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就是个蒙古部落,在鞑靼的西边。元朝灭亡后,他们一个厉害的大臣猛可帖木儿占据了那里。猛可帖木儿死后,瓦剌分裂成三个部分,老大叫马哈木,老二叫太平,老三叫把秃孛罗。

明成祖朱棣当上皇帝后,就派人去瓦剌通知他们一声。永乐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又好几次派使者去安抚马哈木、答哈帖木儿等人,还给他们送了不少丝绸布匹,数量还不一样呢。永乐六年冬天,马哈木他们派暖答失等人带着亦剌思(一种马)来朝贡,顺便请求封王。

第二年夏天,明成祖就封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还给他们赐了印信和诰命。对暖答失等人,也按照惯例进行了宴请和赏赐。

永乐八年春天,瓦剌又来进贡马匹,感谢皇帝的恩典。从那以后,他们每年都来朝贡一次。

元朝皇帝,也就是元主,曾经和他的臣子本雅失里以及阿鲁台一起住在漠北。结果马哈木带兵袭击,把他们打败了。过了八年,皇帝亲自带兵打败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马哈木就上奏皇帝,请求早点制定消灭敌人的计划。

十年后,马哈木干脆攻杀了本雅失里。他又上奏皇帝,说想献上元朝的传国玉玺,但是担心阿鲁台会来抢,请求朝廷除掉阿鲁台;脱脱不花子在中原,请求把他送回去;他的部下很多都参加了战斗,立下了功劳,请求朝廷赏赐他们;他还说瓦剌的兵马很强大,请求朝廷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皇帝说:“瓦剌很嚣张,但是不足为虑。”然后赏赐了马哈木的使者,并且把他们打发回去了。

第二年,马哈木扣留了皇帝的使者不放,又请求把甘肃、宁夏那些投靠鞑靼的归还给他,说是他的亲戚。皇帝大怒,命令中官海童狠狠地责备他。冬天,马哈木等人带着军队在饮马河边驻扎,准备入侵,却对外宣称要袭击阿鲁台。开平的守将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皇帝,皇帝下令亲自出征。

第二年夏天,皇帝驻扎在忽兰忽失温。三个部落扫荡边境来作战,皇帝命令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等人先去试探一下敌情,然后亲自率领铁骑冲锋陷阵,大败敌军,斩杀了十多个王子,杀死敌军数千人。追击逃跑的敌人,翻越了两座高山,到达土剌河。马哈木等人逃脱了,皇帝这才班师回朝。

第二年春天,马哈木等人进贡马匹谢罪,并且送回了之前扣留的使者,态度非常谦卑。皇帝说:“瓦剌本来就不足为虑。”接受了他们的贡品,款待了他们的使者。第二年,瓦剌和阿鲁台交战,战败逃跑。没过多久,马哈木死了。海童回来报告说,瓦剌之所以违抗命令是因为顺宁,顺宁死了之后,贤义、安乐都可以安抚。皇帝于是再次派海童去慰劳太平、把秃孛罗。

十六年春天,海童和瓦剌的贡使一起来到了朝廷。马哈木的儿子脱懽请求继承爵位,皇帝封他为顺宁王。而海童和都督苏火耳灰等人带着珍贵的礼物去赏赐太平、把秃孛罗和他的弟弟昂克,又另外派使者去祭奠已故的顺宁王。从此以后,瓦剌又重新向朝廷进贡了。

二十年的时候,瓦剌老是来骚扰哈密,朝廷怪罪下来,就派人去瓦剌赔礼道歉。过了两年,冬天的时候,瓦剌的一个头目赛因打力来投降了,皇上就封他当官,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比如彩色的布匹、衣服、马匹和马鞍,还让有关部门给他提供生活用品。后来投降的,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处理。

宣德元年,太平死了,他儿子捏烈忽继承了他的位置。那时候,脱欢跟阿鲁台打仗,把阿鲁台打败了,阿鲁台就逃到母纳山和察罕脑剌一带躲起来了。宣德九年,脱欢干掉了阿鲁台,还派人来报信,并且想把玉玺献给皇上。皇上就下圣旨说:“你杀了阿鲁台,报了世仇,做得很好!不过你说到玉玺,这东西流传了这么久,意义不在于此。你得到了,你自己用吧!”皇上还赏赐了他很多丝绸。

正统元年冬天,成国公朱勇跟皇上说:“最近瓦剌的脱欢带兵逼着鞑靼的朵儿只伯,估计是想吞并他,瓦剌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了。我请求您下令,让边疆地区多储备物资,以防万一。”皇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没过多久,脱欢就把自己的贤义王和安乐王给杀了,把他们的军队都收归己有,想自己称汗,但是大家不同意,最后大家一起拥立脱脱不花为汗,把之前吞并阿鲁台的军队都归到脱脱不花名下。脱欢自己当了丞相,住在漠北,哈喇嗔等部落都归顺了他。之后,他又打败了朵儿只伯,还威胁利诱朵颜诸卫,在边境附近窥探,伺机而动。

四年的时候,脱欢死了,他儿子也先继承了位置,被封为太师淮王。这下,北部地区都臣服于也先了,脱脱不花就只剩下个空头衔,根本管不住他了。每次也先进贡,他都会派主使和副使,朝廷也分别下两道诏书答复他;赏赐非常丰厚,连他的妻子和部落首领都有份。以前,瓦剌使臣最多不过五十人。可是为了得到朝廷的爵位和赏赐,每年来的人数增加到两千多人。朝廷多次下诏书告诫他们,但他们根本不遵守约定。瓦剌使臣往来途中经常烧杀抢掠,还拉拢其他部落一起,向朝廷索要珍贵稀罕的物品。稍微不满足,就制造事端,朝廷赏赐的财物也一年比一年多。也先攻破了哈密,抓了哈密王和王母,后来又把他们放了。他还与沙州、赤斤蒙古等卫结婚联姻,攻破了兀良哈,还威胁朝鲜。边关将领知道也先一定会大举入侵,多次上奏朝廷,朝廷只是下令戒备而已。

十一年冬天,也先攻打兀良哈,派使者到我们大同要粮食,还请求面见守备太监郭敬。皇上命令郭敬不要接见他们,也不要给他们粮食。第二年,也先又给宣府守将杨洪写信。杨洪把信呈报朝廷,朝廷命令杨洪礼貌地接待使者,并给予答复。不久,一些瓦剌人投降了我们,他们说也先计划入侵中原,脱脱不花劝阻他,但被也先拒绝了,也先正计划联合其他部落一起背叛大明。皇上下诏询问情况,但没有得到回复。当时,朝廷的使臣到了瓦剌,也先他们有什么要求,朝廷都答应了。瓦剌使臣来的时候,人数增加到三千人,还虚报人数骗取粮饷。礼部按照实际人数给他们发放,他们要求的物资也只得到了五分之一,也先因此非常生气。

十四年七月,瓦剌人联合起来,分几路一起进攻大明。脱脱不花带兵攻打辽东,阿剌知院攻打宣府,包围了赤城,还派出一支骑兵去攻打甘州,也先则亲自带兵攻打大同。 大明这边,参将吴浩在猫儿庄战死了,紧急军情一份接一份地送来。太监王振硬拉着皇帝要亲自去打仗,大臣们都跪在宫门口反对,但没用。

大同的守将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都督石亨他们跟也先在阳和打了一仗,太监郭敬跟着去监军,结果大明军队全军覆没,打得稀里哗啦的,宋瑛、朱冕战死了,郭敬躲在草丛里才活下来,石亨逃跑了。皇帝到了大同,连续几天大风大雨,军营里晚上还老是出状况,大家都很害怕。郭敬偷偷跟王振说了,这才撤军。

军队撤到宣府的时候,瓦剌人又从后面袭击。恭顺侯吴克忠抵抗,战死了。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带着四万人马去增援,到了鹞儿岭,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第二天,到了土木堡。大臣们商量着要退到怀来,王振却看着那些大车大包袱,死活不肯走,结果也先就追上来了。土木堡地势高,挖井挖了两丈深都没水,取水的地方也被敌人占领了,大家又渴又累,瓦剌的骑兵越来越多。

第二天,瓦剌人看到大明军队不动,就假装撤退,王振竟然下令往南搬营。军队刚开始动,也先就带着骑兵从四面八方冲过来,士兵们争着逃跑,队伍乱成一锅粥。瓦剌人冲进阵营,大明军队彻底溃败,死了几十万人。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尚书邝埜、王佐,侍郎曹鼐、丁铉等等五十多位大臣都战死了,王振也死了。皇帝被俘虏了,只有太监喜宁跟着他。

也先听说皇帝来了,一开始还不相信,等见了皇帝,态度特别恭敬,把皇帝安置在他弟弟伯颜帖木儿那儿住着,还派被俘虏的校尉袁彬伺候皇帝。也先本来想谋反,结果突然下了一场大雷雨,把也先的坐骑给劈死了,而且还看见皇帝住的帐篷里出现了吉兆,所以也先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也先带着皇帝到了大同城下,要赎金,都督郭登给了他三万两白银。郭登还想着要偷偷把皇帝抢回来,但皇帝阻止了他,没成功,最后也先就带着皇帝往北走了。

九月份,郕王自己当上了皇帝,尊称原来的皇帝为太上皇。瓦剌首领也先,却假装要送太上皇回宫,从大同、阳和一路打到紫荆关,攻破了关口,直接杀奔京城。兵部尚书于谦指挥武清伯石亨、都督孙镗等人抵抗。也先想让大臣们出来迎接太上皇,但没成功。石亨他们跟瓦剌军队打了好多仗,几次都把他们打败了。 结果也先半夜跑了,从良乡跑到紫荆关,抢掠一番后就撤了。都督杨洪又狠狠地打败了瓦剌军队的残余部队,在居庸关附近。也先带着太上皇往北边跑了。

也先晚上经常在自己的帐篷里,远远地看见红色的光芒闪闪发亮,像龙一样盘旋着,把他吓了一大跳。后来,也先还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太上皇,但是太上皇拒绝了。也先反而更加敬佩太上皇,经常杀羊宰马摆酒祝寿,毕恭毕敬地行君臣之礼。

1449年,也就是景泰元年,也先又带着上皇到了大同。郭登不肯接受上皇,还想着要抢夺上皇,也先察觉到了郭登的阴谋,就带着上皇离开了。一开始,也先看不起中国,觉得中国很弱。可是等他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发现中国军队很强大,城池也很坚固,这才灰心丧气。 正巧,中国这边已经诱骗并杀死了叛贼奄喜宁,也先失去了在中国的内应。与此同时,脱脱不花和阿剌知院也派使者来跟朝廷议和,都撤兵回去了。也先也决定停战了。

秋天,皇帝派侍郎李实、少卿罗绮、指挥马政等人带着皇帝的亲笔信去跟脱脱不花和也先谈判。而脱脱不花和也先派来的使者皮儿马黑麻等人已经到了北京。皇帝又派都御史杨善、侍郎赵荣带着指挥、千户等官员去见也先。也先跟李实说:“两国能尽快和好最好,你们来迎接上皇的使者晚上就到了,明天一大早皇帝就启程了,你们就派一两个大臣来迎接吧。”李实回去了,杨善他们到了之后,就向也先表达了迎接上皇的意思。也先问杨善:“上皇回去了,还当皇帝吗?”杨善回答说:“皇位已经确定了,不会再变了。” 也先就带着杨善去见了上皇。

然后也先设宴为上皇饯行。也先席地而坐弹着琵琶,他的妻子妾侍们敬酒,也先还对杨善说:“都御史请坐。”杨善不敢坐,上皇说:“太师请坐,就坐吧。”杨善听从了上皇的命令坐下,然后又站起来,在旁边周旋。也先看着杨善说:“很有礼貌啊。”伯颜他们也分别设宴为上皇饯行。之后,也先让人堆了个土台,让上皇坐在土台上,自己带着妻子妾侍和部落首领在台下叩拜,并且献上各种器物和食物。上皇启程回京的时候,也先和他的部众送了上皇大约半天的时间。也先和伯颜下马跪在地上痛哭,说:“皇帝走了,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啊!”哭了好久才离开,还派了七十个头目护送上皇到京城。

皇上退位后,瓦刺每年都来进贡,皇爷爷那边也另有赏赐。 皇上这时想跟瓦刺断绝关系,不再派使者过去了。也先为此请求,王直、金濂、胡濙这些大臣一个接一个地劝皇上,说断绝关系反而会引起冲突。皇上说:“派使者,以前有过这种事,只会加剧冲突而已。以前瓦刺入侵的时候,难道就没派使者吗?” 然后皇上给也先下令说:“以前派使者去,那些小人的话传来传去,结果导致关系不好。我现在不派了,而你太师却来请求,这根本没用。” 也先和脱脱不花这对内阁大臣互相猜忌。脱脱不花的妻子是也先的姐姐,也先想立他姐姐的儿子为太子,但没成功。也先还怀疑脱脱不花和中原暗中勾结,图谋害他,于是就带兵攻打他。脱脱不花被打败逃跑了,也先追杀了他,抓了他的妻子儿女,把他的家产都分给了其他部落;然后乘胜追击,威胁了很多部落,东到建州、兀良哈,西到赤斤蒙古、哈密。

三年冬天,瓦刺派使者来祝贺明年的元旦,王直等大臣又请求皇上派使者回访。这事儿交给了兵部讨论,兵部尚书于谦说:“我的职责是管打仗的,至于这些外交的事儿,我可不敢随便说话。” 所以皇上还是没派使者。第二年冬天,也先自立为可汗,把他的次子立为太师,来朝贡,国书上写着“大元田盛大可汗”,最后还写着“添元元年”。“田盛”就是“天圣”的意思。 咱们回信就叫他“瓦刺可汗”。没过多久,也先又逼着朵颜部迁徙到黄河以北的地区。也先仗着自己势力强大,越来越骄横,沉迷酒色。

六年,阿剌知院攻击也先,结果被也先打败了。鞑靼部的孛来又杀了阿剌,抢走了也先的母亲、妻子和玉玺。也先的几个儿子,比如火儿忽答,都搬去了干赶河,他弟弟伯都王和侄子兀忽纳投奔了哈密。伯都王是哈密王母亲的弟弟。英宗复辟三年后,哈密请求朝廷封赏伯都王和兀忽纳,皇上就封伯都王为都督佥事,兀忽纳为指挥佥事。从也先死后,瓦刺就衰落了,各个部落都分散了,他们的继承顺序已经很难考证了。

天顺年间,瓦剌的阿失帖木儿多次派使者来进贡,朝廷因为他说是也先的孙子,按照惯例给了他很多赏赐。 另外,还有个叫撦力克的人,经常和孛来互相仇杀。 还有一个叫亦撒哈的人,经常和哈密一起来朝贡。他们首领叫克舍,势力很强,经常纠集鞑靼的小王子一起入侵边境。克舍死后,养罕王称霸一方,手下有几万精兵,克舍的弟弟阿沙当了太师。成化二十三年,养罕王计划入侵边境,哈密王赶紧来报告。养罕王没打成,心里恨哈密,撤兵的时候洗劫了哈密的大土剌。

弘治初年,瓦剌有两个自称太师的人,一个叫火儿忽力,一个叫火儿古倒温,他们都派使者来朝贡。 土鲁番占领了哈密,都御史许进用很多金银财宝贿赂瓦剌的两个部落,让他们出兵打败了土鲁番。瓦剌的部落首领卜六王,驻扎在把思阔。正德十三年,土鲁番侵犯肃州。守将陈九畴暗中送了卜六王一些彩币,让他趁机袭击土鲁番,结果打败了土鲁番三座城池,杀死了俘虏了上万人。土鲁番害怕了,就和朝廷讲和。嘉靖九年,因为联姻的事又起了冲突。土鲁番越来越强大,瓦剌屡次被打败,而且他们内部也经常自相残杀,很多人逃到中国来投奔。哈密也趁机来抢掠。卜六王抵挡不住,也请求归顺朝廷,但朝廷没答应,把他遣送出关,后来就不知道他去哪了。

朵颜、福余、泰宁,是高皇帝(朱元璋)设立的三个卫所。他们的地盘是兀良哈,在黑龙江以南,渔阳塞北。汉朝的鲜卑、唐朝的吐谷浑、宋朝的契丹,都曾经占据过这块地方。元朝的时候,这里是属于大宁路的北部边境。

话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东北的辽王、惠宁王和朵颜元帅都主动要求归顺朝廷。于是,朝廷就在原来的会州地区设立了大宁都司和营州等卫所,还封子权为宁王,派他去镇守那里。可是没过多久,宁王就经常遭到鞑靼人的袭击。

洪武二十二年,朝廷设立了泰宁卫、朵颜卫和福余卫三个指挥使司,让那些部落首领分别统领自己的部众,互相声援。具体来说,从大宁往西到喜峰口,靠近宣府的地方是朵颜卫;从锦州、义州一直到广宁和辽河一线是泰宁卫;从黄泥洼越过沈阳、铁岭到开原是福余卫。这几个卫所里,朵颜卫的地势最为险要,实力也最强。不过,过了很久,他们都叛变了。

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担心宁王会在背后捣乱,所以从永平攻打大宁,攻占了大宁。朱棣想胁迫宁王,就重金贿赂三卫的首领,让他们过来帮忙。朱棣出征的时候,宁王在郊外为他饯行,三卫也跟着来了。结果,大家一呼百应,拥立宁王西进关内。朱棣后来又挑选了三卫的三千人作为精兵,跟随自己作战。天下平定后,朱棣把宁王迁到了南昌,把大宁都司迁到了保定,然后把大宁的所有土地都分给了三卫,算是对他们之前的贡献的酬谢。

朱棣当皇帝后,一开始派百户裴牙失里等人去通知三卫。永乐元年,他又派指挥萧尚都带着圣旨去宣告。第二年夏天,脱儿火察等二百九十四个部落首领跟着萧尚都来朝贡马匹。朱棣任命脱儿火察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负责掌管朵颜卫的事务;安出和土不申都做了都指挥佥事,负责掌管福余卫的事务;忽剌班胡做了都指挥佥事,负责掌管泰宁卫的事务;其余的三百五十七人,也都分别被授予指挥、千户、百户等官职。朝廷还赏赐了他们诰命、印信、冠带以及白金、钞票和御赐的衣服。从此以后,三卫就不断地向朝廷进贡。永乐三年冬天,朱棣又任命来朝贡的部落首领阿散为泰宁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其他的像朵儿朵卧等等也都各有升赏。

明朝的时候,那三卫地区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就想着用马换粮食。皇帝就让有关部门根据马的好坏,给不同的价格,让他们换粮食。可没过多久,这三卫的人就偷偷勾结鞑靼人,去边境抢东西,还假装去市场买马,实际上是探听虚实。皇帝大发雷霆,下令让他们用马赎罪。过了几年,他们总算在辽东交了三千匹马,皇帝下令给守将王真,每匹马赏赐四匹布。结果没多久,他们又叛变了,投靠了阿鲁台。后来,皇帝亲自带兵去打阿鲁台,在屈烈河大胜,杀敌无数,那些投降的,皇帝都放了他们。

仁宗皇帝即位后,就下令给三卫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洪熙元年,安出说他的印信被贼人抢走了,请求重新发放,皇帝就答应了。冬天,三卫的头目阿者秃来投降了,皇帝封他做千户,还赏赐他钱、衣服、马匹和各种生活用品。后来投降的,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处理。

宣宗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三卫又去抢掠永平、山海地区。皇帝准备亲自去讨伐,三卫的头目赶紧认错,送来贡品,皇帝也就原谅他们了,和以前一样对待他们。过了几年,皇帝又重新给了泰宁卫印信。秋天,因为朵颜头目哈剌哈孙、福余头目安出、泰宁头目脱火赤长期对朝廷忠心耿耿,皇帝就赏赐他们一些织金彩币,赏赐的多少根据他们的功劳大小而定。

正统年间,三卫经常骚扰辽东、大同、延安地区。只有石守备杨洪打败了他们,还抓住了他们的头目朵栾帖木儿。没过多久,他们又投靠了瓦剌的也先,泰宁卫的头目拙赤还把女儿嫁给了也先,暗中为也先当耳目。他们进贡的时候就改个名字,还互相使用印信,还和建州的军队联合起来,攻打广宁前屯。皇帝非常讨厌他们反复无常的行为,在正统九年春天,皇帝下令成国公朱勇、恭顺侯吴克忠从喜峰出发,兴安伯徐亨从界岭出发,都督马亮从刘家口出发,都督陈怀从古北出发,每路都带一万精兵,分头去剿灭他们。朱勇他们抓住了很多扰乱边境的敌人,押解到京城,还夺回了被抢的人畜。

拙赤他们抓了肥河卫的使者杀了,肥河卫的头目别里格在格鲁坤迭连和拙赤打了一仗,拙赤被打败了。瓦剌又分兵追杀他们,建州也出兵攻打他们,三卫彻底完蛋了。

十二年春天,总兵曹义、参将胡源、都督焦礼他们带兵巡视东边,碰上三个卫所的军队入侵,就打了过去,杀了三十二个敌人,俘虏了七十多人。同年,瓦剌的赛刊王又打败了朵颜部的乃儿不花,抢掠了一大批东西就跑了。也先随后赶到,朵颜部和泰宁部都顶不住了,请求投降,只有福余一个人逃跑了,躲到脑温江去了,三个卫所更加衰弱了。他们害怕瓦剌的强大,不敢背叛,每年还来进贡,就指望从中国得到赏赐。但他们心里一直记恨着边关将领剿杀他们的事,所以总是暗中想报复。

十四年夏天,大同参将石亨他们又在箭溪山打败了入侵的三个卫所的军队,抓获并杀死了五十个人,三个卫所更加怨恨了。秋天,他们引导瓦剌大军入侵,英宗皇帝因此而北狩。

景泰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朝廷还派使者去安抚他们。三个卫所接受了也先的命令,多次在非规定时间进贡,还多次派使者来往察看中国的情况。后来也先虐待他们的使者,又逼迫他们把朵颜部迁到黄河母纳地,三个卫所都受不了了,于是暗中把瓦剌的情况告诉中国,请求靠近边境驻扎。以前的规定是,三个卫所每年进贡三次,他们的贡使都要从喜峰口入关检查,有紧急情况才能进入永平。当时三个卫所的使者有从独石和万全右卫来的。边关官员向朝廷报告了这件事,朝廷下令禁止他们这样做。“景泰初,朝廷仍遣使抚谕。三卫受也先旨,数以非时入贡,多遣使往来伺察中国。”

天顺年间,他们曾经乘机掠夺边境地区,还偷偷地与鞑靼的孛来勾结,经常为孛来带路。“天顺中,尝乘间掠诸边,复窃通鞑靼孛来,每为之乡导。所遣使与孛来使臣偕见。” 中国对鞑靼很优厚,他们请求增加赏赐却没得到,非常生气,于是更加与孛来勾结。

成化元年,头目朵罗干他们带着军队跟随孛来,大举入侵辽河。“成化元年,头目朵罗干等以兵从孛来,大入辽河。” 之后,他们又向西依附毛里孩,向东联合海西的军队,多次入侵边境。他们有时还单独出没在广宁、义州之间。“已,复西附毛里孩,东合海西兵,数入塞。又时独出没广宁、义州间。”九年,辽东总兵欧信用偏将韩斌他们打败了他们在兴中,追击到麦州,杀了六十二个敌人,缴获了战马、牲畜、武器装备等数千件。“九年,辽东总兵欧信以偏将韩斌等败之于兴中,追及麦州,斩六十二级,获马畜器械几数千。” 同年,喜峰守将吴广因为贪污受贿失去了三个卫所的心,三个卫所入侵,吴广被关进监狱死了。“其年,喜峰守将吴广以贪贿失三卫心,三卫入犯,广下狱死。” 第二年他们又掠夺了开原,庆云参将周俊把他们击退了。“明年复掠开原,庆云参将周俊击退之。”

十四年前,朝廷下令恢复了三个卫所的马市。一开始,朝廷在辽东设立了三个马市,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广宁,都是为了方便三个卫所进行贸易。正统年间,因为这三个卫所的部众屡次叛乱,所以朝廷就取消了马市。后来,鞑靼首领满都鲁势力强大,经常侵扰这三个卫所,三个卫所的头目都逃到了塞外。他们多次因为饥饿困苦,请求恢复马市,但朝廷都不答应。直到现在,巡抚陈钺向皇帝进言,才最终同意恢复马市。不过,即使满都鲁死了,他的继承人亦思马也掌握了兵权,三个卫所依然被他多次骚扰。

过了几年,到了正德二十二年,鞑靼的另一个部落首领那孩率领三万大军,入侵大宁和金山,渡过老河,杀害了三个卫所的头目伯颜等人,抢走了数以万计的人畜。三个卫所的人只好带着老弱妇孺,逃到边境躲避。边臣刘潺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下令给予他们草料和粮食,以示优待。

弘治年间初期,鞑靼人经常侵扰古北和开原地区。守臣张玉和总兵李杲等人用计谋诱杀了三百名来马市交易的鞑靼人。之后,他们又联络了脱罗干,请求报仇,多次袭击广宁、宁远等地。当时,海西地区的首领尚古因为得不到朝廷的贡赐而叛乱,多次用兵阻拦其他部落来朝贡,其他部落都对尚古怀恨在心。朝廷后来同意了尚古的请求,允许他纳贡。但抚宁猛克帖木儿等人借口尚古,入侵辽阳,杀掠了很多百姓。鞑靼小王子也多次抢掠三个卫所,三个卫所的头目就多次向朝廷请罪,朝廷表面上答应了,实际上只是做做样子,表示他们很顺从。

朵颜都督花当,仗着地势险要而骄横跋扈,多次请求朝廷增加贡品和赏赐,但都被拒绝了。正德十年,花当的儿子把儿孙率领一千骑兵破坏了鲇鱼关,进入马兰谷大肆抢掠,参将陈乾战死;他又率领五百骑兵进入板场谷,一千骑兵进入神山岭,还有一千多骑兵进入水开洞。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命令副总兵桂勇前去抵御。花当最终退兵,驻扎在红罗山,藏匿了把儿孙,并让他的儿子打哈等人入朝请罪,朝廷最终赦免了他们。十三年,皇帝巡幸到大喜峰口,本来打算征讨三个卫所的头目,命令他们都到关下参加宴会,但最终没有实现。

话说,当年把儿孙这小子犯了边,朝廷直接撸了他的官职。后来把儿孙死了,他儿子伯革去朝廷进贡,算是赔罪。嘉靖九年,朝廷又给伯革他爹恢复了爵位。可打哈这小子,觉得他儿子花当子没捞着官做,心里憋屈得很,就生气了,接二连三地去冷口、擦崖、喜峰那些地方抢掠。当时负责防守的参将袁继勋他们没尽到责任,都被抓起来治罪了。

到了嘉靖十七年春天,指挥徐颢使了个计策,诱杀了泰宁部的九个人。结果,泰宁部的头目把当亥带着人马去攻打大清堡,总兵马永带兵把把当亥给杀了。可没过多久,把当亥的手下把孙又带着朵颜部的兵马杀回来了,跟镇守少监王永打了一仗,结果王永打输了。嘉靖二十二年冬天,他们又攻打围困了墓田谷,还杀了守备陈舜。副总兵王继祖他们去救援,结果也死了三十多个人。那一年,朝廷下令取消了以前设立的三卫马市,后来新设的木市也被取消了。秋天,三卫又勾结鞑靼人去袭击辽州,还打进了沙河堡,守将张景福战死了。

这些三卫老是犯边,其实都是朵颜部的哈舟儿和陈通事在背后捣鬼。这两个人都是中国人,以前被抓走了,后来就给三卫当了帮凶。到了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首领俺答想攻打京畿东部,哈舟儿就给他带路,指引他走潮河这条路。俺答把兵马移到了白庙,离古北很近,哈舟儿就骗他说敌人已经撤退了,边防松懈了,于是俺答就从鸽子洞、曹榆沟那些地方杀进来了,直逼京畿地区。后来,俺答想跟朝廷开通马市,哈舟儿又来回奔走,从中阻挠。嘉靖三十年,蓟辽总督何栋终于把哈舟儿抓到了京城,结果他被处死了。

朵颜部的通罕,是俺答儿子辛爱的岳父。嘉靖四十二年,古北的哨兵出关巡逻,结果被朵颜部的人杀害了。通罕就跑到关口来要赏赐,结果副总兵胡镇设下埋伏,把他抓了起来。总督杨选为了牵制辛爱,就把通罕关了起来,还让通罕的儿子轮流当人质。三卫的人恨透了杨选,就又勾结俺答来袭击顺义和三河,杨选因此也受到了处罚。

万历初期,朵颜长昂势力越来越强大了,因为朝廷没给他想要赏赐,就经常带着人来抢劫,还堵截各地的进贡队伍。

万历十二年秋天,他又带着土蛮四千骑兵,分头去抢劫三山、三道沟、锦川等地。守将李松请求朝廷赶紧出兵剿灭长昂他们,但朝廷没同意,只取消了长昂的月俸。没过多久,长昂又带了一千骑兵袭击刘家口,跟官兵打了一仗,双方各有死伤。

这下长昂更加嚣张跋扈了,东边勾结土蛮,西边跟白洪大结盟,到处扰乱边境。万历十七年,他联合了鞑靼东西二部一起入侵辽东,总兵李成梁带兵去打,结果官军大败,死了八百多人。两年后,他又大规模抢劫了独石路。万历二十二年,长昂又带着人马进攻中后所,攻破了小屯台,副总兵赵梦麟、秦得倚等人奋力抵抗才把他打退。第二年,长昂偷偷潜入喜峰口,官兵抓到了他的头目小郎儿。

万历二十九年,长昂和董狐狸等人表示愿意纳贡,请求恢复宁前木市贸易,朝廷就答应了。万历三十四年冬天,长昂又联合了鞑靼的班不什、白言台吉等人,带着上万骑兵逼近山海关,总兵姜显谟把他们打跑了。长昂又带着三千骑兵窥探义院地区,边关将士早有准备,他就撤兵了。很快,他又去了喜峰,说班不什和白言台吉入侵是他不知道的。守将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朝廷下令恢复长昂的贡市,赏赐也照旧发放。

长昂死后,他的儿子们势力逐渐减弱,三卫地区都安定下来了。崇祯初期,我们跟插汉部落在早落兀素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杀了抓了上万人,还向朝廷报捷。没过多久,他们都归顺了大清。