了太平路,地点在丽江。 简单来说,就是它经历了汉、唐、宋、元几个朝代,行政建制一直在变,但地理位置基本没变,一直都在丽江。
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廖永忠打下广西,左江的土官黄英衍等人派使者送上印信,向平章杨璟投降。杨璟从广海回来后,朱元璋问他黄氏和岑氏管辖的地方情况怎么样。杨璟说:“那些蛮族人野蛮粗犷,分散的时候是老百姓,聚在一起就成了强盗,很难用文治来管理,必须用军队震慑他们,他们才会害怕服从。”
朱元璋说:“蛮族和瑶族虽然习俗不同,但他们爱生怕死的心思,都一样。如果用安抚的政策来治理他们,真诚地对待他们,用道理来开导他们,他们怎么会不服从呢?”于是,朱元璋派中书照磨兰以权带着诏书,去告诉左江、右江的溪峒官民说:“朕凭借武力平定天下,又用文治教化远方的人民,这是古代先哲圣王既用武力又用德政,天下远近都归服的办法。现在我关注到你们两江地区,地处南方边疆,民风淳朴。从唐朝、宋朝以来,黄氏、岑氏两家轮流在你们这里当官,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保卫自己的领地,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按时进贡,是因为他们能审时度势,所以才能这样。最近,朕下令军队南征,福建平定,两广也平定了。你们没有经过战争就送上印信归顺,这种向往朝廷的诚意,实在值得嘉奖。现在特地派使者来告诉你们,你们一定要谨慎小心,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朕的意思告诉大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兰以权到了广西卫,镇抚彭宗和万户刘维善用军队护送他。快要到达两江的时候,正好碰上宾州的洞蛮强盗抢劫杨家寨的居民。兰以权对彭宗等人说:“我奉诏书远道而来,想要安抚百姓,现在看到强盗不去打,怎么保护百姓呢?”于是督促彭宗等人去打强盗。强盗被打败逃跑了,于是就安抚了那个地方,两江的百姓因此而慑服。第二年,黄英衍派使者进贡马匹,并上表请求,于是把那里改名为太平府,任命黄英衍为知府,世袭罔替。
宣德元年,崇善县的土知县赵暹想扩大自己的地盘,于是招揽逃亡的叛乱分子,攻打左州,抓了原来的土官,抢了他的印章,还杀了他的母亲,到处烧杀抢掠,占领了四十多个村庄。他制造火器,竖起旗帜,自称大王,任命假官,到处流窜劫掠州县。这事儿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就命令总兵官顾兴祖联合广西三司去剿灭他。顾兴祖他们先招降赵暹,但他不服,于是就派千户胡广带兵进攻。赵暹死守着寨子,胡广包围了他,然后巧妙地把赵暹抢来的各州印章拿出来,安抚那些被胁迫的官员和百姓,让他们恢复原来的工作。赵暹眼看没戏了,就偷偷地从山间小路逃跑了。伏兵早就等着他了,他和他的同伙都被抓住了。
与此同时,左州的土官黄荣也上奏说:“蛮人李圆英抢劫百姓,还假冒官职,请求派兵剿灭他。”皇帝对兵部说:“蛮族人民粗犷野蛮,有时候因为私人恩怨而打架斗殴,甚至杀人,现在来告状的人,肯定想把对方置于死地,咱们不能轻易相信。你们要让镇远侯和广西三司调查清楚,先派人去招抚,如果真是叛乱,再派兵也不迟。”
宣德二年,皇帝杀了南宁百户许善。一开始,许善知道赵暹要造反,还和他暗中勾结。后来总兵官派许善去追捕赵暹,许善却收了赵暹十匹马和一百两银子,故意拖延时间,想侥幸逃脱。事情败露后,御史审问,查明了真相,把他杀了,他的同伙也都被处死了。
太平州、领州等十几个州县的情况是这样的:明朝初期,这些地方的土官都是世袭的,朝廷再派流官协助他们管理。
太平州,以前叫瓠阳,是西原、农峒的地盘。唐朝时属于波州,宋朝时属于太平寨,元朝时属于太平路。洪武元年,土官李以忠归顺朝廷,被授予世袭知州的职位,朝廷还派流官吏目协助他管理。
镇远州,以前叫古陇,宋朝设立,属于邕州。元朝时属于太平路。洪武初年,土官赵胜昌归顺朝廷,被授予世袭知州的职位,朝廷还派流官吏目协助他管理。
茗盈州,宋朝设立,属于邕州。元朝时属于太平路。洪武初年,土官李铁钉归顺朝廷,被授予世袭知州的职位,朝廷还派流官吏目协助他管理。
安平州,以前叫安山,也是西原、农峒地区。唐朝的时候设立了波州,宋朝把它分出来叫安平州,元朝的时候属于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初期,当地土官李郭佑投降了朝廷,朝廷就让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管理。
思同州,以前叫永宁,也是西原地区,唐朝的时候就设立了,属于邕州。宋朝的时候属于太平寨。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一年,土官黄克嗣投降了朝廷,朝廷也让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管理,归太平府管辖。到了万历二十八年,思同州被撤销,并入了永康州。
养利州,元朝的时候属于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初期,土官赵日泰投降了朝廷,朝廷授予他知州的职位,并且这个职位世袭。到了宣德年间,赵日泰有点膨胀,侵占了邻近地区的土地,还大肆杀戮抢掠。万历三年,朝廷派兵平定了他的叛乱,并且废除了世袭制,改成了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管理。
万承州,以前叫万阳。唐朝的时候设立了万承州和万形州。宋朝的时候把万形州撤销了,万承州属于太平寨。元朝的时候属于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初期,土官许郭安投降了朝廷,朝廷让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管理。永乐年间,许郭安跟随军队去征讨交趾,战死了,他的儿子许永诚继承了他的职位。
全茗州,以前叫连冈,也是西原地区,宋朝的时候设立,属于邕州。元朝的时候属于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初期,土官李添庆投降了朝廷,朝廷让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管理。
结安州,以前叫营周,也是西原、农峒地区。宋朝的时候设立了结安峒,属于太平寨。元朝的时候改成了州,属于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一年,土官张仕荣投降了朝廷,朝廷让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管理。
龙英州,以前叫英山,宋朝的时候是峒。元朝的时候改成了州,属于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一年,土官李世贤投降了朝廷,朝廷让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把上怀地区划给他,扩大了他的管辖范围,并且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管理。
结伦州,以前叫邦兜,也是西原、农峒地区。宋朝的时候设立了结安峒,属于太平寨。元朝的时候改成了州,属于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二年,峒长冯万杰投降了朝廷,朝廷让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管理。
都结州,元朝的时候属于太平路,土官是农姓人家。朱元璋当皇帝初期,他们归顺了朝廷,朝廷让他们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朝廷官员协助他们管理。
冻州,以前叫冻江,宋朝的时候设立了冻州。元朝的时候,把它分成了上冻州和下冻州,后来又合并成一个州,归属龙州万户府管辖。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一年,当地土官赵贴从主动归顺朝廷,朝廷就授予他世袭知州的职位,还派了流官吏目协助他管理州务,冻州归属太平府管辖。赵贴从去世后,他儿子赵福瑀继承了知州的职位。永乐四年,赵福瑀跟着军队去征讨交趾,结果战死了。
思城州,也是西原、农峒那一带的地方,唐朝的时候就设立了这个州。宋朝的时候,它被分成了上思城州和下思城州,归属太平寨管辖。元朝至正年间,这两个州又合并成一个州,归属太平路管辖。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一年,当地土官赵雄杰归顺朝廷,朝廷也授予他世袭知州的职位,并派了流官吏目协助他管理州务。
永康州,宋朝的时候设立的是县,归属迁隆寨管辖。元朝的时候归属太平路,当时的土官是杨姓人家。成化八年,杨姓土官的后代杨雄杰纠集了两千多山贼,跑到宣化县去抢劫,还假冒官职。总兵官赵辅把他们抓起来杀了,之后永康州就改成了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管理。到了万历二十八年,永康县才升格为永康州。
左州,以前叫左阳,唐朝的时候就设立了,归属邕州管辖。宋朝的时候归属古万寨。元朝的时候归属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初期,当地土官黄胜爵归顺朝廷,被授予世袭知州的职位。后来传了几代,他的子孙为了争夺知州的职位互相残杀。成化十三年,左州也改成了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管理。
罗阳县,以前叫福利;陀陵县,以前叫骆陀,这两个县都是宋朝设立的。元朝的时候都归属太平路。朱元璋当皇帝初期,土官黄宣和黄富归顺朝廷,都被授予了世袭知县的职位,朝廷还派了流官典史协助他们管理县务。
思明,唐朝的时候设立了一个州,归属于邕州管辖。宋朝的时候归太平寨管辖。元朝的时候改名为思明路。朱元璋当皇帝初期,改成了府。
第二年,当地土官黄忽都派人进贡马匹和土特产。皇帝下令任命黄忽都为思明府知府,而且这个职位可以世袭。十五年后,黄忽都又派他弟弟禄政进京朝贡,皇上赏赐了他银子。
二十三年,黄忽都的儿子黄广平派思州知州黄志铭带着属下,和另外十五个州的土官李圆泰等人一起进京朝见皇帝。第二年,黄广平说自己服丧期满,就派知州黄忠进贡马匹和土特产。皇上允许黄广平继承他父亲的职位,还赏赐了他帽子、衣服和十匹丝绸、一百锭银子。
二十五年,凭祥洞的巡检高祥告发说,思明州知州门三贵想要谋杀思明府知府黄广平,黄广平发现后杀死了门三贵,却谎称自己生病死了,向朝廷报假信。皇帝下令逮捕黄广平审问。黄广平到了京城后,皇帝对刑部说:“蛮族人互相残杀,这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事,只是黄广平不说实话,所以才要依法处置他。现在先饶了他,让他改过自新。”然后命令给黄广平路费让他回去,从此以后,思明府的朝贡就跟以前一样照常进行。
公元1421年,土官黄广成派人进京进贡,顺便汇报说:“我们思明路军民总管所,管辖着左江地区的一路州县和峒寨,东边到上思州,南边到铜柱。当年元朝打交趾(越南),在铜柱一百里外设立了永平寨军民万户府,驻兵防守,还让交趾人供应军饷。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交趾人用兵攻破了永平寨,接着又越过铜柱两百多里,侵占了我们思明路管辖下的丘温、如嶅、庆远、渊、脱五个县,逼迫百姓归顺他们,所以这五个县的赋税都由我们土官代交。之前我们思明路在朝廷上理亏,导致交趾人的侵犯越来越严重。我们向礼部反映情况,礼部尚书派人到洞登去查看,结果洞登明明是思明路的地盘,交趾却说是铜柱的界限。我之前详细地奏报了此事,朝廷还派刑部尚书杨靖去调查,这事儿《建武志》上都有记载呢!恳请朝廷下令安南,让他们把侵占的土地还回来,这样我们的疆域才能恢复原状,赋税也不会白交了。” 皇上就让户部把黄广成的奏章记录下来,然后派陈诚和吕让两位使臣去安南转达圣旨。
公元1422年,陈诚和吕让到了安南,向安南王陈日焜转达了皇上的旨意,要求他们归还思明路的土地。双方就此进行了多次讨论,但一直没有结果。因为翻译的原因,意思表达不清楚,使臣们又写信给他们解释。但安南方面始终不肯让步,还拿出两锭黄金、几锭白银和一些名贵的沉香木来行贿,陈诚等人坚决拒绝了。安南又向户部写信,表示根本没打算归还土地。朝臣们认为安南抗旨不遵,应该严惩,皇上却说:“这些蛮夷蛮横无理,屡教不改,迟早会自食恶果,先等等看吧。”
永乐二年(1404年),凭祥巡检李升上奏说,凭祥地处安南边境,百姓安居乐业,人口日益增多,请求朝廷批准把凭祥改设为县,以便更好地管理当地百姓。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任命李升为知县,还设置了一名流官典史。永乐三年(1405年),李升带着新设县治的官员进京朝见皇上,进贡了马匹和土特产以示谢恩。黄广成又奏报说安南侵占了他们的禄州、西平州和永平寨的地盘,请求朝廷再次派使臣去安南劝说他们归还土地,皇上也同意了。永乐九年(1411年),朝廷免除了思明路的税粮,因为黄广成说去年秋天雨水过多,庄稼受损严重。
宣德元年,思明府的土官贺寿的表文送晚了。礼部为此要请罪,皇上说,蛮夷之地路途遥远,就算了吧,不用追究了。后来,思明府知府黄王冈上奏说,那年凭祥闹灾荒,百姓饿肚子,请求朝廷开仓放粮救济。皇上就下令打开龙州的官仓,发放粮食赈灾。
正统七年,黄王冈派人来进贡。到了九年,他又进贡了一些解毒的药材,皇上赏赐了他银子和锦缎。
景泰三年,黄王冈退休了,他的儿子黄钧继承了他的职位。 没想到,黄王冈的庶兄,一个叫黄矰的都指挥使,竟然想杀掉黄钧,好让自己儿子继承爵位。黄矰当时驻守浔州,他谎称要从思明府征兵,让儿子带人马在府城三十里外扎营。然后,他带兵迅速冲进府城,杀光了黄王冈全家,把黄王冈和黄钧的尸体肢解了,扔进后花园的瓮里埋了,之后又若无其事地回到驻地。第二天,他大摇大摆地进城,假装悲伤,还派人报案,说有人杀害了黄王冈一家,要抓捕凶手,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
就在黄王冈被杀的时候,黄王冈的一个仆人福童侥幸逃脱了,他跑到官府告状,还拿出征兵的文书当证据。 当地老百姓也说,杀害黄王冈全家的人就是黄矰父子。副总兵武毅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准备抓捕黄矰。黄矰知道自己麻烦大了,于是想了个办法,想讨好朝廷。他让手下千户袁洪上奏朝廷,说永固国有反叛的迹象,建议朝廷更换储君。奏章递上去后,皇上说:“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大事,让各位大臣商议后再告诉我。” 黄矰这一手,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大家都觉得肯定有人收了他的贿赂,教他这么干的,有人怀疑是侍郎江渊。 结果,事情办成了,黄矰不仅逃脱了罪责,官职还升了。后来英宗皇帝复辟,黄矰听说后吓得自杀了。皇上下令掘开他的坟墓,鞭尸,他的儿子黄震也被都督韩雍抓捕处死了。
成化十八年,思明州的土知府黄道上奏说,他管辖的思明州土官孙黄义被族人黄绍杀害了,请求朝廷派兵剿灭黄绍。皇上命令两广的守臣处理此事,并把结果上报朝廷。
弘治十年,广西况村出了个土匪黄绍,他竟然抢占了思明、上石、下石三个州,还计划着要杀了知府黄道和他儿子!黄道的妻子赵氏没办法,只能不断地向朝廷告状,她说之前派去的官员调查,都被黄绍收买了,根本没结果,所以她请求朝廷派兵剿灭黄绍。
第二年,黄绍纠集了数千人,烧杀抢掠,占据了那三个州,朝廷派人去劝降,他都不听。总镇没办法了,只能请求朝廷派兵讨伐。
嘉靖四十一年,因为平定了瑶族和僮族(壮族)的叛乱,朝廷就让土官知州黄承祖的儿子暂时接替他父亲的职位。
隆庆四年,忠州的土官黄贤相等人又造反了,占据了南宁府下面的四个都的地盘。永康县的典史李材用计策诱骗了黄贤相的同伙,把黄贤相抓了起来。
万历十六年,思明州的土官黄拱圣想篡夺权力,竟然杀了自己的母亲和哥哥黄拱极等五个人!而思明知府黄承祖却趁乱抢劫村庄,还帮着黄拱圣!朝廷派来的官员请求处死黄拱圣和其他的罪犯,并且把思明州划归流官府管辖,撤销黄承祖的官职,让他戴罪立功,并且追回他抢劫来的东西;同时,还安排黄承祖的族人黄恩护送黄拱极的妻子许氏,抚养黄拱极的遗孤世延,等他长大后,再安排官职给他。
三十三年,总督戴耀上奏朝廷说:“思明州造反的黄应雷已经被抓了,他丢下印信逃跑了,不可能再让他当官了。黄应宿因为争夺土地,杀了六个哨的很多人,结下了血仇,而且他是黄应雷的义子,也不应该继承官职。黄应聘是黄承祖的幼子,大家都拥戴他,应该让他继承知府的职位,这样才能延续黄家的香火。但是,他只有七岁,暂时让他由流官同知署理府事,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再正式交给他印信。既然黄应雷已经被废除了官职,就不应该让他留在思明州了,应该降为土舍,以后世世代代都做土舍,朝廷给他田地养活他,限制他的行动。黄应宿继续管理他的产业,都归思明府管辖。在府治设立一位教授,拨给六名廪生,那些寄附在太平府的学子,都应该回到本学,以后还要增加祭祀和廪饩的费用,这样地方就能安定,文教就能兴盛。”皇上同意了总督的奏章。
崇祯十一年,总督张镜心上报说,思明州的土官杀了朝廷官员黄日章、黄德志等人,还鼓动老百姓造反。皇帝下令赶紧抓住为首的叛贼,平定地方。有人议论说,黄家世代为恶,从黄矰开始就坏事做尽,祸害延续了四代,还一直霸占着思明州,简直是王法都荡然无存了。不过,这骨肉相残的局面,已经出现了四次了,大概这就是天意吧。
思明州,东边挨着思明府,西边挨着交趾的边界,南边挨着西平州,北边挨着龙英州。那里的土官是黄姓,和思明府是同宗。洪武初年,黄君寿归顺朝廷,被授予世袭知州的官职,隶属于思明府,后来被黄矰给吞并了。万历十六年,黄拱圣造反,思明州改隶属于太平府。
上石西州,宋朝的时候叫永平寨,元朝的时候叫思明路。明朝初期属于思明府,直到万历三十八年才改隶属于太平府。这个州的土官经历了赵氏、何氏、黄氏三个姓氏,都断绝了,这才改成了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管理。下石西州,是宋朝从石西州分出来设立的,元朝的时候属于思明路。洪武二年,土官闭贤归顺朝廷,被授予世袭知州的官职,朝廷还派了官吏协助管理。
忠州,是宋朝设立的,隶属于邕州。元朝的时候属于思明路。洪武初年,土官黄威庆带着儿子黄中谨归顺朝廷,黄威庆被授予江州知州,黄中谨被授予忠州知州,都是世袭的,朝廷也派了同知、吏目等官吏协助管理。忠州附近有四个峒(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南宁、思明、忠江三地之间,思明州和忠州经常侵占那里的土地。副使翁万达建议把这四个峒改名为四都,隶属于南宁府管辖,这样地方才稍微安定了一些。隆庆三年冬天,思明府土官黄承祖想把四都的地盘据为己有,忠州土官黄贤相跟他不服气,争了起来,结果黄贤相擅自设立了总管等官职,还分兵几千驻守,到处抢掠,祸害百姓。佥事谭惟鼎调来永康典史李材,用计策抓住了黄贤相,把他关进监狱处死了。有人建议改成朝廷任命的官员管理,但没成功,最后把忠州改隶属于南宁府,还把州印给了黄贤相的儿子黄有瀚,让他继承他父亲的官职。
凭祥啊,宋朝的时候叫凭祥洞,属于永平寨,元朝的时候属于思明路。洪武十八年,土蛮头子李升投降了朝廷。朝廷就在这儿设立了凭祥镇,任命李升当巡检,归思明府管辖。永乐二年,又升格为县,还让李升当了知县。成化八年,又升格为州,李升的孙子广宁当上了知州,直接隶属于布政司。广宁有十个儿子,广宁死后,这些儿子们为了争夺知州的位置,吵了好几年,最后才让广宁的孙子珠继承了知州的职位。
嘉靖十年,珠死了,他的族弟珍和珏又开始争夺,珍带着印信逃到了况村,珏先代理州事。十四年,州里的官员李清、赵琪等人合谋把珍迎回来,还答应思明府的黄朝,把凭祥州划归思明府管辖。黄朝就带兵把珍迎回了凭祥,珏逃到了罄柳。可珍后来后悔了,不想归属思明府,跟黄朝闹翻了。黄朝就用他外室生的儿子时芳,假称是广宁的孙子,带了一千兵马把时芳扶上了知州的位置。当时珍为人荒淫,百姓都怨恨他,这时广宁最小的儿子寰,打着维护家族的名义,想废掉珍。嘉靖十七年,寰杀了珍,投奔了安南,莫登庸就利用寰当向导。总督蔡经就让副使翁万达去抓他,最后判了死刑。
这下,珏和时芳又开始争夺知州的位置了,时芳仗着思明府的势力,州里的大部分人都支持他。翁万达罢免了珏,判了时芳死刑,又立李佛,也就是珍的继任者,为知州,凭祥这才安定下来。
思恩这地方啊,汉朝的时候属于交趾。唐朝的时候是思恩州,归邕州管辖,原来是澄州止戈县的地盘。宋朝开宝年间,澄州被废除了,止戈、贺水、无虞三个县被并入了上林县。治平年间,又把上林县的止戈县划给了武缘县,隶属于邕州。元朝的时候属于田州路。历朝历代,对思恩都是采取羁縻政策,也就是象征性的管理而已。
明朝洪武二十二年,田州府知府岑坚派他儿子,也就是思恩州知州岑永昌,进贡一些东西。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归德州的土官黄碧告状说,思恩州知州岑永昌藏匿了五个县的老百姓,不交税,还继续用旧的元朝印章。皇帝觉得他不听从朝廷命令,就派左都督杨文去讨伐他,但后来因为地方太偏远了,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永乐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思恩州改成归属布政司管辖,那时候那地方的人口才八百户人家。岑永昌死了以后,他儿子岑瑛继承了他的位置。宣德二年,岑瑛派他弟弟岑璥进贡马匹。正统三年,皇帝提升岑瑛的官职,让他当知府,还继续管着思恩州的事务。岑瑛这个人很有谋略,善于带兵打仗,跟着军队去征讨蛮人和寇匪,立了不少功劳,所以才升官的。后来他和知府岑绍闹翻了,两个人都向朝廷告状,这事儿就交给了总兵官和三司去处理。
于是安远侯柳溥等人建议把思恩州升格为府,让岑瑛和岑绍分别管辖各自的地盘,避免他们互相争斗,皇帝就同意了。正统六年,岑瑛卷入了一起受贿诈骗案,事情败露了。皇帝考虑到他是管辖土蛮地区的官员,就宽恕了他,没有追究责任,只是让司法部门发文警告他。岑瑛觉得府衙所在地又偏僻又狭窄,桥利堡正好是瑶族寇匪经常出没的地方,而且那里有城墙和官署,他就请求把府衙迁到那里,皇帝也答应了。于是,思恩州升格为思恩军民府。正统十二年,在思恩军民府设立了儒学,还设置了一名教授和四名训导,这些都是岑瑛请求才设立的。
景泰四年,陈旺将军上奏说:思恩府的土兵调到桂林站岗,离家太远了,没法种地,税粮应该暂时免除。皇上批准了。六月,皇上让瑛将军带着他手下的狼兵韦陈威他们去城里操练,增强军威,还封他为奉议大夫,赏赐绸缎,韦陈威他们也都得到了官帽和官服。景泰五年,瑛将军请求修建庙宇和学校,并制作祭祀用的乐器。因为瑛将军平定瑶族叛乱有功,皇上免除了思恩府土兵今年一半的田赋,还把瑛将军升为从二品散官。瑛将军多次带兵出征,就让儿子镔代替他当知府。结果这镔招了一帮无赖,到处胡作非为。瑛将军揭发了这件事,请求总兵官让他回府处理。镔听说他爹要回来,就自杀了。这事儿皇上知道了,夸他割舍亲情,忠于职守,还下旨安慰他。后来柳溥也上奏,免除了思恩府一千五百名土兵的征调,以及两千三百多石的秋粮。
天顺元年,户部上奏说:思恩府留下了一千五百名士兵在广西操练,耽误了种地交粮。请求把他们分成三班,留下五百人操练,免除他们七百七十多石的粮税;放回一千人种地,征收他们一千五百四十多石的粮税,等太平了再把他们全部征调回来。皇上也同意了。三年后,镇守中官朱祥请求把瑛将军的都司军职提升一下。皇上觉得瑛将军经验丰富,屡立战功,就把他升为都指挥同知,仍然听从总兵官的调遣,还让他的儿子鐩当知府。
成化元年,皇上派兵科给事中王秉彝带着圣旨去褒奖瑛父子,还赏赐了银子和钱币。成化二年,皇上又给瑛将军的父母和妻子封了诰命夫人,这是总兵赵辅请求的。成化十四年,瑛将军去世了。瑛将军自他父亲去世后继任,多年带兵在外,屡建战功。他官职一路升迁,当过知府、参政、都指挥使,年纪都八十了还在军队里服役。他去世后,鐩拿着诰命去请求皇上,皇上念及他的功劳,特别赏赐了他。成化十六年,田州府土目黄明造反,知府岑溥逃到了思恩府,鐩将军联合镇守等官员平定了叛乱。巡抚朱英请求皇上表彰鐩将军的功劳。后来鐩将军去世了,他的儿子浚继承了他的职位。
1499年,田州土官岑溥被自己的儿子岑猇给杀了,岑猇自己也死了。岑溥的另一个儿子岑猛还小,当时的头目黄骥和李蛮就给他找麻烦。广西布政使司督府就派浚(此处浚指官员,下同)带兵去保护岑猛。黄骥给了浚很多贿赂,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并且答应分田地给他。浚就把军队交给黄骥管,然后把岑猛送回田州。但是岑猛没能进城,就在浚那里住了很久。后来总镇等官员接替了浚的职务,浚这才把岑猛放出去,让他去袭击田州知府。浚趁机向黄骥索要之前答应分给他的田地,但没要到,就生气了。他联合泗城、东兰两州的军队,攻打抢劫田州,杀死了上万的人,田州城也变成了废墟。浚带着两万兵马占据了原来的田州城,还抢了龙州的官印,并且霸占了前任知府赵源的妻子岑氏。
等到总兵官来到田州调查处理这件事的时候,黄骥害怕了,就躲到了浚那里。在此之前,浚在丹良庄修建了一座石城,驻扎了一千多士兵,截断江路收取商税,朝廷下令拆除这座城,但他不听。后来朝廷军队从田州回来,顺手就把他的石城给拆了。浚的军队前来抵抗,杀了二十多个官兵。结果官兵打败了浚的军队,俘虏了九个头目士兵。总镇、巡按等官员请求处罚浚,但是参政武清收了浚的贿赂,就为他隐瞒开脱。
浚的弟弟业,年轻时就在京城当差,后来当上了大理寺副三司。总镇请求朝廷下令让业去劝说浚投降,兵部觉得浚罪大恶极,业根本劝不动他,建议直接下令让总镇把浚召到军营,用朝廷的威严来警告他,让他认罪,归还抢来的土地和印章,以及官府和私人的财物,才能赦免他的罪行。总督邓廷瓒上奏说:“浚多次劝降都不服从,请求调集官兵和土兵分头追捕,审问。如果他集结兵力抵抗,就伺机消灭他,并且把田州土官岑猛一起处理掉,以平定边疆。”
十六年,总督潘蕃上奏说:“浚造反叛乱,必须用兵讨伐。现在浚的弟弟业,在山东布政司当参议,现在内阁制敕房办事,那是机密部门,恐怕会有消息泄露出去。”吏部打算把他调走,而业也上奏请求退休养病。十七年,浚洗劫了上林、武缘等县,死的人数不胜数。他又攻破了田州,岑猛侥幸逃脱,但他的家属五十多人却被浚抓走了。总镇把情况上报朝廷,兵部请求调集两广的军队去剿灭他。
十八年,总督潘蕃、太监韦经、总兵毛锐调集了广东、广西、湖广的官兵和土兵十万八千多人,分成六路大军。副总兵毛伦、右参政王璘从庆远出发;右参将王震、左参将王臣和湖广都指挥官缨从柳州出发;左参将杨玉、佥事丁隆从武缘出发;都指挥金堂、副使姜绾从上林出发;都指挥何清、参议詹玺从丹良出发;都指挥李铭、泗城州土舍岑接从工尧出发,各路大军都朝着浚的巢寨进发。叛军分兵把守险要地段抵抗官军,官军奋勇向前,攀援悬崖峭壁前进。浚的势力被压缩,逃进了旧城,各路军队包围了旧城。浚被杀死了,城里的人献上了他的首级,思恩府终于平定。前后共斩杀四千七百九十人,俘虏男女八百人,缴获思恩府印章两枚,向武州印章一枚。“自进兵及班师仅逾月”。捷报传来,皇帝因为潘蕃等人有功,下诏书嘉奖他们。兵部认为浚已经被杀死了,不应该再追究他的后代,决定改设流官,挑选合适的人选。于是任命云南知府张凤升为广西右参政,负责思恩府的事务,并下达了诏书。
正德七年,凤化县刚建县衙,那时候刚开始派官员过去管理,当地土著蛮族不服管,接二连三地造反。
嘉靖四年,都御史盛应期派兵平定了叛乱。六年,土目王受和田州的卢苏又勾结起来煽动叛乱,声势浩大得很。新建伯王守仁奉命前往,他一心想招安,结果还是得用军事手段,打败了王受等人的八个寨子的叛军。后来,王守仁把思恩地区划为九个土巡检司,用当地头目来管理,还给王受封了白山司巡检,让他和正式官员一样。因为思恩原来的县城地处瘴气弥漫的地方,环境很差,所以王守仁决定搬迁。于是选了个地势好,荒地多的新地方建新的府治,还从武缘县划了两里地过来;又打算从上林县划三里地过来,把凤化县的县衙也搬到这儿来。这布局,就像犬牙交错一样,互相牵制。
巡抚林富认为搬迁府治和从武缘县划地过来这些,都应该按照王守仁的计划执行,但是那三里地应该设个卫所,把凤化县并进去,这样府治就不会太孤单了。后来,这九个巡检司的头目越来越嚣张跋扈,他们管辖的蛮民苦不堪言,知府陈璜想方设法地安抚他们。结果,土目刘观、卢回打着恢复土司的旗号,又聚集人马造反。副使翁万达当时正要去安南办事,他巧妙地设计抓住了卢回并杀了他,还招降了三十多个参与叛乱的人。最后,东兰的岑瑄冒充岑浚的儿子起兵,想恢复土司制度,结果被九个巡检司的头目给抓住了。
万历七年,督抚吴文华认为这九个巡检司越来越骄横狡猾,管辖的人口又很少,关键时刻靠不住,于是奏请朝廷把南宁府武缘县划给思恩府。从此以后,思恩府就成了一个很大的城镇了。
思恩府的九个土巡检司,都是嘉靖七年设立的,分别是兴隆司、那马司、白山司、定罗司、旧城司、下旺司、安定司、都阳司、古零司。
话说镇安这地方,宋朝的时候呢,在镇安峒设立了右江军民宣抚司,到了元朝就改名叫镇安路了。明朝洪武元年,镇安归顺了朝廷。
因为原来的治所位置偏僻又荒凉,所以就搬到了废弃的冻州,还升格成了府。朝廷任命土官岑添保当知府,照例向朝廷进贡。
过了二十七年,岑添保给朝廷上奏说:“以前啊,征南将军傅友德命令我们镇安的百姓每年要上缴三千石米,运到云南普安卫去。镇安这地方,位置偏僻,在山沟沟里,南边还挨着交趾,孤零零的,跟别的地方都不通。而且我们这儿人口少,交通不便,没船没车,走陆路要走二十五天才到普安。路途遥远又危险,一个人最多背三十斤米,路上吃的都剩不下多少了,老百姓常常要用耕牛和其他东西到普安去换米,才能完成上缴的任务。关键是普安那地方也穷,米不好弄,老百姓苦不堪言啊! 另外,我们每年还要给普安卫上缴四百石米,更是难上加难。以前是用一两白银抵一石米,现在我希望还能按照以前的办法来,好减轻百姓的负担。” 朝廷听了他的奏章,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永乐年间,有个叫黄世铁的向武知州,他霸占了镇安的高寨等地。朝廷派兵平定了叛乱,把那些地方划归镇安管辖。
成化八年,知府岑永寿的侄子岑宗绍拉起了一帮土匪,攻破了府衙,还杀死了自己的嫡母,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遭了殃。官府派人去劝说,他根本不听。最后,都指挥岑瑛把他抓起来杀了。
嘉靖十四年,田州的卢苏造反,他联合归顺州的土官岑瓛,攻破了镇安府,死了好几万人!当时负责这件事的官员曾守约向皇帝报告了情况,皇帝下令让当地官员处理。卢苏造反后,田州没人管了,镇安府的土官岑真宝带着兵把岑邦佐送去了田州。结果,归顺州的岑瓛(他是卢苏的女婿)和向武州的黄仲金,都跟岑真宝有仇,趁岑真宝去田州的时候,卢苏就指使岑瓛和黄仲金袭击镇安。岑真宝听到消息后赶紧跑回去,卢苏带着军队追到武陵寨,岑瓛他们甚至把岑真宝父母的坟墓都挖开了,烧了他们的遗骸,然后分兵占领了各个山寨。岑真宝向朝廷告状,但朝廷督促岑瓛他们也不退兵,好长时间才撤兵。朝廷把军队还给了岑真宝,这下岑瓛和岑真宝又开始互相指责对方。巡按御史说,这些土蛮就是互相仇恨,并没有什么别的侵犯行为,所以就一直没减少。最后,卢苏、岑瓛、黄仲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岑真宝也被撤职了,不过允许他立功赎罪。嘉靖二十二年,因为瑶族和僮族闹事,需要人手平叛,朝廷免除了岑真宝等土官来朝觐的义务。
镇安管辖的地方,有上映洞和湖润寨,这些地方的巡检都是当地土著世袭的。
田州,古时候是百越之地,汉朝的时候属于交趾郡,唐朝的时候属于邕州都督府。宋朝开始设立田州,属于邕州横山寨。元朝改成了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明朝建立后,改成了田州府,把来安府并了进去。后来又改回田州,管辖一个县,叫上林县。
1368年,朱元璋派大军攻打广西。田州府土官岑伯颜派人送上印信,向平章杨璟投降。第二年,岑伯颜又派人进贡马匹和土特产,朝廷任命他为田州知府,世袭罔替,从此按规定定期朝贡。1373年,田州的溪峒蛮族造反,岑伯颜平定了叛乱。岑伯颜请求朝廷救济安州、顺龙州、侯州、阳县、罗博州、龙威寨的百姓,朝廷下令有关部门发放牛和粮食,并且免除他们两年的赋税。1383年,岑伯颜去世,他的儿子岑坚继承了他的职位。
1384年,都指挥使耿良上奏说:“田州知府岑坚和泗州知州岑善忠率领当地军队,讨伐瑶族匪寇,立下了不少功劳。我想挑选壮丁各五千人,分别设立两个卫所,让岑善忠的儿子岑振和岑坚的儿子岑永通担任千户,统领军队戍守边疆,一边耕种一边作战,这是古人‘以蛮攻蛮’的策略。”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1387年,岑坚派他的儿子、思恩知州岑永昌进贡,朝廷按照惯例赏赐了他。
1403年,岑坚去世,他的儿子岑永通继承了知府的职位。岑永通之前是隆州知州,隆州改由琼州管辖,而岑永通则继承了他父亲田州知府的职位。1443年,朝廷赐予知府岑绍诰命,并追封他的父母和妻子。
天顺元年,田州有个头目叫吕赵,他假装成敌国的大将军,打着旗号,敲锣打鼓,带着人马去抢劫南丹州,之后又占据了向武州。武进伯朱瑛把这事儿报上去了,兵部就请求让朱瑛和土官岑瑛去剿灭他。
三年后,巡抚叶盛上奏说:“田州叛贼吕赵越来越嚣张,他杀了知府岑鉴,占领了田州,还自称‘太平王’,想对岑氏家族下手,还冒充知府。 ”皇上就命令总兵赶紧去讨伐他。
四年,巡按御史吴祯上奏说:“我奉命剿灭反贼吕赵,调集了官兵和土兵,攻破了功饶、婪凤两座关隘,直捣田州府城。吕赵带着老婆孩子,挟持着知州岑铎等人偷偷逃跑。官兵追到云南富州,把岑铎等人和他们的儿子女婿都救了回来。我们斩杀了四十九个贼首,其他的贼人都投降了。吕赵带着几个骑兵逃到镇安府,我们追上了他,把他和他四个儿子,还有十八个同伙都杀了,还缴获了他的妻儿老小,以及他自封的‘太平王’的木印和‘无敌将军’的铜印,还有战旗、盔甲等等。之后,我们又让岑镛重新担任知府,安抚百姓。”田州平定后,皇上派人送去圣旨嘉奖吴祯等人,还下令岑镛要严格遵守法令,保护好岑氏家族。
成化元年,皇上派兵科给事中王秉彝带着圣旨去慰问岑镛,还赏赐了他银子和财物,因为兵部说岑镛管辖下的土官和狼兵,多次被调去作战,立下不少功劳,而且还在大藤峡那边出力。二年,总兵官赵辅上奏说岑镛在征战中立功,请求给他颁发诰命,表彰他的父母和妻子,皇上准了。五年,赵辅又上奏,皇上再次给岑镛颁发了官诰。
十六年,田州头目黄明聚集人马造反,知府岑溥逃到了思恩。总督朱英调派参将马义率领军队去抓捕黄明,黄明战败逃跑,被恩城知州岑钦抓住,黄明和他族人都被杀了。之后,岑溥和岑钦又闹翻了。岑钦攻打夺取了田州,赶走了岑溥,还杀了五十多户人家。当时泗城州的岑应仗着兵力强大,又和岑钦勾结,杀害抢掠了二万六千多人,和岑钦一起瓜分了田州,各自占据了一部分地盘。
弘治三年,总制派官员护送溥的儿子猇去田州,结果被钦拦住了,猇就待在了浔州。按察使陶鲁带着官兵到了南宁,钦抵抗官军,最后打败了,逃跑了。应当时支援猇进了城,摆开兵马以防万一。巡抚秦纮请求联合贵州、湖广和两广的兵力一起剿灭钦,钦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就向应求援,结果躲到了应那里。总镇官就下令让应逮捕钦。钦和应一起喝酒,结果在席间杀了应父子,收编了应的兵马抵抗官军。后来,应的弟弟岑接假装带着兵马把钦送到田州边界,又杀了岑接父子报仇。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还是决定让溥回到田州。
九年后,总督邓廷瓒说溥以前因为犯错被革职,后来在征战中立功,请求恢复他的官职,让他带着田州的兵马去梧州听候调遣,朝廷同意了。十二年,溥被他的儿子猇杀害了,猇也自杀了。溥的次子猛只有四岁,溥的母亲岑氏和头目黄骥保护着猛,去朝廷报告继承家业的事。回到南宁,头目李蛮来迎接他们。黄骥担心李蛮夺取他的权力,就杀了李蛮的使者。李蛮带兵来到旧田州,黄骥害怕了,就诬陷李蛮将要造反,请求朝廷派兵镇压,于是朝廷调派思恩的岑浚带兵保护猛。岑浚收受了黄骥的贿赂,娶了黄骥的女儿,挟持着猛,约定分给他六甲的地。到了田州,李蛮拒绝投降,黄骥又带着猛逃到思恩,把猛囚禁起来。事情败露后,邓廷瓒下令让副总兵欧磐等人逮捕岑浚,过了很久才放出猛,把他安置在会城。朝廷得到奏报后,任命猛为知府。黄骥和岑浚因为这件事没有按照他们的计划发展而恼怒,就唆使泗城的岑接和东兰的韦祖鋐分别起兵攻打李蛮。
岑接带着两万兵马先进入田州,杀害抢掠了八百多男女,驱赶他们溺死在水里的人更是数不清,洗劫了府库,放兵大肆抢掠,城池变成废墟。岑浚带着两万兵马攻打旧田州,占领了那里,杀害抢掠了五千三百多男女,李蛮逃跑了。副总兵欧磐、参政武清等人来到田州府勘察处理,派兵送猛回府。黄骥害怕受罚,就躲藏在岑浚家里,有关部门请求处罚岑浚。
一开始啊,岑猛投降,心里没啥别的想法,等他离开之后,岑蛮就老老实实地守着田州等他回来。结果,这骥氏兄弟争权夺利,搞得鸡飞狗跳,浚、接、祖鋐这几个家伙狼狈为奸,坏事做尽,才导致了这场变乱。朝廷里那个清官,收了浚的贿赂,偏袒他,还诬陷岑蛮占据府治,阻拦军队,专权乱政,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后来,廷瓒就上奏说思恩府岑浚罪大恶极,正抓捕他呢,田州的岑猛也应该趁这个机会好好规划一下,把府降为州,免得以后尾大不掉,难以控制。皇帝同意了。
十八年的时候,朝廷讨论说思恩府和田州都平定了,应该设置流官;岑猛这小子以前干的坏事太多了,导致府治沦陷,应该降职为千户,然后选拔有才能有声望的人担任田州的官员,再给岑猛下道圣旨,让他好好干。皇帝也同意了,就让平乐知府谢湖当右参政,负责府里的事情。
这时候岑猛已经被降职为福建平海卫千户了,但他磨磨唧唧的不去。谢湖到了田州后,岑猛又摆开架势自保,还让他祖母岑氏上奏朝廷,请求让他去广西边境带兵立功,好供奉祖宗。朝廷就让总镇官好好考虑一下,再汇报。总督陈金上奏说:“岑猛还霸占着老巢,还要求当府里的官员,就是不去平海卫。谢湖也不去上任,被岑猛挡住了,还收了岑猛的贿赂,满足他的要求,应该把他抓起来!” 岑猛这时候又花钱贿赂了刘瑾,结果皇帝下旨,留下了岑猛,却罢免了谢湖,还牵连到了之前的巡抚潘蕃和刘大夏。岑猛最后竟然当上了田州同知,代理府事。岑猛安抚流民,军队也恢复了元气,又开始侵扰周围的郡县,势力范围越来越广。他还跟朝廷说,只要朝廷调遣他,他一定立功,希望能恢复原来的官职。
正德十五年,岑猛上奏说:“田州的土兵每次征调,都允许每家留下一个或两个壮丁耕种,以缴纳赋税。那些长期在外服役的人,请求朝廷给予一些补贴,免除他们的税赋。” 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
嘉靖二年,那个猛家伙带兵攻打泗城,一口气拿下六个营寨,最后攻克了州府。岑某人赶紧向军门告急,说猛某人无缘无故兴兵攻打营寨。猛某人则说岑某人根本不是岑家后代,自己只是想夺回祖上的产业,要回被侵占的土地。那时候正好赶上上思州的战事,征调的兵马都没到位,总督张嵿就把这事儿上报朝廷了。
四年后,提督盛应期和巡按谢汝仪商量着要大规模征讨猛某人,还制定了征兵调兵的方案,朝廷也批准了。可是盛应期因为别的事儿走了,朝廷就派都御史姚镆代替他,还下令悬赏捉拿猛某人。但姚镆知道猛某人并没有反叛之心,猛某人当时还在上奏解释,姚镆也想着缓一缓用兵。偏偏巡按谢汝仪跟姚镆有矛盾,就诬陷姚镆的儿子姚涞收了猛某人一万两黄金,还伪造了姚涞的信献上去。姚镆吓坏了,又上奏请求出兵。
于是兵部催促姚镆赶紧出兵,姚镆就和总兵官朱麒一起带了八万大军,由都指挥沈希仪、张经等人统领,分兵几路一起进攻。猛某人听说大军来了,就命令手下不要交战,撕了块布写了冤情状子,向军门求情,希望得到怜悯和调查。姚镆根本不听,催促大军加快进攻,沈希仪在工尧隘斩杀了猛某人的长子邦彦。猛某人害怕了,想逃跑,结果投奔了归顺州知州岑璋,岑璋是他岳父,因为女儿跟猛某人感情不好,岑璋想借机报复猛某人,就用好话骗他投降,然后下毒把他毒死了,砍下头献给朝廷。
六年后,姚镆平定了田州,向京城报捷,就请求把田州改成流官,还提出了善后七条建议,朝廷都批准了。
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和参将张经带着一万兵马驻守那里,知府王熊兆代理府事。结果汪必东和申惠都借口生病离开驻地,只有张经和王熊兆留在府里,兵力分散,防守松懈了。于是叛乱分子卢苏、王受等人伪造印章,谎称猛将归来,还借来了交趾的二十万军队,说是要恢复旧政权。蛮族百姓相信了他们,聚集起人马攻打府城。张经出兵反击,兵力不足,打不过,想撤退,可是城里有人里应外合,到处喊叫,官军前后受敌,抵挡不住,突围渡江逃走,贼兵紧追不舍,争抢船只,淹死的人很多。贼兵沿着江边设置拦索,埋伏弓弩,两岸同时进攻。官军边打边退,退到了向武,损失了三四百士兵。贼兵于是攻占了府城,烧毁了数以万计的粮仓。御史石金上奏此事,把责任主要归咎于前任巡抚盛应期挑起事端,招致祸患,而给事中郑自璧则建议再次下令调动湖广永顺、保靖的军队共同剿灭叛贼。皇帝认为四方军队刚刚休整,哪里还能再调动,命令再考虑对策再上报。
卢苏等人虽然占据府城叛乱,却假装愿意接受招抚,派人迎接代理知府王熊兆。而他们的同伙王受等人纠集了一万多人马,攻占了思恩城,抓住了知府吴期英和守备指挥门祖荫等人。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释放了吴期英等人,也上书朝廷,表示愿意接受招安。都御史姚镆认为军队还没集结,就暂时接受他们的请求,以拖延他们的计划。他派人去命令东兰、归顺、镇安、泗城、向武等地的土官,各自带兵出力,并且责令失职的巡守参将等官员立功赎罪。他又上奏朝廷,调动湖广永顺、保靖的军队和江西汀州、赣州的畬族军队,都在南宁会合,合力进剿。皇帝认为蛮族叛乱时间长了,镇守巡防的官员每次出兵征讨,还没能彻底消灭叛乱,就奏报胜利,解散军队,导致叛乱余孽再次滋长,罪责难逃。于是赦免了他们之前的过错,让他们再立新功。于是起用原任兵部尚书新建伯王守仁总督军务,与姚镆一起讨伐叛乱。
话说当时,时受攻打思恩府,把府库封锁起来,用抓来的贼兵看守,自己却带兵去攻打武缘。守巡官邹輗他们带兵赶到思恩,思恩的千夫长韦贵、徐伍等人就派勇士从秘密小路进城里接应。夜里,他们引导官兵打开城门,杀了二十多个贼兵,收回了府印和库里的东西,护送钦差大臣期英去宾州,顺便招安城里还没投降的人。
与此同时,时受猛攻武缘,参将张经死守不出。镇守的头目许用跟贼兵打了一仗,还砍了贼兵的一个头头。贼兵一看官兵援军来了很多,就逃跑了。这事儿就上报朝廷了。
皇上觉得田州、思恩的贼兵虽然被打退了,但主要罪魁祸首还没抓到,就又让守仁赶紧带兵去剿灭和招抚。守仁的名声本来就很大,他一带兵过去,调集了几万兵马,那些蛮族都吓坏了。守仁到了南宁,路上看到时受他们势力还挺大,觉得一时半会儿也灭不了他们,就上奏朝廷,详细分析了用兵的利弊。兵部觉得守仁的看法不一定准确,又列举了五条理由,让守仁仔细考虑。于是守仁又上奏说:
我奉命去年十二月到广西平南县,跟巡按御史石金和藩臬的各位将领一起开会讨论。思恩、田州的祸乱牵扯到两省,已经两年多了。现在要是想用兵把他们彻底消灭,那会有十个坏处。如果停止用兵,改用招抚的办法,那会有十个好处。我和其他官员认真讨论分析,现在的情况,招抚才是正确的做法。
我到了南宁,就下令把调集来防守的军队全部撤回。几天之内,撤回去的有几万人,只有湖州的几千兵,路途遥远,不好马上回去,就让他们留在南宁,解除武装,好好休息,等待时机再行动。而卢苏、王受他们先派头目黄富等人来请求投降,愿意回到自己的地方生活,请求饶他们一命。我们告诉他们朝廷的恩德,让他们带回飞牌,回去告诉大家,只要快点投降,就不会死。卢苏、王受他们拿到飞牌后,都跪下磕头,高兴得又蹦又跳,欢呼声震天动地。
大军到了南宁城下,我们分成四个营扎下。苏、受他们这些带头的,自己捆绑着,带着几百个头目来投降。我们跟他们说:“朝廷已经赦免了你们的罪,可你们却聚集人马,死守不出,扰乱一方。要是不给你们点教训,怎么平息众怒呢?” 于是,我们在军营里分别打了苏受一百军棍,然后才解开他们的绳子。我们又跟他们说:“今天饶你们不死,是朝廷仁慈;打你们,是臣子执法的道理。” 大家都磕头谢罪,表示愿意杀贼立功。我随后去了他们的营地,安抚了七万多人,又委托布政使林富他们安排妥当,二月二十六日全部遣散回家。这都是皇上至孝至顺的恩德,以及神武不杀的威严啊!不到一个月,蛮族人民就归顺了,没费一箭一枪,没伤一个人,就救活了几万条人命,这简直就是古代圣王一样的功绩,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呢?
皇上听说后很高兴,派人送来圣旨和赏赐。我接着又上奏说:思田二人作乱已经两年多了,祸害了两省,兵力都耗费在警戒防守上,老百姓的钱财都用在运输军需上,官吏们更是疲于奔命。地方已经破败不堪,就像破船一样在风浪中飘摇,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不用聪明人说,大家都看得出来。如果一定要用兵报仇,消灭他们,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以后的麻烦也难以预料。何况田州外面与交趾接壤,里面又保护着各个郡县,那里深山峡谷,瑶族、僚族盘踞。就算把他们全部杀光了,以后想把他们的土地变成耕地,又让谁来耕种呢?这不仅等于自己拆除了自己的屏障,还等于把土地拱手让给敌人,根本不是好办法。
岑家几代都在边疆立下战功,可是岑猛这小子犯了法,虽然没被处死,听说已经病死了。我觉得田州这地方非岑家不可,建议把田州府降级成田州,然后把岑猛的儿子安排上,好歹留个岑家的后代。岑猛有两个儿子,老大邦佐,从小就过继给武靖州知州了。武靖州地处瑶族叛乱的要冲,邦佐的能力足够应付,就让他继续留在原来的位置吧。至于现在新设立的州,我建议让岑猛的小儿子邦相担任吏目,暂时代理州事,以后再慢慢升为知州,继承岑家的香火。至于那些土司巡检之类的官职,就让卢苏、王受他们九个人担任好了,这样可以削弱他们的势力。再增设一个田宁府,由流官担任知府,统管这些地方的权力。
皇上同意了。不过,关于守仁奏报的岑猛的儿子和抚按官员上报的情况不一样,让守仁再查清楚。
然后守仁解释说:“我一开始建议立岑家的后人时,田州的土司头目和当地长者都说岑猛其实有四个儿子:老大邦佐,他母亲是张氏;老二邦彦,他母亲是妾林氏;老三邦辅,是家里的外婢生的;老四邦相,他母亲是妾韦氏。岑猛特别宠爱林氏,所以张氏失宠,邦佐从小就被过继到武靖州去了。邦彦已经死了,邦佐在武靖州深得民心,换人也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想立邦辅为继承人,土司头目们说他是外婢生的,名不正言不顺。只有邦相是岑猛的嫡系子孙,人品相貌都很好,能继承岑家的香火。所以当时我就只说岑猛还有两个儿子活着,这也是为了慎重起见,避免以后再发生争执。”奏章上报后,就按照这个意见执行了。
话说八年前,守仁大人在思恩府琢磨着怎么治理地方,计划在田州设立流官,还打算把南丹卫迁到八寨,把思恩府城搬到荒田,在三里设凤化县,在思龙设流官县,并在五屯增筑五个城堡,好好整顿一番。后来林富侍郎接手这事儿,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田州地处南宁和泗城之间,又是云贵和交趾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改设流官。南丹卫设在宾州,根本管不到八寨,搬到八寨又没法保护宾州。现在看来,守仁大人想在三里设县的计划倒是不错,我们可以把南丹卫迁到三里。这样一来,既能把宾州的一部分地盘划给思恩府,又能用南丹卫扼住八寨的咽喉,保护宾州,可谓一举两得。不过,南丹卫最好还是归南宁府管辖,这样比较方便。” 他的意见和守仁大人的想法有些出入,最后皇上采纳了林富的建议。
一开始,邦相的哥哥邦彦有个儿子叫芝,一直跟着祖母林氏和瓦氏生活,朝廷还给他分了田地。后来邦相看不惯苏某人专权,就偷偷跟卢玉等头目密谋,打算除掉苏某人和芝。苏某人知道了这事儿,加上邦相又侵占了林氏和瓦氏的田地,于是林氏、瓦氏和苏某人联合起来,让芝逃到梧州,向朝廷告状,苏某人还特意为芝上书请求朝廷庇护。接着,苏某人派人刺杀邦相,邦相发现了,把刺客杀了。然后,苏某人埋伏兵马,杀了卢玉等人,包围了邦相的住宅,诱骗邦相出来,趁着夜色和瓦氏一起把邦相勒死了。巡按御史曾守约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命令当地官员赶紧调查处理。苏某人杀了邦相之后,归顺、镇安、泗城、向武等地的土官都起来闹事,互相告状。当时的人认为,因为岑芝的继承权还没确定,田州群龙无首,所以邻近的土司才敢觊觎,于是决定发文让芝暂管田州事务。苏某人又请求早点给芝官服和官帽,安抚田州,同时表示自己愿意认罪,请求戴罪立功,并补缴多年拖欠的赋税。巡按御史诸演也上书朝廷,兵部商议后认为,这些土蛮互相残杀,应该从轻处理,让他们戴罪立功,才能准许赎罪恢复官职。
三十二年,岑芝死了,他儿子岑大寿才四岁。当地一些姓岑的人,还有土官岑施,就煽动闹事,搞起了叛乱。提督郎槚上奏朝廷,让思恩守备张启元暂时驻扎在田州镇,朝廷批准了。
三十四年,田州土官的妻子瓦氏带着她的军队去苏州参加剿灭倭寇的战争,归总兵俞大猷指挥。因为瓦氏杀敌很多,朝廷就赏赐了她和她的孙子岑大寿、岑大禄银子和钱币,其他的赏赐就由军门来发放了。四十二年,因为平定广西瑶族和僮族有功,岑大禄被正式授予知州的职位。
泰昌元年,总督许弘纲上奏说:“田州土官岑懋仁作恶多端,挑起事端,想侵占上林,还收留了叛乱分子黄德隆等人,纠集众人攻破城池,擅自杀害了土官黄德勋,还抢走了他的妻女和印信,请求朝廷严惩他的罪行。”朝廷下令让岑懋仁赶紧献上印信,把那些犯人都送来,听候按察使审理,依法处置,如果他不服从,就派兵讨伐。天启二年,巡抚何士晋请求免除对岑懋仁的逮捕审问,让他们各自带领土兵一起讨伐叛乱,如有功劳再进行表彰,朝廷同意了。
田州一直是岑氏家族的领地,虽然曾经两次被流放,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卢苏两次叛乱,杀害了他们的主人,最终却逃脱了惩罚,人们议论说这是失刑了。
上林在田州的东边,宋朝时设立,属于横山寨。元朝时属于田州路。洪武二年,土官黄嵩归顺朝廷,被授予世袭知县的职位,朝廷还派流官典史协助他管理。
恩城州,这地方啊,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宋朝、元朝也一直存在。明朝初期还保留着,归广西布政司管,照例要向朝廷进贡。成化十九年,恩城州知州岑钦,他跟田州土官岑溥是叔侄,俩人结了仇,互相残杀。岑溥打输了,岑钦就杀进田州,一把火烧了州府,还大肆抢掠。岑溥就向广西布政司告状,布政司就派了三司的官员去调查审理。弘治三年,岑钦又杀回田州,跟泗城土官岑应瓜分地盘。当时的巡抚秦纮就请求朝廷派兵剿灭他们。兵部说,军队不能轻易动用,就让当地的守臣去劝岑应抓住岑钦,让他自己赎罪。五年后,岑钦跑到岑应那儿借兵,总镇就下令让岑应抓岑钦,结果岑钦反过来杀了岑应父子。没多久,岑应的弟弟假装用兵送岑钦,结果也把岑钦父子给杀了。朝廷相关部门觉得恩城州该撤销了,就同意了,于是恩城州就被废除了。
上隆州,宋朝的时候设立的,归横山寨管。元朝的时候属于田州路,明朝沿袭了这个设置。后来又改归广西布政司管辖。洪武十九年,上隆州知州岑永通派他的堂兄弟岑安来进贡,朝廷赏赐了丝绸和银子。洪熙元年,土官知州岑琼的母亲陈氏来朝贡马,朝廷赏赐了银子和钱币。宣德四年,朝廷封陈氏为知州。那时候岑琼已经死了,也没留下儿子,当地土人向朝廷请求,希望陈氏能继承知州的职位,所以朝廷就下了这个命令。
都康州,也是宋朝设立的,归横山寨管。元朝属于田州路。明朝洪武年间,被蛮族占据了。洪武三十二年,朝廷又重新设立了都康州,归广西布政司管辖。那里的土官是冯姓。都康州的范围,东南到龙英,西到镇安,北到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